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结构健康监测综述

结构健康监测综述

结构健康监测综述发布时间:2021-07-06T10:32:34.84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望辉[导读] 摘要: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分析,达到识别结构损伤或退化的目的。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结构健康监测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分析,达到识别结构损伤或退化的目的。

对结构进行长期的健康监测,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对结构从施工阶段和竣工投入使用后的整个服役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引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快速发展的中国建筑行业,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当建筑给我们生活质量带来改善和提高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建筑结构安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近年来,国内外的工程事故层出不穷。

如桥梁的突然折断、建筑骤然倒塌等,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已经引起人们对于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关心和重视。

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获得结构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评价其是否安全可靠,以便为结构施工、维护及改建做出正确决策和避免建设高峰带来的事故高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的结构健康监测已发展为当前土木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结构健康监测的发展及研究现状[1]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目的是进行结构的载荷监测。

随着结构日益向大型化、复杂化和智能化发展,结构监测技术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不再是单纯的载荷监测,而是向结构损伤检测、损伤评估、结构寿命预测乃至结构损伤的自动修复等方面发展。

结构健康监测的前提是从工程结构中提取能够反映结构特征的参数信号,如应力、应变、温度、变形、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局部或整体信号,然后利用合理有效的信息处理方法从采集的原始数据中提取结构损伤和老化信息,对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和结构运营状况进行监测,为结构的安全使用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达到降低维护费用,预报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并将损失降低至最小的目的。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_周奎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_周奎

综 述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综述*周 奎1 王 琦1 刘卫东1 张 简2(1.上海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 200093;2.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土木工程系,洛杉矶 CA90095) 摘 要:对于大量进入老龄和维护期的土木工程结构,其安全性倍受重视,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则是支撑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和适时维护的一个有力工具。

首先对各种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和无线智能传感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评述;讨论了在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关键问题;最后对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损伤检测;振动参数;智能传感技术A SUMMARY R EVIEW OF RECENT ADVANCES IN R ESEA RC H ON STR UC TUR ALHEALTH MONITORING FOR C IVIL ENGINEERING INF RASTRUCTURESZhou Kui 1 Wang Qi 1 Liu Weidong 1 Zhang Jian 2(1.Depart 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Univers 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 ghai 200093,China ;2.Depart 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alifornia Univers ity at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90095,USA )Abstract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multidisciplinary is a powerful tool to support the operational safety and appropriate maintenance for civil engineering infrastructure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varieties of damage detection methods and wireless smart sensing technology are stated .The focuses of the online SHM are discussed and the potential challenges in the future to SHM and damage detection are addressed .Keywords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damage detection ;vibration parameter ;s mart sensin g technology*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资助项目(062512028)。

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

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

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共3篇结构健康监测若干方法与技术研究进展综述1随着城市化和建筑业的发展,结构健康监测日益重要。

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设施。

本文将对结构健康监测方面的若干方法和技术进行综述。

1. 轴力传感器轴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梁、柱、桁架等建筑结构中的轴力,是结构健康监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

轴力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应变式和电容式两类。

电阻应变式轴力传感器通常使用应变片来测量梁、柱等结构的应变,进而计算出轴力。

电容式轴力传感器利用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测量轴力。

轴力传感器的安装方便,可以非常准确地测量结构的轴力。

2. 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中最常用的传感器之一。

加速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结构的加速度。

结构在发生震动或振动时,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量化震动或振动的频率和幅值。

这种监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研究、桥梁、风力发电机塔等建筑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

加速度传感器的数据可以用于识别结构的刚性、阻尼和质量等特性。

3. 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多种物理量,包括应变、温度和压力等。

在结构健康监测中,应变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结构的变形和应变,温度光纤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结构的温度变化。

光纤传感器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这种传感器通常用于海底管道、桥梁等长距离的结构监测。

4. 振动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可以测量结构的振动。

振动传感器基于加速度传感器原理,但更多地专注于结构在某一频率范围内的振动。

它可以用于监测桥梁、风力发电机塔、建筑物等结构的振动。

振动传感器可以通过固定在结构上的惯性物体和磁铁实现震动控制和监测。

5. 影像监测影像监测是一种非接触的结构健康监测方法。

它通过在结构表面安装摄像头或激光传感器等设备,并运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图像分析,可以实现对结构表面形变和裂缝等的监测。

影像监测适用于高层建筑、拱桥等建筑结构的结构健康监测。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综述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综述

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综述飞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它需要具备高速度、高高度、高强度、高可靠性等特点,并且需要满足各种恶劣环境的测试和性能,可以保证飞机运行的安全性和正常性,同时也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背景、基本原理、现状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1、背景: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指对飞机的结构、系统和组件进行监测、识别、评估、预测和管理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测试数据、计算方法等获取支持,掌握飞机结构的实时状态,为飞机运营、维护和保养提供科学和精确的依据,同时也是飞机生产、设计和改进的关键环节。

飞机的结构是其性能和安全的重要指标,它们需要不断地接受工程师们的检测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隐患,进行有效的修复和加固。

飞机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飞机运行的安全性和正常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风险。

2、基本原理:(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基于无线电子技术、工业计量技术、材料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并利用一系列的传感元件和电子仪器设备,对各种结构物的物理量进行测试、监测、安防和故障分析等处理,如应力、疲劳、温度、压力等多种参数。

(2)智能系统:智能系统是由智能传感器、控制器和信息处理单元等组成的管控网络系统。

它能够采集、分析和处理结构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运行数据,并利用专业算法和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及时识别生产缺陷和结构异常,提供合理的预警和预测,并实现结构健康监测目标。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核心,它可以将大量的观测数据、实验数据、模拟模型产生的数据通过不同的算法处理,产生结构状态评估、损伤识别、故障预测和决策支持等信息,因而可以很好的帮助维修队及时认识和掌握飞机的实时状态,从而做出准确的维修计划,避免无谓的事件的发生。

3、现状:目前,飞机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发展得非常迅速,已经成为飞行安全、使用性能提升的核心技术之一。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人们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要求日益增加,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结构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准确判断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本文将介绍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背景和意义建筑结构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设施,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然而,由于结构受到气候、地震、物理损伤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疲劳、裂缝、变形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破坏,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核心。

通过安装在结构体内或表面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变化和响应。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计、加速度计、位移计等。

传感器可以将获取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需要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存储,并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数据处理技术可通过信号处理、数据挖掘和模型建立等方法,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

3. 健康评估方法:结构健康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结构的健康状况,包括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刚度等参数。

常用的健康评估方法包括模型识别、模型更新、有限元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结构进行定量的评估,及时判断结构是否存在潜在的问题。

三、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1. 桥梁和道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用于桥梁和道路的监测和维护。

通过实时监测桥梁和道路的变化,可以及时检测到裂缝、变形等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维修和加固措施,保障交通的畅通和行车的安全。

2. 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可以用于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是否存在裂缝、变形等问题,以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

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摘要: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系统组成及其重要性,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现状,对工程中的应用作了概要性描述,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结构健康监测,研究现状,综述一结构健康监测的意义近期在土耳其、我国台湾省以及印度的地震灾害,又重新演示了地震所造成的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的破坏。

尽管在2001年的4月,在Seattle附近发生的6. 8级地震并没有造成很严重的破坏,但它却提示我们必须为防止今后的地震破坏而维修结构。

因为地震造成的结构损伤往往是隐藏在结构中的,如嵌入墙中和置于混凝土中节点的损伤,这样的损伤很难通过观测发现。

如1994年,在美国加州发生的Northridge地震,花了巨资来探测钢结构节点的损伤。

探测损伤往往需要非结构构件的移除,这又使得结构不能正常使用。

1995年的神户地震也碰到类似的情况。

对结构进行监测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对于结构整体性能的长期监测也同样非常重要。

多数发达国家,土木工程结构的维护、修复、替换的费用非常大。

粗略估计,这些费用的总和将占到其国民总收入的10%左右。

还有,在大多数国家,很多建筑都在接近它们的设计寿命。

而现在,对于结构完好性的评估,主要还是采用人工、凭经验观测判断的方式,这样很费时间和资金。

对结构采取有计划的修复和维护也会很困难。

结构健康监测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周期性的检测,还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结构的损伤程度,同时,也能对结构的剩余寿命和对结构的加固改造做出更好的评价。

二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及系统组成1概念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简称SHM)技术是用探测到的响应,结合系统的特性分析,来评价结构损伤的严重性以及定位损伤位置。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测量结构在超常荷载前后的响应来推断结构特性的变化,进而探测和评价结构的损伤;或者通过持续监测来发现结构的长期退化。

有人将结构健康监测定义为“用最少的人力来实现对结构自动、连续的监测和观察。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随着建筑结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如何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健康性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及时监测和评估建筑结构的健康状态,为结构安全性评估和维护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和实现方法进行探讨。

一、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意义和作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通过使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位移、振动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提供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评估结构的损伤和病害,预测结构的寿命,为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模块。

1. 传感器:通过使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可以监测结构的应力、位移、振动等参数。

2. 数据采集:传感器会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给数据采集设备,将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并对信号进行采样和处理。

3. 数据传输: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4. 数据处理:通过使用数据处理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例如频域分析、时间域分析等,得到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现方法1.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监测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合理布置在结构各个关键部位,以获取准确的监测数据。

2. 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技术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设备和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3. 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与开发:基于采集到的数据,研究和开发适应于不同结构的数据处理算法,以得到结构的健康状态信息。

4. 结构健康评估与维护策略的制定: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对结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维护策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应用和前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涌现,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就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修复致病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女孩,为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数据和临床表现,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三、生物医学工程在假肢研发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假肢研发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生物材料的应用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研究人员设计开发出更加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智能假肢,提高了假肢的舒适度和适配性。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还可以实现假肢与人体神经系统的无缝连接,使假肢具有更加精细的运动控制能力。

四、基因组学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遗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

五、生物信息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生物信息学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涉及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数据采集系统、信号处理、结构分析等。

阐述了实施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其应用,分析研究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实现方法,重点讨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理论、方法和存在的若干力学问题。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监测系统,损伤诊断,安全性评估AbstractThe health monitor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 which covers various areas, such as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ignal processing, structure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to implement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concepts, structur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ll subsystems a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heir func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ations. The theories, methods and mechanical issues of the subsystems are emphasized. Keywords :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monitoring system, damage diagnosis, safety assessment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最新进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结构,如水坝、桥梁、电厂、军事设施、高层建筑等,在遭受地震、洪水、飓风、爆炸等自然或人为灾害时的安全问题,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述重要结构在经历了极端灾害性事件后,立即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实时地监测和预报结构的性能,及时发现和估计结构内部损伤的位置和程度,预测结构的性能变化和剩余寿命并做出维护决定,合理疏散居民,对提高工程结构的运营效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故而,结构的健康监测技术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1结构健康监测概述结构健康监测(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是指利用现场的无损传感技术,分析通过包括结构响应在内的结构系统特性,达到检测结构损伤或退化的一些变化。

结构健康监测是通过对工程结构在超常荷载前后响应的变化测量,分析推测工程结构特性的变化,并据此探测损伤位置和评价结构的损伤程度。

其主要包括损伤识别和安全性评估两个部份。

损伤识别:工程结构一般会受到两种损伤,即突然损伤和积累损伤。

突然损伤由遭地震、洪水、咫风、爆炸等严重的自然或人为灾害等突发事件引起,而积累损伤则一般是结构在经过长时期使用后缓慢累积的损伤,具有缓慢积累的性质。

对于损伤识别的目标,Sohn和Farrar提出了损伤检测的5个层次:判断结构中是否有损伤产生,损伤定位,识别损伤类型,量化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结构的剩余寿命。

理想的损伤识别方法应该具备的另一重要性能是,能够区分结构建模误差引起的偏差与结构损伤引起的偏差间的区别。

安全性评估:结构安全性评估是基于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可能的、结构允许的测试手段,测试其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与其临界失效状态进行比较,评价其安全等级。

对于不同的结构,其重要程度不同,安全等级也应该有所差别。

安全性评估与可靠性不同,可靠性为一种概率,一种可能性;而安全性评估旨在给出确定的安全等级。

2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分析结构的健康监测是一种实时的在线监测技术。

一般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传感器子系统:其中传感器子系统为硬件系统,功能为感知结构的荷载和效应信息,并以电、光、声、热等物理量形式输出,该子系统是健康监测系统最前端和最基础的子系统。

(2)数据采集与处理及传输子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电缆/光缆、数模转换(A /D)卡等;软件系统将数字信号以一定方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数据采集通用软件平台有Visual Basic,VC++,Delphi,LabWindows 或Lab-VIEW等。

采集的数据经预处理后存储在数据管理子系统中,数据采集子系统是联系传感器子系统与数据管理子系统的桥梁。

(3)损伤识别、模型修正和安全评定与安全预警子系统:由损伤识别软件、模型修正软件、结构安全评定软件和预警设备组成。

在该系统中,一般首先运行损伤识别软件,一旦识别结构发生损伤,即运行模型修正软件和安全评定软件。

若出现异常,则由预警设备发出报警信息。

损伤识别软件通常由计算分析软件平台开发,如MATLAB等;模型修正和安全评定软件一般是结构分析软件,如ANSYS和结构分析设计专门软件等。

损伤识别是在结构反应信息基础上进行的,结构反应信息由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后存储在数据管理子系统中,因此,损伤识别软件运行时,首先能够从数据管理子系统中自动读取结构反应信息数据。

损伤识别和模型修正以及安全评定的结果将作为结构的历史档案数据存储在数据管理子系统中,因此,损伤识别和模型修正以及安全评定的结果将能够自动存入数据管理子系统中。

(4)数据管理子系统:它的核心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结构建造信息、几何信息、监测信息和分析结果等全部数据,它是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核心,承担着健康监测系统的数据管理功能。

健康监测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健康监测系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流程图3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损伤识别是结构健康监测的基础,安全性评估是结构健康监测的核心,损伤识别和安全性评估在结构健康监测中是最关键的,因而也是最困难的。

因此本文主要阐述损伤识别系统和安全评定系统在国内外的最新发展。

3.1 损伤识别系统3.1.1 结构损伤识别的理论和方法结构健康监测的损伤识别应该是一种实时、在线和连续的监测方法,它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动力指纹分析法,模型修正与系统识别法,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小波变换法和Hilbert-Huang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法。

动力指纹分析法(模态识别)结构发生损伤以后,其结构参数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相应的动力指纹的变化,因而可以利用损伤出现前后结构动力特性指纹的变化来识别损伤.动力指纹分析法的核心是,首先对结构的损伤进行全面、正确的分类,建立起结构健康时的动力指纹库和预估的损伤对应的数据库,再将损伤后的动力指纹变化与损伤数据库中的损伤模式进行匹配,从而识别损伤。

常用的动力指纹分析法有:(1)基于固有频率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2)基于振型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3)基于刚度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4)基于柔度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5)基于能量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

上述各种方法多是针对实验室条件下的某种特定结构或构件具有较好的识别结果,而对于实际工程结构的识别效果往往不很理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较为通用的适用于实际结构的动力指纹。

目前的研究思路多为综合考虑几种动力指纹(如将振型与频率组合),或将动力指纹分析法与模糊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联合使用。

模型修正与系统识别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使用动力测试资料,如模态参数、加速度时程数据、频率响应函数等,通过条件优化约束,不断地修正模型中的刚度分布,使其响应尽可能地接近由测试得到的结构动态响应。

当两者基本吻合时,即认为此组参数为结构当前参数。

这种方法在划分和处理子结构上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测试模态极不完备、测试自由度不足以及测量信噪比低的原因,很少能够给出修正所需的足够信息,导致了解的不唯一。

同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时易产生病态方程。

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考虑利用动边界条件进行子结构模型修正以减少未知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良态建模、合理划分子结构,以及最优测点布置来获取最大信息量予以解决。

为解决方程少于未知数的问题,目前常用的约束条件有矩阵的对称性、稀疏性和正定性条件.求解方法有3类:矩阵优化修正法、灵敏度修正法、特征结构配置法。

基于模型修正的损伤识别方法依赖于未损结构的精确有限元模型,而当前大部分结构不具备这方面的精确信息。

有些新建结构虽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但是由于非结构构件的影响以及缺乏准确的边界条件信息等原因,使得所建模型与实际模型往往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了模型修正法对于损伤识别的精度和准确性。

神经网络法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以生物神经系统为基础,在物理机制上模拟人脑信息处理机制的信息系统,是一种由简单神经元连接组成的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网络系统,具有网络的全局作用、大规模并行分布处理和联想学习能力。

神经网络用于损伤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数值求解法(如有限元法、能量法)或实测方法,获取结构的特征物理量(如固有频率、模态振型等)作为训练样本的输入变量,以结构的损伤(位置、程度)作为输出变量,利用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的特点,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样本让网络学习,使神经网络记住这些知识,掌握从输入变量(如结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等)到输出变量(结构损伤位置、程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从而实现结构的损伤检测。

随着神经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神经网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于大型复杂结构,网络训练需要的损伤样本数目极为庞大,训练模式繁多且训练所需时间很长,网络收敛速度极慢,有时可能陷入局部收敛而网络全局不收敛;(2)网络模型的选择问题.对于不同的工程结构,采用不同的网络模型,所得的效果也不同.各种网络模型均有其优点及不足,针对工程结构的特点采用何种网络模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网络规模的确定问题.对于不同结构所需的网络的规模,目前没有统一的确定方法,实际中只能采取逐渐尝试的方法来确定。

遗传算法20世纪60年代,美国Michigan大学的Holland教授给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定理及数学证明。

遗传算法(GA)是一类借鉴生物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问题的求解表示成染色体(在计算机语言中一般用二进制码串表示),从而构成一个染色体群.将它们置于问题的环境中,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通过不断循环执行选择、交叉、变异等操作,逐渐逼近全局最优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