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头痛宁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1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变化,血钾浓度变化。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在减轻头痛程度均减轻,头痛宁组较氟桂利嗪组有效率高(P<0.05)。

头痛宁组较氟桂利嗪组的血钾降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改善头痛程度和偏头痛患者的不良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钾离子的浓度与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降低,对镁离子的浓度和5-羟色胺浓度增加有关。

标签:偏头痛;头痛宁胶囊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头痛,人口的发病率很高,据有关资料,以1:2的男性患者与1:4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中国发病特点是头痛发作,剧烈的疼痛,位于额叶,颞及眼眶,多不对称,一般持续数小时~数天,约9%的患者视力模糊,闪光爆发之前,盲点和光环,3d头痛往往可以改进。

由于反复发作的疾病,难治,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生理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甚至有些长期无法工作,造成了很多生产力损失,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一般药物难以完全控制偏头痛发作,头痛宁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临床观察有明显缓解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的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并检测血清钾。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内科门诊60例偏头痛患者,其中18例男性,42例女性,年龄21~66岁,平均病程18~20年。

随机分两组,头痛宁组30例,氟桂利嗪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

1.2治疗方法头痛宁组:头痛宁胶囊(陕西咸阳步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415)3片/次,3次/d,1个疗程(28d)。

氟桂利嗪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西安詹森制药公司生产,批号:120410306),每天晚上睡觉前l粒,服用1个疗程(28d)。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9例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9例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69例临床观察
李福章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3(007)017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9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改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88.41%,其中临床治愈18例,占26.09%;好转43例,占62.32%;无效8例,占11.59%.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可有效缓解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安全可靠.
【总页数】2页(P131-132)
【作者】李福章
【作者单位】456250 河南省浚县中医院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临床观察 [J], 王爱丽
2.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观察 [J], 王子龙
3.养肝清窍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观察 [J], 侯传英;张艳丽;李肖凯
4.加味羚羊角汤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型临床观察 [J], 周果
5.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型)30例临床观察 [J], 龙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4例肝阳上亢型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予天麻钩藤饮治疗,对照组32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DHI) 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

2组治疗后DH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DHI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天麻钩藤饮对改善肝阳上亢型VM眩晕症状,疗效确切。

【关键词】前庭性偏头痛;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前庭性偏头痛,临床常见,以反复头晕或眩晕,伴或不伴头痛症状的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1]。

相关研究显示,在复发性眩晕常见病因中,VM 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2-3]。

虽然普遍,但 VM 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通常采取氟桂利嗪类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32例,与应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观察,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 64 例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 2 组。

观察组 32 例,对照组 32 例。

观察组男性 12 例,女性 20 例;年龄 25~68 岁,平均年龄(43.12±9.56)岁;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8.72±5.78)年。

对照组男性 13 例,女性 19 例;年龄 26~69 岁,平均年龄(44.24±10.01)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9.02±4.31)年。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科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符合偏头痛的45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2例,使用尼莫地平片等基础治疗。

观察组2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

观察治疗两组的头痛程度、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16例(69.57%),总有效率87.87%。

对照组临床控制12例(54.55%),总有效率76.97%。

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口苦、腹胀及恶性。

结论: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尼莫地平治疗。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 ;尼莫地平片;偏头痛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和搏动样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等不适,严重影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1].偏头痛全球发病率约10%,目前国内发病率在3%左右,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治疗起来存在很多的困惑。

我科近年来采取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入选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2-3],头痛发作频率超过3次/月,头痛疼痛表现为单侧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程度较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并经CT或MRI证实颅内无器质性病变者。

一般资料对我科门诊2014-2015年收治的符合偏头痛的45例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22例,男8例,女13例,年龄24-48岁,平均(30.12±2.08)岁,病程0.5-15年,平均(6.23±2.28)。

观察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0-50岁,平均(28.12±3.08)岁,病程0.5-18年,平均(7.21±3.01)。

使用尼莫地平片等基础治疗。

“芎归菖郁汤”治疗偏头痛44例临床观察

“芎归菖郁汤”治疗偏头痛44例临床观察

温 “ : 21 治 疗组 采用 自拟芎 归菖郁 汤 。 本方组 成 :I 辛 温 , 经止 痛 . 治头 面风痛 不可 缺也 ” 甘 草缓 急 , . 基 川 调 和诸 药 。 药合用 , 奏 活血化瘀 、 诸 共 通络 止痛之 功 。 芎 1g 当归 1g 桃 仁 1g 红花 1g 赤芍 1g 牛膝 5, 0, 0, 0, 0, 以中 医药治疗 偏头 痛 . 较西 药治 疗 1g 柴 胡 1 g 生 地 l g 菖 蒲 1g 郁 金 1g 细 辛 据笔 者临床 观察 . 0, 0, O, 0, 0, 疗 效更 好 . 得临床 推广运 用 同时在药 物治疗 的同 值 3, 覃 5。 g甘 g
4 讨 论
偏 头痛是 一种 周期 性发 作 的血管 性头 痛 .典型
关键 词 偏 头痛 芎 归 菖郁 汤 活 血 通络
中 图77 5 2
文献 标 识码 A
发作 为 局 限与一侧 头部 的 、 烈 的抽动 性钻 痛 、 痛 剧 钝 或刺痛 , 可有短 暂性视 觉 、 觉 、 动障碍 先兆 。 因 感 运 病
上 无 复发 ; 转 : 痛及 其 伴 随症 状 基本 消 失 . 有 好 头 偶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7 2
编辑 : 吕慰秋
田 塑 塑
中药 医
至 今 尚未 完全 阐明 .一 色胺 代 谢 紊 乱 、内分泌 因 5羟 素 、变态 反应 、精 神 因素对偏 头 痛 的发作 有一 定影 %~ 0 儿 中青 20 0 6年 8月~ 0 0年 6月 .笔者采 用 自拟 芎归 响 。患病 率为 5 i %. 童期 和 青春期 起病 , 21 年期 达 发病 高 峰 , 性 多见 , 女 常有 遗 传背 景 . 头 痛 偏 菖郁 汤 治疗 偏 头痛 4 4例 .并 与 西 药治 疗 作对 照 观 不仅 因频 繁和严 重 的头痛 导致 患者 的学 习 与工作 能 察, 取得较好 疗效 , 现报道 如下 。 力下 降 , 活质 量 降低 . 生 而且 也 与 脑卒 中 、 感 障碍 情 1 临床资 料 等多种 疾患相 关 观 察对 象 均 为我 院门诊 患 者 . 计 6 共 0例 . 机 随 本 病 属 中 医学 “ 痛 ” 畴 头为 “ 阳之会 ” 头 范 诸 . 分 为 2组 。治 疗 组 4 4例 , 1 男 6例 , 2 女 8例 ; 年龄 。 六 皆上注 2 ~ 0岁 。 均 年 龄 (73 _ 20 ) ; 程 6月 ~ 7 “ 阳之 府 ” 五 脏精 华 之 血 , 腑 清 阳之 气 . 87 平 4 .6 1 . 岁 病 + 2 1 清 脏 均可 直接 或 间接 引 年, 平均 病程 ( . _ .6 年 ; 照组 1 55 + 9 ) 对 21 6例 , 6例 , 于头 。不论外 感 时邪 . 腑 内伤 . 男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方案选择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辨证方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组分别为60.0%、93.3%,经统计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积极推广。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方案选择;临床效果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等,症状轻微者在病情急性发作后稍作休息即可改善,症状严重者不仅无法休息,还会出现面目苍白、恶心呕吐、出汗等情况。

本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

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还会增加厥证、中风、脱证等危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而中医通过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对症给药,则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

对照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7例,患者年龄42-73岁,平均(56.2±2.5)岁。

其中肝阳上亢证4例,瘀阻脑络证6例,痰浊上蒙证2例;治疗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患者年龄43-77岁,平均(57.2±2.4)岁。

其中肝阳上亢证5例,瘀阻脑络证6例,痰浊上蒙证3例。

两组自然资料经比较,组间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即予以中成药通天口服液治疗,第1d给药量:立即、服药1h、2h、4h后服用10mL,然后间隔6h服药10mL;第2d、3d给药量:10mL/次,3次/d。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其中肝阳上亢证予以通窍熄风汤治疗,由石决明、生龙牡、菖蒲、蔓荆子组成,3次/d,10d为1疗程;瘀阻脑络证予以通窍活血汤治疗,由郁金、白芍、白芷及当归、丹参组成,3次/d,10d为1疗程;痰浊上蒙证予以通窍祛痰汤治疗,由天麻、川芎、白术、半夏等组成,3次/d,10d为1疗程。

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197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托吡酯口服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祛风活血方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情况。

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 A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头痛症状并减少复发情况,值得广泛应用。

标签:偏头痛;托吡酯;祛风活血方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目前,其发病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头痛多为偏侧,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时头痛可缓解[1]。

笔者探讨托吡酯联合祛风活血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19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经内科常见病诊疗学》[2]有关偏头痛的诊断标准,排除外伤、颅内病变及五官科病患引起的头痛;排除有严重心、肾、肝、肺疾病和精神疾病以及孕产期女性患者。

其中男90例,女107例;年龄18~53岁,中位年龄(35.9±10.8)岁。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可比性。

1.2方法在常规检查确诊后,对照组给予托吡酯25mg治疗,早晚分2次口服,增加剂量25mg/w,必要时可增至100mg。

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祛风活血方治疗,方剂组成:天麻、钩藤、川芎各15g,白芷、葛根、柴胡、白蒺藜、藁本各10 g,淮牛膝15 g,生甘草各5 g。

上方加水煎至200ml,1剂/d,早晚分服。

临床加减:痰浊中阻者加陈皮、半夏:血瘀者加桃仁、红花;肝阳上亢者加夏枯草、菊花;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82-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 V ol.(7) No.13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Efficacy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cephalagra with the Xuefu Zhuyu capsule plus flunarizine黄水华(博罗县中医医院,广东惠州,516100)中图分类号:R4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5)13-0082-03 证型:BGD【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胶囊进行治疗,统计治疗前后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和头痛指数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和头痛指数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关健词】血府逐瘀胶囊;氟桂利嗪;偏头痛【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d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Xuefu Zhuyu capsule plus flunarizine on cephalagra. Methods: 12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flunarizine;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he Xuefu Zhuyu capsule more, with counting headache duration, headache episodes, and headache index change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Headache duration, headache episodes, headache index in treatment fell down obviously,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93.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76.67%),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Treating cephalagra with the Xuefu Zhuyu capsule plus Flunarizine could obtain exact efficacy.【Keywords】The Xuefu Zhuyu capsule; Flunarizine; Ceohalagra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13.045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头痛类型,为反复发作的脑部疾病,其典型临床特征为单侧或者双侧头部血管搏动性痛,伴恶心呕吐、畏光、声响恐惧等症状,有研究显示该病有遗传性,女性发病率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
2019-06-17T10:44:42.5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作者: 雷海玲
[导读]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湖南省永兴县中医医院
423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
100例临床疗效,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
中,随机抽取
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其余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接受常规治疗,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
年6月至2019年6月,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前者为90.00%,后者

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的疼痛评分进行实证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相较于治疗前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而
对照组的变化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头痛次数分别为(1.80±0.65)次/月、(3.84±1.06)次/月,
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
12.72±4.11)h、(21.72±5.83)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治疗;疼痛评分;疗效

偏头痛在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搏动性疼痛、精神萎靡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与生活[1]。
偏头痛的发生与神经功能调节紊乱等有关,临床中多采用药物治疗,容易造成药物依赖性。本文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研
究,通过实证性分析来研究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影响,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偏头痛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5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
研究,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有患者均知情为本次研究对象,自愿接受本次研究,且本次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
的批准。对照组
50例患者中,包括了26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1~46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6.2±2.7)岁,病程在1-16年之
间,病程均值为(
6.88±2.35)年;观察组50例患者中,包括了25例男性患者和25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4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

36.8±3.0)岁,病程在1-17年之间,病程均值为(6.92±2.44)年。两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的比较,差异较小(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例如解热镇痛药、钙离子通道阻断药、麦角胺类药、β受体阻断药
等。观察组实施中医内科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采取对症治疗:①肝肾阴虚型,药方主要包括熟地、山药、丹皮、山茱萸、菊花、枸
杞子等
[2];②肝郁气滞型,药方主要包括醋元胡、柴胡、白芍、珍珠母、全蝎末、郁金等;③风阳上扰型,药方主要包括珍珠母、生牡
蛎、石决明、、炒栀子、川牛膝、麦芽等;④瘀阻脑络型,药方主要包括红花、葛根、丹参、赤芍、桃仁、佛手、地龙、川芎、生龙骨等
[1]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计
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
P<0.05时,表明两组偏头痛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一。

2.2
对比两组的疼痛评分

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较小(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如表二。

2.3
对比两组的随访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次数相对较少、头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三。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于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采用的治疗方法均不理想。偏头痛患者多采用综合药物疗法,包括阿片类药物、非
字体抗炎药、麦角类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
[4],但是存在一系列药物副反应,临床治疗具有局限性,长期用药会导致
药物依赖性,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发病与肾虚、气滞、淤阻等有关,属于
“头风”等范畴,临床或中应采用补肾益
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药方
[3]。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了对症治疗,采用的中药成分中,赤芍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补肝
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山药具有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川牛膝能够活血通经
,祛风除湿、佛手主治疏肝
理气、菊花能够收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山茱萸有着益肾固精的作用,诸药合用发挥了清热解毒、补虚益肾的功效
[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26例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中有21例显效、10例有效、19例
无效,总有效率为
62.0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5.65±1.33)分、(5.68±1.40)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分别为(1.20±0.49)分、(3.11±0.82)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分别为(1.80±0.65)次/月、(12.72±4.11)h,对照组分别为

3.84±1.06)次/月、(21.72±5.83)h,观察组患者的头痛改善情况明显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接受中医内科治疗后
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以及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组
[2]。

综上所述,对偏头痛患者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有着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超豪. 经筋扬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8.
[2]
于永波. 辨证用药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8.
[3]
闫杨杨. 基于数据挖掘理论探究德国偏头痛的中医药证规律及中药疗效[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
宁艳哲. 基于磁共振静息态的针刺足临泣对偏头痛疼痛相关脑网络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5]
姜雪红. 基于伏邪理论预防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