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是农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依赖人力劳动,同时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这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和劳动力浪费。
对策建议:-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贷款,鼓励农民购买现代化农业设备。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
政府可以组织培训班或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使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
2.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资源短缺限制了灌溉和农田的水分供应。
对策建议:-制定并执行土地保护政策,加强土地治理和重建。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使用和耕作方式,例如轮作制度和有机农业,以保护土壤健康。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加强节水措施。
政府可以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和喷灌,降低农业用水的浪费程度。
3.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些农产品可能存在农药残留、兽药污染等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对策建议:-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和检查。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检测机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鼓励农民采用无害农药和兽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
政府可以给予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相应的奖励和市场溢价,提高农民的意识和积极性。
4.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是农业发展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不畅导致农民难以获得公正的价格,并增加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
对策建议:-建设和完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农产品保鲜能力。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帮助农民建设冷库和运输设施,改善冷链物流系统。
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耀军Z h i f u j i n g y a n一、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1、优越的区位及自然条件承德县南邻京津,北接辽蒙,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总人口42.4万,是河北省农业大县。
全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3℃,年降水量542.2毫米,无霜期189天,适宜蔬菜、食用菌、果品等作物生长,目前承德县利用其自身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020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万亩,蔬菜产量15.1万吨,食用菌产量21.5万吨,新栽果树2.1万亩。
2、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承德县立足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菌菜业、做大做优林果业,推进农产品布局调整、优化,打造了菌菜、果品等一批集中连片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生产基地。
近年来,全县建成百亩以上蔬菜示范园区70个,百亩以上食用菌生产基地22个,百亩以上标准化苹果种植园区133个。
特别是“承德国光苹果”已成为河北省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荣获“中国优质苹果金奖”和“中华名果”荣誉称号。
3、创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承德县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大力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
截至2020年底,全县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63家,实有入社成员0.8万户,带动农户1.8万户,已经成为全县农村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一大批蔬菜合作社、水果合作社和食用菌合作社等形式多样合作社的覆盖范围已从本村本乡向跨乡镇、跨县域拓展。
二、承德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农业资源条件和环境约束增强全县人多地少,水、土等资源供应不足,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
全县人均耕地1.17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1/3,随着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目前全县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的50%,农业节水任务艰巨,后备资源不足已经制约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需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现代农业是农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很多优势,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然而,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生态破坏、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首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推行绿色农业来解决。
绿色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自然为师的农业生产方式。
可以通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倡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改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农田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对于土地退化问题,可以通过科学耕作、轮作休耕等方式进行土地保护和恢复。
科学耕作是指根据土地性质和作物需求合理选择施肥、灌溉、土壤翻耕等措施,保持土壤结构的稳定和改善。
轮作休耕是指在农业耕作中,按照一定的轮换顺序循环种植不同作物,可以减少连作难题,增加土壤肥力,缓解土地退化问题。
再次,对于生态破坏问题,可以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来解决。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农业生产方式。
可以通过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来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种植是指根据自然生态法则选择合适的作物和种植模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生态养殖是指在养殖过程中,采用生态循环、低输入的方式进行养殖,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最后,对于农民收入不稳定问题,可以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解决。
农业产业化是指将农业生产转变为农业产业,通过规模经营、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指通过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开展农产品营销等方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综上所述,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对策和建议,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关键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的对策。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先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包括灌溉设施、农机化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等。
然而,由于投资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解决之道:首先,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其建设水平和运营管理能力。
其次,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的方式共同使用农业基础设施。
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往往面临着低价收购、滞销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降价甚至无法销售。
这主要是由于农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和平衡。
解决之道:一方面,制定完善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加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商品化程度。
同时,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农业科技创新滞后农业科技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相对滞后,许多农民仍然沿袭传统的种植技术,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无法有效提高。
解决之道: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为农民提供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
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农业科技示范,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
四、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以来,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不仅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
解决之道: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治理,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
同时,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鼓励农民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然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资源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农地流转难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探讨如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在传统农业模式下,资源分配存在严重失衡情况。
耕地面积有限但需求巨大,粗放型生产方式导致土壤质量不断恶化;同时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2. 解决方案(1)优化土壤管理:加强耕地保护与合理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实施轮作休耕制度以修复退化土地。
(2)推广节水技术:引进先进灌溉设备和技术,在夏季高温季节采取滴灌和喷灌方式进行浇水。
(3)开展种植结构调整:调整作物品种结构以减少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三、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传统农业生产方法中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
这种环境污染造成了生态系统破坏,并且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2. 解决方案(1)推广有机耕作: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有机产品市场发展。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经营管理能力,教会他们正确使用化学品,并采取科学施用方法。
(3)探索生物防治:鼓励利用昆虫、细菌等天敌来替代传统的杀虫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农地流转难问题及对策1. 问题概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土地所有权不清晰以及承包期限短等因素导致的流转难题。
这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困扰。
2. 解决方案(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解决土地所有权不明确、承包期限短等问题。
(2)建立土地交易市场:鼓励发展现代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在开放的市场上自由流转土地资源。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对策1. 发展绿色畜牧养殖通过采用科学的饲养模式和环境控制技术,减少传统养殖方式下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也是人们生活的依靠。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失,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加剧,农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主要探讨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土地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的逐渐推进,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和住房建设,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农地减少不仅影响种植规模,还导致农业生产的集约化难题。
对策:首先,加强土地保护意识。
政府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制定相关法规与政策,加强土地执法力度,遏制乱占、乱用土地的行为。
其次,加大农地整治力度。
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农田利用率,优化农田布局,充分发挥土地潜力。
此外,应推行农作物轮作休耕制度,合理安排农田轮作,降低土壤消耗,提高土壤肥力。
二、农业科技水平低下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面临着耕作技术陈旧、种质资源贫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产品的质量的提升。
对策: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
政府应创造条件,增加科研经费,引导大学和科研机构更多关注农业科研,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此外,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风险。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策:加强质量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和抽检,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农村人口流失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农田无人耕种,农产品生产逐渐减少。
对策:推动农村振兴。
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鼓励大学生、技术人员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国民发展的支柱,其可促进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各级部门对农业的投入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投入不足.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都还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这些工程大多已超期服役,无法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导致农业抗灾能力明显下降。
1.2农村市场信息闭塞,农产品增产不增收市场决定生产.农产品也离不开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调配,才能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政府所能确定的,也不是农民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决定的。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几乎是空白,导致农村市场信息严重闭塞.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加之一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中,不研究市场规律,而是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造成各种农产品供大于求的“大战”,如苹果大战、蚕茧大战等,导致农业生产能力大起大落,给农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1.3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业标准化水平很高,而当前我国许多农产品的质量标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农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国内国际2个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1.4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
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
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无棣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无棣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无棣县是中国优秀的农业县,同时也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为了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值,促进农民增收,还需要进一步突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对策。
一、农业收益偏低的问题在无棣县的农业生产中,存在着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规模一般较小,单产较低,农民的收益相对较少。
还有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虫害、疫病等也会影响农业收益。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农业收益,如加大投入力度,增加生产规模,强化农业技术攻关,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农业生产资源争夺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对生产资源的争夺会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
主要表现为农技人才、土地、肥料等方面的竞争。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如开展农技人才培训和推广工作,促进农民技术升级。
同时,也应该强化土地流转和管理,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协调利用。
三、农民教育培训不足的问题农民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难度。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力度开展农民教育,加强农业职业学校、职业技术培训机构和科技推广站等农业学校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四、农业产品质量不过关问题无棣县的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相对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产品质量不过关。
这是会损害顾客信心,降低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的。
应该加强产品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加大对于品牌建设的投入,营造市场竞争良性循环的氛围。
五、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也会存在。
因此,需要强化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和科技水平,减少农药、化肥、水资源的使用和污染,科学管理畜禽养殖、养鱼等生产活动,达到环境与农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综上所述,无棣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效益偏低、生产资源争夺、农民教育培训不足、农业产品质量不过关和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延寿瑶族乡一、发展情况延寿瑶族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80.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
XX年降雨量1680毫米,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0℃,年末总人口16512人,其中农业人口15106,少数民族人口13802人,占总人口的83.5%,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
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元,比上年增长5%,养殖业产值620万元,出栏生猪19856头,出售家禽51748羽。
粮食产量11045吨,瓜果产量168吨,境内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年产值560万元,形成了5000亩楠竹,2万亩小水果、3000亩订单蔬菜三大主导农业产业基地。
XX年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27余人,新建沼气科技示范户240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9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7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
一是农业基础薄弱。
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二是产品优势不优。
尖辣椒、楠竹等基地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产品开发慢,竞争力弱。
生产要素支撑力欠强。
一是素质不高。
全乡农业科技人才格局是以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
老、少、妇且文化程度低的“386199”部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上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
二是投入不足。
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数量虽增长,但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远不够。
三是农用物资有价高质差现象,直接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抗御风险能力欠强。
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受石灰岩地质结构影响,我乡是灾害多发、水源缺乏的农业乡,而标准良田比例不高、水利设施少而老化、基层疾病防疫网络不健全等问题还客观存在。
在去年的“7.15”、“7.26”洪灾中我乡遭受严重损失,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今年的“8.19”洪灾,我乡又是全县灾情最严重的乡之一,民房倒塌19间,道路冲毁3.62公里,渠道冲垮860米,输电线路冲毁2.5公里,淹没稻田1650亩,全乡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
二是应对市场风险机制缺乏。
沟通农户与市场的中介组织发展缓慢,农户分散经营的现状,对千变万化市场应变能力匮乏。
发展环境总体欠优。
一是生态环境欠优。
延寿河和新坡江的污染,导致沿河两岸河堤损毁,渠道淤塞,6个村6000多亩耕地灌溉缺水,严重制约着我乡农业的发展。
二是体制制约。
部分相关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存在“卡”、“拿”、“要”等违规收费现象,阻碍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服务管理功能欠缺。
一是管理在弱化。
农业体制运转不顺依然存在。
二是服务在退化。
由于体制原因,大多乡农技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其他非农工作。
三、建议对策实施“三业并举”的产业工程,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联动力。
积极推行“企业+基地+竹农”、“公司+基地+农户”及“协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三产业并举”的联动工程。
1、扩展基地。
实践证明,加快基地建设尤其是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一要调优农业内部结构。
做强尖辣椒,做大劳务,做精松脂、做特楠竹和做活果蔬等,切实解决我乡引进的以加工松脂为主的“汝城县福民化工有限公司”加工原料缺少问题。
二是调整生产方式。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种养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扩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
今年,全乡新建规范化商品蔬菜生产基地4000亩;力争到XX年,发展商品蔬菜生产基地8000亩。
2、舞活龙头。
加工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方向,加工农业要靠龙头企业来完成。
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明确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定位和重点产品,重点扶优扶强加工松脂的富民化工有限公司和加工楠竹的锦鑫楠竹制品厂,重点培育竹材加工、木材深加工、尖辣子加工等更多更好、潜质优、潜力大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集研发制、产加销、农工贸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龙头企业集团,力争到XX年,新发展龙头企业2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卖原货、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3、繁荣农贸。
现代农业更需要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群簇效应,共同参与市场,抵御市场风险。
认真贯彻即将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育农村经纪人,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农户,兴办合办专合组织。
重点扶持、规范、壮大现有个乡级示范农村专合组织,大力发展一批新专合组织。
建立以建设尖辣椒、楠竹等特色市场为细胞、以建设集贸市场为基础、以发展专合组织为介质的农村流通网络,推行网上交易。
同时,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体系、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等,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等。
实施“三新并提”的素质工程,激活发展现代农业的内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
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科技的过程,也是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
1、培育新农民。
农民既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也是助推现代农业的主力军,所以说,没有新农民,难有新农村,难有现代农业。
一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
通过“三下乡”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延寿红色历史和革命精神融入农民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中,贯穿新农村建设始末,帮助群众树立诚信包容、理解宽容的思想,引导群众辩证地对待党委、政府作出的决策和开展的工作。
二是加强农民法律知识教育。
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干部和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的局面,使其利益诉求途径依法、诉求内容合法。
同时,加强科普教育,努力提高全乡农民科学文化素质。
2、推广新科技。
把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环节和首要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富民行动,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一抓科技创新,重点加强对我乡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尤其是尖辣子多种加工技术、竹制品深加工技术等。
二抓引进推广,继续引进适合延寿气候和土壤的新品种,加大淘劣扩优力度,提高品种优质率。
抓好适合我乡地理特点的收割机、耕整机、栽插机等小微型使用农机具的推广。
加快现代实用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提高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3、培养新民工。
农民现金收入主要来自务工收入,加强民工培训,提升民工素质,提高务工效益。
积极整合县职业技术学校、农科所、就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资源,深入实施各项培训工程,力争全乡农民及农民工掌握1—2门实用技术。
真正使我乡农民能洗脚出田间,洗脑回田间、下车间、跑空间。
加大外输,加强回引,加速内转,充分扩大农民就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三驾并驱”的基础工程,加大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力。
1、改善生产环境。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尤其对作为一个灾害多发、水源贫乏的农业大乡来说,地位显得举足轻重。
继续实延寿河、新坡江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解决延河两岸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难问题。
向上立项彻底治理病险水库,改造中低产田,抓好千亩以下渠道配套工程、机电提灌设施和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化、耕地良壤化,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2、优化生活环境。
从解决农民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以村道通达、通畅工程为突破,加快实施通村水泥工程,建设乡镇客运站,建设村级候车站,突出解决群众农产品运输难、搭车难等行路难;以建设沼气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清洁环保能源,配套实施“一池带六改”,切实解决用能难,积极发展福祉民生的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3、建设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巩固生态公益林资源保护成果,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强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全面开展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综合整治村容村貌。
充分挖瑶族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充分发挥李涛将军故居、青石寨阻击战遗址、红军借据、红军墓等长征文物的带动作用,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打造“农家乐”、“爱国教育基地”等乡村红色旅游产业。
实施“三网并撒”的覆盖工程,增添发展现代农业的保障力1、建立投入网络。
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
以实施公共财政为契机,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坚持“一资带两资”,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农业。
引导和推动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农业信贷投放。
实行以奖代补支持“一事一议”。
逐步健全“农民自主加大投入、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稳定投入机制。
2、完善工作网络。
一是充实领导机构。
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建立涉农项目和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等,专题研究“三农”工作重大问题和农业重点项目,研究制定对农业项目和农业资金进行整合的办法措施,增强统领农村工作和整合农村项目的能力。
二是创新考核机制。
继续实行乡级主要领导干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联系包挂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继续将“三农”工作纳入乡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查。
三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选齐配强村级班子,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3、健全服务网络。
现代农业服务业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升现代农业产业的重要切入点。
一是农资连锁。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发展标准农家店,培育连锁经营企业,建立现代物流新体系;二是技术服务。
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专业性服务组织和各类农民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农技、农机服务体系;三是信息服务。
实施好村村通电话通手机信息工程,整合网络资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