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表热环境遥感分析与生态调控(匡文慧)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思维导图+考点解析+高考典型例题)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考点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包括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以及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环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可能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也可能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破坏是环境问题的一种表现,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全球环境变化也是环境问题的表现,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以及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水污染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水污染主要有富营养化、重金属污染、海洋石油污染等类型。

这些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含重金属的淋溶污水,近海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泄漏的石油等。

04环境遥感 教学课件 第四章 环境遥感图像解译

04环境遥感 教学课件 第四章 环境遥感图像解译
2020/9/17
• 高光谱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 种新型遥感技术。它将成像技术与高光 谱技术结合在一起,对目标地物成像时 ,也对组成每个地物的像元经过色散形 成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窄波段进行光谱覆 盖,形成同一地区几十个乃至几百个的 高光谱图像。
2020/9/17
• 微波影像具有以下特点: (1)侧视雷达采用非中心投影方式(斜距
2020/9/17
• 水体污染、泥沙和水深等因素都对像片 的颜色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富营养化的 水体呈现棕褐色至暗红色,含有泥沙或 淤泥的水体呈现青色至浅蓝色,清洁的 浅水呈青蓝色,水体很深并且洁净时呈 现深蓝到暗黑色。因此,必须根据地面 实际调查建立各种地物的判读标志,在 判读中要考虑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地表四圈及社会生态环境; – 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社会生态; – 不同空间、不同波谱、不同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

•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类型:
– 规律性:如纬度水平分带和高度垂直分带; – 随机性:大气变化、洪水、地质灾害; – 不确定性:如农作物水肥供应适时与否对收成影响
; – 模糊性:气候带的过度带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型)成像,它与摄像机中心投影方式完全 不同。
(2)比例尺在在横向上产生畸变。在雷 达波束照射区内,地面各点对应的入射 角不等,距离雷达航迹越远,入射角越 大,使得影像比例尺产生畸变,其规律 是距离雷达航迹愈远比例尺愈小。
(3)地形起伏移位
2020/9/17
• 微波影像的判读方法 (1)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方法,利用有关资料熟悉解译
第8波段,为热红外波段,该波段可以监测地物热辐射与水体的热 污染,根据岩石与矿物的热辐射特性可以区分一些岩石与矿物,并可 用于热制图。

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

遥感技术在城市热岛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
1. ASTER/TIR中的像元亮度值DN转化成辐射亮度值(Rad)的关系如下:
Rad coef DN 1 其中ccooeeff1130==00..000056689832,i,ccooeeff1141==00i..000056272850,,ic表ioe示f1第2几=0热.0红0外65波90段,。
深入开拓的有效方法。
目前,在所有的反演地面温度的方法中,分窗算法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覃志豪等,2001)。以AVHRR数据为例,根据Planck热辐射函数,将
AVHRR的两个热通道(即通道4和通道5)数据转化为相应的亮度温度,然后
T T aT T b 通过亮度温度来演算地表温度,它来源于对地表热传导方程的求解。分窗
第9页/共33页
城市热岛研究的主要遥感数据源
平台/传感器
通道
NOAA/AVHRR
4
5
TERRA/MODIS
31 32
10
11
TERRA/ASTER
12
13
14
LANDSAT/TM、 ETM+
6
光谱范围 (μm)
时相分辨率 (天)
空间分辨率 (m)
地温反演常 用算法
10.5~11.3 11.5~12.5
Ts Tn Tn Tf a0 / a2 1 a0 a1 / a2 Pn TAn TAf a0a1 / a2
其中
Pn BTn /dBT / dT
Sobrino et al.(1996)认为在不考虑遥感数据本身误差情况下, 这种方法计算海面温度(SST)标准差可达0.23K,他们的结果还显示 如果均质地表比辐射率的角度变化和光谱变化在同一数量级时,这 种方法比分窗算法效果好。然而除了假设大气在水平方向上均质外, 这种方法还要求其中的一个观测角度要经过一个长得多的大气路径, 否则这种算法就不适用(Prata, 1993),而且,还需要知道地表比 辐射率随角度变化量。Sobrino& Cuenca(1999)的实验表明比辐射 率 随 着 观 测 角 度 的 增 加 而 减第小18(页水/共面33页的 角 度 变 化 性 最 大 ) , 当 角 度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

2022年高考地理热点专题:地理过程与地理效应【考向讲解】1.近年高考卷中,多过程性思维的考查。

据此,考查地理思维、语言表达。

2.各类地理效应丰富地理的考查维度,实现对获取与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

【思维导图】【考点剖析】考点一——地理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河口三角洲形成过程:(1)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2)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生长。

(3)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沙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角洲,而是以河口海湾出现。

如亚马孙河河口未发育三角洲,其原因主要有:①流经热带雨林地区,河流含沙量较小;②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水流平缓,利于泥沙在河口以上地区沉积;③河口泥沙被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方向搬运。

环境遥感第五章qiao

环境遥感第五章qiao

环境遥感
5
专业知识:需要熟悉所解译的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知识 。包括对地物成因联系、空间分布规律、时相变化以及 地物与其它环境要素间的联系等知识。此外,由于图像 记录的是多种信息的综合,且往往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被 植被、图像所覆盖,因而还需了解植物、土壤等相关知 识,并能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而解译人员必 须具备应用学科之间较综合的知识。
地理区域知识:指区域特点、人文自然景观等。每个区 域均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即地域性,影响到图像上的 图形结构等。因而解译者对这一地区的了解相当重要, 能帮助直接识别、认识地物或现象。如陕北的窑洞、呼 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蒙古包等。
环境遥感
6
遥感图像解译与我们日常的观察习惯有三点 不同:
遥感图像通常为顶视,不同于平日里的透视;
目视解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 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解译者的知 识和经验在识别解译中起主要作用,但难以实现对海量 空间信息的定量化分析。
遥感图像计算机解译:它是对遥感原始数据的计算机处 理,速度快,数据处理方式灵活多样,但整个处理过程 多是以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的,需要人的经验或知识的 介入;主要利用地物的光谱特征,无法独立鉴别遥感信 息包含的地学内涵,难以进行有效的综合分析,且对地 物的空间特征的利用不够。
环境遥感
4
由于同物异谱、同谱异物现象的存在,解译 结果存在多解性。为了获得唯一解,需要利用多 种遥感和非遥感信息加以印证。为此,必须具备 图像解译方面的背景知识,即遥感系统知识、专 业知识和地理区域知识。
遥感系统知识是基本:解译者必须了解每张图像 是怎样生成的;不同遥感器是如何描述景观特征 的,它采用了何种电磁波谱段,具有多大的分辨 率,用什么方式记录图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 响图像,怎样从影像中得到有用信息等。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

地理必修一每章框架图精细高中地理必修一思维导图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行梳理,一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地理的学习也是非常帮助的。

1高中地理必修一精细框架图1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总结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结构框架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水平运动高空风近地面的风季风移动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大气的水平运动环流的形成水平运动成因垂直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三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地面冷热不均最终结果热力环流季风环流局部环流能量来源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相互联系的水体现象反气旋气旋因素因素现象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大气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天气系统气候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策略影响气候分布规律成因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因素自然因素锋的形成锋面系统锋的分类高低气压系统气流环流气压状况水循环宇宙天体系统大气运动太阳地球太阳辐射自转公转生物圈水圈大气圈自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四季意义意义周期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大气的圈层结构太阳活动现象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及动力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其它天体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赤道平面黄道平面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震波圈层划分及其依据大气的垂直分层底层大气组成成分能量来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性差异性四季更替回归年恒星日太阳日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各要素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海洋与陆地水平分异垂直分异赤道到两极沿海到内陆山地意义类型环节地标形态的塑造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河流地貌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种类种类结果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堆积侵蚀风化搬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河流地貌的发育对聚落的影响山地的形成火山断块山褶皱山堆积地貌侵蚀地貌冲(洪)积平原河漫滩三角洲河谷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循环的过程动力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平衡塑造地表形态世界表面洋流的分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因类型分布规律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运动的基本形式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结构图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1级师范三班第二学习小组制。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课件PPT课件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课件PPT课件


污境
染规

物划

境 总措 关
质 量施 性
量 控与 指
指 制管 标

指理
标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课件(PP T41页)
三环境预 测
环境预测是根据过去和现在所掌握环境方面的信息资料推
断未来,预估环境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环境规划预测的主要 目的就是预先推测出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某个水平年时的环 境状况,以便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生态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功能,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污染控制、生态工业、 生态保护等。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第三,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将初步拟定的生态区划方 案,利用各种形式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经调整、修改后 形成生态区划方案,作为制定生态建设及生态保护规划的基 础。
五 生态容量与生态位确定
1
生态容量概念及计算
2
生态位概念、分类和计算
生态容量概念
生态容量是在哈尔滨生态市规划报告首次提出来的新概 念,它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空间,是由环境容量所决定的生命活动空间。
环境信息收集的内容 环境信息收集的来源 环境信息采集的方法
内容应包括与规划有关的一切经济的、 社会的、科技的、人文的以及自然、 地理、生态、污染情况等
先前的环境规划、计划及其基础资料、 图件;统计部门历年的统计资料;有关 部门的规划和背景资料;环境科研部门 收藏的文献资料;环境监测部门的有关 资料和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书;专家系 统提供的信息情报; 为规划编制而专门进行的实地考察、测 试所得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