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电力系统数据通信网IP地址规划分析-精品
IP地址规划方案

IP地址规划方案引言概述:IP地址规划是网络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IP地址规划方案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管理效率。
在设计IP地址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网络规模、拓扑结构、子网划分等因素,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一、网络规模的考虑1.1 确定网络中的主机数量:根据网络中的主机数量确定所需的IP地址数量,从而确定IP地址的位数。
1.2 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在IP地址规划中要考虑未来网络的扩展需求,避免频繁更改IP地址规划带来的不便。
1.3 考虑不同子网的需求:根据网络中不同子网的需求,确定不同子网的IP地址范围和掩码。
二、拓扑结构的考虑2.1 确定网络的层次结构:根据网络的拓扑结构确定各个子网之间的连接方式,从而确定IP地址的分配方式。
2.2 考虑网络的物理布局:根据网络的物理布局确定各个子网的位置和连接方式,以便更好地规划IP地址。
2.3 考虑网络的业务需求:根据网络的业务需求确定各个子网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以便更好地规划IP地址。
三、子网划分的考虑3.1 划分主干网和子网:根据网络的规模和拓扑结构,合理划分主干网和子网,以便更好地管理IP地址。
3.2 划分不同类型的子网:根据网络中不同类型的子网需求,划分不同类型的子网,以便更好地管理IP地址。
3.3 考虑子网间的通信需求:根据网络中子网间的通信需求确定子网之间的连接方式和IP地址规划,以便更好地实现子网间的通信。
四、IP地址的分配方式4.1 静态IP地址分配:对于一些关键设备和服务器,可以采用静态IP地址分配,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可访问性。
4.2 动态IP地址分配:对于一般用户设备和客户端,可以采用动态IP地址分配,以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4.3 IP地址的保留和回收:对于长时间不使用的IP地址,应及时回收以便重新利用,以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五、安全性和管理的考虑5.1 IP地址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敏感设备和服务器,应采取措施保护其IP地址的安全性,以避免被攻击。
电力调度数据网解析

电力调度数据网解析摘要: 为了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满足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继电保护等信息传输需要,保证电力系统各部分安全、协调和有序运转,我们很有必要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进行解析,加强认识和理解,从而为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电力系统;调度数据网Abstract: In order to make the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grids, meet the power production, power dispatching, relay prote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system to ensure the safe and orderly operation part, coordination, we very be necessary to power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power grid dispatching automation level t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Key Words: power system; dispatching data network1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含义与组织结构电力调度数据网是一种数据传输业务,是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实现各级调度中心之间以及调度中心与相关发电厂、变电站之间的互联,在专用通道上利用IP路由交换设备组网,实现在SDH或PDH层面上与系统内公用的电力信息包括SCADA/EMS调度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远)、电能量计费系统(电能量采集装置)、继电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动态预警监测系统(功角测量装置)和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等数据传输业务。
电力数据通信网的规划与设计 董彬彬

电力数据通信网的规划与设计董彬彬摘要:电力数据通信网是国家电网公司数据、视频、语音等各类业务承载网络的统称,包括国家电网公司数据通信骨干网和省级及以下数据通信网络;是基于IP技术构建的MPLS数据通信网,主要由路由交换设备构成,通常由OTN/SDH网络承载。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数据通信网已覆盖各省变电站、供电所及售电营业厅,随着数据通信网的覆盖范围逐渐扩大,网络结构也存在部分差异,基于此,需对现网网络结构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据通信网路由协议流量策略随着电力营销、电力市场等业务越来越广泛地开展,信息系统已经融入到了电力企业经营的各个部分,为电力系统正常高效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通信网整体效能的发挥有赖于全网一体化的网络架构与运维管理,而数据通信网络以往主要采用各省分散建设、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各级单位数据通信网络技术体制、层次结构、配置标准、运行策略、协议参数、设备类型、维护模式等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及未来业务发展与网络演进的实际需求,推进省级数据通信网络优化整合改造工作。
1数据通信概述数据通信是依照一定的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终端之间传递数据信息的一种的通信方式和通讯业务。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
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是继电报、电话业务之后的第三种最大的通信业务。
数据通信中传递的信息均以二进制数据形式来表现。
数据通信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总是与远程信息处理相联系的,是包括科学计算机、过程控制、信息捡索等内容的广义的信息处理。
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
数据通信需的传输数据信号过程需要通信网络的参与。
数据通信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数据通信。
2网络架构层级划分电力数据通信网的网络架构包含四个主要网络层次:数据通信骨干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各省公司网络骨干层以及地市公司的接入层。
IP地址规划

IP地址规划标题:IP地址规划引言概述:IP地址规划是网络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网络设备的连接、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一个合理的IP地址规划能够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因此在搭建网络时必须认真考虑IP地址规划的问题。
一、确定网络规模1.1 确定网络设备数量:首先需要明确网络中需要连接的设备数量,包括计算机、打印机、路由器、交换机等,以便确定IP地址的数量和范围。
1.2 确定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设备的数量和位置,确定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等,以便更好地规划IP地址的分配。
1.3 考虑未来扩展:在确定网络规模时,还需要考虑未来的扩展计划,以便在规划IP地址时留有余地。
二、划分子网2.1 根据网络规模划分子网:根据确定的网络规模,将整个网络划分为若干个子网,每个子网包含一定数量的IP地址,便于管理和维护。
2.2 为不同子网分配IP地址范围:为每个子网分配一定范围的IP地址,确保每个设备都能被正确分配到IP地址,同时避免IP地址冲突。
2.3 考虑网络性能和安全性:在划分子网时,还需要考虑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避免出现网络拥堵和安全漏洞。
三、制定IP地址分配方案3.1 静态IP地址分配:为重要设备和服务器分配静态IP地址,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2 动态IP地址分配:为普通用户设备和移动设备分配动态IP地址,方便管理和维护。
3.3 考虑IP地址重用:在制定IP地址分配方案时,还需要考虑IP地址的重用,避免浪费IP地址资源。
四、网络地址转换(NAT)4.1 了解NAT的作用:网络地址转换(NAT)是一种将内部IP地址转换为外部IP地址的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
4.2 配置NAT规则:在网络规划中,需要配置NAT规则,将内部IP地址映射为外部IP地址,以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4.3 考虑NAT的性能和安全性:在配置NAT规则时,还需要考虑NAT的性能和安全性,避免出现通信延迟和安全漏洞。
IP地址规划方案

IP地址规划方案标题:IP地址规划方案引言:在网络规划和管理中,IP地址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IP 地址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地管理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IP 地址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案。
一、确定网络规模和需求1.1 确定网络规模:根据公司规模和网络设备数量确定需要的IP地址数量。
1.2 确定需求:考虑公司未来发展和网络设备增长趋势,确定未来IP地址需求量。
1.3 考虑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公司的网络拓扑结构,确定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需求。
二、划份子网2.1 划分主干网:将网络划分为主干网和子网,根据主干网的容量确定主干网的IP地址范围。
2.2 划份子网:根据各个部门或者楼层的需求,划分不同的子网,确定每一个子网的IP地址范围。
2.3 考虑安全性:根据安全性需求,将重要设备或者服务器放置在独立的子网中,实现安全隔离。
三、分配IP地址3.1 静态IP地址分配:为重要设备和服务器分配静态IP地址,确保其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3.2 动态IP地址分配:为普通员工或者访客设备分配动态IP地址,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3.3 考虑IPv6:随着IPv4地址的枯竭,考虑引入IPv6地址,为未来网络发展做好准备。
四、网络设备配置4.1 路由器配置:根据划分的子网,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路由表,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4.2 交换机配置:配置交换机的VLAN和端口信息,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4.3 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不同子网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
五、监控和调整5.1 监控网络流量:定期监控网络流量和IP地址利用率,及时调整IP地址规划方案。
5.2 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IP地址规划方案和网络设备配置,确保网络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
5.3 定期审查:定期审查IP地址规划方案,根据公司发展需求和网络变化情况,调整和优化IP地址规划。
结论:一个合理的IP地址规划方案可以提高网络管理效率,保障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IP地址规划方案

IP地址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网络架构设计中,IP地址规划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IP地址规划方案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IP地址资源,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针对某公司的网络架构进行IP地址规划方案的设计。
二、目标和需求根据公司的网络规模和需求,制定以下IP地址规划方案:1. 实现对不同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和控制;2. 提供足够的IP地址数量,以满足公司未来的扩展需求;3. 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4. 优化网络的性能和带宽利用率。
三、IP地址规划方案1. 网络划分根据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需求,将网络划分为以下几个子网:- 内部办公区域子网:用于公司内部员工办公区域的网络连接,分配IP地址范围为192.168.1.0/24;- 服务器子网:用于部署公司的服务器设备,包括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分配IP地址范围为192.168.2.0/24;- DMZ子网:用于部署公共服务,如邮件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分配IP地址范围为192.168.3.0/24;- VPN子网:用于远程访问和外部合作伙伴的连接,分配IP地址范围为192.168.4.0/24;- 管理子网:用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和监控,分配IP地址范围为192.168.5.0/24。
2. IP地址分配根据各个子网的需求和规模,制定以下IP地址分配方案:- 内部办公区域子网:分配192.168.1.1-192.168.1.254的IP地址范围,其中192.168.1.1为默认网关,192.168.1.2-192.168.1.10为保留地址,192.168.1.11-192.168.1.254为可分配地址;- 服务器子网:分配192.168.2.1-192.168.2.254的IP地址范围,其中192.168.2.1为默认网关,192.168.2.2-192.168.2.10为保留地址,192.168.2.11-192.168.2.254为可分配地址;- DMZ子网:分配192.168.3.1-192.168.3.254的IP地址范围,其中192.168.3.1为默认网关,192.168.3.2-192.168.3.10为保留地址,192.168.3.11-192.168.3.254为可分配地址;- VPN子网:分配192.168.4.1-192.168.4.254的IP地址范围,其中192.168.4.1为默认网关,192.168.4.2-192.168.4.10为保留地址,192.168.4.11-192.168.4.254为可分配地址;- 管理子网:分配192.168.5.1-192.168.5.254的IP地址范围,其中192.168.5.1为默认网关,192.168.5.2-192.168.5.10为保留地址,192.168.5.11-192.168.5.254为可分配地址。
(完整版)IP地址规划方案

4.3I P地址规划IP地址规划的重要性:IP地址的合理规划是网络设计的重要环节,大型计算机网络必须对IP地址进行统一规划并得到有效实施。
IP地址规划的好坏,影响到网络路由协议算法的效率,影响到网络的性能,影响到网络的扩展,影响到网络的管理,也必将直接影响到网络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4.3.1 IP地址规划总体要求IP地址空间的分配,要与网络拓扑层次结构相适应,既要有效地利用地址空间,又要体现出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同时能满足路由协议的要求,以便于网络中的路由聚类,减少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的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同时还有考虑到网络地址的可管理性。
XX网的IP地址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要求来分配:1.唯一性:一个IP网络中不能有两个主机采用相同的IP地址;2.可管理性:地址分配应简单且易于管理,以降低网络扩展的复杂性,简化路由表;3.连续性: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易于进行路径叠合,缩减路由表,提高路由计算的效率;IP地址的分配必须采用VLSM技术,保证IP地址的利用率;采用CIDR技术,可减小路由器路由表的大小,加快路由器路由的收敛速度,也可以减小网络中广播的路由信息的大小。
IP地址分配尽量分配连续的IP地址空间;相同的业务和功能尽量分配连续的IP地址空间,有利于路由聚合以及安全控制;4.可扩展性:地址分配在每一层次上都要留有一定余量,以便在网络扩展时能保证地址叠合所需的连续性;IP地址分配处理要考虑到连续外,又要能做到具有可扩充性,并为将来的网络扩展预留一定的地址空间;充分利用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技术和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合理高效地利用IP地址,同时,对所有各种主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必须分配足够的地址,划分独立的网段,以便能够实现严格的安全策略控制。
5.灵活性:地址分配应具有灵活性,以满足多种路由策略的优化,充分利用地址空间;6.层次性:IP地址的划分采用层次化的方法,和层次化的网络设计相应,在地址划分上我们也采用层次化的分配思想,从XXx厅开始规划,再规划各地州、县,使地址具有层次性,能够逐层向上汇聚。
IP地址规划方案

IP地址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在网络建设和管理中,IP地址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通过合理规划IP地址,可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IP地址规划方案,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子网划分、IP地址分配等内容。
二、网络拓扑结构根据企业的规模和需求,我们建议采用三层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1. 核心层:承担路由器的聚合功能,连接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负责数据的转发和路由选择。
2. 汇聚层: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负责不同子网之间的互联,提供高带宽的交换功能。
3. 接入层:连接终端设备,提供接入服务,包括有线和无线接入。
三、子网划分根据企业的网络规模和需求,我们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以实现更好的管理和控制。
1. 内部子网:用于内部办公和数据中心的网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建议划分为多个子网,以提高安全性和性能。
2. DMZ子网:用于托管公网服务的区域,包括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建议与内部子网隔离,采用防火墙进行访问控制。
3. VPN子网:用于远程办公和外部访问的安全通道,建议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无线子网:用于无线接入的区域,建议采用独立的无线控制器和多个接入点,以提供稳定的无线信号覆盖。
四、IP地址分配根据子网划分和设备数量,我们将为每一个子网分配合适的IP地址范围。
1. 内部子网:我们建议采用私有IP地址范围,如10.0.0.0/8、172.16.0.0/12或者192.168.0.0/16。
根据子网的大小和需求,可以进一步划份子网,并为每一个子网分配独立的IP地址范围。
2. DMZ子网:建议采用公网IP地址,根据实际需求向运营商申请IP地址段。
3. VPN子网:建议采用私有IP地址范围,与内部子网相互隔离。
4. 无线子网:根据无线接入点的数量和覆盖范围,为每一个无线子网分配合适的IP地址范围。
五、IP地址管理为了有效管理IP地址,我们建议使用IP地址管理工具,如IPAM(IP Address Management)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数据通信网IP地址规划分析 针对各省数据通信网业务承载需求增大,IP地址规划直接影响网络运行效率及收敛速度的现状,国家电网公司对IP地址进行了规范.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针对各省电力数据通信网业务承载需求增大,IP地址规划直接影响网络运行效率及收敛速度的现状,国家电网公司对IP地址进行了规范。结合IP地址的应用需求,介绍了数据通信网网架结构、IP地址规划原则及划分方式选择,对省内IP地址规划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据通信网;网架结构;IP地址;规划 国家电网公司为使数据通信网发挥整体效用,促进支撑当前及未来各级业务应用系统的承载需求,增强数据通信网的优质服务水平,在数据通信网优化整合总体设计中对网络层次及网络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了虚拟专用网络(VPN)的部署要求和服务质量(QoS)整体部署方案,对IP地址进行了规范。但是,该IP地址规范只是针对省级网络进行了大号段的划分,对省内IP地址没有详细的规划。为有效利用地址空间,体现网络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层次性,便于网络路由聚合,减小路由表的长度,减少对路由器CPU、内存的消耗,提高路由算法效率,加快路由变化的收敛速度,各省电力公司有必要进行与网络拓扑结构相适应的、更加细化的IP地址规划。以下根据数据通信网的网架结构,结合电力系统IP地址需求,提出IP地址的规划原则、划分方法以及规划方案,并辅以规划实例。
一、数据通信网网架结构 1.1数据通信骨干网网络架构a.网络层次划分。省级数据通信骨干网分为核心层、汇聚层、骨干层3个层次。核心层位于省公司和省第2汇聚节点的2台服务商(P)路由器,参与国网公司数据通信骨干网核心区域组网。汇聚层位于省公司2台服务商边缘(PE)路由器和省第2汇聚节点1台PE路由器,作为省级广域网汇聚设备。骨干层位于地市公司和地市第2汇聚节点各1台PE路由器,以及省公司本部2台PE路由器,作为自治域(AS)64600域的边界设备。b.网络拓扑结构。省级数据通信骨干网形成以省公司、省第2汇聚节点汇聚层PE设备为根节点的双星型拓扑结构。核心P设备与汇聚PE设备之间一跳直连,汇聚PE设备与骨干PE设备之间一跳直连。此外为满足边界网关协议(BGP)和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VPN的路由需要,在省公司和省第2汇聚节点设置路由器反射器(RR)设备,作为国网数据通信骨干网的2级RR,负责反射省级数据通信网络的全球的(Global)路由和业务VPN路由,并作为下辖各地市的VPN业务路由反射服务器。省级数据通信网骨干网络架构见图1。
1.2数据通信接入网网络架构a.数据通信接入网也分为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个层次。核心层位于地市公司和地市第2汇聚节点的2台PE路由器以及省公司本部2台PE路由器,与AS64600跨域。汇聚层位于县公司、重要直属单位、500kV变电站、重要220kV变电站、枢纽66kV变电站。接入层由末端220kV变电站、一般66kV变电站、供电所、营业厅、一般直属单位构成。b.接入网核心层采用PE路由器、接入层采用交换机已成共识,但汇聚层采用何种方式还存在异议。汇聚层可以采用路由器做PE起VPN功能,可以采用3层交换机做多实例用户边界设备(MCE)起VPN的业务接入功能,网络规模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2层交换机做业务汇聚和接入。3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按照汇聚层采用路由器做PE方式进行IP地址规划。c.数据通信接入网形成以地市公司、地市第2汇聚节点PE设备为根节点的双星型拓扑结构。接入网核心PE设备与骨干网边界PE设备之间一跳直连,并与接入网汇聚层PE设备之间一跳直连。接入层设备优先采用树形结构上联至汇聚层PE设备。数据通信接入网网络架构示意图见图2。
二、IP地址规划原则 a.可扩展性:充分考虑网络未来发展的需求,坚持统一规划、长远考虑、分片分区的原则,在规划深度要求的每一个级别均留有余量。b.连续性:充分利用无类别域间路由(CIDR)技术,连续地址在层次结构网络中进行有效的路由聚合,减小路由表大小,加快收敛速度,提高路由计算的效率。c.高效性:采用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使得有限的IP地址资源发挥最大的功能,确保IP地址的高效利用[1]。d.实意性:好的IP地址规划会使每个IP地址具有具体的含义,可以大致判断出该地址所属设备的属性。e.除在不同VPN中业务IP地址可以重复使用外,设备互联地址必须唯一,不可重复。
三、IP地址分类、地址需求分析及划分方式选择 3.1地址分类数据通信网IP地址主要分为管理IP、设备IP、互联IP、业务IP等几类地址。a.管理IP即网元的网管IP,是设备能够被网管系统监控的必要条件,管理IP地址不仅在网关网元与网管通信时使用,而且是数据通信网络(DCN)中采用路由协议的基础。b.设备IP即本地环回地址(Loopback),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虚接口,通常的数据网建设过程中将该地址作为管理IP地址使用。c.互联IP用于网元之间互联的地址,要求本端与对端设备端口的IP配置在同一网段,但同一台设备的不同端口不能分配相同网段的IP地址,否则会导致路由器不同端口对应一个网段而使路由表存储错误。d.业务IP指链接在网络上的各种服务器、主机等设备所使用的地址。上述IP地址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网络设备地址,包含管理地址、设备地址以及互联地址,另一类是业务地址。
3.2IP地址需求分析a.管理及设备IP地址。为了简化管理和维护便利起见,通常将管理和设备IP地址合设,并作为路由器的ID号,用作该路由器在自治域内的唯一标识。由于此类接口没有与对端互联互通的需求,为了节约资源,该地址通常采用32位掩码[2]。管理及设备IP地址规模与设备配置数量和网络架构、网络技术路线相关,在数据通信网的网络架构下,每台PE路由器需要2个Loopback地址,分别用于IPv4和VPNv4的BGP通信源地址,而一般接入交换机设备需要一个管理维护地址。b.互联IP地址。为了节约资源,设备互联IP地址通常采用30位掩码,考虑到一个30位掩码的地址段会浪费掉2个IP地址,因此互联地址数量为互联链路的4倍。c.业务IP地址。数据通信网将承载国网公司一级业务VPN和各网省公司二级业务VPN。其中七个一级业务VPN分别为信息、通信、调度、视频、语音、IPv6、网管VPN;二级业务VPN因省而异。以东北某省份为例,二级业务VPN有视频、动力环境监控、信息外网、网管VPN。各业务VPN的IP地址需求数量与业务系统的覆盖范围、覆盖站点数量、各站点的部署规模有关,同时需考虑未来业务量的增加。由于电力业务系统的部署基本趋于一致,差异较小,因此,业务IP地址的分配主要根据站点数量、各直属单位级别以及变电站的电压等级等进行加权分配。
3.3IP地址划分方式选择IP地址的划分方式基本可分为平均划分和规模划分两种方式。平均划分是指将可用的IP地址资源,平均划分给所属单位。该方式适用于IP地址资源充足,当前及远期需求数量均较少的情况,比如对网络互联及设备地址的划分,建议采用平均划分的方式。该方式有利于管理人员对IP地址规划和分配,有利于运维人员对网络开通和调试。规模划分是指将可用的IP地址资源,根据所属单位站点数量、业务系统部署范围等加权分配。该方式适用于IP地址资源不是特别充足,远期需求数量未知,但需求数量与规模总体相关的情况,比如业务地址的划分建议采用该种方式。该方式可以很好地节省地址资源,避免部分地市地址资源紧张而另一部分地市地址资源浪费的情况。
四、国网公司IPv4编址规范 国家电网公司省级及以下数据通信网优化整合总体设计对IPv4地址使用进行了规范,对设备及互联地址、各业务VPN地址进行了规范,其IP地址的第1个八位取值及相关说明见表1。第2个八位划分至各省,每省有两个B类号段,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古东省级电力公司第2个八位取值分别为66/67、68/69、70/71、72/73。
五、省内IP地址规划实例 5.1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规划 5.1.1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需求统计网络设备地址及互联地址规模与设备配置数量和组网方式相关[4]。设备地址数量为网络中路由器数量的2倍加交换机的数量,通过统计省公司、地市公司、变电站、供电所、营业厅等站点的设备数量总和,可统计出设备地址的总需求。互联地址数量为互联链路数的4倍。骨干域根据实际拓扑结构统计需要IP地址数量,按照图1所示的网架结构,骨干域互联链路为38条,所需互联地址为152个。各地市域与骨干域边界路由器相连的地址计入骨干域。地市域按照500kV/220kV变电站、县公司为汇聚层,采用路由器做PE的拓扑结构,通过统计地市公司、县公司、500kV/220kV变电站等汇聚层节点的设备数量,互连链路数量按照设备数的两倍进行预估,即可统计出互联地址的总需求。本文以东北某省的2个地市公司为例,设备及互联地址需求统计见表2。表2只列举了东北某省份骨干域及2个地市的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需求,如果按照发达省份十五个地市的规模,其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需求大概在16000个左右,占用1个B类地址(65532个)的25%左右。国家电网公司为各省的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规划了2个B类地址(另2个作为预留),因此各省的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资源比较充足。
5.1.2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规划由于网络设备及互联地址资源比较充裕,因此将2个B类地址细分为2×256个C类地址,然后平均划分给骨干域和各地市接入域,各分配16个C类(4096个)分别用于网络设备地址和互联地址,设备地址由大到小、互联地址由小到大依次选取,设备和互联地址规划见表3。上述地址规划至地市级,地市以下县公司、直属单位等地址规划可依照上述方式进一步细化。
5.2业务地址规划 5.2.1业务地址需求统计从人员数量和业务权值合计2个维度来定义各地市公司规模的大小。以东北某省份为例,截止2015年底,省公司本部和其中两个地市公司办公人数统计见表4,其中2020年底人数规模按2%的年增长率估算。考虑到不同类型站点的业务数量不相同,需要为不同类型站点的业务确定一个权值,通过统计不同地市的权重分配IP地址。不同类型站点权值见表5。业务地址可根据站点数量和工作人员数量,进行加权求和,各级单位的地址需求统计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省公司业务地址需求较大,各地市的地址需求因站点规模和人员数量不同而差别较大。
5.2.2业务地址规划国家电网公司为各业务VPN均分配了B类地址,其中信息VPN分配了14个B类地址,其他业务VPN基本各分配了2个B类地址,以通信VPN为例进行业务地址的分配。由于初期业务地址需求较小,因此先期考虑规划其中1个B类地址(细分为16×16个C类地址),另一个B类地址整体预留,待业务增长到一定规模时,再行分配。按照表6所示省、地公司地址需求的相对权值比例,同时考虑CI-DR、逐级预留,尽可能将IP地址分配完毕。最终为省公司规划3×16个C类地址,规模较大的地市规划2×16个C类地址,规模不大的地市规划16个C类地址,最终全省共分配224个C类地址,同时为远期预留32个C类地址(见表7)。上述地址规划至地市级,地市以下的变电站、县公司、直属单位等业务地址规划可依照上述方式进一步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