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第二课时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时间匆匆的写作方法,并能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惋惜,能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仿写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那作者是怎样表达时间匆匆流逝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匆匆》,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简单地写下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①指名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抓住“去了——再来”“枯了——再青”“谢了——再开”与“日子一去不复返”进行对比,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③指导朗读,读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2)“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①引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大约是22 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时间的漫长和流逝的迅速。
②让学生说说“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个比喻的妙处,体会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渺小和时间的浩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课件

写一写
藏挪徘徊蒸 裸
上下 左右 左右 左右 上中下 左右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结构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 涔涔 ):形容汗、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 潸潸 ):流泪不止的样子。 ( 遮挽 ):遮挡,挽留。 ( 伶伶俐俐 ):聪明,灵活。 ( 蒸融 ):蒸发,融解。
2.练习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
读几遍。
3.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先画出来,再和同
学议一议。
字词识记
读一读
cánɡ
躲藏
nuó
挪移
pái huái
徘徊
xū
空虚
nínɡ
凝然
rónɡ
蒸融
cén
涔涔
zhē
遮挽
hén
痕迹
shān
潸潸
línɡ lì
伶伶俐俐
luǒ
赤裸裸
提示:“藏”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ánɡ”; “挪”是鼻音;“蒸”是翘舌音。
8 匆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 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 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 潸潸了。
“八千多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 好处是什么?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 《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 岁,“八千多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 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 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 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8 匆匆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幅古朴优雅 的画卷,描绘出欢乐、有趣的童年。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匆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匆匆》(板书:匆匆),我想大家对这篇散文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下面我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散文带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默读课文。
2、师:好了,同学们,这篇散文带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生1:这篇散文带给我的感受是时间过得特别快,我们要珍惜时间。
师:你甚至已经体会到了我们该怎么做!生2:这篇散文写得非常美!师:你感觉到了语言的美!生3:这篇散文将了时间一去不会回来。
生4:这篇散文给我的感受是时间快得就跟飞的一样。
师:是啊,时间快得好像飞的一样!生5:我的感受是时间是无影无踪的,时间去了就不会回来了。
师:一去不复返了!生6:我的感受时时间是用什么方法都挽留不住的。
3、师: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的这些感受来源于作者的文字,因为作者的这篇散文是用心写成。
记得有人曾说:(课件出示:散文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二、回文感悟,用心倾听师:那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你在读得过程中,不仅用心去诵读(板书:用心诵),而且要用心去倾听,(板书:用心听)你一定能听到,听到作者的内心独白,听到作者对你的倾诉。
你对哪一段感受深,你就多读一读。
想一想,你听到作者对你说了什么?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并且自己也朗读课文。
(7分钟)2、和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顺序)师:好了,孩子们刚才大家用心去读了,用心倾听了。
那么,你听到作者对你说了什么?生1:我听到作者说时间去了就不能回来了。
生2:我听到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3:我听到作者问了我们一个问题。
师:什么问题?生3: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师:你们在第一自然段中听出了什么?生4:我听到作者在告诉我们时间是无影无踪的。
(板书:日子无影无踪)师:你感受到了时间的无影无踪。
你从哪看出来的呢?生4:我是从“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我是从这看出来的。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匆匆第二课时人教版

-定期检查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的进步,鼓励他们持续努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一首关于时间流逝的诗歌作为课堂导入,如《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引发学生对时间话题的思考。
2.生词、短语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如“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等,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句子分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法。
4.情感体验:通过对比、设问等手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宝贵,认识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4.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将以《匆匆》这篇课文为载体,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学习,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词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深入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对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然而,在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2.教师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3.情感升华:通过一首关于时间珍惜的诗歌或名言,让学生再次感受时间的宝贵,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4.课后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关注时间、珍惜时间,将课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课文《匆匆》,深入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无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崧舟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崧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难懂的词、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懂得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感受时光的匆匆与稍纵即逝。
教学难点:对文中难懂词句的理解。
学习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1.倾听时钟“嘀嗒嘀嗒”的声音,感受时间的飞逝;2.谈谈听到“嘀嗒嘀嗒”声音时的感受。
1.播放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把时间的流逝通过声音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现时生活中时光的“匆匆”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默读全文;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
1.督导学生默读,检查学生默读情况;2.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叹”、“悔”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研读课文第3自然段1.学生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1.引导学生自学本文的生字。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想”词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写日常的生活琐事表现时光飞逝的方法,并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写;3.引导学生朗读。
从重点段入手,从作者情感的根源入手,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叹?使学生与作者面对同样的刺激产生情感共鸣。
学生学习完匆匆第二课时的感受

学生学习完匆匆第二课时的感受课堂上那气氛,可真是热闹得很呐。
老师在讲台上那是讲得眉飞色舞,就跟发现了什么宝藏似的,非要把这宝藏一股脑儿地全塞给我们。
老师那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激昂一会儿舒缓,仿佛他不是在讲课,而是在给我们讲一个超级精彩的故事。
我旁边的同桌小李啊,那家伙,平时就是个调皮蛋。
老师讲得正起劲的时候,他突然凑到我耳边,小声嘀咕道:“这时间匆匆的,我咋感觉我这一天也不知道都干啥去了,好像就跟那流水似的,‘哗啦’一下就没影儿啦。
”我忍不住白了他一眼,说:“你呀,就知道瞎咧咧,还不赶紧好好听老师讲。
”他吐了吐舌头,又坐端正了。
再看看前面的小王,那认真劲儿啊,眼睛瞪得溜圆,就跟两颗铜铃似的,紧紧盯着老师,手里还不停地记着笔记。
偶尔老师提出个问题,他那手“唰”地就举起来了,好像生怕老师看不见他似的。
我心里暗自佩服,这家伙,平时看着闷葫芦一个,没想到一到学习上,还真有股子认真的劲儿。
老师讲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时候,还举了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老师说啊,就好比我们每天早上起床,那太阳刚一露头,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等我们迷迷糊糊洗漱完,吃个早饭,再到学校,这一上午就过去了。
再接着上上课,做做课间操,和同学聊聊天,这不,下午又没了。
等放学回家,写会儿作业,看会儿电视,打个盹儿,一天就这么“嗖”地没了。
我听着老师讲,心里就琢磨着,可不是嘛!就拿昨天来说吧。
早上我本来想着早起背背单词,结果闹钟响了好几次,我都迷迷糊糊地按掉,继续睡我的大头觉。
等我终于挣扎着起床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
匆匆忙忙洗漱完,狼吞虎咽地吃了几口早饭,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赶。
到了学校,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还在犯困呢,老师讲的啥都没听进去。
好不容易熬到下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做课间操。
做完操回来,我又和同桌聊起了周末看的动画片,正聊得热火朝天呢,上课铃又响了。
就这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时间就像那调皮的小猴子,“噌噌噌”地就跑远了。
下午放学回到家,我想着先把作业写完再看电视。
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

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一)哎呀,咱们今天来聊聊这节《匆匆》的第二课时哈!我觉得老师这节课一开始就特别吸引人,直接带着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的重点,那叫一个干脆利落!而且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那表情、那语气,真的是把那种时光匆匆的感觉给传递出来了,我在下面听着都觉得时间好像真的在飞逝呢!还有哦,老师引导同学们去理解那些优美的语句,比如说“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这一句,通过让大家想象针尖上的水滴,去感受时间的渺小和无声无息,这方法太棒啦!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另外呀,要是能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活动,比如小组讨论或者角色扮演,让同学们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时光的匆匆,那就更好啦!这样课堂气氛也会更活跃,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高哟!总的来说,这节课已经很棒啦,老师继续加油哦!《匆匆》第二课时评课记录及建议(二)嘿,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这堂精彩的《匆匆》第二课时。
老师一上课就把大家的注意力抓住了,那声音,清脆又有感染力,就像磁铁一样把我们都吸进去啦!在分析课文的时候,那细致劲儿,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不放过,让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了一层。
特别是讲到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时,老师的表情和语调都变得沉重起来,把我们也带入到那种情绪当中,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
而且还通过好多例子,让我们明白了时间的宝贵,这可太重要啦!但是呢,我也想说两句。
我觉得可以多鼓励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还有哦,在朗读这一块,可以多一些指导,让同学们读出那种情感的变化,把匆匆的感觉读得更到位。
还有个小想法,要是能把课堂拓展得再广一点,比如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珍惜时间,然后再布置一些有趣的小作业,像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小短文,或者制作一个时间计划表,这样就能让大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啦!好啦,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看法,老师真的很棒,期待下一次更精彩的课堂!。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匆匆》(第2课时)

作者抓住了生活中 的细节、生活中的 平凡小事,让我们 产生共鸣。
作者运用拟人、排比的 修辞手法,刻画了时间 流逝的踪迹,让我们生 发出跟作者一样的深长 感叹。
洗手的时候,日子 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 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 的双眼前过去。
排比
细腻地写出人们 日常生活的细节,形 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 对时光流逝不可控的 无奈之情。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 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 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太阳以 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 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 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 匆匆了,伸出手遮 挽时,他又从遮挽 着的手边过去;
机灵、灵活。本课指 时间流逝非常快。
天黑时,我
躺在床上,他便
伶伶俐俐地从我
身上跨过,从我
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 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生活细节
早上起来
洗手
吃饭
默默
伸手遮挽 掩面叹息
天黑躺在床上
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 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 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8 匆匆
(第二课时)
➢ 上节知识回顾——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一去不复返 溜 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 轻轻悄悄 挪移 匆匆 伶伶俐俐 跨过 飞走 闪过 逃去如飞
➢ 你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什么?时光飞逝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是 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 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 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 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 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 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 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 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时间:2013年2月累计课时:4
课题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并联系实际生活仿写,展开联想。
3、精读第4、5自然段,感悟作者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1、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2、出示汉乐府民歌的《长歌行》,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3、指导学生扩展阅读梁实秋的《时间即生命》。
4、组织谈话:读了这两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5、我们学了这篇散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对以后的日子有新的认识和打算吗?能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吗?
课件出示语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
6、课件出示: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图景,问日子除了“如轻烟”、“如薄雾”还像什么?你能说出更美的句子吗?(仿写)
7、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试着背诵。
【设计理念】由学生的遗憾到作者的遗憾,这是学生体会到作者思想的深处,他是为自己碌碌无为而遗憾,或让学生从遗憾中领会到时光匆匆、时光不再,遗憾只能是白白的叹息,更应该像作者一样多加反省,懂得珍惜时间,让人生不留下遗憾。
二、品读课文2、3自然段。
1、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匆匆而过,作者面对自己无意间溜走的“八千多个日子”心里有什么感受呢?他会说些什么?学生想象发言,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读这个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或:你体会到什么?你理解到什么?)
6、课件展示画面: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然后出示句式,学生仿写,交流。
出示:聊天时----(),看电视时----(),玩耍时----();……
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时间流逝得快。通过“……时候,日子……”的句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积累语言,通过自己对时光匆匆而逝的切身体会,产生和作者对时光无情流逝深深惋惜之情的共鸣。
【设计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其深入理解课文。一个“溜”字、一个“针尖上一滴水”新奇巧妙的比喻,让我们感悟到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逝去了,通过品悟感受到作者的无限惆怅之情。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精读: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样匆匆而逝的呢?老师和四组同学接力读。
三、感受对生命的追问: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设计理念】通过扩展阅读、交流及对本课的感受,再次回答“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让学生再次深切地体会时光匆匆、要有所作为……注意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地完成语文的“读写结合”。
五、作业:
1、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推荐学生阅读:《荷塘月色》、《背影》……
(2)谁也喜欢这个句子,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呢?
(3)引导学生体会惋惜之情的重点句子: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为何“头涔涔”?为何“泪潸潸”?
(4)这个句子写得多好,作者用一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老师也喜欢这个句子,让我们一起再读读,好吗?
7、作者没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但我们仿佛从每一句话中又都感受到了。这就是作者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吧。再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写法的巧妙。
8、是啊,日子就是这样匆匆,它会从你手中“溜去”,它也会在你不经意间“过去”,它还能“跨”能“飞”,作者除了运用了排比、拟人的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如“匆匆”“默默”“斜斜”“茫茫然”“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你们还想读吗?(好)那我们配上音乐,一起来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受。
4、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的体验,注重个人的感悟,也能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引导学生与作者交流,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增强审美的意识。
5、作者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朱自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请大家再读一读: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特别对“挪、移、跨、飞、闪”的重点词语的朗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5、是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生活中具体的小事:吃饭、洗手、睡觉、沉默时,赋予时间以生命,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形象地表达出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的时间都在什么时候,从哪里溜走的?
2、以“日子”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板书
设计
匆匆
一去不返
无影无踪珍惜时间、力求上进
来去匆匆
反思与
感悟
《匆匆》一课上完了,留下了许多的思索。读文激情,荡怀抒胸。抒情散文,特别是象《匆匆》这样的抒情散文学生接触少,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情境呢?第一次读的安排是要求学生听范读,主要是欣赏,在欣赏优美的朗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从而初步体会课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次读,我要求学生们跟着范读去朗读课文,学生在第一次听的基础上,已经能把握文章朗读的基调,在第二次读时能读得入情入境,达到了很好的朗读效果。
教学
重难点
1、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
教法
学法
启发,合作,一边读一边想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忆: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样提出来的?谁能说说。(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去说)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设计理念】从复习修辞手法入手,对语句作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设计理念】老师的参与,体现了课堂的民主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朗读中注意多样化的朗读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励方式,避免出现朗读“一边倒”。)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谁来说说。
4、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