东野圭吾及其小说介绍
东野圭吾全部作品目录(含短篇小说)

8. 超读书机器杀人事件 2002 年 《湖边凶杀案》 《时生》 《绑架游戏》 2003 年 《我是非常勤》 《杀人之门》 《信件》 2004 年 《幻夜》 《挑战》(散文集) 《彷徨的刀刃》 2005 年 《嫌疑犯 X 的献身》 《科学》(散文集) 《黑笑小说》 1. 又一次助跑 2. 线香花火 3. 过去的人 4. 评审会 5. 巨乳妄想综合征 6. 无能药 7. 显微眼 8. 钟情喷雾 9. 灰姑娘白夜行 10. 跟踪狂入门 11. 临界家族 12. 不笑的人 13. 奇迹之照 2006 年 《梦回杜林》(散文集) 《红手指》 《使命与灵魂极限》 2007 年 《拂晓之街》/《黎明破晓的街道》 《濒死之眼》 《也许是最后的寒暄》(散文集) 2008 年 《流星之绊》 《伽利略的苦恼》 《圣女的救济》 《悖论 13》 《新参者》
《变身》 《回廊亭杀人事件》 《天使之耳》 1. 天使之耳 2. 隔离带 3. 危险的新叶 4. 请通过 5. 请勿弃物 6. 镜之中 1992 年 《雪地杀机》 《美丽的凶器》 1993 年 《同班的同学》 《分身》 《再见了,忍老师》/《和阿忍老师说再见——浪花少年侦探团•独立篇》 1994 年 《过去我死去的家》/《从前死去的家》 《操纵彩虹的少年》 《怪人们》 1. 沉睡的女人 2. 让我再听一次你的判罚 3. 至死方休 4. 蜜月之旅 5. 新婚照之谜 / 结婚报告 6. 灯塔之上 7. 哥斯达黎加的冷雨 1995 年 《天空之蜂》 《平行世界的爱的故事》 《怪笑小说》 1. 郁积电车 2. 追星阿婆 3. 一彻老爸 4. 逆转同学会 5. 超狸理论 6. 无人岛大相扑转播 7. 尸台社区 8. 献给某位老爷爷的线香 9. 动物家庭 《那个时候我们是傻瓜》(散文集) 1996 年 《谁杀了她》 《名侦探的守则》
东野圭吾作品简介

东野圭吾作品简介《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代表作,该小说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间连载于期刊,单行本1999年8月在日本发行。
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
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了一具男尸,此后19年,嫌疑人之女雪穗与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小说将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和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完美结合,被众多东饭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出版之后引起巨大轰动,使东野圭吾成为天王级作家。
2021年,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连续剧,一举囊括第48届日剧学院赏四项大奖。
由于母亲与自己家当铺雇的人在家里偷情,桐原亮司跑到废弃大楼的通风道里玩耍,却看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好友雪穗实施侵害的不堪一幕,扭曲的惊惧与愤怒使得11岁的他用长剪刀刺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西本雪穗的母亲及“母亲的情人”也“意外死亡”,随后她被优雅独居的唐泽礼子收养。
没有了完整家庭的少男和少女,在惨剧发生后度过了平静的七年,然而,桐原亮司发现当年的案子还是有人在查,而且,已经开始怀疑到自己和唐泽雪穗身上了。
没有家庭温暖的二人,为了不让自己的罪行被发现,用尽各种手段把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一除掉。
这一切的起因竟是少女的母亲由于家庭窘迫,为了钱硬逼着自己的女儿出卖肉体,幼年不幸的经历让雪穗的心灵从此失去了阳光,而亮司基于各种复杂的情愫一直暗中帮助雪穗报复迫害她的人,同时也帮她一步步铲除一切妨碍她成功障碍。
最终桐原亮司为了让警察不追查到雪穗,用剪刀自尽,而雪穗面对桐原亮司的尸体,一次也没有回头。
《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长篇推理小说,也是“伽利略系列”的第三本小说。
该作讲述一个数学天才为了帮助一对母女隐藏杀害前夫的罪行,和警方展开了一连串的斗智,制造整个骗局。
《白夜行》概述

《白夜行》概述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其代表作。
故事开始于1973年大阪的一栋废弃建筑内发现的一具男尸,由此牵出了一对小学生——嫌疑人之女雪穗和被害者之子桐原亮司——的命运纠葛。
他们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而他们身边的人也接连不断地离奇死去。
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雪穗和亮司之间有着一种畸形之恋,这种感情折射出了社会现实问题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雪穗的母亲为了钱硬逼她出卖肉体,这使得她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而亮司则一直暗中帮助她报复迫害她的人。
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却又各自承受着不同的痛苦和磨难。
除了主线情节外,小说中还有许多支线故事和人物,这些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故事世界。
每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行为和选择也都反映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白夜行》不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并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等多种形式。
无论是在文学、影视还是社会层面,《白夜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白夜行日本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

白夜行日本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夜行——日本推理小说的经典之作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一部推理小说,被誉为推理小说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故事梗概、情节开展、人物塑造以及作品价值等方面对白夜行进行分析和评价。
白夜行讲述了两位主人公——黑木瞳和光秋之间错综复杂的命运纠葛。
故事以黑木瞳从警察局中接受吴父的调查开始,通过回忆和推理的方式揭示了整个故事的真相。
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普通的城镇,然而人们的内心所承受的痛苦和愧疚却在故事中逐渐展现。
情节开展方面,白夜行具有极高的紧凑度和张力。
故事以一个神秘的谜题引起读者的兴趣,接着展开了一连串扣人心弦的事件。
作者通过层层推进的情节安排以及意想不到的反转和猜疑,使读者陷入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中。
故事的高潮部分让人无法预测,每个章节的结尾都充满着悬念,这种设置让读者无法放下手中的书籍。
人物塑造是白夜行的一大亮点。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命运。
黑木瞳作为女主角,她聪明、勇敢、复杂的内心举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光秋,则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智慧的反派角色,他深沉的内心和出人意料的行为让人无法猜透。
作者通过人物的互动和内心独白刻画出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活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
除了情节和人物的吸引力,白夜行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价值。
小说对于人性的探讨以及对于道德与正义的思考贯穿始终。
作者通过黑木瞳和光秋之间复杂的关系,探讨了人性中的善恶、自私和牺牲等主题。
小说中还交织着对于家庭、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道德的较量。
总的来说,白夜行是一部兼具推理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扣人心弦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作品的出色表现使得东野圭吾成为了日本推理小说界的重要代表之一。
同时,白夜行也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译本在全世界各地畅销。
这部小说不仅对于推理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了许多读者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推理小说推荐3篇

推理小说推荐第一篇:《白夜行》《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一部推理小说,讲述了一对少年少女之间的悲剧故事。
主角破案的过程充满悬疑和推理元素。
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推理逻辑严密,结尾出人意料,被誉为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
故事的主角为高中生桐原亮司和前来转学的女孩有纪子。
有纪子早年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她的男友被辣手摧残,自己也遭到了凶手的性侵。
在这惨痛的经历之后,有纪子变得异常的聪明,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练就了高超的说谎技巧。
而亮司则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因为家庭的变故而造成心理创伤,导致心中充满了仇恨和憎恶。
两个孩子之间因为某种原因产生了微妙的关系,并在结局中达到了极致。
虽然故事中出现的是少年少女,但是却揭示了很多社会问题。
小说的结尾让人感到震惊,不仅填补了故事中的许多细节,也让人们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这本小说推理逻辑严密精致,人物性格独特鲜明,情节十分跌宕起伏,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如果你喜爱吸引人的氛围,愿意走进深夜人性黑暗的冒险之旅,这本小说绝对值得一读。
第二篇:《细雨霏霏》《细雨霏霏》是作家周浩晖创作的一部中国东北背景的推理小说,在中国推理文学的发展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小说整个故事充满了情绪,主人公心理描绘的细腻和精细,情节紧凑而精彩,加之对于场景的细致刻画,使得本书有一种独特的文学气息。
小说的主人公是年轻的刑警张乐,他在追捕连续点杀案的凶手时因为内心的矛盾而陷入了危机。
为了保护一位受害者的女儿,他不得不与凶手妥协,但事情并未得到完美的解决。
多年后,他的女儿和他的前女友都被卷入了同样的案件中,使得他被迫再次面对这个凶手的复仇。
小说中设置的情节相对简单,但是作者却通过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富有情绪的揭示了一个被遗弃的家庭和多年前的一起连续杀人案,故事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每一步的推演都显得十分的引人入胜。
第三篇:《不设防的女孩》《不设防的女孩》是日本作家松浦理惠子的长篇推理小说,讲述了一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故事,探讨了人性的最深处。
《白夜行》简介

《白夜行》简介
《白夜行》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创作的一部长篇推理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于1997年1月至1999年1月间连载于期刊,单行本于1999年8月在日本发行。
故事围绕着一对有着不同寻常情愫的小学生展开,通过展现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复杂关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爱的沉重和无法言说的痛。
小说中,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因为一宗离奇命案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他们一个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却在底层游走,但他们身边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奇死去。
警察经过19年的艰苦追踪,终于使真相大白。
这部小说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爱的沉重和无法言说的痛。
它不仅仅是一部推理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爱情和命运的思考。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引人入胜,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感受。
总的来说,《白夜行》是一部深刻而沉重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无数读者。
无论是对于推理小说的爱好者,还是对于喜欢探讨人性和情感的读者来说,这部小说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佳作。
东野圭吾的这五本小说,最适合心情低落的时候看

东野圭吾的这五本小说,最适合心情低落的时候看01《秘密》豆瓣评分:7.8当不能坦然地爱时,《秘密》就出现了。
推荐理由:一个悬念极强的人性故事:这是一个只有两个人的三口之家,他们必须保守这个秘密。
打动200万日本读者:从平凡生活入手,写的是普通人,却拥有打动人心的奇妙力量。
当之无愧的东野圭吾里程碑:从《秘密》开始,东野圭吾真正地大受读者欢迎。
作者说:《秘密》是上天对我努力写作的褒奖。
102《解忧杂货店》豆瓣评分:8.6放弃不难,但坚持一定很简单。
推荐理由:一本打动了700万中国人的现象级小说。
一本无比贴近现代人生活的作品:《解忧杂货店》里那些和我们一样烦恼着的普通人,做出了和我们一样或者不一样的选择,在他们的故事和感触里,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的人生。
《解忧杂货店》讲述人与人真诚面对时产生的小小奇迹,正因为心与心之间赤诚相待,那些从我们灵魂中流走的东西,才能在这本书中找回。
作者说:我希望读者在掩卷时喃喃自语,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03《新参者》豆瓣评分:8.2即使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后悔一次。
推荐理由:一部让人读后热泪盈眶的作品,获日本两大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
一个不靠逻辑而靠“情”来解开谜团的突破之作。
一部随着事件的解决,心灵不断得到温暖的作品。
在《新参者》里,推理不是重点,而是要找出人们各种行为的原因;找到凶手也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彻查案件的原因,否则就不能真正救赎。
作者说:写《新参者》这本书、制造这样的谜题是我的使命。
04《流星之绊》豆瓣评分:8.0毫无目标的飞逝,不知将在何处燃烧殆尽。
推荐理由:一部打破东野圭吾销售纪录的小说:日本连续56天平均每15秒售出1本。
一部斩获大奖并领衔年度排行的作品:获第43届新风奖,日本年度畅销小说第1名,纪伊国屋书店畅销书排行榜第1名。
一部感动各年龄层读者的温暖之作:日本读者纷纷评论被故事中兄妹情深所感动。
作者说:《流星之绊》这本小说不是由我,而是由故事中的人物们自己写成的。
东野圭吾的四大神作

东野圭吾的四大神作东野圭吾的四大神作为:《嫌疑犯X的献身》《白夜行》《恶意》《放学后》1.《嫌疑犯X的献身》(2006)《放学后》是东野圭吾的出道作,但是并不应该以时间顺序来看,《放学后》是一本本格推理,很多人就是因为看了《放学后》后以为东野圭吾是一位本格推理小说家,但是之后很多的非本格作品看了之后非常失望,就毅然成为了东野黑,可以说影响是非常不好。
所以我推荐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是《嫌疑犯X的献身》。
《嫌疑犯X的献身》是东野圭吾的集大成之作,我认为,这本书涵盖了大部分东野圭吾最常用和最擅长的写法以及内容,主题也是东野圭吾小说那种主题的代表,看了这本书会对东野圭吾有一个基本的、相对准确的认识,不会像第一本读《放学后》,或者更惨第一本读《白夜行》那样对东野圭吾产生无法挽回的误解。
2.《放学后》(1985)《放学后》是让东野圭吾成为职业作家的出道作,这部作品是正规的本格推理,有推理、有密室,内容以学校为背景,你会发现,东野圭吾很多小说里面都有学校的内容,这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
这部作品可以让你充分认识东野圭吾也是会写本格的作家,他之后的作品方向完全是他自己的选择、他自己的喜好。
3.《白夜行》(2000)《白夜行》这本书是应该尽早读的,因为从这本书开始,应该就会决定你以后是东野圭吾的粉丝还是东野黑了,关于这本书是不是推理小说的争论由来已久,侦探小说吧历史上亦有很多经典的讨论,甚至有人认为《白夜行》是言情小说,虽不公平,但可以看出此书之争议,我认为,《白夜行》明显是一本文学性要高于推理性的作品,作品整体阴郁低沉,推理淡化,氛围和描写至上,其他的东野圭吾的小说很多都是这样重文学性、故事性和描写,而非推理,但是如果喜欢这种风格(多为女生和文艺青年),你会喜欢他的所有作品,那种关于心理的、情感的故事,是很多人都喜欢的。
4.《恶意》(1996)我心目中的东野圭吾最高作,不仅是东野圭吾最棒的一个诡计,也是东野圭吾式查案的一个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出东野圭吾的社会派倾向,他的JC的查案方式和味道是和松本清张他们继承下来的方式一脉相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 1914, at the age of 24, she married Achie Christie, a World War I fighter pilot. While he was off at war, she worked as a nurse. It was while working in a hospital during the war that Christie first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writing a detective novel. Although it was completed in a year, it wasn't published until 1920, five years later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gave the world the inimitable Hercule Poirot, a retired Belgian police officer who was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characters in all of fiction. With his waxed moustache and his "little grey cells," he was "meticulous, a tidy little man,always neat and orderly, with a slight flavour of absurdity about him."
推理小说欣赏
• • • • •
19 世纪40 年代,美国作家埃德加· 爱伦· 坡( Edgar Allan Poe , 1809 —1849) 以5 部短篇小说开侦探小说之滥觞,创立了西方侦探小说的基本模式 爱伦· 坡“塑造了第一位坐在扶手椅里破案的侦探人物”,创造了逻辑推理的破 案方法,其中两部作品中虽没有出现大侦探杜宾,但同样运用了逻辑推理方法进 行“解谜”。 悬疑的气氛、离奇的情节、固定的人物和特定的背景 爱 伦· 坡首创了侦探小说情节推进的“‘6 步曲’:1 、侦探上场,2 、描述犯罪情 况和线索,3 、调查案情,4 、宣布破案,5 、解释破案经过,6 、结局。”[2 ] (P81282) 这6 要素在不同的侦探作品中出现的顺序不尽相同,但缺一不可,这 构成了侦探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
He is also known for writing the fictional adventures of a second character he invented, Professor Challenger.
He was a prolific writer whose other works
Holmes was ultimately featured in a total of 56 short stories - the last published in 1927 and four novels by Doyle, and has since appeared in many novels and stories by
Doyle's first work featuring Sherlock Holmes and Dr. Watson was the novel A Study in Scarlet. Holmes was partially modelled on his former university teacher Joseph Bell. Doyle wrote to him.
Sir Arthur Conan Doyle (22 May 1859 – 7 July 1930) was a Scottish writer and physician, most noted for his fictional stories about the detective Sherlock Holmes, which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milestones in the field of crime fiction.
Another of Christie‘s most wellknown and beloved characters was introduced in“Murder at the Vicarage“ in 1930. Miss Jane Marple, an elderly spinster in the quaint English village of St. Mary Mead, solved all kinds of mysteries with intense concentration and intuition. Featured in 12 novels, Miss Marple exemplified the cozy style, a form of mystery fiction that became popular in, and ultimately defined, the Golden Age of fiction in England during the 1920s and '30s.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 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 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 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一天中,太阳会升起,同时还会落下。人生也一样, 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 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 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 来一直存在的太阳落下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 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 --《白夜行》
main compositions
Walk Into The White Night, is my favourite. A boy, Rouji,
and a girl, Yukiho, promised to stay with each other, rescue each other in their life with 15 years passing by, for they have done something wrong when they were young .Afterwards, they killed all the people who blocked them. The more people they kill, the more people they need to kill. They work together to prevent the policeman from catching them. In the fourteenth year they met each other, Rouji suicided to protect Yukiho.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last two sentences: Yukiho is going upstairs with the help of banisters whose back is like a white ghost. She does not turn around even once.
Higashino Keigo 东野 圭吾
—— one of the brightest stars in the world of mystery novels
Higashino Keigo born in Osaka, he started writing
novels while still working as an engineer . He won the Edogawa Rampo Prize(江户川乱步奖), which is awarded annually to the finest mystery work, in 1985 for the novel Hōkago (After School) at age 27. Subsequently, he quit his job and started a career as a writer in Tokyo. In 1999, he won the Mystery Writers of Japan Inc(日本推理 作家协会奖) award for the novel Himitsu (The Secret). In 2006, he won the 134th Naoki Prize(134届直木奖) for Yōgisha X no Kenshin(The Devotion of the Suspect X). His novels had been nominated five times before winning with this novel. He writes not only mystery novels but also essays and story books for children. The style of writing differs from his novels, but basically he does not use as many characters as in his novels.
Queen of detective novels
Agatha Christie was born Agatha May Clarissa Miller in Devon, England in 1890, the youngest of three children in a conservative, well-to-do family. Taught at home by a governess and tutors, as a child Agatha never attended school. She became adept at creating games to keep herself occupied at a very young age. A shy child, unable to adequately express her feelings, she first turned to music as a means of expression and, later in life, to wr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