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合集下载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讲座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讲座

刺激2
记录:表面电极 刺激:刺激手柄
肘 距离 mm: 240
8.2 ms
Diff.: 4.7 ms C.V.: 51 m/s
感觉传导检查
刺激
记录
A平V均ERAGING
潜伏期 ms 2.6
小指
距离 mm 155 速度 m/s 60
无名指
潜伏期 ms 3.1
距离 mm 175 速度 m/s 56
腕管
位计算时限、波幅 4)重收缩下的募集情况
二、1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方法(运动)
上肢常规检查正中神经( C5-T1 )、尺神 经(C8-T1) 、桡神经(C5-T1)、肌皮神 经(C5-7) 、腋神经(C5-6)
下肢常规检查腓神经(L4-S2) 、胫神经 ( L4-S3 ) 、股神经(L2-4) 、坐骨神经 (L4-S3)
RNS etc.) EMG (包括普通EMG、SFEMG、Macro-EMG)
一、1种类
诱发电位的种类 听诱发电位(AEP包括ABR、ECochG、
等) 视诱发电位(VEP、ERG等) 运动诱发电位(MEP,磁刺激等) 体感诱发电位(SEP上、下肢、脊髓、三叉
等) 事件相关电位(P300、CNV等)
二、3异常肌电图
4)重收缩:单纯相 混合相 病理干扰相
二、3异常肌电图
总结: F:\脊髓前角病变.doc
神经传导检测
神经传导是肌电图检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检查结果可以说明有髓神经,神经肌肉 接头,肌肉纤维的功能状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知识简介

2.方法 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 干,记录电极置于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地 线置于两者之间;②测定方法:通常选择面 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 肌、尺神经支配的小指展肌及副神经支配 的斜方肌等;近端肌肉阳性率高,但不易固定; 远端肌肉灵敏度低,但结果稳定,伪差小;高 频刺激病人疼痛明显,通常选用尺神经;
(3)VEP的临床应用:视通路病变,特别对 MS病人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经耳机传出的声音 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记录的电位。 检测时通常不需要病人的合作,婴幼儿 和昏迷病人均可进行测定。 (1)检测方法:多采用短声刺激,刺激强度 60dB(SL),刺激频率10~15Hz,分析时间10ms,叠 加1000~2000次。记录电极通常置于Cz,参考 电极置于耳垂或乳突,接地电极置于FPz。
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 1.原理 重复神经电刺激指超强重复刺激 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 位。它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 段。正常情况下,神经干连续受刺激后, CMAP的波幅可有轻微的波动,而降低或升 高均提示神经肌肉接头病变。RNS可根据 刺激的频率分为低频RNS<5Hz和高频 RNS(10~30Hz)。
2.肿瘤定位
进行BAEP、VEP或SEP的测试,然后在确 定诱发电位异常的基础上进行X线或CT检 查,可准确判断脑干、视觉通路或脊髓是 否存在肿瘤。这不仅可以早期提供有用 的资料,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性检 查。在这一方面,当肿瘤较小时,诱发电 位就显得更有作用。
3.脊髓损伤程度以及预后判定
可通过SEP或脊髓诱发电位电位的测定, 判断是否是完全性截瘫,并为预后提供依 据
肌电图/诱发电位
临床知识简介
临床肌电图知识简介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肌电图和诱发电位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脊肌萎缩症
静息时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病情进展迅速:运动单位大小不等,可见 短时限、低波幅小运动单位 病情进展缓慢:可见宽时限、高波幅大运 动单位电位 MCV正常或接近正常,波幅降低 最大用力呈不完全干扰相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
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手足疼痛 手足小肌肉无力和萎缩 腱反射消失(尤其是踝反射) 本病病因众多,约24%病因不明
肌肉病变:炎症、各种肌病、重症肌无力 周围神经: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
各种原因的神 运动神经元病
经干、神经丛损害等
脊髓前角: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灰质炎、
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
发现临床下病灶或易被忽视的病变 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
EMG的测定
EMG
插入电位
静息电位
运动单 位电位 (MUP)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EMG诊断
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三个节段以上) 胸锁乳突肌和胸段棘旁肌静息状态出现自发电位 静息状态有正锐波、纤颤电位和束颤电位 EMG高波幅、宽时限和多相波增多 大力收缩混合相或单纯相(募集现象减退) SCV正常。MCV正常,但潜伏期可延长,波幅可 明显降低(与肌萎缩程度有关) SFEMG为颤抖增宽,阻滞百分比增加和FD增加
EMG的主要内容
常规EMG NCV
RNS
SFEMG F波 反射(H反射、瞬目反射)
重复神经刺激(RNS)
主要用于研究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疾病
包括低频RNS(1~5次/s)和高频RNS (20~30
次/s)
正常RNS(3次/s )
RNS常用的神经和肌肉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ALS:F波幅下降,出现频率降低,严重者 F波消失
糖尿病和尿毒症性神经病:F波潜伏期延长
七、Inching技术的应用
测定多灶性运动传导阻滞 在腕、肘、肘上每2cm测定运动神经传导
速度,传导速度降低50%以上为异常,或 近端波幅(面积)/远端波幅(面积)<0.8, <0.5时更有诊断意义 主要用于多灶性运动神经病的诊断,可与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和ALS相鉴别
八、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特发性臂丛神经病 受累肌肉表现失神经,有自发电位,动作电
位时限延长,波幅减低 MCV和SCV 减慢,病损近端刺激时有波幅
减低 棘旁肌无失神经电位 受累肌肉主要在近端,不能用单一神经损害
来解释
八、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特发性臂丛神经病
腋神经MCV
腋神经SCV
八、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八、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脊肌萎缩症 静息时大量纤颤电位和正锐波 病情进展迅速:运动单位大小不等,可见短时
限、低波幅小运动单位 病情进展缓慢:可见宽时限、高波幅大运动单
位电位 MCV正常或接近正常,波幅降低 最大用力呈不完全干扰相
八、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特发性臂丛神经病
疼痛多在C5、C6皮节部开始,放射到 上肢各部,2/3有轻度感觉障碍(肩外侧), 肩周肌肉无力,慢性者有肌肉萎缩。常累 及的神经有:腋N、桡N、胸长N、肩胛上N 和副N。常累及的肌肉有:冈上下肌、三角 肌、肱三头肌、前锯肌、肱桡肌、肱二头 肌、指总伸肌和小指展肌等
多发性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 jitter可增大,偶 尔有阻滞和FD增加
肌营养不良: jitter值增宽,偶尔有阻滞,FD增 加
六、F波的概念和测定
F波发生在复合肌肉动作电位之后,是运动 神经元的回返发放电位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修订稿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修订稿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一、肌电图(EMG)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 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4)神经的再生能力;(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基础知识

由SLSEP派生出来的其它检查
脊髓SEP


刺激:内踝胫神经

记录:分节段记录
反应性质:脊髓动作电位 记录方法:表面、脊间韧带、硬膜外
应用:准确定位脊髓 损伤平面
优点:与下肢SEP结合,可以准 确定位脊髓损害部位
缺点:操作费时、病人不易合作 诱发电位出波不太清晰稳定
T12
10ms/D
T10
T8
T6
BAEP 基本判定方法
观察指标:各波潜伏期、波幅,主要是Ⅰ、Ⅲ、Ⅴ波
混合相 单纯相
m
病理干扰相
*运动神经传导(MCVs):单位:d-mm L-ms CV-m/s
S3
S2
S1
d2
d1
S1
L1 S2
L2
t1=L2-L1 t2=L3-L2 R CV1=d1/t1 CV2=d2/t2
CMAP 波幅
CV
周围神经运动纤维髓鞘 的功能状态
CMA 波幅
P
整合
周围神经运动纤维轴索 中枢神经系统下运动神经元
的完整性
周围神经运动纤维髓鞘的功能状态
多节段传导检测: 可以发现早期、节段性损害
CMAP整合与传导阻滞:节 不段 一性 致脱 ,髓CM鞘A,P神离经散冲,动两到点达间肌波肉幅时下间降超
过50%视为传导阻滞 正常 整合好
神经损害类型对应MCVs改变
轴索完全断裂 神经元完全损害 神经元部分损害
轴索部分病损 周围部分性外伤
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包括了大脑皮层、脑干、脊髓等
临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项目
刺激
1、SEP 体感诱发电位

2、BA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

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

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应该怎么查人体密集而精细的神经网络往往令人“捉摸不透”,即便是有经验的医生有时也难以辨清“敌我”。

这时,就需要有一种办法来分清病变和正常组织,为精准手术或有效治疗提供导航,这就是监测神经功能的利器——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我们看看吧!神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目的和意义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程度,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具体来说,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和意义:1.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2. 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神经传导速度、肌肉反应等,以帮助医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状况。

3. 判断病变程度和范围: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

4. 监测治疗效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之,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什么1.基本情况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一种通过记录和分析神经系统电信号来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查方法。

它包括两种主要的检查方法:脑电图(EEG)和神经肌肉电图(EMG)。

脑电图是一种记录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来记录大脑皮层的电信号。

这种检查可以用于诊断癫痫、脑损伤、睡眠障碍等疾病。

神经肌肉电图是一种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肌肉和神经上放置电极来记录肌肉和神经的电信号。

这种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肌肉和神经疾病,如肌无力、神经病变等。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不需要进行手术或注射,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

它可以提供有关神经系统功能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哪些疾病要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周围神经病变:如神经根病变、神经炎、肌无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意义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作用和社会价值
肌电图、诱发电位所能开展的检查项目有:
一、肌电图(EMG)
二、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 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H反射
三、诱发电位(EP),包括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和上、下肢体感诱发(SEP)
四、事件相关电位(P300)
它们的主要临床作用:
(一)肌电图: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

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1)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
(2)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
(3)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
(4)神经的再生能力;
(5)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二)神经传导速度: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

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临床运用较多的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起病多隐匿,其临床症状的出现,往往迟于病理改变,以致确诊时病理改变已很明显,失去早期治疗机会。

神经肌电图检查对其病理改变较为敏感,可用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

临床住院的糖尿病病人皆可建议行此检查,及时发现早期神经病变,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还可以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重要依据。

(三)视觉诱发电位;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
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四)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检查听神经损伤、脑干缺血、发作性眩晕、听神经瘤、多发神经硬化、耳毒药及外周损伤后的听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

(五)体感诱发电位:主要用于检测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丘脑及大脑的功能状态。

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神经性膀胱、性功能障碍等。

(六)事件相关电位:临床可用于痴呆病、脑损伤、慢性脑病如肝性脑病、精神疾病等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以及评价儿童大脑发育。

肌电图、诱发电位它是临床检查的延伸,它能准确客观、灵敏的反映病变的性质及部位,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以及疗效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实现神经性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在社会价值方面:肌电图检查可对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损害、帕金森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癌症周围神经病等特殊疾病的申报
提供重要的依据;在法医临床鉴定实践中,在伤残等级、医疗过错鉴定时经常需要对各种原因进行测定,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可鉴别部分真伤和伪伤、真聋和假聋等,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