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调研报告
嘉庚人文楼调研报告

总结
其实,通过以上调查,最应该在建筑内部空间的改善 上努力。人文楼ABC的功能、空间形态、立面设计 等等大体上都是一样的,难免造成了建筑内部空间排 布单调乏味的现象。即使,通过两个中庭和入口大体、 观景阳台的开放性空间结合,建筑内部实际使用空间 依旧缺乏变化。这是在设计之初就存在的问题。当然, 中国绝大部分大学教学楼都是这样的设计。但是,通 过这次的调查,我们也很清晰的看出了大学生对于丰 富、变化、动感的需求。
评价指 数 0.2648 -0.0294 0.3824 0.2059 0 0.6471 变化度 动感 整齐感 吸引力 光感 氛围度 植被覆 盖度 0.0294 0.0588 0.5883 0.1176 0.3235 0.4118
熟悉度 色彩丰 富度 关联度 环境关 系
0.5883
0.4117
-0.0294 0.3823
美感 愉悦感
0.4412 0.14能布局上: 功能布局上: 体育教室用房放置于专业学习教室旁边,导致学习环境喧闹, 人流复杂。 建筑设置双走廊,虽然起到了遮阳的效果,但是在这里却显的 有点多余。建筑教室内侧走廊使用率极低,并且使得本来采光 就弱的北面,常年无法正常采光。 人文楼有限的空间内,设置了大小不一的各种办公室、公共教 室、专业教室、设备房间等等,分布不均匀且布置凌乱,造成 了建筑内部人流线凌乱的现象。 建筑立面: 建筑立面: 建筑主入口立面造型丰富多变,即具有嘉庚建筑的风格,但同 时不失现代造型性。 建筑其他三个立面造型单调,且与主立面不协调,导致使用者 对于人文楼具体的造型形象有陌生感。 建筑立面在廊道上的设计过于通透,虽然起到了通风散热的果, 但是在雨天却容易发生不挡雨的尴尬。
经管楼建筑: 经管楼建筑
经管大楼,仅供嘉庚学院使用,是国际商学院的主 要上课场所,其它专业的数学课或全院的经管类公选 课也会在此上课。1-4层拥有研讨室、案例教室等多 种类型的教室,5-6层是教师办公室。
校园植物调研报告

校园植物调研报告校园植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为了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以及生长状况,为校园植物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对校园内主要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
三、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学校校园内的花坛、绿化带、操场等地。
四、调研结果经过实地观察,我们发现校园内的植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花卉植物:校园内的花坛上种植了各种花卉植物,如菊花、玫瑰、牵牛花等。
这些花卉植物丰富了校园的景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2.树木:校园内分布有许多树木,主要包括松树、槐树、丁香树等。
这些树木高大挺拔,为校园提供了丰富的氧气和阴凉的休息场所。
3.灌木类植物:校园中还有许多灌木类植物,如紫薇、猕猴桃、七里香等。
这些灌木类植物在校园内形成了绿化带,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4.草地:校园内的草坪密布,主要包括野草和栽培草。
野草丛生,栽培草整齐修剪,为校园增添了一抹绿色。
五、存在问题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水源不足:由于校园内的水源有限,部分植物生长受到了限制。
在干旱季节,一些植物容易出现枯萎现象。
2.缺乏保护:校园内的花坛和绿化带存在一些没有被保护的问题,造成了一些植物的破坏和损失。
3.缺乏管理:由于校园内的植物众多,目前的管理团队难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这些植物。
一些花卉植物的生长受到了限制,需要加强管理。
六、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增加水源:为了解决植物生长受限的问题,可以提高校园的水源供应,确保植物的生长需求。
2.加强保护:对于校园内的花坛和绿化带,应加强保护,设置警示牌,提醒人们不要随意践踏或破坏。
3.加强管理:加大对植物的养护力度,定期修剪花卉植物,清理落叶,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美观。
4.开展植物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植物的保护与管理,通过开展植物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生长状况有了初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场地调研报告——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

场地调研报告——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及其周边环境调研班级:姓名:学号:写在前面的话:一个场所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着宽容的性格,容纳了不同的行为和精神。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虽然过了很久,但场地中处处仍可以看到设计师当初的深思熟虑和良苦用心。
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也是如此。
一砖一瓦,岁月流挥,把星星盼了,把汗水流了。
在连接东校区和主校区的路途中,巍峨矗立起了一座东九楼。
从韵苑直上延绵无尽的陡坡,脚踩单车的同学挥汗如雨。
东九楼成为了一个路标,超越了它,也就超越了一半的艰难,实现了一半的努力。
故而,东九楼实际上是一个信念寄托,而它所寄托的是对阳光大道的征服和漫漫求学路途的奋斗不止。
若日西沉,断鸿声里,华中大学子。
回眸远望,见门外楼头,风雨依旧。
调研背景:华中大的教学中心向来是在主校区的,各个院系的院系大楼几乎都在主校区。
进入主校区,绿荫葱茏,幽雅闲静,处处感受到的是一种研究的缜密和治学的气定神闲。
东校区主要是生活区,只有几座教学楼。
东西功能差异分界鲜明。
然而,东九楼的建成,无形中正在改变这一种格局分化,它巨大的容量性至使很多院系原本在主校区的教学迁至东九楼。
这是不是一种教学中心东移的趋势?结果并未得知。
调研方式及内容:挑选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角度进行现场调研,并从这个角度在场地内亲身体验,测量必要数据然后分析尺度、材质、周围环境等影响因素。
并对场地内活动者进行调查。
调研大纲:场地范围:场地方位、面积、朝向、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等,以及与现状地形、地物的关系;场地环境:场地在城市中的区位、附近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空间及绿化情况、道路及停车场、车辆与人流的进出等交通设施状况;场地地形及地质、水文等:场地地形坡向、坡度,有无高坡、洼地、沟渠;场地岩脉走向、承载力情况,有无不良地质现象;附近水源、洪水位和地下水状况;有无古迹;场地建设状况:原有建、构筑物、绿地、道路、沟渠、高压线或管线等情况场地内外交通运输:毗邻道路的等级、宽度及交通状况,场地对外交通、周边交通设施情况,人流、货流的流向,有无过境交通穿越,有无铁路、水运设施及条件。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

园林调研报告(5篇材料)第一篇:园林调研报告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作用摘要:从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调节室外的气温,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并详细地探讨了城市园林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景观园林绿化这门课,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的规划,包括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森林的绿地规划,根据建筑和环境的需要来对周围景观进行人性化设计。
通过了课程的学习更加深刻的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
我们作为学设计的学生应该以艺术美学为出发点,从书本或是实际工程中吸收丰富的形式语言,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的、面向外环境建设的学科之一,但是核心都是以人为本,内容和涉及的要求都比室内设计要严谨的很多,要考虑的也很多,综合建筑的种类和形式进行规划,力求达到形式美和功能全,科学和艺术融合统一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通过老师上课对植物的分类以及种类的划分,大部分都是装饰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中公园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繁荣起来,因而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也日益显得重要,人们产生了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空间设计方法的迫切需求。
通过上课所学到的知识我也想对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公园等这些周围进行规划进行景观设计。
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公园中各景观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公园的主题、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而使人们能够在公园中,得到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享受,相关概念、规划标准、设计趋势等基础理论,阐释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主要方法,包括功能分析、交通组织、空间体系等内容,并且通过教学实践的介绍,清晰地将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过程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使初学者能较快地进入到设计学习中去。
大连工业大学校区调查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城市设计概论》大连工业大学校区空间规划设计调查报告题目:大连工业大学校区空间规划设计调查报告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环艺115学号:姓名:林指导教师:大连工业大学校区空间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摘要: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国家的实力增强,,影响着校园的发展,学校招生人数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这些教学用房与居住用房的矛盾,校园要进行增建改建,同时也曝露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校园区域规划空间分布问题学校简介·大连工业大学位于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以北,紧邻沈海高速和G202公路的甘井子区,交通便利。
·大连工业大学处于辽南山地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校园依山而建,东部为玉山,自然环境优美。
·大连工业大学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036亩,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其中我们调查的校本部,占地面积754亩,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2.5万平方米;学生宿舍总面积12.8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2.7万平方米。
总平面图校园内部空间分析1.密集有序的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上,有校门及校前广场等组成的校前区,形成了学校与外界交流的窗口空间。
整个校区内部,建筑依山势而建,保留了大量的原有地形,密集有序的建筑群体与疏朗自由的自然环境形成山地校园独特的景观特色。
功能分区图2.立体营造的绿化系统由于地势的起伏,人们视角多变,水平视角和竖向视角更加丰富,就更容易获得广阔视野和多边视角,立体化的竖向景观设计成为营造山地校园特色之一。
本校区以建筑外部环境的多层次园林化处理方式,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势加以艺术化处理,创造融规划、景观、建筑为一体的教书育人环境。
中心生态共享区向周边各个功能区深入的建筑组团绿化,在各功能组团分别围合的半开放庭院联合人行步道共同组成第二层绿化空间系统,作为第一层绿化空间系统的延续,既明确了功能分区,又丰富了校园景观的层次。
建筑和植物景观相互穿插渗透,互为借景,围合出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为师生学习生活中创造了很多近距离交流空间。
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景观规划设计调研报告指导老师:程海帆学生:鄢鹏飞2103周圣柯2103昆明呈贡新区景观规划设计前期调研报告【摘要】由于专业理论研究匮乏和缺少权威性的设计导则,使得社会各阶层对景观概念设计的理解、操作和评价产生较大的偏差,各类景观概念设计理念、目标、原则与成果大相径庭,导致许多景观建设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走了弯路,浪费甚至破坏了有限的自然与人文历史资源,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关系,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危机。
鉴于此,我们对场地(中央公园区、关山水库区、花莲区)进行实地的调研以了解场地的基本问题和现状特点,做出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专业理论匮乏、设计偏差、实地调研引言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在当前“繁荣”市场的背后是景观设计遭遇的“尴尬”境界。
此次从城市景观设计的作用及现状等方面,探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手段和方式。
调研范围:调研的三块区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为昆明市新区打造的重点城市公园,建成后为市民休闲、聚会以及娱乐的主要场所。
分别为关山水库区、花莲区、中央公园区。
图1 关山水库区图2 花莲区图3 中央公园区调研方式: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调研思路:网上获取资料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调查①先在网上获取资料对场地区位和周边情况进行大致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及案例对比,得出调研的第一手资料。
②到现场进行调研,了解其交通组织、功能分区、空间分布;并利用勘测、照相、手绘等方式记录其信息。
③制定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对市民进行发放并回收进行数据分析及问题思考。
④到现场与市民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双方问题及诉求,并总结其问题。
⑤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
得出相应的结论和思考。
调研目的社会目的:通过调查让市民了解规划设计区域的格局以及设计定位,尽量采集大多数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市民的日常休闲生活提供娱乐以及集会场所,并有效的组织出行、日常生活和娱乐休闲。
政府目的:通过调查让这项惠民的公共活动落到实处,尽量迎合更大多数人群的需求,使得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
园林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5篇

园林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5篇篇1一、实践背景与目的作为园林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让我们对园林设计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内容1. 实践地点:本市某著名公园及多个住宅小区绿地。
2. 实践任务:参与公园及小区绿地的设计与改造工作。
3. 实践过程:(1)在公园及小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
(2)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团队成员交流,了解园林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参与设计方案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构思。
(4)跟随团队进行施工现场指导,参与植物种植、景观设施安装等工作。
(5)与当地居民沟通,了解他们对园林设计的期望与建议。
(6)总结实践经验,整理实践成果。
三、实践收获与体会1. 对园林设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参与了植物种植、景观设施安装等工作,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了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与构思,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如土壤质量不佳、植物病虫害等。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努力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了解了市场需求。
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客户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园林设计的需求和期望,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实践时间较短,我们对某些专业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
2. 设计理念需更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设计理念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与时俱进。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精选)

参观考察学习调研报告(精选)为学习借鉴外地先进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促进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稳步、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区教育局派出了教研员及中小学业务校长、教务主任共40余人,于x月x日至x日赴xx等市的部分学校,就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这次教育教学工作考察学习的重点是了解省先进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及教学的开展情况,特别是在备课、上课、作业布批、考试、教研科研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从而反思总结自身在教学常规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学制订今后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与措施。
这次共考察学习了中学和中学、中学、市中学和小学、市中学、中学等八所学校。
所考察的学校均为省市特色学校,在教学上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教学质量在其所属区域内遥遥领先。
考察过程中分别听取了学校领导的经验介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进行了现场参观,并根据各校的特色与学校进行了专题研讨、交流。
这次考察学习,使我们对先进地区学校的办学思路与教学教研工作经验,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们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外地主要做法与经验(一)全校上下一心,领导率先垂范,教师甘愿奉献,共同打造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精神。
纵观中学、中学、中学、中学等均是从面临撤并的农村中学起步,绝处逢生,发展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学校,他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向上的校园文化。
首先是有自己的教育哲学。
想老百姓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为学校存亡和师生健康成长服务,这种理念深植教干教师的心中,持之以恒的坚持下来,不管多大的坎都过来了。
其次,精神引领和高尚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校长的三力、三家思想,校长的吃苦就是享福的口头禅,校长的教育是良心工作,办好一方教育,服务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的精神引领。
校长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教干教师中去,领导志同道合,干群互相信任、关系融洽,学校对教师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遵循管理规律的情况下实行人文管理,教师的敬业精神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团结协作,实现了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