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蚕桑产业担纲扶贫事业生力军
科技兴蚕 优质高产

科技兴蚕优质高产
罗国忠
【期刊名称】《四川蚕业》
【年(卷),期】2002(30)2
【摘要】2001年,兴文县九丝城镇蚕桑生产狠抓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纸板方格蔟等科技推广应用,取得了蚕茧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
该镇全年发蚕种2296张,产茧71710kg,折合1434担,单产31.2kg。
发种量比去年减少了127张,产茧量同比增加了17240kg,
【总页数】1页(P33-33)
【关键词】科技;四川;兴文县;蚕桑生产;推广应用
【作者】罗国忠
【作者单位】四川省兴文县丝绸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6.3;S88
【相关文献】
1.科技兴烟富民强县——凤冈县《贵州省遵义地区(东片)烤烟百万亩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施工作总结 [J], 陈晓明;杨先才
2.以科技为先导整体推进促“科技兴烟”再上新台阶——《贵州省遵义地区(东片)烤烟百万亩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报告 [J], 李继新;关国经
3.开展小麦高产创建加快科技兴粮步伐——章丘市2010年小麦万亩优质高产创建
活动纪实 [J], 任庆菊
4.坚持科技兴牧——天津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畜牧业之路 [J], 祝培瑜;隋茁
5.科技兴蚕,夺取春茧优质高产 [J], 青承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兴文县召开

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兴文县召开佚名【摘要】2012年5月30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丝学会在宜宾市兴文县召开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研讨会,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会员小组负责人、部分市州、县(区)蚕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等单位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参观了兴文县省力化蚕台养蚕和熟蚕自动上蔟示范现场,交流了蚕桑产业发展与蚕桑省力化技术推广情况。
【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2(040)002【总页数】1页(P45-45)【关键词】蚕桑产业;兴文县;专业委员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自动上蔟;技术推广;四川省【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2012年5月30日,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蚕丝学会在宜宾市兴文县召开了全省蚕桑产业发展研讨会,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会员小组负责人、部分市州、县 (区)蚕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等单位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参观了兴文县省力化蚕台养蚕和熟蚕自动上蔟示范现场,交流了蚕桑产业发展与蚕桑省力化技术推广情况。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万永继,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秦俭分别就蚕桑产业省力化、多元化发展问题作学术报告,学会理事长曾华明、省科协学会部调研员李晋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其中优选14篇作为会议论文资料汇编。
会议认为,兴文县在学习借鉴邛崃等地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经验基础上,经过改进创新、提出的"一多两化"技术方法 (即搭建新式多功能蚕台,推广省力化养蚕、自动化上蔟),显著减少用工数量,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是一项值得广泛推广的实用技术,对于缓解目前农村劳动力紧缺矛盾,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四川省蚕丝学会召集部分专家学者对民政部下达的《四川省蚕丝学会蚕桑科技扶贫试点项目》规划方案、技术路线、实施情况进行了汇报座谈,一致认为,该项目结合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乌蒙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选择蚕桑基础较好的珙县、高县、兴文县作为项目实施区域以及受益对象、实施内容、技术路线是科学合理的,对推动乌蒙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兴文县闯出蚕桑产业发展扶贫新路

2 0 1 5年 9月 ,省农 业 厅 副 厅 长 涂 建 华 在 兴 文 县就 乌蒙 山 区扶 贫 开发 进 行 调 研 ,结 合 当地 实 际 ,
通过 分析 比较 ,要 求 兴 文 县 在 贫 困 山 区 突 出 绿 色
也是 蚕桑 产 业 发 展 的最 终 受 益 者 。兴 文 县 的做 法
是 将 蚕桑 确 定 为 新 建 村 、石 屏 村 的 主 导 产 业 ,人 户调 查 ,因户 施 策 ,成 片 规 划 ,标 准 栽 植 ,仅 一
发展 理念 ,推 进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建 设 现 代 蚕 桑基 地 ,提 出 了 “ 人 均 两 亩 桑 ,脱 贫 奔 小 康 ” 的 精准 扶贫 精准 脱 贫 方 式 ,并 确 定 九 丝 城镇 新 建 村 , 周家 镇石 屏 村 作 为 省 农 业 厅 蚕 桑 产 业 精 准 扶 贫 示
业 走 ,水 随产 业 流 ” 的 原 则 ,将 项 目资 金 向蚕 桑 重点 村倾 斜 ,对 贫 困户 栽 桑 养 蚕 设 施 进 行 重 点 扶 持 。新建 村 、石 屏 村 在 政 府 扶 持 下 新 建 了小 蚕 共
育室和 大棚 养 蚕 养 蚕设 施 ,养 蚕 条 件 得 到 明 显
范村 。 2 0 1 6年 春 蚕 饲 养 前 ,省 蚕 业 管 理 总 站 杨 彪 站
年 多 的时 间 就 形 成 了一 定 的 养 殖 规 模 ,农 民 也 从 产业 发 展 中获 得 了 收 益 ,发 展 的 积 极 性 更 高 。针
对一些贫 困户有土地 缺劳力 的实 际,村上鼓励 懂
蚕 收入 1 3 6 8元 ,按标 准有 1 6户能脱 贫 。
兴文 县在 推 进 蚕 桑 产 业 发 展 扶 贫 中 积 累 的经
人平两亩桑 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艾泽远;曾义;袁永辉【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6(044)004【总页数】2页(P34-35)【作者】艾泽远;曾义;袁永辉【作者单位】兴文县农业局, 四川兴文644400;兴文县农业局, 四川兴文644400;兴文县农业局, 四川兴文644400【正文语种】中文扶贫工作是当前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兴文县自2014年以来,结合实施宜宾市20万亩蚕桑循环产业带建设,在周家镇、九丝城镇、共乐镇、五星镇等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蚕桑产业扶贫,按照“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的模式,因户设计、因人施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蚕桑产业已覆盖全县精准扶贫村22个,占57个精准扶贫村的38.6%,有2938户贫困户,12998人贫困人口栽桑,共栽桑16796亩,2015年贫困户养蚕收入2582.12万元,人均养蚕收入1986.55元。
今年,1777户精准贫困户春、夏两季养蚕4638张,茧款收入837.53万元,人均养蚕收入1127.4元,贫困户全年人均养蚕收入将达2600元,其中470户精准贫困户依靠蚕桑产业人均收入可达4500元,实现脱贫。
2.1 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根据兴文县的实际及多年的蚕桑发展经验,我们进行了“人平两亩桑”模式设计,贫困户年初每人平均栽种优质嫁接桑两亩以上,配套建设养蚕设施设备,当年秋季、晚秋2亩桑养蚕1张,蚕茧收入可达1800元,加上间种等收入,蚕农综合收入是种粮收入2倍以上,第2年两亩桑养蚕3.5张,蚕茧收入5000~6000元,桑园综合利用开发还可增收3000元,总共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蚕农就可以实现脱贫,第3年桑树达到盛产期后每亩桑园综合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蚕农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完全实现致富奔小康目标。
按照这一思路和模式,2015年按“高效、省力、生态、多元”的发展思路,我县先后组织编制了《兴文县十三·五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兴文县周家镇石屏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兴文县九丝城镇新建村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和《兴文县蚕桑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制定2015年—2020年的蚕业发展及桑园综合开发进度计划,通过规划引领全县蚕桑产业发展和贫困村产业扶贫。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

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兴文县推进蚕桑产业精准扶贫的做法与成效刘丽芳【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6(044)003【总页数】3页(P12-13,7)【作者】刘丽芳【作者单位】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正文语种】中文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 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同胞5.07万人,237个村,精准扶贫户14577户,贫困人口50721人,贫困村57个,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革命老区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
全县大部分区域均适宜栽桑养蚕。
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将现代蚕桑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蚕桑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9月四川省现代蚕桑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会上,省农业厅把蚕桑产业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的重点产业,提出“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并把我县确定为蚕桑产业扶贫示范县,把周家镇石屏村、九丝城镇新建村确定为桑产业扶贫示范村。
我县在践行“人平两亩桑,脱贫奔小康”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1 产业基地初具规模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蚕桑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全县养蚕乡镇11个、村96个、社393个。
2015年在周家镇、九丝城镇、五星镇、共乐镇、麒麟苗族乡、毓秀苗族乡等乡镇,新栽桑面积10659亩,全县桑园面积达到5.53万亩, 其中贫户困栽桑16796亩,占比达到三分之一。
1.2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全县蚕农8404户,其中贫困户2938户,涉及养蚕人口37818人,其中贫困人口12998人栽桑养蚕。
现有市级茧丝龙头企业1家,蚕桑专业合作社1家,蚕桑专业村40个,家庭农(蚕)场5个,30亩以上的养蚕大户40家。
1.3 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我县注重养蚕设施的建设,2015年,全县新建蚕棚1010间,全县蚕棚累计达到4072间,新建共育室51间,全县共育室累计达到171间,新建生产便道硬化13.5km,养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发展现代蚕业助推精准扶贫

年增 收 1 6 . 8 % 。推 动 桑 枝 食 用现产值 2 5 3 1 5万元 ,栽桑 养蚕的综合产值达到 5 2 7 8 5 . 5万元 ,比上年净
专业合作社把现代蚕业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夯 实扶 贫 支 撑 产 业 基 础 ,稳 定 脱 贫致 富 经 济 来 源 。通 过 两 年 来 的 努 力 ,现 代 蚕 桑产 业为 贫 困户 增 收 致 富 发 挥 了极 其 明显 的 作用 ,让 贫 困 户 找 准 了方 向 ,看 到 了希 望 ,明 确 了路 子 ,坚定 了 目标 。
增6 3 6 7 . 5万 元 ,增 长 1 2 . 1 % ,户均 蚕桑 综合 产
值达 到 3 . 1 万元。
育收入 1 7 0 9 2元 ;发 展 桑 枝 食 用 菌 2 1 5 0 0个 菌 袋 ,每 个 菌 袋 纯 收 入 3 . 5元 ,共 计 7 5 2 5 0元 ,
户平 1 9 8 0 元 ;桑园套种 、桑园放养土鸡等综合
7 5 0 6 0 m ,新 建 标 准 化 小 蚕 共 育 室 3 3 间 2 3 1 0 m ,新建 集 中工 厂 化养 蚕 厂 房 5 5 0 0 m ,新
鸡 、桑 园套 种 等 ,养 蚕 贫 困 户 人 均 桑 蚕 综 合 收
入4 5 4 8元 。
建菌蚕多用大棚 2 1 5间 1 2 9 0 0 m ,购 置 桑 树 伐
2 0 1 7年第 2 期
《 四川蚕业》
7
发 展 现 代 蚕 业 助 推 精 准 扶 贫
李 伟
( 珙 县智 溢茧 丝绸 有 限公 司 ,四川 珙县 6 4 4 5 0 1 )
从地下到地上的成功“蜕变”——兴文县周家镇发展蚕桑产业的经验

从地下到地上的成功“蜕变”——兴文县周家镇发展蚕桑产业的经验曾义;刘丽芳;陈小勤【期刊名称】《四川蚕业》【年(卷),期】2018(046)004【总页数】2页(P55-56)【作者】曾义;刘丽芳;陈小勤【作者单位】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正文语种】中文兴文县周家镇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与长宁县、珙县接壤,全镇辖 9 村 1 社区,63 个村(居)民小组,人口 12000人。
幅员面积62.26km2,现有耕地1500hm2(2.2 万亩),有丰富的煤、硫矿山资源,是典型的矿山工业重镇。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对环境保护的需要,周家镇几个煤矿陆续关闭,经济急转直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周家镇的迫切需要。
2013年以来,周家镇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契合绿色生态发展的主题,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实现了区域经济从“黑”变“绿”,从“地下”到“地上”的成功“蜕变”。
2018年,全镇桑园面积达1000hm2(1.5万亩),养蚕14391张,产茧79.3万kg,实现蚕茧销售收入3774万元,人均养蚕收入 3415元,蚕桑综合产值近1亿元,蚕桑产业成为周家镇的支柱型产业。
1 改革带来的阵痛2010年以前周家镇因煤矿经济而富足一时,农民人均纯收入万元以上,在兴文县15个乡镇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排名位居前三,老百姓就业不愁,收入不低,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工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批煤硫企业陆续“关、停、并、转”,曾经赖以生存的煤硫产业急转直下。
过渡开采导致水资源枯竭,植被和许多自然风景遭到破坏,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耕地石漠化趋日严重,被污染的水源和环境无法修复,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增多等,过去被高收入掩盖和忽视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日夜凸显,夕日的辉煌逐渐消失。
2 冷静思考寻突破周家镇地处云贵高原过渡地带,海拔在550~1456.7 m之间,属典型的山地气候。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赴四川省宜宾市调研

2019年第2期《四川蚕业》61编者按:蚕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科技支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产业区域特点,开展了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形式多样的科技服务活动,在蚕桑产业提档升级、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本期起,本刊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蚕桑)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合作,选择性地刊发蚕桑体系岗位科学家和综合试验站在各自岗位上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路、新做法,期望有助于推动蚕桑产业全面振兴。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赴四川省宜宾市调研受商务部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委托,2019年3月4-70,由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李龙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赴四川省宜宾市琪县、高县和兴文县,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工作情况调研。
高县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目,新建标准化蚕桑基地40hm2(600亩),形成了配套小蚕共育室和省力化养蚕蚕棚,项目实施区小蚕共育率和方格簇使用率均达到100%,亩桑产茧由80kg提高到102kg,项目辐射83.33hm2(1250亩),18个贫困村中有12个依靠蚕桑产业脱贫;琪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目,完成了新建标准化桑园493.33hnF(7400亩),辐射带动93.33hm2(1400亩),项目区每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收入6000万元;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承担的项目,新建桑园93.33hm2(14OO亩),完成小蚕共育室及养蚕大棚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建设,示范基地小蚕共育率和方格簇使用率均达100%,省力化高效养蚕设施、设备使用率达到90%,57个贫困村中有22个依靠蚕桑产业脱贫,解决就业人员2009人60户贫困户197人脱贫。
专家组认为:项目整体完成了商务部2018年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希望下一步能加强现有基地的集约化标准化蚕桑生产,集中人力、物力、财务,打造好现有茧丝样板基地,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蚕桑综合技术集成岗位李龙提供)湖北鄭阳推广应用桑枝栽培香菇2019年3月15-17日,中国(员F阳)香菇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暨湖北省食用菌协会2019年年会在湖北省十堰市鄭阳区召开,借着这次大会的东风,武汉综合试验站在十堰市那阳区及丹江口开展了桑枝栽培香菇生产技术培训及现场指导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担 纲 乌蒙 山 区扶 贫事 业 生力 军 。具体 做法 :
更 新观 念 ,增 强 创 新 意 识 ,以适 应 蚕 桑 产 业 不
1 抓 基地 规模 建设
断发展 的需 要 。根 据 县 域 的土 壤 、气 候 条 件 及
我 县蚕 桑 生产 ,根 据 《兴 文 县 人 民政 府 关 蚕 桑生 产 技 术 水 平 ,引进 新 桑 、 蚕 品种 ,试 点
面 积 1373km ,人 口 48.34万 人 ,是 四 川 乌 蒙 在 周 家 镇 形 成 两 条 233.3hm (4000亩 ) 示 范
山区扶 贫 连 片 开 发 重 点 县 。 近 年来 ,我 县 立 足 带 ,在 麒 麟 苗 族 乡 德 应 村 建 成 一 个 千 亩
优 势 、因地 制 宜 ,将 蚕 桑 作 为 脱 贫 主 导 产 业 , (66.67hm ) 示 范 点 。全 县 累计 发 展 桑 园 0.44
2018年第 1期
《四川 蚕业 》
21
兴 文 县 蚕 桑 产 业 担 纲 扶 贫 事 业 生 力 军
李 伦 曾 义
(兴 文 县农业 局 ,四川 兴 文 644400)
兴 文县 位 于 四川 盆 地南 缘 ,乌蒙 山东 北 麓 , 丝城 镇 形 成 三 个 20Ohm (3000亩 ) 示 范 片 ,
贫 困村 ,2年时 间通 过蚕桑产业实现 脱贫农户 术服务 体 系 ,加 强 与 四川 省农 科 院蚕 业研 究 所 、
1527户 、脱 贫 人 口 6428人 ,分 别 占贫 困 户 的 西南 大学 等科 研 单 位 的技 术 交 流 ,组 织 专 业 技
85.9% 、贫 困人 口 的 86.5% 。蚕 桑 产 业 已成 为 术 人员 到 科 研 院所 ,发 达 地 区参 观 学 习 ,不 断
共育 室 、蚕棚 及 室 内配 套设 施 建 设 和 共 育 户 扶 建立 完 善 “龙 头 企业 、农 民合 作 社 、基 层共 育
持 。同时 按 照 《兴 文 县 脱 贫攻 坚 领 导组 关 于 在 室 、蚕农 (家 庭 农 场 )” 四 位 一 体 的 技 术 推 广
脱 贫 攻坚 中强 化 “三项 示 范 ” 建 设 推 动 绿 色产 服务 体 系 ,做 到科 技人员 到户 、 良种 良法 到 园 、
业发 展 的实 施 意 见 》 (兴 脱 贫 领 发 [2016]7 技术 要领 到人 。全 县 组建 蚕 业 专 业合 作 分 社 3O
号 )文 件 要 求 ,新 栽 桑 1000—1999 亩 ,补 助 个 ,培育 养蚕 大户 285户 (含共 育户 )。三 是完
300元/亩 ;2000 —2999亩 ,补 助 400 亩 , 善营 销服 务 体 系 ,为切 实 保 护 蚕 农 利 益 ,确 保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川 蚕业 》
2018年 第 1期
约售 茧 ” 就 能 拿 到 钱 ,不 需 要 自己找 市 场 ,彻 底 消除 了后顾 之忧 。 3 抓新 技术 新 品种应 用
为减 轻 养 蚕 劳 动 强 度 ,降低 养 蚕 成 本 ,提 高养 蚕效 益 ,实 现 蚕农 增 收 。我 县 着 力 抓 好 新 技术 、新 品 种 应 用 。 全 县 推 广 “农 桑 14号 ” 3333hm (3.5万 亩 ), “强 桑 1号 ” 133.33hm (0.2万 亩 ), “芳 绣 ×白春 ” 蚕 新 品种 14400 张 ,产茧 77.976万 kg,平 均 单 产 54.15kg, 比 上年 同期 提 高 6.32 kg,提高 比例 13.2% 。 同时 革新 养 蚕 技 术 ,改 两 个 蚕 盒 为 三 个 蚕 盒 饲 养 , 降低小蚕密度 ;改扫落法 和打落法 收蚁 为小 区 隔 日网收 法 ;改 每 天 扩 座 为 提 网超 前 一 次 性 占 座 ;改给 桑 时 换气 为定 时 器 智 能 控 制 换 气 ;改 自然 光 线 为 黄 色 灯 光 ,吸 引 小 蚕 在 上 层 食 叶。 全 面推 广 小 蚕 共 育 、仪 评 收 购 ,推 广 面 100% , 推广省 力化 95% 、纸板 方 格簇 98% 、引进 小 蚕 共 育饲 育 机 ,全 面推 广 消 毒 喷粉 器 、万 向轮 转 向蚕凳 桑 园除 草 机 、桑 园松 土旋 耕 机 、桑 园施 肥 器 、桑树 修 剪 伐 条 机 等新 机 具 。全 县 基 本 实 现 了 “小 蚕 共 育 工 场 化 ,大蚕 养 殖 省 力 化 ,熟 蚕上 簇 自动 化 ,基地 建设 标 准化 ” 的生 产模 式 。 4 抓新 型经 营主 体培 育
3000亩 及 以上 ,补 助 500 亩 。 我 县 蚕 桑 产 信息 公 开 透 明 ,体 现 公 平 、公 正 ,全 面 推 广
业 ,按 照 连 片 开 发 ,整 村 推 进 原 则 ,重 点 在 周 “仪评售 茧 ”,实施 企 业 兜 底保 护 ,龙 头企 业 与
家 镇 、九 丝城 镇 、古 宋 镇 、莲 花 镇 、麒 麟 苗 族 蚕 农签 订 定 单 ,实 行 最 低 38 kg保 护 价 收
乡等 乡镇 ,形 成 了 蚕桑 产业 发 展新 亮 点 ,在 九 购 ,蚕 农 只需做 好科 学养 殖 ,蚕 茧产 出后 ,“预
作者简 介:李伦 (1971一),男 ,局长 ,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 文献信 息:李伦 ,曾义.兴文县蚕桑产业担纲扶贫事业生力军 [J].四川蚕业 ,2018 (1):21—22
精 准 贫 困村 ,2016年 有 18个 村 1777户 贫 困户 185间 。
发 展 蚕桑 产业 ,人 均 养蚕 收 入 2036元 ,当 年有 2 抓服 务体 系建设
5个 养蚕 村 已脱 贫 ,今 年 5个 养 蚕 村 退 出精 准
着 力 完善 三 大 服 务 体 系 。一 是 完 善 产 业 技
创新 实 施 “人 平 两 亩 桑 ,脱 贫 奔 小 康 ” 模 式 , 万 hm (6.6万 亩 ),覆 盖 18个 精 准 贫 困 村 ,
激发 贫 困 地 区 的 内在 动 力 ,变 输 血 为 造 血 ,发 1777户 贫 困户 ,栽 桑 16796×666.7m 。全 县标
展 致 富产 业 ,形成 脱 贫 的长效 机 制 。全 县 57个 准化 蚕 棚 累 计 达 到 4584间 ,共 育 室 累 计 达 到
于加快 推 进 蚕 桑产 业 持 续健 康 发 展 的意 见》 示 验小 蚕 共 育 机 、推 广 大 蚕 省 力 化 蚕 台 、熟 蚕
(兴 府发 [2017] 1号 ),2017年县 财 政 安 排 蚕 自动上簇 、病 虫 害综 合 统 防统 治 等 先 进 实 用 技
桑产 业发 展专 项 资金 200万元 ,用 于桑 园 建设 、 术 。二 是完 善 生 产 服 务 体 系 ,强 化 政 府 引 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