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力学--1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力学与结构学分:3学分先修课程:物理学、高等数学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各类结构系统的力学分析方法。
3.能够进行建筑力学与结构的设计计算。
4.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新思维。
课程内容:第一章: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1.1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力学基本原理和力学模型1.3结构受力分析和刚度计算1.4结构体系和构造系统第二章:杆系与平面刚架2.1温度变化引起的杆系变形和内力计算2.2杆系的静力学分析和平衡条件2.3刚架的组成和刚度计算2.4应力分析和弹性定理应用第三章:梁系3.1静定梁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3.2非静定梁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3.3简支梁、悬臂梁和连续梁的刚度计算3.4弯矩、剪力和轴力图的绘制方法第四章:桁架与空间刚架4.1平面桁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4.2空间桁架的受力分析和内力计算4.3平面刚架与空间桁架的刚度计算4.4桁架与刚架的设计与应用第五章:板系5.1平面板的受力分析和应力计算5.2薄壳结构的稳定性和固有振动频率计算5.3薄壳结构的应力分析和设计计算5.4钢筋混凝土板的设计与施工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讨论,介绍建筑力学与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数学计算:通过演算题和作业,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思维。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测试和实验方法。
教材与参考书籍:主教材:。
结构力学—拱结构(建筑力学)

拱结构应用——大跨度体育馆
拱结构应用——农业大棚
拱结构应用——农业大棚
筒拱
砌体结构的赵州桥如果改用水平砌体的梁,是否可行?
水平的梁为纯弯曲变形,在弯矩产生的拉应力作用下砌 体会断裂,因此赵州桥无法用砌体建造水平梁
古代拱结构的应用——砌体屋顶
欧洲教堂的石砌拱形屋顶同样利用了拱结构时石材受压 而不是受拉
拱结构应用——大跨度桥梁
拱结构应用——砌体桥梁
拱结构应用——大跨度体育馆
拱截面有弯矩、剪力、轴力三个内力,
实际是弯曲变形与轴压变形的组合变形
轴向压缩产生的压应力可以抵消或者减小弯矩产生的 拉应力,使得整个横截面处于压缩状态或者仅有很 小的拉应力
拱抵抗水平力的方式
拱的矢高对水平推力的影响
拱矢高越大,拱结构的水平推力越小
拱结构特点:
1) 由于推力的存在,三铰拱截面弯矩比简支梁弯矩小。
1、拱结构
悬索 拱
拱的受力机制
竖向支座反力在 截面上产生的弯矩
外力P
外力P在截面上 产生的弯矩MP
水平支座反力H在截面上 产生的弯矩MH
水平支座反力H
竖向支座反力
拱与梁最大的差别是拱的支座反力有水平力,任意截面的弯 矩由竖向支座反力产生的弯矩、外荷载产生的弯矩、水平 支座反力产生的弯矩,水平支座反力产生的弯矩可以抵消 前两者产生的弯矩使得拱结构没有弯矩或者使得前两者产 生的弯矩减小
5) 三铰拱受向内的推力,因此需给基础施加向外的推力。 所以三铰拱的基础要比基础大,或加拉杆,以减小对 墙的推力。
古代拱结构的应用——砌体桥梁
赵州桥
砌体结构由砖石等块材用砂是抗拉能力差,拱结构为弯曲变形和轴 压变形的组合变形,轴向压应力会抵消弯曲产生的拉应力 或者减小拉应力,使得砌体处于完全受压状态或者有拉应 力也很小,因此拱结构可以建造大跨度桥梁
建筑力学试题及答案

建筑力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属于静力系统的是:A. 膜结构B. 悬臂梁C. 曲线梁D. 斜拉桥答案:B. 悬臂梁2. 下列选项中,属于动力系统的是:A. 悬臂梁B. 钢筋混凝土梁C. 木结构梁D. 膜结构答案:D. 膜结构3. 钢筋混凝土梁的主要受力形式是:A. 弯曲B. 剪切D. 受拉答案:A. 弯曲4.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A. F = maB. V = IRC. E = mc²D. σ = Eε答案:D. σ = Eε5. 在结构力学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是:A. 位移法B. 力法C. 变形法D. 四分法答案:B. 力法二、计算题:1. 以下是一根长10m的梁,在梁的中点作用一扭矩M=500N*m,请计算在梁两端产生的剪力和弯矩分布情况,并绘制图示。
2. 以下是一根长10m的梁,在梁的两端点作用相等的力F,请计算在梁的中点产生的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并绘制图示。
答案:略3. 以下是一跨度为8m的简支梁,承受均匀分布荷载q=10kN/m,请计算梁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切力,并绘制图示。
答案:略4. 以下是一根长度为6m的悬臂梁,端部承受集中力F=20kN,请计算梁的最大弯矩和最大切力,并绘制图示。
答案:略三、解答题:1. 简要说明混凝土结构中螺栓连接的应力计算方法。
答案:混凝土结构中,螺栓连接的应力计算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拉力计算和剪力计算。
对于拉力计算,可以根据拉力的大小,螺栓的直径和材料的强度等参数,使用强度计算公式计算拉力应力。
对于剪力计算,可以根据剪力的大小,螺栓的直径和材料的强度等参数,使用强度计算公式计算剪力应力。
2. 简述桥梁结构中的主要受力形式及其设计考虑因素。
答案:桥梁结构中的主要受力形式包括弯矩、剪力和轴力。
在桥梁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弯矩:桥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均匀分布的荷载,因此需要设计合适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承受弯矩引起的应力。
建筑力学说课

五、培养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技能为核心
教师角色由权威型向伙伴型转换: 多样化,个性化的交互式学习
培养模式
学生地位由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变: 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和解惑者
教学过程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 启发学生掌握生产技能为主, 理论辅助支撑
对理论知识评价向解决实际问题评价转变 注重考查实际的生产技能兼顾综合素质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培养目标
1.专业岗位技能 熟练掌握建筑结构设计需要的力学知识,能迅速
准确找出结构受力点的最不利位置; 熟练掌握常用的房屋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结构形式
及简化的结构计算; 熟悉PKPM/探索者/理正等常用国产优秀软件对建
筑结构进行计算并能验算其准确性和优化计算; 熟悉掌握建筑工程常用构件的各种轴心、偏心计
建立“面向对象”的教学模式,育知识技能于任务 之中: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以完成实际工程中某项或综合的测量、设计、施工等 具体任务为载体,把知识技能包含在某项具体的建筑 工程任务懂打包传授。
八、实验实训条件
建筑材料实验室、土工试验实验室等 建筑工地的材料检测、现场试验等
校外建筑工地实习、设计单位学习基地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理论教学内容选择依据: ①明确数控编程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常用数控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
序号
实践教学
1 对杆件进行轴向拉压、弯曲、扭转等破坏试验
2 识别梁、板、柱、桁架、拱、刚架等结构形式 3 对生活中的结构进行模型抽象并画出计算简图 4 识别生活中常用的超静定结构和习惯做法 5 用计算机编程和成熟软件计算结构内力
扎实的专业 基础知识
生动活泼的互 动教学方法
贯穿始终的 “学以致用”
建筑力学课程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力学作为一门研究建筑物和构筑物中力学分析与计算的基础课程,在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建筑力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对本课程的学习总结。
一、课程概述建筑力学课程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分析、结构计算、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主要内容1. 静力学:介绍了力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平衡方程、摩擦等基本理论,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材料力学: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与应变、截面几何性质、杆件变形与强度计算等,使学生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3. 结构力学:主要介绍了结构体系、荷载传递、内力分析、结构稳定、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 建筑结构设计: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了建筑结构的选型、构造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三、学习体会1. 建筑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建筑力学,我对建筑结构的受力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安全、经济、美观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三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三大要素,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4.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这使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展望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建筑力学课程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建筑力学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目录一、实验一:静力平衡实验二、实验二:梁的弯曲实验三、实验三:刚架受力分析实验四、实验四:结构稳定性实验五、实验五: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实验六、实验六:地基与基础实验七、实验七:结构抗震实验八、实验八:建筑模型加载实验九、实验九:建筑力学仿真实验十、实验十:实验总结与讨论一、实验一:静力平衡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静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掌握静力平衡方程的应用。
3.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静力平衡实验。
实验原理静力平衡实验基于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力学实验架、砝码、测力计等。
2. 安装力学实验架,确保其水平稳定。
3. 将砝码按照实验要求放置在实验架上。
4. 使用测力计测量各砝码所受重力。
5. 计算各力的合力,验证静力平衡条件。
实验数据(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验证静力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实验二:梁的弯曲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梁的弯曲变形规律。
2. 掌握梁的弯曲应力计算方法。
3.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梁的弯曲实验。
实验原理梁的弯曲实验基于梁的弯曲理论,即梁在受力时,会产生弯曲变形,弯曲应力与梁的弯曲曲率有关。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梁、力学实验架、测力计等。
2. 将梁安装在实验架上,确保其水平稳定。
3. 对梁施加不同大小的载荷,测量梁的弯曲变形。
4. 计算梁的弯曲应力。
实验数据(此处插入实验数据表格)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梁的弯曲变形规律和弯曲应力分布情况。
验证梁的弯曲理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实验三:刚架受力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 理解刚架结构受力特点。
2. 掌握刚架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3. 学会使用力学实验设备进行刚架受力分析实验。
实验原理刚架结构受力分析实验基于结构力学理论,即刚架结构在受力时,会产生内力,内力与结构刚度、载荷分布等因素有关。
建筑力学

力学的各个分类之间既有相同又有差别,建筑力学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 力学、结构力学,节选了三大力学中的部分内容。其中:
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如果作用面面积远远小于构件尺寸,可以简化为集中力。 作用在构件上的外力如果作用面面积相对较大而不能简化为集中力时,应简化为分布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
2.2 静力学的定律和原理
公理一 (二力平衡公理)要使刚体在两个力作用下维持平衡状态,必须也只须这两个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作用。
Mechanics is an area of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behavior of physical bodies when subjected to forces or displacements, and the subsequent effects of the bodies on their environment.-Wikipedia
刚体——在运动中和受力作用后,形状和大小不变,而且内部各点的相对位置不变的物体。绝 对刚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理想模型,因为任何物体在受力作用后,都或多或少地变形, 如果变形的程度相对于物体本身几何尺寸来说极为微小,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变形就可以忽略不计。 把许多固体视为刚体,所得到的结果在工程上一般已有足够的准确度。但要研究应力和应变,则须 考虑变形。由于变形一般总是微小的,所以可先将物体当作刚体,用理论力学的方法求得加给它的 各未知力,然后再用变形体力学,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建筑力学与结构基础知识》是建筑经济管理、村镇建设、建筑装饰、物业管理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它主要介绍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 以及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任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领会必要的力学概念, 掌握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了解常见结构的内力分布特点;掌握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熟悉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的主要构造要求, 能理解建筑工程中的一般结构问题;明确结构施工图的内容,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能识读结构施工图。
3.教学基本要求(1)平面力系和简单静定结构的内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 教学中应讲练结合, 并安排适量的课外练习;(2)构造要求是结构部分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 教学中应从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入手, 着重讲清内力分布与构造的关系, 以便学生理解, 切忌死记硬背;(3)抗震构造措施分散安排在相应章节讲授, 教学中应注意与非抗震构造的比较, 以利学生掌握;(4)结构施工图部分是本课程的落脚点, 应结合施工图讲解, 并应使学生识读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屋盖施工图各一套;(5)结构标准图是一个重要内容, 各教学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教学。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 即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知识。
在学习建筑力学时, 以数学、物理等课程为基础。
同时, 建筑力学部分的知识又是学习建筑结构部分的重要基础知识, 若前部分力学知识学不好, 将会给后部分的学习带来困难。
另外, 本课程又以《建筑识图与构造》为基础, 并与之相配合, 利用识图和构造知识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同时又为《建筑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 教学过程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1.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