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复张策略
肺复张常用3种方法

肺复张常用3种方法肺复张是指肺组织重新膨胀和功能恢复的过程,对于一些患有肺部疾病或手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肺复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肺复张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三种常用的肺复张方法。
首先,深呼吸是一种非常简单但有效的肺复张方法。
通过深呼吸,可以让肺部充分膨胀,促进气体交换,增加肺活量。
深呼吸时,可以选择坐姿或站姿,放松身体,深吸气,然后缓慢呼气,重复数次。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深呼吸的方法进行锻炼,比如在户外散步时,多做几次深呼吸,有助于促进肺部功能的恢复。
其次,肺部体操也是一种常用的肺复张方法。
肺部体操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呼吸运动和姿势来促进肺部的膨胀和通气。
常见的肺部体操包括腹式呼吸、胸廓扩张运动、咳嗽、拍背等。
这些体操可以帮助患者清除肺部的分泌物,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进行肺部体操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措施。
最后,使用呼吸训练器也是一种常用的肺复张方法。
呼吸训练器是一种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锻炼的辅助工具,通过调节阻力来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和吸气训练。
呼吸训练器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肺活量,改善肺部通气功能,提高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对于一些手术后需要进行肺部康复的患者来说,使用呼吸训练器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肺复张是一项重要的康复工作,对于患有肺部疾病或手术后需要康复的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肺复张方法对于恢复肺部功能非常重要。
深呼吸、肺部体操和呼吸训练器是三种常用的肺复张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希望本文介绍的肺复张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摘要】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本文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简介开始,介绍了肺复张策略的原理,随后给出了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以及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还提出了肺复张策略应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了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其潜在价值。
【关键词】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应用案例、效果评价、注意事项、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呼吸支持、新生儿保健、呼吸系统疾病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是目前呼吸窘迫患儿救治的重要策略之一。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生命最初阶段内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胎儿围产期、新生儿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感染、呼吸支持不足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肺复张策略逐渐被应用于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
研究背景: 肺复张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维持和促进肺泡通气功能、改善肺组织免疫力、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
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肺复张策略的应用可以提高患儿的通气功能,改善气体交换,减轻呼吸窘迫症状,降低呼吸机依赖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研究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肺复张策略的原理和效果评价,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为患儿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肺复张策略在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对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肺复张操作属于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可以发挥开放肺泡的效果,其常应用在机械通气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但实施方法并未统一。
近些年来的肺复张操作措施包括:手法肺复张、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压力控制性肺复张,不同类型的肺复张方法均能够复张萎陷的肺泡,获得一定临床效果,但不同类型的肺复张操作各有优势。
肺复张的操作类型:手法肺复张就是通过打开麻醉机,调节限压阀,挤压储气囊,做肺复张处理,该操作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反复应用肺复张时采用手法肺复张,但该操作具有一定的缺陷,当操作结束以后,通过将通气模式转变为机械通气后,压力会快速降低,肺泡就会再次发生萎陷,该方法容易使血流动力学不稳,故近些年来关于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和压力控制性肺复张的应用较为广泛。
呼气末正压递增法就是在压力控制的机械通气中,通过将呼气末正压逐渐提升,升高气道压力至正常状态下,并维持一段时间,该方法可以通过肺顺应性监测以及可视化监测,对最适合的复张压力、最适的呼气末正压进行确认,既可以满足复张萎陷肺泡的要求,又不会出现肺泡膨胀过度,从而促进炎症因子的释放,同时,还可防止出现肺复张引发的循环剧烈波动的副反应,但通过该方法做肺复张治疗,可能需要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并且该方法的操作繁琐,时间较长。
压力控制性肺复张就是通过压力控制进行机械通气,将压力控制水平以及呼气末正压逐渐增高至适当的气道压力,在适当时间内进行复张,该方法进行肺复张时,循环波动较小,并且无需应用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即可得到良好的复张效果,故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肺复张操作在不同类型患者以及手术中的应用。
若患者的肺功能正常,低压力在短时间内的肺复张措施可能在复张肺泡时,会避免过度损伤肺泡,但临床工作中做全身麻醉的患者,其会出现肺不张加重反应,其相关因素包括:自身因素、手术因素、体位因素。
故在实际肺复张的治疗中,不同类型的患者应该采用针对性的肺复张治疗。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胸肺复张策略

密切监测患者情况
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 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设备 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呼吸机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以防止交叉感染和设备损坏。
03
机械通气原理与技术
机械通气原理简述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来辅助或替代 患者的自主呼吸,以维持患者气道通 畅、改善通气和氧合、防止机体缺氧 和二氧化碳蓄积。
1 2
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
根据患者病情和机械通气目的,选择适合的呼吸 机模式,如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等。
设置初始通气参数
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生理需求,设置初始的 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参数。
3
调整氧浓度
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 整吸入氧浓度,以维持患者的氧合状态。
逐步调整通气参数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 舒适度等,以评估机械通 气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耐 受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建立规范的数据收集表格,记录患者的基本 信息、呼吸机参数、生理指标、影像学指标 和临床表现等数据。
数据分析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通气策 略的效果差异,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效果的相关因素 。
容量伤处理
应立即停止机械通气,采用呼气末正 压通气(PEEP)或小潮气量通气等 保护性通气策略。
肺部感染处理
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 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同时加强呼吸道 护理和营养支持。
氧中毒处理
应立即降低吸入氧浓度,必要时采用 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同时给予抗氧化 剂治疗。
06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禁忌症
肺复张策略-精品医学课件

其他肺复张策略
其他肺复张策略包括吸入一氧化氮、体外膜氧合、肺泡充 气等。
这些策略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要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使用。
04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
禁忌症
对于有气胸、连枷胸、肋骨骨折、气栓等病症的患者,应禁用肺复张策略。
03
肺复张策略的常用方法
机械通气策略
机械通气策略是肺复张的常用方法之一,它通过机械通气来 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从而减少肺不张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
一般来说,机械通气策略包括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 、高频通气等,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 式和参数。
肺复张策略-精品医学课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肺复张策略概述 • 肺复张策略的生理学基础 • 肺复张策略的常用方法 • 肺复张策略的临床应用 • 肺复张策略的并发症及处理 • 肺复张策略的前沿进展与展望
01
肺复张策略概述
定义与分类
肺复张策略定义
肺复张策略是指通过采用机械通气、体位引流、胸部物理治 疗等措施,使塌陷的肺泡重新扩张,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的 临床干预方法。
肺复张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常出现弥漫性肺损伤,导致肺容积减少和肺不张,故 肺复张策略的应用对其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表明,肺复张策略可以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和呼吸力学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肺复张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较差,常伴有肺不张和低氧 血症,肺复张策略可改善其呼吸功能和氧合。
肺复张实施的注意事项课件

同疾病状态患者肺复张注意事项
哮喘患者
哮喘患者气道刺激物特别敏感,容易发生痉挛。肺复张过程中,应避免使可能诱发哮喘 发作药物或方法,并密切监测患者呼吸状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
COPD患者肺部已经存气流受限情况。肺复张时,应谨慎控制呼吸参数,避免进一步加 重呼吸困难。
同治疗阶段患者肺复张注意事项
05
特殊情况肺复张注意事 项
同龄段患者肺复张注意事项
婴儿儿童
由婴儿儿童肺部发育尚未完全,实施肺复张 时应特别小心。应避免过度扩张,免肺部组 织造成损伤。建议采轻柔、渐进方式进行肺 复张。
老
老肺部功能通常所降,且可能伴多种慢性疾 病。实施肺复张时,应考虑他身体承受能力 ,避免过度通气或过快呼吸频率。
随着医学技术断发展,肺复张技术也 断改进完善,目前已经成临床常治疗 手段之一。
02
肺复张实施前注意事项
评估患者情况
评估患者病情
解患者病史、诊断、症状体征,判断否适合进行肺复张。
评估患者心肺功能
解患者心肺功能状况,评估肺复张风险可行性。
评估患者认知心理状况
解患者认知心理状况,便更好与患者沟通并告知相关风险。
肺复张目
改善患者氧合通气功 能,提高动脉血氧饱 度。
促进胸腔内气体排出 液体吸收,加速胸腔 闭式引流愈合。
促进萎陷肺再扩张, 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
肺复张历史与发展
肺复张技术最早可追溯20世纪初,当 时主治疗气胸胸腔积液。
现代肺复张技术包括多种方法,如机 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纤维支气管 镜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方法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肺复张方法策略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肺复张方法策略
肺复张策略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7), 11735-1174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 https:///10.12677/acm.2023.1371644肺复张策略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曹远远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 延安收稿日期:2023年6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5日摘要 相关研究表明,全麻手术后患者出现围术期肺不张的概率可高达90%以上,肺不张的发生可对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导致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的增加及死亡率的增加。
腹腔镜技术因其创伤小、愈合快,在临床上广泛开展,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术中体位的改变及气腹的建立,均可引起并加重围术期肺不张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肺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肺复张作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腹腔镜手术中,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就肺复张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临床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如何选用更合适的肺复张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肺不张,腹腔镜,肺复张Application of Lung Recruitment Strategy in Laparoscopic SurgeryYuanyuan CaoMedical College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Received: Jun. 25th , 2023; accepted: Jul. 19th , 2023; published: Jul. 25th , 2023AbstractRelevant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perioperative atelectasis in patients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surgery can be as high as 90%, and the occurrence of atelectasis can have a series of serious consequences for patient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the in-crease of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the increase of mortality. Laparoscopic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because of its small trauma and quick healing, but it also has some shortcomings. The change of intraoperative postur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neumoperitoneum can cause and ag-gravate the occurrence of perioperative atelectasis, thus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曹远远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As a part of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lung recruitment is more and more used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lung re-cruitment in laparoscopic surgery by consulting a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laparoscopic surgery patients to choose a more suitable lung recruitment strategy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KeywordsAtelectasis, Peritoneoscope, Lung Recruit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手术量逐年递增,在全身麻醉手术期间,肺不张作为机械通气常见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肺复张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肺复张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韦海林;廖克准;陆敦【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o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DRS) .Methods Fifty neonates with RD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outine integrated treatment ,pulmonary surfactant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was not conduc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was perform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ic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both groups,PaO2 and oxygenation index (OI) increased but PaCO2 and fraction of inspired oxygen(FiO2)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bservation time (P<0.05).After 12 and 24 hours of lung recruitment,PaO2 and OI were higher but PaCO2 and FiO2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usage count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the durations of oxygen inhalation and respiratory support by intubation,and the total duration of respiratory suppo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s of cases failed in extubation or cases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can improve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of the neonates with RDS more effectively as wella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this approach is safe and reliable .%目的探讨肺复张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RDS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组采用肺复张策略,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PaO2、氧合指数(OI)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上升,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均随观察时间延长而下降(P<0.05),且复张后12 h 及24 h,观察组PaO2、OI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FiO2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吸氧时间、插管呼吸支持和总呼吸支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拔管失败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策略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RDS新生儿的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7(039)010【总页数】3页(P1527-1529)【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策略;呼吸功能;安全性;新生儿【作者】韦海林;廖克准;陆敦【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池市 547000;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池市 547000;广西河池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河池市 5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由于新生儿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而导致肺泡塌陷、肺内分流和肺顺应性差,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atelets
Fibrin
adhesion to BM attachment
血小板粘附基底膜 纤维蛋白附着
Cell 血栓调节蛋白 adhesion molecule
细胞粘附分子
12
肺泡出凝血平衡
Anti-coagulation
抗凝作用
ARDS
- Urokinase 尿激酶
- Thrombomodulin
VT
反映胸廓和肺的机械力 学特征,尤其是弹性特 征。
直接反映ARDS的病理生
理特征、肺开放策略的
实施效果和肺保护策略
的有效性。
Volume (mL)
对ARDS的机械通气治疗 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Paw (cm H2O)
PIP
29
ALI和ARDS P-V曲线吸气支和呼气支的形态特征
➢ 吸气支的形态特征
V (mL)
静态P-V 曲线呼气支压力下降至相同
水平的PEEP时肺含气量明显高于吸
气支压力上升时相同PEEP水平时的
肺含气量。
PMC UIP
LIP P (cm H2O)
Albaiceta GM, Taboada F, Parra D, Luyando LH, Calvo J, Menendez R, Otero J. Tomographic study of the inflection points of 30
Vt
External forces applied on the lower lobes at end inspiration and end expiration in a patient in the supine position an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with 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正常组织
RE-OPENING 再开放
纤维化
肺泡微血栓形成 导致 肺不张
炎症反应
纤维蛋白原
渗出增加
TGF-b
肿瘤坏死因子
14
ARDS 临床分期
渗出
增殖
纤维化
早期水肿与 粒细胞浸润 透明膜形成
同时出现大泡样病变
15
ARDS 病理变化
渗出阶段
纤维增殖阶段
水肿
透明膜形成
间质炎症 间质纤维化
Fraction of Maximum
➢ 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表明, 无创正压通气与面 罩吸氧相比
不能减少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 不能减少住院死亡率
Delclaux C, JAMA 2002 284:2352-2360
26
ARDS与无创通气
➢ 8例早期ARDS患者(平均氧合指数176.7)的研究:
BIPAP, 全面罩 加用肺复张(EPAP 20cm H2O and IPAP 20cm H2O)2
Respir Crit Care Med 1994;149:818–824.
7
低氧血症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案
有通气区域的 血流重新分布
分流=有血流 无肺泡通气
有血流区域的 通气重新分布
血管扩张 在有血流区域
血管收缩 在无通气区域
一氧化氮
前列腺素 阿米三嗪
液体通气
俯卧位 通气
PEEP
肺泡 复张
8
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Days
16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弥漫性肺泡损伤
Exudative 渗出
Proliferative 增殖
Fibrotic 纤维化
17
ARDS 的影像学与病理改变
水肿 重 力 因 素
压力 重叠
肺泡塌陷
18
ARDS的病理生理学
27
ARDS与有创通气
➢ 有创通气是ARDS最有效的通气支持方式 ➢ P-V曲线是有创通气参数设置与监测的直观图 ➢ 肺复张是ARDS通气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
28
呼吸系统压力-容量曲线 (Pressure-Volume Curves,P-V曲线)
肺容积随气道压力而改
变的曲线,呈环状,分
为吸气支和呼气支。
IL-8
expression
PAF
组织因子表达
Activated tissue macrophage组
织内巨噬细胞
Phagocyte chemotaxis and migration into tissue
吞噬细胞趋化转 移到组织
Endothelial cell内皮细胞
surface
thrombomodulin表面
血栓调节蛋白
- Tissue factor/VII
组织因子
- PAI-1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a2-antiplasmin
纤溶酶原抑制物
Pro-coagulation
促凝作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
Fibroproliferation and Lung Fibrosis in ARDS ARDS时肺纤维增生与肺纤维化
➢ 呼气支的形态特征
很少有文献提及。
在UIP之后,呼气开始,气道压力开
始下降,但肺泡开放持续,尚未塌陷,
容积变化不明显,仍为平台;之后,
容量随着压力下降而明显下降,这一
拐 点 为 最 大 曲 率 点 (the Point of
Maximum Curvature,PMC),压力
大小介于LIP和UIP之间。
6
ARDS概况
➢ 多种疾病原因导致的严重病理状态之一 ➢ 最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肺泡塌陷、肺容积明显减少以致肺内分流增加
和氧合明显下降 ➢ 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最重要手段之一 ➢ 大量研究证实:肺开放和肺保护策略是ARDS机械通气的重要治疗措施 ➢ 小潮气量通气是避免肺泡过度膨胀的重要措施,但有肺泡塌陷的危险 ➢ 呼吸系统压力-容量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s,P-V曲线) 是肺
2 种类型 ARDS对比
非肺源性ARDS 肺源性ARDS
减少
正常
肺顺应性
减少
严重减少
轻度感染病人 过度肺膨胀风险 肺复张可能性 PEEP的效果
>10通常存在 低
<10 cm 常常缺乏 高
高
低
极好的(10-20 cm) 好 (8-12cm)
Kallet, R & Branson, R. Resp. Care Journal, Apr 2007, Vol 52 No 4 24
➢ 肺炎: 病毒或细菌
➢ 输液相关性 ALI
➢ 吸入有害制剂
➢ 急性胰腺炎
➢ 吸入胃内容物
➢ Sepsis
➢ 单纯的肺损伤
➢ 冠脉搭桥术后
➢ 脂肪栓塞
➢ 失血性休克
Kallet, R & Branson, R. Resp. Care Journal, Apr 2007, Vol 52 No 4
23
力学 胸壁顺应性
Gram(-) bac G-细菌
Basement membrane
基底膜
CD14
LBP Protease and
free radicals
release蛋白与
自由基团释放 IL-6
VPF
血管通透性因子
TNF-a
Serotonin 5-羟色胺
Thromboxane
血栓素
IL-1
IL-6
Tissue factor
ARDS肺复张策略
2011-10
肺复张CT动态演示
2
ARDS CT 和 PV 曲线 (缓慢肺充气)
-10
0
10
#6
3
ARDS CT 和 PV 曲线 (缓慢肺充气)
# 27
4
ARDS CT 和 PV 曲线 (缓慢肺充气)
# 60
5
思考问题
1 、复张有条件吗? 2、复张的技巧? 3、复张的评估? 4、复张的危害?
PCO2=VCO2 VA
Cardiac Output 心排量
肺泡通气 = (潮气量 – 死腔量)
10
ARDS 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处理和预后
危险因子
直接 损伤
间接 损伤
肺的保护因子
避免肺损伤
死亡危险因子
11
ARDS的瀑布样炎症反应
LPS receptor Monocyte
脂多糖感受器 单核细胞
LPS+LBP LPS
“S”形:曲线左下方转折点为低位转 折点(Lower Inflation Point,LIP) ;曲
线右上方的转折点为高位转折点
(Upper Inflation Point,UIP)
既往大量研究集中于吸气支LIP和 UIP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认为LIP是 塌陷肺泡周期性开放的标志,而UIP是 肺泡过度膨胀的信号。
开放和肺保护策略的直观图
Bernard GR, Artigas A, Brigham KL, Carlet J, Falke K, Hudson L,Lamy M, Legall JR, Morris A, Spragg R. The AmericanEuropeanConsensus Conference on ARDS. Definitions, mechanisms, relevant outcomes, and clinical trial coordination. Am J
the pressure volume curve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1066–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