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音乐 第三单元《乌苏里船歌》【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3. 教学互动方面
在课堂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评价方面
在评价学生的演唱技巧时,我发现评价标准不够明确。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制定更明确的评价标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演唱水平和改进方向。
4. 咬字吐字:演唱《乌苏里船歌》时,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和准确,以便更好地传达歌曲的情感。
五、《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实践
1. 歌曲学唱: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学会演唱《乌苏里船歌》。
2. 演唱技巧实践:通过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技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
3. 情感表达实践:通过情感表达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乌苏里船歌》的演唱技巧
1. 气息控制:稳定连贯
2. 音准把握:准确
3. 情感表达:传达内涵
4. 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五、《乌苏里船歌》的演唱实践
1. 歌曲学唱:多次练习
2. 演唱技巧实践:气息控制、音准把握
3. 情感表达实践:情感传递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授《乌苏里船歌》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以下是我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我计划采取的改进措施。
3. 表现手法分析
问题:请分析《乌苏里船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乌苏里船歌》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手法、重复手法、变化手法等。歌曲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歌曲的不同情感和风格;通过重复手法,强调了歌曲的主题和旋律;通过变化手法,展现了歌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4. 演唱技巧分析
问题:请分析《乌苏里船歌》的演唱技巧。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小型舞台,用于学生的演唱实践。在教室的另一角设置一个讨论区,供学生分组讨论和学习。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黑土传情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九年级下册

《乌苏里船歌》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乌苏里船歌》的意境和美感。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乌苏里船歌》,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歌曲的意境和美感,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素材,包括歌曲录音、伴奏音乐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意境的图片、音乐节奏的示意图等。

3. 准备演唱乐器,如口琴、笛子等,供学生选择应用。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乌苏里船歌》音频,请学生听辨并思考以下问题:1. 这首歌是哪个地区的民歌?2.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二)新歌学唱1. 跟唱音频,感受歌曲旋律。

2. 自主探究歌词,了解歌曲背景。

3. 跟唱歌曲,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情感。

4. 分小组展示,互相评判。

(三)拓展延伸1. 了解赫哲族文化,进一步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拓展知识面。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培养音乐创作能力。

(四)小结作业1.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特点。

2. 安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将《乌苏里船歌》教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赫哲族文化。

通过这样的安置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增强对赫哲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乌苏里船歌》这首赫哲族的音乐作品,还可以通过与家人的交流,让家人了解赫哲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这种跨文化交流不仅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还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增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到,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关怀的人才。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月牙五更》《乌苏里船歌》《走绛州》【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欣赏民歌改编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2、通过对关东支脉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关东支脉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月牙五更》等关东支脉地区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东支脉地区音乐的特点。

2、通过演唱《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作品。

三、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月牙五更》等作品不同的演奏形式,自信的演唱《乌苏船歌》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引导学生感受东支脉地区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有表情的演唱《乌苏里船歌》的引子部分,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齐鲁燕赵支脉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东北平原为主,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得大部分地区、去欣赏这些地区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教学1、教师:关东支脉音乐的体裁形式和风格特点与齐鲁燕赵支脉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形成了自身的特点。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找出关东支脉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播放《月牙五更》,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属于音乐民歌中的哪一种。

学生回答回忆上节的知识。

3、教师:大家能不能说出这首《月牙五更》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板胡是我国国弓弦乐器。

音箱不是蒙以皮革,而是盖上薄的木板或椰壳,形似碗状,琴干琴弓比二胡粗;音色高亢嘹亮。

下面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大家分辨一下是二胡的音色还是板胡的音色。

学生回答。

4:教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郭颂演唱了很多优秀的民歌,我们来欣赏一首由他演唱的《月牙五更》。

学生欣赏乐曲教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器乐作品都源于优秀的民歌,民歌是我们源于创作的源泉。

让学生了解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5 教师: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乌苏里船歌初中教案

乌苏里船歌初中教案

乌苏里船歌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感受赫哲族音乐风格特点,了解乌苏里江地区的风俗文化。

【教学重难点】1. 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的结构。

2. 掌握赫哲族音乐的特点,学会用正确的发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乌苏里船歌》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简要介绍赫哲族及其音乐文化,引发学生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兴趣。

二、新课教授(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3. 分析歌曲结构,让学生了解引子、主题、尾声等部分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 各组展示伴奏,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奏技巧。

3. 全体学生共同演唱歌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赫哲族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乌苏里江地区的向往。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乌苏里船歌》,分享学习成果。

2. 结合家人意见,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演唱、演奏技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赫哲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正确的发音演唱《乌苏里船歌》。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编配伴奏,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对学生的演唱、演奏指导不够细致,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

2. 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丰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 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是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欣赏、学唱《乌苏里船歌》这首经典民歌,让学生感受我国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音乐魅力。

1. 欣赏《乌苏里船歌》,了解其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学唱《乌苏里船歌》,掌握其音高、节奏、速度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 分析《乌苏里船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分析能力。

4. 探讨《乌苏里船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5. 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1. 音乐感知与表现:通过欣赏和学唱《乌苏里船歌》,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2. 音乐文化理解:通过分析《乌苏里船歌》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和传承意识。

3. 音乐创新实践:结合本单元内容,进行音乐创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本课《第三单元黑土传情——乌苏里船歌》针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音乐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能力。

然而,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来说,在音乐知识方面,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理论,如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在音乐能力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如歌唱、乐器演奏等。

在音乐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和曲调;3.能够正确演唱乌苏里船歌;4.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乌苏里船歌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歌,流传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它起源于清朝时期,当时俄罗斯沙皇国在远东地区扩张,中国东北地区的渔民和商人经常与俄罗斯人打交道,乌苏里船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乌苏里船歌的歌词主要是描述渔民和商人在乌苏里江上劳作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和曲调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和曲调都比较简单,适合初学者学习。

以下是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和曲调:乌苏里江水清又清,江畔的柳树垂又垂。

渔夫儿们撒下渔网,捕到的鱼儿又肥又壮。

嘿嘿嘿,嘿嘿嘿,乌苏里江水清又清。

嘿嘿嘿,嘿嘿嘿,江畔的柳树垂又垂。

3. 正确演唱乌苏里船歌在学习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和曲调后,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以下是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注意事项:1.声音要清晰,发音要准确;2.要注意节奏和音高的掌握;3.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让歌曲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通过学习乌苏里船歌,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变迁,从而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2.听唱法:通过播放乌苏里船歌的录音,让学生听歌并跟唱,掌握歌曲的曲调和节奏;3.合唱法:通过分组合唱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协作,提高合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介绍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歌词和曲调教师播放乌苏里船歌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歌曲,掌握歌词和曲调。

3. 练习演唱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演唱乌苏里船歌,注意发音、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乌苏里船歌》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能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对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并学会哼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丰收》,并提出问题: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的是朝鲜族歌曲,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顺势引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二)感受体验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2.复听歌曲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整体的感觉是摇曳的,具有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们捕鱼的场景。

(三)分段欣赏1.再次聆听歌曲,尝试将歌曲进行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

2.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

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

3.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装饰音的出现。

4.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二段出现了歌词,并且出现了少量的衬词,更加突出地描绘了乌苏里江的美景和渔民捕鱼丰收的喜悦,歌词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歌曲,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

乌苏里船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乌苏里船歌》的歌词及曲调;2.知晓《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3.能够表达出《乌苏里船歌》传递的情感和故事;4.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并能够用心演唱《乌苏里船歌》。

二、教学内容1. 歌曲介绍乌苏里河是中国和俄罗斯交界的一条大河,在中国体现为黑龙江的支流。

《乌苏里船歌》是一个描写中国东北地区船工生活的歌曲,也是一首充满俄罗斯风情的乡土歌曲。

歌曲的歌词由张乃红创作,曲调来源于怀旧的俄罗斯农民歌曲,是一个结合了中俄两国文化的作品。

2. 活动步骤步骤一:歌曲学习1.初次听歌:在教室里放一遍歌曲录音,让学生初次感受《乌苏里船歌》的情感和故事。

让学生自由听,不要求掌握歌词和节奏。

2.歌曲分析:介绍歌曲的来源、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等。

分析歌曲的情感和意义,特别是歌词传递的信息,以及体现在节奏、曲调、旋律和歌唱方式的特征。

3.逐句学唱:在学生熟悉歌曲后,逐句给学生讲解,并反复唱几遍,让学生听、学、跟唱,掌握歌曲的歌词和节奏。

4.练习唱歌:让学生用自己的心情和感觉来演绎《乌苏里船歌》,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情愿改变唱法,但要求掌握基本唱法。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演唱,或者选出优秀的学生进行个人演唱。

步骤二:配合活动1.观看影片:在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观看一些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了解《乌苏里船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

2.听教师讲解: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了解《乌苏里船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咨询,增强学生对歌曲故事的难忘程度。

3.唱歌比赛:可以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演唱《乌苏里船歌》后,组织唱歌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元化教学法在歌曲学习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故事复述、幻灯片展示、音乐欣赏、模拟演练、舞蹈练习等。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2. 游戏化教学策略将歌曲学习转化为一种游戏,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激励和奖励,增强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苏里船歌》欣赏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了解赫哲族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眼,并由衷的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发出赞叹之情。

2、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形式与效果,感受歌曲的和谐美和丰满性。

3、欣赏歌曲《我的家乡多美好》,体会赫哲族民歌与其生活劳动的关系,并对比这两首歌的旋律,知道民歌与歌曲创作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船歌的形式和效果有进一步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请哼哼这首歌,想想歌曲描绘了孩子们怎样生活?
(孩子们在洒满阳光的湖面上愉快歌唱。


2、这歌是谁写的?
(是乔羽作曲,刘帜作词而成的。


3、在我们学唱的歌曲中有的并不是由词曲家创作的,而是人们在长期劳动与生活中创作,并在世代的口头流传中得到加工演变而成的。

这样的歌曲叫民歌。

二、欣赏歌曲《乌苏里船歌》
1、初听录音
这不,有一群人唱着歌来了,请听一听歌曲情绪怎么样?
2、复听录音
(1)他们在唱什么,生活是怎样的?我们一起看着谱子来听一听。

(他们在唱乌苏里江。

他们在唱在江里捕鱼。

在他们在歌唱美好的生活。

)(2)他们的劳动场所在哪儿?
(江里。


(3)这是什么江?
(是乌苏里江。


(4)点题
对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歌曲就叫做《乌苏里船歌》。

在美丽的乌苏里江边生活着勇敢聪明的赫哲人民,赫哲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据统计现在有4600多人口,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

有句话是这样来形容他们的: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
3、介绍歌曲背景
这是一首根据赫哲族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歌曲,从60年代以来一直传唱不衰。

4、分段欣赏
歌曲可以分三段,下面我们来分段欣赏一下歌曲,感受一下歌曲声段之间的配合和变化。

(1)前奏
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竹笛)
前奏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自由回答)
带有颤音的和迂回起伏的瑟音的前奏引子,先声夺人的勾勒出一幅乌苏里江清晨烟波浩淼,安逸宁静的恬美画面。

(2)引子
A、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
(赫哲族的人们来到了江上“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更使人感到晨曦未散,迷蒙的水雾扑面而来。


B、一起来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C、听录音,歌曲里的“阿朗赫赫尼哪”有什么特点。

(一次高一次低。


为什么声音要一高一低呢?
(是回声。


D、再唱一唱“阿朗赫赫尼哪”
恩,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和回声有关的歌曲,也了解了回声的特点。

下面我们一起在来唱一唱,体验一下“阿朗赫赫尼哪”的呼唤和回声实虚相间的感觉。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加以引导)
(3)主题部分
A、看谱子听歌曲,感受声部之间的变化
乐段之间有什么变化?请你仔细看着歌谱听一听,认真思考。

(声音强弱在不停的变化)
今天你们回答的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歌听一听
(4)最后结尾
A、结尾和什么地方相似?
生:结尾和开头相似。

B、展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自由回答。


结尾是开头的再现,展现了赫哲族的人们满载鱼虾摇船远去。

三、拓展延伸
1、完整聆听《我的家乡多美好》
思考:两首歌曲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
2、在对比欣赏的基础上,思考民歌与创作歌曲的渊源关系。

四、总结下课
今天欣赏学习的《乌苏里船歌》、《我的家乡多美好》都表现了赫哲人民对新生活、对祖国山河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勤劳勇敢的赫哲人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希望我们同学也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