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非物质遗产角度看粤剧的传承与保护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广东的粤剧传承保护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广东的粤剧传承保护【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广东的粤剧传承保护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历史性及艺术特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汇、吸纳、创新等不断的实践和演化,以其坚实的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基础构成其文化优势。
但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粤剧在当今文化格局中逐渐处于劣势。
特别是在当今流行音乐的冲击下,粤剧作为民族音乐的一个艺术门类逐渐被当代年轻人所忽视。
面对这种社会现状,政府及相关部门、教育工作者等已发出了对粤剧保护的呼吁,因此关于粤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粤剧的起源与发展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
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语方言区,明清两代,外省戏曲班社纷纷入粤演出,将外省戏曲音乐传入广东,使牌子曲和江南小曲小调成为粤乐的源流。
牌子曲对粤乐来说,多数直接衍化为粤剧曲目的牌子曲,如《诉冤》《雁落平沙》等等。
被粤剧吸收常用的牌子曲,现今有乐谱的约有110首。
至于江南小曲小调,如《剪剪花》《送情郎》《凤凰台》《卖杂货》《梳妆台》等,大约也有百余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受本土文化的影响而逐渐具有地方风格色彩,都被称为“广东小曲”也基本上都成为粤剧曲目。
粤剧在唱腔上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
唱腔音乐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变化灵活,形成独有的艺术特色,并在生、旦、丑等行当中产生多种流派唱腔,由此也造就了许多以演唱著称的名家。
粤剧经过多年的洗礼,无论是从曲牌、规模、题材还是唱腔都有很大的发展。
粤剧艺术家不断努力吸收兄弟剧种的精华完善粤剧,使粤剧更富活力。
二、目前粤剧发展的窘迫现状分析由于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经济的兴起,曾经盛极一时的戏曲艺术――粤剧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市场,由于粤剧曲目的老化以及其他各种媒介表演艺术的兴盛,现在喜爱观看粤剧的观众越来越少,而且均偏于老龄化。
传承粤剧文化演讲稿

传承粤剧文化演讲稿
粤剧,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它承载着粤剧文化的丰厚底蕴,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传承粤剧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粤剧文化的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传承粤剧文化的重要性。
粤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丰富的剧目内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因此,传承粤剧文化不仅是对粤剧艺术的传承,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其次,我们需要探讨如何传承粤剧文化。
传承粤剧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加强对粤剧艺术的传统教育,培养一批优秀的粤剧传承人才。
其次,要加强粤剧剧目的保护和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粤剧。
同时,要积极探索粤剧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推动粤剧艺术的创新发展。
最后,要加强粤剧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喜爱粤剧文化。
总之,传承粤剧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粤剧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粤剧文化,让粤剧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粤剧传承作文

粤剧传承作文
《粤剧传承,不能忘的瑰宝》
哎呀呀,说到粤剧啊,我就想起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我还小呢,跟着爷爷奶奶去逛庙会。
那庙会可热闹啦,到处都是人,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还有表演杂耍的。
就在我东张西望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音乐声传来。
我顺着声音一看,嘿,原来是一个小舞台上有人在表演粤剧呢!
那舞台布置得特别漂亮,花花绿绿的。
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戏服,脸上化着浓浓的妆,一亮相就特别吸引人。
我就站在那儿,眼睛都不眨地看着。
只见那个女演员水袖一甩,哎呀,那姿势别提多优美了,就像仙女下凡一样。
男演员的唱腔也特别响亮,感觉都能传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
我当时就被迷住了,虽然我那时候还不太懂他们唱的是什么,但就是觉得特别好听,特别有意思。
我记得旁边还有好多大人在看呢,他们有的跟着哼唱,有的还不停地鼓掌叫好。
我就想,这粤剧可真是厉害呀,能让这么多人都这么喜欢。
从那以后,我对粤剧就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
每次看到有关粤剧的东西,我都会想起那次在庙会上看到的精彩表演。
现在啊,感觉喜欢粤剧的人好像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但我觉得这粤剧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可不能就这么丢了。
我们得想办法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
就像我小时候,不就是因为在庙会上看到了,才对它有了兴趣嘛。
我们可以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大家都有机会接触到粤剧。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这粤剧一定能传承下去,一直一直地流传下去。
因为它真的是太有魅力啦,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和保护呀!。
他们对粤剧文化的坚持和热爱,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他们对粤剧文化的坚持和热爱,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原创实用版)目录1.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2.粤剧文化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3.现代社会对粤剧文化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正文粤剧,作为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手法,并以其独特的音乐、服装、道具等元素,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他们对粤剧文化的坚持和热爱,正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粤剧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东地区的民众。
许多人对粤剧的情感深厚,他们热爱粤剧,积极参与粤剧的演出和传承。
正是这些热爱粤剧的人,将粤剧文化传承下来,使之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繁荣发展。
粤剧文化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粤剧以广东地区的方言演唱,富有地方特色,其内容涵盖了历史、传说、神话等多种题材,反映了广东地区的社会风貌和民众思想。
粤剧的演出形式多样,既有传统剧目,也有现代新编,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深受观众喜爱。
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现代社会,粤剧文化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对粤剧的兴趣减弱,粤剧的观众群体逐渐萎缩。
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粤剧演出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些因素都对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对粤剧文化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
首先,粤剧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其次,随着人们对文化保护的重视,粤剧文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一些粤剧团体和艺术家也在努力创新,尝试将粤剧与现代元素结合,以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这些努力,都为粤剧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总之,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应当加强对粤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繁荣发展。
新形势下粤剧的传承与发展分析

新形势下粤剧的传承与发展分析摘要:粤剧的历史悠久,发展传承至今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但当前粤剧的传承发展仍旧存在着人才传承出现断代、传播推广影响力越来越小、剧目创新能力有所不足等问题。
通过加强对人才的发掘培养、提高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度、完成粤剧新曲目的创新制作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帮助粤剧更好地推广传播,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粤剧;传承发展;存在问题;创新策略一、粤剧的发展概述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发源于佛山,以粤方言演唱,汉族传统戏曲之一。
粤剧形成于广东,后传入广西、香港、澳门、台湾,在东南亚和美洲各国有华侨居住的地方均有粤剧演出,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粤剧源自南戏,是以明清时期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腔等诸腔为基础,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
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用“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间杂以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
粤剧的传承历史久远,发展至今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
但与其他很多剧种的现状相似,粤剧也同样面临着传承者越来越少,了解喜爱的人数逐渐下降,传播性和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等问题。
二、当前粤剧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1、粤剧人才传承出现断代和其他大部分传统戏曲的现状相似,粤剧的人才传承已经开始出现断代。
老一辈的粤剧表演艺术家已经开始慢慢减少演出数量,逐渐退出舞台,但年轻人方面,却受到现在更多其他文化的影响,对于粤剧感兴趣的人数逐年减少,能够肯下功夫去学去练并且坚持如一的人就更少了。
戏曲表演的学习其实比较艰苦,对于学员的持久性和毅力要求较高,如果没有很好的兴趣爱好作为支撑,即便勉强学习了也最终难以走远。
文化内容是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学习传承才能一直延续下去的,如果没有后继人才,很多粤剧的表演技巧等很有可能因此失传,而整个剧种也会在人才逐渐凋零的情况下发展得越来越艰难,届时即便有相关的政策扶持,有演出的机会,但是没有人去演,整个粤剧的正常存续都很难保障,更不要说不断发展壮大了,因此解决人才断代的问题至关重要。
粤剧保护措施

粤剧保护措施
粤剧是广东省的方言剧种,历史悠久,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近年来,粤剧得到了一些保护措施,包括:
1.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近年来也加大
对粤剧的支持力度。
政府已明确规定,粤剧是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得到特别的保护。
2. 培训和传承:许多粤剧演员和爱好者都受过专业的培训,学习
粤剧的表演技巧和历史知识。
这些培训旨在促进粤剧的传承和发扬。
3. 数字化传播:粤剧已经有了数字化的传播方式,如在网上播放
和传播剧集。
数字化传播有助于粤剧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也让年轻一
代更容易接触和学习粤剧。
4. 场地和设备:政府为粤剧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场地和设备,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表演粤剧。
5. 社会宣传:政府和社会宣传也促进了对粤剧的保护和理解。
人们更容易认识到粤剧的价值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好地保护和支持粤剧。
粤剧得到了政府、文化机构、粤剧演员和爱好者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推广粤剧。
粤剧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

粤剧文化遗产的调研报告粤剧,又称广东梆子,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由广东地方戏曲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粤剧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剧目选材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粤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受到宫廷和民间的支持与喜爱。
它的表演形式以唱为主,伴有曲艺、舞蹈和杂技等元素。
粤剧以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和优美的舞台表演而闻名于世。
在20世纪,粤剧面临了严峻的挑战,但幸运的是,在广东当地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粤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至今仍然在舞台上演。
粤剧的剧目选材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正剧,如《刘海粟》、《婚前婚后》等,也有民间故事,如《梁祝》、《木兰从军》等。
这些剧目通过曲艺、唱腔、舞蹈等方式将故事情节传达给观众。
其中,曲艺是粤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行腔、曲调及记牌等形式表达情感和剧情。
唱腔是粤剧的另一特点,包括“高拖”,“合拖”,“慢拖”等不同的唱腔方式,使得粤剧具有独特而美妙的音乐魅力。
粤剧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娱乐,还起到了社会教育的作用。
通过演绎历史故事、宣扬正气道德、展示传统审美观念等方式,粤剧向观众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外,粤剧还培养了一批才华横溢的演员,如花旦、老生、小生等,他们承载着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为粤剧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文化多样化和商业化的冲击,粤剧面临着逐渐边缘化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粤剧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设立专门基金用于扶持和培养年轻粤剧演员、组织演出和培训等。
此外,学校和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粤剧的保护与传承中,组织线下活动和展览等推广粤剧文化。
总的来说,粤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种重要剧种,具有丰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剧目选材多样、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表明粤剧的保护和传承任重道远。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对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粤剧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广东粤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粤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广东粤剧保护与传承的问题,并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粤剧的历史与特色粤剧作为中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粤地,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表演形式多样,除了歌唱、念白和动作外,还包括了音乐器乐和化妆服饰等元素。
粤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而备受瞩目,曾经是广东地区流行的文化艺术形式,然而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改变,粤剧的受众逐渐减少,传统班社面临着逐渐式微的现实。
二、粤剧保护与传承的困境1. 生存环境恶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化的冲击,粤剧的传统表演场所逐渐减少,传统班社的生存环境越发恶化。
演员的收入途径变得困难,传统戏曲的后继者不易招纳。
2. 文化认同危机在新一代观众眼中,流行文化和大众娱乐逐渐取代了粤剧这一文化传统,年轻人的文化认同逐渐发生改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演员、编剧、导演等从业者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青年人的价值观认同问题。
3. 教育与传承问题粤剧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统。
然而在教育体系中,粤剧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学校的音乐教育中缺乏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了解和关注持续减少。
三、如何促进粤剧的保护与传承1. 引导社会关注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粤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引导社会关注粤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举办粤剧表演、展览和推广活动,提高人们对粤剧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粤剧传承的行列中来。
2. 教育推广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教育推广,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接触到粤剧这一艺术形式,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也应该加大对粤剧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粤剧。
3. 提高从业者待遇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粤剧从业者的培训和扶持力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从事粤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非物质遗产角度看粤剧的传承与保护作者:郑艳芬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4期摘要:中国是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大国,在发展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化。
在岭南文化中,粤剧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历史基础,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年轻一代对粤剧的兴趣越来越低,只有部分老年人仍然喜爱粤剧。
如果不加以继承和保护,粤剧最终难逃失传的命运。
目前,粤剧已经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所以,应从非物质遗产的角度入手,对粤剧进行良好的传承和保护,从而使粤剧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非物质遗产;粤剧;传承与保护0 前言岭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在岭南文化中,粤剧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历史性、民间性、地域性特点,经过漫长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吸纳、融汇,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优势。
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粤剧的喜爱和欢迎程度大大削弱,正面临着流派、行当失传的危险。
当代年轻人往往更加喜爱现代流行音乐,不太喜欢粤剧等传统剧。
对此,应当正视粤剧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传承和保护粤剧,避免粤剧渐渐沦为仅存于博物馆中的非物质遗产。
1 粤剧的起源在岭南文化当中,粤剧具有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因而具有极高的代表性,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在澳门、香港、广西、广东等粤语地区,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使得世界人民对粤剧艺术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粤剧作为广东地区最大的戏曲剧种,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入。
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涌入大量的外省戏班,开展各种表演。
广东地区因而传入了很多外省的戏曲音乐,在粤乐源流当中,江南小曲小调、牌子曲等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对于粤乐来说,很多牌子曲逐渐发展演化为粤剧曲目的牌子曲。
而江南小曲小调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流传,身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十分浓厚的地方风格色彩,也形成了独特的粤剧曲目。
在唱腔方面,粤剧主要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综合的形式,其中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
粤剧具有变化灵活、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等特点,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大戏曲种。
2 粤剧的发展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粤剧得以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在粤剧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程当中,经历过辉煌时期,同时也遭受过巨大的影响和打击。
纵观历史,粤剧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艰辛,曾经被官府明令禁止演出,在“文革”期间也遭受过沉重的打击,改革开放的新思潮也对粤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在多次沉重的打击之下,粤剧都挺了过来,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传承。
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人在传唱粤剧,避免了粤剧遭受失传的尴尬境地。
2.1 明清时期粤剧的酝酿、形成以及初步发展,主要在明清时期。
粤剧自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形成之后,在清朝初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高度,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更是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成为当时主要的戏曲剧种。
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很多年轻有为的粤剧艺人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使得粤剧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著名粤剧艺人李文茂,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中,加入了反抗的农民军行列,与清政府对立。
李文茂在佛山琼花会馆带领梨园弟子组织起义军,积极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与清政府对抗。
清政府为了对这股势力进行剿除,烧毁了佛山琼花会馆,大量屠杀粤剧艺人,同时明令禁止民间演出粤剧。
这对于粤剧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十分巨大的打击,几乎使粤剧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不过,在这场惨烈的革命斗争当中,很多粤剧艺人都培养了良好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锻炼,为粤剧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李文茂的失败,清朝政府逐渐减缓并取消了对粤剧的禁令,使得粤剧重新得到发展。
得到重生的粤剧在这一时期的演出形式、演出内容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戏班逐渐编制了自己的曲目,将民间小调、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并且对粤语方言进行应用,使得舞台背景、服装、戏剧内容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促进了粤剧的发展和进步。
2.2 “文革”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粤剧遭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
四人帮主要成员江青认为,粤剧是靡靡之音,是不可取的,并由此对粤剧进行了严令禁止。
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打散了很多粤剧队伍,批判了大量优秀的粤剧曲目,同时影响了很多优秀的粤剧工作者,对于粤剧的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不过,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粤剧又一次得到了重生,经过粤剧艺人不断的努力,重新组织了粤剧的演出队伍,将积累的大量优秀的粤剧曲目进行演出,使得粤剧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粤剧作品主要有《宝莲灯》《梁山伯与祝英台》《逼上梁山》《山乡风云》等,使得粤剧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3 改革开放时期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行,大量新的思想涌入我国,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粤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
而且,一些老一辈的粤剧艺人由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惨痛历史,因而仍然心存担忧,在发展和传承粤剧的过程中,思想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限制和阻碍。
另外,由于当前社会中商品经济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在大众文化的取向方面,也变得更为不同。
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对于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等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更加喜爱,对于粤剧的喜爱程度正在迅速的减退和消失,因而使红极一时的粤剧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3 粤剧的现状在粤剧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沉重的打击和影响,并面临过失传的危险,但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仍然顽强地发展和流传到今天。
但是,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商品经济逐渐占据主导位置,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文化取向。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的新媒体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得粤剧进一步被人们忽视和遗忘。
在当前粤剧的发展当中,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和十分窘迫的境地。
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对于粤剧的发展加大了重视程度,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没能给予粤剧发展良好的支持和帮扶,同时由于观众群体缺失,很多粤剧剧团资金不足,难以顺利的进行研究和开展活动。
同时,许多民营粤剧演员无法达到良好的收入水平,甚至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因而很多粤剧艺人不得不选择转行,造成了很多粤剧人才的严重流失,对于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十分不利。
在粤剧剧本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老剧本,缺乏良好的创新发展。
很多粤剧艺人对于现状较为满足,缺乏粤剧观念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没有形成正确的粤剧发展思维。
由于粤剧剧本缺乏活力、陈旧老套,因而不但年轻一代难以对粤剧产生兴趣,一部分老观众也逐渐失去了对粤剧的兴趣和喜爱。
目前,在很多粤剧剧团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仍然沿用数十年前的经典曲目,几乎没有全新作品的出现。
因此,对于当代粤剧发展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作热情,没有新的粤剧曲目,使得粤剧难以形成良好的艺术魅力。
另外,由于当代年轻人对于粤剧的兴趣缺失,因而造成了粤剧人才断层的现象,很多粤剧表演技艺由于后继无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随着老一辈优秀粤剧艺人的离去,在全国戏曲领域当中,粤剧更加难以重塑曾经的光辉历史。
对于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来说,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
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不断扩充,新媒体形式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喜爱,因而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粤剧缺乏理解和喜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何为粤剧。
因此,造成了粤剧新一代人才和观众的双重断层,使得粤剧的传承十分堪忧。
4 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在岭南文化、广东民间文化中,粤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不过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丰富的音乐艺术出现在社会中,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粤剧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艺术形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对粤剧的喜爱。
另外,作为人类非物质遗产的粤剧,之所以会走到濒临失传的境地,与其自身剧目老套、观念守旧是离不开的。
在技术手段、演绎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创新与改革,难以有效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喜爱,因而对粤剧传承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对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透过非物质遗产的角度,对粤剧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粤剧的失传。
4.1 培养粤剧新人青年人才的短缺,是粤剧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粤剧新人的培养和扶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粤剧。
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文化鼓励政策,联合粤剧艺人开设粤剧艺术培训班。
在粤剧进校园当中,也可以邀请优秀的粤剧艺人,组织和建立粤剧活动社团,集中对粤剧具有兴趣的年轻一代,进行大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其能够加大对粤剧艺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粤剧文化艺术。
4.2 加强粤剧宣传作为非物质遗产,在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当中,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对粤剧艺术的宣传。
例如,建立粤剧艺术专门的博物馆,或对粤剧文化的典籍进行编撰。
还可以在其他的一些艺术形式当中融合与宣传粤剧艺术,如在卡通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就是为了传承和发扬粤剧艺术而制作的。
还可以成立一些青少年的粤剧团,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通过各种形式对粤剧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粤剧。
4.3 保护粤剧老艺人很多粤剧优秀的表演形式及曲牌等,都随着老一辈粤剧艺人的离世而失传,因而对粤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对此,应当加强对粤剧老艺人的保护,组织粤剧老艺人进行演出,并指导弟子演出,记录影像资料并进行妥善的保存。
对粤剧老艺人应当建立艺术档案,保护其所拥有的粤剧艺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避免大量优秀的粤剧艺术资料的失传。
4.4 融合粤剧与教育在对粤剧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除了挑选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粤剧进校园外,还可以在学校中开设相关的专业,如粤剧戏曲赏析、粤剧文化鉴赏等课程,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的粤剧文化知识,并且不断进行创新。
例如,可以在粤语地区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增加优秀粤剧曲目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
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粤剧演出,对粤剧产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为扩充粤剧人才作基础储备。
4.5 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在过去的粤剧发展传承当中,演出的很多剧目往往过于陈旧,缺乏创新。
在很多大型的粤剧演出当中,表演的曲目大多是数十年前就流行的曲目,其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是古代或旧社会的故事,缺乏良好的现代感。
因此,现代的人民群众对于这种传统粤剧曲目的喜爱程度不断降低。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变化,粤剧应当基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创作出贴近人们当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引起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使粤剧的传承与保护能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