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标志物临床检测及应用

合集下载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临床意义

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体内钙磷代 谢的重要激素,在骨质疏松症患 者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能会 异常。
骨质疏松症的监测
骨密度
骨密度是监测骨质疏松症病情变 化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期检测骨 密度,可以了解患者骨质流失的
情况。
骨转换标志物
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 以了解患者骨质形成和流失的情况, 从而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骨转换标志物是骨代谢的重要指标, 可以反映骨骼健康状况,对骨质疏松、 骨折等骨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 具有重要意义。
骨转换标志物的分类
骨形成标志物
包括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 (OC)等,用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 代表骨形成过程。
骨吸收标志物
包括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Ⅰ 型胶原交联C-端肽(CTX)等,用于反 映破骨细胞活性,代表骨吸收过程。
骨折风险评估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可 以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 低骨折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从而调 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效果
生活方式干预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监测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可以评估生活方式干预 的效果,从而指导患者更好地改善生活方式。
骨钙素
骨折愈合不良时,骨钙素水平可能持续较低或无明显升高,有助于诊断骨折愈 合不良。
骨碱性磷酸酶
骨折愈合不良时,骨碱性磷酸酶水平可能维持在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有助于 诊断骨折愈合不良。
骨折愈合不良的治疗效果评估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

维生素 D
于 30 μg / mL 的比例高达 95. 0% 。
维生素 D 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其生
甲状旁腺素
理作用主要包括: ( 1) 促进小肠的钙磷吸收;
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PTH 含 84 个氨
( 2) 促进肾小管钙磷重吸收; ( 3) 促进骨矿物质 基酸残基。PTH 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 1) 增加
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 物进入血液和尿液中,故检测 P1NP 和 PICP 可以
结合血钙、PTH、血磷和维生素 D 水平一起分析, 反映骨形成水平。骨矿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分泌的
前者血钙浓度增高或达正常高限,后者血钙降低或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
动员。除了调节钙磷代谢之外,维生素 D 还对免 尿钙重吸收、抑制尿磷重吸收并调节维生素 D 在
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运动系 肾脏的活化和代谢; ( 2) 刺激骨形成和骨吸收,
统、生殖系统和皮肤功能等有重要调节作用。
但通常情况下以刺激骨吸收占主导地位。循环血液
维生素 D 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超过 40 种,但是 中的活性 PTH 浓度较低,半衰期仅 2 min,而大量
泄增加,多见于 PTH 分泌 过 多、高 FGF23 血 症、 生素 D 缺乏 ( < 20 μg / mL) 的患病率 43. 8% ,维
范可尼综合征、低磷血症性骨软化症等。
生素 D 不足及缺乏 ( < 30 μg / mL) 的患病率高达
骨代谢调控激素
86. 5% ; 在日照时间最少的四川盆地,30 岁以上 女性 25OHD 低于 20 μg / mL 的比例为 72. 5% ,低

骨标记物临床意义

骨标记物临床意义

骨标记物临床意义一、骨标记物的概述骨标记物是一类反映骨代谢和骨形成过程的生物标志物,其在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骨标记物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骨形成标志物:如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1NP)等,它们在骨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水平升高表明骨形成活跃。

2.骨吸收标志物:如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钙离子浓度等,它们与骨吸收过程密切相关,水平升高提示骨吸收增加。

二、骨标记物的临床应用骨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诊断骨质疏松症:通过检测骨形成和骨吸收标志物,有助于评估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和发展程度。

2.评估骨折风险:骨标记物水平低下时,提示骨折风险增加,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监测骨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骨代谢异常等,骨标记物检测有助于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

4.评估骨移植和骨科手术效果:骨标记物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骨移植和骨科手术疗效的指标。

三、常见骨标记物的临床意义1.钙离子浓度:钙离子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关键调节因子,其浓度变化反映骨代谢状态。

2.骨碱性磷酸酶(BALP):主要来源于成骨细胞,活性升高表明骨形成活跃。

3.骨钙素(BGP):由骨细胞分泌,水平升高提示骨形成增加。

4.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PYD):为骨胶原降解产物,水平升高表示骨形成增加。

5.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来源于破骨细胞,活性升高提示骨吸收增加。

四、骨标记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1.骨标记物的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进行检测。

2.结果的解释和评估: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骨密度等相关因素,综合分析骨标记物水平。

3.与其他检测方法的结合应用:如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测量等,以获得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五、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1.新型骨标记物的研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型骨标记物将不断涌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检验指标与慢病管理之骨代谢功能检查

临床检验指标与慢病管理之骨代谢功能检查

临床检验指标与慢病管理之骨代谢功能检查骨代谢功能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骨代谢的功能。

在慢性病管理中,骨代谢功能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评估骨质疏松、骨折和其他骨骼疾病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相关的骨骼问题。

骨代谢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骨密度检测、骨钙代谢指标检测和骨形态学检查。

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DEXA)和量子龙门扫描(QCT)。

通过测量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问题。

骨钙代谢指标检测主要包括钙、磷、碱性磷酸酶、尿酸、尿钙等指标的测定。

钙和磷是骨骼组织的主要组分,血液中的钙磷水平可以反映骨骼组织的代谢功能。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骨骼和肝细胞所特有的酶,其活性的改变可以提示骨骼的代谢状态。

尿酸和尿钙的测定可以帮助评估骨骼的钙代谢情况。

骨形态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判断骨骼是否存在骨折、骨囊肿、骨增生等病变。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程度和部位,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骨代谢功能检查在慢病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评估骨质疏松、骨折和其他骨骼疾病的风险,尤其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长期使用激素药物以及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为重要。

当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骨质疏松、骨折风险或其他骨骼疾病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如给予补钙、补充维生素D、进行药物治疗或推荐运动锻炼等。

总之,骨代谢功能检查在慢病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评估骨骼疾病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治疗相关的骨骼问题。

对于存在高风险因素的个体,建议定期进行骨代谢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处理相关的骨骼健康问题,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骨标志物三项临床解读

骨标志物三项临床解读

骨标志物三项通常指的是总的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骨钙素和β-胶原特殊序列。

以下是它们的临床解读:
1.总的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该标志物反映了成骨细胞的合成骨胶原的速度,是评估骨形成状态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
映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和骨形成的速率。

2.骨钙素(OSTEOC):骨钙素是反映骨形成代谢的活跃程度的指标,能够鉴别骨质疏松的不同类型,如高代谢型和低代谢型。

通过骨钙素的指标,
可以区分出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情况,对治疗非常有意义。

3.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该标志物与破骨细胞活性相关,是评估骨吸收状态的重要指标。

其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破骨细胞的活跃程度和
骨吸收的速率。

在临床上,通过对这三项指标的检测和分析,可以评估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及其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具体解读应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特异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特异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特异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临床应用作者:侯金霞, DING Jinfang, 韩平治, ZHOU Aihua, 田英, HOU Jinxia, DING Jinfang , HAN Pingzhi, ZHOU Aihua, TIAN Ying作者单位:侯金霞,韩平治,ZHOU Aihua,HOU Jinxia,DING Jinfang,HAN Pingzhi,ZHOU Aihua,TIAN Ying(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DING Jinfang,田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兰州,730000)刊名:检验医学英文刊名:LABORATORY MEDICINE年,卷(期):2008,23(4)被引用次数:5次参考文献(7条)1.张之楠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 19982.Bamford J;Sandereoek P;Dennis M Classifica-tion and natural history of clinically identifiablesub-type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1991(8756)3.张拔山;曾龙宏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4(04)4.Reiko O;Kiyoshi N;Massa i I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Elecsys β-erossLaps serum assay,a new assay for degradation products of type Ⅰ collagen c-te-lopeptides[外文期刊] 2001(08)5.Fledelius C;Johnsen AH;Cloos PA Character-izatien of urinary degradation products derived from type Ⅰ collagen[外文期刊] 1997(15)6.Fonseoa R;Michael C;Tiendle MC Prognostic value of serum markers of metabolism in untreated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外文期刊] 2000(01)7.Hernandez JM;Suquia B;Queizan JA Bone re-modelation markers are useful in the management of monoclonal gammopathies[外文期刊] 2004(06)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刘敬波.王连文.王爱玲.高梅兰绝经妇女E2、β-CTX、N-MID、IL-6水平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30(6)2.王立军.傅海平.WANG Lijun.FU Haiping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的测定及初步临床应用[期刊论文]-检验医学2007,22(6)3.宋斌斌.吴炯.张春燕.金杰.朱晶.郭玮.潘柏申.SONG Bin-bin.WU Jiong.ZHANG Chun-yan.Zha ring.JIN Jie. GUO Wei.PAN Bai-shen上海地区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参考区间的建立[期刊论文]-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10)4.杨昊.张帆.赵理.YANG Hao.ZHANG Fan.ZHAO Li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NMID、β-CTX、PTH相关研究[期刊论文]-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5.肖毅.张义成.周剑峰.孙汉英.刘文励IgE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6.杜新.阎德文.汪明春.卓家才.汪鹏程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临床血液学杂志2001,14(2)7.何群.祝焱.陈曙平.吴登蜀.付斌多发性骨髓瘤9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6)8.鲍立.黄晓军.BAO Li.HUANG Xiao-Jun SDF-1/CXCR4与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8,16(2)9.万唐.章敏.龚金莲.王小刚.黄广萍.Wan Tang.Zhang Min.Gong Jing-lian.Wang Xiao-gang.Huang Guang-ping 血清蛋白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0)10.颜绵生.喻雄文.廖慧芳IgA型多发性骨髓瘤分型特征及其双M蛋白来源分析[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10,26(4)引证文献(5条)1.刘泰然.叶舒婷阿仑膦酸钠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期刊论文]-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4)2.王琳.牛爱军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治中的应用现状[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11(9)3.张龙.张卫民.孟庆勇.张功义颅骨及椎骨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期刊论文]-实用医药杂志 2011(4)4.周芳.程传耀.杨柳多发性骨髓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期刊论文]-现代肿瘤医学 2011(10)5.李鹏辉.田宗成.商澎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检测方法[期刊论文]-生物学杂志 2012(4)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yxjyzz200804009.aspx。

骨代谢指标介绍与临床应用

骨代谢指标介绍与临床应用

2、社区与基层医生骨质疏松防治培训教材.李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9月第1次印刷.p8
骨吸收标志物反映全身骨骼代谢状态和动态变化
• 骨吸收标志物是在骨吸收过程中由破骨细胞分泌的或被代谢分解的骨组织产物
尿钙
尿羟脯氨酸 吡啶交联物
I型胶原交 联末端肽
抗酒石酸 酸性磷酸 酶-5b
• 临床上最早用于 评价骨代谢的指 标之一
• 临床上,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佩吉特病、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可 见PINP和PICP升高
骨碱性磷 酸酶(ALP)
• 骨矿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分泌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肝功能正常时,肝脏和骨骼来源的碱性磷酸酶各约占血液总碱性磷酸酶的一半。 • 总碱性磷酸酶可部分反映骨形成状态 • 在临床上,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aget 病、肿瘤
常用骨转转标志物主要测量方法及代谢途径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14 (4):321-336.
骨转换标志物测量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
不可控因素:
• 年龄 • 性别 • 种族 • 疾病状态 • 近期骨折史等
可控因素:
• 昼夜节律 • 月经周期 • 季节 • 进食 • 运动 • 生活方式等。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21 ;14 (4):321-336.
骨代谢标志物——骨代谢调控激素
骨代谢调控激素的临床应用

甲状旁 • 腺素
(PTH) •

PTH的靶器官主要是骨骼和肾脏,促使骨吸收增加、 肾小管钙重吸收增加和磷重吸收减少, 调节维生素 D 在肾脏的活 化 PTH 水平受生理节律和进餐影响,推荐清晨空腹检测,正常参考值范围是 15 ~ 65 pg / mL。 临床上分析 PTH 浓度需 结合血钙、 尿钙、 血磷和维生素 D 水平, 并考虑年龄、 肾功能等的影响 PTH 水平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假性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 PTH 水平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非甲状旁腺激素性高钙血症等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骨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骨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床应用价值
郭爱芹,雷云静,夏存华
(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山东 聊城 )
摘要:目的 以骨密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老年骨质疏松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骨密度 (BMD) 采用美国 Metriscan 骨密度测定仪测量,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总碱性 磷酸酶(TALP)、钙、磷、镁采用生化法。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疾病组和对照组进行上述指标水平的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论 系统研究其在代谢性骨病尤其是骨质疏松诊断和治疗中的实用价值,并采用国际公认的 ROC 曲线对该类骨代谢生化指 标进行诊断性能评价。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 (bonemi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one Glaprotein, 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甲状旁腺素(PTH); 降钙素(CT)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96.010
GUO Ai-qin, LEI Yun-jing, XIA Cun-hua
(Liaoch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Province, Liaocheng Shandong)
ABSTRACT: Objectiv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as the gold standar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BMD in the elderly osteoporosis. Method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measured by metriscan.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parathyroid hormone (PTH) and calcitonin (CT) were determined by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and total alkaline phosphatase (TALP), calcium, phosphorus and magnesium were determined by biochemical method.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Results Through the detection of the above indicators in the diseas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est data. Conclusion To study its pract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etabolic osteopathy, especially osteoporosis, and to evaluate its diagnostic performance by ROC curve. KEY WORDS: Osteoporosis; Bone mineral density;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Osteocalcin; 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Parathyroid hormone; Calciton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吸收标志物—反映全身骨骼 代谢状态和动态变化
• 骨吸收标志物是在骨吸收过程中由破骨细胞分泌的或被代谢的骨组织 产物。
反映骨吸收过程中胶原降 解水平的5个标志物
• 羟脯氨酸(HOP)、吡啶啉(Pry)、脱氧吡
啶啉(D-Pry)、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区 (NTX)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区(CTX)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1.9
低股骨颈BMD
高ucOC
低股骨颈BMD+ 高ucOC
高ucOC水平是独立于BMD的髋部骨折风险因素(OR=1.9,95%CI:1.2–3.0 )
Vergnaud P.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7; 82: 719-724
固力康®应用2周即显著降低ucOC水平
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 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主要是多中心研究)的证据 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时间序列研究获得的证据;非对照 试验得出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有时也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 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主要内容
01 • 证据质量分级与推荐等级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02
03
•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分类
04
•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 骨钙素与未羧化骨钙素的临床意义 固力康对骨形成标志物的影响
骨形成标志物—反映成骨细胞功能状态
P1NP和P1CP
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检测
影响因素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
推荐指标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影响因素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生理节律、年龄、性别和绝经状态
升高BTMs的因素 • 绝经 • 骨折
降低BTMs的因素 • 高龄 • 药物(糖皮质激素、噻
其他值得关注的因素 • 分泌的生理节律(骨吸 收标志物,如骨钙素峰
• 制动
• 妊娠与哺乳 • 药物(芳香化酶抑制剂、 抗惊厥药物、促骨形成 药物等)
嗪类利尿剂、肝素、抗
骨吸收药物等)
值出现在后半夜,谷值
出现在下午或傍晚) • 是否空腹状态(进食会 降低某些BTMs,特别 是骨吸收标志物所受影
响最大)
羧化不全骨钙素和骨量呈负相关性
-----Szulc P. et al, 1994
羧化不全骨钙素是髋骨骨折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
-----Szulc P. et al, 1993 and Szulc P. et al, 1996
维生素K2缺乏和骨折风险—ucOC的分界值
ucOC > 4.5 ng/mL: 维生素K缺乏
• 骨钙素的大N端片段(N-Mid OC)比OC全段更稳定,检测敏感性和重复性更佳。
• 骨钙素除了反映骨形成状态外,更代表骨转化水平的综合状态。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 骨钙素与未羧化骨钙素的临床意义 固力康对骨形成标志物的影响
04
•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分类
一般生化标志物
• 血钙
• 血磷 • 尿钙 • 尿磷
骨代谢调控激素
• 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
• 甲状旁腺素 • 成纤维生长因子23
骨转换标志物
• 骨形成标志物
• 骨吸收标志物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 骨钙素与未羧化骨钙素的临床意义 固力康对骨形成标志物的影响
骨钙素(OC)--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胶原蛋白
骨钙素属于γ -羧谷氨酸包含蛋白类,为维生素K依赖性蛋白
是骨骼中含量最高的非胶原蛋白:由成骨细胞分泌,受1,25(OH)2D3调节; 骨钙蛋白能特异地结合钙和羟磷灰石,使骨盐沉积形成羟磷灰石结晶,调整骨 矿化沉积速率,调节骨的生长,骨钙蛋白促进非结晶的钙磷盐向羟磷灰石转变, 调整结晶在胶原上的分布、走向,进而增加骨盐含量提高骨的强度; 血清骨钙蛋白是反映成骨细胞功能活性的分子标志物;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推荐指标
• •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至少选择一个骨形成标志物和一个骨吸收标志物; 疾病随访、疗效监测时应检测同样的BTMs。 目前国际上多推荐P1NP为首选骨形成标志物,β-CTX为首选骨吸收标志物(I A级)。
20名老年(71-81岁)骨松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每天服 用VK245mg+钙600mg,对照组每天服用钙600mg,为期2周。测量基线、7天及14 天的血清ucOC水平
对照组 治疗组
基线 7天 14天
治疗组第7天及14天的ucOC水平较基线值分别降低36.6%和33.5%,差异 具显著性,而对照组的ucOC水平变化在12%以下,差异无显著性
Miki T, et al. J Bone Miner Metab. 2003;21(3):161-5.
高ucOC水平是独立于BMD的髋部骨折风险 因素
EPIDOS研究:7598名健康受试者(75岁或以上)在随访的22个月期间有104例 患者发生骨折,从未发生骨折人群中选择255例年龄相匹配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 评估ucOC与老年女性的髋部骨折的关系:
6
髋部骨折风险比值比
5.5
5 4
3
2 1 0
2.4
P1NP
• 特异性好,受生理节律的
影响小,室温下稳定,且 其循环浓度不受饮食和肾 功能的影响。
CTX
• 特异性较好,但受肾脏功
能、肝脏功能、进食和生 理节律的影响较大。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我国研究者得出基于35-45岁女性的BTMs参考范围为(采用罗氏点化 学发光系统检测):N-MID 4.91-22.31μ g/L,P1NP 13.7258.67μ g/L,β-CTX 0.112-0.497μ g/L。
另一个国内研究选择的是30岁至绝经前女性,采用同样的实验室检测 方法得出的参考范围如下:P1NP 17.10-102.15 μ g/L, β-CTX 0.080.72μ g/L 。
碱性磷酸酶
• 骨矿化过程中,成骨细胞分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 肝功能正常时,肝脏和骨骼来源的碱性磷酸酶各占血液总碱性磷酸酶的一半。 • 总碱性磷酸酶可部分反映骨形成状态。
骨钙素
• 骨钙素(OC)是骨基质中含量最丰富和骨形成过程产生较晚的标志物,由成骨细胞 合成类骨质时释放到细胞外基质,其作用尚不清楚,破骨细胞骨吸收时OC也会增高。
• 由破骨细胞产生的非胶原蛋白,与骨吸收水 平呈正相关
(TRAP-5b)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骨转换标志物的应用
骨形成标志物 骨吸收标志物 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 骨钙素与未羧化骨钙素的临床意义 固力康对骨形成标志物的影响
ucOC > 5.5 ng/mL: 骨折风险增加
- 高血清 ucOC水平是独立于骨密度的骨折风险因子
- 高血清 ucOC跟骨质量的下降相关
Shiraki M. Igaku to Yakugaku 2007; 57: 537-546
VK2(固力康®)有效降低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降低骨折风险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4:9 1–7
• 骨形成时,成骨细胞中含有的Ⅰ型前胶原被分泌到细胞外,裂解为Ⅰ型前胶原N端前
肽(P1NP)、Ⅰ型前胶原C端前肽(P1CP)和Ⅰ型胶原3个片段。 • Ⅰ型胶原被组装在类骨质中,无机矿物质(钙和磷)沉积于其中,形成羟基磷灰石 (类骨质矿化);而P1NP和P1CP则作为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和尿液中。 • 检测P1NP和P1CP可以反映骨形成水平。
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及应用推荐等级
推荐等级
A级推荐 B级推荐
分级依据
良好的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实质性地压倒 其潜在风险;临床医师应与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带来的获益超过其潜在风险;临床医 师应与适用的患者讨论该医疗行为 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能提供益处,但获益与风险十分 接近,无法进行一般性推荐;临床医师不需要提供此医疗 行为,除非存在某些个体化特别考虑 科学证据提示该医疗行为的潜在风险超过潜在获益;临床 医师不应该向无症状的患者常规实施该医疗行为 该医疗行为缺少科学依据,或证据质量低下,或相互冲突, 或风险与获益无法衡量和评估;临床医师应当帮助患者理 解该医疗行为存在的不确定性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结果解读
• 在诊断疾病时,如BTMs超过参考范围上限的1.5倍(IIIC级),可 认为骨转换率明显升高。 • 常见于新发骨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或骨质软 化症等疾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5,8(4):283-2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