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在临床各科室的应用

L.评价脑干功能
(1)脑死亡 由于脑干结构(组织)的损害,使昏迷成为不可
逆时,可通过BAEP、SEP、VEP的测试确定脑 死亡。 (2)昏迷
由于BAEP较少受代谢性药物和巴比妥类的 影响,因此对昏迷的病因(药物中毒或脑干器质 性病变)有鉴别作用。同时对昏迷的预后有判 断价值。
M.神经再生的判定
在神经切断性损伤缝合后,如果神经有所恢 复,可记录到相应的SEP和相应EMG的再 生电位,这是神经纤维再生的唯一客观证 据。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定 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查, 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否存 在肿瘤。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C、脊髓外伤必查: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选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
意义和价值: SEP在脊髓的应用广泛,评价 脊髓功能受损程度、部位,早期检查可以 较准确的判断预后,对手术有一定的参考。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判 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据。 临床证实:SEP的恢复先于临床运动机能的 恢复,如果在外伤早期SEP可被记录者,一般 预后良好,反之,预后不佳。
F、脑干病变
必查:面肌肌电图、面神经运动传导、 听觉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电位、 视觉诱发电位、瞬目反射。
意义和价值:评价脑干内的视觉、听 觉、本体感觉、运动等传导通路以及 三叉神经→面神经核通路的功能。
G、脑出血与脑梗塞
必查: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下肢体感诱发 电位、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
D、周围神经损伤
必查:下肢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 意义和价值:通过SEP、EMG可判定周围
神经损伤程度,以及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并为治疗效果作客观评定。

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3)脑干血管病
出血、梗塞 (Weber 、闭锁综合征正常) 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 OPCA 脑疝 Vit B12缺乏 糖尿病 尿毒症 昏迷与脑死亡 手术监护 药物副作用监测
视觉诱发电位
VEP
视神经---视交叉---外侧膝状体---视放射
低概率---相关任务
P300起源:顶、枕、颞、联合区、 海马结构
杏仁体
实验参数
记录电极:Fz Pz Cz
参考电极:双侧乳突
刺激形式:
16---20岁 P300 PL最短,
01
以后每年增加1---1.5ms
02
观察:
、 痴呆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鉴别真性和假性痴呆(抑郁症)
精神障碍 波峰降低,潜伏期正常 (注意障碍)
4
反映上行传导途径及感觉皮层的功能
诱发电位的分类
4.按诱发电位起源分类
1.按感觉 刺激的形式分类
视觉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SEP 三叉神经、脊髓传导速度、 阴茎背神经
2.按刺激后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长短分类
短潜伏期 <10ms 中潜伏期 10-50ms 长潜伏期 >50ms 短潜伏期----多起源于皮层下(BAEP)长潜伏期-----多起源于大脑皮层 (P300)
各波PL、IPL在正常值内
01
两侧之差<0.3 I--III > III--V ,
02
波幅两侧比较<50% I/V <0.5。
03
正常人II波可以消失,IV、V融合。
04
4.诊断
婴幼儿、不配合成年人,可给予催眠药 不能代表真正的听力,帮助确定外周的 听见敏度
鉴别听力损伤 (1000--4000HZ)

肌电、诱发电位监测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论文

肌电、诱发电位监测在外科手术中应用论文

肌电、诱发电位监测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82例,在分成a、b两组后,每组41例。

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b组患者则是采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 b组患者的肌肉松弛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b组患者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患者发生显著降低。

结论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非常理想,可以使患者手术治疗的肌肉松弛效果恰到好处。

【关键词】外科手术;肌电;诱发电位检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39-02研究表明,近几年以来,肌电、诱发电位检测在临床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三叉神经血管减压术以及一些会对神经功能产生影响的外科手术中为一种常规的检测手段。

肌电、诱发电位检测就是一种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对可能会诱发损伤的神经通路展开肌电、诱发电位检测,从而使神经保留率得以显著提高,最终实现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的目的,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肌电、诱发电位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的目的,将我院收治的82例外科手术患者展开了分组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收治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抽取其中的82例作为研究对象,再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后,每组41例。

在a组中有男23例,女18例,年龄19-72岁,平均(418±132)岁,b组中有男21例,女20例,年龄18-74岁,平均(423±141)岁。

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肌电图诱发电位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简介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鉴别昏迷原因,区别脑干功能障碍,是代谢性还是功能性所致。

2、用于脱髓鞘疾病,寻找亚临床病灶。

3、早期探测颅后窝肿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很大价值。

4、耳毒药物应用的监测。

5、外周性听神经病的辅助诊断。

6、耳鸣病人的定位诊断。

7、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听觉通路障碍。

8、术中监护。

9、对于头晕病人的定位诊断。

二、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视神经炎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2、视觉传导通路病变的诊断。

3、视觉功能的客观测定。

4、糖尿病人是否合并视觉通路障碍。

三、肌电图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疾病的定位诊断。

2、对于外伤引起神经,肌肉损伤的判定。

3、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判定。

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从周围到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定位诊断。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01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02 下肢(胫神经)为例: 03 P40波的潜伏期 04 临床应用:补充SCV的不足,对感觉神经 05 近端特别是后索病变较敏感。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1. 各波的起源:
2. 、听神经的颅外段
2. 、a、耳蜗核 3. 听神经的颅内段 4. a+b
③ 、上橄榄核 ④ 、外侧丘系腹侧核群 ⑤ 、与外侧丘系及下丘的中央核有关
A
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
高 低 频 RNS 应 用 比 较
重症肌无力 递减明显 无或递减
肌无力综合症 递 减 显
递增明
低 频 RNS RNS
高频
肉毒毒素中毒 递增
无或递减
01 脑 诱 发 电 位
03
程中产生的生物电活 动。
0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07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 (ERP)
02
理表现
周围神经病
肌源性疾病
锥体外系疾 病
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1
肌电图(EMG):神
2
经源性损害+束颤电位
注:神经源性损害:
3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 4 位(纤颤波、正锐波)
轻收缩:运动单位 5 电位:宽时限、高 波幅、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神经传导速度(NCV)

运动:MCV稍减慢或正常

感觉:SCV正常
202X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演讲人姓名
神经电生理学 脑电图学 肌电图学 脑诱发电位学
针电极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 能的一种手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8页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各种病因引发急性或迟缓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效 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能够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能够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二者兼有。
病因: 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9页
四、运动神经元病
第4页
周围神经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髓鞘-感觉、轴索-运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5页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分类
一、神经根病变 二、神经丛病变 三、神经病变 四、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五、肌病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6页
常见病变异常肌电图类型
一、急性神经损伤: 神经失用(节段脱髓鞘)、 轴索断裂、神经断伤。
桡神 桡神经麻痹 桡神经沟处 经
后骨间神经 前臂处损害 病综合征 (纯运动)
垂腕 垂指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3页
跖管综合征 胫神经跖管 足心烧痛跖管处叩压痛 处
下 腓总神经病 腓骨小头处
足下垂
肢 股神经病 腹股沟韧带 大腿肌无力、萎缩,抬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能屈曲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1页
Guyon管综合征 腕部
尺神 经
肘管综合征
肘部
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 出口
同肘部损伤,但扣痛 在腕部,手背尺侧感
觉正常
爪形手,小鱼际肌无 力或萎缩,小指和手
背尺侧感觉障碍
同肘部损伤以及前臂 尺侧感觉障碍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第12页

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诱发电位

肌电诱发电位肌电诱发电位是指在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是一种反映神经肌肉功能的生理信号。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肌电诱发电位的基本概念1.1 肌电信号的来源肌电信号是由神经元通过神经传递到肌纤维,引起肌纤维收缩而产生的电信号。

这种信号可以通过表面肌电图(EMG)来记录和分析。

1.2 肌电诱发电位的定义肌电诱发电位是指在刺激某个神经或其分支后,在相应的肌群中产生的短暂、局部、自发性、不可控制的动作电位。

二、肌电诱发电位的测量方法2.1 传统测量方法传统上,常用单极刺激法和双极刺激法来测量肌电诱发电位。

单极刺激法是将一个刺激极放置在神经上,另一个接地极则放置在身体其他部位上;而双极刺激法则需要两个刺激极,一个放置在神经上,另一个放置在神经末梢处。

2.2 现代测量方法现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表面肌电图(EMG)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

表面肌电图是将一组电极放置在皮肤表面,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信号;而针电极肌电图则是将一根细针插入到肌肉内部,直接记录神经冲动引起的局部动作电位。

三、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3.1 临床诊断肌电诱发电位可以用于评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常用于筛查神经疾病、判断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程度以及评估脊髓损伤等。

3.2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通过训练患者控制自身生理功能来改善疾病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EMG技术来监测患者的肌张力,并通过反馈训练来帮助患者控制和减少不必要的肌张力。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肌电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更加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更加精准的诊断技术的出现,以及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法。

五、结语肌电诱发电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信号,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肌电诱发电位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肌电临床应用

肌电临床应用

一、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定义: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是应用电子放大技术,包括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和肌肉动作电位的采集、放大、测量以及解释。

疾病和损伤可改变神经肌肉的结构及生理,从而导致这些电位在时间过程(起始、时限)、幅度以及形状的变化。

二、常用名词概念及参数解释:1.潜伏期:是指从刺激起始到反应的某个部分之间的时间过程。

离开基线的第一个偏转,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代表“起始”。

从刺激到起始的时间即为潜伏期,也称起始潜伏期。

从刺激到波峰处的时间为峰潜伏期。

单位为毫秒(ms)。

2.波幅:从基线至波的最高处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μV或mV )。

波幅也取决于记录电极与发生源之间的距离。

3.面积:在波形曲线下的空间即为面积。

当波形有多个成分或异常延长时,测量面积更具参考价值。

4.峰峰值:从波的最大正峰至最大负峰的电压,单位为微伏或毫伏(μV或mV )。

5.基线交叉和转折:当电压从正到负或从负到正变化时,就与基线交叉,转折即为波形与基线交叉的次数。

6.时限:从起始到终止的时间过程即为波形时限。

7.上升时间:是指上升项的时限,即从正峰到负峰的时间。

8.刺激阈值:刺激要引起神经纤维兴奋,不但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就是刺激脉宽,两者缺一都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9.刺激频率:每秒发出的刺激次数。

10.电流脉宽:每次刺激所持续的时间。

上述参考卢祖能编写的《实用肌电图学》第一节功能详细介绍1)肌电图(EMG)正常肌电图:1、肌肉放松状态:当针电极插入肌肉或挪动时,产生插入电位,基线随着针电极的移动产生飘动,一旦针电极停止移动,插入电位随即消失;2、肌肉轻度收缩状态:正常肌肉随意收缩时出现的动作电位称为运动单位电位,是指来自一个运动单位成组肌纤维发放出来的电位;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形由离开基线的偏转次数来决定。

根据偏转次数的多少分为单相、双相及多相(5相以上则成为多相电位),此时,需对每个运动单位电位进行测量,主要分析其时限、波幅、相位、上升时间等参数,在正常情况下,多相电位少于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各种情况应该避免EMG检查:
有血液病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明显减少到 20000/mm3者不宜行EMG检查。
有病毒或其它感染因子感染时,有可能通过针极 造成医源性传染。
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用电刺激时,有一定的 危险性,容易使起搏器抑制。
注意: 原则上应避开对刚做过肌电图的肌肉行肌肉活检。 测定血中肌酶谱最好在肌电图测定之前进行。
3 营养性与中毒性神经病。VB1、VB6、VE缺乏 长期服用异菸肼造成VB6缺乏。药物中毒:如苯妥英纳、 戒酒药物、氯霉素、雷米封、灭滴灵、氯喹、磺胺类、呋 喃类等。金属中毒:铅、汞、锂、金等金属中毒。工业中 毒:二氧化碳、砷化物、乙醇.农业中毒:有机磷、敌敌 畏等中毒。
意义和价值:发展的早、中、晚期均 适用,可以定位周围神经损害的范围、 类型以及损害程度,作为临床治疗、 估计预后的参考。治疗后检查,可以 评估治疗结果。
3 、异常运动单位电位(MUP)
神经源性损害:MUP的时限增宽,波 幅增高,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肌源性损害:MUP的时限缩短,波幅 降低,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4、大力收缩电位的异常改变
单纯相和混合相 病理性干扰相
神经电图检测
1、神经传导速度 2、F波 3、H反射
神经传导速度
脱髓鞘病变:运动和/或感觉神经NCV 减慢。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在临床中应 用广泛。对各科疾病的诊治都 有一定帮助
神经内科的应用
神经内科是神经电生理检测联系最为 紧密临床科室之一 一、周围神经卡压症
周围神经卡压症的彻底治疗依靠外科手段, 但患者的首诊往往是神经内科。神经电生 理检测可以准确定位损伤神经、部位、损 害程度,以此可以确定是否转外科治疗。
肌电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
肌电图学 诱发电位学
脑电图学
针极肌电图(EMG)
肌电图是测定整个运动系统功能的一种手 段,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程度、不同的病 期的病变所引起的肌电变化是不同的,所 以可以根据这些特异性肌电变化,协助临 床做出定位诊断,确定损伤程度及恢复情况。 但不同病因引起同一部位病变时,其肌电表 现可能是相同的,所以肌电图并不能做出病 因诊断。
二、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1 炎症及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病。如格林---巴利综合症、 慢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麻风性神经病、遗传性多发 性神经病、遗传性共济失调性神经病。
2 与内科疾病有关的多发性神经病。如糖尿病性周围神 经病、尿毒症性神经病、酒精中毒性神经病。另外:癌性 神经病包括淋巴癌、白血病、肺、肝癌所伴周围神经病、 甲状腺低下引起的神经病(肢端肥大)。
其潜伏期被公认为一种较为理想的 胫神经运动纤维近端段传导功能检 测方法。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1﹑ 原理: 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
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运动电位。它是检 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正常情 况下,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CMAP的波幅可 有轻微的波动,而降低或升高均提示神经 肌肉接头的病变,RNS可根据刺激的频率分 为低频RNS﹤5HZ和高频RNS(10-30HZ)
肌电图检测的步骤
肌肉的静息状态 肌肉小力自主收缩状态 肌肉大力自主收缩状态
异常肌电图所见及其意义
1、插入电位
肌肉纤维化、严重肌萎缩时,插入 电位减少或缺如。
失神经和炎症时,插入电位延长。
插入电位
插入电位延长
纤颤电位与正锐波
常见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但是也 可见于各种原发性肌病。一般在神 经损伤后2~3周才发现。
2、RNS的临床应用
重症肌无力 肌无力综合症 肉毒素中毒
3﹑异常RNS及临床意义
低频波幅递减﹥15%和高频刺激波幅 递减﹥30%为异常,见于突触后膜病变 如重症肌无力,高频刺激波幅增高 ﹥75%为可疑异常,﹥100%为异常波 幅递增,见于肌无力综合症。
临床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是指在神经系统某特定部 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或周围神经 系统的相应部位检出与刺激的有锁时 关系的电位变化。
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客观、定量 检测神经传导功能的方法
诱发电位分类: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 二、视觉诱发电位(VEP)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电流刺激周围神经末梢或者神经 干,沿感觉神经通路或者大脑感觉皮 层区(中央后回)记录到的诱发电位
SEP的临床应用
一个理想的检查方法,应该具有特异 性 、简便性 、无创伤,很少出现假 阳性或假阴性,不受睡眠或镇静剂影 响。
BAEP的临床应用
可客观评价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 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有助于多发 性硬化的诊断,特别是发现临床下病灶; 动态观察脑干血管病时脑干受累的情况, 帮助判断疗效和预后;桥小脑角肿瘤手术 的术中监护;监测耳毒性药物对听力的影 响;脑死亡诊断和意识障碍病人转归的判 断等。
三、运动神经元病
1 、肌电图(EMG):神经源性损害
静息状态:可见自发电位(纤颤波、正相 电位) 轻收缩:运动单位电位高波幅,宽时限, 多相波百分比增多
2、神经传导速度(NCV)
运动传导速度:MCV正常或波幅降低 感觉传导速度:SCV正常
四、多发性硬化
意义和价值:神经电生理检测可以发现亚 临床病灶,是评估该项病病灶数目,预后 的有效手段。在多发性硬化的病人中,大 部份病例的VEP异常。VEP异常的特征是 P10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一般情况下超过 正常值10ms时可疑为多发性硬化,超过正 常值30ms时可确诊为多发性硬化。
用于检测周围神经、颈椎病、后侧索 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及脑 血管病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 脊髓手术的监护等。
二、视觉诱发电位
是指头皮记录的枕叶皮层对视觉刺 激产生的电活动。
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 别对MS病人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 害的客观依据。
脑干听觉诱发录的电位。
轴索病变:运动和/或感觉传导诱发电 位波幅降低。
F波
周围神经接受超强刺激后,引出一个 大的顺行传导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称 为M波。随后又出现一个小的肌肉反 应电位,称为F波。 特别是对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测定有 重要意义。
H反射
用电刺激胫神经,在腓肠肌先于M波 引出的低阈值的反应波,称为H反射。 这是通过脊髓的单突触反射引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