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医学药学、中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版

医学药学、中药学《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版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Chemical Analy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 88/0周学时 6/0 学分 5.5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药学、中药学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该课程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各种不同物质的分析鉴定方法的理论和技术,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判断问题的能力和精密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1、了解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的方法、技术方法。

2、掌握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质谱等仪器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是高等学校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药学和中药学专业课的基础,药学专业课程都要应用分析化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该门学科中的某些问题,如:药物化学中的原料、中间体及成品分析,理化性质与化学结构关系的探索;药物分析中的方法选择及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药剂学中制剂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的测定;天然药物化学中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定性鉴别及化学结构测定;药理学中药物分子的理化性质与药理作用、药效的关系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无不与仪器分析有着密切的关系。

分析化学对医药卫生、国民经济、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医药卫生事业方面,如:药品鉴定、新药研究、体内药物分析、临床检验等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可以说它是工业生产的“眼睛”,是药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保障。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分析化学(第二版),孙毓庆主编,科学出版社,2006.9参考书:分析化学(第六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仪器分析(第三版),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总成绩=期中(40%)+期末(50%)+平时(10%)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已独立成一门课程。

二、教学内容纲要第1章:绪论(1学时)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及发展和趋势。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包括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是药学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侧重于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是分析化学重要的基础。

化学分析法主要内容包括各类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部分电化学分析法以及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等。

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计算。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验中严格训练学生定量分析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化学分析法的基础是无机化学的四大平衡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理论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有关内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定量分析中有关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树立准确“量”的概念,对学生后续课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都将受用终身。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测定方法,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培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阐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学到哪方面知识,培养了哪方面能力,并具体说明本门课程着重完成培养要求中哪项基本素质要求和业务培养要求。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备注:教学方法默认为课堂讲授,使用自主式学习—讨论式教学方法等其他方法时,要在“教学方法”栏注明。

四、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按原理分类。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2.分析方法的分类;3.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1.掌握分析化学的定义;2.掌握分析方法的分类;3.熟悉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4.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分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制定一份详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细致的拟定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分析技术和仪器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分析化学基础1.1 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2 精密天平的使用和误差分析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2.1 样品制备和前处理2.2 化学平衡与反应动力学2.3 分离与富集技术3. 分析方法与仪器3.1 光谱分析技术3.1.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1.2 红外光谱分析3.1.3 质谱分析技术3.2 色谱分析技术3.2.1 气相色谱法3.2.2 液相色谱法3.2.3 离子色谱法3.3 电化学分析技术3.3.1 电解池和电解过程 3.3.2 电极和电流分析法3.3.3 电位滴定法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4.1 实验设计和指导原则4.2 分析数据处理和结果评定4.3 分析报告撰写要点五、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与学习1.1 讲授分析化学基础理论1.2 示例分析过程和实例分析1.3 提供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目2. 实验教学2.1 实验操作的演示与指导2.2 学生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2.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定3. 课堂讨论与互动3.1 学生发表课上或课后作业的讲解与探讨 3.2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3.3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参与讨论等)占总评成绩的50%。

2. 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50%。

3. 成绩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学术报告撰写能力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针对化学类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为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从而为后续学习和实践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2. 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技能;3. 学习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在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作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规范意识;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意识。

三、课程内容1. 无机化学概论(1)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2)元素周期律和化学反应(3)无机化合物的种类和性质2.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2)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3)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方法3.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1)离子反应和络合反应(2)酸碱反应和还原反应(3)无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分解反应4. 分析化学基础(1)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3)质谱和光谱分析5. 分析化学实验(1)分析样品的前处理(2)重量和容量分析方法的实验操作(3)常用分析技术的实验操作和分析结果处理四、教学方法1. 讲授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PPT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

2. 实验操作:同时开展课程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规范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意见,课堂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主动发言和参与讨论等表现;2.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质量等表现;3. 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材1. 无机化学(第四版),郑光明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 分析化学导论(第七版),张吟之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药学>专业(中专)<药物制剂>专业(中专)<医药商品经营>专业(中专)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科学。

本课程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中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准确树立量的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1、明确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和原理,正确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技术。

3、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表征,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熟悉电离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沉淀平衡和质子理论。

掌握这些理论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5、掌握各种分析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正确掌握分析操作。

6、了解仪器分析在分析工作中的意义,熟练常用的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析仪器的使用。

7、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绪论一、教学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分析化学的分类及其发展史。

会用不同的分类标准 , 将分析化学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别;懂得样品分析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

3、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4、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三、教学建议:结合分析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药物检验工作的重要性,来讲述绪论。

第二章分析天平与称量一、教学要求:1、了解各类分析天平的构造原理,熟悉使用分析天平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2、掌握分析天平的称量方法,了解其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3、了解灵敏度、稳定性、示值变动性和不等臂性的概念。

4、熟悉实验室规则。

二、教学内容:1、分析天平的分类,原理和构造。

分析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C课程教学大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分析化学C》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掌握酸碱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理解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2、与分析化学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具备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和化学分析与检测的初步能力;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

三、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一)绪论与滴定分析概述1、基本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熟悉分析方法的分类法、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滴定分析的基本计算。

2、主要内容:滴定分析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分类;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计算。

3、重点与难点重点:滴定分析基本概念、滴定分析法分类、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计算。

4、作业或报告作业1:滴定分析计算3~4题。

(二)误差和数据处理1、基本要求熟悉误差产生原因、分类及消除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理解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概念及其表征;熟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掌握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

2、主要内容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特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表示:误差、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可疑值的取舍;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有效数字及其修约和运算规则。

3、重点与难点(1)重点: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产生原因、特点;误差、偏差、标准偏差的计算;可疑值的取舍;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有效数字及其修约规则。

(2)难点:随机误差的分布;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

4、作业或报告作业2:误差和偏差1~2题,可疑值的取舍与有限次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2~3题,有效数字修约和运算1~2题(三)酸碱滴定法1、基本要求掌握溶液中酸碱平衡关系及有关组分浓度、分布系数的计算;熟悉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和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曲线,滴定突跃pH 值的计算;理解酸碱指示剂指示原理;熟悉指示剂的选择原则;了解酸碱滴定误差;掌握直接滴定和分布滴定的条件;掌握典型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0900030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应用化学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其基本的原理和测定方法,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和知识,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掌握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与质量保证。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为其今后更深一步地学习作必要的铺垫。

1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源、误差的表征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3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4了解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应用。

5具有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分析方法的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4.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64,学分为4.5. 建议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计划学时:1基本要求: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基本内容:1.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

2.分析化学方法的类别。

第二章定性分析计划学时:3基本要求:1.掌握定性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了解鉴定反映的灵敏性和选择新的意义。

2.掌握灵敏度的表示方法及计算方法。

3.了解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特点。

4.熟悉常见阳离子的分析特性。

5.理解组试剂的作用,掌握阳离子分组的条件。

6.掌握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

7.掌握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映。

教学重点及难点:阳离子的系统分析原理基本内容:1.定性分析的任务与方法。

2.定性分析对鉴定反应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课程类别(必修/选修):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授课时间:星期二1-2节/1-16周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7B-211
授课对象:2018级环境工程卓越1班
开课院系: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陈洪伟/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上课学生可自由提问;平时学
生可到12K303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FundamentalsofAnalyticalChemistry-9thEd.,DouglasA.Skoog等,Thomson
Brooks/Cole,2013

教学参考资料:
1)AnalyticalChemistry-7thEd.,GaryD.Christian等,JohnWiley&Sons,Inc.,2014
2)StudentSolutionsManualtoaccompanyChristian’sAnalyticalChemistry7e,作者、出版信息同上。
3)《分析化学》(上册,第六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课程简介:《分析化学》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
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化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各类定量分析方法的原理及过程、数据处理及
其分析结果表达。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化学分析方法,同时通过配套的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
良好基础。它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分析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建立起准确的“量”的概念;2.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应用条件以及光度分析法的原理、仪器的结构与方法特点;二、能力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分析检测问题;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
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
栏):
■C1.具有运用数学和化学、

生物学、物理学、力学等自
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
专业知识的能力;
■C2.具有设计与实施实验

方案,数据分析、信息综合
等能力;
■C3.具有工程实践所需技

术、技巧及使用工具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化学基本原理,计算相关化学量,处理实验数据,
准确科学表达分析结果;理解分析化学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评价的基
本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
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严谨、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职业道德。

□C4.具有设计工程单元(设
备)、流程或系统的能力;
□C5.具有项目管理、有效沟

通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C6.具有发现、分析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C7.能认清当前形势,了解

工程技术对环境、社会及全
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学习
的习惯与能力;
■C8.理解专业伦理及社会责

任。
专业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教学主题教学时长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教学方式作业安排

1分析化学概论2
重点:分析化学的内容简介及其重要
性;无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
分析化学史的演变过程,历代(分析)
化学家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
精神。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程思政作业: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阅读
两篇与分析化
学发展有关的
文章或书籍

2-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4
重点:分析中的误差、数据处理与统
计规律;难点:分析误差的统计规律。
课程思政融入点:强调认真严谨的作
风,学习准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混合式教学

作业7题;学
期论文融入思
政进行评分

4-5滴定分析法与计算3
重点:分析化学计量学与计算;难点:
化学计量学;课程思政融入点:课程
思政融入点:分析滴定与计算体现的
认真、严格、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混合式教学作业4题;学
期论文融入思
政进行评分

5-6酸碱滴定法3
重点:溶液组分平衡、pH值计算、酸
碱缓冲溶液、指示剂和滴定原理及应
用;难点:酸碱平衡理论。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混合式教学作业5题

7-8络合平衡与沉淀滴定法3
重点:沉淀滴定法原理,3种银量;
难点:络合反应与平衡。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3题

8-9络合滴定法(EDTA)3
重点:络合物平衡常数与副反应、络
合滴定原理、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及
应用;难点:络合平衡理论与副反应。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3题

10-11氧化还原滴定4
重点: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和预处理、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4题

结果计算;难点:氧化还原平衡理论。
12重量分析法2
重点:重量分析概述、沉淀溶解度的
影响因素、影响沉淀纯度因素、沉淀
条件;难点:沉淀理论及其应用。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2题

13吸光光度法2
重点:光吸收基本定律、光度计、显
色反应、吸光光度分析与误差控制、
吸光光度法应用;无难点。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2题

14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2
重点: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和试
样测定前的预处理;无难点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15分析化学中分离和富集方法2
重点: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萃
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色谱分
离法等;无难点。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
作业2题

16答疑、复习2重点:总结、复习全书;无难点课堂讲授复习考试
合计:32
考核方法及标准
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

平时考勤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无故缺课一次,直接扣除总成绩的3分,扣完为止。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直接
以不及格处理。
10%

平时作业
每个章节讲课完毕,教师均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
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
20%

学期论文
一篇关于分析化学方法及其应用的学期论文,结合案例分析,
并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论述。
10%

期末考核按照期末考试成绩进行评价
60%

大纲编写时间:2019.9.1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部)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