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建筑材料课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ppt

建筑材料课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ppt
mw = a fce mc fcu,0 a b fce
(一)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式中: αa、αb——回归系数;应根据工程所 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 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当不具备上 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取碎石混凝土 αa= 0.46,αb=0.07;卵石混凝土αa=0.48,αb =0.33。 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当确定fce值时, fce可根据3d强度或快测强 度推定28d强度关系式得出;当无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时,按fce=γ· fce,g确定。
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 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α=1。
(一)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2)质量法 质量法又称为假定体积密度法。假定混凝土
拌合物的质量为mcp ,kg。
mc0 ms0 mg0 mw0=mcp
s=
ms0 ms0 mg0
100%
解方程组可得ms0、mg0。
(一)确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用量表示。例如水泥mc=302kg,砂ms =690kg,石子mg=1278kg,水mw=
181kg。 (2)以各组成材料用量之比表示。例如
上例也可表示为:mc:ms:mg=1: 2.28:4.23,mw/mc=0.60。
二、配合比设计的四个基本要求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 级要求;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 的和易性;
设计配合比中的集料是以干燥状态为准计算出 来的。而施工现场的砂、石常含有一定的水分, 并且含水率随其后的变化经常改变。为保证混 凝土质量,现场材料的实际称量应按工地砂、 石的含水情况进行修正,修正后的配合比称施 工配合比。若施工现场实测砂含水率为a%,石 子含水率为b%,则将上述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 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课件
选择砂率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和含 水率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砂率 ,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 度。
确定粗、细骨料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体积和骨料的堆 积密度,计算出粗、细骨料的 用量。
确定水和外加剂用量
根据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要 求,通过试验确定水和外加剂
的用量。
现场配合比调整
1
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 运输距离等,对实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
水泥
01
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负责将混凝土中 的各种材料粘结成一个整体。
02
不同类型的水泥,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
03
水泥的强度等级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骨料
01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分为粗骨料(石子)和细骨 料(砂)。
02
骨料的粒径、级配、坚固性和清洁度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PPT课件
目录
•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 混凝土配合比的组成 •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 混凝土配合比的施工控制 • 混凝土配合比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 混凝土配合比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混凝土配合比的定义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 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包括水泥、水、 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的用量。
2
根据混凝土的硬化时间和硬化条件,对配合比进 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根据施工机械和设备的性能,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工作性。
配合比的优化
通过试验和计算,对配合比进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混凝土性能和工作性 。
考虑经济因素,优化配合比,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新标准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新标准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17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18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19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0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1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2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3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4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25页
Tsztj—混凝土讲义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42页
四、校核水胶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经和易性调整得出的基准配合比,其水胶比不一定选择合适, 即强度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还应检验混凝土的强度。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其中 一个应是基准配合比, 一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增加0.05, 一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减少0.05, 其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基本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或减小1%。 当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相差超过允许 偏差时,可以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每种配合比至少制作 一组(三块)试件,并标准养护到28 d时试压。在制作试件时, 还需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并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 密度。
Tsztj—混凝土讲义
第48页
例.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C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根据施工单位 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MPa。所用原材料情况 如下: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10g /cm3,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08;砂:中砂, 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ρs=2.60g/cm3; 石:5~30mm 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g=2.65g/cm3; 减水剂: HSP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0% 试求: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解: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fcu,0= fcu,k + 1.645σ= 30 + 1.645×5 =38.2 MPa (2)确定水灰比(W/C) fce = γc ×fce,k = 1.08 × 42.5=45.9MPa

《混凝土配合比》PPT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PPT课件

• (3)实验室配合(pèihé)比的确定 • (4)施工配合比
第六页,共7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5.6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5.6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间的质量比来表示(以水 泥质量为1)。5.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①满足(mǎnzú)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5.6.3 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5.6.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4)计算混凝土的 单位水泥用量(C0)。5)选取合理砂率Sp(参照本章5.3)。(4)施工配合比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 5)选取合理砂率Sp(参照本章(běn zhānɡ)5.3) •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第四页,共7页。
• ①绝对体积法
• ②假定表观密度法 • (2)基准配合(pèihé)比的确定
第五页,共7页。
• 5.6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5.6.1 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
种(yī zhǒnɡ)是以每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 比表示。另一种是以各项材料间的质量比 来表示(以水泥质量为1)。
第一页,共7页。
• 5.6.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 ①满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
第七页,共7页。
性; • ②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 • ③满足耐久性要求; • ④节约(jiéyuē)水泥,降低成本。
第二页,共7页。
• 5.6.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

W/C, W, 砂率
• 5.6.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bùzhòu)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课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培训课件

外加剂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外加剂品种的选择
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施工条件 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外加剂 品种,如减水剂、缓凝剂、早强
剂等。
外加剂掺量的确定
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最佳掺量 ,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 和硬化后的力学性能满足要求。
外加剂质量控制
对进场的每批外加剂进行检验, 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 ,严禁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外加
缺乏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仅凭经验进行设计
生产过程中控制不严格,导致 原材料质量波动
缺乏有效的试验和检测手段, 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确保原材料性能稳定
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 制,确保生产出的混凝土 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方 法,根据工程要求进行设 计
抗冻性
抵抗冻融循环破坏的能 力,与混凝土饱水程度
、强度等级等有关。
耐腐蚀性
抵抗化学侵蚀的能力, 与混凝土成分、环境介
质性质等有关。
耐磨性
抵抗磨损的能力,与混 凝土强度、硬度等有关

02
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配合比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确保混凝土强度、耐 久性等性能满足工程 要求
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便于施工
建立完善的试验和检测体 系,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0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践与 应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践环节
1 2
原材料选择与检测
详细阐述如何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掺合料和 水,以及如何进行各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
配合比设计方法与步骤
介绍试配法、经验公式法等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方法,详细讲解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
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混凝土施工ppt课件

混凝土施工ppt课件

骨料种类、规格和品质要求
粗骨料
一般采用碎石或卵石,粒 径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应 具有良好的级配和较低的
含泥量。
细骨料
一般采用天然砂或人工砂 ,细度模数应符合规范要 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
严格控制。
品质要求
骨料应具有坚固性、耐久 性、无有害物质等特性, 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
等要求。材料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延长养 护时间,提高混凝土强度。
问题3
混凝土出现裂缝。
解决方案
分析裂缝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修补;加强施工过 程中的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防止混凝土干缩和温度裂 缝的产生。
06
质量检测与验收标准
质量检测项目和方法
01 坍落度检测
通过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 的流动性,判断其是否满足施 工要求。
减水剂
减少混凝土拌合用水量,提高混 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引气剂
在混凝土中引入微小气泡,改善 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冻性。
缓凝剂
延缓混凝土凝结时间,方便施工 操作。
早强剂
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加快施工 进度。
03
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配合比设计原则和方法
配合比设计原则
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要 求,经济合理,符合环保要求。
养护周期
一般不少于7天,具体时 间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 况和环境条件确定。
注意事项
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 免暴晒、风吹、雨淋等不 利环境,防止混凝土表面 干裂。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
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解决方案
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改善振捣工艺,提 高振捣密实度。
问题2
混凝土强度不足。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共29张PPT】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学习【共29张PPT】
➢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材料,降低成 本。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概念
2、配合比的表示方法:
以每1m3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kg/m3)表示:
材料名称 水泥 掺合料 砂
Kg/m3
300
100
720
石 1120
外加剂 水 8.0 170
以单位质量水泥(1.00)与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水灰 比表示:
原则: ➢ 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假定水胶比不变,通过试拌
、调整,以使拌合物满足设计的和易性要求。 调整方法:按初步计算配合比配制约20L拌合物 ➢ 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
胶凝材料浆用量; ➢ 当坍落度高于设计要求时,保持砂率不变,适当增大骨
料用量; ➢ 当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应在保持水胶比不变的情况
1、配置高强度砼时,应采用高强度水泥;配置低强度砼时,宜采用低强度 等级水泥。
2、用高强度等级水泥配制低强度等级砼时,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用量 偏少,影响砼的和易性及密实性。
3、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配制高强度等级的砼时,会使每立方米砼的水泥 用量过多,影响到砼的可操作性和耐久性能。
第二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ρw——水的密度(kg/m3),可取 1000 ;
βs——砂率(%);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 可取为1。
• 2、质量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mcp(kg/m3)接近一个
固定值。


即mc0+mg0+ms0+mw0=
m cp
s
m so mg0 ms0
100 %
卵石最大粒径(mm) 10 20 31.5 40 190 170 160 150 200 180 180 160 210 190 180 170 215 195 185 175

混凝土的配合比PPT课件

混凝土的配合比PPT课件

S 0.35 S G
解上式得:S=683kg/m3;G=1267kg/m3。
第30页/共35页
▪ 初步配合比为: C=307kg/m3、 W=175kg/m3、 S=683kg/m3、 G=1267kg/m3
第31页/共35页
3.试拌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按初步配合比,称取拌制0.02 m3混凝土所需的各项材料: C=6.14kg、S=13.66kg、G=25.34kg、W=3.50kg。
38.2 0.46 0.07 49.3 =0.57
第27页/共35页
(3)初步估计单位用水量(W): 根据已知的坍落度值30~50mm,碎石最大 粒径为40mm,查表可得:
W=175(kg/m3)
第28页/共35页
(3)初步估计砂率[S/(S+G)]:
根据碎石最大粒径DM=40mm▪ 表示方法 ▪ 1、每m3混凝土中各材料的质量:如1m3混凝
土:水泥300kg、水180kg、砂720kg、石子 1200kg; ▪ 2、以水泥质量为1,各材料的质量比:如: 水泥:砂:石:=1:2.4:4.0,水灰比 =0.60
第1页/共35页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150 20~26 21~28 22~30 23~32 24~33
16 30~35 32~37 33~38 35~40 36~41 碎石 20 29~34 31~36 32~37 34~39 35~40 最大 粒径 40 27~32 29~34 30~35 32~37 33~38 mm 80 23~29 25~32 26~34 27~36 28~37
拌制混凝土,测得的坍落度为20mm,需增加水泥浆4% (即水泥0.24kg、水0.14kg)。重新拌和混凝土,测得坍落 度为45mm,粘聚性及保水性良好,和易性满足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Specification for mix proportion design of ordinary concrete JGJ 55-2000
自2001 年4月1 日起施行
.
1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考虑
最小水泥(胶凝材料)用量原则— 保证混凝土工作 性前提下,胶凝材料用量最小;
尽管人们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已经进行 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 经验性的方法。
.
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内容
总 则........................................................................................................... 6 2 术语 符号...................................................................................................... 7 2.1 术 语................................................................................................. 7 2.2 符 号................................................................................................. 7 3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9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10 5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13 6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15 6.1 试 配................................................................................................15 6.2 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15 7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17 7.1 抗渗混凝土..........................................................................................17 7.2 抗冻混凝土..........................................................................................17 7.3 高强混凝土..........................................................................................18 7.4 泵送混凝土..........................................................................................19 7.5 大体积混凝土.................
最小强度原则— 保证最小强度保证设计要求; 耐久性保证原则— 包括满足耐久性规范要求,允许
的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确保这些要求不互相矛 盾; 经济性原则— 满足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前提 下,最经济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成本是由材料、 劳动力和设备组成)。
.
2
特别注意
除非采用适当的浇筑、抹面和养护,否则即 使设计一种了一种“完善”的混合物配比, 也可能出现“豆腐渣”工程。
1.0.4 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除应遵守本规程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

.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2 术 语 、符号
2.1.1 普通混凝土 ordinary concrete 干密度为2000~ 2800kg/m3 的水泥混凝土 2.1.2 干硬性混凝土 stiff concrete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小于10mm ,且须用维
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 塑性混凝土 plastic concrete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 90mm 的混凝土
.
6
8.2 术 语 、符号
2.1.4 流动性混凝土 pasty concrete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 ~150mm 的混凝土 2.1.5 大流动性混凝土 flowing concrete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 的混凝土 2.1.6 抗渗混凝土 impermeable concrete 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P6 级的混凝土
.
4
8.1 总则
1.0.1 为统一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 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达到经济合理, 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 用的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0.3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 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 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