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思想_翻译理论_以傅雷_严复为例

合集下载

论严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

论严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

论严复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思想
王小平;胡海兰
【期刊名称】《甘肃科技》
【年(卷),期】2003(019)011
【摘要】从意义考证的角度出发,拨去了长期以来关于严复翻译理论的种种误解和争论,并从此上溯到严复的翻译思想,探究了其翻译理论形成的深层原因.
【总页数】2页(P161-162)
【作者】王小平;胡海兰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翻译理论的模糊性——简论严复的"信、达、雅"和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 [J], 刘金萍
2.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 [J], 黄忠廉
3.从\"达旨\"翻译看严复的翻译思想——以《天演论》译本为例 [J], 刘青青;阎黎明
4.严复"信达雅"翻译思想考:"功用"主义的翻译观与变译策略 [J], 付艳艳
5.从“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到“翻译理论无用”论——浅析奈达主要翻译思想及其转变 [J], 王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理论

,翻译“第一国手”, 信、达、雅——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信“Faithfulness”——忠实原文,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雅“Elegance”——文字古雅.信为本,雅为表,达是两者的纽带林纾翻译理论:1、“存旨”论:“神会、步境、怡神”; 2、“文心”论:要讲究“文之枢纽”文章的“纲领”文章的“开场、伏脉、接笋、结穴”; 3、“支点”论:在翻译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总是努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与之对应的作家; 4、“足音”论:虽不审西文,然日闻其口译,却能区别其文章之流派,如辨家人只足音。

近代西学翻译思想(1)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代表人物:徐光启,李之藻翻译特点:翻译方式为外国人主译,华士润色;或中外合译;少见国人主译之书籍(2)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A. 洋务时期的翻译贡献:科学技术术语的统一贡献:①译名的统一;②东学西渐代表人物: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马建忠:杰出的语言学家,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有《马氏文通》贡献:“善译”说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名史学家,被中国学术界奉为“鸿儒”,他的翻译思想:A “翻译强国”思想译书三义:择当译之本,定公译之例,养能译之才;B “翻译文体革命思想”:提倡“通俗语体”; C翻译小说理论的影响D 翻译文学与佛典的关系,科学地提出了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瞿秋白: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最简单的言语去翻译印度日耳曼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

事实上开创了白话的运用。

胡适:开创一种文学新体;解放了最缺乏想象力的中国古文学;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其影响;佛经往往带着小说或戏曲的形成。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1)The Confucianism(儒学) is obvious(2) It puts emphasis on practice skills(3)It closely relates with classical Chinese esthetics.鲁迅的“易解,丰姿”双标准论,即“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和“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傅雷的翻译思想

2021年06期总第550期ENGLISH ON CAMPUS傅雷的翻译思想文/倪 萍【摘要】傅雷先生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过大量翻译实践的积累、沉淀和总结,傅雷先生提出了“神似论”,这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傅雷先生的翻译思想“神似论”“译者观”以及“读者观”。

【关键词】傅雷;神似论;译者观;读者观【作者简介】倪萍(1993.08.17-),四川资阳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前言巴别坍塌,翻译始发。

翻译对于军事政治、文化输入都十分重要。

在周朝,翻译被称之为象胥,汉朝则改称为舌人,在南宋之后,翻译也叫作通事。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者,如玄奘、严复、林纾、傅雷、钱钟书等。

他们各有所长,通过佛教翻译、文学翻译、英汉互译、法汉互译等,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珍贵的新鲜血液,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开了大门。

傅雷先生是中法英三语翻译第一人,其翻译成果丰硕,翻译了三十多部著作,包括大量的法国文学作品,不仅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的力量,也为当时迷茫的中国青年带来了指路明灯。

傅雷先生翻译了许多巴尔扎克的著作,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他将巴尔扎克这座法国文学丰碑引入中国,传递先进的文化思想,启发民智。

不仅如此,面对国内青年的迷茫与彷徨,傅雷先生翻译了拉伯雷的《巨人传》,为中国青年带来了珍贵的精神食粮。

傅雷先生曾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他翻译了罗曼·罗兰、伏尔泰、梅里美等法国文学艺术大家的作品,传播了许多优秀的西方文学艺术观念,极大地开拓了国人文化眼界。

本文主要介绍傅雷先生的翻译思想——“神似论”“译者观”“读者观”。

一、傅雷——“神似论”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傅雷先生提出翻译思想“神似论”。

1995年9月,傅雷先生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写道:“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从此,“神似论”成了傅雷先生翻译思想的精华。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1)  严复及其翻译理论

二、隋-唐-宋时期
从隋代(公元五九0年)到唐代,这 段时间是我国翻译事业高度发达时期。
代表人物:彦琮(俗姓李,赵郡柏人) 译经史上第一位中国僧人。
提出了作好佛经翻译的八项条件: 1)诚心受法,志愿益人,不惮久时(诚心热爱佛法, 立志帮助别人,不怕费时长久); 2)将践觉场,先牢戒足,不染讥恶(品行端正,忠实 可信,不惹旁人讥疑); 3)荃晓三藏,义贯两乘,不苦闇滞(博览经典,通达 义旨。不存在暗昧疑难的问题); 4)旁涉坟史,工缀典词,不过鲁拙(涉猎中国经史, 兼擅文学,不要过于疏拙); 5)襟抱平恕。器量虚融,不好专执(度量宽和,虚心 求益,不可武断固执); 6)耽于道术,淡于名利,不欲高炫(深爱道术,淡于 名利,不想出风头); 7)要识梵言,乃闲正译,不坠彼学(精通梵文,熟悉 正确的翻译方法,不失梵文所载的义理); 8)薄阅苍雅,粗谙篆隶。不昧此文(兼通中训诂之学, 不使译本文字欠准确)。
五、新中国成立至今
一九四九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 翻译事业也得到了解放。 代表人物: 曹靖华(1897—1987), 俄苏文学翻译家、散文作家、 北京大学教授
梁实秋(1902--1987), 著名学者、翻译家、散文家,现 代中国文坛巨匠,北京人。 强调“信”“顺”统一, 主张以句译为基础的直译, 反对“转译”,既对原文作者负责, 也对译文读者负责。
秦符时代;代表人物:释道安,鸠摩罗什
主要活动:佛经翻译 翻译特点: 释道安主张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 鸠摩罗什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 译者署名,以示负责。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 情并茂、妙趣盎然,堪称当时的上乘之译作。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 在华期间共翻译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 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

傅雷的主要翻译思想及评述作者:周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9期摘要:作为中国当代翻译史上重要的翻译家,傅雷为后人留下的不仅是大量伟大的译作,更宝贵的是其翻译经验和翻译思想。

本文简要陈述了其主要翻译思想,并对其中重要的翻译思想加以分析和评述,以期加深译者对其翻译思想精髓的理解。

关键词:傅雷;翻译思想;神似与形似;评述作者简介:周岷(1983-),男,四川成都人,文学硕士,讲师。

现任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基础课教学部英语专职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2013)-19--02傅雷(1908---1966)是我国当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翻译家。

傅雷1908年出生与上海,幼时丧父,在母亲严厉的家教下成长起来。

13岁就开始在天主教会办的徐汇公学学习,攻并开始读法文。

1927年赴法留学,在巴黎大学的文科和卢佛美术史学院学习。

其良好的法文基础和受法国文化的熏陶为其以后的翻译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20年代末起,他就开始致力于法国文字的翻译介绍工作。

数十年的奋发不辍和比较全面、良好的艺术修养,使他的译作达到近乎炉火纯青的境界,在中国当代翻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1](386)傅雷一生翻译过很多重要的作品,其中以翻译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著名法国作家的作品为主,其中就包括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1934年译),《弥盖朗其罗传》(1935年译)和《贝多芬传》(1946年译)等三部重要人物的传记。

[2](33)傅雷翻译思想的精髓就体现在他翻译的这些作品当中。

傅雷是主张“翻译重在实践”的翻译家,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成体系的翻译理论。

本文与其说是谈其主要翻译思想,还不如说是谈他的翻译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他自己谈到的译论方面的问题主要见于他的“一序一文再加上两封书信”:一、致林以亮论翻译书(约写于1951年4月5日,发表于《翻译论集》香港三联书店1981年版)二、《高老头》重译本序(写于1951年9月)三、翻译经验点滴(原载《文艺报》1957年第十期)四、论文学翻译书(写于1963年1月6日,原载《读书》杂志1979年第三期)[3](195)从上述四篇“译论”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见到其翻译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点:重神似不重形似与翻译的重临似画说,中西方语言与思维差异及汉语文言、白话与方言问题以及翻译的神圣与译者修养。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

上海翻译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2011No.3[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40073),并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2011HYZX017)以及中国翻译年鉴编委会的资助,特此致谢。

[收稿日期]2011-03-08[作者简介]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

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综述穆雷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广州510420)[摘要]2010年,翻译学在中国的学科建设获得了新的发展,学术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

本文基于国内26种外语类专业期刊,对中国翻译研究在2010年里的学术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关键词]2010年;中国翻译研究[中图分类号]H 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1)03-0023-062010年,翻译学在中国的学科体制与环境建设、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翻译作为专业首次进入教育部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全国新增118个翻译硕士专业培养单位,设有MTI 学位点的高校达到158所;继《中国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科技翻译》之后又一个翻译专业期刊《东方翻译》正式出版发行,南京大学高方博士的学位论文入选2010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是翻译学博士论文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三次入选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是本学科高端人才培养取得进步的证明。

上述成果进一步确立了翻译学的学科地位,特别是翻译专业教育从本科到博士培养体系的建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搭建了完整的平台。

2010年,翻译学的学科理论建设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学术研究成果更加丰富。

本文依据国内26种外语类专业期刊2010年所刊发的翻译研究文章,对本年度翻译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以期对2010年的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动态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概貌。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浅谈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
2017年 3月
西 部皮 革
文 化 与 探 索 浅 谈 复 的 翻 译 标 准 信 达 雅
郭 艳 华
(辽 宁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 ,辽 宁 沈 阳 110136)
摘 要 :在 我 国翻译界 ,有许 多翻译 家和翻译理论 家,进行过大量 的翻译 实践 ,提 出过 众 多的翻 译标 准,对 于我 国的翻译事 业发展 进 步产生 了重要影 响。如鲁迅提 出的 “直译、硬译 ”的观点 ;傅 雷提倡的 “神似论 ”;钱钟 书提 出的 “化境说 ” 等等观点 ,为今 天翻 译发 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但追根溯源 ,不得不提到另一位 重要 的翻译 大家,严 复先生。他 不仅进行 了大量的翻译 实践 ,同时提 出了 “信 、达 、 雅 ”的翻译标准 ,在翻译历史长河中,熠熠 生辉 。本文就该翻译标准的提 出和 内涵进行分析 ,从 而对翻 译研 究有进一 步的认识 。
的思维 习惯 、符 合汉语 的表达 习惯 。译 文 要具 有 可 读性 ,不 能 是 估 屈 聱牙 的汉 语 。而达是 要在 信 的基 础上 进 行 讨论 ,同时 ,达 与 信 又 具 有辩 证统 一 的关 系 。如前 所述 ,信 要求 忠实 原 文 ,但 不 是 死 译 和 硬译 ,而是灵 活 的翻译 。所 以在具 体 的 翻译 实 践 中 ,首 先 要 综 合 理 解 分析原 作 ,掌握 原作 的思 想 内容 ,然后 将原 文 的句 子结 构 做 必要 的理 顺 和调整 ,最 后用地 道 ,符合 习惯 的汉 语 表 达 出来 。此 外 ,翻 译实 践 中 ,译 者会接 触 到不 同类型 的文本 ,如 果 想要 做 到 译 文通 顺 易懂 ,符 合汉 语表 达习惯 ,译 者就 需 要 对 两种 文 化 ,包 括政 治 ,经 济 ,人 文 ,风俗 ,法 律和 历史 等方 面有 一 定 的 了解 。作 为 一个 合 格 的译 者 ,不一定 精通 各 国的法 律 ,但 对 于 西方 的 罗 马法 和 大 陆法 要 有所 了解 ;不 一定是 政治 学家 ,但 对 于美 国的 三权 分 立 的政 体 、英 国 的君 主 立宪 制政体 应该 掌握 ;不 一定 是 科学 家 ,但 对 于 世界 科 学 领 域 内新 近的 动态 和事件 要熟 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不等于理论, 傅雷和严复等自然就不是翻 译理论家了。理论家是指 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 理论水平, 能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 (李 行健, 2004: 804) 以严复 为例, 他在 军事学方 面应 该是很有理论学养的, 对社会科学也颇有钻研。汉 英双语, 他是精通者, 高妙的运用者, 而翻译理论 他没有系统学过, 只能说他的双语修养很高, 翻译 艺术高超, 而不是其翻译理论水平高。况且, 翻译 水平高, 不等于理论水平高。翻译大师不一定是理 论大师, 反之, 许多翻译理论大家, 也不一定是翻 译大师, 诚如语言学大家不一定是语言大师。
与傅雷不同, 严复的翻译思考则是另一种待 遇。他的 信达雅 三字说, 历经百年, 因众多名 家推崇, 俨然成了 翻译理论 , 严复自然成了翻 译理论家。请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 6) 我国最 著名的理 论, 当 推严复 译 ∋天演 论 ( 时所提出的 信、达、雅 的理 论。 ( 张树 柏,
19 84 )
( 12) 还 信达雅 这一著名翻译学说的有机 完整性以本来面目, 并将其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理论 与艺术之境界。 (吴存民, 1997)
( 13) ##到严复才第一次揭橥信达雅, 道出 译事奥旨, 进于翻译之道, 开创近代意义上的 译 学 。其次, 三难说具 有巨大的理论价 值。 # #将 译事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学 说。( 罗新璋, 1998)
2004: 作者自序 )
由上可知, 译学界将严复对翻译的思考主要定 位于 理论 层面 (见表 2)。
定位 观点例证
思想类 论 7、 8、 9、 10
思想 9、 11
理论学科类
理论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译学 13、 15
学说 8、 9、 12、 13、 15
理论家 15
与 形似 的辩证关系。 # #神似翻译观 ## 神 似 论翻译观的提出, 正确地处理了文学翻译的主 次矛盾。 ( 田金平, 1999)
( 2) 傅雷先生在翻译上倡导 神似神韵 说并 以大量优秀译作实践自己的观点。 (田蓉, 2000)
( 3) 根据有关傅雷的各种第一手材料, 特别是 依据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 深入傅雷的内心世界才 能从翻译动机、读者利益及美学追求三个方面全面 地理解与把握傅雷的翻译观。 (肖红、许钧, 2002)
( 7) 就在 ∋天演论 ( 的卷头凡例里, 严复提出 了他的 三 点论 : 译 事三难 ## 这是 一段名 文, 是近代中国最有名的翻译理论。 ( 王佐良, 1982)
( 8) 严复的 ∋译例言 (, 客观上起到继往开来 的作用, # #开近代翻译学说之先河, 所以他的译 论一出, 备受学术界推崇。( 罗新璋, 1984)
傅译研究是理论行为, 那么傅雷本人对翻译的 思考是思想还是理论? 推而广之, 翻译家严复又如 何呢? 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有无界限? 若有, 具体 何在? 分清二者有何作用? 翻译思想如何发展为翻 译理论? 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1. 翻译思想与翻译理论的混淆 翻译家 对翻译 的认识 是翻译 学研究 的宝 贵财 富, 必然引起研究者的兴趣。那么, 傅雷与严复二 人同是翻译家, 译学界对其有关翻译的思考是如何 定位的呢? 试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 1) 本文阐述了傅雷的 神似论 及 神似
∀ ∀ 0. 引言 傅雷是翻译大家, 其翻译行为具有重大的译学
价值, 其翻译作品对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对中 国作家的培养, 有着独特的文化作用, 均应得到研 究。但是, 从现有文献看, 真正深入研究傅译的学 术论著只有十来篇 ( 部 ) 。更多的傅译研究主要是 宏观的、外围的和掠影式的。对其翻译文本的深入 研究不多, 原因有二: 其一, 国内法语学 者不多, 法汉翻译研究者更少, 钟情于傅译者屈指可数; 其 二, 不懂法语 如我者研究傅译, 只能是隔 靴搔痒, 以至于译学界人人皆知 神似 说, 人人引用, 却 不能产出系统的研究成果。
由上可知, 译学界对傅雷的翻译思考定位以思 想为主 ( 见表 1) 。
表 1. 对傅雷翻译思考的定位
定位 观点例证
思想类
理论 理论家


说 理念
1 1, 3, 4 2
5
5
5
收稿日期: 2009- 09- 08; 修订日期: 2010- 07- 07 基金项 目: 国 家 十 一 五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 08BYY 079 ); 教 育 部 人 文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础 重 大 项 目 ( 2008 JJD 740057); 教育部新世纪 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 N CET - 07- 0349) 作者简介: 黄忠廉 ( 1965- ), 男, 湖北监利人, 黑龙江大学俄语 语言 文学 研究中 心教 授, 博士 生导师, 研究 方向为 翻译学和汉译语言。
( 9) 假如说近代有一种主导的翻译思想, 那么 严复的译论, 可说是一种影响深远的学说。 (杉 杉,
19 85 )
( 10) 严复的三字理论 均可见于最初的佛经译 ∀ ∀ 表 2. 对严复翻译思考的定位
论。( 陈福康, 1992: 119) ( 11) 严复的翻译思想有着独特而 完整的系统
理论 ##严复首倡的 信、达、雅 翻译标准, 既 言简意赅、层次分明、主次突出, 又极为全面、系 统、完整。 (陈全明, 1997)
同, 正由神合。这是建立傅雷 神似说 的尝试。 更有甚者, 从神似出发, 写就 ∋神似翻译学 (, 冯 建文 ( 2001) 尝试 了建立 神似的 内在体 系。肖 红、 许钧 ( 2002) 全面 地 理解 与把 握傅 雷的 翻译 观 的努力, 实属于翻译思想的系统研究。惠燕 ( 2006) 认为傅雷的翻译观包括 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视 文学翻译工作为 崇高神圣的事业 、翻译态度要
2.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有人把傅雷和严复等翻译家对翻译的认识称为 理论, 更有人把他们称为翻译理论家, 这都有些失 当。 在别的研究领域, 严复充其量被视作 思想家, 很少被誉为理论家。到了译学界却被抬为 理论家。 说到底, 严复是位翻译家, 是位变译大师。一位翻 译家说了一些理性的话, 还不能上升为理论, 至于 话中蕴涵的理论元素, 也只是思想火花。严复对翻 译的态度和思 考, 至多 是一种 思想, 思 想如 同火 花, 闪烁如星, 理论好比火焰, 成片成柱。 傅雷和严复虽有翻译思想, 但算不上翻译思想 家, 更称不上翻译理论家。有翻译思想就一定是翻
上述选用材料虽不能全面反映所 研究的问题, 却足以反映译学界对傅雷和严复等翻译家及其思想 定位的意见不一, 且呈现出一定的混乱, 表明译学
界对译学理论研究的客体认识不准, 对译学概念内 涵不明确, 对译学概念定义不严, 对译学概念的指 称即译学术语使用不当, 这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整 个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3. 思想与理论的生存形态与标记 3 1 思想与理论的生存形态 思想和理论都有各自的生存形态。思想是一种 理性认识。傅雷对翻译的认识集中于 译作的序言、 前言或附识。其翻译 思想可 归于 一 序一论 两封 信 : ∋ )高 老头 ∗ 重译本序 (、 ∋论 文学翻 译书 (、 ∋致林以亮论翻译书 ( 和 ∋翻译经验 点滴 (。严复 的翻译思想同样散见于译例言、序言、按语、书信 及其他著作。而严复的变译思想主要集中于 ∋天演 论 ∃ 译例言 (。 译例言 是其译完 ∋天演论 ( 后 的一些想法, 是整个 ∋天演论 ( 翻译活动在其意识 中的反映, 经过思考产生的结果, 属 于理性认识。 这一思想产生后, 又反作用于严复后来的翻译活动。 以散见方式存在的思想自然缺乏系统性, 而理 论则在系统性上胜出。如田金平 ( 1999) 阐述了傅 雷的 神似论 及 神似 与 形似 的辩证关 系, 认为 神似 即 传神达意 , 得其精而忘 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 ; 神似与形似应浑然一致, 不能取一方而舍另一方; 不能两全时, 应不拘泥于 字面, 死于 句下, 略于 形色 而得 神气, 即不 求貌
∀ 第 5期
黄忠廉 ∀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 79∃
译思想家吗? 不是。翻 译思想 家除了 深入研 究翻 译、提出独到的见解外, 还要使自己的思想自成体 系, 即使之系统化, 这样才能成为翻译思想家。
为什么说翻译思想称不上翻译理论呢? 翻译理 论是从翻译中概括出来的系统的知识和002) 认 为: 傅雷是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 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 国内翻译界对他已有不少研 究, 但大都囿于某一个侧 面。 这表明: 第一, 傅 雷只是翻译家; 第二, 对其研究尚未形成理论。正 如严复说了只言片语之后, 也没有再深入阐发, 倒 是留下许多空间给后人。后人可以史海钩沉, 总结 理论, 但那已不是严复的理论, 而是严复翻译思想 在翻译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 4) 文章根据有关傅雷的各种第一手材料, 特 别是依据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 深入傅雷的内心世 界从神似与形似问题、译者的修养问题和翻译的语 言问题三个方面全面地阐述和理解傅雷的 翻译观。
(魏薇、刘晓云, 2006)
( 5) 傅雷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翻译理论 家。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 傅雷 先生形成了自己完整科学的翻译理念。 (惠燕, 2006)
∀ ∀ 上述观点中冠以 理论 者最多, 有 9例, 其 次是 学说 论 译学 和 思想 , 最少的是
理论家 , 其中 理论 译学 和 学说 属于 理论学科类, 而 理论家 更是以 理论 为前 提; 属于思想类的只有 论 和 思想 。例 ( 9) 在思想、理论、学说三个层面上发生内涵与外延的 混杂; 例 ( 11) 则思想等于理论, 二者又实指翻译 标准; 例 ( 14) 认为信达雅是理论, 却又说不能构 成完整的理论 体系。既 然是理 论, 就 应是自 成体 系, 否则就 不成 其为 理论, 也不 称其为 理论; 例 ( 15) 将傅雷和严复同称为翻译理论家。而陈福康 则将全部有关翻译的认识与论述 (含翻译家的 ) 都 提至 译学 理论 的 高度 ( 1992: 119), 书名 就是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