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合集下载

浅谈直观教学法在生物课堂的运用

浅谈直观教学法在生物课堂的运用

浅谈直观教学法在生物课堂的运用浅谈直观教学法在生物课堂的运用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合理采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服务于课程需要,则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文根据生物学科特点,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几种直观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直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生物直观实验多媒体教具一、采用直观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必要性初中生物学这门课程中许多章节概念多且抽象不易理解。

如果单纯的以书本导读和教师“大满贯式”的教学,而忽视了生物学科特点和直观的表现方式,极易使教学氛围枯燥乏味,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最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不利于生物知识有效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的亲身体验,让多种感官得到刺激,尽享生物课堂带来的别样乐趣,使生物课堂真正成为充满快乐和幸福的地方。

二、几种生物直观教学法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目前采用比较多的主要有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教具展示教学法、课外实践教学法等。

(一)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学中有关动植物分类、人体八大系统及其遗传变异的许多知识比较复杂、深奥、微观且繁多,因此针对生物学科特点,我每节课都会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如精修的课件、视频、图片和Flash动画等)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知识点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再配上婉约的导入方式,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渐渐进入对生物科学的理性理解。

如在讲解“人类起源”时,当讲人的进化过程时我下载了相关视频,剪辑合成动态视频地让学生感知人类进化的整体历程,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生动易懂,学生在课堂上就轻松地理解并完成了学习目标。

再比如讲到“消化与吸收”时,我静心为学生准备了“人的消化过程”3D动画,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细节化、动态化地有效整合,让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消化过程知识体系,很好地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作者徐美艳导师田彦辉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

包括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直观教具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在选择上应考虑的方面。

其中,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论述中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表明了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直观教具的类型主要介绍了各个类型的直观教具的优势及体现优势的具体教学案例;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如何辅助教师准确顺利地完成各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充满师生融洽的和谐气氛;直观教具演示时依据教具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等特点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有效;直观教具的选择应考虑的方面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根据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适当地选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直观教具的使用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总结、交流经验推动直观教具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直观教具;学生;教师生物科学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与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渗透,生物科学渐渐迈入主导学科的行列。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

生物学科的新课标提出了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学生过去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1]。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利用直观教具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就来谈谈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一、直观教具遵循的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

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过深入精辟的阐明论述。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直观教学,是指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深刻地掌握知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直观教学对于完成中学生物课教学的任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几乎所有的生物教学都离不开这个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特别是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观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下面笔者仅就直观教学手段的使用及其作用谈几点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记忆中占重要地位的是表象。

因为记忆的内容,大部分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表象。

有了表象也就有了记忆,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进行。

所以,表象是由感知到思维的必要过渡环节。

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各种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的形象即表象,大脑就不能进行积极思维,也不可能在头脑中留下明显的印象。

而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例如:“鲫鱼的解剖和观察”、“青蛙的解剖和观察”等;学生通过实验,使生物体的内部结构全部展现于跟前。

这种“刺激”在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印象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是抹不掉的。

另外,生物学实验在直观方面能更生动、深刻地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传授给学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通过“观察小肠绒毛”实验,可使学生深刻理解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脊蛙反射实验”可以把学生不易用肉眼看到的现象,直接地显现出来,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因此,生物学实验在生物课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挂图作为生物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很能体现出教学中的直观性,挂图的使用能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剪贴图作为挂图的一种变形,更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使学生了解生物体的解剖结构。

有时采用实物为直观教具,还必须由挂图或剪贴图给以辅助。

例如,讲种子的结构时,无论是菜豆种子,还是玉米种子,若只分发实物观察,学生很难正确理解解剖和明确分辨出各部分的结构,而如果通过挂图的帮助,给学生讲清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及位置,尤其是胚的各部分位置关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采用剪贴图讲解胚的组成及其关系,则实验的成功率会更高。

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的论文

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的论文

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的论文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的论文摘要:随着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某些直观教具,如挂图等退居二线,而这些教具的使用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应被舍弃。

如何协调各教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提出了在使用时要把握选择的最佳性原则、安排的有序性原则、展示的适时性原则。

关键词:生物教学;直观教具;使用原则新教学媒体的出现,丰富了直观教具的类型,我们如何协调各教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呢?在使用时要把握以下原则:一、选择的最佳性原则恰当使用直观教具进行生物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研究对象,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等能力。

生物学课堂上如何选择教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选最直观、最有代表性、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教具,做到教具“少而精,少而实用”。

例如,在学习《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时,最好选用实验,让学生可以自己体验反光镜、转换器的作用,能通过调焦知道粗细准焦螺旋及调节方向与镜物距离的关系,体会使用高倍镜的步骤和要点。

而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最好选择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通过学生的反复拆装让学生掌握生物膜的组成、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模型建构思想。

其实学习生物学的魅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要把握一切能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动手的乐趣。

了解学生,把握目标,使教具能发挥出最佳的组合效果,这就是选择的最佳性。

二、安排的有序性原则有时一节课教师会精选出多个教具,这就要对这些教具做合理有序的安排。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时,渗透现象非常重要,我们不妨先选择实验让学生能够自己观察液面的变化,思考液面变化的原因,探讨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而要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挂图将局部放大,观察单位面积内膜两侧水分子及葡萄糖分子的个数,分析单位时间内进出膜的水分子个数,最终明确液面变化的原因及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例说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

例说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

例说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
例说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原则
作者/张晓平
摘要:随着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某些直观教具,如挂图等退居二线,而这些教具的使用对于
展示的适
选最直
而在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最好选择生物膜的结构模型,通过学生的反复拆装让学生掌握生物膜的组成、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模型建构思想。

其实学习生物学的魅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要把握一切能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动手的乐趣。

了解学生,把握目标,使教具能发挥出最佳的组合效果,这就是选择的最佳性。

二、安排的有序性原则
有时一节课教师会精选出多个教具,这就要对这些教具做合理有序的安排。

例如,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实例》时,渗透现象非常重要,我们不妨先选择实验让学生能够自己观察液面的变化,思考液面变化的原因,探讨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而要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选择挂图将局部放大,观察单位面积内膜两侧水分子及葡萄糖分子的个数,分析单位时间内进出膜的水分子个数,最终明确液面变化的原因及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提高学
因为学。

利用直观教1

利用直观教1

利用直观教具,“活化”生物教学红河州泸西县中枢镇初级中学尚永琼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常称之为“生物学世纪”,由此可见,生物学在当今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尽管人们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依然左右着我们的教学,绝大多数省市都未把生物学科列入中考科目,这或多或少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生物学毕竟是一门生命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利益。

所以,作为生物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努力搞好生物学教学。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认为合理利用直观教具,能“活化”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生物学中的直观教具包括标本、模型、实物、仪器、挂图、插图、录像、生物园地等,不同的教具有不同的优点,只要我们能恰当的利用这些直观教具就可以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因为通过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下面我对自己使用直观教具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充分利用实物,“活化课堂教学”实物是生物教学中最直观的教具,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看到生物的本来面目,使课本知识具体化。

比如:我在上“植物种子的结构”时,事先让学生准备浸泡的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上课时,我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逐步观察,首先让学生观察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外形,并用力挤压种皮,引导学生找到种脐和种孔,思考种子萌发时,水分是怎样进入种子的;然后指导学生小心剥去种皮,剥皮时让学生体验种皮的韧性,理解种皮的保护作用;剥玉米的种皮时指导学生特别观察玉米种子种皮和果皮愈合的情况,以便学生理解玉米是果实而不是种子的原因。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胚的结构特点,分别找到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找到玉米种子的胚乳,并通过碘染色实验,让学生总结胚乳的功能;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等几部分与植物植株的关系,归纳总结两种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1、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2、菜豆种子没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玉米种子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对直观教具的利用浅析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对直观教具的利用浅析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对直观教具的利用浅析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1 直观教具
1.1 直观教具的历史
1.2 直观教具的种类及特点
1.3 直观教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2 利用直观教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直观教具有助于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动机,符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2.2 直观教具有助于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3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使用直观教具的过程中了解并初步形成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3 利用直观教具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举例(注:占论文大部分)
4关于利用直观教具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反思
参考文献:。

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吴龙强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4期广西兴业县高峰镇第一初级中学(537800)吴龙强初中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而直观教学就是其中之一。

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展示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

这些直观展示教学,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针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对象和内容,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几种常见的直观教学法。

1.实物展示:在生物教学中直接将活的生物或其标本,作为教学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

我们知道,在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结构千差万别,只凭语言描述是很难保证教学效果的,即使让学生获得部分知识也是肤浅的、抽象的,难以在头脑中巩固,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的动植物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能真实地代表它们的同类,反映它们的生态特征、生活习性和某些器官的可见功能。

因此,讲授这方面的内容时,应当让学生观察到活的生物,否则学生不可能获得真实的感性知识,也就不易得出正确的概念和结论。

例如在讲授《开花和结果》时,如果能采一些吊灯花或者山茶花等,拿到课堂上演示,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并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我想效果一定会比较理想。

又如《陆地生活的动物》中“观察和饲养蚯蚓”,可挖些蚯蚓到课堂上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探讨,能极大地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应用挂图:挂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具,是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它在教育发展史上出现最早。

适当地使用挂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生物教学中,有些动植物种类是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还有些微小生物及生物的组织结构是肉眼看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挂图,帮助学生掌握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生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作者徐美艳导师田彦辉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直观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使用。

包括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直观教具的类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在选择上应考虑的方面。

其中,直观教学遵循的原则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论述中对直观性原则的理解,表明了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直观教具的类型主要介绍了各个类型的直观教具的优势及体现优势的具体教学案例;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如何辅助教师准确顺利地完成各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充满师生融洽的和谐气氛;直观教具演示时依据教具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等特点应该注意到的一些问题,从而使课堂效果更有效;直观教具的选择应考虑的方面主要介绍了直观教具根据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经济因素等方面进行适当地选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直观教具的使用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发现,总结、交流经验推动直观教具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直观教具;学生;教师生物科学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随着与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的融合、渗透,生物科学渐渐迈入主导学科的行列。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具的使用是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教学方式之一。

生物学科的新课标提出了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将学生过去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1]。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利用直观教具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就来谈谈生物教学中直观教具的使用。

一、直观教具遵循的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2]。

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过深入精辟的阐明论述。

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阐明了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博闻而且更应博见,这样才能真正的领悟知识的真谛。

中世纪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率先提出了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即“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定律,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的放到感官的眼前”[3]。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又进一步指出“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

直观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飞跃。

近现代教育实践的发展已表明,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其的认识,以促使其运用的准确、有效。

二、直观教具的类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具有实物、标本、挂图、模型、演示器、替代物、电影电视和计算机等[4]。

(一)实物实物是自然真实的东西,是生物活体。

这类教具能使学生直接感受自然界事物的本来面貌,能反映生物的形态、习性、运动情况、活动过程、生活状态和一些可见功能,然后再据以逐步形成观念和概念。

例如,教师在进行节肢动物蝗虫的教学时,最好选用蝗虫实物。

如果不组织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状态、外形特征,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可能是肤浅的,甚至产生错误的理解。

假如观察到活的蝗虫,虫体的结构特征及跳跃和飞行时的样子就会清晰直接地显现在学生眼前并牢固地印在头脑中。

(二)标本生物标本是指经过加工保存来保持其原形或特征以供生物学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观摩用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其帮助教师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分布在南方的动植物,因空间地域差异可以制成标本拿到北方的课堂中观察或寄生的也可以拿到课堂中观察。

同时,观察标本能为学生观察生物实物打下基础。

(三)挂图挂图是绘有生物图像的纸制品,是传统的直观教学手段,在教育发展史上出现最早,现在应用也非常广泛。

挂图能将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将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化,呈现生物体内部的生理特征和外部形态的相互关系。

例如,细胞的分裂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然而学生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整个分裂过程。

这样学生观察得就会更准确、迅速且印象深刻。

(四)模型模型是模拟生物体的结构特点人工制成的实物仿制品,简约地表达生命过程的示意制品。

模型能使学生准确而清晰地看出生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生命活动的过程及原理。

例如,教师利用桃花结构模型,既能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桃花外部具体结构,又能要求学生拆卸、重组该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五)演示器演示器是仿照生物体的结构特征而人工制成产生相应生理功能的仪器。

演示器可控性强,具有较强的再现和参与功能。

例如,讲述膈肌的运动时,就可以利用自制的演示器模拟呼吸时胸腔内的变化,这不仅调动了学生课上参与配合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课下的实践动手能力。

(六)替代物替代物是无需加工的现成物体,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极易获取。

例如,在讲述小肠结构的同时,可以用洗衣机排水管替代,排水管的伸缩状态与小肠皱襞很相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小肠皱襞怎样大大地增加内表面积,这一抽象知识点。

(七)电影、电视电影、电视的演示是最流行、最常见的传播媒介,在课堂教学中它能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给予明显的视觉效应,能够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规定学生在课堂内外观看与生物学相关的电视节目。

例如,《人与自然》这节目可以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然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通过该节目所增长的生物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八)计算机计算机不仅成为教师备课的常用工具,它也渐渐成为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一样的基本教学条件,形成多媒体教学。

但值得强调的是在生物学课堂上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而不是计算机。

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产生的综合效果,可以给予学生听觉效应和视觉效应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更有利于学生接受教学信息。

比如,在讲述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时,利用计算机来上这一节课,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所播放的今昔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深思,生物多样性为什么有这样的惨状和今后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呢?三、直观教具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导入直观导入是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模型等直观教具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产生思考,然后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试图解决疑问,提高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端着一盘酸梨走进教室并生动的描述其酸的程度,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同时嘴里不禁地流着口水。

然后学生们会想生活中常出现的类似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待学生产生疑问和浓厚好奇心后,教师就可以导入神经系统这节课了。

(二)突出教学重点每一节课都有教学重点,那么教学重点该怎么突出又以何种方式突出呢?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地显示教学重点。

例如,在描述DNA的结构特征时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辅助讲解,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很容易掌握DNA的碱基是互补配对,呈双螺旋结构等知识点。

(三)解决教学难点一般提到教学难点都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而直观教具恰好能将抽象的理论性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的掌握是教学的难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利用显微镜很难辨别清楚,如果借用挂图的形式进行比较,那么两者异同点会一目了然,使难点不再是难点了。

(四)创设教学情境现代教学媒体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于一体,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地、轻松地教学情境[5]。

例如,在讲述空中飞行的动物之鸟,应利用多媒体播放雄鹰在草原上翱翔,小鸟在森林里鸣叫等动画,使学生有种融入大自然,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轻松的去学习鸟类的相关知识。

(五)交流讨论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越来越重要了。

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不仅可以彼此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例如,当区分哺乳动物之狼与兔的牙齿时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导观察讨论,最后交流心得体会。

(六)巩固知识知识的巩固是教学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有时,学生觉得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突然没有准备,回答时由于紧张不知所措而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如果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回答问题,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例如,在花的结构这节课结束后,教师再次拿出花的结构模型,然后学生自己说出所包含的知识点,最后其他的同学或教师给予补充。

这样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直观教具演示时应注意的问题(一)教具的尺寸尺寸过大演示不方便,过小学生又看不清,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具的高度适宜的高度则为全体学生坐在座位上就能看见演示材料且保证后面的学生不被前面的学生挡住。

如果高度不够,根据需要可加垫些牢固的支撑物。

(三)教具的演示方向教师展示教具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将教具在学生间进行巡回展示,使全体学生能更好的看清。

(四)清晰度演示教室的明暗度易控制,但在这里值得强调的是一些特殊的演示材料后面需加衬幕,与材料产生强烈的反差来保证材料的清晰度[6]。

(五)教具的指示位置教师指示教具必须准确,可借助教鞭进行讲解,将点、线、面充分突出出来,给学生以清晰地印象。

(六)教具的展出时间教师在展示前应将教具放在讲桌下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完毕后要及时收起教具,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好的跟随教师。

(七)教具展示的次数展示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否则会降低学生的兴趣,一般同一教具一节课只用一到两次,应做到有的放矢。

(八)教具的演示个数在一节课中,教具的组合使用可以使教学效果更好些,但一节课使用过多种教具,不仅教师觉得手忙脚乱,学生也会看的眼花缭乱。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具并注意出示各教具的程序。

(九)教具的展出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具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做总的说明而且要仔细做好各部分的说明,能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教师在演示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防止课堂“卡壳”。

教师要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的展示自己讲课的艺术性,示范性。

从而更好的创设轻松地教学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

五、直观教具的选择应考虑的方面(一)学情分析教具的选择应考虑到教学内容、方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将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些[7]。

如果只走形式不考虑上述因素学生们因困惑反而会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比如,探究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时涉及到了高锰酸钾的特性,而七年级学生不了解其特性,那么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此实验前就应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的强氧化性。

(二)教学环境在选择教具时应注意班级的规模,光线条件以及周边环境是否喧闹等。

尤其课堂纪律的强调,只有教师在上课前全面考虑到上述问题,才能为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加以其他教学技能、教学条件相辅助,得以更好的辅助配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