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温室效应分析
温室效应原理

温室效应原理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某些气体能有效地吸收并重新辐射出地球表面向外的长波辐射,使地球的温度上升的现象。
这些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它们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平均温度能够维持在适合生命存在的范围内。
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短波辐射经过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会被大气成分吸收和散射。
其中被吸收的部分会转化为热能,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
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长波辐射也会被部分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出去。
这样,温室气体就像一个“保温被”一样,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迅速逃逸到太空,从而使地球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温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
如果没有温室效应,地球表面温度将会大幅下降,无法维持生物的生存。
然而,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释放,使得地球的温室效应异常增强,这就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室效应的增强会导致地球气候变化,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如签署《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
此外,个人也应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以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温室效应是指地球上的温度升高,部分原因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所致。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Ox)和氟利昂(CFC)等。
温室气体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如工业生产、燃煤、汽车尾气排放和森林砍伐等。
1.排放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这主要是由于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导致的。
燃烧化石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森林砍伐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减少。
2.气候系统的正反馈机制:部分温室气体会加强温室效应,形成正反馈机制。
例如,温度升高导致冰川退缩,进而减少了地面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进一步增加了温度。
3.人为原因导致地球发热:人类活动中,不仅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还造成了土地利用的改变,例如城市化和森林砍伐。
这些改变导致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例如,城市中的水泥、钢筋等材料会吸收和储存热量,导致城市的温度升高。
面对温室效应的挑战,需要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这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式来实现。
2.携手全球合作:温室效应是全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
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和协调,制定全球性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加强技术和经济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措施。
3.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和湿地等。
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通过加强保护和恢复,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5.加强气候变化适应能力:面对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需要加强社会和经济的适应能力,包括提高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改善城市规划和建设等。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

温室效应的研究报告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一种物理现象,即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发出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氧气等)导致地球上的温度升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吸引了全球的研究人员的关注。
本文将分析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引用专家的观点,以探讨温室效应的问题。
一、温室效应的机制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再辐射到地面的过程而产生的。
太阳辐射中的大部分被地球反射,但是一小部分被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发射向空间,这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然而,如果温室气体的浓度过高,吸收的辐射量也会增加,致使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
二、温室气体的类型和来源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气、氮气等,它们的来源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
自然过程主要指生物和地球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包括植物腐烂、沼气发酵、火山爆发等。
但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升高。
例如,工业过程中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每年都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
三、温室效应引起的影响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候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例如:1.极端气候事件:全球各地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暴风、热浪和干旱等。
这些灾害性天气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
2.海平面上升:温室效应引起的海洋温度升高导致海水膨胀,再加上冰川及冻土融化,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海平面上升不仅对海岸线和沿海地带的生态系统造成威胁,而且还会对人类居住的沿海城市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3.生态平衡破坏:全球气候变化会使得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负面影响,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四、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家针对温室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1.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加: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秘书处的数据显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8年达到新高,为41.5亿吨,比2017年增加了2.7%。
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温室效应的产生和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吸收和再辐射现象。
它的产生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原因: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有关,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和氟氯烃等。
这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外辐射的红外辐射,阻止其在太空中散失,使得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
2.气候变化: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生态系统受损等问题。
3.生态系统影响:温室效应对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平衡失调、植物生长周期改变等,对农业、林业和渔业等产业产生直接影响。
4.经济影响:温室效应引发的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包括农作物减产、能源供应不稳定、基础设施损毁等,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健康影响: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污染增加、传染病扩散、饮用水供应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
应对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国际社会通过制定减排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以减轻温室效应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 1。
地球温室效应分析报告

地球温室效应分析报告地球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一部分气体能够吸收和发射地表和大气层中原本应该逸散到太空中的能量,从而使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是地球上生物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过强,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首先,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采伐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
这些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大气中积累,阻碍了地球的热量向外辐射,使得地球温度上升。
由数据统计发现,过去一百多年,地球气温上升了约1摄氏度。
高温影响了气候系统的平衡,导致了变异性强烈的天气现象,如极端高温、干旱和洪水等。
其次,温室效应加剧了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随着地球温度的升高,极地和高山地区的冰川陆续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据科学家的研究,过去一百多年来,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预计未来数十年内将进一步上升。
这对沿海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海滩侵蚀和海岸城市的威胁。
此外,温室效应加剧了酸雨和气候变化。
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了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增加,这些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酸雨对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破坏了生态平衡。
而温室效应也引发了气候变化,如降雨模式的改变、干旱和洪水的增加等。
这些变化给农业、能源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减缓和遏制温室效应带来的问题,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
其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关键之一。
国际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旨在限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在2摄氏度以下,并努力朝1.5摄氏度的目标迈进。
各国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的转型。
总之,地球温室效应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其过强会导致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促进可持续发展。
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

地球温室效应的原因
1.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太阳辐射被地球大气层和海洋吸收,温度升高后又有一部分辐射被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从而使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造成全球变暖的现象。
2.温室效应的原因
(1)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浓度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含量大幅上升,将太阳辐射中的较多热量持续地吸收和保持,从而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出现。
(2)臭氧层破坏。
近几十年来,工业发展迅速,化学工业释放的氯氟烃等臭氧层破坏物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大幅提高,臭氧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大量辐射难以通过臭氧层离开大气,因此也加剧了温室效应。
(3)阳光反射减少。
另外,由于雨林砍伐或植被覆盖减少,树木减少,陆地反射太阳辐射进入大气的率明显降低,使温室效应加剧。
(4)陆地乌烟瘴气。
陆地湿地区或桑圃也释放乌烟瘴气,乌烟瘴气中的温室气体比二氧化碳含量更高,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更大,从而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3.温室效应的危害
温室效应将对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危害表现为气温的持续上升、季节、环境变化、极端天气的频发、干旱、洪水、土壤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等。
除此之外,还会对海平面、纬度高热带地区造成更多的实质性破坏。
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机制探究

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机制探究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地球大气层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对地球气候的形成和调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究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机制,详细解析其原理及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特定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上的红外辐射,使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这一现象可以类比于温室中的效应,温室中的玻璃能够阻挡大部分红外线的辐射,从而使温室内部温度升高。
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首先,地球表面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受到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主要是可见光和紫外线),其中大约30%的太阳辐射被地球表面反射回太空,剩下的70%被地球表面吸收。
这些吸收的能量进一步转化为热能,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其次,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的热能。
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对地球上的红外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它们吸收了地球表面的一部分红外辐射,并将其辐射回地球表面,进一步加热地球表面。
这就相当于地球表面受到了来自大气层的额外加热。
此外,温室气体还能吸收和反射部分太阳辐射。
温室气体吸收来自太阳的一部分紫外线和可见光,使其转化为热能。
同时,温室气体还能反射部分太阳辐射返回太空,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地球的作用。
这种平衡的辐射过程使得地球温度能够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使地球成为了宜居的星球。
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得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
据科学家研究,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约40%,甲烷浓度上升了约150%。
这些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变得更加强烈,使地球表面温度持续上升,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城市和岛屿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温室效应的机制解释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如何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从而引发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的机制解释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如何导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从而引发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再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主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
一、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温室效应的机制解释如下:地球表面受到太阳的辐射,其中大约有30%的辐射被直接反射回太空,其余的70%被地表吸收并转化为热能。
地表所释放的热能中的一部分被温室气体吸收,并再次辐射出去,有一部分辐射射回地表,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二、温室气体的作用1.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中重要的成分之一。
二氧化碳的浓度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尤其是工业活动和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
这些排放物进入大气层后,会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遥控器”,阻止地球表面大部分的热量从地球逃逸回太空,使地球变暖。
2. 甲烷: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虽然它的浓度比二氧化碳低得多,但却比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更强。
甲烷主要来自于天然气和煤矿等能源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的泄漏,还有生物质燃烧和畜禽排泄物等。
甲烷的浓度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强化,加剧气候变暖的程度。
三、温室效应的影响1. 气候变暖:由于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效应加强,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这种升温现象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表现为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冰川消融等。
2. 海平面上升: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全球气温上升导致极地冰川和冰盖融化加剧。
融化的冰水流入海洋,增加了海水的体积,导致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会威胁沿海地区和岛国的安全,也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3. 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气候变暖改变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导致物种分布范围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物种灭绝的增加,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为了应对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至关重要。
以下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些常见措施:1. 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温室效应分析:原因及其对策摘要:地球自有人类出现至今,已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条件,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地球的开发利用,使得地球正遭受着毁灭性破坏。
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导致了地球升温,全球气候不断恶化。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对策何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通过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而阻止地表热能耗散,从而导致地表温度增高的现象”。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
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的一般机理温室效应是由太阳——大气——地球系的物理学相互作用造成的,包含以下关键因素。
(1)太阳的温度大约为5800K它外发射光线,产生许多波长的光,波谱范围从紫外线到红外线,在550μm左右的可见光部分最大。
(2)这些光线的大部分通过大气传到地面,其中一部分被陆地或海洋表面吸收。
(3)地球表面也发射辐射,地球辐射的波长范围从接近红外线区域到远离红外线区域,峰值大约为10μm,比太阳光的波长长得多。
如果没有大气存在,这个通量将与太阳入射通量平衡。
(4)无云的大气层对太阳光是相当透明的,但对于地球的红外辐射的透明程度则小得多,因此,大气被加热了,随后地球表面也显著增暖。
(5)大气中含有吸收红外辐射的所谓“温室气体”,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臭氧和一些浓度更低但仍强烈吸引红外辐射的气体,如氯氟烃类。
所有这些温室气体都在一个或多个狭窄的波长范围内吸收红外辐射,形成红外吸收带。
由于含有自然吸收红外辐射气体的大气造成了大气的整个较低部分变暖,升温幅度超过30K,这一现象常常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
这种增温还可以被认为是由于发射红外辐射的有效高度增加而产生的。
大气低层对于红外辐射不再是透明的,所以地球向外辐射就从更高的高度上发射,结果使得地球表面变得更暖。
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主要有六种,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氟烃类物质。
关于每种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1)二氧化碳(CO2)。
在对大气释放CO2方面,最重要的人类活动是交通、电力等部门对化石燃料的消耗,全球每年因此接受到的碳量19世纪中期为1亿吨左右,到本世纪80年代已达57亿吨。
CO2增加的另一个原因是地球陆地植物系统的破坏,近几十年来,森林的砍伐和破坏日益严重,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2)一氧化二氮(N2O)。
海洋是一氧化二氮的一个重要来源。
无机氮肥的大量使用和石化燃料及生物体的燃烧也能释放出一定量的一氧化二氮。
工业革命前一氧化二氮的浓度为288cm3·m-3,目前已增加到310cm3·m-3。
据以往的观测结果进行推断,大气中一氧化二氮的年增加率仍将保持在0.25%左右。
(3)甲烷最重要的来源是沼泽、稻田和反刍动物,这三项占总排放量的60%左右。
天然气、煤的采掘和有机废弃物的燃烧等人类活动也产生甲烷。
(4)臭氧(O3) 臭氧在大气层的上部浓度最高,并且形成我们所熟悉的臭氧层,其可以吸收大气中过量的紫外辐射,使生物的免疫系统免受损害。
然而,近年来,在大气层的下部,一定数量的人造物质聚集起来,生成了低空臭氧,并且还在不断生成。
(5)氯氟烃(CFCS)氯氟烃完全是人工合成物质,因其无毒、有惰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灭火剂、制冷剂等化工产品的制造。
从上个世纪来,人工合成的卤素碳化物不断大量排入大气,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迅速上升, 它们不仅浓度高,保留时间也很长,因而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长期的。
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被吸收量的减少大气中任何气体的含量,都是由其排放量与被吸收量之间的平衡来决定的。
但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导致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如对CO2气体,自然界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吸收的。
而人类对森林的大规模砍伐,却降低了自然界对CO2的吸收能力,破坏了CO2的排放量与被吸收量之间的平衡,导致CO2大气含量增加。
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自然灾害温室效应加速,地球升温,大气恶化,必然气候带迁移,冰川消融,海面上涨,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一系列变化,人类和地球面临严峻的威胁。
温室效应带来的自然灾害现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海平面上升今后50或100年内,全球温度升高几摄氏度,海洋发生膨胀,山地冰川融化,和格林兰冰原南缘可能后退,海平面会升高0.2一1.5米。
海平面升高,严重危及沿海地区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系统。
(二) 飓风和大风暴频繁海洋升温,使其逐渐增多的水蒸气在大气中产生更强烈的对流,其结果咫风和大风暴更为频繁。
已知太平洋周围易受台风袭击的地区在过去20年间大约增加了1/6。
(三)干旱地区增加地球升温加速水份蒸发而减少河流流量,也就是说大气中水蒸气增多,意味着某些地区干早概率增加,预计2030年,低纬地区酷暑季节干早的概率增加到每3年一次,而50年代仅20年一次。
(四)地震环境因子太阳活动和气象与地震之间存在某些联系,对地震的发生常常起有调制和触发的作用。
温度效应的加速,地温升高大气变化,以及太阳表面剧烈活动释放的能量,无疑影响到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
对生态的影响有人曾经说过,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比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更大,而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正在破坏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这主要表现在植物、动物和昆虫出现迁移现象,以适应气候变化;一些动植物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毁灭,严重的影响着生物多样性。
另外,一些农作物的产量由于气温上升而下降,甚至无收;沙漠地区由此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减小;干旱连年发生。
这种生态平衡的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势必产生不良影响。
促进疾病的蔓延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升高和臭氧层变薄而引起的紫外线辐射加强会使某些疾病蔓延,同时也会损害人体自身对疾病的预防能力。
紫外线的辐射不仅会导致癌症,而且还会改变或消除免疫系统,加剧了一些与皮肤有关的疾病的产生,如麻疯病、天花、皮肤溃疡和疱疹等。
例如,由于气温升高,在南美洲和中美洲由吸血蝙蝠传染的狂犬病、登莱热和黄热病有可能传播到北美洲。
例外据证实,臭氧层的臭氧量减少1%,放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则增多2%,皮肤癌的发病率相应增多4%—6%,过量的紫外线还可以加速艾滋病的发病率,甚至引起天然电磁场的变化,影响人类的整个健康。
温室效应的应对策略温室效应已引起全世界的密切关注并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近年来各有关专家已相继展开了一系列的地区性和国际性会议,共同商讨具体措施和对策。
现总结如下:(1)减少CO2的排放量此是最有生命力的预防,能措施、替代能源(太阳能如光电池、生物质能),或从煤、石油改为天然气和其他含碳量低的然料,停止焚烧和砍伐森林并大面植树造林。
提出并制定“空气法”,即向每个国家规定污染权,使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保持在一个全球标准之下。
(2)改变交通工具,完善机动车辆汽车尾气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因而改变交通工具由机械代替机动对控制温室效应将起重大作用;另外加速研究新的装置安装在各种机动车辆上来吸收、净化其所排放的废气也是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3)限制氯氟烃的生产,研制新的制冷剂,代替传统的气雾剂,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途径之一。
另外,面对着如此严重的挑战,仅仅是某一个个人或国家的努力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它需要我们全世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
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全球性的“灾难”,因此,各国有关的专家、学者应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并制定出科学的方法,缓解现存问题,控制未来新的温室效应的再形成。
(4)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
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
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二○五○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具结果得以降低七%左右的温室效应。
(5)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
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八%左右的抑制效果。
(6)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
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
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7)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
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於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四%左右的抑制效果。
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8)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
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结论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而来的温室效应已在无声无息地危及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因此加速对其形成原因及后果的研究对实施合理的对策来缓和清除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不仅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致,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紧握着珍贵的资源、能源,掌握着一份民族生息发展的“命脉”。
已有5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700多名美国权威科学家签名上书政府,力促联合各国通力合作,采取对策,以“稳定”全球的气候,“遏住”地球的危机。
成之毁之、爱损之在于我们的一举一动。
为了我们的今天更为了我们后代的明天,为了地球的长久,全世界人民更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
参考文献:[1] 田景春.浅谈温室效应.岩相古地理.1996,15(5):54-58.[2] 王文香.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对策.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11:95-96.[3] 张峥, 张涛,郭海涛.温室效应及其生态影响综述.环境保护科学.2000,99(26):36-38.[4] 阎志德.浅论温室效应及其灾害和对策.甘肃科学学报.1991,3(3):85-89.[5] 孙玉清,张永波,陈熙.浅析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后果及对策.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12(4):55-58.[6] 余国泰.温室效应及其生态影响. 环境化学.1990,9(5):71-78.[7] 陈中元.逐渐增大的温室效应危险及其对策的研究.云南化工.2005,32(6):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