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

合集下载

日本的“家”文化与精致生活

日本的“家”文化与精致生活

日本的“家”文化与精致生活作者:王慧珊来源:《好日子(中旬)》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立足于日本社会的构成原理、运作方式和文化特征,介绍了日本的民俗风情,集中论述了日本人的家庭与人生这一主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个人日本旅行经历,完成了对日本的家庭制度的分析与日本人精致家庭生活的概述。

关键词:日本;家庭;生活;文化一、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特色日本对于“家”的定义包括家庭中的人和家庭的居住设施,家是基本的社会构成单位,也是家庭成员度过一生的人类集团和活动空间。

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家”而轻个人。

在日本人的家族制度与家族意识中,永远伴随着一种观念,这就是“家”。

这种“家”是在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具体的家族之上“超越单个家庭成员生死的存在”。

不管家庭成员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出生、死亡、结婚、分家等),这种观念上的“家”都保持其统一性而存在下去。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的具体家族不过是“家”的现实形态,即使家庭成员在肉体上全部不存在了,或被除掉户籍,也并不意味着“家”的消失,它在观念上依然存在,因此,也就有家族再兴的可能。

2.重家名而轻血缘。

由于“家”是超家族的,所以,在日本人的家族中,血缘关系并不是构成家族的唯一紐带,模拟血缘关系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它服务于两种目的,首先,是为了“家”的延续。

由于在日本人的家族中不仅以父子关系为核心,更强调祖孙一体,所以,“家”的延续便成为家族成员的头等大事,断嗣意味着“绝家”。

为避免这种家族最大的不幸发生,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取养子而代之,或是招婿进门,让其继承家业。

为了传家名这一根本目的,作为家业继承人的养子就要改称养家的姓。

在日本人眼里,家名和血缘之间他们选择的是前者。

其次,是为了家业的经营。

一些家族往往雇佣人参与家业的管理,他们被视为家庭的一员,并与主人保持终身的主从关系。

在整个封建时代,将主从关系模拟为家族父子关系的作法成为日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习惯,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历史的发展。

日本家族制度影响下的家元制

日本家族制度影响下的家元制
第3 5卷 第 1 1 期
Vo1 . 3 5 No. 1 1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5年 1 1 月 2 0日

要: 家元 制是 构成 日本 文化 社会 的 重要 组织 , 是 日本传 统 家族制 度在 艺道 等领 域 的投 射 和再 现 。通过
介 绍 日本 的 家元制 、 日本 的 家族 结构 , 阐述 家元制 是从 亲属 关 系原 则衍 生到 次级 团体 中的产 物 , 是 对 家族制 度
的模拟 和 复制 , 而 家元组 织在 结构 、 管理 、 继承形 式等 各方 面都 具有拟 家族 制度 的特征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1 1 - 0 8
基金项 目: 山东省 文化 厅艺 术科 学重 点课题 “ 家族 制度 视域 下 的中 日忠孝 伦理 文化 比较 ” 的阶段 陛成果 ( 项 目编号 :2 0 1 4 0 8 9)。 作者 简介 : 张琳 ( 1 9 7 l 一) , 女, 山东 济 宁人 , 山东财 经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副教 授 。研究 方 向 : 日语语 言学 、 中 日文化 比较研 究 。
NO V . 2 0 2 01 5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9 6 4 0 . 2 0 1 5 . 1 1 . 1 0 6
日本家 族 制度影 响下 的家元 制
张 琳
2 5 0 0 1 4)
( 山东 财经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山东 济南
继承家业 , 成为本家。而长子之外的其他诸子要么 自 寻出路 , 要么成为本家 的分家。本家 的构成 中, 血缘 条件模糊化 , 血缘关系并非必要条件 , 很 多佃农或雇 农会使用主人姓氏, 并参加主人 的祭祖活动, 死后葬 在同一墓地 。如果家族缺少男性继承人 , 3 1 本人并不 像 中国人恪守 “ 异姓不养” 的原则 , 没有 “ 异姓乱宗” 之忧。异姓 的养子 、 婿养子在改变姓 氏后就得到认 可, 进人家庭 , 作为继承人继承家业 。这一点容易使 人们超越家庭壁垒 , 建立高度信任关系, 从而突破血 缘关 系 的限制 , 以能 力 和资 质选 拔 继承 人 , 从 而保 证 继承人的质量 , 为家业 的延续和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父系家长在家族 中具有绝对权威 , 掌管家族财产 的分配、 家业传承与发展、 对家族成员拥有支配与处 置权等。整个家族形成以家长为原点 、 以亲子 ( 包括 养子或婿养子) 关系为主轴的纵式结构。日本现代社 会 中, 传统家族制度虽 已被极度弱化 , 但拟家族制度 的次级团体依然存在于 日 本社会各个领域 , 并成为 日 本社 会 的主要 构 成部分 , 决 定着 日本 人 的思想 意识 和 价 值取 向。广泛 存在 于艺 能领 域 的家元组 织 , 即为 日 本传统家族制度的衍生物和复制品。 三、 家元 制具有 拟家 族制 特征 近代 以来 , 日 本家元地位一般通过世袭取得 。现 代社会 中 , 某些领域依然保 留着这种家元 的世袭传 统 。家元 与 中国宋 朝 的 “ 团行 ”、 明朝 的 “ 行 帮 ”、 清 朝的“ 会馆 ”, 以及 中世纪欧洲广泛存在于商业和手 工业 中的 “ 行会” 在某些功能上具有相似之处 。 例如 , 在本行业 内部有 自治的权力 , 享有某些职业独占权 , 对外 拥有 就业 垄断权 , 对 内实 行强 制性 的管 理和监 督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

日本斋王制度的演变与古代天皇制日本的斋王制度是指天皇家族中排名第二的皇子或亲王,在天皇在位期间出任斋王,当天皇去世后即成为天皇。

斋王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代的大化皇子(675-745),他是第一位担任斋王的皇子。

大化皇子的父亲是天武天皇,而他的兄弟是持仲天皇。

由于他的母亲是天武天皇的后妃,这使得他的地位非常特殊。

在大化皇子死后,持仲天皇即位,并颁布了《大宰府领》来确立斋王制度。

早期的斋王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皇位继承问题而设立的。

在藤原京和平安京时期,日本天皇扩大了自己的权力,并渐渐稳定起来,同时也开始触碰到了传统斋王制度的边界。

某些斋王虽然没有继承天皇位,但仍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这也让一些斋王试图挑战天皇的地位,甚至有时引发内乱。

到了平安时代,斋王制度逐渐演变为专门管理神社和寺庙事务的一种机构。

根据嵯峨天皇的规定,斋王负责神主(负责管理神社的人)的任命,并在神社内拥有绝对的权威。

同样,他们还负责管理寺庙的事务,组织佛教活动,并管理佛教寺庙的土地和财富。

斋王制度的演变也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斋王利用他们的权力来滥用职权,侵占神社和寺庙的财产,并压迫神主和僧侣。

他们还纷争不断,争夺权力和资源。

这导致了一些社会紊乱和动荡时期,尤其是在平安时代晚期。

到了江户时代,尤其是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斋王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权力和地位。

幕府将斋王的地位降低到只是作为天皇家族的一员,并剥夺了他们管理神社和寺庙事务的权力。

幕府对被任命为斋王的亲王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统治。

古代日本的天皇制度与斋王制度密不可分。

天皇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被认为是神的后裔,并且具有神圣的地位。

根据日本神话传说,天皇家族是由天照大神(太阳女神)的后代神武天皇创立的。

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地位,他的命令是法律的最高准则。

天皇的实际权力在历史上有所变化。

在古代,天皇拥有较大的权力,尤其是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强大的贵族家族如藤原和平氏逐渐崛起,并开始竞争天皇的权威。

日本家臣制度

日本家臣制度

日本家臣制度日本的家臣制度是日本中世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是由武士阶层组成的忠诚于大名(领主)的家族团体。

这一制度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日本的统一、治理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日本的家臣制度中,大名是最高统治者,国家的实际掌握者。

大名通过分封颁给下级武士一定的领地和财产,以作为赏赐和奖励。

这些被分封的武士们就成为大名的家臣,他们对大名忠诚、服从,协助大名管理领地、保卫领土。

在平时,家臣们也需要向大名纳税和提供军事帮助等。

日本的家臣制度有着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

在家臣之中,有着明确的层级,以表达对忠诚和效忠的奖励和回报。

高级的家臣们通常能够得到更多的封赏和待遇,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地位。

同时,家臣制度也要求家族的继承性,即家臣的职位和财产通常会被传承给子孙后代,以确保继承的稳定性和家族的延续。

与此同时,家臣制度也强调家族和家族荣誉。

家臣们一般都居住在领地内,与大名一起生活和工作。

他们负责领地的管理和居民的治理,保护领土的安全和秩序。

家臣们在战斗中勇敢无畏,保护和维护领地的利益。

他们的忠诚和贡献被看作是家族的荣誉,以及整个家臣团体的光辉。

家臣制度的核心是家训和忠诚。

家训是家族的行为准则和信条,也是家臣们继承和遵守的重要规则。

它规定了家族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家族的使命。

忠诚则是家臣们对大名忠心不二的精神,家臣们要将个人利益置于大名和领地之上,为家族和主公的利益奉献一切。

然而,家臣制度并非没有问题。

大名虽然享有统治权力和财产,但在一个庞大的家臣团体面前,他们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管理和奖励家臣。

家臣团体也存在内部的纷争和竞争,有时甚至会对大名发起反叛。

尤其在乱世时期,家臣制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日本的家臣制度在日本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日本的统一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统治结构和管理机制,为大名提供了可靠的辅助力量,同时也为家族、社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士和政治家。

日本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有何不同?

日本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有何不同?日本和中国都是东亚文化圈的代表国家,文化传统对家庭价值观念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接近,但在家庭观念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对日本和中国的家庭价值观念做一个比较。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1. 日本日本传统文化中强调“孝道”和“家族道德”,也就是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同时重视家族荣誉和家族传统。

这一传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影响着日本家庭的结构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日本的家庭中,通常不会让老人过早离开家庭,而是由子女来照顾他们,在家庭中也强调不离不弃的家族意识。

2. 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强调孝道,但在家族观念方面更加重视“家族体系”,也就是家族称号和家族资产的传承。

在中国,家族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话题,成为了家庭关系和社会利益的主要焦点。

传统上,中国家庭中的长辈拥有权威,虽然近年来已经有所改变,但在某些地区和家庭中仍然产生影响。

二、生活方式的比较1. 日本日本的家庭生活一般比较简洁,不会随意乱花钱。

这和日本文化中提倡节俭有很大关系,也体现出父母关注子女的教育和未来。

日本的父母对于家庭的经营表现得非常细心,更加重视家庭和谐、子女的教育和未来发展。

2. 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家庭生活更加热烈,尤其是在春节等传统节日。

中国人有“多赚钱,多吃好的”的理念,也会花很多钱在家庭教育上,关注子女的成长,给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在中国,家长往往对于子女的教育和未来发展更为关注,而这也和中国整体的文化倾向有关。

三、教育方式的比较1. 日本日本的教育方式以“自我形成”为核心理念,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的性格和品质。

这反映出了日本文化中强调的“基础教育”。

日本的父母更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能力发展,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业中取得好成绩,并获得好工作来支持未来的家庭生活。

2. 中国相比之下,中国的家庭往往更加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选学科,尤其是对于高考和升大学的问题非常关注。

在中国,父母有时会承担孩子的学费和其他费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日本的家制度

日本的家制度

日本のイエ制度-ジェンダーを超えて「人間」の視点から捉え直す-国際文化学科 4年浪岡 幸歩はじめに第一章 家制度の概要第一節 家制度とは何か第二節 家父長制とその歴史第三節 直系家族制第四節 一般的な家制度論第二章 家の犠牲になる男性(長男)第一節 戦後の家制度と長男第二節「長男」と「長男の妻」第三章 「人間」の視点からの家制度 ―男性も「家」の犠牲者―第一節 アンケート調査の全体集計結果と分析(1)アンケート調査の全体集計結果と分析―家制度全般―(2)アンケート調査の全体集計結果と分析―具体例をあげて―第二節 分類別集計の結果と分析(1)親の労働形態別(2)出身地域別(3)祖父母との同別居別(4)兄弟・姉妹構成別おわりにはじめに家制度を論じるとき「家父長的な家制度により女性が家に閉じ込められ、女性は家の犠牲者であった」というように、女性目線から論じられることが非常に多い。

しかし、男性も犠牲になって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いう疑問を持つようになった。

そう思うようになったわけは、私の知人の話を聞いたことによる。

私の知人に実家が本家で、農業をしている男性がいる。

彼は家を出て働いていたが、数年前に家を継ぐため仕事を辞め、「跡取り」として実家に戻ってきた。

本来家を継ぐはずだった彼の父親が亡くなったことで、息子である彼が呼び戻されたのである。

(2人兄弟で、呼び戻されたのは長男のほうである)家を継ぐ、家業を継ぐといった場合その対象は男性、特に長男の場合が多い。

それは、戦前までの家制度によるものであるとされる。

家父長的要素が強かった日本の家制度下では、財産を継承するのは長男であり、家族の中でも男性の地位は高く、女性はそれに服従するのが当たり前であった。

女性には財産を継承する権限はなく、生活においても家事や子どもの面倒を見るのが仕事で、外へ出ることは許されず、「家制度」は女性を縛り付けるものであった。

しかし、戦後の民法改正により家制度は廃止された。

家元制度——精选推荐

家元制度——精选推荐

家元制度
在⽇本传统的古典艺能⽅⾯,继承并传授其流派正统技艺的最⾼权威(有时也指其家族)被称为“家元(iemoto)”。

在⽇本的花道、茶道、书道、能乐、邦乐、⽇本舞以及武术、武道中,都有“家元”的存在。

据说“家元”⼀词最初出现在18世纪,但其起源则可追溯到平安时代的雅乐之家。

以“家元”为中⼼统领其流派的制度被称作“家元制度”,它以“家元”为最⾼权威,旗下拥有众多弟⼦,因⽽它是⼀种等级制度。

同时,它也是世袭制,如果“家元”故去,则由其男性后代(或其养⼦)来承袭。

江户时代的“町⼈⽂化”以平民⽂化为特征,在这⼀时期,武⼠中习武盛⾏,开始出现了“家元制度”的雏形。

之后,随着茶道、花道等的兴盛,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家元制度。


“家元制度”所含括的内容很多,如:要求保持其流派的规范性、正统性以及同⼀性;以“家元”为统领,在流派范围内,采⽤上意下达的⽅式;由“家元”掌控资⾦并进⾏再分配;由“家元”颁发各种证书,弟⼦们必须通过其认可才能袭⽤艺名等等。

现在在⽇本,茶道、花道、⽇本舞、能、狂⾔等诸多领域⾥依然采⽤“家元制度”。

日本的家族制度与社会关系解读

日本的家族制度与社会关系解读

日本的家族制度与社会关系解读“家族制度”这个词很容易让人想到日本。

在日本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家族制度的影响深远,这种制度使得家庭与亲戚关系变得极其重要,同时也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各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剖析家族制度如何影响日本的社会关系。

1. 家族制度的来源日本的家族制度起源于古代的家族法。

在日本,家族的权利、义务、财产等方面由家族法来规定。

家族法将各个家庭组织成家族,强调家族的意识和团结。

在古代,家族的重要性不亚于政府或国家的重要性,家族法也是一种严格的法律制度。

2. 家族制度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家族制度既是日本封建社会的产物,也是日本社会的现实。

家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血缘关系至上:日本家族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日本人对于自己的亲戚关系非常重视,和亲戚的关系远比其他民族更为紧密。

(2)家族财产共有:家族制度将各个家庭组合成家族,要求在财产存托方面实行共有制,兄弟姐妹之间的房产,土地,家具等等都是共享的,因此家族之间的和睦与不和睦直接影响家族的生存和福利。

(3)家族利益至上:日本人要求对家族财产的分配以及一系列决策必须通过家族内部协商和达成共识,以保证家族财产和家族的利益不受损害。

3. 家族制度对日本社会的影响众所周知,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这不仅仅是由于家族和亲戚关系的重要性导致的,还有其他的因素。

在日本,现代化和传统一直以来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的交融。

而对于这种矛盾,家族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家族企业:家族制度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由于日本企业都是由个人创业而来的,而且创始人大多是家族中的一员,因此对于很多日本企业来说,“家族企业”这个词完全不能算是片面的,也是家族制度的产物。

(2)社会分工:在日本社会中,人们往往都有很明确的社会角色,无论是家庭成员还是同事,都有明确的地位和责任。

日本人常被看作是集体意识很强的人,问责理念也十分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
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发展到现在已经较为完备。

它的内容及其庞杂,但体现出几大基本特征。

接下来我将就这些特征来谈谈我对日本家制度的看法。

首先,在日本传统的家族制度中,家的观念至高无上。

我认为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传统的日本家庭较少出现重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日本家庭中男女主人各自有自己所充当的角色,男主人一般是外出工作来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女主人则在家打理内务,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工作上很少产生交集,因此很少因为工作上的事而发生矛盾,即使出现矛盾,由于当事双方都很看重家,最后矛盾一般都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从而保证了家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二战中,日本打了败仗后士兵很少当俘虏,他们一般都选择自杀来表达对天皇的忠诚,这一方面表现了武士道对他们的影响,从侧面也反映了日本人对家的重视,他们以这种方式来保全家族的声誉,不让家族蒙羞。

其次,在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中,家长拥有强大的家长权。

这就难免会出现“独裁”现象。

一方面,家庭决策者由于个人决策的失误而导致家庭遭受损失的几率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独裁”的出现,其他家庭成员无法自由的发表观点,压抑了家庭的活力,而且,这也无可避免的导致“为上是从”现象的发生,从而使家庭无法朝良性发展。

然后,在家庭关系中,日本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亲子关系优于夫妻关系。

它反映了在日本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地下。

在传统的日本社会中,妻子没有合法的财产继承权,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在共同劳动方面,妻子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庭事务却无法享有应得的“报酬”,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在日本社会,同族关系要优于姻亲关系。

由于这种关系的不对等,在日本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家族。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在日本社会,长子继承制度是日本传统家族制度的核心。

我认为长子继承制有它的双重性。

长子通过继承家产家业来继续维持家族的繁荣,尤其是当长子能力出众而其他诸子能力平庸时,它可以极大的保证家产家业不被分割从而削弱家族的势力。

此外,由于其他诸子实行“走婚制”,这样可以拉近兄弟妯娌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家族气氛。

从反面来讲,如果长子没有能力时,他继承家业只会让家族衰败,而且由于长子继承了绝大部分家产,这势必会引起其他诸子的不满,在这一层面上来说,长子继承制只会成为兄弟反目的导火索。

长子继承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发展。

通过对日本传统家制度的思考,我发现日本传统的家制度内涵及其丰富,掌握日本传统的家制度,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日本社会发展的动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