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常识100题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

文学常识常考100题汇总(含答案)第一部分: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 (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 ;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 ,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14、海上升明月,________________。
15、________________,几度夕阳红。
16、海阔凭鱼跃,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文化常识以下88道题为常考文学常识及平时考试重点知识汇总。
新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关于巴金的小说《家》,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小说中,觉新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
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B. 小说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
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民的真挚的爱。
C. 因有谣传晚上恐怕会发生抢劫的事情,于是大公馆里除了觉新这一房人,其他人都投亲靠友避开去了。
D. 《家》贯穿着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浓烈的抒情色彩,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多样的抒情手法的交替使用,增强了作品动人心魄的悲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古人纪年,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如《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为干支纪年,“岁在癸丑”为帝王纪年。
C.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等。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礼记》曰:“幼名,冠字。
”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 “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C. 象笏是用象牙做的笏。
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
D. 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缤和皇子公主等。
4.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
B.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C. 老舍,原名舒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茅盾,原名沈雁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答案:D解析:茅盾的代表作是《子夜》,而《林家铺子》是叶圣陶的作品。
2.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C.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D. 《聊斋志异》是明代作家蒲松龄所著,是一部志怪小说集。
答案:D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而非明代。
3.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剧作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等。
答案:D解析:《太阳照样升起》是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而非海明威。
二、填空题1.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______篇。
答案:二十2.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______所作。
答案:左丘明3. 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其中“三吏”指的是《石壕吏》《新安吏》和______。
答案:《潼关吏》4. 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号为______。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古代文学通常按照内容和形式分为哪几类?2.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有哪些?3. 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什么区别?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5. 《红楼梦》描写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6. 《水浒传》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7.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8. 《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冒险?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什么特殊能力?10.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11. 唐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2. 宋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3. 唐诗的发展特点是什么?14.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名句?15.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6. 什么是意境?文学作品中如何营造意境?17. 唐代的杜甫被称为什么?18. 唐代的李白被称为什么?19. 宋代的苏轼被称为什么?20. 宋代的辛弃疾是哪个流派的代表作家?2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阶段?2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感觉派”主要追求什么?23.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诗派”主要特点是什么?24. 《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5. 《骆驼祥子》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6. 《红高粱家族》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7.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8. 古文中的“骈文”是什么意思?29. 古文中的“经典句式”是什么意思?30. 古文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31. 唐诗中常见的格律有哪些?32. 宋词中的“折桂”意象是什么意思?33. 什么是寓言?常见的寓言作品有哪些?34. 古代文学中的“辞章”是指什么?35. 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分别是指什么?36. 什么是古文?37. 什么是现代文?38.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原因是什么?39.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40. 《红楼梦》中的荣府和贾府有什么不同?41.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2.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书五经是什么?43. 唐代的文学繁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44. 宋词的创作与唐诗有什么不同?45.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的原因是什么?4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悲剧的原因是什么?47.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8.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9. 《围城》的背景是哪个时期的中国社会?50.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51.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人物命运的作品?52.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指什么?5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是指什么?54.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民族命运的作品?55.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56.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揭示人性的作品?57.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放荡诗人”是指什么?5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人物”是指什么?60.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是什么意思?6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有哪些?6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宫廷题材”有哪些?6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武侠题材”有哪些?6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土题材”有哪些?65.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题材”有哪些?66.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记题材”有哪些?67.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题材”有哪些?6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题材”有哪些?6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是什么?70.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题材有哪些?7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喜剧”题材有哪些?7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是什么意思?7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是什么意思?74. 什么是感知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感知思维?75. 什么是情感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情感思维?76. 什么是理性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理性思维?77. 文学作品中的“寓言”是什么意思?78. 文学作品中的“童话”是什么意思?79. 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是什么意思?80. 文学作品中的“传奇”是什么意思?81.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是什么意思?83. 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是什么意思?84.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是什么意思?85. 文学作品中的“笔记”是什么意思?86. 文学作品中的“日记”是什么意思?87. 文学作品中的“杂文”是什么意思?88. 文学作品中的“报告文学”是什么意思?89.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90. 文学作品中的“旋律”是什么意思?91. 文学作品中的“节奏”是什么意思?92. 文学作品中的“安排”是什么意思?93. 文学作品中的“写实手法”是什么意思?94.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是什么意思?95.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96. 文学作品中的“转换手法”是什么意思?9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什么意思?98.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是什么意思?100.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以上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大家的语文水平。
高中语文高考文学常识100及答案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散曲,俗亦成文,俚亦成趣。
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两类。
其中元杂剧中最常见的基本构成形式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每一折都是由不同宫调的同一曲牌联成。
B.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它们都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
自十九世纪始,它们被公认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C. 《史记》是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D. 楚辞是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2.以下分别是名人故居或祠堂的楹联,名人与楹联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金石录有几页闲情好梦漱玉词集多年国恨难愁。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③儒冠不保千金产稗说长传一部书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A. 文天祥蒲松龄施耐庵辛弃疾B. 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陆游C. 李清照蒲松龄吴敬梓辛弃疾D. 文天祥吴承恩施耐庵陆游3.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 《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 《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浓缩了《诗经》中最精华的部分。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
B. 老舍,原名舒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等。
C.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家》《春》《秋》等。
D. 曹禺,原名曹禺,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等。
答案:D2. 下列关于外国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B. 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 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D. 海明威,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等。
答案:D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部诗歌总集,以其浪漫主义风格著称。
C.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B4. 下列关于文学流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追求理想与自由。
B. 现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矛盾和问题。
C.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形式的创新,追求艺术的独立性。
D. 后现代主义文学主张回归传统,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
答案:D5. 下列关于文学体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是一种以韵律和节奏为特点的文学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等。
B.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主的文学体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

高考试题文学常识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作者曹雪芹B. 又名《石头记》C.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 故事发生在明朝答案:D2. 鲁迅的《呐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不包括以下哪篇作品?A. 《狂人日记》B. 《阿Q正传》C. 《药》D. 《边城》答案:D3. 下列古代诗人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 韩愈B. 柳宗元C. 苏轼D. 李白答案:D4. 以下哪位作家不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A. 徐志摩B. 闻一多C. 戴望舒D. 朱自清答案:C5. 下列作品中,不是老舍创作的是:A. 《茶馆》B. 《骆驼祥子》C. 《四世同堂》D. 《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国演义》中,被称为“美髯公”的是______。
答案:关羽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中唯一一位女性是______。
答案:扈三娘3.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其中“大圣”是指______。
答案:孙悟空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故事发生在______。
答案:湘西5. 现代诗人艾青的代表作是______。
答案:《大堰河——我的保姆》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
答案:《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发生在第二十三回,黛玉因宝玉与宝钗的亲近而心生嫉妒,独自在花园中葬花,表达了她对宝玉的深情和对自身命运的哀叹。
2. 简述鲁迅《呐喊》中《狂人日记》的主题。
答案:《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和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强烈批判和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他以卓越的智谋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文学常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考核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1. 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文学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 文学体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 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 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文学作品的体裁?()A. 散文B. 小说C. 戏剧D. 电影2.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诗歌的分类?()A. 抒情诗B. 叙事诗C. 散文诗D. 歌词3.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小说的分类?()A. 现实主义小说B. 浪漫主义小说C. 科幻小说D. 童话4.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A. 《红楼梦》B. 《西游记》C. 《三国演义》D. 《水浒传》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A. 《哈姆雷特》B. 《奥赛罗》C. 《李尔王》D. 《麦克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文学作品的四大体裁及其特点。
2. 请简述诗歌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3. 请简述小说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请论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2. 请论述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及其影响。
3. 请论述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 文学: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
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 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 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 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 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 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 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 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 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 员。 •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 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 C “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 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 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16.C
• 晦日是古老的汉族传统节日。指夏历(农历,阴历) 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晦日即“初晦”,受到古 人的重视,寄托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 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 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 是吃早饭时间,(上午 7 时正至上午 9 时正)。十 二时辰制: 子时 ( 23时至01时) 丑时 ( 01时至03时) 寅时 ( 03时至05时) 卯时 ( 05时至07时) 辰时 ( 07时至 09时) 巳时 ( 09 时至11时) 午时 ( 11时至13时) 未时 ( 13时至15时) 申时 ( 15时至17时) 酉时 ( 17时至19时) 戌时 ( 19时至21时) 亥时 ( 21时至23时)
• 13.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 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 测人的运命。 •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 徒、司空。 •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 死也称薨。一般人死则称之为“卒”。 •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召幸特指 皇帝对嫔妃的召见。近幸则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 .C (“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 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帝后的死当称为“崩”。大夫 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 1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 也可用来纪日。 •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 升降及科举取士。 • C.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 的统称为监生。 •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 吏选拔制度。 • B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的任免、考选、升降、调动等 事)兵部(负责军事,入军队编制、武官选授以及驻 防、训练、检阅等政令) 礼部(掌管典礼事务与学 校、科举等)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 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 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 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 漫主义诗集。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 至刘向辑录等历程。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 称为“楚辞学”。 •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 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 A 考查古文化常识,本题着重考查了古代帝王谥号。A项汉明帝 谥号为显宗,汉章帝谥号为肃宗。此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长 期注重文化积累。
• 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 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项是:( )
• •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 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 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清代以后逐渐 习称南海。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 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本上囊 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 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 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
•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向是( ) • A.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 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殿 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 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 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 陕北。合称“三秦”。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今 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 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 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 A (陛,是宫殿的台阶。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 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 数决定。 •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 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 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 葬故乡。 •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 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 子。)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 C.床:古代的坐具。 •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 10.D皇帝的庙号。
•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 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 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 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 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 年号还有“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 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 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 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 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 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11.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 16.下面的说法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 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泰水”喻岳母,以“伉俪” 喻夫妇。 • ② 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 农历三十。 • ③《礼记》曰:“幼名,冠字。”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 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则在 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 ④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 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 ⑤《杜工部集》(杜甫)以官爵命名,《范文正公集》(范仲 淹)以谥号命名,《贾长沙集》(贾谊)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 名。 • ⑥ 古代“辰时”相当于现在的早上6点前后,“午时”相 当于现在的中午12点前后。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 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 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 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 制度。 •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 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C “察茂才”“举孝廉”, 是自下而上.
•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 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 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 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 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 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 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 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 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 C 践政、践莅:当政在任之意。践事:供职、充役之 意。践袭:蹈袭,沿用之意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 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 • 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 的仪器。 •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 “持节送匈奴使”。 • 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 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 A (不是中午12点)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 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於现在的两小时。日 中是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 11时正至下午 1 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