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3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可防 治 抽 搐 发作 和 缓解 肌 肉痉 挛 , 常用 地 西 泮 0 ~ .mg g . 05 / ・ 3 k
次, 开始每4h 次 , 1 缓慢静注( 鼻饲者可 由胃管内注入 )待痉挛减 , 轻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 苯巴比妥 :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
小剂 量镇 静 、 中剂 量 催 眠 、 大剂 量 止痉 。 惊 厥 6 1 g g 次[ 6 抗 0m / ・ 3 k 1 。 8 1 , 种 药 物交 替使 用 。 痉挛 发作 后 停 止用 药 。 次 两 h 无 2 抗 毒 素及 抗 生素 的应 用 . 5 抗 毒 素 以 中和 游离 的外毒 素 , 已与 神 经 结 合 的 毒素 不 起 作 对 用 , 早 使 用 ,A 12 静滴 , 应尽 T T — 万U 连用 3 , 前 应 做皮 试 。 用 d 甲硝 唑 0 5 g次 , 滴 , 日2 , 隔 1 , 用 7 0d 青 霉 素 1万 u ./ ・ 静 0k 每 次 间 2h连 1 。 O /
现 的症 状 是 张 口 困难 , 乳 时不 易 塞入 乳 头 , 牙 关 紧 闭 , 哺 继之 面肌 痉挛, 出现 “ 笑 ” 容 。 “ 弓反 张 ”甚 至 窒息 。 苦 面 角 。 任何 轻 微 的刺 激 均 可引 起 全 身肌 肉抽搐 。 病人 神 志 清楚 , 般无 高热 , 出现 高 热 一 如
新 生儿 破 伤 风是 因为 断 脐时 消 毒处 理 不 当 , 伤 风杆 菌 自脐 破
24 镇 静 止 痉 .
部侵入 后 , 在缺氧环境 中繁殖并产生外毒素 , 外毒素与神经细胞 结合引起 的全身肌 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 破伤 风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厌 氧菌 , 其芽胞抵抗力 较强 , 普通 消毒剂无 效。 其产 生的瘦挛毒素沿神经干 、 巴液等传至脊髓前 角细胞和 淋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论文

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18-01【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护理新生儿破伤风是因破伤风梭状杆菌由脐部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严重感染性疾病,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上以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为特征,故有“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死亡率极高。
随着无菌接生的推广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多,私自接生者仍屡见不鲜。
我院对收治新生儿破伤风(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1])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护理1.1 一般护理:患儿入住病室要求单间,室内及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温度22℃~26℃,湿度50%~65%。
一切治疗护理操作要集中安排在镇静剂使用5~15 min后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快、细,同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注意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
吸氧,保持全身供氧需要。
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要求每次大便后以柔软吸水的尿布蘸温水擦洗肛门,避免皮肤皱褶及臀部炎症,当皮肤出现炎症糜烂时,紫草油涂抹患处。
注意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及抽搐情况的变化。
1.2 脐部处理 52例有脐部化脓感染者,应用3%过氧化氢反复清洁脐部伤口,并去除坏死组织,将脐轮翻开,用2.5%碘酒棉签对脐凹处稍加按压片刻,若渗血过多者可加用云南白药,再用75%酒精擦洗脐周皮肤,最后盖上无菌纱布,每天护理次数:一般根据伤口情况而定,3~4次。
脐部首次清洁后,脐周注射1 500 u破伤风抗毒素[2],经以上处理脐部伤口一般5~7 d可痊愈。
1.3 口腔护理: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擦拭2~6次/d,以防止发生口腔感染及黏膜溃疡。
口唇干裂者,涂液状石蜡油。
若有口疮,每天用棉签蘸2%的碳酸氢钠加制霉菌素5~10万u/kg溶液清洗3次,注意蘸水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呛咳窒息。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

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孢杆菌。
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感染。
是以牙关紧闭、全身肌肉强直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一、病因破伤风杆菌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黏膜,但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火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木刺或锈钉刺伤等,一旦形成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均可能引起破伤风。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为7~8日,最短24小时,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症状:全身乏力、头晕、多汗、咀嚼无力、烦躁不安等。
以张口不便为特点。
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和四肢痉挛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4.其他症状少数病人仅有局部肌肉持续性强直,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新生儿破伤风,因其肌肉纤弱而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不能啼哭和吸吮乳汁、活动少、呼吸弱甚至呼吸困难。
三、辅助检查伤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杆菌。
四、治疗原则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尽早使用。
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
②深部肌内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一次,早期应用有效。
3.控制并解除痉挛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病人镇静,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而控制并解除痉挛。
包括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刺激,根据病情交替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PPT课件

肤受到伤口或破损,保持伤口干燥,避 免细菌滋生。
病症识别
病症识别
早期症状: - 疲倦和不安:新生儿破伤
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异常的 疲倦以及长时间的持续性哭泣 。
- 吮吸困难:新生儿可能出 现吮吸困难和喂养问题。
- 关节僵硬:新生儿的肌肉 和关节可能护理PPT课 件
目录 注意事项 病症识别 紧急处理措施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儿童破伤风概述: - 破伤风是由产生破伤风梭
菌毒素的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 感染病。
-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儿童出 生后28天内感染破伤风的一种 情况。
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 接种破伤风疫苗:婴儿应按计划接
种破伤风疫苗,以提供免疫保护。 - 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婴儿周围的环
紧急处理措施
治疗措施:医生将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来 控制感染。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病症识别
基本护理技巧: - 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症状
,并及时就医。 - 保持温暖:确保新生儿保持温暖,
避免低温引发并发症。 - 提供舒适环境:创造一个安静、舒
适的环境,帮助新生儿放松身心。
紧急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措施
送医就诊:一旦怀疑婴儿患上 破伤风,立即送医就诊。 确保呼吸道通畅:尽快确保新 生儿呼吸通畅,采取相应的呼 吸支持措施。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业务学习

为什么需要重视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
为什么需要重视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高风险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期致死率较高的疾病 之一。
在某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主要的公共卫生 问题。
为什么需要重视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预防
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如清洁脐带处理、接 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家长和医护人员需提高警惕,做好新生儿护 理。
倡导政府在公共卫生政策中加强新生儿破伤风的 预防和控制。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居民意识。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的未来展望
培训与教育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护理培训,提升专业 技能。
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保障新生儿健康 。
谢谢观看
症状早期识别是关键。
何时应采取护理措施? 疫苗接种
确保新生儿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破伤风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
如何进行新生儿伤风护理?
如何进行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脐带处理
保持脐带区域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使用无菌材料处理脐带,避免感染。
如何进行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环境卫生
确保新生儿生活环境的清洁,定期消毒。
此病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28天内,常与不洁的脐 带处理有关。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症状
包括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神经系统异常等。
若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
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原因
破伤风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灰尘和动物粪便中 ,尤其在不洁的分娩或脐带处理下易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易感染。
避免新生儿与病原体接触。
如何进行新生儿破伤风护理? 健康教育
向家长普及新生儿破伤风的危害及预防知识 。
增强家长的责任感和防范意识。
新生儿破伤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住单间隔离,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强光的声音的刺激。
治疗、护理等操作应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3、绝对卧床休息,给侧卧位。
4、加强营养。
早期痉挛频繁发作时暂禁食,作静脉滴注液体、血浆等维持。
痉挛减轻后用鼻饲喂养,但插胃管前应给足量的镇剂,以防诱发抽搐。
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以免呕吐引起窒息。
5、应有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痉挛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时,应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并配合医生观察,确定镇静剂的合适用量及间隔时间。
6、加强脐部护理,用破伤风抗毒素封闭脐周。
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清洗脐部,洗后涂以2.5碘酊,每天一次,按时更换敷料直至伤口愈合,污敷料应焚烧处理。
一切用物须高压灭菌。
7、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定时更换卧位。
以防坠积性肺炎以及褥疮。
做好口腔护理,及时擦干净口腔分泌物。
8、室内备齐各种抢救物品。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2、逐渐缓慢复温,切忌过速。
根据体温及硬肿范围估计轻重度,轻者可用恒温床复温,重者用保温箱复温,床上及箱内温度从26度开始,以每小时升高1度逐渐升至30-32度,相对湿度在65%左右,力求在12-24小时内使病儿体温恢复正常并维持稳定。
在此期间每2小时测体温一次,体温平稳后改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
3、喂给足够的热量和水份,能吸吮者喂母乳,吸吮差者用滴管,必要时鼻饲,每2小时喂一次,忌过量过速。
发现面色改变立即停止,以防窒息。
4、热量不足者,按医嘱给静脉补液或输血浆,以促进代谢,改善循环,补液量宜偏小,注意观察输液情况,滴速宜慢,以免引起水肿。
5、注意观察硬肿范围、体温、心率、入量、呕吐及有无出血倾向。
6、护于是、治疗应集中,动作轻快,以免影响复温。
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
7、定时更换卧位,包被、衣服、尿布应柔软,防止皮肤损伤及坠积性肺炎。
8、做好消毒隔离,防止感染。
新生儿破伤风的呼吸道护理

3 护 理要 点
3 . 雾化 吸入 , 善痰 的粘 稠度 使 痰 易 于 吸 出 。 用生 理 盐水 .4 2 改 常 2 m 、 大 霉 素 8 U a 糜 蛋 白 酶 1 , 嗽 平 8 g每 日2 , 次 O】 庆 万 、一 支 必 m, 次 每 2 rn 在头 罩 吸氧 下给 予雾 化 吸 入 。 化 吸 入后 再 吸痰 。 OT , l i 雾
温度2 4 相对湿度5%~ o 每 日用紫外线进行病 房空气消 2 2 ℃、 0 6 %。
毒 2 , 6 mn有 利 于减 轻 呼 吸道 感染 。 次 每次 0 i,
4 护理 体 会
41 新 生 儿 破 伤风 是 因破 伤 风梭 状 杆 菌 以脐 部侵 入引 起 的一 种 .
急性严重感染。 常在生后7左 右发病 , d 发病越早 , 发作期越 短, 预
本 科 从2 0年 ~ 00 共 收治 新 生儿 破 伤 风 患J l例 。均 来 0 5 2 1年 LO 自农村 , 乡村 医生 用 传 统 方 法 接 生 。 中男3 , 7 , 龄 最 为 其 例 女 例 年
大 的l d 最 小 的4 , 均7 。 O, d平 d 发病 天 数 最早 的3 , 晚9 , 均 6 。 d最 d平 ( 1
在 温盐 水 中 浸泡 半 分钟 使 管 口软 化 , 少 刺 激 。4 带 氧吸 痰 具 减 () 。 体 吸 痰 方 法 由2 共 同 完成 , 绍 如 下 : 用 止 痉 剂后 1— 0 i, 人 介 使 0 2r n a 患 儿取 仰 卧位 , 头颈 部 抬高 l。 3。使气 道 伸 直 , 5~ O , 由一 人用 无 菌玻 璃 导 管从 一 侧 鼻 腔 将 氧 气 吹人 , 一 人 动 作 轻 快 , 吸 痰 管 插入 另 将
20例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

旁 大隐静脉 , 按解剖位 置进针 , 角度 1 ~ 0 , 5 3。 在静脉 的上方 或旁
刺入皮下 , 针头直接穿刺 血管 , 达到进 入血管所 需长度 , 免先 避 刺入皮肤再 进入血管 , 这样 很大程度 上减轻 了病 人 的痛感 【 见 l J 。
回血 后 即可 停 止 进 针 。避 免 操 作 不 够 细 致 而 造 成 静 脉 破损 和 皮
21 用物 .
22 体位 .
血量好的静脉 , 内踝静脉采血的血标本正符合检验要求 。 而 42 采用 内踝静脉采血要熟悉解剖部位 , . 不要 随意穿刺 , 因为采
血 时 定 位 或 进 针 不 准 , 头 在 静 脉 中 探 来 探 去 , 会 造 成 血 肿 或 针 均 溶 血 。 已有 血 肿 中 采 血 , 标 本 也 可 能 含 有 已 溶 血 的细 胞 , 从 血 因 此 , 静 脉 采 血 时 下 针 要 准 确 。 遇 上 肥 胖 的 患 儿 , 针 的 角 度 在 如 进 要 适 当 提 高 5 1 。进 针 后 , 回 血 即停 止 。 ~0, 见 临床 上 静 脉 采 血 , 一 般 采 用 7 针 头 的 51 射 器 , 于 注射 器 的 原 因 , 头 穿 刺 皮 肤 号 r注 I l 由 针 局 部 形 成 的夹 角 较 大 ,在 针 头 刺 入 皮 下 需 要 平 行 进 针 时较 难 掌 握 。号 针头 较 长 ,需 要 更 换 注 射器 时容 易发 生移 位 和血 液 从 针 7 头 流 出 。人 难 以操 作 。 改 用 7 静 脉 头 皮 针 , 连 接 管 较 长且 1 而 号 其 柔 软 活 动 较 好 , 儿 在 挣 扎 、 动 或 需 要 更 换 注 射 器 时 , 头 不 患 摆 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6
护理措施
3.按医嘱及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3.按医嘱及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或人体血清破伤风 免疫球蛋白 4.氧气吸入 4.氧气吸入 5.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 过氧化氢或0.025 0.025% 5.脐部护理:用3%过氧化氢或0.025%高锰酸钾溶 液等氧化剂清洗脐部,然后涂以2%碘酊,并以消 液等氧化剂清洗脐部,然后涂以2 碘酊, 毒纱布包敷,每天1 直至伤口愈合为止。 毒纱布包敷,每天1次,直至伤口愈合为止。脐周 注射(TAT)。 )。脐部感染严重或脐周脓肿者应清创 注射(TAT)。脐部感染严重或脐周脓肿者应清创 引流。接触过脐部伤口处的敷料应焚烧。 引流。接触过脐部伤口处的敷料应焚烧。 6. 按医嘱使用青霉素
19:46
护理措施
•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抽搐发生时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强度、部位、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 间、强度、部位、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有无呕 前囱饱满、突然尖叫、眼部异常、发绀、 吐、前囱饱满、突然尖叫、眼部异常、发绀、窒 息等情况。若有窒息、呼吸、心跳停止、 息等情况。若有窒息、呼吸、心跳停止、脑水肿 等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 等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早准备各种急救药 品、器械,以利抢救。 器械,以利抢救。 • 心理护理 :应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状况,对疾病 应及时了解家属的心理状况, 的了解程度, 的了解程度,对治疗及护理的期望 ,并采取相应 的心理护理。 的心理护理。
19:46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向个体、家庭、社区广泛地进 健康教育:向个体、家庭、 行破伤风预防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 行破伤风预防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向患 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 儿家长讲授有关育儿知识,指导家长做好 脐部护理。在边远农村、 脐部护理。在边远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 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基层接生员, 区,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基层接生员, 推广无菌接生法。 推广无菌接生法。
19:46
致病因素
身体状况
护理评估
辅助检查
心理社 会资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9:46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 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 婴儿行为紊乱:与运动神经受破伤风痉挛 婴儿行为紊乱: 毒素作用使其功能紊乱有关。 毒素作用使其功能紊乱有关。 • 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破伤风杆菌感染脐部 组织完整性受损: 残端有关。 残端有关。 • 婴儿喂养困难:与咀嚼肌痉挛、张口困难 婴儿喂养困难:与咀嚼肌痉挛、 有关。 有关。 • 有受伤的危险:与反复惊厥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反复惊厥有关。
19:46
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的护理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张丽萍
19:46
概念
•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指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是指破伤风 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常在生后7 常在生后7天左右发病,临床以张口、吸吮 困难、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骨骼肌 呈阵发性、强直性痉挛为其特征。故有 “脐风”、“七日风”、“锁口风”之称。 脐风” 七日风” 锁口风”
19:46
护理措施
3.皮肤护理 3.皮肤护理 4.口 4.口、鼻腔护理 治疗配合 1.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应在镇静剂使用后发挥 1.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均应在镇静剂使用后发挥 最大疗效时集中同时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 最大疗效时集中同时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细、 快,尽量免去不必要的操作 。尽量减少注射的刺 激 2.按医嘱正确使用地西泮 苯巴比妥, 按医嘱正确使用地西泮、 2.按医嘱正确使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水合氯醛 等镇静剂
19:46
护理措施
• 生活护理 1.环境要求 1.环境要求 2.耐心细致地喂养 2.耐心细致地喂养 病初痉挛发作频繁时,应禁食, (1)病初痉挛发作频繁时,应禁食,给予静 脉高营养液及少量全血、血浆或清蛋白, 脉高营养液及少量全血、血浆或清蛋白,加 用葡萄糖酸钙。 用葡萄糖酸钙。 (2)痉挛减轻后用鼻胃管喂养 病轻者,可用滴管或小匙耐心、 (3)病轻者,可用滴管或小匙耐心、细致地 哺喂。 哺喂。
19:46
护理目标
• 患儿痉挛持续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延长, 患儿痉挛持续时间缩短,间隔时间延长, 直至停止。 直至停止。 • 患儿脐部感染被控制,无红肿、坏死,分 患儿脐部感染被控制,无红肿、坏死, 泌物减少,残端愈合。 泌物减少,残端愈合。 • 患儿获得所需营养及水分,体重不下降或 患儿获得所需营养及水分, 增加。 增加。 • 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受伤。 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