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著名的八大茶系

合集下载

卢茶的起源

卢茶的起源

凤庆野生大茶树(3500年) 贵州茶籽化石(世界唯一)
英语(tea) 德语(tee) 法语(the)
日韩语(cha) 俄语(Chai) 葡萄牙语(cha)
闽南话(te)
汉语(cha)
陝西扶風縣法門寺地宮(唐)出土情況时期:《华 阳国志》推断,周代以前, 巴蜀一带已有人工种茶的 迹象。 扩大时期:西汉《四川通 志》记载了吴理真(植茶 始祖)在蒙山种茶的事迹; 茶树种植已从巴蜀之地广 泛传播至南方各省。 兴盛时期:隋唐至清朝, 是我国历史上茶叶生产的 兴盛时期。
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历史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野生大茶树遍及南方诸省, 特别是四川、云南、贵州,多有发现。据陈兴琰报导, 1961年在海拔1500米的云南省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 发现一株树高32.12米(前几年,树的上部已被大风吹倒,现高 14.7米),胞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已达1700年左右, 周围都是参天古木。据虞富莲报导,在海拔2190米的云南 省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也有一株树高21.9米的野 生大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还有一株大株树,树高5.5,树冠 10.9×9.8米,胸围1.4米,据当地哈尼族史传记,此茶树种 植已历55代,达800年之久。这些古老的大茶树是当今存世 的活文物。
“茶”字的起源,最早见于我国的 《神农本草》一书,它是世界上最古 的第一部药物书。据有关专家考证, 该书为战国时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 前221年)的著作。
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 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 著《茶经》,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 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根据陆羽《茶经》推论,我国发现茶 树和利用茶叶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 的历史。
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维普资讯
≮ l |赫熹 |
云 树种 南茶 质资源的 样性及 多 其利用
罗朝光 虞 富莲
( 中国普洱茶研 究院 ,6 50 6 0 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 究所 ,3 0 0 10 8) 高海拔 、 低纬度 的地 理位 置 , 断山脉 所构成 的地形 地 横 貌, ( 未 或很少 ) 到第 四纪 冰川侵袭的地质条件 , 受 悠久的人 类生产活动史 , 使云南成 了 “ 茶树植物王 国”, 其茶树种质资
源 的 多 样性 为世 界 所罕 见 。
大中叶型 , 如广南底圩茶 、 良宝洪茶等 ; 宜 北亚热带和暖温带
灌木中小叶型 , 如盐津石缸茶 、 阳雀茶等 。 镇雄 云南茶树 的各
种生态型相 当于从北 纬 4 。 2 的俄 罗斯索契 (C0 e) 南纬 到 2。 2 的南非纳塔尔 ( a 1 世界茶树生态型 的缩影。 Nt ) a
茶 ( 05 g干茶 , 制 . k 元江糯茶只需 4 6个芽叶 , 5 而泸水小茶需
2 2 个 芽 叶 ,为 元 江 糯 茶 的 58 ) 65 . 倍 ;有 花 冠 直 径 达 8 e .r 6a
( ait 。我 国著名植物学 家张宏达在 18 年 的 《 vr y) e 91 山茶 属 植物 的 系统研 究 》 , 据 子 房有 毛或 无 毛 、 4) 中 根 5( 室或 3 ( 室, 2) 将茶组分 为五室茶 系 ( un u l uai C a g) 五 Q i eo lr hn 、 q c s 柱茶 系 ( P t ta C ag) 秃 房 茶 系 ( v n ̄,w Pn( y e hn 、 t l  ̄ Gm o n (
达 ,0 4) 20 ,云南 有 其 中的 3 1个种 、 变 种 , 占总 数 的 2个 8. 25 %。19 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植物学家闵 92 天禄 对茶 组和 秃茶组 ( e t l m r Sc.Gc rma) 4 d i 的 7个种 和 3个 变种进行 了分类订正 ,将张宏达所建立 的秃茶 组并入茶组 , 归并后的茶组植物共有 l 种 、 2个 6个变种 ( 闵天禄 ,00) 20 .

茶叶茶道基础知识

茶叶茶道基础知识

茶叶茶道基础知识前言:本文档为网载资料整理,适于茶叶茶道文盲级阅读,请随读随弃。

错误之处,敬请核实!第一篇茶叶的分类茶主要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1。

按茶的颜色分类2。

按茶叶的发酵程度分类3.按焙火程度来分类4.按采茶的季节不同分类5.按萎凋程度不同来分类我们在茶叶商店总是见到五花百门的茶叶名称,令人眼花缭乱。

其实名称多样化是各产茶地及各产茶商刻意造成的。

有的根据茶叶形状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银针等等;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而命名,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据传说和历史故事见命名,如大红袍、铁观音等等。

(一)按茶的颜色分类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

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

这六大茶类被称为基本茶类。

绿茶炒青绿茶: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风眉、秀眉、贡熙。

.。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

)细嫩炒青(龙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针...) 烘青绿茶:普通烘青(闽烘青、淅烘青、苏烘青.。

.)细嫩烘青(黄山毛峰、太平猴?、华顶云雾..。

)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

..)蒸青绿茶:(煎茶、玉露。

.)白茶:白叶茶(白牡丹、贡眉...)黄茶:黄芽茶(君山银针、蒙顶黄芽。

..)黄小茶(北港毛尖、沩山毛尖、温州黄汤.。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青茶:闽北乌龙(武夷岩茶、水仙、大红袍、肉桂.。

)闽南乌龙(铁观音、奇兰、水仙、黄金桂.。

)广东乌龙(凤凰单枞、凤凰水仙、岭头单枞。

..)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包种、乌龙.。

.)黑茶: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红茶:小种红茶(丘山小种、烟小种.。

)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闽红。

)红碎茶(叶茶、碎茶、片茶、末茶)再加工茶类:用这些基本茶类的茶叶进行再加工,如窨花后形成花茶、蒸压后形成紧压茶、浸提萃取后制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中草药形成保健茶、把茶叶加入饮料中制成含茶饮料。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

70个中国文化常识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人口超过14亿。

2.中国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

3.中国有56个民族,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90%以上。

4.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中间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5.中国的国语是汉语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6.中国的货币单位是人民币(RMB),人民币的符号是¥。

7.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

8.中国有四大古都: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

9.中国的长城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墙,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张的国家,发明了造纸术。

11.中国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丝绸的国家,丝绸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13.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茶有着独特的情感和热爱。

14.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15.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16.中国的象棋是中国最古老的棋类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17.中国有许多世界遗产,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

18.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19.中国的饮食文化充满了传统和地域特色,有八大菜系。

20.中国的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被认为是东方艺术的瑰宝。

21.中国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包括古琴、古筝等传统乐器。

22.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如夏、商、周等。

23.中国的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4.中国是佛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佛教文化遗产。

2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发明了纸币。

26.中国的象征性动物是熊猫,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27.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袍裙等,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审美和文化特色。

28.中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发展,有着众多受欢迎的动漫作品和角色。

29.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医学体系之一,包括中药和针灸等治疗方法。

第十篇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风味佳肴和土特名产

第十篇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风味佳肴和土特名产

第十篇中国人文旅游资源-风味佳肴和土特名产一、风味佳肴吃是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其目的的绝不仅为果腹,更重要的是体验异国、异地风情与文明。

风味佳肴和土特产品,在旅游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目前,我国一些地市兴建了“食品街”或“风味小吃街”,集中展示地方佳肴特色,颇受游人垂青。

我国的风味佳肴在国际上久享盛誉,是东方菜肴的代表。

我国地大物博,且各地民俗民风不一,菜肴地域差异明显,形成众多的菜系。

较有名的地方风味系列有八个:即鲁菜、川菜、苏菜、粤菜、闽菜、浙菜、湘菜、皖菜等。

它们各具特色,鲁菜的特色是以浓少清多、味广著称。

苏菜特点是原汁、原味,口味浓淡适当,微有甜味,鲜美滑嫩,脆软清爽。

粤菜以煎、炸、烩、烧见长,力求滑、嫩、鲜、爽。

闽菜以炸、熘、焖、炒、炖、蒸为特色,尤以烹制海鲜见长,具有新、淡、香、烂,微带酸甜辣的独特风味。

浙菜以炖、炸、焖、蒸见长,重原汁原味,味美醇香,微有甜酸,浓淡适口。

辣椒和熏、腊食品为湖南最大特色。

皖菜具有重油、重色、重火工的特点,用微火慢制,使原料原地酥烂,汤汁浓厚。

川菜以麻、辣为主。

除八大菜系外,我国地方菜系很多,著名的有北京菜、上海菜、河南菜、湖北菜等20多种地方名菜以及别有风味的清真菜和素斋等。

此外,各地充分运用地方珍品或传说故事等,烹制了多种地方风味食品,更富有乡土特色。

如北京全聚德烤鸭,东来顺涮羊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陕西的羊肉泡膜,新疆的烤羊肉串,青海湖的湟鱼,江苏的南京板鸭和盐水鸭、常熟叫化鸡,苏州东坡肉,无锡肉骨头,浙江的金华大腿,宁波猪油汤团和年糕,福建的晋江深沪鱼丸,福州佛跳墙,广东的腊肠,广州龙虎斗,云南昆明过桥米线,四川的火锅、担担面和赖汤元,吉林的牛肉锅贴,延边的狗肉锅贴,延边的狗肉火锅,黑龙江的大马哈鱼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我国珍贵的饮食文化遗产,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著名的土特产(一)名茶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具有清心明目,提神解乏,辅助消化,防治疾病的功能。

撰成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撰成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撰成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中国历史上,茶叶一直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从青铜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饮用茶。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对茶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最初,中国人只是简单地收集和分享关于茶叶的经验,但在公元7世纪及以后,茶叶的知识开始被系统化和准确描述。

公元7世纪,中国开始出现一些关于茶叶的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是《茶经》。

这本书把茶叶分门别类,介绍了几乎所有类型的茶叶,如绿茶、红茶、功夫茶、乌龙茶等。

《茶经》的研究得到了中国的支持,而且得到了当时的皇帝的青睐。

此外,还有一些书籍和书籍一起出版,人们称之为“三部茶叶经典”,即《茶经》、《茶绘》和《茶论》。

三部茶叶经典把茶叶的各个方面都介绍了出来,其中,《茶经》介绍茶叶的历史,《茶绘》介绍茶叶栽培,《茶论》介绍茶叶制作、发酵、烘焙等内容。

《三部茶叶经典》的研究不仅是中国的贡献,更是全世界茶叶文化的重要基础。

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文化不仅向日本传播,而且向西方国家传播,激发了西方文化对茶叶文化的认识和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就是一位晚清官员,他名叫郭耀文,出版了《郭耀文茶谱》,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书中介绍了茶叶的历史、发展和学术鉴定,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郭耀文茶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茶叶的历史,介绍了中国古代对茶叶的研究及对茶叶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茶叶的制作,以及茶叶的品种和种植方法;第三部分介绍茶叶的鉴赏,提供了评论茶叶口感的指导,以及如何组织品茶会等内容。

《郭耀文茶谱》以其全面准确的内容,不仅推动了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而且也为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茶叶文化建立了重要的基础,成为茶叶文化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在今天,《郭耀文茶谱》也仍被广泛引用,在学术上仍具有重要意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文化研究文献之一。

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有志者的推进,其中,郭耀文的《郭耀文茶谱》是推动茶叶文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迄今为止仍被广泛引用的著作之一。

中国民俗文化PPT

中国民俗文化PPT

带)之城。
魏武帝乐府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
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酒的种类
(1)按照酒精度分类
低度酒:酒精浓度<20度。 中度酒:酒精浓度在20—40度之间。
高度酒:酒精浓度>40度。
(2)按照酒的颜色分类
白酒:无色透明的酒品。 色酒:带有颜色的酒品。
• • •
• •
十大名茶
⒈浙江杭州的西湖龙井 ⒉江苏吴县的太湖碧螺春 ⒊安徽的六安瓜片茶 ⒋湖南洞庭湖的君山银针茶 ⒌安徽的黄山毛峰茶 ⒍河南的信阳毛尖茶 ⒎安徽的太平猴魁茶 ⒏江西的庐山云雾茶 ⒐四川蒙山的蒙顶茶 ⒑浙江长兴的顾渚紫笋茶
酒文化
我国酿酒起源的传说
人类很早就懂得了酿造多种不同的酒类。据考 证,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 古希腊以及中国古代的先民已经掌握了简单的酿酒 技术,并可用五谷、各种果子及不同的原料来酿制 不同味道的酒。 我国酿酒起源的传说:
从紫黑色到棕色; 3、酒的光泽 酒对光的反射能力,酒越陈越暗; 4、酒的挂杯性 左右摇晃,酒从杯壁往下淌的痕迹,越慢表明酒精和残留糖 分高,葡萄越熟。
品酒三步曲
二、闻酒
闻前不要深呼吸,以免嗅觉迟钝;
摇晃杯子,使酒释放酒香; 酒中不可以有木塞味,醋味,硫磺味,臭鸡蛋味。可以有水
果味,花卉味,香料味,熏烤味
仪狄酿酒
夏禹时期人氏。
1、《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
康作秫酒。” 2、西汉刘向《战国策 魏策》:“昔者,帝 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 其国者’。” 3、“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仪狄。”

清饮与调饮_中国两大饮茶方式的时空嬗变_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_余悦

清饮与调饮_中国两大饮茶方式的时空嬗变_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_余悦

清饮与调饮:中国两大饮茶方式的时空嬗变———在日本京都演讲提纲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 余 悦“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这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怨王孙》的上片。

李清照以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名句,写出萧瑟秋风、衰飒凄清画面、寂寞愁苦情怀而著称。

但在她的笔下,深秋依然有美好的情景:广阔的湖面,秋风徐来,水波万顷,浩渺无边。

虽然时近晚秋,红稀香少,但那潋滟的水光和空蒙的山色都显得十分妩媚可爱,仿佛与人们都很亲近,正在等待游人的到来。

此情此景确实令人神往,于是词人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说不尽,无穷好。

”而我的乡贤,江西人氏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坛的领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秋声赋》。

这篇作品,骈散结合,铺陈渲染,词采讲究,是宋代文赋的典范。

作者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秋天四幅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有人只看到欧阳修笔下秋声的“凄凄切切”,却忽略了其“呼号奋发”,实在是未能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深意。

我之所以发表了对描绘秋色诗文的一点感慨,原因是我们现在来到日本,正是深秋时节。

京都作为日本的故都,著名的文化、游览、手工艺中心,虽然四时景物大有不同,却都有不同的令人陶醉的美,也令人想起“秋宵月色胜春宵”(戎昱),“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这些吟秋的格调昂扬的名句。

京都的深秋之美,还在于她的历史维度与文化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谈,与文化交流,与各位新朋旧友一起探讨问题,抒发性灵。

这是只有历史的沉淀,文化的内涵,并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故都才有的内力。

谢谢各位再次来到京都,使我们初次见面的有缘相识,多次交往的有幸重逢。

每次交流,我总喜欢谈点新的心得,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每次梳理讲课提纲都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一次愉快的心路历程。

今天,我与各位交流的题目是:《清饮与调饮:中国两大饮茶方式的时空嬗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著名的八大茶系
爱喝茶的不只是中国人,各个国家的喝茶习惯也不尽相同。

但不管是对疲惫一天归家的主人,还是来串门的客人,“我把茶壶坐上了,一会儿来一杯”这样的话,都是让人快乐的语言。

英国人习惯在置茶前烫壶,而且沏茶的水一定要煮沸,并马上冲入壶中,否则就认为泡出的茶不香。

所有英国家庭都备有一种“茶匙”,放茶叶的数量通常是每位饮者一匙茶叶,另再加一匙作为“壶底消耗”。

此外,英国人还喜欢往茶水中加入奶和糖,做成奶茶,一边喝茶一边吃点心,并把“下午茶”这一轻松时刻带到了全世界。

日本人也不甘落后,早中晚随时都可以喝茶,而且茶的种类不胜枚举。

在日语中,关于“茶”的单字就有25个之多。

他们喝茶也讲究,必须把茶叶放入带小漏网的茶壶中冲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上茶方式。

而且在许多日本人家中,大多设有专门的茶室,不管有无客人,饮茶都在茶室进行。

还有土耳其人,他们可比中国福建人还爱喝茶,不可一日无茶,不可一日少于十杯茶。

即使是等公交车都要端杯茶,等人时坐在路边小摊前也要来杯茶。

Cha!Cha!Cha!是土耳其人的口头禅。

除了中国以外,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南非等都是产茶大国。

和葡萄酒一样,每片土壤因为气候等诸多不同的因素,出产的茶叶口味也不尽相同,颜色、包装等更是千变万化。

每次旅行,我都会直奔当地超市,像土耳其人一样,高喊:“Cha!Cha!Cha! local Cha!”。

1.台湾阿里山有机茶
阿里山的乌龙茶非常有名,所以前年去台湾探望住在花莲的亲戚时,就硬拖着她带我去阿里山寻茶。

阿里山海拔3000多米,从1500米左右就开始能看到有采茶的女子背着背篓在茶林中穿梭。

因为山上阴冷,早晚云雾缭绕,所以这里的茶叶柔软而茶肉较厚,冲泡出来的色泽翠绿鲜活,品一口滋味甘醇,香气淡郁,因此得名。

那年我运气好,还买到新鲜的散装“阿里山真露茶”。

只可惜当时的包装不好看,茶叶又被迅速地一扫而光,就只留下这一罐有机茶,还留有浓郁的阿里山味道。

价格:280元/50克。

2.美国天堂热带茶
洛杉矶维多利亚大学的卡瑟琳教授带我去格鲁夫(The Glove)购物广场旁边的农贸市场逛的时候,特别推荐了这款茶。

包装上的广告词“热饮、冷饮,尽情畅饮”很是吸引我。

教授说,这也是她的早茶最爱,而她最喜欢的方式是往茶中加冰制成冰茶。

在美国,茶是第三大消费饮料,而其中80%都是冰茶。

自天堂热带茶1989年推出冰茶以来,就取得了压倒性的成功。

除了茶饮料消费人口庞大的原因外,该款茶的口味是吸引人最主要的原因。

它用了特级中国黑冰红茶,加入热带水果黑穗醋莓、蔓樾莓,以及金盏菊、玫瑰、矢车菊和红花的花瓣烘制而成。

茶色浓艳透亮,如红酒,又像琥珀。

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带酸,茶的自然清香也分毫不减。

价格:7.98美元/4袋一盒。

3.印尼爪哇岛茉莉茶
众人只知印尼出产的饮品中,咖啡最著名,而其中又以爪哇岛的最为有名。

很少有人知道爪哇岛也出产茶叶。

其实同咖啡一样,印尼爪哇岛的茶叶,也算是印尼有名的特产之一。

爪哇岛的茶叶种植,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殖民统治时期。

荷兰人从中国将大量茶籽运到爪哇岛,并开发了印尼的第一个茶园。

19世纪30年代,茶叶已经成为荷兰殖民政府在印尼获取高额利润的商品,而茶树,也就成了印尼原住居民必须种植的物种之一。

印尼人制茶,学习了典型的西方制作方法:把茶叶压碎,做成茶末(即茶叶烘干后被切成米粒大小),按一人份装入小袋中做成茶包。

因巴厘岛距爪哇岛很近,所以在巴厘岛的超市中,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各个品牌各种口味的爪哇茶“Java Tea”。

去年夏天去巴厘岛旅行,我就带回来了最朴实的“Indonesia”牌爪哇茶和茉莉花香味的“Java Jasmine Tea”。

在酒店的时候,就忍不住泡了一杯细细品来,却是乌龙茶的味道,第一沏茶色金黄,第二沏就已转成赤黄。

此茶用茉莉花熏蒸而成,茶味并不浓烈,却有浓郁的花香。

价格:4万卢比亚(约合40元人民币)/25袋一盒。

4.英国约克夏黄金茶
在英国旅行,从伦敦出发一直到苏格兰高地,每天早上在酒店的餐厅,都能喝到最地道的英国早茶。

每天早上,很有风韵的餐厅阿姨都会给我送来牛奶和糖,教我调制最地道的“英式早茶”。

在迷人的北约克郡,喝到了哈洛盖特市的泰勒家族出品的约克夏黄金茶,立刻对其他英国红茶失去了兴趣。

约克夏黄金茶融合了印度、斯里兰卡、南非等国家的20多个茶庄最顶级的茶叶,金褐色的茶带着淡淡的麦芽味道,冲泡后每一分钟,都会有一种新的味道溢出,让人惊喜。

价格:2.59英镑/80小包一盒。

5.瑞士茴香茶
在日内瓦逛超市,看不懂当地语言,只从包装来看觉得应该是茶,就不假思索地买了回国。

到家后打开包装,一股浓烈的茴香气味扑鼻而来,才知道买到了著名的瑞士茴香茶。

茴香茶的原产地是地中海,后来被并不怎么喜欢喝茶的瑞士人发扬光大,制成了很有减肥功效的茶。

因为北欧人都比较容易胖,所以此茶在北欧销量也非常好。

茴香种子泡出来的茶,比别的茶还是辛辣了不少。

价格:6.59欧元/20包一盒。

6.美国大叶早餐茶
Mighty Leaf公司生产的茶。

顾名思义,叶片一定非常完整,而且都是大叶子的。

有些诸如玫瑰茶一类的鲜花茶,也是花骨朵儿相当完整,这与国外流行的细碎茶包相当不同。

不同的另一个方面还有装茶的茶包本身,是手工丝质透明小包,能让你看清楚里面茶的样子。

就因为喜欢它的丝质小包,就毫不犹豫地在旧金山的超市买了一盒回来。

价格:9.89美元/15包一盒。

7.斯里兰卡时间红茶
稍稍遗憾的是,第一次去斯里兰卡没有经验,没有买到出产于努瓦拉——厄亚(Nuwara Ellya)地区的绿茶。

那里的绿茶,相当于狮峰的龙井茶,在岛内被描述为“香槟”锡兰茶,因其冲泡后的颜色是香槟样的金黄明亮的色泽而得名。

以乌瓦地区6~9月份采集的季节茶叶为原料生产的红茶最好,就只是在超市随便买了“Tea Time”品牌,大象标志的斯里兰卡茶。

运气不错,我带回来的茶包,冲泡后黄铜色泽带有独特的香气沁人心脾,也算得上锡兰茶的佳品。

价格:460斯里兰卡卢比(约合人民币31元)/26包一盒。

8.非洲Rooibos茶
这盒茶是朋友去纽约出差带回来送给我的“Traveler’s Tin”(旅行装),出自美国加州著名的茶叶企业“The Republic of Tea”(茶叶公社)。

Rooibos是产自南非的一种茶叶,抗氧化剂含量非常高。

和其它茶叶不同的是,它不含咖啡因,本身的味道很像红茶,还带有淡淡的甜香。

这盒旅行装中的茶包,混合了肉桂、丁香、柠檬、香草等香料,味道更加浓郁清新。

价格:2.99美元/5包一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