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学科、专业索引(博士)

高能物理研究所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物理学院
070203 原子与分子物理
近代物理研究所 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070204 等离子体物理
物理研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070205 凝聚态物理
物理研究所 高能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研究所 理化技术研究所 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物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半导体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080502 材料学
理化技术研究所 化学研究所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过程工程研究所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化学与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金属研究所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0805J1 纳米科学与技术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究所 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0803 光学工程
080300 光学工程
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 究所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电技术研究所 光电研究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 所(筹)
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709 地质学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070902 地球化学
青海盐湖研究所 兰州地质研究所 地球化学研究所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技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四)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化学(上):中国炼丹术的历史( 3学时 )
一、内容
1.从巫术,悟道到寻仙求药的发展过程。
2.丹鼎派炼丹术的出现与发展壮大。
3.陶弘景道教茅山宗的开创与发展。
4.中国炼丹术从唐朝的鼎盛时期走向宋朝的衰退。
5.明代金丹术的回光返照。
人
物理化学
(教研组)
郭景康(签名)
2000 年10 月 18 日
系
审核
意见
化学系
(系)
吕敬慈(签名)
2001 年 07 月 06 日
学院
审核
意见
张金仓
(签名)
上海大学理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4.古代的醋与酱、豆腐的源起与豆腐酿制品的酿造工艺。
5.相关问题的讨论和参考文献的介绍。
二、要求
1.了解有关古代酿造的起源的各种学说。
2.掌握各类曲药的种类、特色和制作工艺。
3.理解各种曲药在酿造工艺中发挥发酵作用的生物化学机理。
4.掌握古代酿造原汁酒、蒸馏酒、葡萄酒,蜜酒和滋补酒的方法及其来源。
5.了解酿造酒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2.理解制造“还丹”与“金液”的化学本质;掌握中国炼丹术中的汞化学、铅化学和砷化学的反应机理以及它们的药用机理;掌握黄白术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的铜砷合金、铜锌合金、汞齐药银、铅锡合金、彩色金、丹砂金的化学本质。
3.了解中国发明火药的时期和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的历史渊源;了解中国将火药用于军事目的的历史;掌握中国历代火药中化学成分的变迁和不同成分火药爆炸时的化学反应;了解明代火药概况;掌握中国明代的火药理论。
3.了解收集考古资料的方法。
科学技术史试题

1.请写出下列科学理论、试验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原创者。
(每题2分,共30分)(1)浮力定律(2)光的电磁波理论(3)原子的有核模型(4)光发射和吸收的量子论(5)共价键理论(6)核裂变的发现(7)细胞学说(8)细菌水平上的免疫学原理(9)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现象(10)大陆漂移学说(11)宇宙膨胀的发现(12)群论(13)形式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14)电话(15)青霉素2.请写出下列科技成就或科技著作的创作者。
(每题2分,共20分)(1)都江堰(2)龙骨水车(3)候风地动仪(4)水运仪象台(5)简仪(6)《伤寒杂病论》(7)《齐民要术》(8)《梦溪笔谈》(9)《天工开物》(10)《本草纲目拾遗》二下面六题中任选四题作答。
(每题25分)1.从哥白尼到牛顿的天文学革命是如何逐步突破托勒密的天文学体系的?新天文学所需要的力学基础又是如何逐步建立的?试围绕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和牛顿的工作来回答这一问题。
2.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拉马克的进化论有何异同?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考察对他的思想有何影响?为什么说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需要新的遗传学的支持?3.试联系热机、电机、有机合成、晶体管、基因工程(五种任选其中之一)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来说明现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
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有三大高峰期,依次是南北朝时期、宋元时期和晚明时期,试列举这三个时期的代表性成就,并联系时代背景略作说明。
5.(1)地圆说、日心说和进化论分别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哪几部图书的影响最大?它们的译介者又是谁?(2)中国人在接受西方科学过程中,曾先后使用“格致”、“西学”、“西学格致”和“科学”来称呼Science,这些称呼是怎么来的?当时的含义是什么?6.中国人常说“以史为鉴”,你认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对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吗?若是没有,那你为什么还要学习或研究科学技术史?二、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分期,目前通行的中国科技史著作大多是按朝代划分的,你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否合适?其利弊何在?(15分)三、从以下三题中任选二题作答(每题20分,共40分)1,简述孟德尔的工作,并就其成就“迟迟不被学界重视,后来才被重新发现”的现象,说明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四康熙帝和清初全 国地图的测绘
六其他科技成就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九机械制造的新成就
十自然观和宇宙论方 面的论争
本章小结
一经济和科技文化繁 荣的大帝国
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 高
三冶金和纺织技术
四都市建设和桥梁工 程
五地理学的成 1
就和大运河的 开凿
2
六算经的注释 和数学的发展
3 七天文学和杰
出的天文学家 一行
4 八雕版印刷术
的发明和造纸 技术
5
九炼丹术和化 学的发展
自然观和学术 争鸣
5
本章小结
01
一封建制度 的巩固与科 学技术
02
二农业科学 技术和水利 工程
04
四天文学体 系的形成和 杰出的科学 家张衡
06
六地图测绘 技术与疆域 地理志
03
三生产工具、 兵器的铁器 化和冶铁术 的成熟
05
五数学体系 的形成
01
七医药学体 系的充实与 提高
02
八造纸术与 漆器工艺
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修订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国
传统
数学
普及读物
知识
技术
天文学
修订版
教材
书 发展
自然观
中国科学 技术史稿
体系
成就
科学
科学家
小结
农业
内容摘要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内容提要第一讲中国古代科技纵览:从“李约瑟问题”谈起第二讲育遍嘉禾,先熟天下:中国古代农学第三讲敬天授时: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第四讲大哉言数:中国传统数学第五讲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医学第六讲格物与成器:中国传统工艺和技术(冶金和纺织)第七讲空间语言: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第八讲中华大地:中国古代地理学第九讲东西会通:东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第十讲东方智慧:中国古代自然观和科学思想本讲目录1、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2、中国古代科学概况3、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什么是科学?从“李约瑟问题”谈起 4.国内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1.中国文化的一般特征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血缘关系而非地缘关系组结而成的文化团体,亲情高于契约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稳定压倒一切大一统专制政治体制,单一,崇尚权威作为政府官员的知识分子,科举制度特殊的知识体系(经史子集)连续而非断裂的人神关系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唯一保存了自己的民族独立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希腊罗马的历史,都被外族入侵所中断甚至失传,甚至今天这些国家的居民,也不是古代当地居民的后代,更不用说文化传统了。
唯有中华民族,不仅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独立,而且保持了5000年以来的文化传统。
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地说:我们无愧于炎黄子孙这个光荣称号!历史年表夏朝(约前2100-前1700)商朝(约前1700-前1100)周朝(约前1100-前256),孔子(前551-前479)秦朝(前221-前206)汉朝(前206-后220)晋朝(265-420)隋朝(581-618)唐朝(618-907)宋朝(960-1279)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2、中国古代科学概况实用、功利。
所有的知识或服务于大一统王朝的需要,或服务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宜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灵活、机智。
见机行事,与时俱进。
有机自然观。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士大夫阶层与技工阶层相隔绝,精英知识与实用知识从未结合,文人墨客喜吟诗作赋,好琴棋书画,对工匠技艺不屑一顾四大学科:农学、天文、算学、医学四大日用技术:陶瓷、丝绸、冶金、建筑四大发明: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中国科技史的历史分期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距今170万年—4000多年前)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夏商西周时期约前21世纪—前770年)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秦汉时期前221—220)古代科技体系的充实和提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古代科技体系的持续发展(隋唐五代581—960)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宋元960—1368)传统科学技术的缓慢发展(明清时期上1368—17世纪)西方科学技术的开始传入(明清时期下17世纪—1840)近代科学技术(清末民初时期1840—1919)中国科技史简要历史分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3、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中国科学史何以可能”取决于“科学是什么”中西知识的差异理的知识(西)爱的知识(中)概念再澄清科学一:近代数理实验科学科学二:希腊理性科学科学三:系统的自然知识科学四:技术文明“中国科学史” 的“科学”即取上述“科学三”和“科学四”两种定义,即同时包含了一般自然知识与技术工艺等4.国内外的中国科技史研究国外:英国剑桥大学、法国、日本等国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与科技考古系西北大学科学史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哲学中心第二讲育遍嘉禾,先熟天下——中国古代农学本讲目录1、农本思想的确立农业思想:天地人“三才”理论2、不同时期的农业技术3、五大农书中国传统农学发展阶段先秦时代的农学(萌芽和形成阶段)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农学(发展与成熟)隋唐宋元时代的农学(全面发展阶段)明清时代的农学(继续深入发展阶段)1、农本思想的确立农业立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考研大纲中国科学技术史014-83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 、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34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部分目标与基本要求考察学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基本概念、术语的理解、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重大科学技术史实了解、理解分析能力。
考试目标的能力要求分为三个层次:较低要求——了解;一般要求——理解;较高要求——掌握。
要求命题试卷中不同能力层次题型所占比例大致是:“理解”占30%,“掌握”占70%;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级,每份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第二部分具体内容一、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考试内容:中国从远古直到奴隶社会时期的原始工艺技术。
考试要求:1.了解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2.了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和原始工艺技术。
二、技术和科学知识的积累考试内容:夏、商、西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术。
考试要求:1.记住此时期的农业、天文学、医学有关著作名称;2.掌握此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3.了解手工业技术成就。
三、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考试内容: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技术、大型水利工程及冶铁技术。
考试要求:1.记住此时期的农业、天文学、医学、地学、物理学有关著作名称;2.掌握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开始形成与生物学知识;3.分析《墨经》和《考工记》中的科学技术知识。
四、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考试内容:秦汉时期的农业技术、天文学、医学、地学,以及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发展。
考试要求:1.记住与此时期农业、天文学、数学、医学及地学有关著作名称;2.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天文学体系形成、医药学体系充实提高,以及重要水利工程、造纸术产生;3.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地位与科技交流作用。
五、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充实和提高考试内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考试要求:1.记住此时期农业、天文学、数学、医学有关著作名称;2.了解天文学的一系列新发现;3.分析贾思勰与农学著作《齐民要术》,陶弘景与《神农本草经注》;六、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持续发展考试内容:隋唐五代时期的农业、天文学、数学、医学、地学等领域科学技术。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考博指导与分析-育明考博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考博指导与分析一、中科院考博资讯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的考博考生每年还是比较多的,报录比大约在1:15左右,竞争相当激烈,除了一些境内与境外申请推免的考生外,普通招考的考生一般情况下较少,并且在全国各院校(所)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英语是最难的,许多考生由于外语成绩不达标而最终不予被录取,主要原因是对外语的要求比较高。
同时,专业课方面的角逐也非常明显,每年有很多考生因为专业课总成绩未能上线导致落榜的比比皆是,建议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专业的考生结合我们育明考博提供的信息和帮助提前做好复习备考准备。
(一)博士研究生导师1.自然科学史:方晓阳、任定成。
2.科学社会史:方晓阳、任定成。
(二)考试科目1.自然科学史:(1)1001英语一或1002日语(100%)。
(2)2078科学史(100%)。
(3)3375科学史理论与方法(100%)。
2.科学社会史:(1)1001英语一或1002日语(100%)。
(2)2078科学史(100%)。
(3)3375科学史理论与方法(100%)。
(三)专业课指定参考书目中科院的许多专业不指定参考书目,大家在平时的复习和备考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出题老师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并且要对往年的专业课真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另外还要搜集出题老师上课使用的课件、讲义、笔记等资料。
二、中科院考博英语题型试卷一:Part1.词汇,15分钟,10分。
Part2.完形填空,15分钟,15分。
Part3.阅读理解,80分钟,40分。
试卷二:Part4.翻译,英译汉30分钟,15分。
Part5.写作,40分钟,20分。
三、中科院考博英语参考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育明考博教研部主编的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解析》和《考博词汇》是考博人必备的最权威的复习资料,俗称“考博绿皮书”。
全国各大书店以及当当网卓越网均有销售,各位考生也可以直接联系育明考博购买。
2023中科大考纲

2023中科大考纲
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试纲要:
一、考试类型
1、全国统一考试:包括国家统一考试、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人高等学历考试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国农业大学统一招考及农业部高校特殊支持计划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等。
2、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根据高等教育法的有关规定,除招收国家统一考试招生的学生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另行部分招收学生,招生要求以技术学科和理论学科为基础。
二、实施对象
全国有效的资格考生。
三、考试科目
根据不同招生类别,考试科目不同,主要考试科目为:
1、文科:语文、数学、外语(英语);
2、理科:语文、数学、物理、化学;
3、实践科目:技术科目、艺术类科目、体育等;
4、统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等。
四、科目及最高分
1、文科: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每科最高分满分为150分;
2、理科:物理、化学两科,每科最高分满分为150分;
3、实践科目:技术科目、艺术类科目、体育等;每科最高分满分为
150分或100分;
4、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等统考科目最高满分为150分。
五、分数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综合分满分为900分,技术科目、艺术类科目和
体育等各最高分满分为150分或100分,加权综合分数线(分数上限740分)线最低分数线为440分,非加权综合分线最低分数线为48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科学技术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史专业和传播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科目的考试,要求考生了解世界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重要人物和重大成就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理解物质科学(Physical Sciences)、生命科学(Life Sciences)、科学与社会关系三方面的内容、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以及不同时期的重要事件及其特点;懂得重要科学概念的历史特点及其与当今科学教科书中对应的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理解杰出科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具有分析科学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 180 分钟,总分 150 分,试卷结构包括“术语解释”(30 分)、“问题简答”(60 分)、“论述”(60 分)三种类型的试题。
三、考试内容
第一:科学的起源
1、史前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
2、重量、测量和数字
3、巴比伦的数学和天文学
4、埃及的数学和天文学
第二:古希腊科学
1、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传统: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米尼、
赫拉克利特
2、古希腊的主要哲学流派
3、古希腊的科学:数学、天文学、力学、光学、气象学、电学和磁学
4、希腊和罗马的工程与技术
第三:占星术与炼金术的兴起
1、希腊和罗马的占星术
2、炼金术的诞生
3、新炼金术士
4、阿拉伯炼金术
5、中世纪的星占术和炼金术
第四:中世纪科学
1、希腊科学的衰落
2、希腊科学渗入西方文化
3、欧洲科学的起源
4、早期中世纪科学的进展
5、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兴起
6、梅登学院派、巴黎唯名论者、约丹娜学派
第五:中世纪的技术与工程
1、原动机,水磨和风车
2、马力的灵活运用
3、农业革命
4、陆路运输与水路运输
5、纺织工业
6、铸铁和枪
7、纸和印刷
8、工匠和工程师
第六:天文学的革新
1、中世纪的天文学
2、哥白尼
3、第谷·布拉赫
4、开普勒
5、伽利略
6、天文学和光学
第七:十七世纪的物理学
1、伽利略时期:西蒙·斯台文;伽利略;威廉·吉尔伯特;弗朗西斯·培
根
2、笛卡尔时期:笛卡尔;马林·麦山尼;皮埃尔·伽桑狄
3、惠更斯时期:布雷斯·巴斯卡;十七世纪的实验物理学;克里斯蒂安·惠
更斯;行星运动的理论
第八:从炼金术到化学
1、晚期的炼金术士
2、物理学家批评炼金术学说
3、新炼金术理论家
4、医药学的侍女
5、酸、碱和盐
6、燃素说
7、氧的性质
8、水的组成
9、原子和分子
第九:牛顿及其以后的力学
1、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
2、对牛顿力学的评论
3、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力学
4、莱布尼兹
5、关于力的量度的论战
6、十八世纪的力学原理
7、十八世纪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数学,科学的侍女
1、古代和中世纪的数学和自然科学
2、十七世纪的数学和自然哲学
第十一:出版物中的技术知识
1、对技艺的资助和描述
2、受工程师激励的科学
3、原动机
4、排水系统及运河的修建
5、海上及陆地交通
6、采矿和冶金
7、化学制剂、玻璃和釉料
第十二:十八世纪的实验物理学
1、热学:热的本质等;蒸汽机的成熟和工业革命
2、声学
3、光学
第十三:牛顿之后的天文学史
1、十七世纪的天文观测
2、十八世纪的天文观测
3、十八世纪的天体力学
4、十九世纪前五十年的天文学
5、天文学新时期的开始
第十四:十八、十九世纪的电磁学
1、十八世纪的磁学
2、十八世纪的静电学
3、电磁学和电动力学
4、蓄电池电流和温差电流
5、法拉第的电学理论
第十五:钢和电改变的世界
1、工业革命
2、电的利用和输送
3、新的发电站
4、电力促进通讯
5、汽轮机和水轮机
6、钢及新型合金和金属
7、蒸汽机的改进
8、公路运输的机械化
9、现代化交通的新型道路
10、桥梁和运河
11、新型船用发动机
第十六:新化学及近代工业的兴起
1、新化学
2、近代化学工业的兴起
第十七:中国科技史
1、中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及其刘徽注、祖冲之、宋元四大家及
其主要成就、古代数学的主要特点
2、中国传统天文历法:天文观测、宇宙论主要学说和历法的主要特点
3、中国传统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徐光启《农政
全书》等
4、中国传统医学:重要本草著作、重要医学理论
5、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
特点
6、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与清末近代科学的传入
7、历代重要科学人物与科学著作
8、如何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
9、李约瑟难题及其研究意义
10、中央研究院、民国时期大学的发展
11、中国当代科技体制改革
第十八:20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
1、20世纪物理学革命
2、20世纪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革命
3、20世纪的生物学
4、科学与社会
四、主要参考教材(参考书目)
1、弗伯斯等著,刘珺珺等译,《科学技术史》,求实出版社,1985年。
2、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编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