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

合集下载

中国各民族建筑风格英文介绍

中国各民族建筑风格英文介绍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1年1月 18日星 期一下 午4时7分22秒 16:07:2221.1.18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1年1月下午 4时7分 21.1.1816:07J anuar y 18, 2021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7分22秒 16:07:2218 January 2021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4时7分22秒下 午4时7分16:07:222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1.1.1821.1.1816:0716:07:2216:07:22Jan- 21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1年1月18日星期 一4时7分22秒 Monday, January 18, 2021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1年1月下 午4时7分21.1.1816:07Januar y 18, 2021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4时7分 22秒16:07:2218 January 2021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下 午4时7分22秒 下午4时 7分16:07:2221.1.18
少数民族建筑风格
Traditional house
土掌房
民族建筑
分类
Three workshops a screen wall
三坊一照壁
Courtyard building
合院式建筑
Bamboo house
竹楼式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

中国特色建筑有哪些中国特色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代表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逐一介绍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的类型。

一、古代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北京故宫为代表。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最庞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大气磅礴,富丽堂皇。

其中的太和殿、午门、乾清宫等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

二、唐宋古代寺庙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以嵩山少林寺和泰山大清教寺为代表。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融合了中原文化、武术和佛教教义,寺庙建筑布局严谨,殿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大清教寺是泰山著名寺庙,以其壮观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是中国古代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

三、水乡古镇建筑中国水乡古镇建筑以苏州园林和周庄为代表。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雅致的布局和独特的园林造景技法而著名。

周庄是中国最古老、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其古建筑保护较好,巷道纵横,桥梁如织,美丽而宜人。

四、北京胡同建筑北京胡同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

胡同是北京独有的城市风貌,由一条宽敞的胡同和两排住宅组成,胡同内的四合院布局合理,透露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北京胡同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少数民族建筑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独特,足以代表其特色文化。

例如,云南的木结构建筑、西藏的藏式建筑和新疆的维吾尔族建筑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色彩斑斓,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中国多元文化的魅力。

六、近现代建筑中国的近现代建筑以天安门广场和上海外滩为代表。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国家象征和政治文化中心,广场上的建筑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上海外滩则是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滨江建筑群,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西洋风格的洋楼,又有中西合璧的中式建筑,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以上仅是中国特色建筑的几个代表性类型。

中国拥有众多的古代建筑、现代建筑和少数民族建筑,它们各具特色,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体现。

中国七大民居的特点

中国七大民居的特点


在窑洞集中分布的地方,深达一 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 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 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 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 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窑洞防火,防噪 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 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建筑特点土楼是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土楼属于集体性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大无论从远处还是走到跟前土楼都以其庞大的单体式建筑令人震惊其体积之大堪称民居之最
毡民窑多 房居洞样 和、式。我 帐土民大国 房楼居概地 、式、可域 藏民干以辽 族居栏划阔 和、式分, 维江民为民 吾南居七居 尔水、大形 族乡庭类式 民民院,多 居居式即种 。、 :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 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 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 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 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 经济重心从此南移。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 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 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 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 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 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 是,各具特色。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 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 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 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圆楼是当地土楼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一般它以一个圆心出发,依不同的半径,一 层层向外展开,如同湖中的水波,环环相套,非常壮观。其最中心处为家族祠院,向外 依次为祖堂,围廊,最外一环住人。整个土楼房间大小一致,面积约十平方米左右,使 用共同的楼梯,各家风乎无秘密可言。

民族特色建筑

民族特色建筑

民族特色建筑民族特色建筑是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它们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传承。

这些建筑代表了一个地区的风貌和特点,也是民族精神和认同的象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建筑,包括中国的传统建筑、印度的宫殿建筑以及北欧的木屋建筑。

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中国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庙宇、园林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的故宫和苏州的拙政园。

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之一。

它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细腻的装饰而闻名。

拙政园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它以其精美的园林设计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于世。

中国的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印度的宫殿建筑也是具有浓厚特色的民族建筑之一。

印度的宫殿建筑以其绚丽多彩的装饰和壮丽的规模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泰姬陵。

泰姬陵是印度著名的世界遗产,也是一座纪念性建筑。

它以其华丽的白色大理石建筑和精美的花纹装饰而著称。

它是一座为了纪念皇室女性而建造的陵墓,也是一座代表了悲剧爱情故事的象征。

印度的宫殿建筑通常以巨大的规模和精美的装饰为特点,展示了印度文化的繁荣和壮丽。

北欧的木屋建筑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

北欧地区的木屋建筑以其朴素的外观和实用性而闻名。

这些木屋通常由木材建造,外观简洁,但内部舒适温暖。

北欧的木屋建筑在历史上经受了时间和自然环境的考验,并成为北欧民族文化的象征。

挪威的斯达维兰尔斯教堂是一座著名的木屋建筑,它以其特殊的斜坡屋顶和精美的木雕装饰而闻名。

这座教堂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挪威文化传统的象征。

以上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特色建筑的简要介绍。

它们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传承。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惊叹,也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们是一个地区的重要风景,也是民族文化瑰宝的体现。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民族特色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之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哈萨克族的住房可以归 纳为两类:一类是春季、 夏季、秋季住的毡房, 另一类是冬天住的土房 或木房(俗称“冬窝
藏族
西藏布达拉宫
布依族石板房
布依族石板房
贵州的镇宁、安顺 等布依族地区盛产 优质石料,而且还 有可一层层揭开的 薄厚基本均匀的平 整的大石板。当地 布依族就地取材, 用石料建造出一幢 幢石板房。除檩条、 椽子是木料外,其 余全是石料,甚至 家庭日常用的桌、 凳、灶、钵都是石 头凿的。
吊脚楼
吊脚楼为我国土家、 布依、苗族、侗族、 壮族、水族等少数民 族民居建筑。
吊脚楼
吊脚楼为我国土家、 布依、苗族、侗族、 壮族、水族等少数民 族民居建筑。
吊脚楼依山而建,房 屋一边靠地面,其它 三面悬空,靠柱子支 撑。
吊脚楼
吊脚楼有很多好处, 高悬地面既通风干 燥,又能防毒蛇、 野兽,楼板下还可 放杂物。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的骨架红柳木做 成,墙围用芨芨草编成。 其他的地方用牛皮绳固 定,门框和门用松树制 作,房子不需要用钉子。
毡房(哈萨克族) 毡房为哈萨克族建筑。
毡房的骨架由红柳木做 成,墙围用芨芨草编成。 其他的地方用牛皮绳固 定,门框和门用松树制 作,房子不需要用钉子。
布依族石板房
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 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 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 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当地 布依族就地取材,用石料建 造出一幢幢石板房。除檩条、 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 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 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
石板房朴实厚重,风雨不透, 还冬暖夏凉,防潮防火。
中国少数民族建筑
风格及特点 东方红小学298班李俊希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

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拥有悠久而独特的建筑历史,其建筑类型和结构多种多样,融汇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

一、传统建筑类型1. 木结构建筑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之一。

其特点是使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采用斗拱、抬梁等传统技法,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典型的木结构建筑代表有北京的故宫和苏州的园林。

2. 砖木结构建筑砖木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类型。

它采用砖墙作为主体结构,木梁作为屋顶结构,具有坚固耐久、抗震性好的特点。

典型的砖木结构建筑有河南的龙门石窟和山西的木塔。

3. 砖石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另一种常见类型。

它使用砖与石材结合,形成稳定的建筑结构。

砖石结构建筑通常用于大型寺庙和宫殿的建筑群,如陕西的秦始皇兵马俑和北京的天坛。

4.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

它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布局,以中庭为中心,四周围绕着房屋。

四合院的结构紧凑而实用,能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北京的胡同和山西的古县城是四合院建筑的典型例子。

二、现代建筑类型1.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是现代中国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之一。

它使用钢筋和混凝土构建楼板、柱子和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震性能。

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住宅小区等各类建筑项目。

2. 钢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是近年来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类型。

它采用钢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自重轻、施工快等优点。

钢结构建筑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展览中心等大跨度建筑项目。

3. 悬索桥悬索桥是中国现代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之一。

它采用大跨度的主梁和悬挂在主梁上的索链,以支持桥面荷载。

著名的悬索桥有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和海南的亚龙湾大桥。

4. 超高层建筑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中国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

超高层建筑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具有雄伟的外观和先进的技术。

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和广州的广州塔是中国著名的超高层建筑。

民族建筑

民族建筑

谢谢大家
回民房屋建筑均为土木结构的瓦房,间数多少和质量优劣,根据各家人 口与经济而有所差异。现多以长三间的正房为基本住房,左右两边增设厢房, 围墙。正房三间,长3.6丈,进深(宽)1.2丈,正中一间前方设五尺空地, 称院窝,左右两房称为耳房,用围墙相连,正房、厢房、围墙组成合院天井, 寨中各户居住相对独立。室内装修,楼枕檩子分别为7棵和9棵,习惯多使用 单数。第二层楼用薄土覆盖,室内暖和。黑石一带,木材方便,土墙内又用 木板装饰,修成板壁房,耳间底层栅成地板,居住更为舒适。设院窝的正房 为堂屋,为厨房兼客厅,是一家生活的中心,后房摆设碗框、电器等,正墙 上喜帖(挂)阿文楹联。火塘通常镶在进门的左侧或右侧,以煤为燃料,室 内清洁。耳房及楼上分别为家人卧室或存放物品,厢房作牛羊圈和放农用工 具等。 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阿位伯语称作“麦斯吉德 ”(意大利拜安拉的 场所)。清真寺基本上建在回族聚 居区,体现了回族人“围寺而居”的特点。 清真寺是回 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 宗教知识、 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 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亦是回 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即四周围墙、走廊 )或圆顶型(屋顶为 圆拱型)两大类,都以其庄严、神 圣、肃穆、幽静为总的审美特征。均由礼 拜大殿、讲经 堂、宣礼楼、学房和沐浴室几大部分组成,礼拜大殿为 其主体 建筑。早期的回族清真寺多圆顶式,即阿拉伯式 。明代以后的回族清真寺多 是以木结构为主的中国古代 宫殿式的建筑,布局多为四合院形式。
民族建筑
广西、云南建筑
广西建筑
广西的民族建筑别有风格。其中, 壮族“干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 的重要部分,并已发展成为南方各民族 的主要居住形式之一。侗族的建筑技艺 高强,以“鼓楼”和“风雨桥建筑最为 有名。桥梁和鼓楼都不用一颗钉子,只 是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 广西的民族建 筑别有风格。其中,壮族“干栏”建筑 是我国古代建筑遗产的重要部分,并已 发展成为南方各民族的主要居住形式之 一。侗族的建筑技艺高强,以“鼓楼” 和“风雨桥建筑最为有名。桥梁和鼓楼 都不用一颗钉子,只是在柱子上凿通无 数大小不同的孔眼用以衔接,斜穿直套, 纵横交错,结构精密,其坚固程度可延 二、三百年不损。这是钉子建筑工程的 一大特色。

高中地理邮票中的传统民居素材

高中地理邮票中的传统民居素材

中国的建筑文化(以邮票为图展示)一、中国建筑地方民族风格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1、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

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修比较简单。

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

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

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修更简单。

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

总的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3、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

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

城镇中大型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自由灵活。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

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4、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

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

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

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

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5、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

多利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

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

梁柱等结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

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瓦或草秸。

不太讲究装饰。

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

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6、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虽多,但可以归纳为4种基本风格。
1、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大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
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象征涵义,整个建筑的尺度、造型和
涵义内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坛,和佛教建筑中
的金刚宝座、戒坛、大佛阁等。
2、雍容华丽的宫室型风格。多体现在宫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观中。其特点是序列
组合丰富,主次分明,群体中各个建筑的体量大小搭配恰当,符合人的正常审美尺度;单座
建筑造型比例严谨,尺度合宜,装饰华丽。
3、亲切宜人的住宅型风格。主要体现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会馆、商店等人们最经常使用
的建筑。其特点是序列组合与生活密切结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筑内向,造型简朴,装
修精致。
4、自由委婉的园林风格。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园林和山林寺观。其
特点是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调淡雅,装修精致;更主要的是建筑
与花木山水相结合,将自然景物融于建筑之中。以上4种风格又常常交错体现在某一组建筑
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庙,就同时包含有宫室型、住宅型和园林型3种类型,帝王陵墓则
包括有纪念型和宫室型两种。
二.地方民族风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地区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和山区)的封闭性很强,
所以各地方、各民族的建筑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8类:

1、北方风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龙江以南的广大平原地区。组群方整规则,庭院较大,
但尺度合宜;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线平缓;多用砖瓦,木结构用料较大,装
修比较简单。总的风格是开朗大度。
2、西北风格。集中在黄河以西至甘肃、宁夏的黄土高原地区。院落的封闭性很强,屋身低
矮,屋顶坡度低缓,还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很少使用砖瓦,多用土坯或夯土墙,木装
修更简单。这个地区还常有窑洞建筑,除靠崖凿窑外,还有地坑窑、平地发券窑。总的风格
是质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许多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
重,与一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3、江南风格。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河网地区。组群比较密集,庭院比较狭窄。城镇中大型
组群(大住宅、会馆、店铺、寺庙、祠堂等)很多,而且带有楼房;小型建筑(一般住宅、店铺)
自由灵活。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总的风格是秀丽灵巧。
4、岭南风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岳丘陵地区。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
门窗狭窄,多有封火山墙,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
强。装修、雕刻、彩绘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的风格是轻盈细腻。
5、西南风格。集中在西南山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壮、傣、瑶、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利
用山坡建房,为下层架空的干栏式建筑。平面和外形相当自由,很少成组群出现。梁柱等结
构构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编席作为维护屏障。屋面曲线柔和,拖出很长,出檐深远,上铺木
瓦或草秸。不太讲究装饰。总的风格是自由灵活。其中云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间巨大,装饰富
丽,佛塔造型与缅甸类似,民族风格非常鲜明。
6、藏族风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广大草原山区。牧民多居褐色
长方形帐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为2~3层小天井式木结构建筑,外面包砌石墙,墙壁收
分很大,上面为平屋顶。石墙上的门窗狭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顶部檐端加装饰线条,
极富表现力。□嘛寺庙很多,都建在高地上,体量高大,色彩强烈,同样使用厚墙、平顶,
重点部位突出少量坡顶。总的风格是坚实厚重。

7、蒙古族风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牧民居住圆形毡包(蒙古包),贵族的大毡
包直径可达10余米,内有立柱,装饰华丽。剌嘛庙集中体现了蒙古族建筑的风格,它来源
于藏族□嘛庙原型,又吸收了临近地区回族、汉族建筑艺术手法,既厚重又华丽。
8、维吾尔族风格。集中在新疆维吾尔族居住区。建筑外部完全封闭,全用平屋顶,内部庭
院尺度亲切,平面布局自由,并有绿化点缀。房间前有宽敞的外廊,室内外有细致的彩色木
雕和石膏花饰。总的风格是外部朴素单调,内部灵活精致。维吾尔族的清真寺和教长陵园是
建筑艺术最集中的地方,体量巨大,塔楼高耸,砖雕、木雕、石膏花饰富丽精致。还多用拱
券结构,富有曲线韵律。
三、时代风格
由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功能和材料结构长时期变化不大,所以形成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因素是
审美倾向的差异;同时,由于古代社会各民族、地区间有很强的封闭性,一旦受到外来文化
的冲击,或各地区民族间的文化发生了急剧的交融,也会促使艺术风格发生变化。根据这两
点,可以将商周以后的建筑艺术分为3种典型的时代风格:
1、秦汉风格。商周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
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
的比重很大。但商、周建筑也有地区的、时代的差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
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两种风格,即以齐、晋为主的中原北方风格和以楚、
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将各国文化集中于关中,汉继承秦文化,全国建筑风格趋
于统一。代表秦汉风格的主要是都城、宫室、陵墓和礼制建筑。其特点是,都城区划规则,
居住里坊和市场以高墙封闭;宫殿、陵墓都是很大的组群,其主体为高大的团块状的台榭式
建筑;重要的单体多为十字轴线对称的纪念型风格,尺度巨大,形象突出;屋顶很大,曲线不
显著,但檐端已有了“反宇”;雕刻色彩装饰很多,题材诡谲,造型夸张,色调浓重;重要建
筑追求象征涵义,虽然多有宗教性内容,但都能为人所理解。秦汉建筑奠定了中国建筑的理
性主义基础,伦理内容明确,布局铺陈舒展,构图整齐规则,同时表现出质朴、刚健、清晰、
浓重的艺术风格。
2、隋唐风格。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建筑风格发生重大转变的阶段。中原士族南下,北方少数
民族进入中原,随着民族的大融合,深厚的中原文化传入南方,同时也影响了北方和西北。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到空前发展。随之输入的佛教文化,几乎对所有传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
重大影响,增加了传统艺术的门类和表现手段,也改变了原有的风格。同时,文人士大夫退
隐山林的生活情趣和田园风景诗的出现,以及对江南秀美风景地的开发,正式形成了中国园
林的美学思想和基本风格,由此也引伸出浪漫主义的情调。隋唐国内民族大统一,又与西域
交往频繁,更促进了多民族间的文化艺术交流。秦汉以来传统的理性精神中糅入了佛教的和
西域的异国风味,以及南北朝以来的浪漫情调,终于形成了理性与浪漫相交织的盛唐风格。
其特点是,都城气派宏伟,方整规则;宫殿、坛庙等大组群序列恢阔舒展,空间尺度很大;
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
采,表现出中外文化密切交汇的新鲜风格。
3、明清风格。五代至两宋,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商品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城市生活内容和
人的审美倾向也发生了很显著的变化,随之也改变了艺术的风格。五代十国和宋辽金元时期,
国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文化艺术再一次得到交流融汇;元代对西藏、蒙古地区的开发,
以及对阿拉伯文化的吸收,又给传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明代继元又一次统一全国,清代
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建筑终于在清朝盛期(18世纪)形成最后一种成熟的风
格。其特点是,城市仍然规格方整,但城内封闭的里坊和市场变为开敞的街巷,商店临街,
街市面貌生动活泼;城市中或近郊多有风景胜地,公共游览活动场所增多;重要的建筑完全定
型化、规格化,但群体序列形式很多,手法很丰富;民间建筑、少数民族地区建筑的质量和
艺术水平普遍提高,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多种风格;私家和皇家园林大量出现,造园艺术
空前繁荣,造园手法最后成熟。总之,盛清建筑继承了前代的理性精神和浪漫情调,按照建
筑艺术特有的规律,终于最后形成了中国建筑艺术成熟的典型风格──雍容大度,严谨典丽,
机理清晰,而又富于人情趣味。
秦汉、隋唐、明清3个时期相距时间基本相等,它们是国家大统一、民族大融合的3个时代,
也是封建社会前、中、后3期的代表王朝。作为正面地、综合地反映生活的建筑艺术,这3
种时代风格所包含的内容,显然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艺术范围;建筑艺术风格的典型意义和它
们的反映功能,显然也远远超过了建筑艺术本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