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学考用完整版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所有物理公式整理物理公式大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1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①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②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四、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五、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六、动力学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超齐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一、力学公式力学公式1 F = Kx (x 、 胡克定律:为伸长量或压缩量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K )2 G = mg (g 、 重力: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 F 、求1 、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 2++ 合力的方向与 F 1 成角:αtg α=F F F 2 12sin cos θθ+注意: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1)(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1为零。
∑F=0 F 或∑x =0 F ∑y =0推论: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1][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M=FL (L 力矩: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μ a 说明:、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也可以小于G G;G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无关N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 O f 大小范围:≤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力学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合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221r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高中物理学考必背公式

高中物理学考必背公式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对于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掌握一些必背公式是很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中物理学考试中常见的必背公式。
1.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v-u)/t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最终速度,u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2.动力公式:力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加速度。
3.动能公式:动能E=1/2*m*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位移公式:位移s=1/2*(v+u)*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最终速度,u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5.动量公式:动量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6.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Ep=1/2*k*x^2其中,Ep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性系数,x表示弹性变形的位移。
7.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Fg=G*(m1*m2)/r^2其中,Fg表示万有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的距离。
8.简谐振动的周期公式:周期T = 2π * sqrt(m / k)其中,T表示周期,m表示物体的质量,k表示弹性系数。
9.柯尼希定律:U=R*I其中,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I表示电流。
10.等效电阻的计算公式:1/Rt=1/R1+1/R2+1/R3+...其中,Rt表示等效电阻,R1、R2、R3等表示电阻的取值。
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中较为常见的一些必背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将有助于顺利完成物理学的学习和考试。
除了背诵这些公式,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当的运用也非常重要,通过练习和实践巩固公式的应用。
高中学考物理公式总结表

高中学考物理公式总结表一、运动学1. 匀速直线运动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位移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无关。
公式为:位移Δx = v × t2. 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成正比,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公式为:位移Δx = v0 × t + 1/2 × a × t^23. 初速度、末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与初速度和加速度成正比。
公式为:v = v0 + a × t4.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成正比。
公式为:Δx = v0 × t + 1/2 × a × t^25. 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与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公式为:v^2 = v0^2 + 2 × a × Δx6.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公式为:Δx = 1/2 × g × t^27. 匀变速圆周运动公式匀变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与时间成正比,角度与时间成正比,角速度与角度无关。
公式为:θ = ω × t8. 匀变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公式匀变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与角速度和半径成正比。
公式为:v = ω × r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关系。
公式为:F = m × a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等且反向的作用力。
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量定理动量定理描述了物体的动量变化与作用力和时间的乘积成正比的关系。
会考必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

1
。 欢迎下载
V平均
Vt
2
精品文档
8、功 : W FS cos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 ----- 量度 ----- 动能的变化
② 重力的功 ------ 量度 ------ 重力势能的变化 ③ 电场力的功 ----- 量度 ------ 电势能的变化
1:( 2 1) :( 3 2) :…… : ( n n 1)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
( 6)自由落体: h 1 gt 2 2
2gh Vt2
Vt gt
(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 1s 、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 32…… n2;
在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 5…… (2n-1) ;
在第 1 米内、第 2 米内、第 3 米内……第 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9、动能和势能: 动能: E K
1 mv 2 2
重力势能: EP mgh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
10、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合 E k2 E k1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1
2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大全总结高中物理学考试中,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总结了常见物理学公式的大全,供同学们复习备考使用。
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 速度公式:v = v0 + at-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2. 动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F = ma- 动量公式:p = mv- 冲量公式:I = Ft3. 能量与功公式- 功公式:W = Fs- 功率公式:P = W/t- 动能公式:E = 1/2mv^2- 位能公式:Ep = mgh- 动能定理:W = ΔE4. 万有引力公式- 引力公式:F = G(m1m2/r^2)- 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5. 光学公式- 光速公式:c = λf- 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焦距公式:1/f = 1/v + 1/u6. 电学公式- 电流公式:I = Q/t- 电阻公式:R = V/I- 电压公式:V = IR- 等效电阻公式(串联电路):1/Rt = 1/R1 + 1/R2 + ...- 等效电阻公式(并联电路):1/Rt = 1/R1 + 1/R2 + ...7. 磁学公式- 洛伦兹力公式:F = qvBsinθ- 安培定理:B = μ0I/2πr这只是一部分常见的物理学公式,不同的教材和地区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同学们结合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和学校教学要求进行复习,并多做相关的习题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这份物理学公式大全能够帮助到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完整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t x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该过程位移的方向速度的国际单位:米每秒 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单位换算关系 1m/s=h(2)加速度tv v t v a 0-=∆∆=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a 与Vo 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4) 几个重要推论:① 速度位移公式 ax v v 2202=-(o v 初速度,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② A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③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④⑤⑥⑦⑧⑨ V =022t V V x V t +==2s V =④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无论初速度是否为零,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x ∆:位移之差,a :加速度,T :相等时间的时间长度)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注意 公式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5) 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g =s 2≈10m/s 2自由落体规律: ①初速度Vo =0 ②末速度gt V = ③下落高度221gt h =④推论gh V 22= 二、相互作用:1.重力G =mg (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aT x =∆2.弹力(产生条件:接触并有弹性形变),弹簧中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x F k =弹(x 为形变量;k 为劲度系数)3.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数值等于支持力,N 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静f : 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只要不动,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大小范围: O 静f m ax f m (m ax f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 、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一、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v = Δx/Δt瞬时速度:v = lim(Δt→0) Δx/Δt加速度:a = Δv/Δt2. 运动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x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x = v0t + 1/2at²自由落体运动:h = 1/2gt² (g = 9.8 m/s²)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F = ma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 功与能功:W = Fd cosθ动能:K = 1/2mv²势能:Ep = mgh机械能守恒:E = K + Ep5. 冲量与动量冲量:J = FΔt动量:p = mv动量守恒:Δp = J6. 转动角速度:ω = Δθ/Δt角加速度:α = Δω/Δt转动惯量:I = ∑mr²动能:K = 1/2Iω²二、热学1. 温度与热传递温度:T (单位:K)热传递:Q = mcΔT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4.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5.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三、电磁学1. 静电场库仑定律:F = kQq/r²电场强度:E = F/q电势:V = kQ/r2. 电流与电路电流:I = Q/t欧姆定律:V = IR串联电路:V = V1 + V2 + + Vn并联电路:I = I1 + I2 + + In3. 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力:F = BIL sinθ洛伦兹力:F = qvB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自感:L = NΦ/I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2. 透镜成像凸透镜:1/f = 1/u + 1/v凹透镜:1/f = 1/u 1/v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Δx = λD/d单缝衍射:Δθ = λ/a五、原子物理1. 波尔模型能级:En = 13.6/n² eV光谱:E = hf2. 量子力学波函数:ψ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ΔxΔp ≥ h/4π3. 放射性半衰期:T1/2放射性衰变:N(t) = N0e^(λ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学考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力 学 一、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物体重心。 2、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μN,与物体运动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是动摩擦因数,N是正压力。
4、弹力:F = kx(胡克定律),x为弹簧伸长量(m),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N/m)。 5、力的合成与分解: ①两个力方向相同,F合=F1+F2,方向与F1、F2同向 ②两个力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与F1(F1较大)同向 互成角度(0θ=90o,F=2221FF,F的方向:tgφ=12FF。 F1=F2,θ=60o,F=2F1cos30o, F与F1,F2的夹角均为30o,即φ=30o θ=120o,F=F1=F2,F与F1,F2的夹角均为60o,即φ=60o 由以上讨论,合力既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大,也可能比任一个分力都小,它的大小依赖于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合力范围:(F1-F2)≤F≤(F1+F2) cos2212221FFFFF 求 F1、F2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大小的公式(F1与F2夹角为θ): 二、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位移vtx。平均速度txv 匀变速直线运动: 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公式:22
1attvxo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atvvot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vvot222,适合不涉及时间时的计算公式。 4、平均速度txvvvvtot22,即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5、中间位移处的速度大小2222toxvvv,并且22txv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s=sn+1 —sn=aT2=恒量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值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 s1:s2:s3:……:sn=12:22:32……:n2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 SI:SII:SIII:……:Sn=1:3:5……:(2n-1)
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t1:t2:t3:......:tn=)1(:......:)23(:)12(:1nn
自由落体运动 (1)位移公式:221gth (2)速度公式:gtvt (3)位移—速度关系式:ghv22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 二力平衡 5、超重:N>G 失重:N受重力不变。
四、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分速度0vvx,gtvy
合速度2220tgvv,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0tanvgt 分位移gtx,221gty 合位移422202221tgtvyxs
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tan21221tan002vgttvgtxy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rtsv,
角速度rarvt, 周期22vrT, 向心加速度mFrrva22, 向心力RfmRTmvmRmRvmF22222244。 小球达到最高点时绳子的拉力(或轨道弹力)刚好等于零,小球重力提供全部向心力,则02mgRvmF临界,v临界是通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gRv临界。
②小球达到最低点时,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RvmmgF2,此时RvmmgF2。
3、万有引力定律(G=6.67×10-11Nm2/kg2) (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marfmrTmrmrvmrMG22222224m (2)忽略地球自转的影响: mgRGM2m (2gRGM,黄金代换式) (3)已知表面重力加速度g,和地球半径R。(mgRGM2m,则GgRM2)一般用于地球
(4)已知环绕天体周期T和轨道半径r。(rTmrMmG2224 ,则2324GTrM) (5)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和轨道半径r。(rvmrMmG22,则GrvM2) (6)已知环绕天体的角速度ω和轨道半径r(rmrMmG22,则GrM32) (7)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和周期T(Trv2,rvmrMG22m,联立得GTM2v3) (8)已知环绕天体的质量m、周期T、轨道半径r。中心天体的半径R,求中心天体的密度ρ
解: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rTmrMmG2224 则2324GTrM——①
又334RVM——② 联立两式得:3233RGTr (9)marMG2m,则2arMG(卫星离地心越远,向心加速度越小) (10)rvmrMmG22,则rGMv(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速度越小) (11)rmrMmG22,则3rGM(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角速度越小) (12)rTmrMmG2224,则GMT32r4(卫星离地心越远,它运行的周期越大) (13)三种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skmv/2.112 第三宇宙速度:skmv/7.163 4、机械能
skmrGMv/9.71 功 :W = Fs cos(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功率:P=W/t=Fvcos(为力与速度的夹角) 机车启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动能:单位为焦耳,符号J
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mghWG(h为物体与零势面之间的距离) 弹性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三种表达式: (1)物体(或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2)物体(或系统)减少的势能减pE等于增加的动能增kE,即减pE=增kE。 (3)若系统内只有A、B两个物体,则A减少的机械能减AE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增BE,即减AE=增BE。
电磁学 1、电场 元电荷e=1.6×10-19C 库仑定律:(k=9.0×109Nm2/C2) 电场强度:(定义式) 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122022121kktEEmvmvW总
fPvm额 电场力:F=qE 电势:(ε为电势能) 电势差: 电场力做的功:qEdqUW 电容:(定义式) 决定式: 电容中的电场强度: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为(由E=U/d,C=Q/U和得出) 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①粒子穿越电场的加速度:mdqUmqEmFa ②粒子穿越电场的运动时间:0Ltv
③粒子离开电场的侧移距离:202202222121mdvqULmvqELaty ④粒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角θ:200ytanmdvqULvv 2、恒定电流 电流强度:neSvRUtQI 电阻:SlIUR(ρ为导体的电阻率,单位Ω?m)
SkQE4 (1)串联电路
①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1=I2=…… =In ②分压原理:nn2211RURURU ③电路的总电阻:R=R1+R2+……+Rn ④电路总电压:U=U1+U2+……+Un
(2)并联电流 ①各支路电压相等:U=U1=U2=……=Un ②分流原理:I1R1=I2R2=……=InRn
③电路的总电阻:n211111RRRR ④电路中的总电流:I=I1+I2+……+In
焦耳定律 无论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即: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1)路端电压与外电阻R的关系:RrErRERIRU1(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2)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U=E-Ir(普适式) 电源的总功率(电源消耗的功率)P总=IE 电源的输出功率(外电路消耗的功率)P输=IU 电源内部损耗的功率:P损=I2r 由能量守恒有:IE=IU+I2r 外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时:rRrRErRRERIIUP422222输 由上式可以看出,当外电阻等于电源内部电阻(R=r)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其最大输出功率为r42maxEP出
电源的效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与电源功率之比,即 对纯电阻电路,电源的效率为%100r11%100r%100r22RRRRIRI
由上式看出:外电阻越大,电源的效率越高。 3、磁场 定义式:B=F/IL,为矢量 安培力F=BIL(磁场与电流垂直),F=0(磁场与电流平行),F=BILsinθ(磁场与电流成θ角)
两电流不平行时,有转动到相互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 磁通量:Φ=BSsinθ(θ为磁场与平面之间的夹角)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基本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