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控制分析
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冶金、电镀、化工、农业等领域。
下面为您介绍一种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铜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矿石选矿、炼矿、铜精矿加工、浸出、吸附、还原、结晶和干燥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
1. 矿石选矿:通过采矿从地下开采产量高品位的铜矿石。
2. 炼矿:将采集到的铜矿石经过破碎、磨矿和浮选等工艺进行精炼,得到铜精矿。
3. 铜精矿加工:将铜精矿进行磨浸,通过浸出工艺从铜精矿中将金属铜溶解出来,得到溶液。
4. 浸出:将铜精矿和硫酸浸入反应釜,加热并搅拌,使铜矿石中的金属铜溶解到硫酸溶液中。
5. 吸附:通过吸附剂吸附硫酸溶液中的金属铜,得到含有金属铜的吸附剂。
6. 还原:用还原剂将吸附剂上的金属铜还原成粗铜。
7. 结晶:通过加热和冷却处理,使得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铜结晶,得到硫酸铜结晶体。
8. 干燥:将硫酸铜结晶体进行过滤和干燥处理,得到干燥的硫酸铜。
以上就是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矿石选矿、炼矿、浸出、吸附、还原、结晶和干燥等步骤,可以将铜矿石中的金属铜转化成硫酸铜。
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工艺控制和设备操作,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工艺效率。
印制板蚀刻废液循环利用及铜回收新技术及设备

印制板蚀刻废液循环利用及铜回收新技术及设备印制板蚀刻废液是制造电路板时产生的一种含有大量铜、铁、氧化铁、酸等有害物质的废液。
传统方法处理这种废液是直接排放,但这种方法会严重污染环境,也浪费了资源。
现在有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循环利用印制板蚀刻废液,并回收废液中的铜,这些技术和设备是非常有前景和实用价值的。
废液处理原理印制板蚀刻废液中主要污染物是含铜废酸、氯化铁、草酸、过氧化氢等,这些有害物质污染了废液,使得废液不能直接排放,必须经过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废液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物理分离等方式将废液中的铜、铁等有害物质去除,使废液达到排放标准,同时回收废液中的铜等有用元素,达到废液循环利用的目的。
废液处理技术目前,对印制板蚀刻废液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1. 离子交换技术离子交换技术是将废液经过固定床树脂的离子交换,将废液中有害物质与树脂固定在一起,将废液中的有用元素和纯水分离开来,达到废液的循环利用。
离子交换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简单易行、废液循环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废液中的污染物浓度影响着离子交换树脂的寿命和回收率,离子交换后树脂需要再次处理,增加了处理成本。
2.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通过膜的孔径,将废液中的有害物质和有用元素分离开来。
包括微滤、超滤、反渗透、气体分离等多种分离方式。
其中反渗透技术是最为常用的处理方式。
反渗透技术的处理原理是利用压力将废液通过半透膜,将沉淀物、溶剂、杂质、重金属等离子分离开来,达到净化废液的效果。
反渗透膜的选择和控制是膜分离处理成功的关键。
膜分离技术相对于离子交换技术,设备成本稍高,但处理效率和回收率高,更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废液。
3. 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去除能力,将有害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是一种较为有潜力的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存在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好氧微生物法、厌氧微生物法和真菌生物法等,其中好氧微生物法的效果较好。
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药、冶金、化肥、农药等领域。
以下是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一个简要描述。
首先,硫酸铜的生产主要通过铜矿石的浸取得到。
铜矿石通常含有较高的铜含量,并伴随有其他杂质元素。
首先,矿石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工序,将其粉磨成粉末状,以便更好地与硫酸反应。
接下来,利用浸取工艺将铜矿石中的铜溶解出来。
这一工艺基于铜矿石中的铜与硫酸反应得到可溶解的铜硫酸盐。
通常采用的浸取方法是通过将铜矿石与硫酸溶液进行混合,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反应。
反应后,可溶性的铜硫酸盐溶液形成。
随后,通过过滤或沉淀等工艺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这是为了提高铜硫酸溶液的纯度,减少后续工艺中的杂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通过过滤或沉淀,除去其中的沉淀物和悬浮物。
再接下来,将清洁后的铜硫酸盐溶液进行升温结晶,得到硫酸铜晶体。
这一工艺是通过控制溶液中硫酸铜的浓度,在一定的温度下,使硫酸铜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硫酸铜晶体可以通过离心机或过滤工艺进行分离。
最后,将分离得到的硫酸铜晶体进行干燥,得到最终的硫酸铜产品。
干燥的过程可以采用热风干燥或真空干燥等方法,以去
除晶体中的水分。
综上所述,硫酸铜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铜矿石的浸取、杂质去除、硫酸铜晶体的形成和干燥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工艺条件和反应参数,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质量。
这些工艺流程的高效运行对于硫酸铜的生产至关重要。
含铜蚀刻废液利用处置方案

含铜蚀刻废液利用处置方案背景在现代制造业中,蚀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半导体、光电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含铜蚀刻废液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工业废液。
含铜蚀刻废液中的铜离子含量高,且具有一定毒性。
因此,如何对含铜蚀刻废液进行有效的处置和利用,成为了制造业中的重要问题。
含铜蚀刻废液的特性1.铜离子含量高2.具有一定毒性3.含有大量氢氟酸4.酸性较强处置方案1. 中和法中和法是含铜蚀刻废液处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主要原理是将含铜蚀刻废液和碱性物质混合,使其酸度降低到较为安全的范围内。
在中和法中,常用的碱性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中和法处理后的含铜废水,可通过过滤等方式进行净化后,得到清洁的水,再将其排放到环境中。
2. 电沉积法电沉积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含铜蚀刻废液处理方式。
即利用电化学沉积原理,将废液中的铜离子沉积在电极上。
在电沉积的过程中,铜离子可以被还原成金属铜,从而达到废液净化的目的。
其优点是不需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对环境污染小。
3. 分离法分离法是利用特定分离膜将含铜蚀刻废液中的铜离子与其他离子分离开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该方法操作简单,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但是,由于分离膜的成本较高,分离法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废液利用方案1. 铜的回收利用含铜蚀刻废液中的铜离子经过净化后可以进行回收利用。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化学物质将其还原成金属铜。
这种方法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方式,可将废液中的铜利用起来,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含铜蚀刻废液可以用于金属表面的处理。
特别是对铜及其合金的表面,其含有大量的铜离子,可在表面上形成保护膜,具有防腐、耐光、抗氧化等功能。
3. 用于其它行业含铜蚀刻废液经过净化后,可以用于其它行业。
如农业中的肥料、制造生产中的金属表面处理、矿山等。
结论含铜蚀刻废液处理和利用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中和法、电沉积法、分离法是常用的处理方法,选用一种方法要考虑经济、环保、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微蚀液应用于硫酸铜生产过程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

微蚀液应用于硫酸铜生产过程实验设计方案及论证摘要】使用微蚀废液硫酸-双氧水部分替代硫酸铜生产过程中的使用的自来水以提高硫酸铜的质量,并有效降低硫酸铜中的氯离子,活性阳离子的含量。
【关键词】微蚀废液;硫酸铜;硫酸-双氧水;实验设计前言:线路板生产过程中使用硫酸-双氧水系微蚀液进行洗板工序后的铜箔表面活化,微蚀主要目的是蚀刻出铜箔的柱状结晶组织来增加表面积,增加氧化后对胶墨的附着力。
通过冷却结晶硫酸铜后最终排出的硫酸-双氧水系微蚀液废液。
1理论设计在硫酸铜晶体制备过程中,结晶是最为重要的操作工段,用于制备高纯度和漂亮外形的五水硫酸铜产品。
结晶与硫酸铜分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和结晶过程中的操作方式和环境等有关,溶液的过饱和度是结晶的主要因素。
硫酸铜晶体属三斜晶体,要获得颗粒较大的理想晶体,需要严格控制溶液的过饱和度、溶液蒸发、冷却的速度和搅拌的速度,晶种的数量,溶液的PH值,共存的杂质及其他相关条件等。
用化学法提纯粗硫酸铜,涉及到氧化、提纯、结晶、过滤、洗涤,目的是去处铁离子、氯离子和一些微量的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2试验方案选用温州银河电子有限公司微蚀废液永嘉楠江废水处理有限公司压滤水洗后的滤饼衡量本试验成败的主要指标是产品收率和质量指标,总结考虑为人为影响试验结果的操作因素,如洗涤、酸化、冷却等,及其他影响结晶的操作条件进行相关研究。
现选取六因素进行三级水平试验,具体“因子”列于正交表中。
选用L18(3)7正交表进行试验。
另外,硫酸-双氧水微蚀废液的用量在本试验过程中尤其重要,用量过大会导致生产过程氧化反应剧烈,直接导致方案失败。
找到添加硫酸-双氧水微蚀废液量的临界值是本试验的核心要求。
3试验结果及分析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硫酸铜生产过程中浆化工段加入硫酸-双氧水微蚀废液代替自来水浆化可以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只需要控制好添加量不超过临界值即可。
参考文献:[1]杨志华.探究微型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化学教与学,2011,(4):65-66[2]李梅君.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4-127[3]林敏.硫酸铜晶体水含量的测定实验的改进[J].化学教学2010,(1):13-14。
微蚀液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

微蚀液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微蚀液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步骤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微蚀液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高效、环保的方法,将使用过的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
硫酸铜晶体广泛应用于电镀、化学分析等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并产生大量污染物。
因此,开展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步骤二:收集使用过的硫酸铜晶体收集使用过的硫酸铜晶体是再生利用研究的基础。
可以通过与相关行业合作,或者收集废弃的硫酸铜晶体进行实验。
确保收集到的硫酸铜晶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可再生利用的潜力。
步骤三:制备微蚀液微蚀液是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化学特性和再生利用的要求,设计合适的微蚀液配方。
常见的微蚀液成分包括酸、溶剂和添加剂等。
通过试验和实践,确定最佳的微蚀液配方。
步骤四:再生利用实验在实验室环境中,将收集到的使用过的硫酸铜晶体放入制备好的微蚀液中进行再生利用实验。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和时间,观察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和再结晶过程。
对再生利用后的晶体进行质量分析和性能测试,评估再生利用效果。
步骤五:优化再生利用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再生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进一步优化微蚀液配方、实验条件和处理方法,提高再生利用效率和晶体品质。
步骤六:应用与推广在确保再生利用方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后,可以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与相关行业合作,将再生利用方法推广应用,实现硫酸铜晶体的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微蚀液硫酸铜晶体再生利用研究需要进行多个步骤的研究和实验。
通过收集使用过的硫酸铜晶体、制备微蚀液、再生利用实验等环节,最终实现硫酸铜晶体的再生利用,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硫酸铜生产工艺

硫酸铜生产工艺
硫酸铜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它广泛用于电镀、建筑材料、农药和医药等领域。
以下是硫酸铜生产的一般工艺步骤:
1. 原料准备:硫酸铜的主要原料为铜矿石,通常使用含铜量较高的铜矿石作为原料。
铜矿石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后,得到粉状的铜精矿。
2. 浸取过程:将铜精矿与硫酸混合,进行浸取反应。
浸取过程中,铜精矿中的铜被硫酸溶解,并生成硫酸铜溶液。
3. 净化过程:将含有硫酸铜的溶液通过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
净化的目的是去除其他杂质,使溶液中的硫酸铜浓度提高。
4. 结晶过程:将净化后的溶液经过浓缩处理,使溶液中硫酸铜的浓度达到结晶条件,通过结晶过程得到硫酸铜结晶物。
5. 干燥过程:得到的硫酸铜结晶物通过干燥装置进行干燥处理。
6. 包装和贮存:经过干燥后的硫酸铜产品进行包装并进行贮存,待用于市场销售或进一步加工使用。
以上是硫酸铜一般的生产工艺步骤,不同生产厂家和工艺可能会有些差异,但整体流程大致相同。
在工艺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化学危险和环境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硫酸铜的工艺控制分析
发表时间:
2016-11-11T09:15:19.34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7月第14期 作者: 陈显尧1 朱静佳2
[导读] 利用温州地区含铜蚀刻废液生产工业硫酸铜,对中和、压滤、浆化、酸化等工艺因素控制进行探讨找到最佳工艺条件。
1
龙湾区环境保护局 浙江温州 325000 2永嘉县楠江废水处理有限公司 浙江温州 325000
【摘 要】利用温州地区含铜蚀刻废液生产工业硫酸铜,对中和、压滤、浆化、酸化等工艺因素控制进行探讨找到最佳工艺条件。产
品质量能达到
GB437—2009要求。
【关键词】含铜蚀刻废液;硫酸铜;工艺控制
前言:含铜蚀刻废液分为碱性蚀刻废液和酸性蚀刻废液,两者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归于第HW22类,2015年温州地区的含铜蚀刻废
液产生量在
5500吨,酸性蚀刻废液主要含氯化铜和盐酸,碱性蚀刻废液主要是铜氨络离子,含铜量平均在120g/L。利用含铜蚀刻废液生产
的硫酸铜,俗名胆矾、石胆、胆子矾、蓝矾。硫酸铜是制备其他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1
实验部分
1.1
中和
1.1.1
主要原料:⑴浙江欧珑电气有限公司的碱性蚀刻废液,其主要成分为:Cu2+:83.35g/L;
⑵浙江欧珑电气有限公司的酸性蚀刻废液,其主要成分为:Cu2+:129.63g/L;
1.1.2
实验步骤:取300毫升碱性蚀刻废液于烧杯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酸性蚀刻废液,控制PH6.0-5.0,使之发生中和沉淀反应,从而
使铜的回收利用率达到最高。中和反应如下:
Cu(NH3)42++3H++Cl-+H2O → Cu(OH)Cl↓+4NH4+
CuCl42-+NH3·H2O → Cu(OH)Cl↓+4NH4++3Cl-
中和反应后取沉淀上清液测定铜离子浓度(g/L)
1.1.3
实验结果表明:PH值对废液中铜离子回收是有影响的,经过对不同PH值的上清液测定,5.2-5.5的PH值的铜离子含量浓度最低,
低于
PH值5.2残余的铜离子比较多,沉淀不完全,铜的回收率也低。高于PH值5.5,生成的沉淀部分溶解,铜的回收率也低,上清液中残余
的铜离子相对变高。因此,
PH值控制在5.2-5.5比较合理。另外酸性蚀刻废液用量变化随PH降低而用量增多,这与碱性蚀刻废液中的游离
氨和酸性蚀刻废液中的盐酸含量相关,故无需考虑控制,对铜的回收没有影响。
1.2
浆化
沉淀压滤充分水洗后的滤饼(含铜量27%左右)需要卸入打浆罐加入比例的水进行打浆,然后加入浓硫酸溶解滤饼,PH控制在2.5左
右即可,冷却结晶,过滤风干承重,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表明,用水量少,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达不到5个,颜色偏绿,产率低;用水量大,母液多,母液的过饱和度不高,结晶易溶
解,因此产率也低。因此滤饼和水的比例在
10:6-7较合适,此时产率较高,晶体较好。浆化浓度的含铜量应控制20%左右,不得超出范
围,可加入结晶水少许缓和酸度和降低稠度,但不可太多,浆化时间不得低于
60分钟。
2
结论
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利用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中和,控制PH5.2-5.5,浆化的程度为滤饼和水的比例在10:6-7 较合适,
此时产率较高用化验方法检测含铜量在
20%产率比较高,得到的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标准GB437-2009的要求,工艺简单可行,操作控制
方便。废液经过此方法处理后,含铜量大大降低有效利用其中的铜。
参考文献:
[1]GB437-2009
硫酸铜检验方法和质量标准
[2]
徐国强.含铜蚀刻废液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7(Z1)
[3]
郑帅飞.利用含铜蚀刻废液合成碱式碳酸铜新工艺研究.广西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