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泽县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要 基于对临泽县湿地资源的调查,并结合临泽县湿地资源的
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县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保
护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湿地资源;现状;威胁;原因;保护对策;甘肃临泽
中图分类号 p9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
(2013)05-0272-02
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湿地作为与森林和海洋并
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是自然界最富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1]。长期以来,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
巨大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成了人类开发强度很大、活动剧烈的地区。
但由于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湿地
生态服务功能正在减退[2]。
近年来,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草地退化、
湿地萎缩、水质污染 、水位下降等多种生态失调问题,因此积极
研究、治理、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意义十分重大[3]。保护湿地生
物多样性,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4]。
1 临泽县湿地资源现状
临泽县境内的湿地在自然地理区划上属我国蒙新干旱、半干旱
湿地区域,湿地总面积11 222.56 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4.1%。
全县有4个湿地类,11个湿地型。全县湿地维管束植物有46科,
131属136种,以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植物为主,其中胡杨为国
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临泽县水鸟、两栖、爬行类、兽类和鱼类113
种,湿地无脊椎动物30种。
1.1 河流湿地
该类型湿地包括永久性河流和季节性河流2个类别,面积4
427.35 hm2,主要分布在黑河及其一级支流梨园河(包括大沙河)
沿岸,包括低洼草湖、沼泽、滩涂等。该类湿地受河流的影响,以
柽柳、河柳、芦苇为主的湿地植物种类繁多,是各种野生动物重要
的息栖地。存在的问题是围垦现象严重,其次是河流改道频繁,不
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时有发生。
1.2 湖泊湿地
主要分布在平川镇北部的巴丹吉林沙漠地区,面积20 hm2,现
仅存的只有平川锁龙潭、平川墩风燧及其周围滩地等几处。该类型
湿地是由地下水涌出地表汇集于低洼地而成。植物为芦苇、红柳为
主,生长茂盛,盖度较大,零星分布有胡杨等植物,鸟类以赤麻鸭
数量最多,偶尔有黑鹳、白鹳、大天鹅停留。该类湿地位于沙区,
周边为农耕区,近年随着农业灌溉用水量的增大,地下水位下降,
湖面有缩小趋势,有的甚至消失,同时风沙危害也正威胁该类湿地
动植物的生存。
1.3 沼泽湿地
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在临泽县中部泉水溢出区,包括西平滩、小
屯滩、马营滩、曹家湖、双泉湖等,面积为5 400.05 hm2,该区域
地下水位较高,年泉水溢出量达0.7亿m3,水泉、沼泽、水库星罗
棋布,是临泽县中部地区的主要灌溉水源。该类湿地地下水升降频
繁,季节变化明显,春秋季节随地下水位的上升,大部分地段有薄
层积水,有的地方形成季节性池沼,夏冬季节随地下水位下降,水
域面积缩小,大部分地段积水消失。土壤以草甸盐土、沼泽地、盐
土等为主,地表积盐明显,土壤含盐量高,ph值为8.7~9.2。植
被以冰草、芦苇、柽柳为主,植被盖度在40%左右。这些池沼、水
库、塘坝是鸟类活动的天堂,主要有赤麻鸭、大天鹅、疣鼻天鹅、
黑鹳等,以赤麻鸭数量最多。现存的也表现为退化趋势,植被由芦
苇、蒲草+冰草群落退化为冰草+鸡爪芦苇群落,地表积水减少,积
盐严重,地下水位下降和大面积围垦是威胁该类湿地的主导因子。
1.4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水库、塘坝、稻田、鱼塘、排灌渠系等,人工湿
地面积为1 375.16 hm2。该类湿地全县绿洲区各处均有分布,主要
用于水稻种植、调节径流、蓄水灌溉、休闲旅游、水产养殖等。
2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湿地保护是目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项全新课题。过去,人们
对湿地的认识严重不足,把河流当作提供水资源的来源来对待,把
沼泽当作水洼和滩地来对待,把水库当作解决灌水矛盾的产物来对
待。由于这些认识不到位,从来没有把这些重要湿地当作重要的湿
地资源来加以对待和保护,取之有余,管护不足。
2.1 湿地开垦和改造存在盲目性
据临泽县志记载,临泽县历史上曾是湖泊沼泽遍布的地方,临
泽县也由此而得名。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风吹草地见牛羊”、“水
天一色”的壮丽景观已不复存在。人口的急剧膨胀,盲目地进行农
用地开垦、改变天然湿地用途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湿地用途
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湿地物种失去了发展场所,
对湿地资源的破坏日益严重[4]。
2.2 湿地污染加剧
湿地周边的工农业开发活动加剧了湿地污染。在湿地周边地区,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湿地中,造成了严重
的污染。此外,农田施肥、喷药等措施也会对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造
成重要影响。河北省沽源县湿地调查表明,水量的减少使湿地面积
逐步缩小,植被的退化使得湿地的净化能力不断降低,加深了湿地
污染程度,湿地功能不断下降[5]。
2.3 湿地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湿地是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等的主要水源,由于居民生活及工农
业用水不断增加,造成其他行为与湿地争水,湿地水资源量明显不
足,湿地面积萎缩[6]。同时,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对水资源的浪
费极大,由此而导致水资源的超量利用。挖沟排水,导致湿地水文
发生变化,湿地逐渐萎缩,功能下降,甚至消失。
2.4 其他方面威胁
在湿地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着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法制
体系不完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滞后、基础研究薄弱等问题。以上
这些因素最终也会导致湿地数量和面积的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丧
失,湿地功能下降甚至遭到完全破坏[7]。
3 原因分析
3.1 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不完善是目前影响临泽县对湿地实施有效保护主要制
约因素。尽管各相关部门对湿地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土地储
备资源都有相应的管理法规、政策和措施,但出现了“铁路警察各
管一方”的局面,这种多头管理看似大家都在管理,实则对湿地资
源的管理处于“真空”状态,缺乏综合协调管理和利用监督机制。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职能交叉和职责不清的状况不能适应保护和利
用工作的实际需要。
3.2 法制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尽管已有多部法
律法规涉及或应用于湿地管理领域,甘肃省也已颁布了《甘肃省湿
地保护条例》,并于2004年2月2日起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存在,
对湿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目前已有的
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湿地的条款比较分散,未形成系统,相互交
叉、重复或无法可依,难以很好的发挥作用。同时,存在缺少必要
装备、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临泽县近年
来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管理,制止荒地开发,废水、污水
排放等相关的政策、文件,对湿地资源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与
对湿地实施有效管理和的要求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对违法占用、开
垦、破坏湿地的行为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3.3 湿地监测体制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不完善
关于湿地资源的监测体制尚不完善。2010年开展的全县湿地资
源调查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县湿地的面积分布、类型、野生动植物
资源状况及湿地主要威胁等要素。但是,由于技术力量薄弱,调查
手段落后,调查时间短,缺乏专门的湿地调查、监测队伍和机构,
调查结果只能是粗线型的,对湿地水资源状况及变化、野生动物资
源的变化动态、植被演替规律等深层方面缺乏深入细致的观测和研
究。湿地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度还不健全,严重地制约了对湿地保护
和管理作出科学的决策。开展湿地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势
在必行的[8]。
3.4 缺乏湿地保护与恢复资金
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许多服务功能属于公共产品,亟待依靠政
府公共政策构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秩序,而其保护与恢复的资金
是维持此秩序的关键,是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经济保障[9]。临泽县
湿地资源保护工作刚刚起步,由于湿地保护缺乏必要的经费,用于
人员培训、队伍建设、湿地监测、调查、管护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一些好的保护措施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
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3.5 宣传教育滞后
湿地宣传教育可以增强湿地保护意识,使更多人参与到湿地的
保护和建设中[10]。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表象认识的层面
上,而对湿地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
能知之不多,由此而导致对湿地不自觉的破坏。提高公众对湿地重
要性的认识,呼唤全社会共同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都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0]。
4 对策
按照保护为主、突出重点、总体规划、生态优先的原则,实施
工程治理、封泽育草、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草)等综合措施[11-13],
尽快遏制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建立“3s”监测评估体系,
运用宣传教育、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增加投入等措施加强湿地保
护,以实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4-15]。
5 参考文献
[1] 杨永兴,吴玲玲,赵桂瑜,等.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服务
功能、湿地退化与保护对策[j].现代城市研究,2004(12):10-13.
[2] 赵其国,高俊峰.湿地资源生态功能的调控[j].土壤,2006
(1):1-5.
[3] 代栓发.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林火隐患及预肪对策[j].陕西
林业科技,2002(1):37-39.
[4] 蒋荣荣,姚振琴.淮安湿地现状调查和可持续发展[j].污染
防治技术,2006(12):34-36.
[5] 佟守正,吕宪国.松嫩平原重要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地理
科学,2007(1):127-128.
[6] 郭艳波,刘世兴,崔利广.谈扎龙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
其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12):213-214.
[7] 王泊,刘军辉,杨本芸.河北省沽源县湿地调查[j].河北林
业科技,2009(4):29-30.
[8] 张明祥,张建军.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监测的指标与方法[j].
湿地科学,2007(3):1-5.
[9] 张洋,张甬东,刘想,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障体系探讨
[j].浙江林业科技,2008(5):82-85.
[10] 姜文谦.浅析湿地教育与公众参与[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8(3):12-15.
[11] 王卫东,隗有龙,谭德远.北京市门头沟区湿地资源现状
及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3):23-25.
[12] 俞文仙,朱磊,俞浩然,等.富阳市湿地资源现状分析与
保护对策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2,26(3):48-50.
[13] 郑龙哲,朴雪飞.试论雁鸣湖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及保护
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1(2):3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