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关羽与历史的关羽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分析课件《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意义的形象,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课件将从关羽的形象塑造、性格特点和历史地位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形象塑造1、象征:《三国演义》中,关羽作为身着绿袍,青龙偃月刀镇守荆州的将领,他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青色代表着春季、新生,同时也代表着忠诚、义气等美德。

而青龙偃月刀则是典型的勇武利器,代表着力量与胜利。

2、外貌:关羽形象一直被描述为魁梧、充满武勇的形象,他的面容有一种雄浑刚健之感,铁青的面色和厚重的长髯使他看起来更加威武不凡。

书中还提到了他的身高,超过了当时正常的身高,如此一来就更加符合一个英雄形象的特点。

3、形象塑造手法:《三国演义》通过关羽所承担的不同任务和他表现出的特殊能力来深入塑造关羽的形象。

如让他镇守荆州,表现出他的忠诚和勇气;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一名顶天立地的勇士;在最后一天的决战中,宁可放弃自己的性命,也要为心中的大义奋斗到底等等,都深加塑造了关羽形象。

二、性格特点1、忠诚:关羽一生以忠诚为字眼,并以此打动了不少英雄之心,他在那个混乱的年代,能坚守信仰,欠风流。

当时的乱世之下,人人都在逃避现实,只有关公和刘备像一盏明灯,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和准则。

2、孝顺:关羽不仅忠于国家,也忠于家庭。

关羽一生牢记“孝为先”,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任务,这点在《三国演义》中经常被提到,这正是其受人爱戴的原因之一。

3、义气:义气是关羽形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整个三国时期,关羽一直与主公刘备一起战斗,历尽千辛万苦却不离不弃,这种忠诚并没有换取过多的回报,然而,这却是他伟大的贡献之一。

三、历史地位1、军事地位: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擅长骑射和骑战,并以青龙偃月刀驰骋沙场。

他的形象被人们描绘成铁血染面,战疆难度,一胆之士。

2、信仰地位:关羽不仅仅是一名勇士,更是一个信仰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羽被尊奉为武圣,崇拜者络绎不绝。

关羽的典型事例

关羽的典型事例

关羽的典型事例
关羽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被后人尊为"武圣",他的事迹和英勇精神广为传颂。

以下是一些关羽的典型事例:
义结兄弟:
关羽、刘备、张飞被誉为"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情节。

他们在桃园结为兄弟,共同决心推翻腐败的东汉政权,开始了漫长的征战生涯。

千里走单骑:
关羽曾在曹操的围困下,单骑千里救出被围困的刘备,表现出他的勇气和忠诚。

这一壮举被誉为"千里走单骑",成为传世佳话。

长坂坡之战:
在长坂坡之战中,关羽率领蜀汉军队与曹操的军队作战。

尽管兵力悬殊,但关羽凭借其出色的武艺和智慧,成功突围,并且将曹操的大军打得节节败退。

五关斩六将:
关羽曾经在白帝城时,被襄阳城的刘封所救,并得到了刘备的支援。

在此之后,他将卫青、程咨等六名将领斩于五关,稳定了襄阳的局势。

卧龙出山:
关羽的军事智谋也得到了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关羽一度误信权谋家杨仪,结果落
入曹操的囚笼。

幸亏诸葛亮的机智和卧龙庞统的帮助,最终使关羽重获自由。

这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忠诚和智慧,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军事英雄之一。

他的事迹也在文学作品、历史记载以及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到广泛传颂和表现。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

浅谈《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摘要]《三国演义》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诸多历史小说中的开山之作,在我国的历史文学领域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其中,作为小说主人公之一的关羽,更是为中国人民所赞赏和推崇,关羽智勇双全,忠贞不二,也得民间留下了“关帝”信仰,当然,关羽也不是万能的,他心高气傲、刚愎自用也导致了他败走麦城,殒命东吴。

综合《三国演义》对关羽的塑造,我们在这里将从正反两方面对《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 《三国演义》,关羽形象,全面客观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又经历了古老的奴隶社会,还度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越过了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生机蓬勃的社会主义社会。

在这段丰富多彩而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涌现了许多的历史人物和许多优秀的历史作品,他们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还原一些历史故事,为后世子孙对前朝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材料。

而且作为文学作品得它们,与真实的历史资料又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可以夹杂作者的个人情感,可以将人物塑造地更加丰满,刻画地更加形象生动。

《三国演义》就是众多优秀历史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主要讲述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衰历程,以三国的兴亡作为写作线索,生动描绘出了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斗争,塑造出了一大批生动丰满的形象,至今仍为世人所熟知和称颂。

《三国演义》在人物的塑造上成就最高,在战争场面的描绘上也十分优秀,让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作为《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生动的人物形象之一,关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并最终赋予了他“武圣”的美称,与孔子的“文圣”并称于世,也被许多人视为财神的化身,在民间也有了逐渐有了拜“关帝”的信仰。

但是这毕竟是经过小说作者集大成的塑造,再加上人们其赋予的情感色彩,才形成这样的局面。

关羽过五关的故事

关羽过五关的故事

关羽过五关的故事关羽过五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关于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克服困难并取得胜利的传奇故事。

在此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关羽过五关的故事。

关羽,又称关云长,是中国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是刘备的忠诚战友,身高八尺,相貌俊美,才华出众,军事才能极高。

一、关羽过五关的背景关羽过五关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08年,蜀国将领刘备和关羽在逃亡途中,被曹军追击到了当阳城(今湖北省当阳市)。

此时,当阳城正好由曹军统治,关羽的生命面临巨大的威胁。

二、第一关:刀枪无入关羽冷静地思考着如何过五关,以保护自己的性命,并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他智勇双全,早有准备。

在关注着城门巡逻的守卫们的同情视线中,关羽毫不犹豫地走到了当阳城的第一道城门前。

城门守卫看到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立即露出敬畏之情。

关羽平静地对卫士说:“请通知曹军统帅,关云长有要事相商。

”听到关羽的话,卫士立即将消息传达给了曹军统帅。

亲自出城迎接的曹操看到关羽后,对他的形象留下了深刻印象。

曹操决定先让他过第一关,以了解他的真实意图。

关羽沉稳地迈过了第一道关卡,这第一关便是在广大士兵面前开启,不但展现了他的智慧,也彰显了他的身份和威望。

三、第二关:单刀赴会第二关是关于兵器的检查。

关羽身上不仅没有携带兵器,甚至连普通的刀也没有。

当曹军官员问他为何没有带刀时,关羽答道:“素日行为廉洁,无需依靠刀兵以维护生命和国家的利益。

”曹操对关羽的回答感到非常满意,为此他带领关羽进入了第三关。

四、第三关:入库论功第三关是属于曹操的宫殿,宫殿中堆满了各种珍宝。

曹操试探着问关羽:“劳苦功高,如何补偿你呢?”关羽回答:“衣食住行皆有据,无需他物。

”曹操赞叹道:“关将军真是忠诚纯洁的人。

”曹操对关羽的忠诚和不贪图功利的品性也大为赞赏,于是带领关羽进入了第四关。

五、第四关:处城受衣第四关是属于曹操的兵器库,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兵器。

关羽看到这里的兵器堆积如山,难以遏制内心的渴望。

曹操看到关羽的矛盾心理,便对他说:“你在这里挑选一把兵器,用来保护自己。

三国演义之关羽斩华雄

三国演义之关羽斩华雄

三国演义之关羽斩华雄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详细描绘了这个时期的英雄豪杰、争斗和战争。

其中,关羽作为刘备的亲信将领,英勇无畏,以一系列的战绩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武将之一。

而他斩杀华雄的故事,更是备受人们推崇,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关羽,字云长,号昭烈将军,是刘备的义兄弟,也是他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关羽七尺长,飞眉瞪眼,威武非凡。

他忠诚勇武,具备卓越的军事才能,更被誉为“武圣”。

而华雄,是曹操麾下的头号猛将,以勇武著称,号称“西凉飞将”。

关羽和华雄是当时两大英雄,他们的一次交战成为了历史的传世佳话。

关羽斩杀华雄的故事始于三国时期,刘备正在招募新兵,以准备对抗曹操的军队。

在征兵的过程中,关羽听到了一个叫做华雄的猛将的名字。

华雄以其勇猛和无敌的战斗力而闻名,他的名声震慑着方圆百里。

这引起了关羽的兴趣和挑战的欲望。

他决定亲自去战斗,以证明自己的勇猛和武艺。

当关羽与华雄遭遇时,气氛紧张而激烈。

两位英雄交相较量,他们的剑刀相击时,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

华雄的武艺固然强大,但关羽坚守信念和对刘备的忠诚使他更加勇猛。

最终,关羽凭借着出众的武艺和顽强的毅力,斩杀了华雄。

华雄的死敌在这一刻感受到了死亡的阴影,而关羽的胜利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个故事中展现了关羽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决心。

虽然他面对的是一个号称“无敌”的对手,但关羽凭借着他忠诚的信仰和对正义的追求,最终取得了胜利。

他的胜利不仅仅是一个壮丽的战斗场面,更是诠释了忠诚和勇气的精神。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关羽的形象被赋予了英勇无畏和忠诚义气的象征。

《三国演义》中关羽斩杀华雄的故事,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个故事不仅仅反映了关羽的勇武,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忠诚和英雄主义的追求。

在这个故事中,华雄代表邪恶与不义,而关羽代表着正义与忠诚。

他们的对决成为了道义与正义之间的较量。

人物评析:关羽

人物评析:关羽

人物评析:关羽1. 介绍关羽(约公元160年-234年),字云长,刘备部下五虎将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英雄人物之一。

关羽以其忠诚、勇猛和仁义而著称,被誉为“武圣”。

2. 忠诚与义气关羽与刘备结拜为兄弟,从此开始了他的忠诚之路。

在刘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艰难时期,关羽一直坚守在刘备身旁,无论在战乱或逆境中,他始终不离不弃,忠心耿耿。

关羽被封为荆州牧后,他更加努力地为刘备谋划,忠诚不渝。

关羽的义气也是他的突出特点。

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主动离开刘备去援救携带刘备书信的妻子,尽管这可能会让刘备感到担心。

他的义气和忠诚感受到了周围人的高度赞赏和尊敬。

3. 勇猛无畏关羽的勇猛无畏也是他备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他曾在官渡之战中单枪匹马地斩杀曹军大将颜良,更令曹军聞名於军中,威震一方。

他的武艺高强,刀术犀利,使敌人望风披靡。

在战场上,关羽横冲直撞,英勇无比,为刘备和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4. 仁义之心与关羽的勇猛相比,他的仁义之心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夷陵之战中,关羽曾赦免了被俘虏的敌人,给予他们机会重新加入蜀军。

他十分关心百姓疾苦,重视治理和平安,努力为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 影响和评价关羽的忠诚、仁义和勇猛使他备受尊敬,被视为崇高的榜样。

他的形象在历史和文化中广为传颂,被后世称为“关二爷”。

许多文学作品、电视剧和影视作品都描写了他的生平和英勇事迹。

关于关羽的评价可以说是一致的。

他是一个位高权重但仍保持坚守原则和懂得尊重他人的人物。

他的人格魅力和对道义的追求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英雄人物。

6. 结论关羽的形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如忠诚、义气、勇敢和仁义。

他的故事启示了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原则,如何对待朋友和对他人的关心。

关羽的传奇故事和他的高尚品质将使他永远被人们所尊敬和怀念。

> 注:本文共计805字。

与关羽有关的故事

与关羽有关的故事

与关羽有关的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关于关羽的故事,源远流长,传颂至今。

关羽,字长生,后世更尊其为关圣帝君,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更是史书中被赞誉为“美髯公”的忠义之士。

他的豪气干云,义薄云天,一生坚守信义,为后人传颂不朽。

关羽之名,最早见于《三国演义》,其事迹被追记于历史之中。

而他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莫过于与刘备、张飞三人结义于桃园。

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共同战斗,立誓平定天下。

这一桃园结义的故事,成为后人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追随忠义之道。

关羽不仅是一位忠义之士,更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

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威震敌军,被誉为“关云长”。

在官渡之战中,关羽以少胜多,将曹操大将典韦斩于马下,立下赫赫战功,声威大振。

在赤壁之战后,蜀汉与东吴结为联盟,关羽被任命为荆州刺史,镇守荆州地区,为蜀汉开拓南方疆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关羽却在北伐时陷入襄樊之围,最终被曹操生擒。

在关羽被困襄樊的囚笼中,他展现出了绝世豪气和忠义之心。

即使面对曹操的枷锁,他仍然不屈不挠,不为世俗所屈从。

据《三国演义》记载,关羽这段时间中保全了自己的儿子,并以“白面郎君”为他命名,保护儿子安然成长。

曹操曾向关羽索要长生诏,关羽表示虽然有此手令,但不愿献出,因为他深知心中的忠义之道,誓死不为曹操效命。

在曹操多番劝说之下,关羽才答应将长生诏送至对方手中。

无论如何,关羽始终拒绝改变立场,坚守忠义之道,千古传颂。

最终,关羽英勇奋战,为保全忠义而壮烈殉国,逝世于白帝城。

他的忠义之心、豪气干云、刚烈侠肝,留给后人无限的对话,成为永远的传说。

关羽之死,更激励后人继续坚守信念,忠贞不渝,成为无数后人学习效仿的楷模。

关羽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后人,勇往直前,坚守信义,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忘记这位忠义名将的英勇事迹。

他那磊落、义薄云天的品格,成为后人永恒的榜样,密不可分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

关羽,不仅是史书中的传奇人物,更是中华民族忠义精神的化身,是永远的忠诚、永远的正义。

关于关羽的故事

关于关羽的故事

关于关羽的故事关羽(公元161年-公元219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市临猗县)人。

初为义军助张鲁,被张鲁封为关司马。

后受荆州牧刘表任命为部将,与刘备、张飞共同起义。

关羽英勇善战,忠诚敬业,被誉为“美髯公”,被后世奉为信义的象征。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故事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一、桃园结义关羽与刘备、张飞是桃园结义的三兄弟。

据称,当时三人在桃花树下结义,誓言同生共死、义结金兰。

这个故事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忠诚的精神。

二、战功赫赫在刘备和关羽的共同努力下,刘备后继刘表成为荆州牧。

关羽在中原、荆州等地多次征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镇守荆州时,曾与孙权的将领周瑜结成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的侵略。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协助周瑜,成功阻击了曹操的入侵。

三、刮骨疗伤关羽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这是他受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说关羽曾在长沙投靠刘备时,被当地的官员潘璋抓住,并严刑拷打。

虽然关羽身受重伤,但他坚持不泄密,最终逃离了潘璋的囚禁。

为了治疗伤势,关羽自己亲手刮去伤肉,以免感染扩散,这种“刮骨疗伤”的壮举成为后世传诵的佳话。

四、七进七出赤壁关羽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传,关羽七次派使者给周瑜,请他出战。

而周瑜则七次拒绝关羽的要求,因为他不想让关羽卷入战争。

最终,在第七次进呈口书的时候,关羽亲自登船来到周瑜的船上,才得以参与赤壁之战。

关羽与周瑜一同筹划,并以无畏的勇气和巧妙的计谋,成功地击退了曹操的大军。

五、三英战吕布关羽与张飞、刘备一起,也有与吕布的战斗经历。

吕布是当时的一名勇猛善战的将领,关羽与张飞、刘备三人合力,将吕布围困在白门楼。

这场惊险刺激的大战中,关羽展现了卓越的武艺和实力,最终成功击败吕布,成为了传世佳话中的“白门楼大战”。

六、单刀赴会关羽的义气和忠诚在他与曹操的交往中也得到了体现。

一次,关羽与曹操在濮阳相遇,曹操虽然心生疑虑,但还是邀请关羽共进晚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关羽与历史的关羽班级:历史1001 姓名:冉标学号:100201122摘要:关羽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功勋卓著、战功赫赫的名将,他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五虎将”之首,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中,类似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关羽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为何他却在千百年来都倍受世人的推崇、甚至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当作神灵来供奉呢?文学艺术对关羽形象的改造和加工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从深层次来看,我国各历史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需要是关羽形象由历史形象向文学艺术形象转变的根源。

关键词:关羽文学形象历史形象东汉末年,汉室倾颓、群雄并起,终至天下三分、狼烟四起,各派政治力量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这种国家分裂、战火纷飞的岁月,往往是英雄辈出,关羽便是这其中的一位,他是刘备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然而,随着文学艺术作品对关羽形象的不断的包装和夸大,“他被称颂为扶危济困的江湖义士,又被美化为匡复汉室的一代忠臣,明清以后更被尊崇为神勇无敌的‘武圣’,甚至被老百姓供奉于庙宇门庭之上。

”①人们所熟知的关羽与历史真实的关羽事实上已相去甚远。

本文力图立足于《三国志》中对关羽的历史记载,将关羽的历史形象与《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以及《单刀会》等文学作品中关于的文学形象做一个对照,以粗略地揭示关羽的历史真实原貌。

由于受到所选资料范围的限制,文中的一些内容可能不尽完善,不足之处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以使这一篇作业在内容和论述等方面更加趋于完善。

一、文学艺术作品对关羽形象的改造①对于关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后来刘宋时期的裴松之在为该书作注时补充了一些内容,对关羽形象演化研究的最主要依据便是《三国志》。

然而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对关羽的记载着墨甚少,连同裴松之所作注一起大概就一千字左右,除去此篇之外,在《魏书》、《蜀书》、《吴书》中对关于有所提及的篇目分别有6篇、7篇、9篇。

《三国志》中对关羽事迹的记载大致上有亡命奔涿郡、追随刘备、委寄于曹操、斩杀颜良、辞曹操归刘备、投奔刘表、争抢地盘、独守荆州、北伐襄樊、痛失荆州、身死临沮等事件,综合这些历史事件而言,历史上的关羽是一个有着忠义品德、武勇才能和刚傲禀性的名将奇人,但另一方面,他的人生历程以及思想性格中也存在着一些难以断言的复杂性。

对关羽的形象改造最为成功的文学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

《三国志平话》是出自民间艺人的手笔,其中掺杂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甚至是虚构想象的内容,后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三分史实,七分想象”,形象地说明了其作为文学艺术作品与历史记载的区别。

《三国志》对关羽形象的描写在关羽形象的演变历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学艺术作品中关于形象塑造的集大成者是小说《三国演义》,在此之前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多样复杂,关羽的形象特征也各不一样,缺乏应有的整合性。

《三国演义》基本上汲取了《三国志平话》无论是出于历史记载还是来自民间或是作者虚构的内容,而其塑造的关羽形象又远高于《三国志平话》中塑造的。

为了使历史记载的关羽形象与文学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更加突出直观,现将《三国志》、《三国志平话》和《三国演义》中关羽的生平事迹列入如下表格①之中:《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桃园结义祭天地桃园结义三战吕布虎牢关三战吕布刘备袭杀车胄关公袭杀车胄关云长袭杀车胄“曹公擒羽以归”关公约三事张辽义说关云长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关公刺颜良云长策马刺颜良①关四平:《论关羽形象的演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10月第25卷第4中”《武帝纪》(曹操)“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

(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一“名将晚谬”曰:“关羽手杀袁绍二将颜良、文丑于万众之中。

”)关公诛文丑云长延津诛文丑“羽尽封其所赐”关羽封金留印;曹公赠袍“, 关公用刀尖挑袍而去”关云长封金挂印;“用青龙刀尖挑却锦袍披于身上”关羽“奔先主于袁军”关公千里独行关云长千里独行关云长五关斩将《先主传》曰:“曹公遣蔡阳击之,为先主所杀”关公斩蔡阳云长擂鼓斩蔡阳古城聚义刘玄德古城聚义滑荣路走脱曹操关云长义释曹操关公战黄忠黄忠魏延献长沙“拜羽董督荆州事”“寿亭侯把荆州”关羽守荆州封关羽为荡寇将军皇叔封五虎将,关公封寿亭侯关云长为荡寇将军、寿亭侯刮骨疗毒(以上未注者均见《关羽传》)刮骨疗毒关云长刮骨疗毒《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关公赴单刀会关云长单刀赴会《关羽传》:“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

“关公带酒言曰:‘吾乃龙虎之子,岂嫁种瓜之孙!’”“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耶!吾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 再休多言!’”《关羽传》:“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关公斩庞德关公水淹七军庞德抬榇战关公关云长水淹七军《关羽传》曰:糜芳、傅士仁降孙权,权“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裴注引《蜀记》载关羽战徐晃之事。

关羽兵败失荆州“, 言圣归天”。

吕子明智取荆州关云长大战徐晃关云长夜走麦城玉泉山关公显圣基于如上表所列事项,可以看出文学艺术作品对关羽的历史原貌作了很大的加工改造,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依据历史事实进行夸大渲染。

这类事件有“斩杀颜良”、“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和“败走麦城”等,以前三个事件为例。

关于斩杀颜良一事,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称,建安五年,袁绍派遣大将颜良攻东郡,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先锋迎击,“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①。

另外,在《三国志·魏书·武帝操》中也写道,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瓊、颜良围白马,曹操从荀攸之计,“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②由此可见,关羽斩杀颜良确有此事,不过记载也就寥寥几字。

《三国志平话》对关羽“斩颜良”进行了加工:“大将颜良引十万伐曹,连败曹军先锋夏侯惇大将曹仁。

曹操深叹:‘颜良英勇,如之奈何?’关羽笑道:‘此人小可。

’提刀上马,于高处见颜良麾盖,直闯袁军大营,不做疑阻,一刀砍颜良头落地。

”③《三国演义》第25回写得更是神勇百倍: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直冲彼阵,袁军如波开浪裂。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①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华书局,1959年12月第1版,第939页。

②《三国志·魏书·武帝操》,第19页。

③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中卷第37页,http:///ebook?appid=246310&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

①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关羽斩杀颜良一事被渲染得更加神勇百倍。

关于“水淹七军”一事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厐惪。

”②另据《三国志·魏书·于禁传》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羽大船就攻禁等。

禁遂降,惟厐悳不屈节而死。

”③可知,水淹曹军本属自然灾害,但到文学艺术作品中“水淹七军”则是关羽利用地形、开放江水的战果。

《三国志平话》中说:“关公看于禁寨在小江下,雨忽作,关公开小江水,其水无边岸。

于禁军皆落水死。

”④《三国演义》第74回写秋雨连日,关羽忽施奇谋,派人堰住各处水口,数日大雨,襄江水势暴涨,关云长放水一淹,曹军尽成龟鳖。

⑤关羽不再是轻躁寡谋的武夫,而是善于用兵的智帅。

“刮骨疗毒”一事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也有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是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⑥不过,记载中并未指明是谁为其刮骨疗毒。

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如是记载:“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

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

’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

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

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

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⑦“刮骨疗毒”这一事件从历史到文学的演变是很清晰的,①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5回,第15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②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第941页。

③《三国志·魏书·于禁传》,第524页。

④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下卷第82页,http:///ebook?appid=246310&keyword=%E4%B8%89%E5%9B%BD%E5%BF%97%E5%B9%B3%E8%AF%9D&open=1,2012-3-21。

⑤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第445-449页。

⑥《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第941页。

⑦小说中不但增添了“与马良笑弈”的情节,指明了为其疗伤者是华佗,而在《三国志·魏书·华佗传》中无此事记载,还引入了民间诗歌,达到了对事件夸大、烘托渲染的极致。

第二种,依据史实进行移植。

依据史事进行演义移植的有“温酒斩华雄”、“袭杀车胄”、“古城聚会”、“单刀赴会”之类的事件,这里仅以“温酒斩华雄”和“单刀赴会”为例。

《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记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

”①由此可知,华雄实为孙坚所斩。

可到《三国演义》第5回里,十八路诸侯兴兵讨董卓,董卓部将华雄先斩鲍忠,继败孙坚,小说首先便极力渲染华雄是如何的勇猛能战,并连杀四员大将,袁绍急召诸侯商议对策,众皆默然。

这时,华雄又来挑战。

正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关云长慨然出战。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銮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下”。

然后还不忘补充一句“其酒尚温”。

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据下邳。

(朱)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

”③而在《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并无杀车胄之事,因而,车胄实为刘备所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