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帮扶故事
教师帮扶故事

教师帮扶故事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牵挂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面临困难的学生。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遇到了许多让人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教师帮扶学生的,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教师帮扶学生的故事。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叫小明的学生,他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家境十分困难。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小明虽然家境贫困,但是他对学习十分努力,每天都会自觉自愿地在课后自习室自习,虽然他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但是他的学习态度却是非常端正的。
我看在眼里,十分感动。
于是,我开始主动关心他,鼓励他,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料,还经常和他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
慢慢地,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
最终,他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还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叫小芳的学生,她的父母离异,家境十分困难。
小芳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好。
我发现了她的问题后,便开始和她进行心理沟通,鼓励她要坚强,要相信自己,要努力学习。
我还经常和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慢慢地,小芳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她也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最终,她成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这些故事让我深受触动,教师帮扶学生并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帮扶学生,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帮助,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因为每一个受到帮扶的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都有可能为社会做出重大的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更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心去关注学生的需求,用心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做到教育的全面发展。
教师帮扶学生的故事,不仅仅是一种感人的故事,更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学校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材料

学校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材料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其中,有一些典型案例,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一、原创教学方法帮扶乡村学校某市的低保学生小明,虽然一直表现出色,但由于经济困难,无法报名参加辅导班,课程较为单一,成绩略有下降。
该市中学校长得知后,主动联系小明所在的乡村学校,邀请小明参加该校开展的学科竞赛并给予学习资助。
此外,该校根据小明的学习特点,开展了野外生物课程,尤其是鸟类学和自然环境保护。
通过把生动有趣的家庭教育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小明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幅提升。
小明在该校首届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这也是乡村学校第一次参加该校的参与竞赛活动。
夏令营期间,学校和留守儿童家长一起助力小明参观了博物馆,让小明了解到更多社会和文化历史。
二、定点支教培养优秀人才某市的高峰primary学校是“三区三州”的贫困地区,该校招收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家庭。
该校合作的大学老师,利用毕业实践奖学金,到该校进行定点帮教。
其余老师,按照学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与其年级相适应的教《音乐、英语、美术等课程》,重视教育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以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三、志愿者服务,帮助贫困学生圆梦某市的扶贫教育项目,聚集了来自国内外的优秀志愿者艺术团队。
通过志愿者服务,这些团队帮助乡村学校搭建了舞美和音乐设备,带领学生团队参加了全国小学生艺术节和全国浓墨书画大会,让孩子们在草原和沙漠中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风貌。
其中的许多学生因此成为中国的艺术之光,成为各国学生到中国学习的优秀代表。
四、科技服务支撑下的乡村教育创新通过“一师一村”的扶贫教育项目,某市教科局利用互联网科技,为乡村校园提供了实时的在线培训平台。
这个平台汇集了大城市的优秀 teacher,以及县城教育霸权和教育专家来,直接为乡村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开展了多种常规及非常规的教学实践,以指导乡村学生的一步一步成长。
帮扶后进生转化教育案例

帮扶后进生转化教育案例
案例:李明的扶贫故事
李明是一个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家庭的孩子。
他的家庭生活艰难,父母没有稳定的工作来源,只能依靠种植农作物来维持生计。
由于家庭的贫困状况,他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只能在农忙之余去当地的乡村小学上课。
然而,由于他对教育的热情和努力,李明在学校表现出色,成为班级的佼佼者。
他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特别感兴趣,但他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资源非常有限。
李明也没有电脑,也无法外出城市寻求更好的机会。
幸运的是,一个当地的非政府组织注意到了李明的潜力,并提供了帮助。
他们建立了一个计算机编程培训班,专门为像李明这样有潜力但没有机会的贫困学生提供教育。
李明获得了这个培训班的奖学金,并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
在培训班的几个月里,李明展示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他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编程知识,还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些项目。
他的才华引起了培训班导师的注意,并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努力逐渐得到了认可。
他获得了一份在当地信息技术公司实习的机会,并得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邀约。
他的家庭为他感到骄傲,因为李明将来能够帮助改善家庭的生活状况。
李明的扶贫故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展示了通过教育帮助后进生实现转变的潜力。
借助外部资源和努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能够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个案例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帮助贫困人群时要注重给予他们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教师帮扶故事

教师帮扶故事在我们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温暖人心的故事,而教师帮扶故事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教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是用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一些感人的教师帮扶故事吧。
故事一,老师的包容与理解。
小明是一名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在班上总是显得有些孤独和沉默。
一天,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小明的问题,她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倾听他的心声。
老师了解到小明家庭的一些情况后,给予了他更多的关心和理解。
在老师的帮扶下,小明逐渐打开了心扉,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包容与理解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二,老师的悉心教导。
小红是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她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她的老师并没有放弃她,而是用心耐心地教导她。
老师不厌其烦地给小红讲解知识,帮助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小红的学习成绩逐渐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悉心教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温暖,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故事三,老师的关爱与鼓励。
小华是一名性格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她总是觉得自己无法做好一些事情。
老师在发现了小华的问题后,并没有责备她,而是给予了她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老师经常鼓励小华,让她尝试去做一些自己觉得困难的事情。
在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下,小华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学习和生活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关爱与鼓励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故事四,老师的慈爱与关怀。
小杰是一名家境贫寒的学生,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但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对他有所偏见,反而给予了他更多的慈爱和关怀。
老师经常鼓励小杰,让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老师的慈爱和关怀下,小杰逐渐变得乐观向上,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师的慈爱与关怀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
以上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帮扶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帮扶教育故事

帮扶教育故事《一次特别的帮扶》那是我在社区做志愿者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
社区里有个叫小强的孩子,调皮捣蛋得很,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但是这孩子特别机灵。
有一天,我被安排去辅导小强的功课。
我到他家的时候,他正坐在那发呆呢。
我走近一看,嘿,这小子,作业本上一个字都没写。
我就问他:“小强啊,咋不做作业呢?”他看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不会做呗。
”我心想,这还得了,不会做就不做啦。
我开始耐心地给他讲题,第一道题是个数学题,我讲得口干舌燥的,觉得已经讲得不能再清楚了,问他:“懂了没啊?”他眨巴眨巴眼睛,点了点头。
我就让他自己做,结果我一转身,他又在那发呆呢。
我顿时有点哭笑不得,又过去问他到底会不会,他嘿嘿一笑:“好像又不会了。
”没办法,我又重新讲了一遍,这次我盯着他做,他倒也认真起来了,一笔一划地开始写。
做出来后,我表扬了他,他还挺得意。
接下来几道题也是磕磕绊绊的,但好歹是完成了。
到了语文作业,有个背诵的任务,这可把他难住了。
他皱着眉头,嘴里念念有词,就是背不下来。
我就给他想办法,让他先一段一段地背,再串起来。
然后我在旁边陪着他,不停地鼓励他。
还别说,这招真管用,最后他还真背下来了。
那一天的辅导,让我深深体会到帮扶教育的不容易,也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其实都渴望学好的。
从那之后,我和小强也成了朋友,看着他一点点进步,我心里可别提多高兴了,这感觉真是太奇妙啦。
这种看着别人在自己的帮助下变好的过程,真的很有成就感。
现在想起来,还是会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这样的帮扶中而感到自豪。
这就是我经历的帮扶教育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无比真实和难忘啊。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范文(精选5篇)

小学教师我的教育故事范文(精选5篇)扶贫就是要爱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 消退贫困负担。
政府协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完善农夫工人才市场。
建立一种开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脱贫的社会工作, 实施农村贫困地区规划, 目的是协助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条件, 协助贫困地区开展生产, 变更贫困面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老师我的教育故事的文章5篇,欢送品鉴!【篇1】小学老师我的教育故事随和的笑容, 亲切的话语, 是她和每一个孩子打招呼的方式。
秉承试验小学以爱育爱爱心相传的教育理念, 她敬重、理解、信任每一个孩子,用母亲般的耐性和柔情暖和着每个孩子的心。
她高尚的师德,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曾被评为师德先进和教育扶贫先进个人, 在临渭区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主题教育活动中, 被评为优秀老师。
她, 就是渭南市试验小学的闵玉洁教师。
闵教师班里有好几个比拟特别的孩子, 她总是当心翼翼地呵护他们, 从不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别出心裁。
朱曦茹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 她体质不佳, 学习成果不志向, 因为给她治病, 拖垮了家里的经济, 成了贫困户。
当闵教师得知状况以后, 就时常找孩子谈心, 生活上嘘寒问暖, 学习上答疑解惑。
当孩子因为学习上短暂的困难而畏手畏脚时, 她总是刚好地找到缘由并赐予鼓舞;当孩子因为取得的成果而沾沾自喜时, 她总能刚好的提示, 和孩子一起制订更高的目标。
教室里、办公室里、操场上、小花园里, 学校里许多地方, 都留下了她和孩子谈心的身影。
多少次, 她和其他教师一起走进家庭和家长沟通孩子学习生活状况。
不仅送去了党和国家的关心, 还一起共享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为孩子的安康成长出谋划策。
在屡次的深化沟通后, 家长也意识到要和学校和教师步调相同, 共同关怀孩子的学习、生活;关爱孩子的身体、心理安康;关注孩子的长远开展;引导孩子踊跃努力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在班里, 闵教师还号召得才兼备的同学组成爱心小组, 和朱曦茹一起嬉戏, 一起学习, 给她更多的协助和踊跃的影响。
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五篇

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五篇我的帮扶故事主题征文1在9月15日星期六,我们班同学、家长、教师参与了举办的爱心捐献活动,就是到涞水县一个贫困的村子里和村子里的小孩互动。
那天早上,我和妈妈早早地来到学校正门集合,观察庞教师已经在门卫那里登记,登记需要进校的家长名字后,教师就叫我去班里拿旗子和跳绳,庞教师和我来到教学楼下(朝着操场的门),发觉这些门都是锁着的!我心里一慌,要是全部的门都是锁着的,那就完了!我们走到一号门,才松了口气。
一号门没锁,我进去把东西拿了下来,放在学校正门,之后又领着家长们、同学们去搬捐献的东西,又将打包好的箱子放在大巴上,我们坐着大巴,向涞水峨峪村前进。
经过了3个小时的路程,最终到了峨峪村。
我们在那里,司机停好车,我们站好队,家长们搬出了行李仓的箱子。
一开头,我们表演节目,张嘉佑和焉家祎演唱了《Feded》;高瑞凝和陈康睿跳的健身操;张智赫和焉家祎朗育《祖国颂》;我、刘亦芮、陈康睿、高瑞凝和焉家祎跳了杯子舞,非常精彩。
峨峪村的孩子们也表演同样精彩的节目。
中午,我们吃完饭后,搬着一些面粉、大米和油来到了四位老人的家中,这些家中东西都非常简陋,几乎没有一件是多余的东西,老人们都瘦骨嶙峋,牙齿黑黄,一瘸一拐的慢悠悠的。
告辞了老人们,我们组队,一队两人,向大坝进发,路上的风景都非常漂亮,但走到一半,从平坦的水泥中变成了满是大、小石子简单滑倒的路。
走了也许有一半的时候,地上就有水流出,深的水坑能浸湿我的鞋,我和我的同伴一起同甘共苦,到达了大坝,风景非常秀丽,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之后,我和我的同伴儿一起回来,边走边聊,想起我们的很累人的体育课,我们就问那个小女孩(峨峪村的小孩)哎!你们一般体育做些什么〞嗯,一般跑上几圈,有时活动活动脚腕就解散了。
〞这么好!〞我暗暗艳羡。
嗯!就是这样!〞〞我们走过小溪,我又问:你养过小狗或小猫吗我想养,但我妈怕小猫小狗。
〞我们家原业养过一只母猫,生了二个小猫,都送人了,最终因为这个,猫都不吃不喝的,就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教育帮扶故事
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以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为导向,以“教好每位学生,温暖每个家庭”为根本任务,结合县局安排,学校具体部署,我在工作之余也积极投身到精准扶贫大家访活动中去。
我所担任两名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其中一名学生叫杨景凯,家中有5口人,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就近打零工挣点零花钱,维持生计,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爷爷腰腿有伤,时常会疼,奶奶常年生病靠药物维持生命,家中的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外出打工的爸爸身上。
“不让一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失学,不让一个思想上有困难的学生落伍,不让一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掉队。
”这是全校领导和教师恪守的关爱目标和原则。
我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能深刻得体会到关爱贫困学困生的重要性。
第一次去家访时,就发现这名同学,热心,积极,有礼貌,但学习上兴趣不大。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经过观察,找他谈话,和科任老师沟通,发现他学习习惯稍差,上课不认真听讲,总是与同桌讲悄悄话。
由于家中的特殊原因,父亲只顾着打工,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
久而久之造成了他学习有点吃力的状态。
当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我利用课余时间找杨景凯同学谈话,了解其学习及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帮助他逐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且在上课时注意多关注他。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针对其在课堂及其作业情况和考试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对其进行单独谈话。
我相信,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身为教师,如果能对所有学生都多一点关爱,尤其是对学困生再多一点爱的话,相信我们的努力会造就更多的有用之才。
针对该同学学习基础差、学得快、忘得快的情况,我经常课余时间对他进行面对面的教学,耐心地帮助他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发现不足,及时补救。
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他的成绩有所提高。
我经常进行家访。
开学之初,我就和杨景凯的家长取得了联系。
了解其家庭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
随着家校联系的紧密,该同学的家长对我的一些做法非常支持,对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
他们见到我便说:“杨景凯过去对语文不大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差。
现在,他对语文很感兴趣,常常在家里自觉地读课文。
真得感谢你了!杨景凯同学现在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了,学习积极性比以前高了。
他自己也感觉好像“开窍”了,使我自己也感觉有些欣慰。
从帮助杨景凯同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生活中,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每个人都希望改进自己所处的地位,教育学生采取某种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自卑状态也是重新获得自信的一种方法。
有了自信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要从各个方面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也会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功与失败,克服自卑,重拾自信,扬起自信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