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生物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高二ppt

4、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 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一年中流 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
营养级 a b c d
能量(J· m-2) 141.10×105 15.91×105 0.88×105 871.27×105
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A
)
A、 a C、 c
B、b D、d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草
兔子
老鹰
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
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 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
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 哪些去向?
⒈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太阳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
生产者所固定去路 有哪些?
者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
利用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
(3)能量流动的特点
第一、单向流动。 食物链各个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的,而各个营 养级的能量总是以呼吸散失热能。即必须源源不断 地输入,又不断地散失。 第二、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逐级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
跟踪反馈:
2.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中,构成塔基的 一般是( B ) A.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D.分解者
3.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总消耗 最少,人们应采用哪种食物结构( C )
A.以禽类、蛋类为主
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
D.以猪肉等家畜肉类为主
由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 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微专题五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课件)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及 能量流动的相关分析
一、食物网中的生物数量变化分析 1.第一营养级减少,将连锁性地引发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 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可简单记为 “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可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在复杂食物网中,分析中间某一种群的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 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从天敌和食物两个角度分析,以中间环节少的为主。若中间环节一样 多,则以天敌的影响为主。
例1 如图表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 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鱼a和鱼b间的竞争将会减弱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 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 产量增加,鱼a、鱼b 两种土著鱼减少, 小型浮游动物增多,鱼a、鱼b之间的竞 争减弱,A正确; 土著鱼与鲈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 系,B错误; 根据营养关系,鲈鱼的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 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 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D错误。
123456
5.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 食性鱼类丙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甲 每增加3 k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
√ A.15 kg B.35 kg C.155 kg D.1 100 kg
解析 由题意可知,杂食性鱼类甲的食物来自浮游植物乙、草食性鱼类丙 和以丙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且三者所占比例相同,说明该生态系统 存在的食物链有 3 条:乙→甲、乙→丙→甲、乙→丙→丁→甲,则甲每增 加 3 k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乙的量为 3×13÷20%+3×13÷20%÷20%+3×13 ÷20%÷20%÷20%=155 kg(按 2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理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过程。
(重难点)2.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重点)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能 量 流 动 的 过 程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1)输入⎩⎨⎧ 能量来源:太阳光能输入生物:生产者主要方式: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分析(3)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4)过程图解①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②据图总结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最终去向:a.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b.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合作探讨]探讨1:输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还是其同化的?提示:是同化的能量。
探讨2:判断“一只老虎捕食了一只野兔,则野兔的全部能量都流向了老虎”的对错,并思考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的能量与粪便中的能量有什么关系?提示:错,还有一部分未被老虎消化吸收的残渣、粪便中的能量存在;同化的能量=消费者摄入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
探讨3:在一定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试分析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传递给了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同时,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所以a>b+c。
[思维升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分析(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的转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6)能量的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67330032】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ppt教学课件

【解析】 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并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 减,但是能量的传递效率的高低和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关系,一般传递 效率不变,都是 10%-20%,A 项错误;A 能养活 10 000 人,说明需 要玉米的数量至少为 10 000÷20%=50 000,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 同,则 B 至少能养活 50 000×10%×10%=500 人,B 项正确;生物富 集现象的特点是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难降解的污染物积累越 多,所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时,A 中的人比 B 中的人 体内污染物浓度低,C 项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每一阶层代 表的是一个营养级,而不是某一生物种群,对于某一生物种群来说不 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D 项正确。
2.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是生态学中表示不同关系的一种形式,生态学中常以
金字塔的形式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等。不同的金字塔能
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
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倒
金字塔形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一切生命活动 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转化,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起点主要是生产 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化能自养型生物通过化学能改 变生产的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 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物与环境 第3章 专题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解析
3.0
0.2
能量从昆虫向食虫鸟的传递效率( ×100%≈17.6%)明显高于食虫鸟向猛禽的传递效率( ×100%≈
17.0
3.0
6.7%),A 正确;能量的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使得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最少,B 错误;鼠同化的能量除流 向猛禽外,其余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一部分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未利用,C 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 用固定太阳能,属于第一营养级,故其同化的能量最多,与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无关,D 错误。
专题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 率的计算
解析
刷难关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即 a+c,A 错误;第一营养级的同 h
化量是 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 h,故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B、C 错误;投放 a
消化酶提高了第二营养级的消化吸收量,从而提高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D 正确。
1 (4)因为丙的食物来源于甲和乙,丙所需的能量有 直接来自甲,所以要计算使丙的能量增加 12 kJ,最多需
2
1
1
要消耗甲的能量,则能量传递效率取 10%,最多消耗甲的能量为 12× ÷10%÷10%+12× ÷10%=660(kJ)。
2
2
专题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 率的计算
刷难关
题型2 人工生态系统能量补充类图解的分析和计算
专题
专题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率的 计算
专题2 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和能量传递效 率的计算
刷难关
题型1 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和计算
1.如图表示能量在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 B.各营养级中同化的能量的去路是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和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C.能量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最终获得的能量越少
生物必修三能量流动计算.docx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1 •己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牛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A. 24kJB. 192kJC.96kJD. 960kJ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塑是生态系统屮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
因而笫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x20%x20%x20%=192kJo答案:D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牛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x(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 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塑),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屋(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屮,若笫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耍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B. 125 kgC. 625 kgD. 3125 kgA. 25 kg解析:据题意,耍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
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 一(20%)“二625 kg o答案:C规律:己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人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牛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牛物量)x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水漠f水蚤f虾〜小鱼f大鱼〜人I T I f3. 已知能童的传递途径和传递效率,根据要求计算相关生物的能暈(或生物址)o例3•在能量金字塔中,生产者固定能量时产生了240molO2,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15%时,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多少mol葡萄糖?()A.0.04B. 0.4C.0.9D.0.09解析:结合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可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相当于240-6=40mol葡萄糖; 牛产者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经过了两次传递,按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最多相当于40x15%x15% = 0.9mol葡萄糖。
高中课堂坐标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件:第5章 微专题突破 能量流动的计算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解析】 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得越少,即按A→B→猫头鹰这条食物
链,且能量传递效率20%来计算。即1÷20%÷20%=25 kg。 【答案】 C
2.根据图示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 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 G 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 )
【答案】 A
5.下图是某种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请根据图回答:
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 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__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 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 kg,人比原来增重________(能 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①
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少选 按× 最1长0%食计物算链
知高营养级 需最多能量选 按÷最1长0%食计物算链
②
求低营养级
需最少能量选 按÷最2短0%食计物算链
(4)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生物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
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不等,则按照各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1.某生态系统食物网如下图所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92021/11/192021/11/1911/19/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 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11/192021/11/19November 19, 2021
【VIP专享】生物必修三能量流动计算
一、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1.已知较低营养级生物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高营养级生物所能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
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四营养级生物最多能获得的能量是()A. 24kJB. 192kJC.96kJD. 960kJ解析:据题意,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能量,即24000kJ,当能量的传递效率为20%时,每一个营养级从前一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最多的。
因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能量的最大值为:24000×20%×20%×20%=192kJ。
答案:D规律:已知较低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不知道传递效率,计算较高营养级生物获得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大值时,可按照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即较低营养级能量(或生物量)×(20%)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2.已知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求较低营养级应具备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
例2.在一条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中,若第五营养级的生物体重增加1 kg,理论上至少要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A. 25 kgB. 125 kgC. 625 kgD. 3125 kg解析:据题意,要计算消耗的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应按照能量传递的最大效率20%计算。
设需消耗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为X kg,则X=1÷(20%)4=625 kg。
答案:C规律:已知能量传递途径和较高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或生物量)时,若需计算较低营养级应具有的能量(或生物量)的最小值(即至少)时,按能量传递效率的最大值20%进行计算,即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至少是较高营养级的能量(或生物量)×5n(n为食物链中,由较低营养级到所需计算的营养级的箭头数)。
例5.若人的食物1/2来自植物,1/4来自小型食肉动物,1/4来自羊肉,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人增重1 kg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 k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坎案设讣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学前的准备该课是人教版《稳态与环境》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重点内容。
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体温调节等知识建立联系,其又直接关系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
根据本节特点,准备用一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来讲授新课。
预计课题导入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性学习10分钟左右,学生自主性学习25分钟左右。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性目标⑴、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⑵、描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⑶、说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技能性目标⑴、引导学生用数据来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让学生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阐述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两个特点。
⑵、指导学生构建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⑶、对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入和流出加以分析,培养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性目标⑴、通过小组分工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培训同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注重生态学观点的培养,同时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生态农业的建设。
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三、教学思路该课直接从教材中“问题探讨”提供的素材引入,让学生设计相关的食物链(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
接下来从学生熟悉的生物在个体水平分析出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路。
提出“能量流动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再从生态系统水平(个体-> 种群->营养级)总结能量流动过程的图解,并从中概括出能量流动的概念,同时构建新的能量流动的概念模型。
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林德曼的研究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能量流动过程的特点,并学会计算能量的传递效率。
然后让学生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能量金字塔)。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量流动的过程[自读教材·夯基础]1.能量流动的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输入⎩⎪⎨⎪⎧来源:太阳能过程:主要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2)过程图解: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及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分别是指哪一部分?提示: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结合教材P94图56思考:(1)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等过程。
2.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转化方式为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提示: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不等于其同化量,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会有哪些去向?提示:①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3)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指其流向分解者的那部分能量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
3.整个生态系统中能量会因散失而减少,它主要是指哪个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散失?提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跟随名师·解疑难]1.能量流动过程分析由上图分析可知:(1)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2)能量流动的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太阳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1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各种生物所含能
量如表所示[能量单位:kJ·(km2·a)-1]。
生物种类 草 兔 狐 狼
所含能量 9.9×109 1.5×109 0.9×108 0.7×108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可表示为
A.草兔狐狼
B.草兔狼狐
C.草
D.草
【参考答案】C
狐都以兔为食,且二者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因此C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各种生物的能量值,首先要按照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10%~20%,确定各生物的营养级;其次还要注意同一营养级的两种生物之间能量差
值大不大,两者能量之和是否是前一营养级的10%~20%,若能量差值较大,说明这两种生物之
间应该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学霸推荐
1.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2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的数值是1250 J/(cm2·a)
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
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图
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 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最后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3
答案
1.【答案】C
【解析】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W1,可用A1+B1+C1+D1表示,其中D1=A2+B2+C2+D2,所以
W1=A1+B1+C1+A2+B2+C2+D2,A正确;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W1,第二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为
D1,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2,即D1,C错误;
由题图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D正确。
2.【答案】D
【解析】A项正确:甲的数值是175+200+875=1250 J/(cm2·a);B项正确:乙到丙的能
量传递效率为30/200=15%;C项正确:从数据可以看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
吸作用和被分解者利用;D项错误:乙的能量是甲的10%~20%,但个体数目不一定比甲少。
3.【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