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氮掺杂对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化工进展 2016年第35卷·830·由图7可以看出,剂油质量比对焦化蜡油脱氮效果影响显著,对精制油收率的影响不大。
当剂油质量比为1∶2时,脱氮率为64.46%。
当剂油质量比为1∶4时,脱氮率达到最大为88.04%。
剂油质量比增大,增加了吸附剂的量,也增加了吸附剂上磷钨酸活性位点,即增加了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与吸附剂酸活性位的接触机会,使脱除的碱性氮化物增多,脱氮率逐渐升高。
剂油比继续增大时,脱氮率逐渐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剂油比逐渐增大,增加了焦化蜡油中烃类与负载型磷钨酸活性位点接触机会,与吸附剂上碱性氮化物的吸附产生竞争吸附,使单位吸附剂上氮化物的吸附量相应减少,脱氮率下降。
因此,最佳脱氮率的剂油质量比为1∶4。
3 结论本研究进行了负载型杂多酸吸附剂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实验用硅胶负载杂多酸制备吸附剂,负载型磷钨酸吸附剂的红外光谱图表明,硅胶成功负载了Keggin型磷钨酸。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表明,吸附剂有介孔材料的特征,都具有介孔孔道,表明负载型磷钨酸吸附剂是一种理想的脱氮吸附剂。
(2)实验用非加氢处理方法的吸附脱氮法脱除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得到了焦化蜡油脱氮的最佳工艺条件。
以活化硅胶负载磷钨酸作为吸附剂、磷钨酸负载质量分数为40%、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50min、剂油质量比为1∶4的条件下,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的脱除率为89.07%,收率为95.54%。
吸附脱氮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吸附剂可有效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
参考文献[1] 马丽娜,马守涛,刘丽莹,等. 焦化蜡油络合脱氮-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4(6):571-573. [2] 温世昌,周亚松,魏强. 焦化蜡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加氢反应性能[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24(5):496-502.[3] 陈文艺,栾锡林,关毅达. 我国焦化蜡油的组成和特性[J]. 石油化工,2000(8):607-612.[4] 袁起民,王屹亮,山红红,等. 焦化蜡油催化裂化产物氮分布的研究[J]. 燃料化学学报,2007,35(3):375-379.[5] 徐晓宇,孙悦,沈健,等. HY和USY分子筛对模拟油品中碱性氮化物的吸附行为[J]. 化工进展,2014,33(4):1035-1040. [6] SONG C S. An overview of new approaches to deep desulfurizationfor ultra-clean gasoline,diesel fuel and jet fuel[J]. Catalysts Today,2003,86 :211-263.[7] 张海燕,代跃利,蔡蕾.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32(4):809-815.[8] 丁巍,王鼎聪,赵德智,等. 纳米自组装催化剂金属分散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J]. 现代化工,2014,34(5):113-116.[9] 于光林,周亚松,魏强,等. 辽河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物的脱除[J]. 化工进展,2011,30(s1):104-106.[10] BAUSERMAN J W,NGUYEN K M,MUSHRUSH G W. Nitrogencompound determin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three source fuels byGC/MS[J].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22(11/12):1491-1505.[11] 廖爱玲. 2018年全国车用汽油全部达到国5标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6):2.[12] 孙敬军,修彭浩,从日明,等. 焦化蜡油活化树脂吸附脱氮及反应性能的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4,43(3):234-240. [13] YADAY G D,MISTRY C K.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under asynergism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and heterpolyacids[J]. Journal of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cal,2001,172(1/2):135-149. [14] WANG J,ZHU H O. Alkylation of l-dodecene with benzene overH3PW12O40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silica SBA-15[J]. CatalysisLetters,2004,93(3/4):209-212.[15] 张海燕,代跃利,蔡蕾. 杂多酸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3,32(4):809-815.[16] 于海云.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1-7.[17] STAITI P,FRENI S,HOCEV AR S,et al. 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 of proton-conducting materials containing dodecatungstophosphoric and dodecatungstosilic acid supported onsilica[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1999,79(2):250-255. [18] 陈霄榕,李永丹. SiO2与Keggin杂多酸相互作用的研究[J]. 分子催化,2002,16(1):60-64.[19] 冯锡兰,彭慧慧,柳云骐,等. 负载型杂多酸催化甲苯异丙基化反应[J]. 化工进展,2014,33(12):3263-3269.[20] 付辉,李会鹏,赵华,等. WO3-ZSM-5/MCM-41用于FCC汽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2013,30(6):19-22.2016年第35卷第3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831·化工进展氮掺杂对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张德懿,雷龙艳,尚永花(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碳材料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柴油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 2 H O 氧化脱硫技术 近年来 , 采用 H 0 和有机酸 复合体系脱硫 是一种新型 的方法 。其 反应机理 : H O 与有机酸快速反应 生成过 酸, 过酸再与油品 中的含硫化 合物反应使之生成相应 的砜类物质 。 1本石油能源 中心(E ) 3 P c开发 出一种 H: 0 氧化脱硫技术“ 在常压 , 和 6 ℃的条件 下, 3 % H O 水溶 液为氧 化剂, O 用 0 乙酸 或三氟 乙酸类羧 酸 为催化剂 , 柴油 中的硫 含量从 50 0 g 可使 0 —60u/ g降低到 lg 。该技 u, g 术脱硫率 高 、 工艺条件温和 、 设备投资低, 并有节能 、 低二氧化碳排放 的 环保效应, 同时具有脱氮功能 。 且 吕志凤 等“在常温常压下 , 采用 3 %的H O 和 甲酸为氧化剂 , 0 剂油 比 11, :0 可将催化裂化柴油 中的硫化物全部氧化成亚砜类化合物 , 柴油 收率为 7 %以上 。该法 的主要 问题 是 : 0 氧化反应 时间长 、 收率低 、 成本 较 高。 () 3超声波 氧化脱硫 超声波脱硫技术 借助于超 声波的空化作 用 , 以在液体 内部形 成 可 局部的高温高压环境 , 从而极大的提高非均相化学反应 的速率 , 声波 超 脱硫 技术的显著特 点是操作简单 , 生产成本较低 。 Sl e公 司研制出超声波氧化柴油脱硫法 。该方法 可将 油品的 up o h 含硫量降 至00 1 %以下 。并且 其装置 的造 价 比加氢 装置低 5 % , . 5 0 0 操 作费用也很低 。Hi i Me r 和 i a 以二苯并 噻吩( T 与甲苯 的模 型化物 DB ) 和柴油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 , 结果表 明, D T 从 B 到二苯 并 噻吩氧化 物(B O 的反应只需要 l n到 3 n DT) mi mi转化 率就分别 可以达 至 8 %和 9 % ,ri就可全部氧化 。这充分说明超声波在 氧化 脱硫中 5 5 7 n a
清洁燃料的非加氢精制技术

较难处理的是那些噻吩化合物 , 尤其是苯并噻吩、
二苯并噻吩及其 同系替代物。F C汽油中的含硫 C 化合物主要 以噻吩类化合物形式存在 , 这类硫化 物在催化裂化条件下 比较稳定 , 在不加氢的反应
维普资讯
第2 期
张浩延 . 清洁燃料的非加氢精 制技术
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催化裂 化 ( C 工艺过 程 中的降硫技术 F C】
催化 裂化 汽油脱 硫 , 据 处 理对 象 的不 同主 根
要分 为 F C原料脱硫 、C C F C过程直接脱硫 以及 F C汽油脱硫。相对来讲 , C 脱除那些 以简单的硫 化物 、 二硫化物 、 硫醇形式存在的大部分硫是 比较 容易 的, 费用较低的处理工艺即可达到这个 目 。 标
收稿 日 : 0 - 3 o 。 期 2 7 0 一 7 0 作者简介 : 张浩延 ( 95一) 男 17 , 工程 师。19 9 8年河 北建筑 科技学院暖通空调专业 , 现在胜利油 田胜利房地产开发有限 公 司工作。电话 : 4 8 116 0 6— 7 97 。 5
展, 但仍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 的要求 。其中燃料 中的活性硫化物如硫醇具有很大的腐蚀性 ; 非活 性硫 化物 如二硫 化物 、 硫醚 和噻 吩等 , 虽然不 至于
引起 燃烧 系统 的直 接腐 蚀 , 在 燃 烧过 程 中却 会 但 形 成腐蚀性 很 强 的产 物 , 并造 成空气 污染 , 成酸 形 雨 。发达 国家 除 改善 发 动机 性 能 外 , 注 重从 源 更
头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的根本措施 , 即炼油厂 采用新工艺 、 新技术生产清洁燃料 , 为汽车提供低 硫、 低烯 烃 、 苯 汽 油 和低 硫 、 十 六 烷 值 柴 油 。 低 高 与传统的加氢精制工艺相 比, 非加氢技术具有耗 氢少 或 不耗 氢 气 、 工艺 灵 活 、 适用 范 围广 、 能耗 低 等特点 , 目前已经取得重要进展。此外 , 由于加氢 脱硫在资金及氢源上的限制 , 因而对中小炼油厂 来说进行非加氢脱硫精制 的研 究具有重要的意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

炼 油 与 化 工
20 0 6年 第 2期
REFI NG NI AND CHEMI CAL I NDUS TRY
石 油 产 品非 加 氢 脱 氮 技 术 进 展
庄 淑梅 郭立艳 梁景程 张 玉海 。
( . 庆石油化T 总厂信息档案室 , 1 大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742 大庆石化分公 司研究 院 , 黑龙江 大庆 13 1 ; 6743
石 油 中含 氮 化合 物 可分 为 两大 类 :一类 是 碱
通 常低 于 10%, 些不 含 氮的烃 类 油也 被萃 取溶 0 一
性 氮化 合物 , 主要 有苯 胺 、 啶 、 吡 喹啉 及其 衍 生 物 ;
另 一 类是 非 碱 性 氮 化 合 物 , 主要 包 括 吡 咯 、 哚 、 吲
萃取相中的大量溶剂 ,再用稀酸对闪蒸后 的浓 酸 萃取物进行萃取 , 稀酸萃余 油回收 , 从而提高了萃 取的选择性 和萃余 油的收率。该方法所需溶剂较
一
步萃 取 工艺 明显减 少 , 脱 氮程 度 加 深 , 资 和 且 投
操 作 费用 降低 ,但并 不 能脱 除所 有 的碱 性 含氮 化 合物。 适宜 的 酸为 C一 。 肪 酸和 卤代 羧酸 。 C 脂
积 , 有 良好 的 热稳 定 性 和抗 热 冲击 性 。 现 有炉 具 与
[】化学工业时报( [ 】20 . 9 0 )I 2 1 N ,0 5( 6 3:. 3) 1 [】马竞涛. 3 乙烯裂解 装置结 焦抑制技术fI . J石化技术. 0 ,:2 1 2 431 — 5 0
收 稿 日期 :0 6 0 一l 20—4 8
参考文献 :
[】美 国 , SP : 0 9 9 . 1 U [] 4 9 9 0
石油产品非加氢脱氮技术进展

我 国原 油含 氮量偏 高 , 常在 0 1 ~05 通 .% . %之 间 , 个别原 油 的氮含 量高 达 2 %。石 油 中 的氮 化 物 分
碱性氮化 物 和非 碱 性 氮 化 物 , 性 氮 化 物 指在 冰 碱
乙酸溶液 中能与 高 氯 酸 反应 的 含 氮 化合 物 , 目前 已经分 离 和鉴定 的碱 性氮化 物主要 有 吡啶 、 喹啉 、 异 喹啉 、 氮杂 蒽 、 杂菲 及其 同系物 。非 碱性 氮化 氮
标 ; 二 , 性 氮化物 的存 在加 速 了油 品中其 他酸 第 碱 性 组分 和非 碱性 氮化 物组 分 的氧化失 稳 。这 是 由 于 碱性 氮化 物促 进或 催化 这些 酸性 组分 发生 负离 子 一自由基 反应 , 而使 非碱 性氮 化 物 的氧 化 加剧 , 同 时碱性 氮 与非 碱性 氮发 生弱 酸 与弱碱 的相 互作 用, 生成 沉淀 和胶 质 , 使油 品氧 化沉 渣量 和胶 质含 量增 大 。 吕志凤 【 等 通过模 拟 催化 裂化 柴油 组分 3 】 的研 究表 明 , 在硫 、 碱性 氮存在 和碱 性 氮不存 在 非 条 件 下 , 化 裂化 柴油 储存 安定 性 尚好 , 催 而在催 化
物, 工业 上 一般 采 用 酸 碱联 合 精 制 提 高 催 化 柴 油
的安 定 性 。
丛野 等 【 采 用 自行 研 制 的 F 4 J S化 学 精 制 剂
收 稿 日期 :070 —8 20 —92 。 作者简介 : 陈姣 , 读 硕 士 , 要 从 事 油 品 改 质 方 面 的 研 在 主 究。
安定 性差 , 法应 用 于 实 际 生活 中 。现 有 的研 究 无
国内外催化裂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内容
前言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进展 生产清洁燃料的FCC技术进展 多产低碳烯烃的FCC技术进展 降低FCC装置排放的技术进展 结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
RFCC发展趋势
90年代后RFCC 技术迅猛发展 世界各大石油公 司都大力开发新 型喷嘴、新型反 应器技术、新型 汽提技术以及新 型再生技术等
9
IsoCat技术(Petrobras)
5.4 10.6 13.4 36.0 10.5 7.7 9.1
10.4 20.4 19.0 35.7 1.1 4.4 2.3
1)原料为石蜡基蜡油,操作条件:反应温度为600℃,剂油比为40 2)示范试验原料为加氢蜡油,氢含量为14w%
38
INDMAX技术(印度石油公司)
反应温度550-580℃、 剂油比15-25、注水量 15-20%以及低反应压 力操作 采用重油裂化组分、 超稳Y分子筛和择形 石三组元催化剂 建立了一套0.1Mt/a示 范装置
11
RICP技术(石科院)
干 气
气 体
液 气 化
石 油 脑
氢 气 VR
固 床 定 渣 加 油 氢
柴 油
渣 油 催 化 裂 化
催 汽油 化 催 柴 化 油
>350℃ 氢 油 加 渣
重 环 循 油 (HCO)
油 浆
RICP技术 是渣油加 氢-重油催 化裂化双向 组合 催化裂化回 炼油在加氢 装置与催化 裂化装置间 进行大循环 操作
3
全球催化裂化的现状
2005年全世界FCC装置加工能力达756.6 Mt/a,占世界原油加工量的16.55% 在过去的5年里,世界FCC装置加工能力 仅增加1.26%、其中亚太和中东地区的增 幅分别达到4.1%和3.4%
我国柴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在2 0 0 9年 1 月 1日实施 了 比美 国还要 严 格 的车 用燃 料油标准 , 标准要求 硫含量低 于 1 0 b L g / g 。 为 了减少机 动车尾 气造 成的环 境污染 ,我 国
性开 环催化 剂 R T 一 5组合使 用 , 可 以制取 低硫 、 低 芳烃 的优 质 柴 油 ,产 品的 十六 烷 值 比原 料 提 高
高 的特 点 , 且原料适 应性强 。R N 一 1 催化剂 与选择
能 和石 油产 品( 主要指 汽柴油 ) 清洁环保 的要 求也 越来越 严格 。 目前美 国执行清 洁汽油硫 含量 小于 3 0 t x g / g , 柴油 硫含量 小 于 1 5 I x g / g的标准 【 1 】 。欧盟
升企 业经济 效益具有 重要作用 。 1 国 内柴油加氢脱 硫催化剂 的研究进展
2 0 0 5年 4月 , R S 一 1 0 0 0催化 剂 在 中 国石 化荆
门分 公司柴 油加 氢装置 进行 了首次工业 应用 。标 定 结果 表 明 : R S 一 1 0 0 0催 化剂 对 劣质 原料 , 2 0 ( 4 ) : 5 5
P ET ROCHEMI C AL I NDUS T RY TEC HNOLOGY
焦化蜡油脱碱氮技术研究进展

s h i aay t o s n n h n b e d n e e k rg so l sr w ma e il o a ayi rc i g a d h d o r c i g o s — u n c t ls p i i g w e ln ig t o e a i a a tr rc t lt c a k n n y r c a k n .C n e o h a f c
第4 第 1 0卷 6期 21 0 2年 8月
广
州
化
工
Vo . 0 No 6 1 4 .1 Au u t 2 2 g s . 01
Gu ng h u Ch mi a nd sr a z o e c lI u ty
焦 化 蜡 油 脱 碱 氮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张 宝 君
Absr c :Co rg soli i s c a a t rz d b i h c n e to a i i o e o o n s two l a i e ta t ke a i n Ch nawa h r ce ie y h g o tn fb sc n t g n c mp u d .I u d e sl r — r y
关 键词 : 焦化蜡油; 碱性氮化物; 脱碱氮技术
中图分 类号 :72 X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0 — 67 2 1)6 03 — 3 1 1 97 (02 1 — 09 0 0
Re e r h Pr g e s o sc Nir g n Re o a n Co e a l s a c o r s fBa i t o e m v li k r G s Oi
ZHANG o 一 o Lah e oem E poa o ueu Lann aj 2 0 0, hn ) P t h m cl at y f ioeP t l x l t nB ra , io i P ni 14 1 C ia o o r u ri g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 柳晓清( 97~ , , 1 8 ) 男 硕士生 , 从事 传递过程研究 。通讯 联系人 : 和平 (9 2一 , 谷 15 ) 教授 , 主要从 事研究传 递与分 离。E—m i h g @ a :pu l
nu.d . n jteu c 。
・— — —
4 ・— 8 — - —
me o n c o v to r ame td ni o e ai n we e a ay e h t d a d mir wa e me d te t n e t g n t r n l z d. h r o Ke wo d f e so k ol d nto e a in tc n l g y r s e d tc i e i g n to e h oo y r
中氮元 素含 量 的提 高 , 酸 性 催 化 剂 中毒 加 剧 , 而 使 从 严重 影 响催化 剂 性 能 的发 挥 。我 国原 油 中 氮元 素 的 含 量较 高 , 氮化 物分 为两类 : 类是 碱性 氮化物 , 其 一 主 要包 括脂 肪胺 类 、 胺类 、 啶类 、 啉类 ; 一 类是 苯 吡 喹 另
用 ¨ 。近年来 , 国原 油 的重 质 化 、 J 我 劣质 化 问题 越 来 越 严重 。催 化裂 化酸 性催化 剂 随着原 料油 中硫 、 氮和
重 金属 含量 的不 断提 高 , 活性 减弱 。特别 是原 料油 其
致具有酸活性 中心的催化剂活性降低 , 油品颜色加深
和安定性 降低 及 大气污染 。因此 , 加快油 品脱 氮工艺 的研究 , 对提 高油 品质量 十分 为两 类 : 氢脱 氮 , 加 非
Sn pcY C C .Ld , ins aj g2 0 0 ) io e P o t. J guN ni 10 9 a n
Ab t a t T e s o to n sa d vr e fs med n t g n t n tc n l ge e e ds u s d h e a i e ta- sr c h h rc mi g n i u s o t o e i o e ai h oo i sw r i s e .T c d n u r r o e c l i t n,o v n x a t n meh d,c mpe o t , d op i n me h d, a d t er c mb n t n, s wel a ilg c z i s le t e t c i t o ao r o o lx me r a s r t t o y o n i o i ai a l s b o o ia h o l
催 化 裂 化 原 料 油 非 加 氢 脱 氮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柳 晓清 谷和 平 史 维丹 韩 守知
( 京 工业 大学 化学 化工 学 院 , 南 江苏 南 京 200 ;} 子石 油 化工股 份有 限公 司 , 109 = = 扬 江苏 南 京 200 ) 10 9
摘 要 原料油非加氢脱氮技术 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趋势 , 分析了非加氢 法中酸 中和法 、 剂萃取法 、 溶 配合法 、 吸附法 、 原料油 脱氮 技术 进 展
收 稿 日期 :0 0—0 2 21 7— 3 基金项 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6 ) 目(0 7 A 6 4 2 83 项 20A 0A 0 )
加氢脱氮。加氢脱氮法要达到较高的脱氮率 , 就需要
深度 加氢 , 反应 条件 苛刻 。虽然 加氢 法在部 分炼 油厂
得到应用 , 但是我国很多地区面临氢源不足的问题 ,
柳清 催裂原油加脱技研进 晓等 化化料 非氢 氮术究展
而加氢 必须 制氢 , 备 昂贵 、 作费 用大 , 设 操 中小规 模炼
油 厂无 法承 担 , 因此在 我 国完全 采用 加 氢脱 氮难 度很 大 。 因此本 文 主要介 绍 国 内外 油 品 非 加 氢 脱 氮 工 艺
2 V1 , . I 目 0 .o2 N 3 盈 圆 1 . o 1 5
第0 1 3月 2 5卷第 2 1 年 3期
化工时刊
Ch m ia Id s r i e e c l n u ty Tm s
V 12 N 3 o . 5, o. Ma . 2 1 r3. 0 1
d i1 . 9 9 j i n 1 0 o :0 3 6 / . s .0 2—14 2 1 .3 0 4 s 5 X. 0 1 0 . 1
( o eeo h m s ya dC e ia E g er g N nigU i r t o h m cl eh ooy C l g f e i r n h m cl ni ei , aj n esy f e ia T c n l , l C t n n n v i C g
宫红 等 自行 研发 L H型无 机 酸性脱 氮剂脱 除 C 催化 柴油 中的碱性 氮 化 物 , 果表 明。当剂 油质 量 比 结 为 13 0 搅拌 时 间 为 2 i、 应 温度 为 2 :0 、 0r n 反 a Oc , C时 碱
.
pr g e s o rs
催化 裂 化 是 我 国原油 加 工 的核 心 工艺 , 进入 2 l
非碱 性 氮化物 , 要 包括 吡咯 类 、 哚类 、 唑类 、 主 吲 咔 吩 嗪类 、 胺类 。其 中碱性 氮 化 物 的影 响 最 为严 重 , 酰 导
世纪后仍将在原油轻质化工艺中发挥举足轻重 的作
组合 法、 生物法和微波法脱氮技术 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关键词
Pr g e s i c n l g e fFCC e s o k O i De ir g n to o r s n Te h o o is o Fe d t c l nt o e a in
Li a q n Gu He i g S iW ed n Ha h u h u Xio i g pn h ia nS o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