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行为复杂性、危害性和对策研究

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行为复杂性、危害性和对策研究

截止到2016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人,中国“.CN ”域名总数为2061万。

1中国网民和网络事业的发展已经在全球互联网中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也不断改变和创造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让社会享受互联危害性和对策研究方兴东1,严峰2(1.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广东 汕头 515063;2.互联网实验室,北京 海淀10089)摘 要: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

中国互联网早期形成的“丛林法则”和“草莽精神”对当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促使当下互联网巨头的形成。

但在当前环境下,由此形成的行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现象已经对我国互联网的长期发展和国际形象都造成了长远伤害。

它们所带来的行为复杂性和危害性在中国特殊的市场中变得更加错综,甚至超过了欧美国家面临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互联网行业垄断行为复杂性的研究,提炼出目前互联网垄断给社会经济、政治和行业带来的危害,并据此提出针对当下垄断行为和危害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垄断;垄断复杂性;垄断危害;垄断对策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17)03-0049-06网发展带来的红利。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近年来由不正当竞争案件高发突显出的互联网垄断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此反映出的互联网行业日益集中化,带来的问题值得人们思考: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大树底下好乘凉”状况是否有利于行业的未来发展?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会不会对转型中的中国经济造成伤害?复杂垄断行为外衣下的伤害会不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会不会扼杀创新型中小企业?如何才能保持中国互联网行业长期、稳定和健康的发展?这些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阶段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互联网行业竞争状况与格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其特殊性,针对互联网方兴东 (1969-),男,浙江义乌人,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实验室主任。

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根源、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根源、影响及对策

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根源、影响及对策作者:李勇坚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06期【关键词】互联网平台寡头垄断杠杆效应数据垄断随着全球互联网向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渗透,互联网平台快速崛起。

这些平台在各自的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局面。

例如:在美国,亚马逊平台占据了55% 的在线购物搜索及40% 以上的在线销售收入,Alphabet(谷歌母公司)和Facebook占据了数字广告市场73% 的市场份额,Apple 和Alphabet 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9%。

在中国,很多互联网平台也在各自的领域形成了主导地位,如腾讯在即时通讯领域、百度在搜索领域、阿里和京东在电商购物领域等。

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财富,联合国《2019 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数字化造就了一批超级平台,使财富分布更为集中。

到2018 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 家企业中,已有8 家属于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其市值占TOP20 的56%。

这些平台型企业以数据为驱动力,既作为在线市场的交易中介,又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基础设施的作用,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使其垄断地位持续强化,并向相关领域延伸,可能对市场竞争、消费者福利、创新创业等构成威胁。

由于平台经济的特点,使互联网平台垄断的主要表现不同于现有的一些线下行业的垄断表现。

在互联网平台,垄断主要表现为数据垄断、流量垄断和算法垄断。

数据垄断。

很多互联网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往往都向消费者进行免费服务。

但是,免费并不等于没有代价,在很多免费服务中,用户都是以数据作为货币(Data asCurrency),进行支付。

很多平台企业收集了大量数据,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实现从“数据挖掘”向“现实挖掘”(reality mining)的过渡,从而渗透到日常经验、交流甚至思想中。

这些平台利用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优惠券和广告,增加用户的黏性。

平台对数据的垄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第一,平台利用其市场力量,局限消费者的选择,从而要求消费者提供超出平台所提供服务范围内的数据。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标题: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互联网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互联网的调查研究,来探讨目前互联网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和趋势。

第一部分:互联网的普及率互联网的普及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互联网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82.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持。

第二部分: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不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对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产生了重大改变。

通过互联网,进入市场门槛降低,许多中小型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入市场,促进了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同时,互联网电商的迅猛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购物,也给传统实体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升级。

第三部分:互联网对中国生活方式的改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人们无需出门即可购物、支付、娱乐等,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

社交网络平台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成为传播信息和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上网,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

第四部分:互联网安全问题的挑战与应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时有发生,用户对互联网的安全性产生了疑虑。

为了保障互联网安全,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加强网络安全监管和技术保护。

结论:中国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速普及和发展给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安全问题也值得重视。

应该加强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网络意识等多方面来解决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打造一个安全、开放、繁荣的互联网环境。

互联网平台垄断的调控

互联网平台垄断的调控

互联网平台垄断的调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一些互联网平台逐渐呈现出垄断的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其调控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互联网平台垄断的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关调控政策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互联网平台垄断的形成原因互联网平台垄断的形成并非一日之间,其产生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

首先,互联网行业具有天然的网络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特征,有些互联网企业因其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数据,从而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垄断地位;其次,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进行收购兼并,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巨头企业,这也是垄断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技术壁垒和数据垄断来限制其他竞争对手的发展,进而扩大了自身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平台垄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互联网平台垄断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下降,其他小型企业难以获得资源和流量,从而限制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益,也阻碍了创新企业的发展。

对消费者权益的影响一些互联网巨头通过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用户数据和资源,并且往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消费者采取差异化定价、不合理限制交易条件等手段,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对创新环境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平台垄断抑制了其他企业创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这对未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互联网平台垄断的调控政策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

同时要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以震慑那些有意图进行垄断行为的企业。

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参与互联网领域,并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促进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形成市场壁垒。

加强数据监管针对大型互联网企业滥用数据优势进行监管,并确保消费者数据隐私权不受侵犯。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建设,在技术层面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结语随着科技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对于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平台垄断问题尤为重要。

互联网公司行业分析与应对措施

互联网公司行业分析与应对措施

互联网公司行业分析与应对措施互联网崛起的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公司愈发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互联网公司主要以信息、电子商务和游戏为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而在这个产业链中,互联网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也是千差万别,如何在这个竞争堪比战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一、市场分析2019年,中国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10万亿元,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了8.54亿,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高达98.6%。

这意味着,互联网市场已经逐渐成熟,而且正在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态势。

但是,互联网市场的细分领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竞争也愈加激烈。

从市场上来看,竞争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品牌竞争2.功能和服务竞争3.用户竞争“品牌竞争”的核心在于品牌价值的诠释,比如说苹果、华为、小米等品牌都可以在用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功能和服务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用户在使用产品和服务时的体验,如果用户在购买一款产品后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服务,那么他就会很愿意继续购买此类产品;反之,如果产品和服务的体验不好,那么用户就不会再继续使用了。

最后是“用户竞争”,这种竞争主要体现在公司间的用户分配上,比如说,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仍然是竞争的主角,所以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争夺移动互联网用户。

二、痛点分析虽然互联网市场的规模很大,但是互联网公司仍然存在着一些痛点,这些痛点位于各个领域:1.数据难以使用2.跨平台互动难以实现3.用户敏感信息难以保护4.在线广告容易误导用户5.虚拟性服务难以控制以上是常见的互联网公司的痛点,这些痛点都体现了互联网公司在隐私、政策、技术上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互联网公司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三、应对措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各种难题,互联网公司需要做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确保自己的持续发展。

1.提升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体验2.依靠技术向互联网开发3.合理利用用户数据4.建立透明的用户隐私条款5.与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以上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互联网公司应该怎样制定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提升互联网公司在用户体验、技术、数据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的。

中国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研究

中国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研究

中国互联网行业反垄断研究王惠文;黄澄清;魏嫄【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the concentration in this industry is also growing. At the same time, acts of unfair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which has aroused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anti-monopoly of the Internet industry.However, the economic model for Internet industr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traditional industries which leads to a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Chinese antitrust law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anti-monopoly of Internet industry.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network eco-nomic model, and proposes the challenges with antitrust law used for the Internet industry.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ternet industr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anti-monopoly: enhan-cing the management for abuse of market dominance behavior, improving the measures relating to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nd suppor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行业的集中度也日益增强。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

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互联网的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呈现中国互联网的现状、用户行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中国持续增长。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超过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7%。

这一数字显示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水平。

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使用手机上网。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三、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在中国互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信和微博等平台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分享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超过8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天都会使用至少一个社交媒体平台。

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互联网用户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

四、电子商务的繁荣电子商务在中国互联网中发展迅猛。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过去一年中进行过网上购物。

电子商务的繁荣不仅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和便利。

五、在线教育的兴起在线教育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在过去一年中参与过在线教育活动。

在线教育的兴起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也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六、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调查显示,超过5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已经开始使用云计算服务,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和升级。

七、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08317934"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PAGEREF _Toc108317934 \h 1HYPERLINK \l "_Toc108317935" 二、对互联网的看法和态度PAGEREF _Toc108317935 \h 3HYPERLINK \l "_Toc108317936" 2.1 对互联网的印象 PAGEREF _Toc108317936 \h 3HYPERLINK \l "_Toc108317937" 2.3 网络的内容可靠吗? PAGEREF _Toc108317937 \h 4HYPERLINK \l "_Toc108317938" 2.4 互联网是否需要管理和控制?PAGEREF _Toc108317938 \h 5HYPERLINK \l "_Toc108317939" 三、互联网的采用与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39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0" 3.1 互联网采用 PAGEREF_Toc108317940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1" 3.11 性别 PAGEREF_Toc108317941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2" 3.12 年龄 PAGEREF_Toc108317942 \h 7HYPERLINK \l "_Toc108317943" 3.13 受教育程度 PAGEREF_Toc108317943 \h 8HYPERLINK \l "_Toc108317944" 3.15 在职状况 PAGEREF_Toc108317944 \h 9HYPERLINK \l "_Toc108317945" 3.17 个人收入 PAGEREF_Toc108317945 \h 10HYPERLINK \l "_Toc108317946" 3.17 个人收入 PAGEREF_Toc108317946 \h 11HYPERLINK \l "_Toc108317947" 3.18 互联网使用经验 PAGEREF _Toc108317947 \h 11HYPERLINK \l "_Toc108317948" 3.2 互联网使用 PAGEREF_Toc108317948 \h 12HYPERLINK \l "_Toc108317949" 3.21 上网时间 PAGEREF_Toc108317949 \h 12HYPERLINK \l "_Toc108317951" 3.23 网络行为 PAGEREF_Toc108317951 \h 13HYPERLINK \l "_Toc108317952" 3.25 搜索引擎 PAGEREF_Toc108317952 \h 15HYPERLINK \l "_Toc108317953" 3.26 语言 PAGEREF_Toc108317953 \h 15HYPERLINK \l "_Toc108317955" 四、互联网的影响 PAGEREF_Toc108317955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6" 4.1 网络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56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7" 4.11媒介使用概况 PAGEREF_Toc108317957 \h 16HYPERLINK \l "_Toc108317958" 4.12 媒介的地位 PAGEREF_Toc108317958 \h 24HYPERLINK \l "_Toc108317959" 4.13 网络使用与媒介使用时间PAGEREF _Toc108317959 \h 30HYPERLINK \l "_Toc108317960" 4.14 上网场所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0 \h 31HYPERLINK \l "_Toc108317961" 4.15 用网程度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1 \h 32HYPERLINK \l "_Toc108317962" 4.16 网络经验与媒介使用 PAGEREF _Toc108317962 \h 33HYPERLINK \l "_Toc108317963" 4.18 网络对媒介使用的影响PAGEREF _Toc108317963 \h 34HYPERLINK \l "_Toc108317964" 4.19 网民阅读网络新闻的内容PAGEREF _Toc108317964 \h 35HYPERLINK \l "_Toc108317965" 4.2 网络与媒介信任 PAGEREF _Toc108317965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6" 4.21 人们对不同媒介的信任程度PAGEREF _Toc108317966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7" 4.22 媒介信任的人口分布PAGEREF _Toc108317967 \h 39HYPERLINK \l "_Toc108317968" 4.24 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任程度PAGEREF _Toc108317968 \h 43HYPERLINK \l "_Toc108317969" 4.3 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状况PAGEREF _Toc108317969 \h 45HYPERLINK \l "_Toc108317970" 4.31 电子邮件 PAGEREF_Toc108317970 \h 45HYPERLINK \l "_Toc108317971" 4.32 ICQ/ICQ/QQ PAGEREF_Toc108317971 \h 46HYPERLINK \l "_Toc108317972" 4.33 聊天室 PAGEREF_Toc108317972 \h 46HYPERLINK \l "_Toc108317973" 4.34 微软MSN PAGEREF_Toc108317973 \h 47HYPERLINK \l "_Toc108317974" 4.35 论坛(BBS) PAGEREF_Toc108317974 \h 47HYPERLINK \l "_Toc108317975" 4.36 博客 PAGEREF_Toc108317975 \h 48HYPERLINK \l "_Toc108317976" 4.4 网络与政治参与 PAGEREF _Toc108317976 \h 48HYPERLINK \l "_Toc108317977" 附件1 PAGEREF _Toc108317977 \h 49HYPERLINK \l "_Toc108317978" 附件2 PAGEREF _Toc108317978 \h 51一、研究背景及方法从1995年至今,中国民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10年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科技反垄断系列报告 中国互联网行业垄断状况调查及 对策研究报告 (2010综合研究报告)

简版

互联网实验室 2010.11.30 互联网行业垄断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2010)

第1页 共35页 互联网实验室(www.chinalabs.com)

目 录 报告摘要........................................................................................................................................... 2 前言 .................................................................................................................................................. 4 第一章 互联网行业垄断概况 ......................................................................................................... 5 1 互联网垄断发展历程 ....................................................................................................... 5 2 互联网垄断的市场基础 ................................................................................................... 5 第二章 互联网企业垄断程度评价 ................................................................................................. 7 1 处于垄断状态的互联网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 ............................................................... 7 2 垄断程度评价结果 ........................................................................................................... 8 3 主要结论 ........................................................................................................................... 8 第三章 中国互联网垄断企业研究 ............................................................................................... 11 1 中国互联网垄断企业在垄断状态下的发展现状 ......................................................... 11 1.1 主要的垄断者 ..................................................................................................... 11 1.2 腾讯在即时通讯市场的地位 ............................................................................. 12 1.3 百度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地位 ............................................................................. 14 1.4 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市场的地位 ..................................................................... 15 2 互联网垄断市场本质 ..................................................................................................... 19 2.1 两方交易市场垄断 ............................................................................................. 19 2.2 多方交易市场垄断 ............................................................................................. 20 2.3 网民控制与市场支配 ......................................................................................... 20 3 滥用垄断力量的表现及有关互联网现象 ..................................................................... 21 3.1 涉嫌捆绑搭售 ..................................................................................................... 21 3.2 涉嫌侵害消费者选择权 ..................................................................................... 22 3.3 涉嫌歧视性垄断 ................................................................................................. 22 3.4 涉嫌缔结垄断协议 ............................................................................................. 22 第四章 互联网垄断的侵害与对策研究 ....................................................................................... 23 1 互联网垄断带来的侵害 ................................................................................................. 23 1.1 对网络经济的侵害 ............................................................................................. 23 1.2 对公平竞争秩序的侵害 ..................................................................................... 23 1.3 对行业技术创新的侵害 ..................................................................................... 23 2 互联网反垄断的特殊性 ................................................................................................. 24 3 关于反垄断的对策 ......................................................................................................... 24 3.1 社会层面 ............................................................................................................. 24 3.2 行业层面 ............................................................................................................. 24 结语 ................................................................................................................................................ 25 互联网实验室介绍 ......................................................................................................................... 26 互联网行业垄断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2010) 第2页 共35页 互联网实验室(www.chinalabs.com)

报告摘要  互联网发展经历了三次热潮,已经从自由竞争发展出垄断竞争,在某些相关市场上,已经出现寡头垄断现象。

 垄断比较集中分布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网上支付等四大领域。分别出现以腾讯、百度和淘宝为首的、稳定的寡头垄断。行业垄断程度评价结果如下表:

小类 细分领域 代表企业 垄断程度 搜索引擎 百度 ★★★★ 即时通讯 腾讯 ★★★★★

电子商务 B2B 阿里巴巴 ★★★ C2C 淘宝 ★★★★ 第三方网上支付 支付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