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合集下载

宋朝的陶瓷工艺

宋朝的陶瓷工艺

宋朝的陶瓷工艺宋朝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享誉世界。

宋朝的陶瓷制作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与时俱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

本文将从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宋朝陶瓷的历史背景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经历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在北宋时期,陶瓷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地窑场纷纷兴起,生产出了大量的精美陶瓷作品。

南宋时期,陶瓷工艺进一步细化并追求更高的艺术性,宋代青瓷和汝窑成为当时的两大瓷器代表。

二、宋朝陶瓷的工艺特点1. 窑烧工艺:宋朝的陶瓷工艺主要采用定型窑,如定窑、官窑等。

定窑以其均匀的温度分布和稳定的烧制环境,使陶瓷作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官窑则以其高温烧制和气氛控制技术,生产出了很多色彩斑斓的釉彩瓷器。

2. 釉彩技术:宋代釉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其中,官窑的青釉、汝窑的天青釉以及定窑的白釉等都成为了宋代陶瓷的独特代表。

青瓷釉色纯正,犹如天上细雨;天青釉则呈现出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色;白釉则展示了瓷器独特的素雅之美。

3. 形制设计:宋代的陶瓷作品注重造型的简洁、大气和流畅。

尤其是青瓷,以其圆滑的线条和饱满的形态,展示了一种优雅而稳重的审美风格。

汝窑的瓷器则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和纹饰的设计,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4. 文人雅士的推崇:宋代文人雅士推崇陶瓷作为艺术品的价值,并成为一种社交活动的方式。

他们以品评陶瓷为乐,留下了许多对陶瓷的赞美和评价,推动了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三、宋朝陶瓷的影响宋朝的陶瓷工艺不仅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的陶瓷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技术传承:宋朝的陶瓷工艺成为后世陶瓷制作的重要技术传统,对明代、清代以及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艺术风格影响:宋代的陶瓷艺术以其雅致、典雅和细腻的风格被后世所追崇。

其独特的形态、釉彩和纹饰设计等元素对后世的瓷器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

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宋元时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制瓷工艺和装饰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在这个时期,中国陶瓷手工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工艺和技术的改进,为陶瓷艺术带来了崭新的面貌。

以下是本文对宋元时期的陶瓷艺术进行的一些探讨。

一、工艺革新宋元时期,陶瓷的手工艺术开始向化学工艺方面迈进,在此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手段。

其中,功夫青瓷的制作技术是宋代陶瓷艺术的重要成就之一。

功夫青瓷是宋代黄泥原有的青釉瓷器,在热处理中发生有意思的变化,变成了绿色的釉面和黑褐色的胎体。

它的表面形成了一个类似于“破冰纹”的特殊效果,同时在釉面上仍然保留着一些明亮的、青葱透亮的颜色,将青瓷的质地和色彩变幻发挥到了极致。

另外,宋代的建盏也是值得一提的。

建盏是一种小口小底,中空、浅垫、短脖的粗陶茶杯,也是浙江嘉兴地区一种陶器。

制作建盏的工艺极其繁琐,不仅需要窑变的掌握,而且需要对窑火和煨用火的时间有精准的把握,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就一件完美的建盏。

建盏的釉色和形状非常丰富多彩,每一件建盏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

二、装饰风格宋元时期,陶瓷装饰风格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宋代以前,陶瓷器的装饰比较简单,多采用刻花、浮雕、雕刻等手法,而元代则更注重釉色和绘画。

元代的创新之处在于,釉色浓郁且色彩变化比较大,而绘画上则更加细腻、细致。

元代的常见装饰风格有青花、五彩、斗彩等。

其中,青花是一种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技法。

青花釉色是将青钴料通过人工提取烧制而成的。

青花装饰品的主体部分由蓝色的钴料色彩组成,如果用不同的夹杂管理互助延续流淌,就可以做出不同的图案。

斗彩装饰技法则是以五彩和青花为基础的一种装饰技法。

斗彩的色彩丰富多彩,色调清新、鲜艳、柔和,采用压力制标石作为蓝色基底,再用黑色钴料进行纹饰描摹,其颜色结合起来整体调和美观,体现了元代的骨子里。

三、作品鉴赏宋代的制瓷工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形成了独特的造型风格和装饰技法。

著名的作品有北宋吕祖光青白梅瓶、南宋辽兴鹰顶海棠蕉叶梅瓶等。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引言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代瓷器的特点,从其制作工艺、造型风格、装饰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

制作工艺宋代瓷器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具有以下特点:1. 高温烧制宋代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技术,使得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致密。

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高温烧成、二次还原等独特工艺,使得瓷器具有极高的质量和韧性。

2. 细腻的胎体宋代瓷器的胎体非常细腻,采用了优质的瓷土,并经过精心制作和处理,使得瓷器的胎体纹理清晰、均匀,触感温润,非常适合绘制各种装饰图案。

3. 瓷胎釉色的协调宋代瓷器注重瓷胎和釉色之间的协调。

在瓷器的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多种颜色的瓷料和釉料,使得瓷器的釉色与瓷胎相得益彰,增加了瓷器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造型风格宋代瓷器的造型风格简洁、雅致,具有以下特点:1. 线条流畅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舒展。

无论是瓷器的整体形状还是细节处理,都强调线条的曲线美和流动感,给人以优雅的美感。

2. 瓶颈修长宋代瓷器中的瓶类作品,瓶颈通常比较修长,造型优美。

这种独特的瓶颈设计使得瓷器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和装饰空间。

3. 器形简洁宋代瓷器的器形通常比较简洁,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

整个造型显得简约而不失庄重,给人以静谧的美感。

4. 小型化与唐代的大型瓷器相比,宋代瓷器更加注重小型化。

瓶、碗、盘等常见的器物,都更小巧玲珑,更适合人们日常使用和欣赏。

装饰形式宋代瓷器的装饰形式丰富多样,具有以下特点:1. 青花装饰青花是宋代瓷器的重要装饰形式,采用蓝彩在白胎上绘制纹饰。

青花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有花卉、山水、人物等,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2. 刻花划线宋代瓷器还常常采用刻花和划线等技法进行装饰。

刻花可以使瓷器的纹饰更加精细细致,划线则能够突出器物的轮廓和线条之美。

3. 高浮雕和低浮雕宋代瓷器的装饰中常常使用高浮雕和低浮雕技法。

高浮雕使得瓷器的纹饰更加立体、生动,低浮雕则能够增加整体装饰效果的层次感。

论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

论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

论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陶瓷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陶瓷艺术主要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首先,北宋时期的陶瓷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青瓷和白瓷方面。

北宋青瓷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

它的特点是采用高质量的陶瓷材料,胎体坚实且呈现出淡青色的光泽。

北宋青瓷的突出成就是汝窑和钧窑。

汝窑是北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窑口之一,其器形有盘、碗、瓶等,器型优美、细腻,釉色温润、纯正,被誉为瓷器的典范。

钧窑以其细腻的胎质和独特的青、紫、蓝等釉色而著称,被誉为瓷器的"五大名窑"之一。

此外,北宋白瓷也具有重要的艺术成就,其以色泽洁白、通透、质地细腻而闻名。

其次,南宋时期的陶瓷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青瓷、黑瓷和瓷上绘画等方面。

南宋青瓷继承了北宋青瓷的传统,并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

其中,吉州窑和定窑是南宋青瓷的代表,在造型和釉色方面都有创新和突破。

黑瓷是南宋时期的重要成就之一,以耐火性能好、质地紧密而著称。

瓷上绘画也是南宋时期的一大特色,瓷器上的绘画内容丰富多样,形象生动,同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装饰性。

总的来说,宋代陶瓷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青瓷、白瓷、黑瓷和瓷上绘画等方面。

其独特的造型、釉色、胎质和绘画技法,展现了宋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精湛工艺,对后世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的创新。

宋代陶瓷采用了新的制作工艺和技术,例如宋代官窑兴盛时期,懂得陶瓷工艺的活泼发展。

宋代窑瓷器,无论是胎质还是釉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南宋时期,创造了众多新颖独特的釉色,如釉面多种多样的唐三彩。

这些技术的创新使得宋代陶瓷在质量和艺术性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是形制的丰富。

宋代陶瓷的形制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碗、盘、瓶、壶、罐等各种器型。

这些器型的设计既保留了传统的元素,又添加了新的变化和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陶瓷造型风格。

例如,宋代底款很多,反映了当时陶瓷供销所形成的江东北南的销售网。

唐宋代陶瓷特点800字

唐宋代陶瓷特点800字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巅峰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陶瓷作品。

宋代陶瓷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造型与器型:宋代陶瓷在造型上追求简约、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

器型丰富多样,有碗、盘、瓶、罐、壶、炉、盒、盏等,每一件都精致细腻,富有生活气息。

胎质与釉色:宋代陶瓷的胎质多为白色或灰色,质地细腻、坚硬。

釉色方面,以青瓷、白瓷和黑瓷为主,其中青瓷最具代表性。

此外,还有钧瓷、汝瓷、哥瓷等具有特殊釉色的陶瓷品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装饰工艺:宋代陶瓷的装饰工艺非常丰富,有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多种手法。

这些工艺使得陶瓷表面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纹理,如花卉、鸟兽、山水等,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艺术美感。

文化内涵:宋代陶瓷深受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陶瓷作品不仅在造型、釉色、装饰上讲究和谐统一,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窑口与产地:宋代著名的窑口有汝窑、钧窑、哥窑、定窑等。

这些窑口出产的陶瓷各具特色,汝窑以天青釉闻名,钧窑以玫瑰紫釉著称,哥窑以开片纹为特色,定窑则以白瓷为主。

此外,龙泉窑、耀州窑等也出产了不少精美陶瓷。

唐代的陶瓷则呈现出与宋代不同的特点。

唐代的陶瓷以青瓷和白瓷为主,造型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生活化。

例如,唐代茶碗多为深腹、斜壁、小口设计,方便喝茶时饮用。

此外,唐代陶瓷在装饰上相对简单,主要是通过釉色和器型的组合来展现美感。

在唐宋两代的影响之下,宋代陶瓷的烧制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新的品种和样式,如青白瓷、黑瓷、彩绘瓷等。

这些新的品种和样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陶瓷的种类和用途,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陶瓷的发展和普及。

综上所述,唐宋两代的陶瓷各有其独特之处,但都展现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卓越成就。

无论是唐代的朴素自然还是宋代的精致典雅,都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审美观念。

宋朝瓷器的特点

宋朝瓷器的特点

宋朝瓷器的特点
宋代瓷器的特点有九:
1、建窑、坯窑时期的瓷器在器型方面宽松,注重古意,质地洁白透亮,制作精良,上釉表面光滑;
2、釉质米黄色的宋青花,色泽柔和、明快,花纹细腻、形态多变。

3、元代窑口泥彩,以绿、黄和褐作基调,具有醇厚的深浅笼纱效果,
颜色上有火红和棕色;
4、宋代釉下彩,多为绿彩,但也有黑色、白色、铜绿、棕色等;
5、青花瓷装饰彩绘,色彩浓重,线条细腻,结合拼花、海关烫技法,
丰富多彩;
6、高足烧技法:以工艺技术精湛、陶质坚致、色彩绚丽著称;
7、宋百宝瓷:集传统瓷器精髓于一身,釉色精致绚丽,层次细腻,特
色龙纹犹如九宫格一样;
8、端午艺术瓷器:表现传统端午节文化,龙纹卷帘绘画端午节、中秋
节宰相见面文化;
9、宋元青花轮台瓶,瓶体多为圆柱形,瓶口成椭圆形,活跃、夸张且巧致,带有雅致的宋元特色。

宋瓷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宋瓷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宋瓷艺术特点举例说明
(一)宋代是手工业,商业和科学技术都高度发展的时期,各种工艺中陶瓷最为杰出,可谓是“瓷的时代”。

名窑遍布南北,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定窑被称为是宋代五大名窑,从釉色上可分为青瓷、白瓷、青白瓷、黑瓷、彩瓷等,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二)宋瓷艺术特点主要有:
(1)中国瓷器与中国书画艺术,园林艺术一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设计上崇尚自然。

所以宋瓷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在造型和装饰上多采用自然的题材。

此外,陶瓷的画花工艺将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结合起来,为后来的绘瓷开创新纪元。

(2)宋瓷在设计上的另一个特殿就是印花工艺的广泛应用。

印花一般多用模压阳文,装饰图案多用花草,从设计角度上看,印花工艺好似标准化的萌芽,与现代瓷器生产的印刷贴花工艺类似。

采用印花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图案完全一致的产品,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宋瓷在造型与装饰设计上都有许多独创性的成就,尤以梅瓶的造型最具鲜明的时代特色。

(四)评价:对于中国古代瓷器日用品来说,宋代瓷器的造型设计是最成功的,能把瓷器的最优越的实用功能,最优美的造型语言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有机合为一个整体。

在中国古代的设计史上,宋瓷堪称日用产品造型设计的接触典范。

宋瓷有意突出釉色之美和肌理之美,体现了时代风格,有冰肌玉骨的审美情趣。

(1)突破南青北白
(2)品种繁多
(3)釉色优美,以单色瓷为主,简洁典雅
(4)装饰手法刻花、印花,追求意境。

宋朝的陶瓷艺术

宋朝的陶瓷艺术

宋朝的陶瓷艺术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陶瓷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的陶瓷艺术以其细腻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宋朝的陶瓷艺术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的时期,这为陶瓷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外,宋代社会风气开放,商业文化兴盛,也为陶瓷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艺特点宋代的陶瓷制作工艺十分精细,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

首先,宋代瓷器的胎质细腻、坚韧,采用精心挑选的砂粉制作而成;其次,宋代工匠在窑炉的设计和控制上有了显著的进步,使得瓷器的烧制更为均匀,进一步提高了瓷器的质量;此外,宋代的陶瓷釉色丰富多样,不仅有青绿色、黑白色等传统色彩,还发展了豆青釉、湖绿釉等新的釉色品种,丰富了瓷器的艺术表现力。

三、纹饰风格宋代的陶瓷纹饰风格讲究简洁而典雅,注重线条的流畅和装饰的适度。

绘画风格对陶瓷纹饰设计的影响很大,宋代的陶瓷纹饰多采用山水、花卉、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作为主要题材,形象传神、笔触细腻。

从整体上看,宋代的陶瓷纹饰更加注重审美效果和意境的表达,以追求纹饰的艺术价值。

四、代表作品宋代制作的陶瓷工艺品有很多优秀作品,其中以青瓷、宋刻画瓷和定窑瓷器最为著名。

青瓷是宋代的一项创新,以其独特的青绿色釉色和含蓄的纹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宋刻画瓷是宋代晚期的瓷器,在陶瓷器表面雕刻绘画,呈现出高度艺术化的效果。

定窑瓷器是宋代官窑瓷器的代表,精致的纹饰和细腻的质感使其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五、影响与传承宋朝的陶瓷艺术对中国历史上后来的陶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陶瓷艺术不仅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陶瓷制作技术最为先进的国家,而且对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宋代的陶瓷工艺也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丰富的制作经验,为中国的陶瓷艺术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宋朝的陶瓷艺术使得中国陶瓷制作达到了巅峰水平,其细腻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也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瓷器鉴定当然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工艺在唐、五代“南青北白”的基础,在当时商品流通、城乡庶民生活及官廷御用的合力推动下,其产量与质量都超越前代。

在花色品种和纹饰图案上,宋代陶瓷也有所改进和创新,形成自由奔放、雅俗共赏的时代风格。

宋代的陶瓷生产遍及各地,南北皆有名窑,其中的定窑、汝窑、官窑、哥窑、均窑为北宋时“五大官窑”是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较大,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

并与活跃的民窑相辉映,开创了宋代陶瓷“南北各异”、“官民有别”的多元格局。

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以烧造定窑的白釉印花、耀州窑的青釉刻花盒划花、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彩盒白釉秞上划花、清泉窑的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为标志,而黒釉的兔毫、油滴、剪纸镂花等新兴品种与装饰手法的出现,也代表着此一时期陶瓷工艺的巨大进步。

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

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

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

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

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

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图案常见花果禽鸟。

印花装饰始于北宋中期,纹饰线条清晰明朗,反映了当时比较高超的刻摸与脱模技术。

另外,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

钧窑是宋代著名窑址之一,可分为官钧窑和民钧窑。

钧窑在今河南禹县一带,宋代称钧州,宋初于此设窑,故名。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瓷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

钧窑瓷釉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

宋钧窑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

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盘、炉尊、洗、碗等等,金、元时期的河北、山西等地方多有仿烧。

钧瓷在宋代也被称为“花瓷”,它的釉面特征是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所以后人难以仿制,有“钧瓷无双”之说。

唐代的花釉突破了一件作品一种釉色的传统规律,但这种花釉仅仅局限于黑釉器物,到了宋代,复色釉的技艺得到了很大发展。

钧窑瓷器就其瓷釉的基调来说,仍然属于青瓷系统,它的天青、灰蓝、月白诸色只是浓淡不一、色度差异而已。

钧窑瓷器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由于在釉中加入了铜,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原为民窑,产品风格近似陕西铜川耀州窑,北宋晚期开始为宫廷烧造高档瓷器。

所以,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

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

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哥窑,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传世哥窑瓷器不见于宋墓出土,其窑址也未发现,故研究者普遍认为传世哥窑属于宋代官办瓷窑。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根据文献记载和传世实物对其进行研究。

南宋人叶寘的《坦斋笔衡》明确指出南宋官办瓷窑有两个:一是郊坛下官窑,其窑址已在杭州乌龟山被发现;另一个是修内司官窑,其窑址至今未发现。

有学者根据刊于明洪武二十年的曹昭的《格古要论》中对修内司官窑特征的记载,认为传世哥窑即宋代修内司官窑。

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已经开始掌握制作陶器的技术和使用陶器。

继而到商代烧制出真正的瓷器。

中国的陶瓷不断发展,从陶到瓷,然后陶和瓷并行发展,在历史上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大量优秀的陶瓷作品。

及至宋代,出现了古代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和繁荣,陶瓷生产遍及全国,南北各地均有名窑。

宋代的陶瓷以其鲜明的造型特征和工艺特点著称于世界,在世界陶瓷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获得一致的赞誉和高度的评价。

在这一时期,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技术上都有了飞跃的进步,以青瓷、白瓷为主,但也发展了釉下彩绘瓷及各色窑变的彩釉陶。

其造型简约淡雅、釉色纯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由此可知,要研究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美学,就需要从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方面去做总体分析,这将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宋代陶瓷造型最本质的形式特征,在其基础上,总结规律和方法,把由“造物”而产生的“造型”,提高到文化艺术创造的高度来认识。

据笔者研究,宋代陶瓷造型的形式特征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宋代向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之一。

上自皇帝本人、官僚巨室,下至各级官吏和地主乡绅,构成一个比唐代远为庞大、也更有文化教养的阶层。

由于南北两大主流至此而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以至相互融合而更为臻进。

继唐代制瓷工艺极为长足的发展,工艺技术尤为丰富和精湛;官窑和民窑相互激荡,各地瓷业相互竞争;自大江以北形成定窑、钧窑、磁州窑和南方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白瓷系等六大瓷窑体系。

它们在工艺、造型、釉色和装饰上,既各具风格特征,又在地域分布上表现为交错关联,并相互地仿效,使中国瓷业呈现为“百花齐放”的精神面貌和艺术境界。

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宋代都市经济的活跃而使陶瓷业有了新的发展。

尤其是北宋定都卞京后,中原地区成为政治文化中心,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社会条件。

在这一时期,官府中所设手工艺管理机构(如宋代的少府监、文思院中所设众多的作坊)更为庞大,并有了细致的分工,所制工艺作品,大多不惜工本,异常精美;由于城市的繁荣,陶瓷工艺开始向商品化平民化方向推广和发展。

同时,宋代的统治阶层崇奉道教,在全国大力扶持和推行道教。

道学“静为依归”,崇尚自然、含蓄、平淡、质朴的审美观。

青色的幽玄、静寂,正适宜这个时期的审美情趣。

一般而言,统治社会的意识往往会影响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

因此,在理学盛行的宋代,人们追求的是美学上的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

而反对矫揉造作的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高到某种透彻的哲学高度。

因而,宋瓷讲究的是细洁静润,色调单纯,趣味高雅,表现对神、趣、韵、味的追求和彼此的呼应相协调,并相互补充,成为一代美学风范。

正是在这种审美观念的演进之下,宋代的陶瓷为我国的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如钧窑的海棠红、玫瑰红;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江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

高温色釉工艺的高度成就,使釉层不再成为单纯的保护层,而且因此也赋予了它独立的美学价值和观赏功能。

如宋代盛行的一种酱釉小口瓶,它光素无纹,没有精美的印花装饰而以素雅的酱釉取代。

小口侈沿,细直颈,圆肩,鼓腹,渐收成小瓶底,瓶身垂直,稳重大方,制作规整,无繁杂的附加装饰,仅仅以变化的弧线构成柔和、匀称的瓶体,挺拔秀丽,正是宋人简约平淡、消逸典雅的反映。

同时,由于宋代考古风气的盛行,向往古礼仪之器,作复古之幽思,因而在作陈设的美术用瓷中,山现了鬲、鼎、尊、壶及琮等。

仿自商周汉代的青铜器和礼仪用玉的作品,成为宋代新的造型艺术;而且用器具的形制,则多采用莲、菱、葵、牡丹等花式,这显然又是唐、五代造型源流的沿袭和进一步的强化,使唐代遗留下来的域外形制中国化,更适合宋代理学的趣味。

可见,宋代陶瓷平淡清真的造型韵律,—方面是都市繁荣,宋代工艺作坊的重大突破和激烈竞争促使其制作不断向完善发展;另一方面是统治社会的意识决定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识,使宋代的陶瓷造型受道家理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质朴无华、平淡清真的情趣韵味,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

二、深沉高雅的造型意蕴若与外国的陶瓷作品相比较,冷静地观察和审视宋代的陶瓷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二者有着很微妙的区别:许多外国古代和近代的陶瓷作品,其造型给人的直观感觉是直接、单纯,富于理性的表现;我国宋代陶瓷造型诉诸于人们的视觉,留下的印象是含蓄、丰富,更富于情感的表现。

宋代陶瓷强调的是表现自然韵味,排斥理性化的特征,追求富于感情的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几何形式。

造型以简约见长,多有朴实无华之感,“天然去雕饰”的道家美学风范,酿造出中国宋代陶瓷造型独有的深沉高雅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综观我国宋代陶瓷一些比较典型的优秀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

这里的造型意蕴,是指艺术形态所表现的深刻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

意蕴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它能使创作深化,丰富其表现的内涵,同时也创造了欣赏对象再创造的领域,从而提高了创造的美学价值。

综观我国宋代陶瓷一些比较典型的优秀造型,虽然表现在不同的作品上,但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如以性质来分,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民族的意蕴陶瓷艺术是工艺美术中的一种。

由于工艺美术皆来源于生活,属于生活的美术,因此在我国的宋代陶瓷造型中,也体现了大量的民俗的意蕴。

④民俗,即民间的生活习俗,它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同时,我国古代是重视现实,热爱生活,而不是用苦行去追求天国、寄予幻想。

因为我国的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现实生活,并延续这种现实。

这就在意识观念中,产生一种祝愿。

⑤祝愿是人对于生活寄托美好的观念。

我国宋代陶瓷也有这类题材,有表示幸福的,如“纳福迎祥”、“龙凤吉祥”等;有表示情爱的,如“并蒂莲”、“连理枝”、“同心结”等;有表示长寿的,如“松鹤长寿”等;有表示富裕的,如“年年有余”、“金玉满堂”、“五谷丰登”等。

总之,这些内容是一种人间的、现实的、生活的祝愿,直接反映我国民族的性格和品德,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

如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凤耳瓶就蕴涵着强烈的民俗性。

它附贴了颈部两侧为耳,两凤相背对称,高距于瓶的上端,彼此瞩目远眺,神情端庄,别具一番风韵。

直口、细颈、斜肩,棒槌形瓶体颇具稳重感,从造型上看,是一件饱含典雅气质的优秀器物。

凤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传说中的神鸟。

她美丽、吉祥,被誉为“瑞鸟”并尊为“百鸟之长”,象征喜庆、安宁和高贵,也借喻为纯洁、美满的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