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病理学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带答案

病理学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带答案

病理学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习题-带答案一、选择题1.引起伯基特淋巴瘤的病毒是A.EB病毒B.Ⅰ型人T细胞病毒C.人乳头状瘤病毒D.Ⅱ型人T细胞病毒E.人疱疹病毒2.引起蕈样霉菌病的病原体是A.疱疹病毒B.Ⅱ型人T细胞病毒B.毛霉菌 D.结核杆菌E.曲菌*3. 急性白血病最重要和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改变是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B.骨髓幼稚白细胞增多C.骨髓巨核细胞减少D.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E.淋巴结肿大4.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特征之一是A.好发于儿童B.DNA多聚酶(TdT)阳性C.B细胞起源者居多D.瘤细胞有嗜苯胺蓝颗粒E.瘤细胞核染色质粗大、成堆5.预后较好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常起源于A.成熟T细胞B.成熟B细胞C.早B细胞D.不成熟T细胞E.早期前B细胞6.在骨髓活检组织中,以异形、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大于30%)的白血病称之为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巨核细胞型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型白病7.慢性白血病最大的危害性在于A.巨脾症B.慢性感染C.慢性贫血?D.急性变E.血小板增多8.可伴有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白血病常是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D.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巨脾症最常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0.Ph1染色体通常发生于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11.Ph1染色体是指A.22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B.22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短臂C.22号染色体短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D.21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长臂E.21号染色体长臂移位到9号染色体短臂12.确诊霍奇金淋巴瘤的特征性细胞是A.幼稚淋巴细胞B.多核巨细胞C.免疫母细胞D.多形性组织细胞E.R-S细胞13.陷窝细胞是一种形态变异的A.变异的淋巴细胞B.形态特殊的白血病细胞C.变异的R-S细胞D.变异的成纤维细胞E.多形核瘤样细胞14.预后最好的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是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混合细胞型C.淋巴细胞消减型D.网状型的结节硬化型E.弥漫纤维化型的结节硬化型15.霍奇金淋巴瘤的亚型,可随病情的发展相互转化,最可能发生的是A.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为主型B.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C.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D.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E.淋巴细胞消减型→结节硬化型16.主要由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A.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C.滤泡型淋巴瘤D.伯基特淋巴瘤E.套细胞淋巴瘤17.可合并白血病的淋巴瘤主要是A.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D.伯基特淋巴瘤E.骨髓瘤18.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非B细胞起源的肿瘤细胞是A.小核裂细胞B.大无核裂细胞C.大核裂细胞D.曲核细胞E.小无核裂细胞19.滤泡型淋巴瘤起源于B细胞,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A.小核裂细胞为主型B.大无核裂细胞为主型C.大核裂细胞为主型D.免疫母细胞型E.小无核裂细胞为主型20.淋巴瘤以B细胞起源居多,非B细胞的标记物是A.表面球蛋白B.CD19C.CD7D.CD20E.CD1021.多发性骨髓瘤起源于骨髓中的A.骨母细胞B.造血干细胞C.破骨细胞D.浆细胞E.成纤维细胞22.本-周(Bence-Jone)蛋白是一种A.免疫球蛋白重链B.免疫球蛋白C.免疫球蛋白轻链D.变性白蛋白E.纤维蛋白溶解产物23.非郎格罕组织细胞起源的肿瘤是A.Letterer-Siwe综合征B.Hand-Shuller-Christian病C.嗜酸性肉芽肿D.恶性组织细胞型淋巴瘤E.多灶性嗜酸性肉芽肿[B型题]A.Ph1染色体B.满天星现象C.R-S 细胞D. 原始粒细胞明显增生E. 最常见于儿童24. 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25. 霍奇金淋巴瘤26. 伯基特淋巴瘤27.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8.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 来源于成熟B细胞?B. 陷窝细胞C. 多见于中年人D. 流行于非洲地区E. 大量白细胞增生,并有幼稚细胞出现F.巨脾症29. 滤泡型淋巴瘤30. 伯基特淋巴瘤31.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2. 类白血病反应33. 霍奇金淋巴瘤*34.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X型题]35.与白血病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A.放射线?B.遗传C.病毒D.吸烟E.化学药物*36.关于急性白血病的正确描述为A.青少年多见B.致死性C.起病急剧D.外周血红细胞增多E.瘤细胞分化差*37.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包括A.胞质内有粗大的PAS阳性聚集物B.粗大、成堆核染色质C.DNA多聚酶阳性D.胞质内有嗜苯胺蓝颗粒E.CD19多呈阳性3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肿瘤细胞的特点包括A.核染色质纤细B.DNA多聚酶多呈阳性C.无核仁D.非特异性脂酶常阳性E.胞质髓过氧化物酶阳性39.关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正确描述包括A.好发于50岁以上者B.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者少见C.B细胞起源居多D.瘤细胞多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E.可表达CD54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特点A.成年人多见B.可发生急变C.瘤细胞有特征性Ph1 染色体D.可合并血小板增多症E.瘤细胞多为幼稚或成熟粒细胞41.恶性淋巴瘤的细胞起源可为多种,包括A.T细胞B.浆细胞C.B细胞D.淋巴管内皮细胞E.组织细胞*42.霍奇金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组织学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有A.R-S细胞?B.大量炎症细胞 C.大量分化不成熟细胞 D.核分裂相少见?E.异形组织细胞43.有关R-S细胞的正确描述是A.双核或多核B.核仁大而红染C.核仁周围有空晕?D.胞质少E.形成镜影细胞44.符合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A.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B.常伴坏死和纤维化C.R-S细胞多不典型D.预后较差E.可伴有组织细胞增生45.符合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A.淋巴细胞显著减少B.R-S细胞少见C.多见于老年患者D.预后较好E.此型最多见46.符合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A.有大量R-S细胞B.有大量非肿瘤性炎症细胞C.无坏死和纤维化D.起病时常有播散病灶E.爆米花细胞多见47.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特点为A.形成陷窝细胞B.存在胶原纤维索C.好发于年轻男性D.典型R-S细胞多见E.本型最常见*48.符合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为A.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 ?B.瘤细胞形态幼稚C.淋巴窦内充满瘤细胞D.淋巴结结构可全部消失E.可表达T细胞抗原CD549.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特点是A.多为B细胞来源?B.起源于胸腺C.多为T细胞来源?D.青少年多见E.预后差50.符合伯基特淋巴瘤的特点是A.多起源于淋巴结B.与EB病毒感染有关C.肿瘤细胞多样性D.可形成星空状图象E.肿瘤由未分化T细胞构成*51.符合多发性骨髓瘤特点的是A.起源于骨髓浆细胞B.骨髓中可见大量幼稚浆细胞增生C.患者血浆中出现高水平单克隆源性抗体D.尿中本-周蛋白可呈阳性E.是一种良性肿瘤52.郎格罕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形态特点包括A.胞质丰富、有空泡B.HLA-DR抗原阳性C.胞质内有HX(birbeck 颗粒)小体D.CD1抗原阳性E.核呈空泡状参考答案:[A型题]1.A2.B3.B 外周血血细胞增多可见于感染性疾病;骨髓巨细胞减少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淋巴结肿大可由多种感染、肿瘤性疾病引起;肝内幼稚白细胞浸润也可见于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故B是最佳答案。

病理学(5.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病理学(5.1)--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二节 淋巴瘤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定义: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 织等处的恶性肿瘤,可分为霍奇金 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二类。绝 大多数为 B 细胞源性,次 T 细odgkin
(1798-1866)
Thomas Hodgkin published in 1832 the first description of lymphoma, specifically of the form named after him, Hodgkin's lymphoma. Name Hodgkin's Disease proposed in 1865 by Wiks.
WHO 淋淋淋淋淋淋淋淋 (2008)
前体细
• B 淋巴母胞细胞白血病 / 淋巴
瘤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
瘤, NOS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
瘤,具有重现性细胞遗传
学异常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
瘤,具有 t(9;22)(q34;q11.2); BCR-ABL1 • B 淋巴母细胞白血病 / 淋巴 瘤,具有 t(v;11q23); MLL
对理解大部分 B 细胞淋巴瘤和其发生,有 很大的帮助。 • 熟练掌握淋巴结结构,对判断肿瘤细胞是 否破坏淋巴结的结构,鉴别是否淋巴瘤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了解淋巴结内各种淋巴细胞的免疫组化表 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瘤的基础之一 。
㈡淋巴结的免疫结构
有时难以辨认淋巴组织结构和确定结构是 否破坏 . 借助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淋巴造血 组织的组成成分、数量、分布模式等组织 结构 , 包括淋巴细胞、辅助性非淋巴细胞 及血管、淋巴窦、网状纤维的数量和分布 模式即免疫结构 . 通过研究免疫结构可从 整体上把握疾病的结构特征 , 对其进行诊 断和鉴别诊断 .

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淋巴造血系统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试复习资料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非肿瘤性增殖性疾病(淋巴结良性增生):➢急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1.淋巴结炎:也称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淋巴结最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2.常见于颈部,病原体可由发生感染的牙齿或扁桃体被引流至颈淋巴结,或由四肢的感染而引流至腋窝或腹股沟区淋巴结。

3. 病理表现:a) 大体:受累淋巴结肿大、充血,呈灰红色b) 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大量核分裂。

在散布于滤泡生发中心的组织细胞胞质内含有细胞核碎片。

当感染是由化脓性病原微生物所致时,滤泡生发中心可能会发生坏死,有时甚至整个淋巴结形成脓性肿块;而在感染不太严重时,可见一些中性粒细胞在滤泡周围或淋巴窦内浸润,窦内皮细胞增生。

4. 临床表现:a) 淋巴结肿大,有疼痛感。

有脓肿形成时,皮肤发红,可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1. 病理改变:因病因而异,可表现为淋巴滤泡增生、副皮质区淋巴增生和窦组织细胞增生等。

1)淋巴滤泡增生:常因活跃的体液免疫反应的刺激而致。

表现为受累淋巴结的淋巴滤泡数量增加,而其大小和形状差异大。

滤泡生发中心明显扩大,见不等量的中心母细胞和中心细胞,含有核碎片的组织细胞散在分布于其中。

2)副皮质区淋巴增生:常因导致细胞免疫反应的各种刺激所致。

其特征是淋巴结的滤泡间区,即T细胞区增生,其中可见活化的T细胞(免疫母细胞),这些细胞的体积是静止淋巴细胞的3-4倍,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有数个核仁,以及中等量淡染的细胞质。

可见淋巴窦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3)窦组织细胞增生:表现为窦扩张,窦组织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窦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等。

多见于肿瘤引流区的淋巴结。

相关考题:【简答题*】如何区分反应性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i. 淋巴结结构保留,包括滤泡间组织和淋巴窦ii. 淋巴结大小不一iii. 淋巴细胞有各种分期存在iv. 仅在生发中心可见较多核分裂相和巨噬细胞v. BCL2(-);●肿瘤性疾病——髓系肿瘤➢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 特点及分类:a) 一组异质性肿瘤,正常的骨组织被未分化的髓系母细胞所取代,骨髓造血抑制,可为原发,亦可继发于MDS 或CMPD,分类为M0-M7。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A型题1 下列细胞中诊断霍奇金淋巴瘤最重要的是:A 曲核细胞B 霍奇金细胞C 双核的R-S细胞D 免疫母细胞E 嗜酸性白细胞2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最差的是:A 混合细胞型B 淋巴细胞消减型C 结节硬化型D 淋巴细胞为主型中的结节状浸润E 淋巴细胞为主型中的弥漫性浸润3各型霍奇金淋巴瘤中出现多数陷窝细胞的是:A 结节硬化型B 混合细胞型C 淋巴细胞为主型D 淋巴细胞消减型中的网状细胞型E 淋巴细胞消减型中的弥漫纤维化型4下列哪一种细胞一般不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A裂细胞B无裂细胞C曲折核细胞D组织细胞E镜影细胞5有Ph1染色体标志的主要是哪一种白血病::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D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6粒细胞性白血病时,白血细胞在肝内的浸润部位是:A 肝包膜下B 集中在小叶中心C 集中在汇管区D 散在于肝小叶E 围绕在小叶下静脉周围7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在骨内、骨膜下或其他器官内,可由白血病细胞形成瘤结,外观呈某种颜色,称为:A 白色瘤B 黄色瘤D 棕色瘤E 转移瘤8 脾脏在哪种白血病时肿大得最重,可能重达5000ɡ?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D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9白血病时骨髓的病变多以何处最重?A股骨B胫骨C掌骨D指骨E椎骨10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细胞内的硷性磷酸酶比相应白细胞的如何?A 升高B 降低C 有时升高,有时降低D 无明显改变E 虽有量的差异,但一般细胞化学检查难以反映这些差异。

11在癌症患者周围血液中找到恶性细胞,说明此患者A 已发生了血道转移B 并发了白血病C 即将发生转移D 不一定即将发生转移E 已是晚期癌症患者12关于白血病患者血内白细胞总数及其功能,以下哪些是对的?A 数目一定多于正常,但其细胞的功能低于正常B数目多或少于正常,但其细胞的功能也低于正常C数目一定多于正常,其细胞的功能也常高于正常D数目可以少于正常,其细胞的功能却高于正常E数目也可以少于正常,但其细胞的功能却高于正常13白血病时,白细胞在心、肾等器官的浸润A 常形成瘤结,原组织结构淋巴细胞为主型明显破坏B常不形成瘤结,但原组织结构明显破坏消失C常形成瘤结,但原组织结构常没有明显破坏D 常不形成瘤结,原组织结构常没有明显破坏E 是很少见到的现象14按预后的好坏,霍奇金淋巴瘤四型的排列顺序应为A 混和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减少型——混和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减少型——混和细胞型D——结节硬化型——混和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E 淋巴细胞减少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和细胞型15下列哪种恶性肿瘤属于T细胞型淋巴瘤?A 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型淋巴瘤B 蕈样霉菌病C 大无核裂泸泡中心细胞型淋巴瘤D非Burkitt淋巴瘤E绿色瘤16下列哪种恶性肿瘤属于B细胞型淋巴瘤?A 组织细胞性淋巴瘤B Sezary综合征C 曲折核淋巴细胞型淋巴瘤D Burkitt淋巴瘤E 恶性颗粒细胞瘤17关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类型B又称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又称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D是T细胞性淋巴瘤的一种E是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进行性恶性增生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18与EB病毒感染有关的造血系统肿瘤是:A蕈样霉菌病B Burkitt淋巴瘤C绿色瘤D毛细胞白血病E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9瘤细胞间散在多数吞噬各种细胞碎屑的巨嗜细胞,形成所谓“满天星”图像的恶性肿瘤是:A脂肪肉瘤B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D恶性巨细胞瘤E Burkitt淋巴瘤20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最好的组织学类型是: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减少型C结节硬化型D混和细胞型E 以上都不是21恶性淋巴瘤是: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生的肿瘤B淋巴结发生的肿瘤C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肿瘤D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E淋巴结的B淋巴细胞发生的肿瘤22典型的镜影细胞是:A多核瘤巨细胞B细胞大,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C核大,核膜厚,核呈空泡状D有大的嗜酸性核仁E双核并列,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影的R—S细胞23典型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P h1阳性,其预后:A放射治疗效果好B放射治疗效果差C化疗效果差D化疗效果好E免疫治疗效果好24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第几位?A第3位B第5位C第8位D第11位E第15位25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A 5%~10%B 10%~20%C 20%~30%D 30%~40%E 40%~50%26关于恶性淋巴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B分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淋巴肉瘤三大类型C肉眼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切面呈“鱼肉样”D淋巴组织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间可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E青少年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7下列哪项不属于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A淋巴细胞为主型B组织细胞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D结节硬化型E混合细胞型28下列哪项不属于白血病的主要类型?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C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9下列哪项不属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FAB分类)A绿色瘤B毛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红白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30关于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引起类白血病的原因去除,血象不恢复正常B类白血病反应时一般无明显贫血和血小板减少C类白血病反应时粒细胞有严重毒性改变,胞浆内有毒性颗粒和空泡等D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粒细胞的硷性磷酸酶活性和糖原皆明显增高E类白血病反应时细胞内不见P h1染色体31在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中不易见到的细胞是:A 陷窝细胞B嗜酸粒细胞C幼稚的淋巴细胞DR-S细胞E成纤维细胞32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时,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小?A颅内肿瘤淋巴结转移B恶性淋巴瘤C鼻咽癌淋巴结转移D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E肺癌淋巴结转移3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原发部位主要是:A 淋巴结B骨髓C胸腺D脾脏E散在的淋巴组织34大量幼稚的白细胞弥漫浸润于肝窦内,这是:A急性感染时的类白血病反应B恶性淋巴瘤转移至肝脏C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粒细胞性白血病E髓外造血B型题:B细胞型淋巴瘤B T细胞型淋巴瘤C 组织细胞型淋巴瘤D霍奇金淋巴瘤E Burkitt淋巴瘤35最常见的淋巴瘤是36镜影细胞是诊断上述那种疾病的重要依据?37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很少见的类型是38“满天星”图像是上述哪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之一?39蕈样霉菌病属于A、R—S细胞在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多B、常有较多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C、没有R—S细胞D、陷窝细胞多E、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很少40、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41、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42、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43、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C型题:A、存在于皮质内B、存在于髓质内C、存在于二者之内D、存在于二者之外44、正常淋巴结内淋巴滤泡45结节性淋巴瘤的结节X型题:46组织细胞增生症X(Langerhans细胞组织增生症)包括:A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B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D骨的嗜酸性肉芽肿E巨大淋巴结增生症47白血病的分类方法包括:A根据病情急缓和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B根据增生细胞的类型C根据周围血内白细胞的数量D白血病的免疫学分类E根据瘤细胞的分化程度48、属于淋巴滤泡生发中心的细胞是:A、免疫母细胞B、小核裂细胞C、大无核裂细胞D、浆细胞E、曲折核细胞49、对于诊断混合细胞型霍奇金病意义较大者有:A、多数典型的R—S细胞B、多数典型的隐窝细胞C、较多纤维组织条索形成D、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E、数量较多的各种炎性细胞50、对于诊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意义较大者有:A、多数典型的R—S细胞B、多数隐窝细胞C、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D、大量各类炎性细胞E、较多纤维组织条索形成51、属于白血病继发变化的有:A、发热B、出血C、脾肿大D、感染E、贫血52、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是:A、多见于儿童B、大量免疫母细胞C、大量呈结节性增生的小无核裂细胞D、大量弥漫性增生的小无核裂细胞E、出现“满天星”现象53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依据是:A病变位于横膈的一侧或两侧B瘤细胞的分化程度C累及几组淋巴结D累及淋巴结外器官的情况E病变范围越广,预后越差54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时可出现:A肝肿大B脾肿大C淋巴结肿大D骨髓巨核细胞减少E全血细胞增多55、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征:A、多见于老年B、长期发热C、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D、病变仅累及造血系统E、组织细胞进行性恶性增生56、下列细胞中对霍奇金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为:A、霍奇金细胞B、R—S细胞C、镜影细胞D、隐窝细胞E、多核R—S细胞57、病人颈部淋巴结肿大常应考虑的疾病是:A、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嗜酸性肉牙肿C、淋巴结结核D、淋巴结转移癌E、恶性淋巴瘤58白血病时组织内容易出血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凝血酶原减少B骨髓内白血病细胞的浸润C制造血小板的细胞减少D巨核细胞变为瘤细胞E血管的破坏59急性白血病时周围血象的表现常是:A半数病人白细胞不增多B其中有大量的原始和幼稚的白细胞C红细胞总数多低于正常D血小板总数一般减少E早期即出现贫血60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特点是:A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恶性肿瘤B瘤细胞有吞嗜现象,吞嗜红细胞的现象是该病的重要特征C肿瘤细胞内非特异性酯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皆为阳性D较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进行性衰竭E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的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二名词解释1、白血病2、淋巴样肿瘤3、非霍奇金淋巴瘤4、镜影细胞5、恶性淋巴瘤6、髓样肿瘤7、绿色瘤8、类白血病反应9、组织细胞增生症10、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11陷窝细胞(腔隙型细胞)12霍奇金淋巴瘤13 R—S细胞三填空1、造血系统包括和。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1. Burkitt 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类型,原发部位最常见于颌面部和胃肠道。

瘤细胞呈滤泡中心母细胞分化,瘤组织常呈“星空”图像。

病因学上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

临床上分非洲地区性,散发性和HIV相关性三种类型,均高度恶性。

2.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原发于皮肤的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上进展缓慢,依次可分为皮肤红斑期、斑块期和肿块期。

瘤细胞表达辅助性T细胞(CD4+)免疫表型。

瘤细胞浸润于真皮和表皮,表皮内的浸润灶称“巴氏微脓肿”。

二、选择题:【A型题】1.关于霍奇金病,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 类上皮细胞B. 陷窝细胞C. 镜影细胞D. 异物巨细胞E. 异型性组织细胞2.脾脏在哪种白血病时肿大最明显?A.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D.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3.Ph1染色体主要出现在哪种白血病?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D.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E.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4.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在骨内、骨膜下或其它器官内,可由白血病细胞形成瘤结,外观呈某种颜色,称为:A. 白色瘤 B. 黄色瘤 C. 绿色瘤 D. 棕色瘤E. 转移瘤5.霍奇金淋巴瘤中不出现哪种细胞?A. R-S细胞B. 陷窝细胞C. 单核R-S细胞D. 多形性或肉瘤样细胞E. 异型的组织细胞6.下列哪个是B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瘤?A. 多发性骨髓瘤B. 霍奇金淋巴瘤C. 蕈样霉菌病D. Burkitt淋巴瘤E. 组织细胞增生症7.与Burkitt淋巴瘤有关的病毒是:A. EB病毒B. 麻疹病毒C. 疱疹病毒D. 腺病毒E. HTLV-18.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最易与以下何种淋巴瘤混淆?A.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B. 滤泡性淋巴瘤C. 黏膜相关性淋巴瘤D. 套细胞淋巴瘤E.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型题】A.霍奇金淋巴瘤B.非霍奇金淋巴瘤C.Burkitt 淋巴瘤D.B细胞淋巴瘤E.T细胞淋巴瘤9.R-S细胞是诊断何种疾病的主要依据10.满天星现象是何种疾病的特点答案:1、C2、B3、D4、C5、E6、D7、A8、B9、A 10、C三、问答题1. 何谓“镜影细胞”?它的出现有何意义?答题要点:典型的Reed-Sternberg细胞是一种双核或多核瘤巨细胞,体积大,直径20~50μm或更大,双核或多核,细胞核圆或椭圆形,因为核大,可以为双叶或多叶状,染色质常围绕核膜聚集成堆,核膜厚。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一、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1.定义: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2.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病毒(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细菌(如结核病;猫抓热)、真菌、原虫(如弓浆虫病)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代谢性( 如Niemann-Pick病)医源性(如淋巴管造影)恶性肿瘤(如窦组织细胞增生)特发性(如Kikuchi病*,Castleman病)3.病理形态学特点肉眼特点: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灰白、土黄镜下特点:淋巴结反应的病理变化依赖于外来刺激的性质和反应细胞的种类4.临床病理联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临床上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的原因二、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别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lymphadenitis)1.多见于亚洲人2.好发于年轻人,女性更为常见3.1/3-1/2患者发热;约5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25%可见非典型性淋巴细胞4.多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疼痛5. 病理组织学特点:淋巴结副皮质区显著增生伴坏死6.免疫表型特点:Macrophage(CD68+) 、T cell(CD8+) 、B cell virtually absent7.细胞遗传学特点: Diploid pattern8.自限性疾病9.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三、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别名: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1.定义:是Langerhans 细胞或其前身的增生性疾病,包括一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的疾病。

2.亚型:•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hronicprogressive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Hand-SchÜl ler-Christian病、•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cute disseminate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Letterer-Siwe病3.共同点:Langerhans细胞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9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9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九章淋巴造血系统一、选择题[A型题]1、霍奇金淋巴瘤最重要的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双核的R-S细胞B单核的R-S细胞C大核裂细胞D免疫母细胞E小核裂细胞2、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最差的是:A混合细胞型B淋巴细胞消减型C结节硬化型D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E淋巴细胞为主型3、各型霍奇金淋巴瘤中出现多数陷窝细胞的是:A结节硬化型B混合细胞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D淋巴细胞消减型中的网状细胞型E淋巴细胞消减型中的弥漫纤维化型4、下列哪一种细胞一般不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A裂细胞B无裂细胞C曲折核细胞D组织细胞E镜影细胞5、有Ph染色体标志的主要是指下列哪一种疾病: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慢性髓性白血病C骨髓化生并骨髓纤维化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6、慢性髓性白血病白血细胞内的硷性磷酸酶比相应白细胞的如何?A升高B降低或消失C有时升高,有时降低D无明显改变E虽有量的差异,但一般细胞化学检查难以反映这些差异。

7、在癌症患者周围血液中找到恶性细胞,说明此患者:A已发生了血道转移B并发了白血病C即将发生转移D不一定即将发生转移E已是晚期癌症患者8、按预后的好坏,霍奇金淋巴瘤四型的排列顺序应为:A混和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 -——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减少型——混和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为主型C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减少型——混和细胞型D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和细胞型——淋巴细胞减少型E淋巴细胞减少型——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和细胞型9、下列哪种恶性肿瘤属于B细胞型淋巴瘤?A 组织细胞性淋巴瘤B Sezary综合征C 曲折核淋巴细胞型淋巴瘤D Burkitt淋巴瘤E 恶性颗粒细胞瘤10、霍奇金淋巴瘤中预后最好的组织学类型是:A淋巴细胞为主型B淋巴细胞减少型C结节硬化型D混和细胞型E以上都不是11、典型的镜影细胞是:A多核瘤巨细胞B细胞大,浆丰富,双色性或嗜酸性C核大,核膜厚,核呈空泡状D有大的嗜酸性核仁E双核并列,有大的嗜酸性核仁,形似镜影的R—S细胞12、下列哪项不属于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A淋巴细胞为主型B组织细胞型C淋巴细胞减少型D结节硬化型E混合细胞型13、在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中不易见到的细胞是:A陷窝细胞B嗜酸粒细胞C幼稚的淋巴细胞D R-S细胞E成纤维细胞14、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时,下列哪种疾病的可能性最小?A颅内肿瘤淋巴结转移B恶性淋巴瘤C鼻咽癌淋巴结转移D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E肺癌淋巴结转移15、下述哪项符合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A 淋巴结结构保留B 淋巴细胞大量增生C 多种细胞混合增生,少数R-S细胞D 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较多R-S细胞E 纤维组织增生,多数陷窝细胞和R-S细胞[B型题]A R—S细胞在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多B 常有较多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组织细胞的浸润C 没有R—S细胞D 陷窝细胞多E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数量很少16、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17、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18、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9、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C型题]A 存在于皮质内B 存在于髓质内C 存在于二者之内D 存在于二者之外20、正常淋巴结内淋巴滤泡:21、淋巴瘤的结节:[X型题]22、对于诊断混合细胞型霍奇金病意义较大者有:A 大量典型的R—S细胞B 多数典型的隐窝细胞C 较多纤维组织条索形成D 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E 数量较多的各种炎性细胞23、对于诊断结节硬化型霍奇金病意义较大者有:A 多数典型的R—S细胞B 多数隐窝细胞C 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D 大量各类炎性细胞E 较多纤维组织条索形成24、Burkitt淋巴瘤的特征是:A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B 大量免疫母细胞C 这种肿瘤是B细胞肿瘤D 在非洲常发生于下颌骨E 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25、霍奇金淋巴瘤的分期依据是:A 病变位于横膈的一侧或两侧B 瘤细胞的分化程度C 累及几组淋巴结D 累及淋巴结外器官的情况E 病变范围越广,预后越差26、下列细胞中对霍奇金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为:A 单核R-S细胞B R-S细胞C 镜影细胞D 隐窝细胞E 多核R-S细胞27、病人颈部淋巴结肿大常应考虑的疾病是:A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 嗜酸性肉芽肿C 淋巴结结核D 淋巴结转移癌E 恶性淋巴瘤一、选择题1A 2B 3A 4E 5B 6B 7D 8D 9D 10A 11E 12B 13C 14A 15E 16E 17B 18D 19A 20A 21C 22AE 23BE 24ACE 25ACDE 26CE 27CDE。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第十章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⑤明确了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将两者示为同一 疾病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
⑥不用分级,引用惰性、侵袭性、高侵袭性的概念,临床医 师更易接受,与治疗方案密切相关。
二、霍奇金淋巴瘤
(Hodgkin Lymphoma,HL)
1832年
Hodgkin 第一次 描述
(一)、临床病理特点
◆淋巴结肿大(颈部),一个、一组 → 由近及远 LJ
陷窝细胞
CD30阳性
(二)HL的WHO分类及各类特点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
(NLPHL)(5%)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
▶结节硬化型 (40~70%) ▶淋巴细胞为主型 (5%) ▶混合细胞型 (20~25%) ▶淋巴细胞消减型 (1.5-5%)
1、NLPHL临床与病理表现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扩大
➢ 淋巴滤泡增生与滤泡性淋巴瘤有助于鉴别诊断指标:
①淋巴结结构保存; ②不同分化期的淋巴细胞混杂。细胞多样性。 ③核分裂象多。 ④滤泡大小和形态明显不同,主要分布于皮质,有明显吞噬现象。 ⑤ 外套层清晰。
⑥Bcl-2阴性
2、副皮质区淋巴增生
◆T细胞区反应性增生并转化为T免疫母细胞, 使T区增宽,血管增生,淋巴滤泡萎缩。
异型淋巴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 核形态不规则,边缘皱褶状,见核仁
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一、概述
(一)淋巴样肿瘤的概念 (二)WHO淋巴样肿瘤的分类 (三)淋巴细胞的分化与淋巴瘤分类的关系
二、常见类型
一、概述
(一)淋巴样肿瘤的概念 来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 肿瘤。 包括一组肿瘤。淋巴瘤、淋巴细胞白
2、CHL (4个亚型) 结节硬化型(nodular scleros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作者:-----------------------日期:淋巴造血系统疾病复习资料一、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1.定义:各种损伤和刺激引起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使淋巴结肿大。

2.病因(多种多样)感染性:病毒(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细菌(如结核病;猫抓热)、真菌、原虫(如弓浆虫病)自身免疫病(如红斑狼疮)代性(如Niemann-Pick病)医源性(如淋巴管造影)恶性肿瘤(如窦组织细胞增生)特发性(如Kikuchi病*,Castleman病)3.病理形态学特点肉眼特点: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灰白、土黄镜下特点:淋巴结反应的病理变化依赖于外来刺激的性质和反应细胞的种类4.临床病理联系: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是临床上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的原因二、Kikuchi病(Kikuchi’s disease)别名: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ubacute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1.多见于亚洲人2.好发于年轻人,女性更为常见3.1/3-1/2患者发热;约50%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25%可见非典型性淋巴细胞4.多为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常伴疼痛5. 病理组织学特点:淋巴结副皮质区显著增生伴坏死6.免疫表型特点:Macrophage(CD68+) 、T cell(CD8+) 、B cell virtually absent7. 细胞遗传学特点: Diploid pattern8.自限性疾病9.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三、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别名: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X)1.定义:是Langerhans 细胞或其前身的增生性疾病,包括一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生物学行为各不相同的疾病。

2.亚型:·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hronicprogressive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Hand-SchÜller-Christian 病、·急性弥散性组织细胞增生症(acute disseminate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或称Letterer-Siwe病3.共同点:Langerhans细胞增生伴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Langerhans细胞特点:LM:胞浆嗜酸性,核椭圆形或肾形,有纵行核沟;免疫组化:S-100(+)EM:Birbeck小体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1.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

2.病变单发,局限于骨(颅骨、面部骨骼、肋骨较常见)。

3.光镜下Langerhans细胞分化良好,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较丰富。

3.全身症状不明显。

4.多数预后良好,部分自愈。

慢性进行性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chronic progressive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Hand-Schuller-Christian病1.多见于30岁以下青年人,2-6岁发病。

2.病变多发,主要累及骨骼(由一处扩展到多处),颅骨和上下颌骨最易受累。

3.三联征:颅骨缺损、尿崩症和眼球突出ngerhans细胞富含脂质,呈泡沫状。

5.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6. 进展缓慢,病程较长,预后较好。

急性弥散性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acute disseminated Langerhans cellhistiocytosis ) /Letterer-Siwe病1.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2.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肝脾及全身淋巴结肿大,常伴三系减少。

3.全身性Langerhans细胞增生,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真皮)、脾(红髓)、淋巴结(淋巴窦)和骨组织(颅骨、盆骨、长骨)等。

4.起病急,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差,多死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淋巴组织肿瘤1.定义: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组织、具有淋巴细胞分化特点的恶性肿瘤。

是由淋巴组织中的细胞成分(LC及其前体细胞或转化细胞)发生肿瘤性增生而成2.分类(根据肿瘤组织结构和瘤细胞特点);非霍奇金淋巴瘤(80%- 90%)(Non-Hodgkin’s lymphoma, NHL)、霍奇金淋巴瘤(10-20%)(Hodgkin’s disease, HD)一、霍奇金氏淋巴瘤(H odgkin’s lymphoma ,HL) (何杰金氏病,Hodgkin’s disease,HD)(一)发病特点:1.常见于淋巴结,起始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2.瘤组织中具有诊断性R-S细胞,并见多数炎性细胞3.对放射治疗敏感(二)病变:1、部位:常见于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腋下、纵隔、腹膜后、主动脉旁亦可发生。

2、肉眼:淋巴结肿大、粘连。

切面灰白色,鱼肉状、有小坏死灶。

3、镜下:正常淋巴结结构破坏消失,由瘤组织取代。

瘤组织形态多样、成分多样。

包括瘤细胞和非瘤细胞。

(1)瘤细胞:a.R—S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双色性,双核或多核,核膜厚,核仁大而红染,周围有空晕。

典型的双核瘤细胞,两核并立,彼此对称,如镜中之影,故名“镜影细胞”b. 变异的R—S细胞:霍奇金细胞:单核瘤巨细胞陷窝细胞:胞浆周围透亮多形性细胞“爆米花”细胞(曲核细胞)(2)非瘤成份: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组织细胞等,属炎性或反应性成分。

(三)分型及特点:1.经典HL:(1)淋巴细胞为主型a. 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成熟淋巴细胞;b. R-S细胞形态典型,并见多数HL细胞;c. 预后较好。

(2)结节硬化型a. 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将瘤组织分割成结节状;b. 瘤细胞以陷窝细胞为主; R-S细胞较少见c. 预后较好。

(3)混合细胞型a. 非肿瘤性成分数量较多;b. R-S和HL细胞数量较多;c. 组织中常有灶性坏死;d. 临床较多见。

(4)淋巴细胞消减型a. 成熟淋巴细胞数量较少;b. 以变异型R-S细胞为主;c. 可分为两种类型:弥漫纤维化型和网状细胞型d. 少见,预后较差。

2.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L:(四)临床病理联系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常发生于身体中轴两旁的淋巴结。

全身症状发热、夜汗、消瘦、瘙痒等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_Hodgkin’s lymphoma,NHL)占所有淋巴瘤的80%-90%;2/3原发于淋巴结,1/3原发于结外器官或组织;(一)发病特点:1.可发生于淋巴结外器官;2.瘤组织成分较单一;3.多中心起源,扩散倾向明显;(二)病变:1.部位:颈淋巴结常见。

2.肉眼:淋巴结肿大3.镜下:瘤细胞形态较一致。

(三)常见类型及特点:1. 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1)来源:前体B细胞和T细胞肿瘤(2)分类: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LBL和ALL共存(3)病理变化:特点:骨髓肿瘤性淋巴母细胞弥漫增生,取代原骨髓,并浸润全身各器官、组织(淋巴结、肝、脾)。

(4)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均表达原始淋巴细胞标记—TdT及CD10抗原;细胞遗传学:90%ALL瘤细胞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2.成熟(外周)B细胞肿瘤:占NHL的85%(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①病理改变:特点是成熟的小淋巴细胞的弥漫浸润,累及肝、脾、淋巴结。

②周围血象:白细胞显著增多,多为成熟小淋巴细胞。

③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瘤细胞表达B细胞分化抗原CD19、CD20,T细胞表达抗原CD5;12号染色体异常。

(2)滤泡性淋巴瘤①病理改变:肿瘤细胞形成明显的结节状②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表达CD19、CD20、CD10 及bcl-2(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①病理改变:相对单一形态的大细胞弥漫浸润。

②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表达CD19、CD20及bcl-2(4)Burkitt淋巴瘤:可能来源于滤泡生发中心、高度侵袭性的B细胞肿瘤;儿童、青少年多见,占儿童NHL的30%;好发于颌骨、面骨、腹腔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很少发生白血病。

①病理改变:满天星图象②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表达B细胞抗原CD19、D20、 CD10、SIg ,与8号染色体上c-myc基因异位有关。

③生长迅速,高度恶性,大剂量化疗,大多可治愈④与EBV感染、8号染色体上MYC基因转位有密切关系3、外周T和NK细胞肿瘤(1)周围T细胞淋巴瘤:淋巴结破坏,侵犯副皮质区,瘤细胞多形性并伴多量反应性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

(2)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为细胞毒性细胞来源的侵袭性肿瘤;好发于鼻腔、口咽;病变特点是在凝固性坏死和多种炎性背景上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散在或弥漫分布;瘤细胞表达CD2、CD3及NK细胞标记CD56。

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1.原发于皮肤的 T细胞淋巴瘤2.临床表现为皮疹3. 表皮及真皮非典型性曲核T细胞浸润, 表皮Pautrier脓肿4.晚期扩散至脏和淋巴结5.侵犯血液时称为Sézary综合征髓性白血病Myelogenous Leukemia分类:1、急性髓性白血病2、慢性髓性增生性疾病3、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一、急性髓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1、分类: M0至M7共8个类型2、病理变化:(1)骨髓:肿瘤细胞弥漫增生;(2)周围血象:白细胞升高,大量原始细胞;(3)淋巴结肿大不明显;(4)肝、脾轻度肿大;3、临床特点:皮肤、粘膜出血、贫血、发热、肝脾肿大、骨痛。

骨髓移植是唯一根治办法。

二、慢性髓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病理变化:(1)瘤细胞以较成熟的中晚幼粒细胞和成熟的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为主;(2)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增高显著;(3)巨脾为其最大特点;2、遗传学特点:ph1是其标记染色体3、临床特点:成年人多见,起病隐袭,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多无症状,贫血、脾大是重要体征。

※类白血病反应:由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大量出血、药物中毒等刺激造血引起的异常反应。

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数量的明显增多(可达50×109/L以上),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一、霍奇金淋巴瘤二、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性肿瘤细胞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四、霍奇金淋巴瘤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鉴别淋巴结基本病变(一)滤泡的病变1. 滤泡增生:滤泡增大、增多、生发中心形成(1)生发中心增生良性:滤泡数量增加、大小不一恶性:滤泡境界不清、背靠背良性滤泡性增生的形态特点生发中心细胞成分的多样性;着色小体的存在;核分裂像多;外套层清晰;滤泡的大小形态不一;滤泡主要分布于皮质(2)套区增生:厚度增加良性:增生的小淋巴细胞核圆形,可轻度不规则;邻近滤泡的外套层不融合;见于“Castleman病”恶性:外套层增宽扩展;邻近滤泡的套区互相融合;小淋巴细胞核不规则;见于“套细胞淋巴瘤”(3)边缘带增生在外套层之外,常不形成完整的圈带;核中心位,各个细胞都有一圈透明胞浆;常杂有少数中性粒细胞良性:弓浆虫性淋巴结炎、艾滋病相关淋巴结肿大恶性: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二)副皮质区增生滤泡减少而滤泡间区境界不清地扩大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kikuchi淋巴结炎)皮病性淋巴结炎种痘后淋巴结炎药物(抗惊厥药、青霉素、灰黄霉素等)致淋巴结肿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三)淋巴窦病变窦的扩和充塞良性:良性窦组织细胞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