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化气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液化石油气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液化石油气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

( 二) 工业用户的消费 比重逐步提高 随着液化气深加工装置 的投入 , 大型工业用 户的 比重提高 , 针对大的工业用户 , 实现直供 , 实施专 门的销售政策 。液化石油 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 和新型燃料 , 已经得到人们越 来越多 地重视 。在化工生产 方面 , 液化石 油气 经过分 离得 到 乙烯 、 丙 烯、 丁烯 、 丁二烯等 , 可用 于生产合成 塑料 、 合 成橡胶 、 合 成纤维 及生产医药 、 炸药 、 染料等产 品。用 液化石油 气作 燃料 , 由于其 热值高 、 元烟尘 、 无炭渣 , 操作使用方便 , 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 活领域 。此 外 , 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 , 用于农产品 的烘烤 和 工 业 窑 炉 的焙 烧 等 。 ( 三) 业态的商业模式逐步清晰 央企 、 地方企业 以批发为 主 , 由炼 厂 、 油 田通 过铁路 、 船舶、 公路运送至 目标 消费城市 的二三级库 ; 地方销售企业通 过瓶装 批发 、 零售销售 、 配送等实现业务增值 。业 务模式和分工界限进 步明确 , 上游通过资源垄断 , 借助 网络调配 , 实现对 目标市场 2 0 0— 3 0 0公里 以内的配送 ; 下游发挥机动灵活优势 , 通过瓶装批 发、 零售销售 、 配送等 , 实现业务增值 。 ( 四) 批发、 零售合纵连横 批发商与地方销售企业直接可以采用合资 、 合作 、 联合等方 式, 使企业获得最大化 的利益 , 在此 基础上 , 上游企业会 获得 比 较稳定 的渠道 , 对下游市场进行间接 的控制 , 从而使销售渠道的 畅通得以确保 ; 而下游企 业也可 以获得 上游稳定的资源支 持和 帮助。例如 , 中 石 油通 过 收 购 广 东 汕头 二 级 码 头库 , 实 现 对 粤 东 市 场 的 资 源 投入 。 ( 五) 政府对安全 的监管将不断加强 液 化 石 油 气 作 为一 种 化学 危 险 品 , 经 营上 政 府 应加 强监 管 , 但恰恰相反 , 长期以来 , 无证无 牌的个体户 , 在终端市场 大行 其 道, 形成 了燃气企业 做批发 , 个体户做零售的局面 。这些个体户 除 以次充好 、 缺斤少两 、 偷税漏税外 , 由于他们 没有受过正 规培 训, 无安全销售维护方面的知识技 能, 对用户 的用 气安全检 查 、 维护维修 , 无从谈起 , 着火 、 爆炸事故屡屡发生发 展趋势探 析

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灵核网

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灵核网

中国行业研究门户[灵动核心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报告报告编号:A00030555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以下通常行业市场研究思路及方法。

》行业市场研究》》目标市场研究国际市场上,客户需求截然不同,当面临着不同需求和欲望的客户群体,目标市场细分能有效的选择并进入目标市场。

从中选择自己的目标客户群,并明确定位。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

》》》市场监测研究市场运行监测是市场管理、宏观调控、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工作。

而市场监测工作的最重要环节之一是市场监测数据的转化和分析。

如何统计和分析好市场监测数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指导流通业至关重要。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灵核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对产品的长期监测及定位,了解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全面系统地研究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内容介绍2005年,中国LPG总产量、商品产量、商品消费量、总消费量比2004年有所增长;而进口量、出口量则有所下降。

其中LPG总产量为1473.36万吨,比2004年增长5.4%;商品产量为1353.4万吨,比2004年增长5.9%;商品消费量为1964.93万吨,比2004年增长2.7%;总消费量为2084.81万吨,比2004年增长2.5%;进口量为614.12万吨,比2004年减少3.8%;出口量为2.67万吨,比2004年减少16.3%。

2024年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策略

2024年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策略

2024年液化天然气(LNG)市场策略1. 引言液化天然气(LNG)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逐渐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LNG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将从市场策略的角度探讨如何在LNG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2. 定位目标市场LNG市场的潜在客户群广泛,我们需要确定目标市场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潜力,我们可以将目标市场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地理市场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标市场划分为亚洲、欧洲、北美等主要消费地区。

各个地区的能源需求、政策环境和竞争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

2.2 行业市场除了地理维度,我们还应关注行业市场的差异。

LNG可以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发电、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在制定市场策略时,我们需重点关注不同行业的需求和潜力,以实现更精准的推广和销售。

3. 竞争分析了解市场竞争对手并对其进行准确分析,是制定有效市场策略的关键。

对于LNG 市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竞争分析:3.1 供应端竞争在LNG市场中,供应端的竞争非常激烈。

大型国际能源公司、国有能源企业以及一些新兴的私营企业都在争相进入LNG领域。

我们需了解各竞争对手的供应能力、产品质量、配送网络等关键要素,并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

3.2 政策环境竞争政府政策对LNG市场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天然气行业的政策支持度各不相同。

我们需及时对政策环境变化进行跟踪和分析,以便灵活调整市场策略,抢占政策红利。

3.3 市场定价竞争在LNG市场中,价格是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的波动和趋势,与其他竞争对手保持灵活的定价策略,以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4. 市场推广策略为了在LNG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推广策略。

以下是几点推广策略的建议:4.1 品牌建设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是赢得客户信任和忠诚度的关键。

2023年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市场前景分析液化石油气钢瓶是一种储存液化石油气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民用、工业、交通等领域。

在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扶持以及能源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液化石油气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液化石油气钢瓶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行业发展状况、市场需求情况、竞争格局、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行业发展状况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河南、湖北、江苏、山东等地。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钢瓶产能已经达到了8000万套/年,并且正在逐步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能的钢瓶转变,不断提高智能化水平,努力实现从产能大国向产能强国的转变。

二、市场需求情况液化石油气钢瓶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民用、工业、交通等领域。

目前,我国液化石油气钢瓶的总需求量已经超过1亿套/年,民用需求量约为8000万套/年,工业和交通需求量约为2000万套/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液化石油气钢瓶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气源供维改革和能源转型升级也促进了液化石油气钢瓶市场的发展。

预计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的全面调整,液化石油气钢瓶市场需求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三、竞争格局目前,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以及价格方面。

在产品质量方面,液化石油气钢瓶生产企业需要通过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升产品质量。

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企业需要通过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价格方面,企业需要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控制成本等方面降低产品价格,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前景展望未来,液化石油气钢瓶行业将受到工业和交通领域需求持续增加、能源转型升级、环保政策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将持续稳定增长。

同时,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液化石油气钢瓶产能不断提高,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024年焦炉气制LNG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焦炉气制LNG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焦炉气制LNG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焦炉气制液化天然气(LNG)已成为近年来燃气领域的重要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之一。

焦炉气是钢铁行业的重要副产品,其转化为LNG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旨在对焦炉气制LNG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产业链布局、发展趋势等方面。

2. 焦炉气制LNG市场规模焦炉气制LNG市场在近年来逐步扩大,其市场规模与LNG需求的增加密切相关。

随着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焦炉气制LNG在燃气供应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焦炉气制LNG市场在过去五年里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会保持稳定增长。

3. 焦炉气制LNG产业链布局焦炉气制LNG的产业链布局包括天然气采集、气体处理、液化和运输等环节。

目前,焦炉气制LNG产业链上涉及到的企业主要包括钢铁企业、能源公司、燃气供应企业等。

其中,大型钢铁企业在焦炉气制LNG领域的投资和布局较为活跃,通过自有的焦炉气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了LNG的生产和销售。

4. 焦炉气制LNG市场发展趋势(1)政策支持:政府对清洁能源的倡导和支持,将促进焦炉气制LNG市场的发展。

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减税优惠等方面,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高企业参与焦炉气制LNG市场的积极性。

(2)技术创新:焦炉气制LNG技术在过去几年里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创新。

新型的气体处理和液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焦炉气制LNG的生产成本和能耗得到了显著降低。

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推动焦炉气制LNG市场的发展。

(3)市场需求增长:随着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焦炉气制LNG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和地区,焦炉气制LNG作为燃气供应领域的创新技术,有望取得更多市场份额。

5. 总结焦炉气制LNG市场作为清洁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布局也在不断完善。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焦炉气制LNG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满足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

城镇燃气行业现状及政策建议探讨

城镇燃气行业现状及政策建议探讨

城镇燃气行业现状及政策建议探讨一、城镇燃气行业的现状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中国的城镇燃气行业已经覆盖了绝大部分的城镇地区,涉及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城镇燃气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5亿户,年用气量超过3200亿立方米。

2.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推广,城镇燃气行业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智能计量、远程抄表、自动化调度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燃气供应更加安全、高效。

3. 燃气资源丰富。

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油气资源,为城镇燃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国内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逐年增加,也提供了城镇燃气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机会。

二、城镇燃气行业存在的问题1. 管线建设进展缓慢。

由于城镇燃气管线建设涉及到土地征用、工程施工等多个环节,往往容易受到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导致建设进展缓慢。

部分地区的燃气供应能力不足,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2. 管网老化问题突出。

我国城镇燃气管网建设起步较早,现有管网大多已经经过多年的使用,存在技术老化、腐蚀、泄漏等问题。

这不仅给供气安全带来隐患,也加大了维修和改造的经济负担。

3. 安全事故频发。

近年来,一些城市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暴露了城镇燃气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燃气管网维护不及时、燃气设施监测不完善等,都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三、政策建议1. 完善城镇燃气行业的法律法规。

加强对城镇燃气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确保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主体,并规范行业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和行为规范。

2. 加强燃气管线建设和更新。

加大对城镇燃气管线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确保供气能力与需求的匹配。

对老化、腐蚀严重的管线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供气的安全可靠性。

3. 推进智能化建设。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推广智能计量、远程抄表等新技术,提高燃气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2022年LNG行业现状分析1

2022年LNG行业现状分析1

2022年LNG行业现状分析我国液化自然气(LNG)汽车和船舶市场的快速成长正在重塑自然气产业格局。

数据显示,中国LNG交通能源事业正引领世界交通能源向自然气清洁能源转型的潮流。

现对液化自然气调研报告分析如下:我国将来进口LNG市场分析猜测日前了解到,新奥能源和广汇能源两家民营公司,目前分别在浙江和江苏建设LNG接收站,这将改写我国LNG接收站建设和LNG进口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的格局。

随着美国和俄罗斯LNG进口在将来成为现实,更多企业有望进入到进口LNG这一领域,这将使LNG上下游产业链的景气周期持续时间更长。

始终以来,我国进口LNG接收站主要由中石油与中海油两家建设。

据统计的数据,我国累计投运LNG接收码头6座,总计产能为1880万吨/年,其中中海油旗下产能为1230万吨/年,中石油旗下产能为650万吨/年。

目前来看,中国将实行国产常规自然气、特别规自然气、进口管道自然气、进口LNG等多种手段来保障国内自然气供应。

海通证券估计,到2022和2022年,我国进口LNG将分别达437亿和786亿立方米,较2022年分别增长233%和500%。

上个月,美国国家能源局批准了FreeportLNG终端向非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国家出口LNG的申请。

国金证券认为,这代表了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向。

在此之前,美国能源局只允许向同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的1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自然气。

目前美国仍有20多个LNG项目在向美国能源部申请出口许可,估计这些项目有望逐步获批。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自然气资源最为丰富而且低廉的国家之一,随着上述LNG项目出口成真,中国大规模进口美国LNG只是时间问题。

不仅仅是美国,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近期也在公开场合中表示,将打破俄罗斯自然气公司的LNG出口垄断,随后俄罗斯媒体报道称,俄罗斯将在今年内放开LNG的出口限制。

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三大石油巨头,都看到了将来进口LNG的宽阔市场。

据卓创资讯统计,目前正在筹建的接收站约15座,全部建成投产后我国LNG年接受力量总计为4170万吨,其中中石化项目1400万吨,中石油项目650万吨,中海油项目2120万吨。

LNG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LNG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L N G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一、慨述近年来,随着世界天然气产业的迅猛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已成为国际天然气贸易的重要部分;与十年前相比,世界LNG贸易量增长了一倍,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 年国际市场上LNG的贸易量将占到天然气总贸易量的30%,到2020年将达到天然气贸易量的40% ,占天然气消费量的15%;至2020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将继续以年2%~3%的增长率增长,而LNG在天然气贸易市场中所占份额也将逐步增大,达到8% 的年增长率; LNG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发展势头如此强劲,地位越来越重要,这都得益于世界LNG 应用技术的发展;世界上普遍认为:液化天然气工业是当代天然气工业的一场革命,其发展已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从液化,储存,运输,汽化到终端利用的一整套完整的工艺技术和装备;LNG是天然气的一种储存和运输形式,其广泛使用有利于边远天然气的回收和储存,有利于天然气远距离运输,有利于天然气使用中的调峰和开拓市场,以及扩展天然气的利用形式;我国早在六十年代,国家科委就制订了 LNG 发展规划, 六十年代中期完成了工业性试验;四川石油管理局威远化工厂拥有国内最早的天然气深冷分离及液化的工业生产装置,除生产 He 外,还生产 LNG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进一步开始了液化天然气技术的实践, 中科院低温中心联合有关企业,分别在四川和吉林研究建成了两台液化天然气装置,一台容量为每小时生产方LNG ,采用自身压力膨胀制冷循环,一台容量为每小时生产方LNG,采用氮气膨胀闭式制冷循环;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国内天然气液化的研究都是以小型液化工艺为目标;随着我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在液化天然气技术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国外技术,第一台事故调峰型天然气液化装置于2000 年在上海浦东建成,第一台商业化的天然气液化装置于2001 年在中原油田建成;这标志着,在引进国外天然气液化技术的基础上,国内天然气液化应用技术开始全面推开,随后在新疆,四川等地相继有多个LNG工厂建成投产,促使我国天然气从液化,储存,运输,到终端使用的LNG应用技术的全面发展;二、中国LNG应用技术发展现状从2001年中原油田建成的第一套商业化天然气液化装置开始,到目前近十年的时间,我国LNG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建立起了涉及天然气液化,储存,运输,汽化和终端使用,以及配套装备各个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LNG产业,成为了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1、天然气的液化、储存和运输目前,我国已建成近20套LNG生产工厂,总规模达到了年产LNG146万吨,在建和待建的还有10套,总规模达到了年产LNG120万吨;前期的工厂大都是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与国内技术相结合完成,中原天然气液化装置由法国索菲燃气公司设计,使用丙烷和乙烯为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循环;新疆广汇天然气液化装置由德国林德公司设计,采用混合制冷剂循环;而国内已建和拟建的中小型 LNG 液化工厂,其液化设备除主要设备外基本以国产设备为主,配套国产化设备已达到60%;近年来,随着多套小型液化装置的建设,我国已完全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LNG生产装置;2009 年10 月, 由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调试的宁夏30 万方/天天然气液化装置在银川开发区正式开车成功;该套装置采用带制冷机预冷的氮、甲烷混合介质膨胀制冷工艺流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完全国产化的天然气液化装置;在LNG储运方面,我国在低温液体储罐领域,如液氧、液氮、乙烯储罐,国内已有成熟的设计、建造技术;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公司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吸收外国设计,建造储罐的先进技术,近年来自主开发了400~6000方的低温液体储罐,目前已建成该类储罐上百台,其中2000方以上储罐20 多台;在国内主要有堆积绝热、高真空缠绕绝热和真空粉末绝热三种类型的LNG储槽,容积从30~700 方组合不等;而结构形式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根据目前国内大型低温LNG 储罐设计、建造技术现状,我国30000 方以下的LNG 储罐实现自主设计、建造的条件已基本成熟;LNG槽车国内也是近年开始研制的;目前有30 方、40 方和、45 方、50 方等规格;因受车规的限制,目前真空粉末绝热一般以30~35 方为限,而多层绝热可能达40~50 方 ,而且从行走、底盘、制动、照明等方面均有新的改善;目前我国LNG槽车运载能力已达到2000万方规模,总车俩数1000多俩,单车有效容积从最初的29方发展到了51方,具有多家专业生产LNG槽车的企业和专业运输公司;同时,罐式集装箱近年来也得到了大力发展;罐式集装箱一次可装运方、40方或方LNG产品,采用高真空多层绝热,绝热性能好,无损储存时间长,自重轻,运输灵活;可公路,水路,铁路运输,或实现联运;51方LNG运输挂车2、LNG卫星站随着LNG生产装置商业化运行,LNG卫星站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2001年建成投产的山东淄博LNG卫星汽化站为标志,在全国已建成100多座日供气规模在1-60万方的LNG卫星站,主要分布在华南和长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目前LNG卫星站已成为城市燃气调峰和弥补管道天然气不足的重要手段;LNG卫星站LNG卫星站主要具有接卸、储存和汽化功能;我国的LNG卫星站以及陆上运输技术也已基本成熟,高真空粉末和超级真空缠绕式绝热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小型LNG瓶方以下的无损存放期在15 天以上,车载罐和卫星站储罐在75 天以上,LNG卫星站的建造和内陆液态运输设备制造都已完全国产化,同类型同性能产品价格比国外成倍的便宜,极具竞争力;已形成的一整套完善、成熟确保安全的小型LNG运输、储存、气化和使用技术,以及一套有关运输、储存和使用的规范和法规,为我国LNG卫星站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3、大型LNG接收站中海油1995年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在广东沿海开展前期研究建设大型接收站引进国外LNG资源,1999年底国家正式批准在广东深圳试点建设LNG接收站一体化工程项目,从此开始了我国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设;2003年福建LNG一体化工程项目获国家批准,成为我国第二个正式启动的LNG 项目;随后,三大石油公司分别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海南、广东,广西的沿海地区开展LNG 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积极推动我国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设;广东接收站一体化项目包括LNG接收终端和输气干线项目,以及配套新建电厂、燃油电厂改造和城市管网等用气项目;供气范围覆盖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特区,输气主干线全长为509 km整个工程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包括接收终端和输气干线,每年进口LNG的量为370 ×104 t/ a,年输气量约为40 ×108 m3/ a;二期工程增加1座10 ×104 m3的LNG储罐,每年进口LNG达700 ×104 t/ a,年输气量约82 ×108 m3 / a;项目一期于2006年5月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了国外天然气的引进,并通过项目的建设,既引进了大型LNG接收站设计和建造技术,又发展了配套产业,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从事LNG应用技术的人才和队伍;对于大型LNG接收站建设,最关键的应用技术是大型储罐的设计和施工;我国最早建造大型液化气体储罐始于90年代中期,分别在深圳和扬子石化建造了2台8OOOO液化石油气LPG低温储罐和10000方低温乙烯储罐;90年代末,上海建造了我国第一台20000低温LNG 储罐;2002-2005年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单位,承担原国家经贸委“十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专题“20000方液化天然气储罐研制”等课题,着重对9Ni 钢焊接、无损检测和低温绝热材料及结构、LNG 储存安全等进行了研究;大型低温LNG 储罐内罐用低温材料选用是其设计与建造的技术关键之一;现在低温LNG 储罐内罐材料最常用的是9Ni 钢和不锈钢,前者因其强度高、低温韧性好广泛应用于大型低温LNG 储罐,后者主要用于50000方以下的中、小型低温LNG 储罐;长期以来,9Ni 钢及其焊接材料一直依赖进口,这是困扰我国大型LNG 工程建设的一个难题;2005-2007年,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承担科技部863项目“液化天然气储罐用超低温9Ni 钢开发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成功研制出国产9Ni 钢06Ni9 ,随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对06Ni9钢的综合材料性能与焊接性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实验,结果表明:国产9Ni 钢06Ni9的综合性能指标超过了美国标准ASTM A553/A553MⅠ型和欧盟标准EN 10028的要求,与日本、欧洲按上述美欧标准生产的9Ni 钢水平相当或略高;2007年该钢通过了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评审,同意用于低温储罐和低温压力容器;中石油在建的江苏南通、辽宁大连两个LNG 项目中的16万方LNG 储罐,内罐低温材料已选用国产06Ni9钢;2009 年9月, 中国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位于大孤山半岛的第一个液化天气LNG 储罐罐顶平稳到达预定位置, 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自主设计、自主采办、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的大型LNG 项目储罐升顶作业一次成功, 为我国独立自主建设LNG项目积累了成功经验;这是我国大型低温LNG 储罐国产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施工工艺技术方面,国内已建和正建的低温LNG 储罐,不管其工艺及设备技术来自何方,但储罐建造施工无一例外地都由国内施工队伍完成;因此,国内较早承担大型低温LNG 储罐建造施工的企业,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基础及罐壁混凝土施工、内外罐组装焊接施工和绝热结构施工等方面对国外技术进行了改进;目前,我国在LNG相关设计规范与标准、绝热材料、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积极进展,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参与大型低温LNG 储罐设计建造的实践,为我国大型低温LNG储罐国产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LNG船运LNG 运输船是造船业公认的技术含量、附加值最高、难度最大的货轮,只有美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造船厂能建造;在广东LNG 项目中,为实现“国货国运,国船国造”目标,引入了国内造船企业参与竞标,上海沪东中华船厂在招标中最终胜出,从而为中国造船工业争取到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三大造船国,我国造船企业从90年,就开始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LNG船舶建造技术和经验;沪东中华造船厂早在1997年就开始了研发建造LNG船项目,2000年首先成功制造出LNG液货舱模分段,并获得法国GTT公司,以及BV,ABS,LR;DNV等船级社的认证;江南造船厂1996年开始为争取承建LNG船进行相关技术储备,2002年突破了建造LNG船的核心技术,成功建造了NO96薄膜型LNG船货物维护系统,获得法国船级社颁发的LNG船模舱建造证书;同时又与芬兰玛莎造船公司签订了球罐型LNG船设计转让协议,成功引进新型球罐型LNG船设计技术;大连新船重工于2002年获得了法国船级社,以及BV,ABS,LR;DNV等船级社颁发的LNG船模型舱特殊舱室制作证书,掌握了建造LNG船的核心技术;2008年4月,沪东中华造船厂自主建造的我国第一艘LNG船成功交付,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世界造船尖端技术;沪东中华造船厂在首艘LNG船的制造过程中已经研发了一批LNG船的建造技术,形成了9项专利,并将集中精力进行LNG系列船型的开发,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目前,由沪东中华造船厂建造的5艘LNG船已全部交付业主使用,在该批次LNG船上,国产优质船用钢板和低温不锈钢材料、玻璃棉、低密度刚性绝缘和柔性绝缘等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船东、船检、专利公司的高度认可;目前在抓紧建造在建LNG船的同时,沪东中华造船厂不断跟踪国内外液化天然气运输的需求和LNG船建造技术的发展,着手研发并向市场推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立方米薄膜型电力推进LNG船,并成立了大型LNG船研发项目组,开展22万立方米薄膜型电力推进LNG船的设计;5、LNG终端利用我国LNG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LNG的终端利用,并对相关产业起到了非常大的带动作用;特别是LNG应用技术和储运装备,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LNG是天然气的一种独特的储存和运输形式,非常利于降低天然气的储存成本和天然气的远距离运输,同时,天然气通过净化处理和液化,比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更为洁净;因此LNG在终端使用上有比天然气更独特的特性;一是用于天然气市场的开拓;由于天然气管道建设投资大,许多地区不能及时建设管道,所以对管道气不能及时到达的地区,可用LNG培育和发展市场;二是作为管道气的补充和调峰;三是作为汽车和船代用燃料;LNG 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优势非常明显:着火点低,燃烧清洁环保,无黑烟、无灰渣和焦油,几乎可以自由排放;体积小,能量存储密度大,连续行驶距离通常是CNG 的2 倍以上;安全性能好,储存压力低接近常压,而且密度0.45kg/m3比空气密度0.55kg/m3低,泄漏到空气里也会向空中扩散,不会影响人身安全;燃烧性能好,抗爆性强;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液化天然气LNG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在应用工程技术和储运装备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小型LNG工厂和LNG卫星站系统的设计和建造能力,储运装备生产能力;同时在大型低温LNG 储罐方面相关的设计规范与标准、绝热材料及结构、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在大型低温LNG 储罐设计建造实践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为我国大型低温LNG储罐国产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国在大型低温LNG 储罐标准以及设计与建造专利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是目前制约30000方以上LNG 储罐实现自主设计、建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在建的LNG接收终端系统流程的设计基本上均采用国外技术;从目前我国LNG应用技术发展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LNG相关规范标准体系不足;没有制定LNG的专用设计规范,以及LNG 质量标准,国际先进的标准也转标不足;国内LNG站设计工作一般参考美国NFPA一59A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卸标准2001版;应尽快颁布适合我国自身条件的LNG设计规范,制定施工标准,以指导LNG应用领域的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行管理;2、国内在建的LNG接收终端系统流程的设计均采用国外技术,国内仅具有卫星LNG站系统的设计能力,尤其是大型LNG储槽的设计与建造技术基本处于起步状态;研究人员应大力提高该方面的技术水平,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接收终端工艺流程;3、LNG相关设备、阀门、仪表等对材料和结构的保冷性有特殊要求,国内的设计制造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较大,应加强防腐蚀、安全性、可靠性的研究,从而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4、对LNG项目营运与管理缺乏综合性人才;包括液化厂、接收站、LNG 运输船、槽车、小型气化与液化装置设计制造国产化以及安全生产环保管理、经营管理等领域均需要多方面的技术管理人才;四、LNG应用技术发展前景近十年来,随着气田周边小型LNG工厂,以及沿海大型LNG接收站的建造,中国LNG应用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促使了LNG产业的形成,基本建立起了涉及从天然气液化,储存和运输,到接收,汽化和终端利用各环节相配套的LNG 产业;展望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旺盛,在一次能源中增长最快,液化天然气LNG 产业作为天然气工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凭借其自身独特的优势, 将促使天然气在发展方式、发展规模、投资成本、生产消费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带动LNG应用技术的发展;从发展前景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沿海大型LNG接收站进一步的规模建设,将促使我国LNG应用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2006年5月深圳LNG接收站一体化项目投产后,我国陆续投产了福建LNG接收站项目和上海接收站项目,三个项目系统流程设计均采用国外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引进了专利技术,保证了LNG工艺的优化与最新技术的使用,同时锻炼了施工技术队伍;主要新工艺技术体现在,最大限度的收集与处理BOG保证了LNG工艺的安全;全容罐的采用最大限度的防止泄漏与事故;再冷器的利用有利于节约冷源;液体加压作为长输管线的动力有利于节能;海水冷却系统有利于节水节能;工程施工都由国内企业完成;因此,在接收站的建造过程中,国内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并掌握了一定的关键技术;随着更多的大型LNG接收站的建设,将为我国的工程设计和施工企业提供自主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的机会,从而促进LNG应用技术的发展;2、城市调峰和供气管网缺乏地区是LNG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人口稀少、经济不太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东部及东南沿海地区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分布和利用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一、二线,川气东送等跨区天然气管线的建设,实现了天然气从产气区向负荷中心的供应,目前我国有280多座城市使用天然气,2009年天然气消费达到了887亿;由于天然气需求旺盛,以及季节性用量差别大,往往造成地区性供气缺口,所以发展小型LNG调峰生产装置和卫星储备站,是保障城市安全平稳供气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一些地区管网建设有困难,可采取卫星站的方式实现天然气供应;因此,城市调峰和供气管网缺乏地区是小型LNG调峰生产装置和卫星储备站技术应用的重要方面;同时卫星储备站也是大型LNG接收站在合理经济配送半径内,最好的配套设施;3、汽车和内河航运是LNG技术应用的市场未来;从燃气汽车发展来看,经历了天然气到液化石油气,在到压缩天然气CNG 不平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因素是资源的供应稳定和技术进步问题;近年来,由于天然气资源的快速增长和管道网络的形成,以及燃气发动机的发展,促使了CNG汽车的大力发展;然而,由于CNG须就近管网布点,在经济上才合理,以及其固有的缺点,限制了CNG加气站的大规模发展;而LNG具有CNG 同样的优点,且更具有比CNG更多的优点;因此,未来LNG车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LNG撬装加气站1、在非管网覆盖区,以及沿海和江河地区,LNG将成为主流趋势;由于LNG是液态,非常便于经济可靠地远距离运输,在陆上,通常用20~50 m3相当于12000~30000N m3天然气的汽车槽车象运输汽柴油那样将LNG 远送到LNG汽车加气站,或LNG卫星站;也可根据需要用火车槽车,集装箱运输;在海上,通常用大至12~13万m3的 LNG轮船,进行长途运输;内河可用万m3左右的LNG船,或集装箱运输;因此,在非管网覆盖区,以及沿海和江河地区,建设LNG卫星站和汽车加气站不受天然气管网的制约,从而促使这些地区LNG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多个LNG工厂投产,沿海地区已有三座LNG 接收站,未来还将有多个接收站建成,由此可以认为,未来这些地区LNG将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2、城际长途交通将大力发展LNG汽车;使用LNG的汽车,由于LNG能量密度大,续使里程长;国外大型LNG货车一次加气可连续行驶1000~1300km,非常适合长途运输的需要;国内410升钢瓶加气一次在市区可连续行驶约400km,在高速公路加气一次可连续行驶约700Km以上;因此,特别适合长途大型客车和重型卡车作为燃料使用;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平均运距:客运为46.5公里,货运为171.5公里;表明道路货运在跨区间中长途运输、道路客运在短途出行服务中发挥着骨干作用;若在交通枢纽地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建设LNG加气站,势必促使城际长途交通大量使用LNG,从而促使使用LNG的汽车得到大力发展;LNG汽车加注3、连网的高速公路将是LNG加气站发展的首选;LNG的优势决定了LNG特别适合大型的长途运输车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万公里,至2010年,中国新建高速公路将达到万公里以上,总里程将达公里;“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将着手组织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五年后,中国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形成较完善的城际高速公路网,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也基本形成;而据统计,2008年公路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和%;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和%;完善的公路网络和庞大的运量将促使大量的运输车辆的发展,特别是大型车辆;因此,连网的高速公路将是LNG加气站重要的发展区域,并且也是最有潜力的区域;4、内河航运是LNG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市场;包括LNG运输和LNG作为船用燃料;内河航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大江大河横贯东西、支流沟通南北,江河湖海相连,构成了天然内河航运网;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约43万公里长,大小湖泊900多个,大多水量充沛,常年不冻,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2008年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了%和%; 内河航运将是我国交通发展的又一新领域相对高速公路和铁路;这势必将促使LNG作为船用燃料LNG和船运LNG的发展;目前由国内韩中深冷公司自行研制的首套船用LNG燃料系统已经通过了挪威船级社认证;该系统具备LNG储存、气化及天然气调压、供气功能,将为1艘在北欧海域运营的大型滚装船配套,为船上的燃气发动机提供燃料;今年5月份,该公司还将交付第二套同类设备;而船运LNG已相当成熟,我国已能自行建造大型的LNG运输船;因此,内河航运是LNG发展潜力非常大的市场;从以上趋势可以看出,在LNG资源充分保证的前提下,未来汽车和内河航运是LNG技术应用的主要市场;总之,LNG利用市场在中国的大力发展,为中国LNG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势必将进一步促使中国LNG工业的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液化气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销售管理部
彭宝云

中国的液化气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
而发展壮大起来的。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液化气生
产、经营、消费更是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液化气的产量、社
会需求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1998年商品液化气产量比
1991年增加了343. 41万吨,社会需求量1998年则比1991年增
长了292. 1,达到了1008. 1万吨左右。由于需求量的猛增,
中国在国际液化气消费市场所占比重不断加大,到1997年,中
国在亚洲已取代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液化气进口国。

1、迅速增加的液化气资源
我国液化气来源与国际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一般地
讲,液化气45%来自炼油厂,;S%来自油田和天然气田,而
中国的液化气主要来自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特别是随着国
内原油加工量的增加,进口轻质油比例的增大,加工深度的
提高,乙烯和芳烃生产能力的扩大,炼油化工企业生产的燃
料气(包括干气和液化气)产量也在逐年增加,除自用外,
其余大部分作为商品燃料气
1. 1液化气商品量逐年增加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液化气生产得到了飞速发
展,商品液化气产量从]1991年的237. 07万吨迅速增加到
1998年的580. 48万吨。详见图to

图1一1991一1998年中国液化气产量变化图
万P屯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从上图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液化气产量越升的软,
迹,1991年一1994年的3年时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突破300
万吨大关,1994年一1996年的2年时间里商品液化气产量
突破400万吨大关,1996年一1997年仅用了1年时间商品
液化气产量就越升至500万吨以上。可以说中国的液化气生
产几年迈了几大步
1. 2生产液化气的装置能力大幅度提高
目前,兼产液化气和干气的炼油生产装置有催化裂化、
延迟焦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轻烃回收等;化工生产装
置有乙烯、芳烃等,其中生产燃料气,特别是液化气数量最
大的装置应属催化裂化。199。年底,我国共有63套催化裂
化装置,总加工能力约4165万叱/年。到1997年底,全国
拥有催化裂化装置约130余套,总加工能力达到7200万吨/
年左右。装置套数较1990年翻了一番多,加工能力增长了
72.9%。总之,90年代以来石化企业生产低碳烃类的能力有
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些低碳烃类中除了部分烯烃用作化工原
料或高辛烷值汽油组份生产装置原料外,大部分都作为燃料
自用或商品销售了。

2、与日俱增的液化气社会需求
液化气作为一种清洁、方便、热效率高的能源已被广泛
应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领域。由于液化气无需建设长输管
道,输送、罐装、使用比较方便,投资省、推广容易,民用
价值高,对于城镇用户是较为理想的民用燃料。因此,我国
民用液化气消费量逐年提高。1991年仅为256. 9万吨,到
1998年就上升至1008. 1万吨,是1991年的3. 9倍。具体变
化趋势情况详见图20
图2-1991-:998年中国液化气需求变化图








小日





月闷

,乙


。狡

1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年,份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液化气消费量开始大幅度上升主
要是从1993年开始,从这以后我国液化气消费量以年均100
万吨以止的增量.上升着,而且这种增加速度还将保持相当一
段时间。

3、变化中的中国液化气市场
3. 1机构改革带来液化气市场格局变化
根据九局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和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问题的
批复})
党中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1998年7月正式组建

、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石油化工集
天然气集团公司,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团公司和中国石油

完善石油石化工业
经营管理体制的重大举措通过此次改革,我国的液化气市
场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截至1997年底,我国共有64家
液化气生产企业,到1998年底,机构重组后的中国石油化
工集团公司液化气生产企业由原来的34家减到24家,中国
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由23家增加到34家,其余为地方企
业。
由于所属液化气生产企业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原有
的液化气市场格局被打破。详见图3及图40

图3一1991-1998年中国液化气分部门产量变化
万吨
n们nUn曰n曰nUCU八曰




尸、




沙J

‘es
es

1992 1993

勺中:H液化气心从分配咚
1994 1995 1996
{997 1998

百I21398勺中国代化气r旱分配圈

由图3及图4,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机构重组后的石
化集团公司液化气产量的绝对优势已发生变化,在国产液
化气市场中所占份额也由原来的83%降低到1998年的62
%;而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液化气市场产品比例在重组
后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由原来的14%增长至1998年的36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液化气市场的竞争将会
更加激烈。
3. 2一匕速发展的进口液化气市场
中国进口液化气始于八十年代末,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进
口量开始迅速增加。1990年中国进口液化气只有11. 7万咬‘,
到1998年已突破了400万吨大关,达到478. 47万吨。进口
液化气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由于国内液
化气生产量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进口液化气在总
消费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1998年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
47. 46,详见图5。

图5一1990-1998年进口液化气数量及所占消费量变化图
500
400




量30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由于进口液化气的大量涌入,进口液化气已成为中国液
化气经营者越来越不能忽视的部分。从进口液化气在中国液
化气所占市场份额来看,它已经超过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
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各自所占市场份额。详见图6a

图6一中国液化气市场份额分配图
石化集团
石油天然气集团
及地方
16. 7090

液化气
17_ SO06

从图6我们可以看出,进口液化气在中国液化气市场中
所占份额已经超过石化集团公司12%,超过石油天然气集团
公司30。从这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即目前中国液化气市场没有绝对的控盘者,石化和石油两大
公司要想取得中国液化气市场的主控权,除自身不断扩大产
量外,最主要的就是争取尽快参与液化气进口的业务中来。
中国进口液化气主要来源于中东地区,该地区每年向中
国进口的液化气占我国总进口量的70%左右,其余部分则来
自亚太地区和其它地区。详见表to
表1一1998年中国液化气进口来源
国家和地:_,所占比例,%中东地区 沙特 伊c9 阿联酋 4干威特 卡塔ti.亚长地区 菲律4E 坏国 泰国 澳大利亚 印度尼由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日本 其他闪家焦它地区惑计进口量/万吨
330;;
69_09

22L 9i46. 39
Sfi. 8912. 31






49
36

375
140.2929
14_3-
571612











,伙
14


,八
4?84了

4、结束语
中国的液化气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未来中国液化气市
场的兴旺与否,直接取决于如何合理利用国内液化气和进口
液化气两大资源,以完善现有市场和开发新兴市场。可以预
见,如果国内各液化气生产与经营单位能妥善处理好上述问
题,中国的液化气市场将会以更加昂然的气势走向二十一世
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