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自主化装备建设分布式能源三联供项目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多能互补集成 ppt课件

多能互补集成  ppt课件
2)在既有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居民小区等集中用能区域,实 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时加强 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4、多能互补集成的目标
1)2016年,在已有相关项目基础上,推动项目升级改造和系 统整合,启动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建成国家 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 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
供冷源,实现太阳能和水源热泵耦合利用,高效节能。
➢投资合理、运行经济:采用“以热定冷”设计原则,合理确定生活热水供热量,根
据总热量确定供冷范围供冷负荷总量。
7、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与太阳能、热泵的融合系统
蓄能技术主要包括: 势能蓄积,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 蓄能等。 动能蓄积,如飞轮蓄能等。 热能蓄积,包括显热与潜热蓄热技术 等。 电磁能量蓄积,包括超导磁体蓄能、 超级电容器蓄能等。 化学能蓄积,包括常规的蓄电池技术 以及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甲醇、氢等二 次能源等。
11.59平方公里。定位为具有国际化示范意义的高端生态示范区、技术创新先导 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谐宜居新城区。
分布式能源站满足幸福社区(5万㎡居民+3.2万㎡配套公建)供热、德国中 心南区和北区共7.26万m2供冷供热,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并网模式。 能源站设计总规模为4.03MW制冷量,19.27MW制热量和1.25MW发电量。本项目新 奥总投资6730万元建设运营。由新奥投资、建设和运营。
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是未来能源需求继续增长和碳排放约束的 要求。
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着力优 化能源结构,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 大力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到 2020、203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演消费比重分别达到15%、 20%。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1)-分布式能源还是冷热电三联供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研究(1)-分布式能源还是冷热电三联供
从目前已经颁布和实施的有关 DER 的各项政 策、法规、规划来看,国 内 DER 的 定 义 和 界 定 标 准 与 国 际 上 通 用 的 定 义 和 界 定 标 准 大 相 径 庭 ,国 内 目 前正在建设的 DER 项目的设计总装机功率已经高 达3 120 MW,如此规模专业人员很难认 同 这 还 是 DER。
By Yin Ping★
Abstract Of the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DER)system and the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CCHP)system in China,there are many subjects to be further researched,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standards and codes remain to be established,and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engineering
由 于 历 史 原 因 ,目 前 尚 有 一 些 民 间 组 织 仍 然 采 用初始的术 语,例 如 国 际 分 布 式 能 源 联 盟 WADE 仍然采用 decentralized energy(DE)这 一 术 语。 还 有部分国家和 地 区 也 采 用 DG 作 为 分 布 式 能 源 的 术语。
关键词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 分布式能源 定义 标准 术语
Research of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systems (1):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 or
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

燃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介绍56页PPT文档

燃气分布式能源技术介绍56页PPT文档

4 华电集团湖北武汉创意天地分布式能源站项目
天津 北京 湖北
4358kW 13312kW 19160kW
燃机设备国产化现状
2019年8月,华电集团与通用公司合资在上海成立了华电通用轻型燃 机设备有限公司,2019年第一台设备下线:
从事15 ~ 50MW级航空改造燃气轮机成套机组的设计、采购、生产、 组装、测试、分销(包括进口和出口)以及在客户场所提供相关安装、 调试和维修的售后服务和客户培训。 2019年1月,GE颜巴赫燃气内燃机组装线在杭州投运。
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拟建设10个左右各类 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未来5-10年内在分布式能源装备核心能力 和产品研制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 能源装备产业体系。
目标:2019年前完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主要装备研制。通过示范工程应 用,当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解决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装备自主化率 达到60%;当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基本解决中小型、微型燃气轮机等 核心装备自主制造,装备自主化率达到90%。到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 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初步实现分布式能 源装备产业化。
燃气分布式能源定义 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
用,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在70%以上,并在负荷中心就近实现能源供应的现 代能源供应方式,是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
优点 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比,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具有: 能效高: ≥70%,超超临界45%~48%; 清洁环保: 无SO2、粉尘、固体废弃物排放,CO2只有煤电的60%; 安全性好: 就近生产就近使用 耗水: 只有煤电的1/3 用地: 只有煤电的30% ~ 40% 削峰填谷:降低天然气以及电力调峰压力

《分布式能源系统》PPT课件

《分布式能源系统》PPT课件
• 2020年: —— 50%的新建商业/学院采用CCHP —— 15%的已建商业/学院采用CCHP
2021/3/8
16
日本发展计划
• 1994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能源计划”,到2000年日 本太阳能发电达到400兆瓦,计划2010年达到4600兆瓦。 日本将太阳能的研究开发重点放在低成本大规模生产 技术方面,以促进太阳能发电的实用化进程。
2021/3/8
40
2021/3/8
41
2021/3/8
42
问题三:热泵技术生产生活热水
1. 热泵技术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夏季空调 2. 热泵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生活热水
2021/3/8
43
用户
补水系统 15℃
热水循环箱 100立方米
40-45℃
板换M10-BFML
45-50℃
45-50℃
热泵机组 LWP-4200
3
解决途径:分布式能源系统
• 问题:
– 建筑能源系统直接将高品位能用于低品位能的需求 – 又试图将太阳能等低密度能源艰难地转换为高品位能
• 思路: 系统集成、传统与可再生能源互补系统
• 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 冷热电一体化
生态建筑
2021/3/8
4
分布式能源系统概念:
指各种集成或单独使用、靠近小型用户、容量在
2300 7700 2800
3480 21200 12000
64400 15300
锅炉 2800 91000 26600
2021/3/8
23
冷热电系统现状
– 发电——动力循环 – 制冷——中温排热+吸收机(蒸汽/烟气) – 供热——简单利用(余热锅炉供热) – 生活热水——取自余热锅炉 – 一般都需要补燃

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在国外应用
• 日本 • 重视节能工作,节能系统的研究程度很高,
以天然气为基础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项目 发展最快,而且应用领域广泛。日本政府 从立法、政府补助、建立示范工程、低利 率融资以及给予建筑补助金等角度来促进 能源开发及节能事业的发展。对热电联产 项目给予诸多减免税。
东京新宿区冷热电系统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1时42分52秒上午11时42分11:42:5220.10.21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2120.10.2111:4211:42:5211:42:52Oc t-20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0月21日 星期三11时42分52秒 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上午11时42分52秒11:42:5220.10.2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0月 上午11时42分20.10.2111:42October 21,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0月21日星期 三11时42分52秒11:42:5221 October 2020
• 分布式能源系统1978年由美国公共事业管理 政策法提出并推广。
分布式能源供给系统
• 热电冷联供是利用燃气内燃发电机组余热进行有 效利用的新节能方式。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发 电机组输出电能的同时,以机组废气的热量为能 源,烟气通过特制的热交换系统加热介质水,使 水温达到一定温度,通过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冷或 制热,然后经过风机盘管空调器给房间制冷或供 热。根据测算,燃气内燃发电机组每提供100千 瓦的电力,排出的尾气余热可满足2500平方米的采 暖需求及1300平方米的制冷需求,既节能环保, 又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分布式能源与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及热电冷三联供

分布式能源与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及热电冷三联供

2015-2020年分布式能源与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及热电冷三联供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十三五规划)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

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

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

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

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分布式能源深度研究第一章分布式能源概述第一节分布式能源称谓与定义第二节分布式电站定义第三节分布式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一、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表二、标准煤三、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第四节天然气水合物解析第五节地热能解析第六节风能解析第七节固体废弃物能解析第八节海洋能解析第九节氢能解析第十节生物质能解析第十一节水能解析第十二节太阳能解析第十三节科普能源综述第十四节节能减排概论第十五节制冷剂水合物蓄冷综述第二章中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发展研究第一节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国外发展研究第二节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国内发展研究第三节分布式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对比研究一、发电厂产能二、工厂耗能三、常用能源四、生物质能源五、能源对比六、总结第二部分分布式能源市场与发展动态分析第三章中国分布式能源地区发展研究第一节中国分布式能源总体分布情况第二节中国主要地区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一、广州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二、北京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三、上海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第三节中国主要分布式能源在建、预建项目分析第四节中国分布式能源的适宜规模第五节天然气市场开拓中分布式能源的作用第六节国际分布式联盟对中国电力发展的分析第七节大型联合循环电站与分布式三联供系统发电投资效益的比较第四章中国分布式能源主要应用领域研究第一节中国分布式能源应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一、环境压力与能源结构调整二、中国电力需求三、分布能源支撑持续发展需要第二节分布式能源发展应用的可持续性分析一、中国进入了燃气大发展应用二、分布能源系统配置的经济优势三、国家的政策支持第三节中国分布式能源应用结构现状第四节分布式能源实际技术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一、中国分布式能源技术实际应用二、分布式能源技术应用难点与障碍分析第五节合理用气是能源结构调整的关键第六节发展分布能源的问题一、法规问题二、技术问题三、市场问题第七节分布能源系统应用技术第八节分布式能源市场研究结论第三部分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与发展第五章2011-2020年IGCC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现状及发展趋势第一节IGCC行业发展概况一、IGCC商业运行成必然趋势二、煤气化容量持续增长三、政府投资力度增大四、美国引领IGCC的开发第二节IGCC成为洁净煤发电发展方向第三节科技进步性能改进一、适用于发电用的大容量、高性能气化炉二、新型空分设备三、高性能的高温燃气轮机四、高温煤气净化设备第四节IGCC组成多联产的能源系统一、合成气园-IGCC总能系统二、IGCC-燃料电池三、磁流体- IGCC发电第五节碳捕集封存技术成IGCC发展新机遇第六章IGCC系统关键部件气化炉选择及其对电厂整体性能的影响第一节气化炉类型第二节IGCC电站建模和气化炉的选择一、采用不同气化炉的IGCC选择二、其它参数选择第三节选择结果分析与评估一、技术性能分析二、经济性能分析第四节重要结果第七章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电厂的经济性估算研究第一节经济性估算综述第二节中国IGCC经济性估算模型的建立一、投资估算系数修正二、重要经济性参数修正第三节IGCC电厂运行数据假定一、催化剂消耗量二、利用小时数与可用率第四节IGCC经济性参数一、运行维护成本二、工程费三、未可预见费(预备费)四、融资假定五、折旧方法六、流动资金七、其它经济性假定第五节模型计算框架第六节评估结果一、投资成本评估二、研究模型与实际电厂投资数据比较三、投资潜力第八章IGCC及多联产系统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第一节国内外现状第二节中国IGCC及多联产的发展目标第三节IGCC及多联产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一、新型气化炉的研制二、煤气冷却器的设计三、余热锅炉的设计四、汽轮机改造五、新型空分装置空分流程研制六、系统效率及主要设计参数的研究七、系统的优化及性能计算八、IGCC电站调试和性能试验技术九、IGCC电站的运行和控制技术第四节IGCC多联产关键技术一、低成本、低能耗制氧和氢分离技术二、CO2分离技术三、能量转换利用过程新机理研发和系统创新四、关键设备和新工艺的研究五、系统整体特性研究和综合优第五节中国IGCC及多联产技术的发展第四部分发展IGCC基础条件第九章中国IGCC发展新型煤化工所需基础条件研究第一节煤化工行业综述第二节煤炭储量与利用第三节煤炭资源分布第四节煤化工单位消耗水量第五节煤化工三废处置第六节交通配套第七节单位投资需求第八节技术工艺要求第九节2011-2020年市场需求趋势一、市场需求是关键二、2011-2020年需求预测第十节煤化工主要评价指标一、气化强度二、单炉生产能力三、碳转化率四、气化效率五、热效率六、水蒸气消耗量和水蒸气分解率第十章中国煤炭气化多联产生产代用天然气研究第一节中国天然气资源及供应第二节煤炭气化多联产技术应用与趋势第三节以加压固定床气化技术为基础的多联产工艺一、单纯生产城市煤气模式二、通过煤气甲烷化生产代用天然气三、生产城市煤气联产甲醇四、煤气化间接液化制油联产城市煤气第四节以加压气流床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工艺第五节应具备基本条件第六节可能发展煤基多联产生产代用天然气的地区分析一、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二、在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三、在新疆地区四、在四川、贵州和云南部分富煤地区五、在鲁西南、苏北徐州及河南东部交界处六、在靠近油田地区七、在广东等地第七节发展前景第十一章国外4座大型IGCC电站的煤气化工艺第一节TEXACO 煤气化工艺一、Texaco结构特点二、Texaco性能和运行指标三、Tampa IGCC电站经验第二节DESTEC煤气化工艺一、Destec结构特点二、Destec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三、Wabash River IGCC电站经验第三节SHELL煤气化工艺一、Shell结构特点二、Shell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三、Demkolec IGCC电站经验第四节PRENFLO煤气化工艺一、Prenflo结构特点二、Prenflo性能及技术经济指标三、在Puertollano电站经验第五节4种气化炉的综合比较第五部分热电冷三联供专题第十二章热电冷三联供概述第一节冷热电联产的定义第二节BCHP系统组成第三节BCHP的组成方式一、微型涡轮发电机加尾气再燃/热交换并联型吸收式制冷机方式二、燃气轮机加吸收式烟气机方式三、微型涡轮发电机加吸收式烟气机方式四、蒸汽轮机加溴化锂冷机方式五、燃气轮机前置循环加溴化锂制冷机方式六、燃料电池加余热利用型直燃机方式第十三章中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总体状况研究第一节中国热电联产发展简介一、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二、1971-1980年期间三、“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第二节中国热电联发展特征一、以热电厂为主的热电联产二、热电厂服从城市热力规划三、以区域热电厂为主联片供热四、热电厂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五、老旧机组供热恢复生机六、供热机组容量增大七、地区形成建设热电的高潮八、国家政策法规支持鼓励发展热电联产九、热电冷联产与热电煤气三联产形成发展趋势第三节中国目前热电联产水平第四节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一、节能降耗二、改善环境质量三、缓和地区电力紧张局面四、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五、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六、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第五节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争取各方支持二、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三、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第六节热电联产发展趋势一、大型供热机组的比重增加二、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三、城市发展热电冷三联产四、城市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五、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六、燃料结构调整为发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七、“西气东输”为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开创新机遇八、中小型凝汽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九、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取代中、小供热的机组十、城市集中供热走向热电联产第十四章美国从小型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发展研究第一节美国能源部支持CHP和CCHP第二节冷热电联产的特殊意义第三节美国关于冷热电联产的研究一、CCHP纲领二、CCHP宣言三、CCHP战略实施目标第四节CCHP和CHP应用领域特点一、CCHP和CHP应用领域的划分二、商用建筑物节能的设想三、采暖和空调将出现新的变化四、更新经营模式和改进研究方法五、CCHP对环境保护也有巨大潜力六、CCHP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七、要特别重视室内空气质量第五节CCHP与中国一、小型电站是21世纪的新电源,最具经济潜力二、要严格控制为楼宇采暖建设大型热电联产电厂和大型供热管网三、重视发展分布式小型热电联产(CHP)和小型冷热电联产(CCHP)四、加快发展天然气、煤层气,积极引进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五、为经济合理的发展暖通空调,要尽快取消采暖免费供应制度六、要加强冷热电联供系统(CCHP)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第十五章中国从热电联产走向冷热电联产发展趋势研究第一节发展趋势第二节效益分析第三节冷热电联供系统缺点第四节关于冷热电联产的研究一、研究综述二、CCHP战略实施目标三、应用领域特点第五节中国分布式能源与热电联产应用一、分布式电站与新电源应用二、小型冷热电联供(CCHP)成为发展趋势三、能源供应渠道多元化四、中国在冷热电联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第十六章分布式供能系统第一节分布式供能系统第二节相比传统的集中式大电网供电的优势一、高效节能二、避免或减少输配电成本三、分布式供能系统的组成四、同的发动机在分布式供能系统中的应用五、怎样利用余热来制冷六、可以放在家里的分布式供能七、分布式供能系统在我们身边的实例第三节热电(冷)联产的研究现状以及方向一、国际发展基本概述二、中国基本概述第四节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优化研究一、重点装置的研发与应用二、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创新研究第五节BCHP工程实例一、奥斯丁(美国)BCHP项目二、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BCHP项目第六节热电(冷)联产的主要形式一、热电联产系统二、热电冷联供系统第七部分热电联产典型案例第十七章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热电联供分析研究第一节概况第二节建设条件第三节热、电负荷分析研究一、热、电基本负荷预测、分析二、一期供热系统预测及一、二期供热系统的连网、供热设备能力分析三、二台热电联余热锅炉容量分析第四节电负荷分析一、12#(35kV)变电站负荷情况二、5#(35kV)变电站负荷情况第五节规模及机型选择一、机型性能参数二、热电联供机组的选择原则第六节过渡季节对策第七节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热电联供成本分析一、成本组成分析二、成本变动因素第十八章杭州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分析研究第一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必要性一、环保的需要二、提高供电可靠性的需要三、天然气高效利用的需要第二节推广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可行性一、可靠的气源条件二、天然气热电冷联供市场需求分析第三节系统模式一、模式1:汽轮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二、模式2:燃气轮机+补燃型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三、模式3:燃气轮机+烟气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四、模式4:燃气内燃机+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第四节工程实例一、系统负荷二、设备选型三、冷热水机组改造四、系统造价五、经济性分析第十九章热电冷联供系统应用设计研究与案例第一节热电冷联供系统的主要优点第二节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一、发电机组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第三节热电冷联供系统设计原则一、经济性分析二、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配置原则第四节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案例一、设备配置二、系统的经济效益三、关于发电机组的配置容量四、关于余热锅炉配置五、关于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配置第五节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案例一、设备配置二、系统的经济效益三、烟气系统第六节综合评估第二十章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的能量消耗分析研究第一节综述第二节燃气冷热电联供的能耗状况分析研究一、CCHP的主要方式二、冷热电三联供的节能率三、与不同发电厂发电效率比较的三联供节能率四、不同制冷机配置方式的节能率五、不同燃机发电效率的节能率第三节冷热电三联供的总热效率第四节三项主要结论第二十一章中国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供系统的应用及投资经济性分析第一节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发展背景第二节燃气轮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第三节浦东机场能源中心三联供系统经济性分析第四节燃气轮机热电冷三联供系统投资综合分析一、投资项目的技术分析二、投资项目的财务分析第五节综合评估第二十二章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合理配置研究第一节系统组成第二节系统设施模型一、燃机模型二、余热锅炉模型三、尖峰锅炉模型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模型五、电动压缩式制冷机模型六、进气冷却器模型七、蓄冷器模型八、能量平衡第三节合理配置方法一、全年总费用法二、层次分析法第四节计算与分析一、算例二、分析结果第五节评估结论第八部分基础数据第二十三章中国能源资源及产需状况统计第一节中国能源资源一、中国化石能源资源基础储量构成二、中国主要能源基础储量及人均储量三、中国煤炭基础储量和分布四、中国石油基础储量和分布五、中国天然气基础储量和分布六、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量第二节中国能源生产分析一、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二、中国分品种能源产量三、中国原煤产量结构四、中国煤炭工业洗选煤产品产量五、中国焦炭生产量六、中国柴油、汽油、燃料油、煤油产量七、中国发电量及构成八、中国发电量构成九、中国核发电趋势十、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图十一、全国各省(区、市)风电累积装机及所占市场份额初步统计表十二、中国光伏电池装机十三、我国在建的主要大型常规水电站第三节中国能源消费一、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及构成二、中国分品种能源消费量三、中国石油产品消费情况四、中国农村能源利用情况五、中国主要高耗能产品产量六、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七、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量八、中国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第二十四章中国能源经济与贸易分析第一节中国能源经济一、中国能源与经济状况二、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弹性系数三、中国各地区能源消耗指标第二节中国能源贸易一、中国煤炭进出口量二、中国石油进出口量三、主要能源与耗能产品进口量四、主要能源与耗能产品出口量五、中国进口原油前5国第二十五章中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展望分析第一节中国能源环境一、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二、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三、中国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四、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五、中国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六、中国交通能源需求及CO2排放量预测七、中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第二节我国能源与经济展望一、中国能源消费概况二、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三、中国能源消费情况图表目录:图表:天然气水合物-共11张图表:地热能-共36张图表:风能-共14张图表:固体废弃物能-共19张图表:海洋能-共12张图表:氢能-共10张图表:生物质能-共16张图表:水能-共12张图表:太阳能-共33张图表:科普能源概论-共15张图表:节能减排概论-共9张图表:制冷剂水合物蓄冷概论-共5张图表: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表图表:有效能源利用效率和能量产出效率表图表:造价投入比较表图表:各类燃气热电联产设备的氮氧化物排放比较图表:Solar 公司小型燃机热电联供系统功效比较分析图表:P&W轻型燃气轮机技术性能图表:P&W轻型燃气轮机顶峰能力图表:轻型燃气轮机流程图图表:宝曼微燃机Bowman TG80 CHP 经济性比较分析图表:卡特彼勒燃气内燃发电机热电联产技术参数图表:STM外燃机与燃气锅炉生产热水经济性比较(上海地区)图表:外燃机适意图图表:25kW外燃机外型图表:STM外燃机性能图表: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图表: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状况图表: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图表: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的热点工程图表:计划建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图表:上海分布式(楼宇式)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情况图表:北京市分布式(楼宇式)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情况图表:广东分布式(楼宇式)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情况图表:其他地区分布式(楼宇式)三联供系统的发展情况图表:国外扩大分布式能源利用图表:原方案负荷与需求图表:负荷优化后的评估图表:同步系数分析后容量评估图表:Solar机组参数图表:余热锅炉直接供热( 蒸汽压力1034kPa,饱和)图表:余热锅炉补燃至9270C直接供热( 蒸汽压力1034kPa,饱和)图表:Bowman微型燃气轮机组合系统图表:Bowman微型燃气轮机组合系统制冷量图表:Bowman微型燃气轮机组合系统与烟气型直燃机组合图表:机组能量分配图图表: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能源生产总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 图表:中国及周边天然气探明与预计储量图表:2005年中国天然气供应情况图表:北京主要燃料比价系数图表:全球IGCC项目发展情况图表:全球煤气化容量增长态势图表:全球煤气化容量预测图表:美国能源部2015年IGCC项目资助情况图表:各国IGCC容量变化情况图表:GE公司IGCC部分项目实例图表:全球煤气化产品分布图表:IGCC电站发展预测图表:CO2捕获与封存的影响图表:一段式纯氧气硫化床炉技术分类图表:气化炉合成气冷却系统图表:气化技术分类及对应的商业品牌图表:蒸汽循环进口参数图表:蒸汽循环设计参数图表:气化用煤煤质分析(表5)图表:经济性估算的输入参数图表:不同气化炉选择对系统出力的影响图表:不同气化炉选择对系统效率的影响图表:采用不同气化炉对IGCC系统的经济性的影响图表:国内实际联合循环电站的主辅工程造价和EPRI模型计算造价结果对比图表:投资估算的系数图表:EPRI模型中估算的IGCC电厂化学试剂和水的消耗量图表:IGCC的非燃料运行维护成本图表:EPRI推荐的未可预见费率图表:流动资金估算图表:模型计算框架图表:计算齐准化资本费用率的假设条件图表:中国各地区已发现煤炭储量/资源量构成图表:各类新型煤化工项目消耗新鲜水量情况图表:各类新型煤化工项目3废排放情况图表:各类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需求图表:各类新型煤化工产品需求情况预测图表:鲁奇加压气化厂工艺流程图表:鲁奇加压气化厂代用天然气工艺流程图表:鲁奇加压气化厂联产甲醇(义马煤气厂还联产二甲醚)。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发电装置ppt课件

楼宇型(宾馆、医院、办公楼)
燃气轮机+烟气型溴冷机
第二部分
『燃气发电装置 的分类及 性能』
2 燃气发电装置的分类及性能
内燃机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 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燃气轮机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 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
微型燃气轮机
目前,以燃气内燃机发电装置和燃气 轮机发电装置为动力的热电联产系统 应用相对较多, 综合效率也较高, 技 术比较成熟, 运行比较稳定, 其中燃 气内燃机发电装置的额定功率通常在 50 ~ 5 000 kW, 而燃气轮机发电装置 的额定功率一发电及附 属设备的 选择』
3.1 发电装置
发电装置选择的考虑因素:用户实际需求热(冷) 电比
对于办公和居住建筑等电负荷比冷、热负荷小的场合应 优先选用产热量较大的燃气轮机发电装置系统, 并将部 分发电机发出的电驱动电制冷装置, 用以提高系统产热 和制冷能力, 优化匹配电制冷和烟气余热吸收式制冷机 组, 以满足用冷、用热负荷, 提高系统经济性, 这种 方式通常被称为以热(冷) 定电;
目 录
▷ 第一部分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简介』
▷ 第二部分 『燃气发电装置的分类及 性能』
▷ 第三部分 『燃气发电装置及附属设 备的选择』
第一部分
『燃气冷热电三 联供简介』
1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简介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即CCHP (Combined Cooling,Heating and Power), 是指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带动燃气轮机或内燃机 等产生动力驱动发电机发电, 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 系统排出的废热通过余热回收利用设备(余热锅炉) 向用户供热、供冷和生 活热水。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作为分布式能源的一种, 因其技术新颖、建设周期短、系统综合效率高, 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认 可。燃气冷热电三联供技术通过对一次能源的梯级利用,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三联供机房可以建在终 端用户附近, 减少能源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节能效果明显; 三联供系统与大电网互相依靠、互为补充, 提高了能源系统的可靠性, 有助于应对突发事件。CCHP 系统典型流程见图1。

《分布式能源》课件


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技术的进步,分布式 能源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成 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政策 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推动 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
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展望
分布式能源技术将继续创新和进步,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降低成本 和风险,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
04
分布式能源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技术创新与进步
高效储能技术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储能 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将有助于解决能源 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
智能微电网技术
高效燃气轮机技术
燃气轮机技术不断进步,将有助于提 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智能微电网技术能够实现分布式能源 的优化管理和调度,提高能源的可靠 性和安全性。
政策支持与推动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分布式能源 的发展,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 惠措施。
政府建立完善的分布式能源标准体系 ,加强监管力度,保障能源安全和环 保要求。
政府加大对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和创 新的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
市场发展与竞争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分布式能源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展提供有力支撑。
分布式能源将与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 、物联网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更加智 能、高效、可靠的能源系统,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环保要求。
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将促进能源行业的转 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对于实现全球能源 互联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
意义。
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利用风能,通过 风力涡轮机将风能转换为机械 能或电能。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PPT

电联产系统
• 需要考虑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应合理布置联 产系统的位置 区域型冷热
电联产系统
• 用户负荷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应充分考虑多台 机组并联的灵活配置 产业型冷热
电联产系统
2012-1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
25
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系统-蒸汽型
以蒸汽作热媒,系统实现相对容易,蓄 热也方便,应用较广泛
能量的梯级利用
2012-1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 6
分布式能源背景及意义(4)
小额增量模式的分布式能源比单次增量较大、次数较少 的大型项目,可以更好地跟踪负荷的变化,减少空余 容量,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2012-1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
7
分布式能源背景及意义(5)
它是在热电联产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总能系统, 直接面向用户需求供电、供冷、供热、生活热水等。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DES/CCHP),即“第二代能源系 统”,集燃气轮机、燃气内燃机、蒸汽轮机、吸收式冷热水 机、压缩式冷热水机、热泵、吸收式除湿机和能源综合控 制体系等高新技术和设备为一体,对输入能量及内部能流 根据热能品味进行综合梯级利用,来达到更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排放。
2012-1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
38
典型案例分析(4)-Staten Island
2012-11-21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及工程实例介绍
39
典型案例分析(4)--上海莘庄
• 莘庄工业区东起沪闵公路,西至北沙港,北靠春中塘, 南临元江路和北松公路,约17.88 平方公里(中间不包括 颛桥镇)。与莘庄工业区紧邻的是南面的马桥镇和江川 街道,直至黄浦江边。西面与松江工业区东部新区接壤; 北面是莘庄镇。 • 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内近期和远期规划热负荷,本项目 一期规划建设供汽能力为105 t/h,同时满足19.8MW冷负 荷的2×60MW级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机组。 • 远期暂按预留4套6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余 地,为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还可有利于解决 附近地区用电需求,降低能源结构中的耗煤比重,减少 环境污染,是符合上海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 环境、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和走经济可 持续发展之路的要求。

分布式能源


行业问题
截止2015年6月,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包括技术、经济、市场及运营管理等方 面的障碍,比如用户认知度问题、设备国产化问题、并网问题、部分地区气源问题等,但核心仍是价格问题,具 体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政策风险大、燃料价格高
政策不具体,致使落实不到位。目前,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均陆续出台了鼓励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支持 政策,提出了发展目标及措施,但因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或相关利益关系没有捋顺,牵扯到如税收优惠政策、天 然气价格折让、上网电价、电力直供等问题而无法落到实处。由于国家政策没有强制执行标准,分布式能源战略 风险、市场风险很高。
谢谢观看
技术基础
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基础科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力与能源转换设备:主要是指一些基于传统技术的完善和新技术的发展。 2、一次和二次能源相关技术; 3、智能控制与群控优化技术; 4、综合系统优化技术; 分布式能源5、资源深度利用技术。
发展前景
发达国家分布式能源发展迅猛。发达国家政府通过规划引领、技术支持、优惠政策以及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和统一的并网标准,有效地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在整个能源系统中占比不断提高,其中欧盟 分布式能源占比约达10%。
能源优势
分布式能源具有能效利用合理、损耗小、污染少、运行灵活,系统经济性好等特点。发展主要存在并网、供 电质量、容量储备、燃料供应等问题。
分布式能源例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安置在需求侧的能源梯级利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 设施。通过在需求现场根据用户对能源的不同需求,实现温度对口供应能源,将输送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从而 实现能源利用效能的最大化。
我国分布式能源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安装地点为医院、宾馆、写字楼和大学 城等,由于技术、标准、利益、法规等方面的问题,主要采用“不并网”或“并网不上网”的方式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机组技术特性
自动化无人值守
➢一键启动,自动并网 ➢自动负荷分配 ➢紧急、故障停机保护 ➢配置远程监控系统
现场 远程 全面管理
值守人员成本降至最低 远程监管,故障预警
发电机组技术特性
综合性价比最优
➢发电效率最高达40% ➢综合利用效率80%以上 ➢节约投资和占地 ➢运行、维护费用更节省
性价比
投资节约
➢平均排温530℃左右,降低活塞、气阀和增压器的热负荷
➢强弱电分离设计,避免控制干扰
500h免停机维护 第一次大修期≥35000h
发电机组技术特性
关键部件高配
➢控制硬件军工级 ➢增压器ABB公司产品 ➢全数字点火系统 ➢冬斯调压系统 ➢配置SCR系统(100mg/m3)
关键部件与国际高端产品 配置相当
项目建设规划
➢产品研发试验中心 ➢内燃机联合生产厂房 ➢理化实验室 ➢内燃机修理再制造厂房
从产品研发→零部件仓储→物流配送→粗精加工→热处理→总装配 →试验→喷涂→发运→产品修理升级到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全过程均 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产量和质量与国际同行业领先水平保持一致。
国内燃气内燃机发展现状
产品产能规划
山东新汶赵官矿柴油引燃发 电站
发电机组技术参数
分布式电站布局
机组断路器 柜
远程控制 柜
集中监控 系统
执行部件
就地控制 柜
传感器及控制线 缆
燃气内燃机应用情况
(1) 冷热电三联供
➢ 2002年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应用于胜利油田 ➢ 2004年新希望集团成都家园国际酒店冷热
电联供系统投入运行
➢ 2013年胜动国家住建部冷热电联供节能示 范项目投运
➢生产300kW-2500kW功率段燃气内燃机 ➢年产能规划2000台(合165万kW)
6190-300kW 12V19t 0-500kW
12V190-700kW 16V190-1200kW
国内燃气内燃机技术
电控燃气混合技术
通过计算机实现发动机空燃比闭环控制,保证发动机额定功率输出。
8
国内燃气内燃机技术
低压进气技术
针对不同可燃气体特点,只需要燃气压力达到3kPa以上即可达到使用条
件,不需要增加加压装置,减少投资。
国内燃气内燃机技术
燃烧自动控制技术 通过此项技术,将机组的缸内燃烧温度控制在350℃以下, 有效降低
热负荷,显著提高机组运行可靠性,特别是具有避免爆震发生的作用。有
效保障机组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满足机组长期运行的要求。
维护费低
3 应用案例介绍
应用案例介绍
沼 气
高温循环水
空气
燃气发电机组
余热余热
沼气补燃锅炉
换热装置
发酵罐
采用机组高温循环水、机组烟气余热综合利用,在外界温度-6℃ 以上时完全实现能量平衡,在冬季最冷时期可采用沼气补燃锅炉进 行加热,保障沼气工程的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介绍
采用4台500kW沼气发电机 组,年发电量1000万kWh,在 发电的同时,将发电余热用 于消化罐加温和污泥脱水, 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家园国际酒店冷热电联供项目
胜动新厂冷热电联供➢ 230个瓦斯发电项目、1800台机组 ➢ 装机总容量100万KW ➢ 年发电55亿kWh,减排CO2 2600万吨 ➢ 8个通风瓦斯氧化项目,2个氧化发电
陕西大佛寺瓦斯发电站
燃气内燃机应用情况
(3) 沼气发电
抚顺页岩尾气发电站 灵石焦炉煤气发电站
马来西亚秸秆气发电站
2 分布式能源燃气内燃机技术特征
发电机组技术特性
高可靠性设计
关键部件高配
产品四项 核心特性
自动化无人值守 综合性价比最优
发电机组技术特性
高可靠性设计
➢主重要件均经过有限元仿真优化设计
所有设计 围绕高可靠性展开
➢中速机组1000r/min,运行稳定可靠性大幅提升
山东青岛麦岛燃气综合利用项目
年节省费用850万元,节煤1500吨,减排CO2 4000吨.
应用案例介绍
山东龙福油页岩瓦斯综合利用项目
属国家重点扶持的循环经济型项目,装机12MW。该项目是对 油页岩炼油过程中产生的瓦斯尾气进行梯级综合利用,实现热电 联产,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 应用于酒精、养殖、淀粉、污水处 理、制药、柠檬酸等行业
➢ 120个沼气发电项目,600台机组 ➢ 装机总容量25万kW ➢ 年发电13亿kWh,减排CO2 600万吨
青岛麦岛污水沼气发电站
燃气内燃机应用情况
(4) 炼化气发电
➢ 焦炉气、炼化气、油田伴生气、秸秆 气等多种废气发电利用技术
➢ 40个发电项目,600台机组 ➢ 装机总容量30万kW ➢ 年发电14亿kWh,减排CO2 700万吨
空气进 执行器
燃气
混合气
ECU
数字点火
ECU
发动机信号
国内燃气内燃机技术
高效增压技术
匹配高性能涡轮增压器,提高压比(2.5以上 ),增大进气量,实现动力指标的提升。
采用MPC组合脉冲转换排气系统和脉冲转换 器,提高废气能量的利用效率,降低排气阻力, 充分提高动力性能。
国内燃气内燃机技术
点火技术
➢ 高性能数字点火系统:点火性能更 加稳定,燃烧更加迅速、更加充分。 ➢ 预燃室点火技术:增大混合气体空 燃比减少NOx的排放,降低机器热负荷 ➢ 柴油引燃点火技术:在发动机将空 气压至上止点位置,将微量的柴油喷入 气缸内,压缩燃烧,为燃气燃烧提供点 火能量。
依托自主化装备建设分布式 能源项目
胜动集团
目录
1 分布式能源燃气内燃机发展现状 2 分布式能源核燃气内燃机技术特征 3 应用案例介绍
1 分布式能源往复式内燃机发展现状
国内燃气内燃机发展现状
研发平台
➢山东省燃气发动机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 ➢国家分布式能源燃气内燃机发电装 备自主化研制基地
•建设地点东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国内最大的燃气内燃机联合生产厂房 •专业燃气内燃机研发团队
年发电6000万kWh,年可节省标煤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4万吨
应用案例介绍
国内燃气内燃机发展现状
研发方向和目标
➢现有的12V190燃气机性能优化 ,功率提升至1000kW,开发 1200kW、1600kW、2000kW、 2500kW燃气内燃机
➢发展高效率、高自动化、高可 靠性以及热电联产专用燃气内燃 机,实现分布式能源站无人值守 ,一次能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国内燃气内燃机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