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中心青年骨干评审-Indico-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生招生简章

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博士生招生简章一、招生专业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拟招收分子植物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生,包括但不限于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相关专业。
二、研究方向1. 植物生长调控机制研究本方向主要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分子机制出发,探索植物生长调控的分子基础,包括激素调控、环境胁迫响应等。
2. 植物抗逆性状机制研究研究植物抗逆性状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对逆境(如干旱、盐碱、高温等)胁迫下植物的响应、信号转导和适应机制等。
3. 植物代谢途径调控机制研究探索植物代谢途径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4. 植物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研究植物的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技术,包括遗传转化技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等。
三、导师信息我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导师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优秀的指导学生能力。
导师包括但不限于:1. 张三研究方向:植物生长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在植物激素调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2. 李四研究方向:植物抗逆性状机制研究成果: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3. 王五研究方向:植物代谢途径调控机制研究成果: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调控方面有深入研究4. 赵六研究方向:植物基因工程与遗传改良研究成果:在植物基因编辑技术应用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四、招生计划我中心计划招收博士生若干名,具体名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招生标准1. 申请者须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有志于从事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
六、申请材料1. 个人简历2. 研究计划3. 拟推免或自费的科研成果等相关证明材料七、招生流程1. 提交申请材料2. 学术面试3. 综合评定4. 录取公示八、通联方式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进一步了解,欢迎垂询:通联通联方式:010-xxx电流新箱:xxx九、结语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培养高层次的研究生,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术环境和良好的科研氛围。
time-offset3表面探测器阵列标定-Indico@IHEP-中国科学院高能

xi , yi ,0
c tij ti t0 j
Δt : time-offset tij : 探测器响应时间 t0j :前锋面过core时间
14
多次迭代计算,经特正面修正,得到探
测器time-offset(具体见何会海老师文章)
He, H. H., et al. "Detector time offset and off-line calibration in EAS experiments." Astroparticle Physics 27.6 (2007): 528-532.
重建事例中参与重建的触发探测器个数分布模拟与实验符合;每个事 例探测到的总的粒子数分布模拟与实验一致。
10
2.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
能量对比:
触发率 No cut
theta<45, core_dr<50, sumpd>20
2017046
Peak energy :~30TeV
47.5Hz 48.2Hz
时间标定(time-offset)
前锋面拟合方向
l , m , n
j j j
c tij ti t0 j l j xi m j yi y x ti =tij t0 j l j i m j i c c
利用上述公式可通过对实验数据
core
2017年9月21日LHAASO威海合作组会议
1
Outline
1.羊八井复合探测器阵列介绍 2.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对比
3.表面探测器阵列标定
4.总结
2
1.羊八井复合探测器阵列介绍
羊八井阵列排布
羊八井闪烁体-缪子探测器复合阵列包括 以下三种类型探测器: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青年俊才(C类)择优支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青年俊才(C类)择优支持申请表申请人姓名郭鹏
聘用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从事专业工业催化
研究领域工业催化剂结构表征
从事科研领域分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
申报所属学科组化工能源组
到岗工作时间2016 年7 月
联系地址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电子邮件pguo@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
2018年制
填表说明
一、请申请人如实填写表中内容。
二、所在单位需在封皮聘用单位处加盖单位公章。
三、“从事科研领域分类”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
发类”,请申请人根据科研工作开展情况选择填报,具体评审过
程将根据各类工作的评价重点进行评议。
(1.基础研究类人才突
出原创导向,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2.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
才突出需求导向,由用户、市场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四、“申报所属学科组”分为“数力天文组、物理组、化学组、化
工能源组、信息科学与技术组、工程与技术组、生命科学与技
术、医药与技术装备、地球科学组、生态环境组、军民融合组”,请申请人自主选择填报,具体评审过程中可能根据需要进行调
整。
五、申报材料不得包含涉密内容,请各单位严格把关。
个以内)
工业催化剂,分子筛,结构表征,电子晶体学
从大学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每一段经历均应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日
注:1.科研经费200万元将按经费使用计划分年度拨付;
2.基本建设费60万元将在获得择优支持的第一年一次性拨付到位。
中科院骨干人才、核心人才 认定标准

中科院骨干人才、核心人才认定标准一、背景介绍我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
为了更好地选拔和培养具有卓越科研能力的人才,中科院制定了骨干人才和核心人才认定标准,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评定和支持。
二、骨干人才认定标准1. 学术水平骨干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已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或者已取得相关学术成果并在同行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学术贡献骨干人才应该在所在领域有明显的学术贡献,能够主持国家级或国际级科研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对学科发展有重要影响。
3. 学术声誉骨干人才应该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被同行所认可并给予肯定,能够成为所在领域的技术和学术标杆。
4. 学术潜力骨干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学术潜力,有望在未来在所在领域取得重要的学术突破,并成为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
三、核心人才认定标准1. 突出贡献核心人才应该在所在领域有非常突出的贡献,能够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对学科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2. 领军能力核心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军能力,能够在科研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团队成员产生积极的影响。
3. 学术地位核心人才应该在学术界享有非常高的地位,被国际同行所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是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
4. 前沿研究核心人才应该致力于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能够提出并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对学科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四、总结中科院骨干人才和核心人才认定标准旨在通过对科研人才的优秀表现进行评价和认定,以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学术研究上的持续努力和突出表现。
这一认定标准的建立,为广大科研人员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评台,也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希望通过这样的认定标准,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科研人才加入到中科院的大家庭中,共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蓬勃发展。
五、鼓励措施针对被认定为骨干人才和核心人才的科研人员,中科院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以激励其在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中科院

附件1: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及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一、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简介2011年6月,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科发党字〔2011〕1号),中科院成立“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是中科院对全院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的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有效组织和支持,团结、凝聚全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相互交流和学科交叉,提升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培养造就新一代学术技术带头人。
青促会的会员是全院青年科研人员的核心骨干力量,入会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本领域同类人员中出类拔萃,在科技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公认的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
二、参会专家研究领域简介化工、新材料领域:何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1、拓展核分析及相关技术(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及自显影技术、同步辐射技术、纳米离子探针技术)在生物、环境与医学领域中的应用;2、研究稀土元素、纳米稀土材料的生物效应与环境安全性;3、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谢红国,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缓控释制剂、水凝胶结构与功能以及与生物大分子/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曹旭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微藻可控培养技术及微藻多参数培养测控系统开发,微藻生物质综合利用技术。
林坚,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领域:从事工业催化研究,在催化剂尤其负载型多相催化剂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提高活性组分金属的有效利用率及长期运行的稳定性。
在催化剂应用领域主要针对环境催化如工业或汽车尾气中CO、NO消除,居住环境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降解等,在能源催化领域主要针对洁净能源研究、低碳烷烃转化等。
黄超,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领域:1、有机废水综合处理技术:难降解化工废水深度处理、规模化高性能微电解填料制备、新一代微电解-芬顿联用处理技术、废水循环利用系统设计、物化-生化联合处理技术集成。
未来工作计划-Indico-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sin 2 cos cos 2 sin 1
轻子混合参数 :
1 1 1 sin 2 13 sin 2 , sin 2 12 tan 13 1 tan 2 13 , sin 2 23 (1 tan 2 13 ), 2 2 2 sin CP sin 21 sin 31 0.
赵忠尧博士后申请答辩
赵忠尧博士后申请答辩
黎才昌(Cai-Chang Li)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8年3月27日
目录
1-申请人简介 2-科研与奖励 3-既往工作及成果 4-发表文章
5-未来工作计划
赵忠尧博士后申请答辩 第2页
申请人简历
姓名:黎才昌 生日:1989.09.15 博士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博士学位时间:2017年6月 博士后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入站时间:2017年7月 导师:丁桂军 研究方向:中微子和味物理 目前年薪:13万 是否参评:否
赵忠尧博士后申请答辩
科研与奖励
所获奖励
•2014年硕士研究生国奖奖学金
•2016年求是研究生奖学金
•2017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毕业生
•2017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优秀博士后项目 •第62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
赵忠尧博士后申请答辩
sin 2 13 3 sin 2 , 5 sin 2 12 1 cos 2 , 3 2 cos 2 sin 2 23 1 , 2 sin CP 1, sin 21 sin 31 0.
物理模型:
•解释带电轻子质量等级差; •预言三代中微子的绝对质量; •解释较小的 sin 13 。
附表Indico-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聘用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
单位聘用意见
同意同志聘用为岗位,聘期自年
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签字):(公章)
年月日
本人
排名
On Two Cryogenic Systems of High Purity Germanium Detector
2013.10
Detection
2
The beam energy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Beijing electron–positron collider
3)BEPC束流能量测量系统运行维护。将系统的液氮制冷更换成电制冷,并研究了其对能量分辨的影响。
3、其他工作
1)参加了DCTB项目,负责电子标定站的调研,完成初步设计。
2)CEPC的一些关于量能器方面工作
3)高纯锗探测器辐照损伤的研究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最多填五项)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项目经费
本人角色
起止时间
2011.12
NIM A
4
A scenario for high accuracyτmass measurement at BEPCⅡ
2012.7
Chinese Physics C
3
基于LabVIEW的多路湿度控制系统
2011.5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5
专利与成果转化情况
(成果转化包括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技术标准和技术转移等,限五项)
申请岗位
副研2级
本人工作简历(包括工作单位,岗位任职经历):
2002.7~2005.7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实验物理中心研究实习员
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评审.pptx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北京谱仪 粲物理实验研究 2600万 主要人员 基金重点项目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及软件研究 240万 子课题负责人 转换过程的实验研究 360万 子课题负责人
未来工作计划➢ 探索提高数源自模拟一致性的更好方法 ➢ 推进重建的改进 ➢ 完善软件
➢领导软件开发
实现多圈径迹拟合: 动量分辨400 265
全斜丝漂移室径迹寻找算法
文章与报告
, C, 2014 38 (2): 026201
, & , .34, .5 (2014)547-552
:, . . 17, 090101, 2014
A, ( 2013) : V01.31(2014) 1460302
➢ 硅像素径迹探测器()
指导完成内推与外推算法, 性能测试表明对低动量径迹 重建效率有明显提高
➢
应对漂移室内室老化的备选方案
w 完成框架软件升级,完整模拟
w 完成簇重建
rec_v
➢ 低动量径迹寻迹改进
变换寻迹方法,已完成算法的初步实现
()
. . 17, 090101 (2014)
担任靶系统工作组召集人 建立工作组:3个单位,15人 推进高场磁铁的国内外现状调研与概念设计 与近物所靶工作组的合作进行高强度质子靶方案 与国科大合作进行质子束流与水银喷注的动力学 达成与的合作,将派出人员参与靶系统的模拟计 完整成个7实T与验,10的优T,初1化4步T下优靶化系和统参的数产估生计俘,获形模成拟,与束流系统合作完成对
基准方案
对次级粒子产生,辐射屏蔽,热沉积作了细化模拟, 完成机械结构概念设计
实验
( )实验目的是寻找 带电轻子味道破坏(),是一项国际前沿的重要实验, 预期单事例灵敏度达到世界领先的10-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中心青年骨干评审
于泽源
高能物理研究所
2015年11月22日
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工作进展•大亚湾实验探测器重建的年度更新
•大亚湾后续实验可行性的研究
•能量响应非线性的测量
•江门实验天然放射性本底研究
•大亚湾实验科普书的编撰
•1990年1月出生于山东
•2004年至200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系,学士,粒子物理专业
•2008年至2013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粒子物理专业
•2013年至今,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中心,助理研究员
1、大亚湾重建年度更新
•带领高能所阳马生、中山大学徐宇完成2015年重建更新工作•探测器能标刻度,找到了所有异常点的原因
•发现探测器非均匀性随时间而变化,对此进行了修正
p.e.vs time
重建更新后,以往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得到了修正异常点
2、大亚湾后续实验模拟研究•曹俊老师提出将一个中微子探测
器中GdLS置换为普通LS
•模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新探测器的重建没有问题
建立新光学模型的可见量•可以建立新的多分量液闪光学模型
•液闪配方的优化
•评估了对系统误差和非线性的帮助
•估算了对普通LS放射性本底的测
量下限(JUNO液闪纯化的验证)
•已进行合作组评审,补充完成了
一系列问题
2、大亚湾后续实验模拟研究•杨长根老师提出可以将大亚湾
实验探测器运至距离反应堆几十米处,研究sterile neutrino •完成了本底估计和灵敏度研究•在中微子质量平方差0.1eV2到
2eV2区间很有竞争力
•山大王萌老师也提出类似方案•和山大学生陈泉佑多次讨论,帮
助其完成探测器模拟和本底估算In the middle of two cores
Far detector
3、大亚湾非线性研究
中微子探测器能量响应非线性曲线
液闪的淬灭、切仑科夫过程带来的非线性
前端电子学和液闪发光耦合带来的电子学
非线性
刻度源封装材料不同,
反射率不同
Χ2fitter
今年进行了实验室测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非线性的理解
负责AD 加装FADC 后数据分析Soeren 博后出站后,正接手其拟合程序
<1% precision?Important to JUNO
SJTU
3、液闪非线性测量•使用14MeV中子、22Na的γ在
液闪中弹性散射出的质子、
电子进行测量
•液闪中加载220Rn,得到
7.67MeV α的淬灭
•初步结果显示
•质子淬灭的经验公式中kb1 =
(7.12+-0.2)*10-3g/cm2/MeV
•大亚湾电子的kb1~15
•值得进一步研究,加深对液闪
非线性的理解
•正在完成最后的分析中质子的淬灭曲线电子的淬灭曲线蓝色:以前结果红色:这次结果
4、江门实验天然放射性本底研究
•多方面调研以及分析大亚湾数据,给出了
•使用6N级氮气冲洗液闪后,85Kr事例率小于10个每天每吨;5N级氮气对应70
•有机玻璃上222Rn沉降, 小于1e4 m2* (Bq/m3) * months (0.013Hz/m2)•有机玻璃上灰尘沉降(万级洁净间),小于0.004g*m2*month
为JUNO物理目标设定提供依据;为液闪纯化设备选择、中心探测器安装步骤等提供重要参考AD1暴露时间12个月AD2约9个月
明显可见222Rn子核带来的能谱差别
5、大亚湾实验科普书编撰•2015年,科学院下发任务,对院属
大科学装置出版一系列科普书籍,
共15本。
•高能所负责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大亚湾
实验两本。
•本人在大亚湾实验的科普书中
•完成第二、五、九章的撰写工作;
•完成全书的通稿、配图工作;
•语言通俗化、大众化,极大提高了图书可
读性
•从博士论文修改到大学生可以读懂
•总计约40%的工作量;
•本书暂定于年底出版。
总结•圆满完成本年度工作,下一年工作重点•大亚湾实验新电子学系统的取数、分析工作•非线性模型的改进
•液闪置换实验的取数、分析工作
•文章发表
•合作组文章2篇,大亚湾内部文章评审两次•液闪非线性实验室测量文章撰写中
•大亚湾实验科普书一本(主要贡献人之一)•基金
•2014年已申请到一项青年基金
•中级职称无法申请基金委更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