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县金山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科研设备和场地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

目前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无法满足需要。

2.人才短缺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来进行研发工作,目前农业科技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3.科研机构合作不够紧密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农业科研机构、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4.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在中国,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相对较低,很多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地应用和推广。

这主要是由于科研机构与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转化机制不完善等原因。

5.研发方向不合理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由于缺乏市场导向和需求导向,研发方向常常偏重于基础研究,缺乏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

二、对策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增加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

可以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投资进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建立专业课程、奖学金及就业岗位等,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工作。

应加大对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他们来中国从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4.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研成果的评估和应用导向,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科研机构与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5.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需求导向,通过调查研究、市场分析等方式,了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明确的研发方向。

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难题与解决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难题与解决方案

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难题与解决方案一、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难题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难题。

这些难题主要涉及资源投入不足、科研环境不够完善、传统观念束缚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难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资源投入不足造成研发困难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充足的资金和人才支持是推动项目进展和取得成果的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的投入相比于其他一些行业还显得不够充裕。

尤其是一些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由于长期收益回报周期较长,往往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

2.科研环境不够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是保障农业科技创新顺利进行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如研发机构间合作不够紧密、科研成果转化难度较大等。

此外,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3.传统观念束缚导致技术推广困难农业一直是传统行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观念和经验偏见。

这些观念束缚使得部分农民对新兴科技持有怀疑态度,并不愿意尝试和接受新的农业科技应用。

由于落后的生产理念和管理方法,很多先进、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造成了在某些地区资源利用率低下、生产效益不高的问题。

4.市场需求变化加大农产品创新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需求升级,市场对于安全、健康、高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这就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满足市场对于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难以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导致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

二、农业科技创新中的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难题和问题,可以通过以下一些策略和措施来进行解决:1.增加资源投入,加强科研资金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研项目的经费拨款,并优化经费分配机制,重点支持那些创新性和前瞻性强的项目。

农业科研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业科研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不 佳
成 果 转 化 的 重要 平 台 随 着 农 业 科 技 发 展 显 , 有 的甚至 申报成果 后柬之 高 阁 . 成 为
的科 研 基 地 的 建 设 也 迅 猛 发 展 . 与 之 配 套 摆 设
的 建设 管理 相 对 滞后 . 缺 乏创 新 性 。 针 对
农 业 科 研 示 范 基 地 的 位 置 多 数 较 偏
考建议 。
关键词 : 农业 ; 科研基地 ; 问题 ; 对策 ; 建 议
础设 施 等 建 设 质 量 也 不 过 关 . 随 着 技 术 需 队 伍 不稳 定 , 缺 乏对基地 的归属 感 . 服 务
求 的 更新 升 级 ,仪 器 设 备 的 配 置 跟 不 上 、 和管 理的积极性不高 , 肯干事 、 能 吃苦 、 乐 基 础 设施 等 损 坏 现 象 严 重 . 抵 御 自然 灾 害 于 奉 献 的 管 理 服 务 队 伍 更 是 少之 又 少 。 在 的 能 力 大 为减 弱 . 在 自身 运转 经 费 和 外 部 吸 引基 地 管 理 人 才 政 策 方 面 . 倾 斜 力 度 不
( 二) 经 费投 入 不足 , 维 护 管 理 滞 后
僻. 生活 和工作 条件差 等多种 原 因 。 科 研
农 业 科 研 基 地 在 建 设 与 管 理 中存 在 的 主
农 业 科 研 基 地 大 多 靠政 府 投 资 建 设 . 基地作为研究 、 推 广 与 示 范 等 以 非 盈利 为
C HI NA
CO U正C TI Ⅶ E o0 NOMY
农业科研基地存在 的问题
■ 罗冠 勇 罗劲梅 符 以 福 王 永 壮
摘要: 农 业 科 研 基 地 是 我 国农 业 科 技 推 广 , 科 研成果 转化效 率不 高 , 效 益 不 明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由于农村科技信息渠道有限,农民对新农业技术了解不足,导致技术推广的效果不理想。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展农技培训和示范推广活动,加强与农村科技信息中心、农业专家等合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信息,帮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技术。

农技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乡镇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技术研修,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可以引入农技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农村,与农民一起开展技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由于农民对新技术的不了解和风险意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开展技术示范和田间讲座等形式,向农民宣传新技术的效益和应用方法,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的好处,提高其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第四,农业技术推广缺乏长效机制。

目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政府项目资金支持,缺乏持续的资金保障。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农技推广长效机制,通过政府、农民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技术推广基金,实现资金的持续支持。

第五,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标准化管理。

目前,乡镇农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推广方法各不相同,存在推广效果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标准,明确农技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技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农民对新技术接受程度低、缺乏长效机制和标准化管理等问题。

通过加强信息发布、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推行农民参与式技术推广、建立长效机制和标准化管理等对策,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推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影响着国家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收入。

然而,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问题一:科技推广模式单一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主要依靠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技术推广站,这些机构往往采用单一的推广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业产业的需求。

对策一: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农业产业类型制定科技推广策略,积极开展试点工作,推广有效的科技推广模式。

同时,可以对农村电商、合作社等进行培训、引导,扩大科技推广的覆盖面。

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内容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方面,如新品种、新技术等,无法满足农民全面、多元化的需求。

对策二:开展普及型科技推广。

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科技服务功能,向农民普及基础科技知识,如土地利用、水肥管理、害虫防治等,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技能水平,进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问题三:科技推广服务不足目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缺乏完备的组织架构和专业人才,导致农民对科技推广服务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

对策三:加强组织架构和人才建设。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当前农业发展尚未彻底摆脱“粗放式”发展模式,农业科技推广资金投入相对较少,这直接影响了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

对策四:加大科技推广资金投入。

政府应当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适时增加科技推广资金,支持开展创新科技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总之,当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要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推广工作机制,提高科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不高、人员短缺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采用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的方式,旨在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乡镇农业生产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1.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

2.农民素质不高。

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水平较低,导致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不足。

3.人员短缺。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人员数量偏少,导致了技术人员无法对农民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4.传统观念影响。

部分农民仍然固守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观念,难以接受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

二、对策建议4.转变观念。

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引导农民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改变他们固守传统观念的习惯,增强他们接受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操作方法1.针对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增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速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

2.针对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农民培训课程、举办农业技术知识普及讲座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学技术知识水平。

3.针对人员短缺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加大对技术人员的招聘力度,增加技术人员数量。

4.针对传统观念影响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举办新农村建设宣传月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念,改变传统观念。

四、总结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解决现存问题并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情,需要相关部门和农民一起努力。

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科学技术支持农业发展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业科技创新不足1. 困难: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科研机构和农民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科技创新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对策建议: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建立科研机构与农民合作的桥梁,鼓励科研人员深入农田了解实际需求,提供切实可行的科技支持。

二、科技资源分配不均衡2. 困难:农村地区科技资源相对匮乏,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力量有限。

对策建议:加强农村地区科技资源的配置,提高农村地区科技人才的保障和待遇,吸引更多的科技人员投身农业领域。

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难3. 困难: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面临着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技术难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问题。

对策建议:建立科技成果推广的有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推动科技成果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

四、农业科技与市场需求脱节4. 困难:农业科技研究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科技成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效果。

对策建议:加强科技研究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建立科技研究和市场需求的反馈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五、农民科技意识薄弱5. 困难:部分农民对科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技应用意识薄弱,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障碍。

对策建议:加强农民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培养农民科技创新能力。

六、农业科技标准缺失6. 困难:农业科技标准缺失,科技成果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对策建议:加强农业科技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建立科技成果的质量评估体系,确保科技成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七、农业科技投资回报周期长7. 困难:农业科技投资回报周期长,科技支持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无法立竿见影,影响了农民对科技的积极性。

乡镇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乡镇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乡镇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乡镇科技创新也成为了发展的热点。

然而,在实际推动过程中,乡镇科技创新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乡镇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一、人才匮乏1. 缺少专业人员支持:很多乡镇缺少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2. 人口外流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一些优秀的青年才俊选择离开农村去城市发展,造成了在乡镇进行大规模研究与创新活动时出现人力资源紧缺局面。

解决方案:1. 提高财政投入:加大对乡镇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吸引更多有实力、有激情参与到农村地区的研究工作中。

2. 建立培训机制:建立起完善培养当地人才的培训机制,逐步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提升乡镇科技创新水平。

二、科研设施和条件欠缺1. 缺少高质量实验室:很多乡镇的科研实验室生活环境不佳且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复杂科研需求。

2. 装备落后:部分乡镇没有及时更新科学研究与开发所需要的仪器设备,限制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进行。

解决方案:1. 增加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实验室建设,并引进先进设备。

2. 加强合作:与城市相关单位或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等方面相互帮助,促进乡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三、孵化体系不健全1. 孵化环境欠佳: 乡镇中存在着孵化空间有限以及公共服务机构较少等问题, 影响了初创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众创行动中来。

2. 孵化策略有待完善: 缺少清晰明确的孵化目标和策略,导致很多项目无法有效落地。

解决方案:1. 政策倾斜:制定鼓励支持农村地区创新创业的政策,并提供相应资金、场所和服务支持。

2. 优化孵化环境:通过建设众创空间等方式,提供完善的办公条件、资源共享以及企业培训等服务,搭建起有利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平台。

四、科技成果转化难1. 缺乏市场对接机制:乡镇中缺少有效整合市场需求和科研成果的机构或平台,导致高水平科研成果无法得到有效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云南农业科技 Yunnan Nongye Keji
药 1 ~ 2 次, 新增总产值达 420. 5 万元, 扣除新增成 本,新增纯收益 353. 9 万元。 1. 2. 6 激活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通过项目带动,激活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起到 了 “接线、补网、聚能人” 的作用,农技人员找到了 用武之地,工作积极性高涨。 1. 2. 7 落实了惠农政策 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这一平台, 不仅为广 大农民送去了技术和信息, 还发放了价值达 30 多万 元的优良种子、农药、配方肥等物资, 将党和政府的 惠民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 增进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 众的关系。
2
” 示范工程的实施,感谢技术员的指导。 1. 2. 2 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户零距离接触 过去农户只பைடு நூலகம்示范点、 参加一些技术培训会, 回 去后实际操作常常走样, 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 现在 通过 “农业科技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 要领直接到人” 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农户掌握技术的 能力大大提高, 解决了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 真正实现了农业科技与农户的零接触, 发挥了科技在 农业生产中的增产潜力。 鲁家村委会代家村示范户李 : 俊文说 “农技人员直接到我们田坎来现场指导, 我 ” 据 统 计, 知道稻瘟病该怎样认了, 该 怎 么 防 治 了。 金山镇 2006 年至 2012 年每年都有 5 ~ 8 名科技人员深 入实施村 ( 居) 委会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 6 450 人次,开展集中技术培训 450 次, 每年发放近 200 元 的各种技术 配 套 物 资。 累 计 提 供 信 息 服 务 1. 7 万 余 人次。 1. 2. 3 加速了农业科技的普及和传播 从 2006 年开始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164 2012 年增刊
云南农业科技 Yunnan Nongye Keji
禄丰县金山镇农业科技入户示范 工程存在问题与对策
陈秀萍
( 禄丰县金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第 一推动力。 禄丰县金山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自 2006 年开 始 启 动, 几 年 来, 依 托 农 技 推 广 中 心, 构 建 了 “县级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辐射户—普通户 ” 的科技成果转化快捷通道, 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 到位率均在 95% 以上,示范户的农产品产量和收入比 上年提高 13% 以上,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 业科技应用水平,加速了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对金 山镇加快建设现代农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 有重大意义。 1. 2. 1 禄丰 651200 )
90% 以上,示范户和辐射户、 水稻示范面积均占实施 乡镇户数、水稻面积总数的 90% 以上。 1. 2. 4 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快捷通道 项目实施以 “三直接” 为抓手, 开展一户一册的 技术指导和服务,构建了 “专家组 - 技术指导员 - 科 技示范户 - 辐射带动户 - 普通农户 ” 的科技成果转化 应用链,连接了农技推广网络, 从而加快了农业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 2. 5 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契机, 金山镇将农 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坡改梯、 水果品 改、沼气建设等项目有机结合, 在炼象关村、 小街、 南冲、杨家庄、 官场社区、 北门和南门社区等 10 余 个村,大力推广猪 - 沼 - 菜、 菜 - 稻 - 菜、 稻 - 鱼 - 藕、猪 - 沼 - 果等农业技术新模式, 水稻主推技术为 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旱育秧、 水稻抛秧、 病虫害综合 防治、水稻生物多样性间混栽, 并推广了烤烟地套种 青早蚕豆、玉米地套种青早蚕豆等技术。 切实改变了 山村面貌,夯实了支柱产业, 促进了农民增收, 推动 了新农村建设。 青早蚕豆是金山镇的传 统 优 势 农 作 物,金山镇农户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青早蚕豆具有 品质好、投入少、 产值高、 产品市场竞争力强、 商品 率高等特性, 自 2006 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以来,通过烤烟地套种青早蚕豆、 玉米地套种青早蚕 豆等 新 技 术 示 范 普 及, 到 2011 年, 全 镇 22 个 村 ( 居) 委会蚕豆种植面积 1 800 hm , 其中青早蚕豆种
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效益
至 2012 年,在 21 个村 ( 居 ) 委会 250 个自然村 300 个村 ( 居) 民小组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共 培育示范户 692 户, 示范带动户逐年累加为 138 480
2 户,示范户水稻种植面积 768. 8 hm , 辐射带动面积 2 逐年累加为 14 376 hm 。 示范户水稻单产平均提高了
13% 以上,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生产成本平均节省 13% 左右。共新增水稻 16. 3 万 kg, 增产值 40. 7 万元。 示
2 范户平均节省成 本 900 元 / hm , 平 均 增 收 2 250 元 / hm2 以上,户平均增收 450 ~ 500 元。正如官场社区王
: 家坝村民王荣发说
“几年来我搞过合理施肥, 结果
1
1. 1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现状
基本情况 金山镇 位 于 云 南 省 中 部, 楚 雄 州 东 部, 距 昆 明
都不理想。这几年,由于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 技术 员亲自上门指导,手把手的教, 面对面的传, 我的测
2 土配方施肥终于成功了。6 年来, 我的 0. 17 hm 水稻 田多收了 1 000 kg 谷子。 我从内心感激农业科技入户
收稿日期: 2012 - 08 - 25 作者简介: 陈秀萍 ( 1973 - ) , 女, 楚雄禄丰人, 学士学 位,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 。
2012 年增刊
165 以来,在金山镇农村培养了一批观念新、 技术强、 留 , 他们已成为基层 得住的科技示范户和 “乡土专家 ” 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能手 和带头人,加速了农业科技的传播, 促进了农业产业 的发展。目前,全镇示范带动户每年已近 2 万户, 辐 射面积 近 2 000 hm , 带 动 户 到 户 率 和 到 位 率 均 达
103 km,距楚雄市 87 km。 年平均气温 16. 2℃ , 年降 雨量 1 123. 9 mm, 平均海拔 1 560 ~ 1 640 m, 属于中 亚热带季风气候。 至 2010 年末, 全镇辖 5 个社区 16 个村委会 272 个自然村 340 个村 ( 居) 民小组, 全镇 总人口 79 502 人,其中: 农业人口 51 285 人,占总人 口 的 64. 5% ; 非 农 人 口 28 217 人, 占 总 人 口 的 35. 5% 。全 镇 国 土 面 积 419. 3 km2 , 实 用 耕 地 面 积 3 414 hm2 , 其 中: 水 田 2 167. 5 hm2 , 占 耕 地 面 积 的 63. 5% ,旱地 1 246. 5 hm2 ,占耕地面积的 36. 5% ,农 民人均耕地面积 0. 07 hm 。金山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类型为水稻种植,具体实施单位为金山镇农技推广中 心 ( 现为金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1. 2 工作成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