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朝三暮四阅读答案

朝三暮四阅读答案

朝三暮四阅读答案xx年怀柔四中期中语文试卷(xx.11)学校姓名准考证号一、基础·运用(共20分)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5题。

(共16分)1.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

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3分)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第四幅刘炳森书颜真卿书怀素书王羲之书你选择:第幅书体:理由:(限4个字)2.下面是利用汉字结构创作的一幅窗花。

这幅窗花中有四个跟“口”有关的汉字。

请你将这四个字填入下面的方框内,组成一个表达人生态度的四字短语。

(2分)3.下面适合春节张贴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4.为响应校团委“新春致敬子弟兵”的倡议,有位同学给边防战士写了一封慰问信。

下面是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字、词、句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3分)..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艰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

那里风雨交加,天气恶劣,但你们舍小家为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站岗巡逻。

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字:词:句:5.今年是农历“猴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6分)生肖也叫属相,是代表十二地支而用来记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

十二属.相之说在东汉时已有记载。

在十二属相中,猴位列第九,即“申猴”。

由于“猴”.与“侯”同音,人们就通过创作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的吉祥画、玉雕、木刻、剪纸等艺术作品寓意“马上封侯”。

猴子的形象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里,童话里有“猴子捞月”,寓言里有“朝三暮四”,。

有关猴的成语也不少,如“猴年马月”“沐猴而冠”。

可见,“猴”在我国文化领域留下了诸多痕迹。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生肖(xiāo)记载(zǎi)..B.生肖(xiào)记载(zǎi)..C.生肖(xiāo)记载(zài)..D.生肖(xiào)记载(zài)..(2)对文中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与”字的笔顺是:“出”字的笔顺是:B.“与”字的笔顺是:“出”字的笔顺是:C.“与”字的笔顺是:“出”字的笔顺是:D.“与”字的笔顺是:“出”字的笔顺是:(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甲】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一只石猴【乙】“齐天大圣”孙悟空原本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丙】原本“齐天大圣”孙悟空就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只石猴6.默写(共4分)(1)但愿人长久,。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朝三暮四阅读答案_0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朝三暮四阅读答案_0

朝三暮四阅读答案:篇一:朝三暮四文言文朝三暮四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

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

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

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

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

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朝三暮四的寓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变为早上四个、晚上三个,总数还是七个,猴子却高兴得眉开眼笑,以为吃的东西增多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整体,要看本质,不要被不同的形式迷惑。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批评反复无常的行为。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②,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④。

俄而匮焉⑤,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列子》朝三暮四的意思①狙公——养猴子的人。

狙(jū),猴子。

②解——理解,懂得。

③损——减少。

家口——家中人口。

这里指家中人口的食粮。

④充——满足。

⑤俄而——不久。

匮(kuì)——贫乏。

⑥诳(kuáng)——欺骗。

⑦若——你,你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

朝三暮四打一生肖其实看了原文,大家应该也知道谜底了把,答案就是猴啦!篇二:语文文言文《朝三暮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

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3.文言文阅读能力训练。

《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阅读

《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阅读
3.在庄子看来,对于鱼来说,最好的生存方式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本文选自《》,作者:。
2.解释下列词语。
椟:辑:玫瑰: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买椟还珠这个故事:

4.楚人把装珍珠的盒子装饰得很漂亮是为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
狙公赋芧,曰:“。”曰:“。”众狙皆悦。
1.根据原文填空。
“众狙皆怒”的原因是:。
“众狙皆悦”的原因是:。
2.这则寓言叫做:《》,选自《》。揭示了:,
告诫人们:。
《相濡以沫》阅读练习
泉涸,处于陆,以湿,以沫,不如。
1.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选自《》。
2.泉涸后,鱼是怎样互相救助的,用原文的话回答:。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含答案)期末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习-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一、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①墙坏。

其子曰:“不筑②,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③亦云。

暮④而果⑤大亡其财,其家甚⑥智⑦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雨:下雨。

②筑:修补。

③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指邻居家的老人。

④暮:晚上。

⑤果:果然。

⑥甚:很。

⑦智:认为……聪明。

1.读一读,用“/”标出朗读节奏。

(共两处)暮而果大亡其财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邻人之父亦云②暮而果大亡其财③而疑邻人之父3.请写出文中两个表示“说”的意思的字。

____________ 。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 。

5.文中富人家墙坏了,“邻人之父”说了什么?请你联系文中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 。

6.你觉得文中的富人做得对吗?为什么?____________ 。

课外阅读。

月中无物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①令月中无物②,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①若:如果。

②物:指人和事物。

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7.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尝月下戏()A.嘲弄,开玩笑B.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的艺术C.指具体剧种D.玩耍②不然()A.这样,如此B.然而C.表示一种语气D.同“燃”8.写出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人语之曰。

____________ 。

②无此必不明。

____________ 。

9.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_____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①于洛②,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①程颐:宋代著名学者。

②洛:洛阳。

③游酢:宋代学者。

10.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时盖年四十矣时与游酢侍立不去11.文中的“瞑坐”是指,“瞑”应解释为。

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随堂练习及答案-2.1 朝三暮四

长春版五年级上语文随堂练习2 汉语家园朝三暮四积水成渊一、欢聚一堂(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 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_____( ) _____( )) 二、字典公公来帮忙。

“赋”字按部首查字法,先查部( ),再查( )画。

“赋”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交给;②做(诗、词);③ 旧时指农业税。

在“赋予”一词中应先第( )解释;在“赋诗一首”中应选第( )解释。

“公”字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

“公”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公平,公正;②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③ 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

在“狙公”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公物”中应先第( )种解释;在“大公无私”中应选第( )种解释。

三、善解词意(结合书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狙_____________ 赋 _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_ 悦 _____________ 朝_____________ 暮 _____________曰_____________ 众 _____________ 朝三暮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精读细品(先用“/”画出文言文的节奏,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飞跃快乐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1.“朝三暮四”中的主人公是谁()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2.“比喻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塞翁失马B.画蛇添足C.一叶障目D.道听途说3.“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盲人识日B.庖丁解牛C.杞人忧天D.郑人买履4.《纪昌学射》中,纪昌的老师是谁?()A.后羿B.飞卫C.弈秋D.伯乐5.《塞翁失马》告诉我们()A.东西丢了很可惜B.虽然丢失了东西,但不一定是坏事C.东西丢了要及时寻找6.《买椟还珠》中,“椟”是()的意思。

A.鞋子B.宝贝C.包D.盒子7.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8.《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A.公明仪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11.“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生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12.“怕别人听到声音,就捂住自己的耳朵。

”出自寓言故事13.“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出自寓言故事14.《铁杵磨成针》故事中的大诗人是15.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16.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17.《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18.“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出自寓言故事19.你最喜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哪一篇?至少说出两条原因。

《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

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

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

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

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庄子·齐物论》【注释】:①狙(jū):猴子。

②得:懂得。

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

⑤欲:欲望,要求。

⑥俄而:一会儿,不久。

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

⑨恐:恐怕。

⑩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11)诳(kuáng):欺骗,瞒哄。

(12)与:给。

(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4)芧(xù):橡粟,一种粮食。

(15)足:够。

(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18)朝:早上。

【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了解、理解)(2)损其家口(损失、减少)(3)充狙之欲(满足)(4)众狙皆伏而喜(驯服、服服帖帖、趴下)2、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

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

3、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答:*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

【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宋公的心思。

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

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朝三暮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朝三暮四阅读练习及答案《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朝三暮四宋有狙①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②,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①狙(j):猴子。

狙公,养猴子的人。

②芧(x)):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题1.用“|”给文中没加标点的文字断句。

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1)损其家口。

()()(2)俄而匮焉。

()()(3)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4)先诳之曰。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4.*即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这个成语是什么?它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解释?《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者/……狙/……群/……意/2.(1)减少,家中的人,文中指家人的吃食;(2)不久,贫乏;(3)顺从;(4)欺骗3.劝告人们要认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它不同的形式所迷惑。

4.朝三暮四。

现实生活中经常用来形容人的反复无常。

《朝三暮四》文言文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

养猴的老人宁可减少他与家人的食物也要满足猴子的需求。

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的数量。

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

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朝三暮四阅读练习及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朝三暮四》(9分)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
于己也。

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kuáng):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
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xù):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狙亦得.公之心()(2)损.其家口() 14.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
15.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