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安徽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14•【字号】皖政[2006]106号•【施行日期】2006.12.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皖政〔2006〕106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现予公布。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皖政〔2006〕40号)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二月十四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一、民间文学(6项)1Ⅰ-1鞭打芦花宿州市萧县2Ⅰ-2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3Ⅰ-3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4Ⅰ-4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5Ⅰ-5徽州民谣黄山市6Ⅰ-6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二、民间音乐(12项)7Ⅱ-1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8Ⅱ-2皖西大别山民歌六安市9Ⅱ-3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10Ⅱ-4金寨古碑丝弦锣鼓六安市金寨县11Ⅱ-5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12Ⅱ-6铜陵牛歌铜陵市铜陵县13Ⅱ-7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14Ⅱ-8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15Ⅱ-9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16Ⅱ-10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17Ⅱ-11徽州民歌黄山市18Ⅱ-12齐云山道教音乐山市休宁县三、民间舞蹈(10项)19Ⅲ-1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20Ⅲ-2临北狮子舞蚌埠市五河县21Ⅲ-3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22Ⅲ-4秧歌灯滁州市来安县23Ⅲ-5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24Ⅲ-6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25Ⅲ-7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26Ⅲ-8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27Ⅲ-9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28Ⅲ-10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四、传统戏剧(12项)29Ⅳ-1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30Ⅳ-2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31Ⅳ-3坠子戏宿州市32Ⅳ-4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33Ⅳ-5推剧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34Ⅳ-6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35Ⅳ-7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36Ⅳ-8梨簧戏芜湖市37Ⅳ-9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38Ⅳ-10皖南花鼓戏宣城市39Ⅳ-11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40Ⅳ-12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五、曲艺(5项)41Ⅴ-1门歌合肥市包河区42Ⅴ-2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43Ⅴ-3清音阜阳市太和县44Ⅴ-4渔鼓阜阳市界首市45Ⅴ-5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六、杂技与竞技(2项)46Ⅵ-1华佗五禽戏亳州市47Ⅵ-2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七、民间美术(9项)48Ⅶ-1火笔画合肥市49Ⅶ-2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50Ⅶ-3萧县农民画宿州市萧县51Ⅶ-4民间剪纸阜阳市52Ⅶ-5凤画滁州市凤阳县53Ⅶ-6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54Ⅶ-7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55Ⅶ-8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56Ⅶ-9徽州篆刻黄山市黟县八、传统手工技艺(15项)57Ⅷ-1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58Ⅷ-2紫金砚制作技艺淮南市、六安市寿县59Ⅷ-3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六安市寿县、淮南市60Ⅷ-4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61Ⅷ-5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62Ⅷ-6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63Ⅷ-7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64Ⅷ-8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65Ⅷ-9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66Ⅷ-10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67Ⅷ-11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68Ⅷ-12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69Ⅷ-13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70Ⅷ-14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71Ⅷ-15绿茶制作技艺(黄山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毛峰、太平猴魁、屯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溪绿茶、松萝茶、六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安瓜片、霍山黄芽)九、传统医药(1项)72Ⅸ-1新安医学黄山市十、民俗(11项)73Ⅹ-1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74Ⅹ-2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75Ⅹ-3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76Ⅹ-4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77Ⅹ-5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78Ⅹ-6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79Ⅹ-7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80Ⅹ-8徽菜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81Ⅹ-9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82Ⅹ-10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83Ⅹ-11轩辕车会黄山市黄山区。
非遗传承名录

非遗传承名录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风俗习惯、手工艺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这些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其所处的历史、民族、地域和宗教等不同方面的特点,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当前,中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国内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中国非遗传承名录的一些非常重要的代表作品。
1、大鼓话剧——安徽滁州大鼓安徽滁州大鼓是一种话剧形式,吸引了大量的人们来欣赏。
这种大鼓话剧于1983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滁州大鼓起源于清朝中期,是滁州一带地方剧种,史料记载该戏经过多次编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2、面塑——四川泸州面塑四川泸州面塑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手工艺技术,于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泸州面塑运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粉,经过精细的制作工艺,形成了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的造型。
3、木偶艺术——福建龙须沙木偶福建龙须沙木偶是汉族传统的木偶戏,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中国五大木偶的代表之一。
该艺术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福建龙须沙木偶的造型纯朴、逼真,表演形式也很独特,使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4、扬州春秋梳妆舞扬州春秋梳妆舞是中国传统的舞蹈艺术,概括表现“梳妆打扮”的过程。
该舞蹈艺术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扬州春秋梳妆舞是一种塑造女性美丽的表演形式,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5、花灯——安徽芜湖花灯安徽芜湖花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该花灯艺术形式以纸灯为载体,创意搭配形成了各种形状景观。
安徽芜湖花灯艺术是中国民间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6、白族古歌——云南省白族古歌云南省白族古歌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节日、传统饮食等方面。
以下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文介绍:1. 安徽黄梅戏:安徽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黄梅县,流传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安徽黄梅戏以唱腔悠扬、表演细腻、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而著称。
2. 安徽晋剧:安徽晋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宣城市。
安徽晋剧唱腔响亮明快,表演风格热烈动感,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3. 安徽池州麻将:安徽池州麻将是中国四大麻将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安徽池州麻将的特点是牌面制作精美、玩法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4. 安徽芜湖皮影:安徽芜湖皮影是一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芜湖皮影制作工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独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5.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安徽黄山翡翠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于安徽省黄山市。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精细玲珑,艺术效果生动传神,深受人们喜爱。
6. 安徽琴台大鼓:安徽琴台大鼓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宿州市琴台县。
安徽琴台大鼓音乐旋律高亢激昂,歌词丰富通俗,是广大民众喜爱的传统音乐艺术。
7. 安徽安庆山歌:安徽安庆山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安徽安庆山歌音乐轻快欢乐,歌词朴素质朴,是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9. 安徽婺剧:安徽婺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金寨县。
安徽婺剧以其唱腔优美、表演生动、音乐节奏明快,成为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10. 安徽池州花鼓戏:安徽池州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其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高超、歌舞美观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
总结: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民俗艺术、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传承和保护。
安徽这29道美食,已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这29道美食,已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淮南牛肉汤二、临涣酱培包瓜淮北市濉溪县的特产。
三、符离集烧鸡符离集烧鸡是安徽省宿州市的特色美食。
四、观音豆腐腐婢树叶特制而成的。
五、五城豆腐干黄山市特产。
六、皖南火腿皖南火腿产于黄山市。
七、顶雪贡糕顶雪贡糕是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特产。
八、颍州枕头馍是安徽阜阳的传统小吃。
九、公和堂狮子头是安徽庐阳的传统名点。
十、一品玉带糕安徽省巢湖市烔炀镇传统糕点十一、耿福兴传统小吃安徽芜湖市美食。
十二、无为板鸭无为板鸭是安徽省芜湖市的一道特色美食十三、水东蜜枣安徽省宣城市特产十四、胡玉美蚕豆辣酱胡玉美蚕豆酱是安庆名产。
十五、徽州顶市酥十六、徽州烧饼十七、丫山藕糖芜湖南陵县特产。
十八、涡阳苔干十九、姚村闷酱宣城郎溪县特产。
二十、正兴隆酱菜宣城泾县特产。
二十一、乌江霸王酥马鞍山和县特产。
二十二、阚疃大块板鸡毫州市利辛县特产。
二十三、嵌字豆糖黄山市祁门县特色小吃。
二十四、甘露饼天长市传统糕点。
二十五、蒙城油酥烧饼毫州市特色小吃。
二十六、王魁知麻花毫州特产。
二十七、一闻香糕点一闻香糕点的棉香酥、舌头酥、寸金糖、麻片享有亳州“四大名点”的美誉。
二十八、绩溪挞粿宣城市特色小吃。
二十九、四季春传统小吃芜湖市镜湖区境内。
四季春传统系列小吃主要有荷香烧麦、松针蟹黄汤包和方糕等。
安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以上这29道美食的制作技艺,已被录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70项,其中新入选项目65项,扩展项目5项)
新入选项目(6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一、民间文学(4项)
1
Ⅰ—19
庄子传说
亳州市蒙城县
2
Ⅰ—20
蒙城歌谣
亳州市蒙城县
3
Ⅰ—21
张孝祥与镜湖的故事
芜湖市镜湖区
4
Ⅰ—22
九井沟传说
宿松县
二、传统音乐(6项)
5
Ⅱ—27
黄山市祁门县
九、民俗(5项)
61
Ⅹ—39
吴山庙会
合肥市长丰县
62
Ⅹ—40
张家祠祭祀活动
阜阳市临泉县
63
Ⅹ—41
降福会
宣城市
64
Ⅹ—42
郭村周王会
黄山市黄山区
65
Ⅹ—43
许岭灯会
宿松县
扩展项目(5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Ⅳ-21
淮北梆子戏
亳州市谯城区
2
Ⅴ-2
淮北大鼓
亳州市蒙城县
3
Ⅶ-10
徽州三雕
45
Ⅷ—76
徽州楹联匾额传统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46
Ⅷ—77
徽州顶市酥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47
Ⅷ—78
徽作家具制作技艺
黄山市徽州区
48
Ⅷ—79
太平曹氏纸制作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49
Ⅷ—80
黄山玉雕刻技艺
黄山市黄山区
50
Ⅷ—81
徽州手工瓷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安徽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亳州市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
823
Ⅵ-51
马戏(埇桥马戏)
宿州市埇桥区
七、传统美术(民间美术)
870
Ⅶ-94
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
歙县
八、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910
Ⅷ-127
漆器髹饰技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912
Ⅷ-129
纸笺加工技艺
巢湖市
913
Ⅷ-130
宣笔制作技艺
徽剧
黄山市
201
Ⅳ—57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庆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宿州市、蚌埠市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
祁门县
233
Ⅳ—89
傩戏(池州傩戏)
池州市
五、曲艺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凤阳县
七、民间美术
336
Ⅶ—37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界首市
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577
Ⅱ-78
徽州民歌
黄山市
638
Ⅱ-139
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
休宁县
三、传统舞蹈(民间舞蹈)
642
Ⅲ-45
灯舞(东至花灯舞)
东至县
645
698
Ⅳ-97
坠子戏
宿州市
712
Ⅳ-111
文南词
宿松县
713
Ⅳ-112
花鼓戏
宿州市、淮北市、宣城市
界首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界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文化,记录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承于民间、具有口耳相承、无形无质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益深入,很多地方都有了自己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安徽省界首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谓是别具一格,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界首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概述安徽省界首市位于皖南山区,素有“皖南明珠”之称。
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界首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市从2011年开始编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收录了36个项目。
二、精品亮相1、古琴制作技艺:该技艺源于春秋时期,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界首古琴制作技艺,其制作工艺复杂精湛,琴面雕刻美观精细,琴音清脆悦耳,被誉为“天籁之音”。
2、南京弦子舞:该舞蹈是安徽省的传统舞蹈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南京弦子舞动作矫健利落,舞者身姿优美,曲调悠扬,是一项集舞蹈、音乐、文学为一体的文化艺术。
3、柘皮编织技艺:柘皮是一种生长在草地上的植物,柘皮编织技艺是利用柘皮制作各种生活实用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柘皮编织技艺的传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三、文化保护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编制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而促进界首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针对一些濒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界首市积极推动文化传承,组织专业人员、传统工艺大师对本土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制定保护计划,进行技艺传承培训,为后继者提供保障。
四、未来展望界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编制,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对界首文化的肯定和推广。
今后,界首市将继续秉承“发扬传统、创新发展”的文化理念,发掘更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界首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1.黄山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黄山市)徽州楹联匾额(黄山市)传统音乐:徽州民歌(黄山市国家名录)齐云山道教音乐(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传统舞蹈:祁门傩舞(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黎阳仗鼓(黄山市屯溪区)徽州板凳龙(黄山市休宁县、徽州区)采茶扑蝶舞(黄山市祁门县)跳钟馗(黄山市徽州区)传统戏剧:徽剧(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目连戏(黄山市国家名录)杂技与竞技:三阳打秋千(黄山市歙县)民间美术:徽州“三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根雕(黄山市)徽州竹编(黄山市黄山区)徽州竹雕(黄山市徽州区)徽州竹编(黄山市屯溪区)徽州篆刻、黟县彩绘壁画(黄山市黟县)徽派版画(黄山市歙县)传统手工技艺: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黄山市休宁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屯溪区)歙砚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徽州漆器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国家名录)徽州建筑技艺(黄山市国家名录)徽派盆景技艺(黄山市歙县国家名录)祁门红茶制作技艺(黄山市祁门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市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屯溪绿茶、徽州毛笔制作技艺(黄山市屯溪区)火腿腌制技艺(黄山市黄山区)顶谷大方制作技艺、观音豆腐制作技艺(黄山市歙县)五城米酒酿制技艺、五城豆腐干制作技艺、兰花火腿腌制技艺、松萝茶(黄山市休宁县)汤口利源手工制麻技艺、余香石笛制作技艺(黄山市黟县)传统医药:张一贴内科、新安医学(黄山市)西园喉科(黄山市歙县)祁门胡氏骨伤科(黄山市祁门县)民俗:程大位珠算法(黄山市国家名录)徽州祠祭(黄山市祁门县、黟县)隆阜抬阁(黄山市屯溪区)轩辕车会、徽菜、上九庙会、婆溪河灯、五福神会(黄山市)齐云山道场表演(黄山市休宁县)2.宣城市:民间文学:徽州民谣(绩溪民歌民谣)(绩溪县)传统音乐:云梯畲族民歌(宣城市宁国市)大小锣鼓(宣城市郎溪县)传统舞蹈:云舞(宣城市郎溪县)舞徊、火狮舞、手龙舞、火马舞(宣城市绩溪县)传统戏剧:皖南花鼓戏(宣城市国家名录)皖南皮影戏(宣城市宣州区)徽剧(徽戏童子班)(宣城市绩溪县)杂技与竞技:叶村叠罗汉(黄山市歙县)游龙舟、抬五帝、跳旗(宣城市绩溪县)民间美术:剪纸、皖南木雕(宣城市宣州区)传统手工技艺:宣纸制作技艺(宣城市泾县国家名录)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绩溪县国家名录)宣笔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州区、泾县国家名录)宣酒纪氏古法酿造技艺(宣城市)绿茶制作技艺之涌溪火青(宣城市泾县)徽墨制作技艺宣城市(宣城市旌德县)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宣城市郎溪县)民俗:小马灯、跳五猖(宣城市郎溪县)安苗节、赛琼碗、花车转阁、花车转阁、徽菜、祭社、湖村抬阁(宣城市绩溪县)畲族婚嫁习俗(宣城市宁国市)3.安庆市:民间文学:桐城歌(安庆市桐城市国家名录)六尺巷传说(安庆市桐城市)小孤山传说(安庆市宿松县)孔雀东南飞传说(潜山县、怀宁县)传统音乐:潜山弹腔(安庆市潜山县)断丝弦锣鼓(安庆市宿松县)传统舞蹈:十二月花神(安庆市潜山县)花梆舞(安庆市太湖县)莲湘舞(安庆市望江县)传统戏剧:黄梅戏(安庆市国家名录)岳西高腔(安庆市岳西县国家名录)文南词(安庆市宿松县国家名录)曲子戏(安庆市太湖县)木偶戏(安庆市潜山县)杂技与竞技:东乡武术(安庆市枞阳县)民间美术:望江挑花(安庆市望江县国家名录)竹编(安庆市潜山县)传统手工技艺:桑皮纸制作技艺(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国家名录)秋石制作技艺、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安庆市桐城市)痘姆陶器手工制作艺(安庆市潜山县)顶雪贡糕制作技艺(安庆市怀宁县)绿茶制作技艺之岳西翠兰(安庆市岳西县)民俗:王圩灯会(安庆市桐城市)4.池州市、铜陵市:传统音乐:牛歌(铜陵市)贵池民歌(池州市贵池区)石台唱曲(池州市石台县)九华山佛教音乐(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传统舞蹈:东至花灯(池州市东至县国家名录)竹马灯(铜陵市铜陵县)平安草龙灯(池州市东至县)戏剧:青阳腔(池州市青阳县国家名录)贵池傩戏(池州市国家名录)石台目连戏(池州市石台县)文南词、鸡公调(池州市东至县)曲艺:酉华唱经锣鼓(池州市青阳县)民间美术:青阳农民画(池州市青阳县)传统手工技艺:铜陵白姜制作技艺、中国传统失蜡法(铜陵市)石台油坊榨制技艺(池州市石台县)红茶制作技艺(池州市东至县)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池州市青阳县)民俗:九华山庙会(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5.芜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传统音乐:当涂民歌(马鞍山市当涂县国家名录)繁昌民歌(芜湖市繁昌县)丰收锣鼓(滁州市明光市)凤阳民歌(滁州市凤阳县)凉亭锣鼓(滁州市定远县)传统舞蹈:采石跳和合(马鞍山市雨山区)流星赶月(滁州明光市)凤阳花鼓戏(滁州市凤阳县)秧歌灯、手狮灯(滁州市来安县)二龙戏蛛(滁州市定远县)十兽灯(芜湖市南陵县)戏剧:梨簧戏(芜湖市)南陵目连戏(芜湖市南陵县)洪山戏(滁州市来安县)曲艺:凤阳花鼓(滁州市凤阳县国家名录)端鼓(滁州市明光市)白曲(滁州市来安县)杂技与竞技:湖阳打水浒(马鞍山市当涂县)民间美术:天官画(滁州市天长市)凤画(滁州凤阳县)传统手工技艺:芜湖铁画锻制技艺(芜湖市国家名录)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芜湖市镜湖区)滁菊制作技艺(滁州市)博望打铁工艺、太平府铜壶技艺(马鞍山市当涂县)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芜湖市南陵县)民俗:琅琊山初九庙会(滁州市琅琊区)天长孝文化(滁州市天长市)走太平(滁州市全椒县)广济寺庙会(芜湖市镜湖区)八社神灯(芜湖市芜湖县)繁昌县中分村徐姓祭祖习俗、群龙朝神山、九连麒麟灯会(芜湖市繁昌县)送春(芜湖市南陵县)6.阜阳市、亳州市:民间文学:老子传说故事、捻军歌谣(亳州市涡阳县)管仲的传说(阜阳市颍上县)传统音乐:淮河锣鼓(阜阳市颍上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阜阳市临泉县国家名录)棒鼓舞(亳州市涡阳县)太和狮子灯(阜阳市太和县)花鼓灯(阜阳市颍上县)传统戏剧:淮北梆子戏(阜阳市)泗州戏(拉魂腔)(亳州市利辛县)推剧(阜阳市颍上县)嗨子戏(阜阳市阜南县)亳州二夹弦(亳州市谯城区)曲艺:清音(阜阳市太和县)清音、清音戏(亳州市利辛县)淮北大鼓(亳州市利辛县)淮河琴书(阜阳市阜南县)扁担戏、渔鼓(阜阳市界首市)杂技与竞技:华佗五禽戏、晰扬掌(亳州市)鲖城火叉、火鞭、民间杂技马戏(阜阳市临泉县)民间美术:民间剪纸(阜阳市、国家名录)剪纸(亳州市谯城区)传统手工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千年古井贡酒酿造工艺(亳州市)临泉毛笔制作技艺(阜阳市临泉县)河柳编工艺(阜阳市阜南县)阜阳刺绣(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阜阳市颍州区)杜氏刻铜技艺(阜阳市)传统医药:武氏手诊手疗医术(阜阳市颍东区)民俗:界首苗湖书会(阜阳市界首市国家名录)九曲黄河阵(亳州市利辛县)大班会(亳州市谯城区)大黄庙会(阜阳市界首市)7.淮北市、宿州市:民间文学:鞭打芦花、皇藏峪的传说(宿州市萧县)传统音乐:砀山唢呐(宿州市砀山县)灵璧菠林喇叭(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戏剧:泗州戏(宿州市国家名录)坠子戏(宿州市国家名录)淮北花鼓戏(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国家名录)淮北梆子戏(宿州市)灵璧皮影戏(宿州市灵璧县)砀山四平调(宿州市砀山县)曲艺:淮北大鼓(淮北市濉溪县)花腔渔鼓、萧县坠子(宿州市萧县)灵璧琴书(宿州市灵璧县)杂技与竞技:民间杂技马戏(宿州市埇桥区国家名录)民间美术:砀山年画(宿州市砀山县)萧县农民画、剪纸、萧县石刻(宿州市萧县)灵璧磬石雕刻、灵璧钟馗画(宿州市灵璧县)传统手工技艺: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宿州市)口子窖酒酿造技艺、临涣酱培包瓜制作工艺(淮北市)符离集烧鸡制作技艺(宿州市埇桥区)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宿州市泗县)传统医药:王氏接骨膏药(宿州市砀山县)8.蚌埠市、淮南市:民间文学:涂山大禹传说(蚌埠市怀远县)垓下民间传说(蚌埠市固镇县)传统音乐:五河民歌(蚌埠市五河县国家名录)谢郢锣鼓(淮南市凤台县)传统舞蹈:花鼓灯(蚌埠、淮南凤台县国家名录)火老虎(淮南市凤台县国家名录)卫调花鼓(蚌埠市龙子湖区)临北狮子舞、钱杆舞、旱船舞(蚌埠市五河县)马戏灯(淮南市毛集区)采莲灯(淮南市潘集区)藤牌对马(淮南市田家庵区)传统戏剧:泗州戏(蚌埠市国家名录)推剧(淮南市凤台县)余家皮影戏(蚌埠市禹会区)曲艺:淮河琴书(蚌埠市)端公腔(蚌埠市怀远县)清明庙会(蚌埠市五河县)杂技与竞技:六洲棋、永京拳(淮南市)民间美术:杨氏微雕(蚌埠市)传统手工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淮南市)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传统医药:石良道膏药(蚌埠市怀远县)民俗:涂山禹王庙会(蚌埠市怀远县)9.合肥市、六安市:民间文学:包公故事(合肥市)刘铭传故事(合肥市肥西县)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巢湖市含山县)白牡丹的传说(巢湖市居巢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六安市舒城县)安丰塘的传说(六安市寿县)传统音乐:巢湖民歌(巢湖市国家名录)大别山民歌(六安市国家名录)寿州锣鼓(六安市寿县)金寨古碑丝弦锣鼓、思帝乡锣鼓(六安市金寨县)无为民歌(巢湖市无为县)传统舞蹈:肘歌抬歌(六安市寿县国家名录)无为鱼灯(巢湖市无为县)抛头狮(肥市蜀山区)传统戏剧:庐剧(合肥市、六安市国家名录)东路庐剧(巢湖市和县)含弓戏(巢湖市含山县)曲艺:门歌(合肥市包河区)锣鼓书(六安市金安区)庐州大鼓(合肥市肥东县、肥西县)小调胡琴书(六安市舒城县)四弦书(六安市霍山县)寿州大鼓、淮词(六安市寿县)民间美术:火笔画(合肥市)剪纸(巢湖市和县)吴山铁字(合肥市长丰县)葫芦烙画(合肥市瑶海区)民间扎彩(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市含山县)羽毛画(巢湖市和县)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巢湖市国家名录)舒席制作技艺(六安市舒城县国家名录)绿茶制作技艺之六安瓜片(六安市裕安区、国家名录)无为剔墨纱灯技艺(巢湖市无为县)绿茶制作技艺之舒城小兰花(六安市舒城县)豆腐传统制作技艺、紫金砚制作技艺、大救驾制作工艺(六安市寿县)迎驾酒传统酿造技艺、石斛泡制技艺、绿茶制作技艺之霍山黄芽(六安市霍山县)霍邱柳编(六安市霍邱县)“公和堂”狮子头制作技艺(合肥市肥东县)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巢湖市庐江县)一品玉带糕制作技艺(巢湖市居巢区)民俗:洋蛇灯(合肥市肥东县国家名录)邀大岭(六安市金安区)紫蓬山庙会(合肥市肥西县)霸王祠三月三庙会(巢湖市和县)四顶山庙会(六安市寿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庆市宿松县
小孤山传说
第四批
12
胡时滨
男
黄山市黟县
徽州楹联匾额
第四批
二、传统音乐
(共39人,其中第一批0人,第二批17人,第三批14人,第四批8人)
13
王芹
女
蚌埠市五河县
五河民歌
第二批
14
薛胜友
男
第二批
15
程泽林
男
六安市
大别山民歌
第二批
16
余述凡
男
第二批
17
曹玉海
男
六安市寿县
寿州锣鼓
第二批
18
李善宗
男
合肥市长丰县
吴山铁字
第四批
255
葛庭友
男
阜阳市颍东区
阜阳剪纸
第四批
256
吴文军
男
滁州市凤阳县
凤画
第四批
257
吴德椿
男
第四批
258
朱泓
男
黄山市徽州区
徽州木雕
第四批
259
黎坚
男
黄山市歙县
徽派盆景技艺
第四批
八、传统技艺
(共102人,其中第一批11人,第二批27人,第三批45人,第四批19人)
260
吴水森
30
王兰香
女
安庆市潜山县
潜山弹腔
第二批
31
许开学
男
第二批
32
宋晓琴
女
第三批
33
操明花
女
黄山市
徽州民歌
第二批
34
凌志远
男
第二批
35
蒋法杰
男
宿州市砀山县
砀山唢呐
第三批
36
周本祥
男
宿州市灵璧县
灵璧菠林喇叭
第三批
37
朱占用
男
阜阳市颍上县
淮河锣鼓
第三批
38
罗西林
男
六安市寿县
寿州锣鼓
第三批
39
任定华
男
六安市金寨县
刘时荣
男
第二批
199
李正丙
男
宿州市埇桥区
民间杂技马戏
第二批
200
杨恒君
男
第二批
201
杨志远
男
第三批
202
侯德山
男
阜阳市临泉县
第二批
203
尹燕春
男
第二批
204
葛永志
男
淮南市
永京拳
第三批
205
洪允文
男
黄山市歙县
叶村叠罗汉
第三批
206
侯忠义
男
阜阳市临泉县
临泉杂技马戏
第四批
207
祖贤民
男
马鞍山市当涂县
湖阳打水浒
郑正
男
宿州市
萧县农民画
第一批
221
苏肇平
男
宿州市
萧县石刻
第一批
222
洪建华
男
黄山市
徽州竹刻
第一批
223
王金生
男
黄山市
徽州三雕
第一批
224
刘凯
男
合肥市
火笔画
第二批
225
沈杨林
男
池州市青阳县
青阳农民画
第二批
226
吴秀玉
女
第二批
227
张平安
男
第二批
228
帅根元
男
安庆市望江县
望江挑花
第二批
229
王世福
男
第二批
男
黄山市休宁县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第一批
261
卢群山
男
阜阳市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第一批
262
王京胜
男
阜阳市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第一批
263
卢华
男
阜阳市界首市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第三批
264
郑寒
男
黄山市歙县
歙砚制作技艺
第一批
265
王祖伟
男
黄山市屯溪区
歙砚制作技艺
第二批
266
张苏
男
宣城市
宣笔制作技艺
第一批
267
张修尧
男
阜阳市临泉县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
第三批
268
曹如章
男
阜阳市临泉县
临泉毛笔制作技艺
第三批
269
张文年
男
宣城市宣州区
宣笔制作技艺
第三批
270
佘征军
男
宣城市泾县
宣笔制作技艺
第三批
271
周美洪
男
黄山市歙县
徽墨制作技艺
第一批
272
汪爱军
男
宣城市绩溪县
第二批
273
项德胜
男
黄山市歙县
第二批
274
汪培坤
男
黄山市屯溪区
邵千峰
男
宣城市绩溪县
舞犭回
第三批
89
汪满根
男
宣城市绩溪县
火狮舞
第三批
90
胡正辉
男
宣城市绩溪县
火马舞
第三批
91
韩可枝
女
安庆市潜山县
十二月花神
第三批
92
何美华
女
安庆市太湖县
花梆舞
第三批
93
许秀红
女
安庆市望江县
莲湘舞
第三批
94
鲁敬之
男
第三批
95
陈德荣
男
合肥市蜀山区
抛头狮
第四批
96
刘振平
男
亳州市涡阳县
棒鼓舞
110
蒋建国
男
省黄梅戏剧院
黄梅戏
第二批
111
李文
女
第二批
112
马兰
女
第二批
113
吴亚玲
女
第二批
114
周源源
女
第三批
115
吕金玲
女
宿州市埇桥区
淮北花鼓戏
第二批
116
牛正印
男
第二批
117
周钦全
男
淮北市
第二批
118
付红伟
男
亳州市谯城区
亳州二夹弦
第二批
119
孙大鹏
男
第二批
120
丁玉兰
女
安徽省合肥市
庐剧
第二批
第三批
275
吴成林
男
黄山市徽州区
第三批
276
项胜利
男
黄山市歙县
第三批
277
方见尘
男
黄山市歙县
歙砚制作技艺
第三批
278
程苏禄
男
黄山市歙县
第三批
279
蔡永江
男
黄山市歙县
第三批
280
汪春林
男
宣城市旌德县
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
第三批
281
詹运祥
男
黄山市
罗盘制作
第一批
黄杰海
男
池州市东至县
东至花灯
第二批
81
李雨后
男
池州市东至县
东至花灯
第二批
82
章银根
男
池州市东至县
东至花灯
第二批
83
汪顺庆
男
黄山市祁门县
祁门傩舞
第二批
84
汪宣智
男
黄山市祁门县
祁门傩舞
第二批
85
何顺礼
男
阜阳市临泉县
鲖城火叉火鞭
第三批
86
连佩玖
男
淮南市潘集区
采莲灯
第三批
87
柴征
男
马鞍山市
采石跳和合
第三批
88
第四批
97
欧明荣
男
蚌埠市五河县
钱杆舞
第四批
98
陈广洲
男
蚌埠市五河县
旱船舞
第四批
99
王献兵
男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
马戏灯
第四批
100
谭健
男
滁州市明光市
流星赶月
第四批
101
章思林
男
滁州市来安县
秧歌灯
第四批
102
傅国先
男
滁州市来安县
手狮灯
第四批
103
张传英
女
滁州市凤阳县
卫调花鼓
(凤阳花鼓戏)
第四批
104
王再善
男
女
第二批
133
张莉
女
第三批
134
杨敏
女
第三批
135
曹树芝
男
阜阳市颍上县
第二批
136
马正德
男
巢湖市含山县
含弓戏
第二批
137
迟秀云
女
宣城市
皖南花鼓戏
第二批
138
杨玉屏
女
第二批
139
乔润满
男
第二批
140
徐建华
男
第二批
141
高荣生
男
安庆市宿松县
文南词
(宿松文南词)
第二批
142
余杞敏
女
第二批
143
汪培善
男
池州市东至县
174
殷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