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损伤及其护理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

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1. 引言颅骨骨折是指颅骨骨骼的破裂或折断,常常会导致头部外伤,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颅骨骨折的护理非常重要,早期的干预和正确的处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颅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常规护理、药物治疗、生活护理、并发症监测等方面。
2. 常规护理在病患被诊断为颅骨骨折之后,进行常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常规护理的目标是保持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和舒适,以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患者定位: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床上,头部保持在中立位置,以促进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正常运作。
•血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低血压情况。
•呼吸监护: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质量,必要时进行辅助通气支持。
•伤口处理:对于患者的头部伤口,保持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敷料,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颅骨骨折的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轻疼痛、预防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的程度,可以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例如吗啡或非处方的止痛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抗生素:如果患者存在开放性头部伤口或感染迹象,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4. 生活护理除了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外,生活护理也是颅骨骨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食调控:建议患者采用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身体功能。
•卧床休息:患者在初始阶段需要严格卧床休息,以避免过度活动导致伤口进一步损伤。
•头部支撑:为了避免头部骨折的移位,建议患者使用头颅固定器或软枕头来稳定头部。
•定期转换位置:患者应定期转换体位,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避免剧烈活动:患者应避免参与高风险活动或剧烈运动,以防止头部骨折的进一步损伤。
5. 并发症监测颅骨骨折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颅内血肿、脑震荡等。
因此,监测并发症的出现对于及时干预非常重要。
•意识状态监测: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意识清晰度、定向力和清晰性等,以及任何不寻常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变化。
关于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总结

关于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总结颅脑损伤是头部受到外力作用所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由于颅脑损伤病情复杂,变化快,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本文将总结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颅脑损伤的分类及特点1. 闭合性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等。
这类损伤多发生在头部受到直接打击或撞击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挤压、移位,引起脑组织损伤。
2. 开放性损伤:包括头皮裂伤、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
这类损伤多发生在头部受到锐器切割或钝器击打时,脑组织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
二、颅脑损伤的护理评估1. 健康史:了解受伤过程,包括暴力大小、方向、性质、速度和作用部位。
了解受伤当时意识状态、伤后有无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漏的症状,以及现场急救经过。
2. 身体状况:评估病人的伤后症状和体征,特别是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动态变化。
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3. 心理和社会支持情况:了解病人和家属对颅脑损伤及其预后的心理反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三、颅脑损伤的护理措施1. 现场急救: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禁用吗啡止痛。
有明显大出血者应补充血容量,无外出血表现而有休克征象者,应查明有无头部以外部位损伤,如合并内脏破裂等。
开放性损伤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时,在外露的脑组织周围用消毒纱布卷保护,再用纱布架空包扎,避免脑组织受压,并及早使用抗生素和TAT。
记录受伤经过和检查发现的阳性结果。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3.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对昏迷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 脑水肿的护理: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易发生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
应限制水钠摄入,保持病室安静、整洁,避免刺激。
必要时给予脱水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
5. 感染预防:开放性颅脑损伤易发生感染,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颅脑损伤中医相关护理常规_【PPT课件】

(6)保护眼睛:昏迷病人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应遵医嘱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或用眼膏后用凡纱覆 盖。
(6)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人工冬眠, 保证有效供氧。采用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则 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7)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并经常进行 被动活动和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 缩。
(3)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呕吐物的色、量、质,若呈 喷射状呕吐,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呈血性,立即通知医生。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反流误入气道,用双手拇指 按压内关与膻中、天突穴,交替按压10~~15min。
(4)若心烦失眠,睡前避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或 用热水泡脚15~~~~30min,指导病人自我按摩头部或耳郭、 颈部、涌泉穴。遵医嘱针刺内关、三阴交等穴。
六、并发症护理
(1)病人出现脑脊液耳漏和鼻漏时 应注意:①避免用力咳嗽、不可局 部冲洗、堵塞。②应抬高头部,随 时以无菌棉球吸干外耳道、鼻腔脑 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需 要鼻饲流质时,推迟到伤后4~5天, 以防逆行感染。
(2)伤后肢体感觉功能减弱或消 失者,高热时用冰敷方法降温,
应以布棉垫包裹冰袋,避免冻伤;
二、临床表现
1、轻型 • • (1)伤后昏迷时间O~30分钟; • • (2)有轻微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 • • (3)神经系统和CSF检查无明显改变。主要包括
单纯性脑震荡,可伴有或无颅骨骨折。
2、中型
• • (1)伤后昏迷时间12小时以内;
• • (2)有轻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 • (3)体温、呼吸、血压、脉搏有轻微改变。主
部位的脏器伤、休克等; • • (5)已有晚期脑疝,包括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
29章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第二十九章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颅骨骨折(一)解剖概要1.颅骨穹隆部,内骨膜与颅骨板结合不紧密,颅顶部骨折——易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颅底骨面有两侧对称、大小不等的骨孔和裂隙,脑神经和血管由此出入颅腔。
颅底骨折——易撕裂硬脑膜形成脑脊液漏。
(二)临床表现1.颅盖骨折①线形骨折②凹陷骨折——需经X线摄片才能发现。
局部脑组织受压或合并有颅内血肿。
2.颅底骨折常伴有硬脑膜破裂引起脑脊液外漏或颅内积气,视为内开放性骨折。
X线摄片检查价值不大,CT有诊断意义。
①颅前窝骨折②颅中窝骨折③颅后窝骨折(1)颅前窝骨折:眼睑青紫,眼结膜下出血,俗称“熊猫眼征”、“兔眼征”,鼻和口腔流出血性脑脊液,可合并嗅神经和视神经损伤。
(2)颅中窝骨折:耳后乳突区皮下出现淤血。
脑脊液漏从外耳道流出,如鼓膜未破,则可沿咽鼓管入鼻腔形成鼻漏;也会出现脑脊液鼻漏。
可损伤面神经和听神经。
(3)颅后窝骨折:在耳后及枕下部出现皮下瘀斑,脑脊液漏至胸锁乳突肌和乳突后皮下,偶有第9~12对脑神经损伤。
(三)治疗原则1.颅盖骨骨折凹陷范围>3cm、深度>1cm,兼有脑受压症状者——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的骨片。
2.颅底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重点是预防颅内感染。
3.脑脊液漏2周内愈合,4周不自行愈合者——做硬脑膜修补术。
(四)护理措施1.脑脊液漏的护理(1)预防逆行性颅内感染:①每天2次清洁、消毒鼻前庭或外耳道,避免棉球过湿导致液体逆流颅内;②在外耳道口或鼻前庭疏松放置干棉球,棉球渗湿及时更换,并记录24小时浸湿的棉球数,以此估计漏出液量;③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预防颅内感染。
④4个禁忌!A.禁忌——鼻腔、耳道的堵塞、冲洗和滴药。
B.严禁——经鼻腔置胃管、吸痰及鼻导管给氧。
C.禁忌——做腰椎穿刺。
D.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及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气颅。
(2)促进脑脊液外漏通道早日闭合:颅底骨折病人神志清醒者,取半坐卧位,昏迷者床头抬高30°,患侧卧位。
颅骨缺损术后护理措施

颅骨缺损是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骨缺损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心理护理1. 患者因颅骨缺损而感到自卑、焦虑、恐惧,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通过讲解手术过程、术后康复知识,让患者了解颅骨缺损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体位护理1.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以减轻脑水肿。
2. 术后1-3天,患者可采取半坐位,逐渐增加头部高度,以适应体位变化。
3. 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压,防止颅骨修补部位移位。
三、切口护理1. 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 术后3-5天,可拆除缝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3. 如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四、引流管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会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折叠、脱落。
2. 定期更换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 如引流液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五、营养支持1. 术后患者可能因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等原因导致营养不良,护理人员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2. 如患者无法经口进食,可给予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
3. 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确保患者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六、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 预防感染: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
2. 预防压疮:定期翻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防止皮肤受压。
3. 预防肺部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
4.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5. 预防脑水肿:根据医嘱给予脱水药物,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防止脑水肿加重。
七、康复锻炼1. 术后患者应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如:头部运动、肢体功能锻炼等。
2.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
颅脑外伤护理PPT课件(1).ppt

护理措施—引流管护理
各种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脱出,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 要扭曲、打折。位置应低于外耳道。一般脑室内引流时 ,引流袋固定高度为高出脑室平面(平卧位外耳廊上缘 )10~15cm,硬膜外、硬膜下、皮下引流时引流袋高度 与外耳道平齐。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液面波动 情况,不可随意调整引流袋的高度。
和蛋白质的流质、半流质饮食过度到软食,观察进食时 有无恶心呕吐,吞咽功能,有无呛咳不适,昏迷及吞咽 障碍患者给予早期鼻饲。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格拉斯评分、肌
力、肌张力及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或躁动不安等。
护理措施—对症护理
头痛护理:评估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意识、生命
体征及肢体活动、颅内高压情况,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术 减轻头痛,如缓慢深呼吸,听轻音乐,全身肌肉放松等。 必要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格拉斯评分表
睁眼反应 自动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激睁眼 2 无反应 1
言语反应 回答正确 5 回答错误 4 吐词不清 3 有音无语 2 不能反应 1
运动反应 遵命动作 6 定痛动作 5 肢体回缩 4 异常屈曲 3 异常伸直 2 无动作 1
格拉斯评分注意点
睁眼:
• 眼睑水肿或面部骨折睁眼反应无法测,用C代替评分。 •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患者自发睁眼,使评分不能反映实际
肢体活动的评估
肌力的分级:0~5级共六级
0级:完全瘫痪 1级:肌肉能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肌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3级:肌体能抬高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抗阻力动作,但较正常差 5级:肌力正常
生命体征的评估
如损伤累及间脑或脑干,出现体温不升或中枢性高热 伤后即发热,多系视丘下部或脑干损伤 伤后血压上升,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提示颅内压
颅骨受伤怎么急救措施

颅骨受伤怎么急救措施颅骨受伤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撞击、挤压或振动,导致头皮、颅骨和脑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颅骨受伤的程度不同,症状也各异,严重者可致命。
颅骨受伤发生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非常重要,下面是常见的颅骨受伤急救措施。
一、紧急呼救在发现头部遭受严重撞击或其他外力时,应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如120救护车),把伤员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在到达医院前,可按照以下方法给伤员进行急救。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一些颅骨受伤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时需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应将伤者置于仰卧位,并将头部稍微后仰,但不要贸然提高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压。
三、固定颈椎如果伤者伴有颈椎损伤的话,需要及时进行固定,以免引起问题。
这时可以使用硬质颈托进行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固定颈椎时不要过度固定,以免影响呼吸及局部血液循环。
四、止血如果头皮出现创伤,则需要先进行止血,以免大量的血液流失,造成失血性休克。
一般情况下,用纱布在伤口处进行外敷压迫即可。
如果伤口较大,可以使用绷带进行包扎。
需要注意的是,包扎绷带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弄伤伤口并增加伤口的面积。
五、避免头部振动在准备将伤员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伤员头部产生剧烈的振动。
可以用软垫将头部固定在位。
六、不要让患者进食、饮水如果颅骨受伤比较严重,患者需要进行诊断和治疗,就不要给患者进食或饮水了。
因为进食或饮水可能会加重伤者的病情。
七、观察病情变化颅骨受伤后,病情可能会发生变化,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脑组织的水肿等严重问题。
因此,在进行紧急救治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八、就诊后的护理在伤者到达医院后,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治疗。
治疗过程中需要保持患者清醒状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使用必要的药物和医疗器械,如可能进行手术治疗等。
以上就是颅骨受伤急救措施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于任何紧急情况,请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并保持镇静和冷静的处理事情,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伤者的安全。
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护理常规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是指头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摔落等造成颅骨骨折的患者。
颅骨骨折患者病情危重,需要严密的护理和观察。
下面是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护理的常规:1.安全措施:颅骨骨折患者的头部受伤,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床上滑轮应处于锁定状态,防止患者从床上滑落;病房内物品尽量简化,避免患者碰撞或摔倒;床铁护栏应在床边关闭,避免患者误操作上下床;平时进食或排尿的时候需要有护理人员协助。
2.临床观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瞳孔、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尤其是意识状态的观察,若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减弱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头部护理:颅骨骨折患者的头部需要进行特殊护理,保护性地位于轻柔的枕头上以减少颅内压力。
头部应保持安静、正中、呈中立位置,不能过度旋转、过度下挎。
定期更换头部护枕,以避免长时间不动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4.患侧调整:颅骨骨折患者通常采取卧床休息,同时,为避免患侧头部压力过大造成后果,通常会将患侧头部略微抬高一些,减轻压迫,有时还需要给患者做侧卧位翻身,使头部和颈部呈一定角度调整。
5.温暖保暖:颅骨骨折患者常伴有颅内压增高等问题,为了维持稳定的血管和颅内压力环境,需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防止寒冷刺激对颅内压的影响。
同时,也需要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舒适程度要求适当调整穿着和被褥。
6.饮食护理:颅骨骨折患者初期会因头部受伤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响食欲,建议给予高蛋白、高营养的饮食,注意饮食的多样性,以增加患者的食欲。
饮食早晚要适量,一天可以分成4-5次给患者进食,吃饭时要给予帮助,避免出现突然感到不舒服。
7.处理压疮:颅骨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压疮,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患者,加强皮肤清洁护理,保持皮肤的整洁干燥,防止红肿和破溃。
此外,医院神经外科颅骨骨折患者还需要特殊护理,如穿戴防震头盔、精神安抚等,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记录护理观察结果,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