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田间试验报告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

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肥料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正确施肥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
为此,我们进行了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以探究不同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地点: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岑村试验时间:2021年3月25日至6月10日试验方法:把小麦田随机分为4组,每组面积100m^2。
试验组1施用的是有机肥(猪粪、鸡粪),试验组2施用的是化肥(尿素、三元复合肥),试验组3施用的是有机肥和化肥的组合(二者按1:1的比例混合施用),对照组则不施肥。
试验结果1. 单株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小麦单株产量有明显的影响。
有机肥、化肥和有机肥化肥混合施用对小麦单株产量均有增效作用。
其中,有机肥组小麦的单株产量最高,达到了102g,比对照组单株增产了32%。
2. 单位面积产量与对照组相比,施肥对小麦的产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有机肥组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到了5210kg/ha,比对照组提高了42%。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单位面积产量也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34%和38%。
3. 产量成分施肥还对小麦的产量成分有影响。
有机肥组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都高于其他组,这表明有机肥施用可以增加小麦的籽粒数量和单粒重量。
化肥组和有机肥化肥混合组的产量成分也略有提高。
结论综上所述,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成分,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
其中,有机肥施用效果最佳,可以增加小麦的单株产量,提高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对小麦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也更为显著。
因此,在小麦的生产中,应根据土地条件、肥料来源和农业技术等因素进行科学施肥,以实现小麦产量的最大化。
芹菜喷施神鹿稀土微肥田间肥效试验报告

芹菜喷施神鹿稀土微肥田间肥效试验报告二、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本试验在某农场的芹菜种植区进行。
2. 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三个处理,每个处理三个重复。
具体处理如下:处理一: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处理二:常规施肥处理三:对照组(不施肥)3. 试验过程:在芹菜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喷施或施肥,并记录相关数据。
4. 试验指标:芹菜产量、品质和氮磷钾含量等。
5. 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试验结果1. 芹菜产量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处理的芹菜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和对照组。
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处理 | 芹菜产量(公斤/亩) || ------ | ----------------- || 神鹿稀土微肥| 250 || 常规施肥 | 220 || 对照组 | 180 |2. 芹菜品质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处理的芹菜在品质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外观更加饱满,口感更加鲜美,叶片色泽更加鲜艳。
3. 芹菜氮磷钾含量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处理的芹菜叶片中的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其他两个处理组,说明喷施该肥料可以提高芹菜的养分含量。
四、讨论1. 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对芹菜的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这可能是由于稀土元素的参与调节了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
而对照组和常规施肥处理的芹菜在产量和品质上表现不及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处理。
2. 本次试验并未对喷施神鹿稀土微肥的最佳施肥时间进行深入探讨,未来可以通过不同喷施时间的试验来确定最佳的喷施时间点。
五、结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和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喷施神鹿稀土微肥可以显著提高芹菜的产量和品质,适合用于芹菜的生产中。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其最佳施肥时间点,更好地指导实际生产。
六、参考文献1. 张三等. 稀土微肥对蔬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4): 732-736.2. 李四. 神鹿稀土微肥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科技学术研究, 2015, 21(6): 112-115.。
田间种小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田间种植小麦,验证小麦的种植技术,观察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小麦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选用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优良品种。
2. 土壤:实验地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
3. 肥料: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
4. 工具:锄头、播种机、喷雾器、测产工具等。
三、实验方法1. 土壤准备:在种植前,对实验地进行深耕、耙地,确保土壤疏松、肥沃。
2. 种子处理:选用优良品种的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消毒、催芽等处理。
3.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采用条播方式,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
4. 肥料施用: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实验设计,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有机肥亩施3000-4000公斤,氮肥亩施80-90公斤,磷肥亩施50公斤,钾肥亩施17公斤。
5. 田间管理:定期进行田间巡查,观察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除草、灌溉等管理工作。
6. 采收与测产:在小麦成熟期,进行采收,并采用测产工具进行产量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生长发育情况实验期间,小麦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发育态势。
播种后30天,小麦开始发芽;60天左右,小麦进入分蘖期;90天左右,小麦进入拔节期;120天左右,小麦进入抽穗期;150天左右,小麦进入成熟期。
2. 小麦产量经过测产,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10%。
其中,济麦20品种产量最高,为每亩780公斤;淄麦12品种产量为每亩740公斤;烟农19品种产量为每亩720公斤。
3. 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1)品种:选用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
本实验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表现出较高的产量。
(2)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利于小麦生长。
(3)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肥料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肥料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不同类型肥料在田间进行药效试验,评估其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肥料的效果,选择最适合的肥料类型,以供农民在农田中使用。
2. 方法2.1 试验地点和作物本次试验在XX农场的一块面积约为XX亩的地块上进行。
选用了作物XXX作为试验对象,XXX是该地区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适应性。
2.2 试验设计本次试验采用了完全随机化设计,将试验地块随机分为X个小区,每个小区为一个复重复试验。
每个小区内的土地条件保持一致。
2.3 肥料类型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肥料类型作为试验处理组:无机肥料(A组),有机肥料(B组),微生物菌剂(C组)。
每组设3个重复区,即一共有9个试验区。
2.4 施肥方法在播种前,根据不同处理组的需求,在对应区域均匀施肥。
每个处理组的施肥剂量为XX千克/亩,保证每个处理组受到相同的营养水平。
2.5 数据收集每个处理组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将在农作物成熟期间收集。
包括测量植株的高度、茎粗、叶片数、根系发展情况等指标,并对每个处理组的产量进行称重。
3. 结果与分析3.1 生长情况对每个处理组的植株进行测量后,得到了以下结果:A组无机肥料: - 平均植株高度:XX cm - 平均茎粗度:XX mm - 平均叶片数:XX 片 - 平均根系发展情况:XXB组有机肥料: - 平均植株高度:XX cm - 平均茎粗度:XX mm - 平均叶片数:XX 片 - 平均根系发展情况:XXC组微生物菌剂: - 平均植株高度:XX cm - 平均茎粗度:XX mm - 平均叶片数:XX 片 - 平均根系发展情况:XX3.2 产量在收获时,我们对每个处理组的产量进行了称重。
结果如下:A组无机肥料:平均产量为XX kg/亩 B组有机肥料:平均产量为XX kg/亩 C组微生物菌剂:平均产量为XX kg/亩4. 结论与建议在本次试验中,通过对不同类型肥料的试验,得出以下结论:•A组无机肥料在植株生长和产量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田间实验报告小麦水稻(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为了探讨小麦和水稻在不同种植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提高粮食产量,本实验选取了不同品种的小麦和水稻,在相同田间条件下进行种植,观察其生长过程、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济麦20、淄麦12、烟农19、济麦19、莱州95021、山农664、泰山21号、邯6172、汶农5号、临麦2号、山农优麦3号、山农优麦2号、烟农19号、烟农18号、鲁麦21号、鲁麦15、鲁麦20、金铎1号。
2. 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特优3号、特优4号、特优5号。
3. 实验地点:XX县XX镇XX村。
4. 实验时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
三、实验方法1. 小麦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
(2)播种:3月2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6月2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2. 水稻种植(1)品种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
(2)播种:4月10日,采用机械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公斤。
(3)田间管理:适时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
(4)收割:10月10日,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小麦产量根据实验数据,小麦平均亩产为450公斤,其中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470公斤、460公斤、480公斤。
2. 水稻产量根据实验数据,水稻平均亩产为650公斤,其中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产量较高,分别为680公斤、660公斤、670公斤。
3. 小麦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济麦20、淄麦12、烟农19等品种的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加工面条、馒头等食品。
4. 水稻品质实验结果表明,南优2号、中优2号、特优2号等品种的品质较好,直链淀粉含量较高,适合加工米饭、糕点等食品。
五、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田间条件下,小麦和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存在一定差异。
草莓生产中应用华清源生物有机肥田间试验报告

202022.11草莓生产中应用华清源生物有机肥田间试验报告王 震(凤城市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队,辽宁 凤城 118000)受沈阳华清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对其生产的“华清源”牌生物有机肥进行田间试验,为验证该产品在草莓(99号)上的应用效果,为当地农业技术部门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020年在红旗镇的草莓(99号)上安排田间试验,试验报告如下。
1 凤城土壤养分概述为了模清凤城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的本底值及其分布变化规律,自2005年以来连续多年多次对采集的土壤耕地样品进行土壤养分含量测定,并分析其规律性。
第一,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氮素的主要来源,有机质含量高,则氮素含量也高。
检测结果表明,凤城市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加权平均值为2.59%,变动于1.27%~5.98%之间。
按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1~6级分别为>4.2%、3.1%~4.3%、2.1%~3.3%、1.2%~2.4%、0.7%~1.1%、<0.6%),全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属于3级标准,属于中等水平。
与1981年和1999年检测数相较,土层中有机质平均部分养分含量分别上升0.79%、0.57%,呈平稳上升趋势。
全市耕地土壤碱解氮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29.7毫克/公斤,比1999年测定值增加7.8毫克/公斤。
第二,土壤有效磷含量。
土壤有效磷水平状况反映当前土壤对作物磷素供应水平的标志。
凤城地区耕地土壤有效太氮磷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7.5毫克/公斤,变幅7.9~31.4毫克/公斤。
按全国土壤养分含量分等水平情况看出(土壤有效磷含量1~6级分别为>39毫克/公斤、19~39毫克/公斤、19~10.2毫克/公斤、6.2~10.2毫克/公斤、6.2~3.1毫克/公斤、<3.1毫克/公斤),全市土壤有效太氮磷平均含量属于3级标准位置,为中等。
但应该看到全地区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大田耕地土壤有效态磷含量<9.5毫克/公斤为少有效磷土壤。
水稻“3414”肥效田间试验报告

1 . 试 验 过 程 4
20 0 9年 5月 3日育秧 , 6月 7日移栽 , 栽插 2 . 28万7/m2  ̄h
( 株行 距 2 mx 2c , 0c 2 m)6月 1 7日施分 蘖肥 , 7月 1 2日施穗
肥 , 中氮肥 基肥 占 7 %、 其 0 分蘖 肥 占 2 %、 5 穗肥 占 5 ; 肥 % 磷
5 5 75k / 2K 4 .- 0. ghm2 2.-6 . gl . un 50 6 0k / 。
关 键词 单季稻 ;3 1 ” “4 4 肥效试 验 ; 推荐 施肥量 ; 最佳施 用量 中阔分类 号 ¥ 1 文献 标识码 A 51 文章 编号 10 — 7 9 2 1 0 — 0 0 0 0 7 5 3 (0 0)6 0 5 — 2
1 6 .、47 92元/m2分别较 处理 1增加 35 1 、 9 . 5135 1 8 . l , l 7 . 3172 5 元,m , 产比 分别 位居 第 2 3位 。 h 2投 、 综合 各 因素 , 处理 l 、4 3l 为最 佳 施肥 组合 。 由此得 出 , 山区单 季稻 生产 体 系 中 , 三 在 施足 氮肥 的情况 下 , 持 磷 、 肥 中等 水平 , 可 以达 到高 保 钾 就
组排 列 , 体设 计方 案 见 表 1小 区面 积 为 2 . (. I ̄ 具 。 00 mz25 n 0 8 ) 各小 区间设埂 , .r , 0a 埂面 覆盖 地 膜 , 防止 串排 串灌 , 以 四
周设保 护行 。 每个 试验小 区除施 肥水 平不 同外 , 其他 栽培措 施基本相 同。
2o 0 9年 , 山区承担 了农业 部“ 三 测土配方 施肥 项 目” 为 , 指 导农民 科学 施肥 , 高肥料 利 用 率 , 提 增加 经 济效 益 , 照 按 农业 部“ 土配 方施 肥项 目的技 术 规范 ” “ 测 和 安徽 省 ‘4 4’ 31 肥 效 田间试验 总体方 案 ” 要求 , 芜湖 市三 山区 农业综 合服 务
田间实验报告多钱(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田间实验旨在探究某种作物在不同栽培管理措施下的生长表现和产量变化,以期为该作物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地点与时间实验地点:XX县XX乡XX村实验基地实验时间:2023年4月1日至2023年10月31日三、实验材料1. 作物品种:XX品种2. 肥料:氮肥、磷肥、钾肥3. 种子:经过精选的XX品种种子4. 农药:针对XX病害的防治药剂四、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次重复,具体如下:处理组1:常规栽培管理处理组2:增加氮肥施用量处理组3:增加磷肥施用量处理组4:增加钾肥施用量处理组5:综合优化栽培管理(增加氮、磷、钾肥施用量,并采用滴灌技术)五、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预防病虫害。
2. 整地施肥:按照实验设计要求进行整地,并施入适量的底肥。
3. 播种: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进行播种。
4. 浇水: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适时浇水。
5. 施肥: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在不同生长阶段施入适量的氮、磷、钾肥。
6. 病虫害防治:定期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7. 田间调查:定期对实验田进行田间调查,记录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作物生长状况通过观察,发现处理组5(综合优化栽培管理)的作物生长状况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组,表现为植株生长旺盛、叶片绿色、病虫害发生较轻。
2. 产量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处理组5的产量最高,达到XX公斤/亩,较常规栽培管理提高XX%;处理组2、3、4的产量依次降低。
3. 肥料利用率通过计算,处理组5的氮、磷、钾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
七、结论1. 综合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增加氮、磷、钾肥施用量,并采用滴灌技术)可有效提高XX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2. 增加氮、磷、钾肥施用量对提高作物产量有显著作用,但过量施用会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
3. 滴灌技术可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水分浪费。
八、建议1.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肥效
验证试验报告
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
2014年12月
2
玉米应用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
肥效验证试验报告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尤四海
1试验目的
为了验证“方依达”牌复合微生物肥料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为该
肥料产品的登记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黑龙江省土肥管理
站受该公司委托,在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肥效验证试验。现将试验
结果总结如下: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尚志市鱼池乡
2.2 试验作物及品种:玉米 品种先玉335。
2.3 试验地基本情况
2.3.1 试验时间:
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
2.3.2 供试土壤:
供试土壤为草甸黑土、有机质含量为31.05g/kg,碱解氮
含量为126.47mg/kg,速效磷102.54mg/kg、速效钾107.29mg/kg,pH6.59。
2.3.2供试肥料:
复合微生物肥料(颗粒,技术指标:有效活菌数≥0.2亿/
克、N+P2O5+K2O≥15%)由哈尔滨肥黄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提供;其
它肥料由试验单位自筹,主要有尿素(含氮46%),磷酸二铵(五氧化二磷
含量46%、氮含量18%),硫酸钾(氧化钾含量40%)。
2.4试验方法
2.4.1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设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
试验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2.5平方米,各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5
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3
处理2: 比当地常规施肥减施10%施肥量,同时亩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
物肥料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处理3:常规施肥。
处理4:空白(不施用任何肥料)。
2.4.2 施肥方法
常规施肥:亩施掺混肥(14-18-15)35公斤做底肥一次性施入。
3试验结果
3.1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根系
发达,长势好、增产效果明显。
3.2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玉米产量影响
3.2.1产量结果:小区实收测定产量见表1。
表1 2014年小区实测产量
处理 小区产量(Kg) 平均 折合产量
(kg/亩)
与处理4相比 与处理3相比 与处理2相比
Ⅰ Ⅱ Ⅲ
增产 (㎏) 增产 率(%) 增产 (㎏) 增产 率(%) 增产 (㎏) 增产
率(%)
1
31.0 30.9 32.7 31.5 646.9 292.0 82.3 53.0 8.9 44.5 7.4
2
29.0 30.0 29.1 29.4 602.4 247.5 69.7 8.5 1.4
3
28.8 28.5 29.4 28.9 593.9 239.0 67.3
4
16.8 17.7 17.5 17.3 354.9
由表1可知,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增
产44.5公斤/亩,增产率为7.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亩,增产率达
8.9%.;比空白对照增产292.0kg/亩,增产率达82.3%。施用灭活的复合微生
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增产率达1.4%;比不施肥处理增产
247.5kg/亩,增产率达69.7%。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239.0kg/亩,增产
率达67.3%。
4
3.2.2产量结果方差分析
对小区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与对照相比增产达
到极显著水平,见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均方 F F0.05 F0.01
区组间 2 1.2 0.6 1.56 5.14 10.9
处理间 3 369.06 123.03 318.38 4.76 9.78
误差 6 3.23 0.39
总变异 11 372.58
由上表分析可知,区组间F值≤F0.05,所以区组间差异不明显,试验
结果有效;处理间F≥F0.01,说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表3 多重比较 单位:kg/亩
处理
平均产量 (Kg/亩) 显著水平
0.05 0.01
1 646.9 a A
2 602.4 b B
3 593.9 b B
4 354.9 c C
由表3可知,处理1与处理2、处理3及处理4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处理2与处理3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处理4(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极显
著。
4.结论
我中心玉米田间试验表明,玉米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处理比灭活的复合
微生物肥料增产44.5公斤/亩,增产率为7.4%;比常规施肥处理增产53.0kg/
亩,增产率达8.9%.;比空白对照增产292.0kg/亩,增产率达82.3%。施用灭
活的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增产8.5kg/亩,增产率达1.4%;比不
5
施肥处理增产247.5kg/亩,增产率达69.7%。常规施肥比不施肥处理增产
239.0kg/亩,增产率达67.3%。
增产效果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尚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4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