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景观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简述

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简述

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简述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推广,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提高也越来越重视。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如何运用低碳理念,实现环保、节能、减排的目标,已经成为设计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简述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1. 选择环保植物种类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不同的植物种类对于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为了实现低碳理念,设计者们应该选择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植物种类,例如耐旱、耐寒、耐污染的植物。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水资源和肥料的消耗,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种植乔木和灌木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种植乔木和灌木是非常重要的。

它们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而且乔木和灌木的生长速度较慢,长期保持绿化效果,减少了对环境的额外负担。

3. 利用植被进行遮荫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通过合理的植被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和场地的温度,从而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建筑物周围种植一些树木和藤蔓植物,可以有效地遮荫降温,减少室内空调的使用。

4. 设计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自然过滤的园林设计方式。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植被选择,可以将雨水过滤净化,达到在根区地下滞留、渗透,净化水质达到保护地下水水质和水量增补的作用。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质的污染,还可以提高地下水位,为植物提供更充足的水源。

5. 利用竹类植物竹类植物有着生长快速、吸收CO2和释放氧气量大、成为低碳环保的材料等优点。

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适当地利用竹类植物进行设计,如制作竹篱笆、竹栈道等,不仅美观实用,还符合低碳环保理念。

低碳理念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工程,需要设计者们经过深入的研究和精心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环保、节能、减排的目标。

希望未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够更加注重低碳理念的运用,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美丽的生活环境。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低碳理念逐渐受到重视,有效运用低碳理念,降低城市不良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有效应用低碳理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提升园林景观种植的美感,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分析前言: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应用低碳理念,相关设计人员要重视对植物景观种植区域的处理,同时也要做好植物的选择以及搭配,充分提升植物景观设计的美感。

在设计中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提升城市美感的同时,充分实现降低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环境的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原则针对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是要契合生态理念,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保证其与生态环境理念相互契合,充分保证园林设计的整体美,同时也要保证其功能完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到城市具体环境,能结合城市的实际特点来进行设计工作的开展,保证设计的合理性,能够让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城市发展的需求。

并且在选择园林植物时,也要选择适合城市发展的植物。

其次,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因此对于植物的适应性也不同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针对本区域的气候特点进行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本来面貌,以此来有效维护本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成长,改善城市的环境。

最后,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重视植物群落的生长,低碳理念下,植物群落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有更大的作用,并且植物群落能够充分拓展城市的绿化面积,促进城市植物快速增长,并有效降低城市经济建设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对城市的空气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有效带动城市的快速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探究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可生态环境却遭到一定的破坏,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不断加快。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将生态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能使人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

文章首先对当前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低碳理念影响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

以期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低碳设计;碳达峰;碳中和;园林景观引言为实现人类社会行为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发展,中国在2020年9月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倡导,并提出了我国的“双碳”目标,即力争在2030年将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社会环境的碳中和。

提出“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全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为全面落实“双碳”目标,各个行业应坚持绿色化发展,实现低碳排放。

本文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对园林景观环境中的低碳设计展开研究。

1低碳园林概述针对低碳园林的定义,部分学者是这样认为的,低碳园林不但能够让人们重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也能让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实现低碳园林,可以让资源利用变得更少。

低碳园林是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的,是技术新颖、能源丰富、低成本健康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园林。

当前低碳园林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大致可以认为从开始设计园林起,到最终的管理部分,所经历的一切环节都应该对需要的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约,同时也要让低碳排放降到最低,并将其氧气释放量进行增加。

2“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作为一种崇尚自然的生活理念,低碳理念已经逐渐融入人类观念以及社会发展之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低碳理念有利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贯彻执行该理念,有助于城市与生态、人类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发展。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理念,应具体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体统的一部分,在美化城市、净化城市空气循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低碳理念也逐步应用在了城市园林设计中,本文对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园林设计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参考。

标签:低碳理念;城市园林设计;应用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渐加重,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将低碳环保意识应用到城市园林设计中,不仅能够带给居民生活环境的提升,还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

一、低碳城市园林的意义(一)低碳城市园林对城市具有美化作用城市化建设带来了高楼林立,城市喧嚣,道路拥堵。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城市紧张的节奏往往让人产生压抑。

低碳城市园林能够给人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如广州、上海,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城市低碳园林的建设。

低碳城市园林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低碳城市园林对城市具有净化作用低碳城市园林不但能够给城市带来美化的效果,还能够改善城市气候。

城市园林不但能够降低噪音、净化空气,还能够降低城市地面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能耗增加。

此外,城市园林能够涵养水源,对地下水起到净化的作用。

二、影响城市园林低碳设计的因素(一)城市园林低碳设计受到社会因素影响城市园林设计要考虑到园林的选址,园林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一方面要实现城市园林休闲、绿化作用,另一方面要尽量提高城市园林的利用率,与周边城市建筑和社区融为一体。

此外,城市园林设计还要考虑城市交通与园林内部交通的衔接。

这样才能够达到城市园林的整体效果。

(二)城市园林低碳设计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城市低碳园林设计要考虑生态因素,要采用低碳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达到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同时要尽量提高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利用率,通过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达到低碳园林的生态效果。

对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对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对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低碳园林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章主要分析了园林建设中低能耗、高碳汇的低碳景观园林设计原则,并结合某景观园林工程实例,针对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要点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建筑、材料、植物和水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低碳景观营造措施。

1.低碳园林景观设计原则1.1 降低景观园林能源消耗近年来,景观园林能耗主要是电能,而我国电能主要靠煤炭的燃烧。

煤炭使用率越高,CO2排放量越高。

在园林建设中,同样需要消耗大量电能。

在美国,每天平均温度升高0.6℃,用电量将增加2%,所以随着电量的增加必然导致更多的CO2排放。

而低碳园林的建设就是要考虑如何减少这部分CO2的排放。

将园林中常用的25W白炽灯更换为5W的节能灯,可减少近80%的直接能耗。

因此,作为园林设计工作者,应尽可能降低园林中电能消耗,提高其使用效率。

1.2选择低碳型园林材料园林材料既包括铺装、玻璃、陶瓷等硬质材料,也包括木材、花卉等软质材料。

这此材料需经高温、煅烧等过程才能形成,从而产生了大量CO2,而低碳型碳材料成本少、耐用性高、可重复使用。

日本十胜川千禧森林园的设计巧妙采用了“减法”原则,充分运用了当地的景观材料,并对其进行循环再利用,减少了大量碳排放。

营造低碳园林,应对当地乡土材料进行合理利用,尽量采用低碳型园林材料,而减少对新型、人工、高碳型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减少大量运输而产生的CO2排放量,也可充分体现出历史地域特色,且适应性强、成本低、便于使用。

1.3 选择固碳释氧力强的乡土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将其转化为有机碳存储在体内和土壤中,并将O?释放到空气中,这一系列生命活动就是固碳释氧——现代园林对“低碳”实施的最直接贡献,因此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这一功能。

然而,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固碳释氧能力,如榆叶梅的固碳量和释氧量分别为红枫的十几倍。

且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后期维护可减少大量能源投入,因此营造低碳园林应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

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中低碳理念的探讨【摘要】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进行相关探讨,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的各个方面。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建设低碳型园林景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低碳理念0.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能源过度消耗和开采,自然界原本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过多的co2滞留在大气中,气候问题、自然灾害问题频发,于是“低碳理念”应运而生。

国内主要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这3个方面对低碳理念进行相关的研究。

低碳经济,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某些手段,例如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营造出一种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经济社会形态;低碳社会主要是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减少co2排放;而低碳城市主要是通过政府管理层以低碳理念为基础,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创造人类宜居环境。

对于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到的自然资源——城市园林,在其设计中融入“低碳理念”意义重大。

以上海世博园后滩公园为例,该公园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成果揉合在一起,建立了一种可循环的水系统生态净化模式,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净化。

据统计, 10公顷的绿地每天能将 2000多吨的劣 v 类水净化为可以安全使用的优 iii 类水;在城市防洪和雨水管理,更实现了生态化设计,降低维护成本,作为一个低碳城市样本,它倡导了生态之美、丰产与健康的作物与野草之美,生动地注解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

1.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生态低碳型园林设计,主要体现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园林水体景观设计、园林景观施工和维护、园林景观材料的优化选择等方面。

实现三大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

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中之重。

1.1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低碳理念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增大绿化面积,丰富绿化植物品种,多样化其层次,提高植被的固碳效率,总体上营造良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常见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选择固碳释氧能力良好的植物。

园林景观工程低碳施工(3篇)

园林景观工程低碳施工(3篇)

第1篇一、优化设计,降低资源消耗1. 绿色规划: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保、节能等因素,合理布局园林景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2. 生态设计:运用生态学原理,构建生态循环体系,提高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

3. 节能设计:在照明、给排水、通风等方面采用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

二、采用低碳材料,减少环境污染1. 选用环保建材:如高性能混凝土、轻质高强砖、保温隔热材料等,降低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2. 重复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对可回收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3. 植物材料:选用本土植物,减少运输和种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三、施工技术创新,提高施工效率1. 信息化施工:运用BIM技术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

2. 节能施工:采用节能施工设备,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3. 生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如土壤保护、植被保护等。

四、加强施工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1. 施工组织管理: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2. 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减少扬尘、噪声等污染。

3. 资源管理:加强施工材料、设备的合理调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推广低碳技术,提高环保意识1. 低碳技术培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

2. 低碳技术交流:举办低碳技术研讨会,推广低碳技术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

3. 低碳认证:鼓励园林景观工程采用低碳认证体系,提高工程的整体环保水平。

总之,园林景观工程低碳施工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低碳材料、技术创新、加强施工管理以及推广低碳技术,实现园林景观工程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第2篇一、低碳施工的定义低碳施工是指在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节能、环保、低碳的技术和材料,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二、园林景观工程低碳施工的关键技术1. 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前,应根据项目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低碳理念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的城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

2020年第16期现代园艺1低碳理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原则1.1尊重场地现状原则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需要尊重场地需求,让植物来配合道路建设。

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全面考虑道路环境中存在的限制因素,通过多元化的分析选择道路绿化树种,合理利用不同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合群落结构,综合建设和改造道路空间环境,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和能源消耗,以此来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标。

1.2融入地域文化原则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历史遗留的审美情趣是景观设计风格的标准。

城市的道路建设在满足城市建设要求的同时,应紧扣城市形象定位,综合融入相关地域文化因素,突出城市整体空间形象,彰显城市景观环境。

道路绿化设计在满足空气净化要求的同时,应结合地域文化打造具有亲近感和归属感的城市景观风貌。

在有效地完成道路绿化建设的同时,解决了城市低碳建设问题。

1.3生态设计原则道路绿化设计提倡低碳、低消耗、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低碳理念与海绵城市等生态理念相融合,结合自然元素与人工手段,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植物配置模式与合理建设雨水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道路绿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延长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生命周期,缓解城市道路生态压力。

1.4可持续发展原则道路绿化包括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3个过程,而养护管理期决定后期道路绿化的持续性与低碳性。

城市道路绿化应在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以抗性强、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的植物为主,减少后期人力、物力和养护的费用,从源头形成可持续的低碳设计。

2低碳景观设计实例分析2.1项目概况随着合肥市东部片区经济的发展,道路两侧地块加速开发,裕溪路东段的快速化改造对完善合肥市路网骨架结构,构建东部片区进出城快速交通体系,缓解主城区日益突出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景观设计理念
低碳发展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发展模式是目前最可行的可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因此,低碳概念实质上是抽象并受到质疑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具体化。

低碳概念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低碳的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景观等。

低碳景观作为一个新兴的说法,其基本实质是对应了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这一个既有概念。

可持续的景观是指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自身发展的景观。

而低碳之于景观,就是对可持续景观提出了更加明确和量化的发展要求。

如同低碳的概念那样,低碳景观也不是直观的反映在降低碳排放量上面,而是对一种更加健康、节约、可持续的景观发展目标的追求,蝴蝶效应的原理适用于任何微小的举措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上述将可持续景观量化和具体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的基础上,本文从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对象和专业内容以及景观设计从业范围出发,从景观的规划、设计和工程实施及管理各个层面来讨论低碳景观实现的途径:
1.低碳景观的格局。

从整体空间格局和过程意义上来讨论低碳景观作
为生态系统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部分――通过判别和设计对景观过程具有关键意义的格局,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基础设施。

2.低碳景观的制造。

通过对低碳原则的分析,将景观置于一个闭合的生态系统内部来分析其构成元素,组合方式,材料工艺以及对材料和能源的再生性利用。

3.低碳景观的维护与使用。

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说,低碳景观的维护和使用方式也应该是低碳的,从宏观总体决策到使用个体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环境伦理应该贯穿于景观各个生产环节。

一.低碳景观的格局
1.复合化的城市景观布局。

从广义的景观理论出发,城市形态也属于景观内容的一部分――城市景观。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无论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看,城市都需要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相互支持的多样性功能,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相对于低碳的意义而言,功能混合的城市布局提高了城市效率,工作、学习、生活及室外休闲的距离缩短,大大减少了对出行工具的依赖,这就降低了对能源的依赖、机动车碳排放及对城市的交通压力,人们在步行或者自行车出行距离内即可实现城市生活的各种需求;这也提高了对城市基础景观设施的利用率,降低了开发成本。

2.将城市景观纳入整体生态系统格局中,成为自然系统中的一个斑块。

当现代城市复制西方早期工业城市理念,在不顾生态环境重要性而疯狂的城市化进程中,自然景观基质与城市基质被隔绝开来,呈现
出不可调和的面貌。

山体与河流被经济发展要求随意切割,裁断。

自然界之间周始的物质流动被破坏了,城市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能源消耗单位并且在一个不闭合的能源流动过程的方式下运作。

就像某位哲人预言的那样,人们最后无力控制自己召出来的魔鬼。

而将城市纳入自然系统中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在数千年前就被提出来了。

维持大地景观格局的连续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成为低碳景观规划的首要任务之一。

3.改变景观审美观念,将具有自然形态的具有生态产出功能的景观形态作为未来景观发展的主体。

这个概念从上述概念延展得出。

当前城市中的绿地率即便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由于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尤其因为人们长期以来对引种奇花异木的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敌视和审美偏见,导致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并不是很强。

相反,带来一系列由单一物种引起的生态问题,比如需要用大量的农药防治病虫害,需要较高的维护费用,浪费大量的城市水资源等,这些都是与低碳的概念相违背的。

而审美问题实质上是伦理问题,目前需要迫切改变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即人们的环境伦理观念。

当人们认识到工业思想指导下的大面积严整的城市景观形象,其所指代的是一种折射出贪婪、无限索取、无视其他生命价值的旧伦理观的时候,便会自觉的转向持续、节俭、谦虚的生态型景观。

这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转化,西方之所以近来兴起低碳景观,是一种重度危机意识的觉醒。

而中国的城市问题似乎还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尴尬之处在于,民众是无意识的,而设计师却赶上
了国际潮流(这个问题就像现在探讨的关于中国没有发展到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却被捧到一个飘飘然的高处,被一视同仁的要求为碳买单的争论一样。

本文的讨论默认为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视点讨论低碳景观问题)。

因此,具有生态产出功能低碳景观将会成为未来景观的主体。

当城市基质和生态系统的二元结构被溶解,城市景观自然的被纳入到整体生态格局中,它的低碳意义在于,生态系统――自然湿地,河道河岸,土丘群落,山林河滩等――成为景观主体,它们的变化过程和生态系统的异质性成为审美的对象,免于工业思想指导下的消耗景观所带来的能源、材料、人力与资金的持续浪费。

4.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消解景观使用壁垒。

由于长期的小农意识占有统治地位,中国的绿地常常也是以单位的形式存在,各种小型绿地被控制在围墙之内,仅对本单位的人开放。

多数公园也常与娱乐场所和主题公园混为一谈,采用收费的方式运作。

这些都构成了现代景观使用的障碍,也阻碍了民主与平等的发展,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消极的城市构成单位降低了城市的使用效率,无形中缩小了城市实际使用面积,促使城市扩张;人们需要远足或外出才能获得亲近自然的机会,这也增加了对能源的消耗。

因此,城市中的私有绿色空间和设置壁垒的公园应该纳入到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体系中,成为居民日常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会带来更节地高效的城市运作体系,尽管会增加一定的安保投入。

5.个体景观承包责任制。

这也是低碳景观格局的一部分。

现在流行的网上森林以及植物认养计划既是一个良性的开端。

然而,个体不仅指
个人,还应该包括家庭单位以及自发协作组织。

通过将具体土地有控制的承包给附近的个人或家庭,让民众参与到景观的制造与维护之中,这不仅增强了居民对于环境的认同感以及社区的归属感,丰富人们的城市生活,而且极大地节约了生产和维护景观的成本。

通过政府安排的专业园艺指导,使人们掌握低能源消耗的植物选择和具有病虫害抗性物种配置,并给予相应的景观产出效率的奖励(例如未来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人人都需要为碳买单的社会,而承包地的碳消解数量则可以抵消这部分开支或者可能还有盈余折现作为奖励),同时,城市也许会显现出欧洲传统住宅区的立面景象,人与人之间形成良性的花园质量攀比,最终受益的是社会。

中国的城市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品是个体景观承包责任制推行的障碍。

6.将现有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人化自然环境纳入到景观体系中。

这些人化的积极的自然环境包括防护林、富饶的农田、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风力或潮汐发电站等。

通过将景观功能复合在原有功能之上,创造异质的景观形象,可以极大的利用既有的资源带来景观效益。

7.在城市中建立非机动车绿道体系,鼓励人们弃车从步。

未来的交通模式是一种优先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城市设计中强调行人优先于任何交通系统的原则。

尽管允许小汽车的使用,但步行和公共交通会是最方便出行方式。

通过与绿地系统、学校、步行商业区及居住区相结合,形成舒适宜人的城市尺度,也将极大改善城市交通压力,同时大大减少了碳排放量。

二.低碳景观的生产
低碳景观的制造原则体现在对上述景观格局的遵守之上。

景观建造和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材料最终都源自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

但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构筑低碳景观应遵循以下原则:
1.减量。

尽可能减少包括能源、土地、水、生物资源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景观设计中如果合理地利用自然,如光、风、水等,则可大大减少能源的使用。

新技术的采用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

城市绿化中即使是物种和植物配植方式的不同,如林地取代草坪,地带性树种取代外来园艺品种,也可大大节约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包括减少灌溉用水、少用或不用化肥和除草剂,并使植物能自播繁衍。

不考虑维护问题的城市绿化,无论其有多么美丽动人,也只能是一项非生态的工程。

2.再用。

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

3.再生。

在自然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一个由"源―消费中心―汇"构成的、头尾相接的闭合循环流,因此,大自然没有废物。

在现代城市生态系统中,这一流动是单向不闭合的。

因此,在人们消费和生产的同时,产生了垃圾和废物,造成了对水、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因此,低碳景观提倡更少的改造自然,并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使自然做功的过程成为欣赏的对象。

三.景观的低碳使用方式。

低碳景观使用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景观使用方式,倡导在景观参与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尽可能的减少垃圾的产生与能源的消耗。

从宏观总体决策到使用个体的环境意识,可持续的环境伦理应该贯穿于景观各个构成环节。

我们需要将生活中关于低碳的思考转化为行动,如果意识是低碳的,那么,对环境的态度也会是谦虚和包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