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法》PPT课件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污染物 卤氧 化合物
颗粒物
主要成分
氟利昂
除气体外 的固体、 液体和溶 胶
主要来源
制冷剂、发泡 剂、溶剂、火箭 的燃料
矿物燃料燃烧、 汽车尾气、采 矿、建材、冶金 等工业企业和人 类的农耕活动
危害 造成臭氧层空洞
被人类吸入,可 引发多种疾病
(2018 年 安 徽 省 蚌 埠 市 教 学 质 量检查)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 题。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1) 原 因 : 由 于 自 然 或 人 为 原 因 , 大 气 圈 中 的 _原__有__成__分____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 _有__毒__有__害___的物质。
(2)结果:大气质量 __恶__化____。 (3)危害:影响了原有的 ____生__态__平__衡__,严重威胁着人体 健康和正常的 ____工__农__业生产,并对 _____建__筑_及物各种设备、
大气污染防治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描述图中氮氧化物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 (2)结合你所学知识,列举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的几种措 施。 【思维导图】
【答案】(1)氮氧化物含量低的城市分布在沿海,含量高的 城市分布在内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交通管理,大力开 展宣传教育,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鼓励使用小排量汽车,推广 使用清洁能源等。
【思维导图】
【答案】(1)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二氧化硫:12月份或1月份;原因:冬季燃煤取暖。可 吸入颗粒物:4月份;原因:春季沙尘天气较多。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危害过程:
2.酸雨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 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降落 到地面
大气污染PPT课件

雾霾在医学方面叫什么?
答案:灰霾
雾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雾是由悬浮在近地面 或者水面空气中的小水滴凝 固形成。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 PM2.5小于10是安全值 我国的P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浓度24小时平均值小于75微克/立方米为
达标 (一级空气为35毫克/立方米;二级为75) 美国癌症协会研究人员调查发现 PM2.5每增加10微克/
立方米,心肺疾病死亡率增加6%,肺癌死亡率增加 8%。
PM2.5主要来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在该污染事件中,
共有800余人丧生;伦敦烟雾造成1.2万余人丧生。美国政府在后
来的调查中称,石油挥发物(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在强烈
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个
过程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
主要大气污染物
1.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 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
2.颗粒物
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
它们的主要来源是: 工业生产、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排放 还有最近燃放的烟火爆竹。
锅炉、汽车与工业设备排放大气污染物比重表
污染源
污染物
一吨燃料或原料产生 污染物重量(公斤)
锅炉(燃料)
遇到雾霾天气怎样自我防护?
答案: 1、雾霾天气少开窗户 2、外出要带口罩 3、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D 4、饮食清淡多喝水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PPT课件

.
10
2、水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条规定了水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水污染防治 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交通主管部门的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污染水域的 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国土资源、卫生、建 设、农业、渔业等部门以及重要江河
湖泊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 内,对有关水污染的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
3
第四十一条 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依法需 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禁止焚烧沥青、油 毡、橡胶、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 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第四十二条 运输、装卸、贮存能够散发有 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必须采取密 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
第四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绿化责 任制、加强建设施工管理、扩大地面铺装 面积、控制渣土堆放和清洁运输等措施, 提高人均占有绿地面积,减少市区;裸露 地面和地面尘土,防止城市扬尘污染。
.
15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 政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的需要,确定本行政区域实施总量控制和 消减的重点水污染物。
对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地 区,有关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 暂停审批新增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 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九条 规定:
.
11
二、违法行为的界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 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 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 物总量控制指标。
.
12
三、水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水 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 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 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 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条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基本要求,明确了水污 染防治的原则,更加突出了饮用水的安全。
大气法培训PPT课件

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54
重点区域大气 污染联合防治
污染天气应对
5
法律责任
30
附则 2
10 总则
13
大气污染防治 的监督管理
8 4
10
防治燃煤产生 的大气污染
防治机动车船 排放污染
防治废气、尘 和恶臭污染
20
法律责任
1 附则
4
第二章、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变化
一、对政府明确考核,强化责任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新增加的最重要一部分是内容是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与考核
8
一、大气污染物合规排放 1.排污许可与达标排放
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 符合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符合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标准
二、强调源头治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二十四条: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 降低煤的硫份和灰份,限制高硫份、高灰 份煤炭的开采。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 份、高灰份的煤矿,必须建设配套的煤炭 洗选设施,使煤炭中的含硫份、含灰份达 到规定的标准。对已建成的所采煤炭属于 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应当按照国务院 批准的规划,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 施。
第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 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 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 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三条、第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 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 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 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 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 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 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 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ppt课件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大气环境标准体 系的核心。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 治法》 ,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 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首次 发布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 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2012 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 了PM2.5值监测。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 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 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 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 道的部位越深。所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0微米 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 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 泡。
• 草案规定了省级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 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的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 量,并将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 落实到市、县,再由市、县政府分解落实到排污 单位。
.
科技治霾要“爬坡过坎”
•
环保部科技司司长熊跃辉说,创新驱动是解决环保制
约瓶颈和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
.
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立法
• 20世纪70年代,我国制定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和《工业企业 设计卫生标准》,以标准的形式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作出了定量规定。
• 1979年,我国制定的首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中,首次以法律的 形式对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 1987年我国制定并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除此之外,我国颁布了环 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有关工业锅炉、水电厂、恶臭练焦炉以及保护农 作物等方面的单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PPT课件一、介绍本PPT课件将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详细讲解。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是指针对环境问题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定义和意义;2. 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4. 法律法规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5.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发展趋势。
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定义和意义2.1 定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的总称。
其中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2.2 意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环境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可持续发展;预防环境污染:通过制定法律法规,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惩罚违法行为:对违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性;促进环境治理:通过规范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行为,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主要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3.1 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基本要求和责任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总纲。
3.2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针对大气环境污染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律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责任分工和监督管理等内容。
3.3 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水环境污染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原则和具体要求,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针对固体废物污染制定的专门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管理、处置和监督等内容,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固体废物污染的侵害。
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管是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5单元 第3讲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 考向
知识网络
1.大气污 染形成的 结合热点案 原因、过 例考查大气 程及危害 污染的成 2.大气污 因、危害及 染防治的 其防治措施 主要措施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3-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 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 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 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3-
素养提升21
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为载体综合考查土 壤污染的成因、危害及其相应措施,综合性强,对解读信息、阐释 事物的能力要求高。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 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 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 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 识
因 气候条 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或风力微弱,导致大气污
件 染物堆积,不易扩散
考点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5-
素养提升21
思考角度 规范术语
过排
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
人 为
结构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污染物排放量大
原 技术
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下
空气污染与保护PPT(精选)课件浙教版科学

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 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汽车尾气
绿色工业、植 树造林、使用
要合理选择厂址,规划城区与工业区,不要让排放的废气过度集中,不要 造成重复迭加污染,以免造成局部地区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3. 使用清洁能源。 在生产和生活中,尽可能开发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水力发电) 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
4.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森林对大气有很强的净化作用,森林 中的植物能消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并像一个天然的吸尘器,能吸收大量 的烟尘和粉尘。松树等树木还能分泌 杀菌素,杀死病菌。
5. 制定环境保护法,加强空气质量的预报。
空气质量指数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 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可以直观、 简明、定量地描述空气污染程度。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
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包括三个内容 空__气__质__量__指__数_、空__气__质__量__等__级_、_首__要__污__染__物__。
空气污染的因素
①自然因素 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
②人为因素 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装修
目前,被人们注意到的空气污染物有 100多种 , 二氧化硫(SO2)、氮氧 化物(NO、NO2)、一氧化碳(CO) 及可吸入颗粒物(烟尘)等是常见的 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的颗粒物
通常把颗粒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称为可吸入颗粒物。直径 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往往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