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

合集下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奶牛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动物,经常患有各种疾病。

了解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和防控措施对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和防控措施。

一、乳房炎1. 临床观察:患乳房炎的奶牛乳房肿胀、变红、热痛,乳房分泌物发生改变,外观浑浊,甚至带有脓血。

奶牛停产或产量减少,食欲下降,身体状况较差。

2. 防控措施:建立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清洗奶棚和乳房。

确保奶牛的营养充足,提高机体免疫力。

在奶牛产后及时清洗乳房,定期检查奶牛乳房的健康状况。

二、胃肠炎1. 临床观察:患胃肠炎的奶牛食欲减退,粪便稀薄,甚至有腹泻的情况。

奶牛乳量减少,体重下降,精神不振。

2. 防控措施:定期检查奶牛的饮食情况,确保饲料的卫生和质量。

避免奶牛饮用过冷或者过热的水。

给予奶牛适量的饲料,避免过度进食。

三、肺炎1. 临床观察:患肺炎的奶牛呼吸急促,有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乳量减少,精神不振。

2. 防控措施:保持牛舍的通风良好,避免奶牛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

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如发现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及时给予治疗。

四、口蹄疫1. 临床观察:患口蹄疫的奶牛口腔和蹄部出现溃疡和水肿,牙龈发炎,流口水。

行走困难,拒食,乳量下降,身体瘦弱。

2. 防控措施:加强对奶牛的防疫工作,定期接种预防口蹄疫的疫苗。

建立隔离区,对疑似感染口蹄疫的奶牛进行隔离治疗。

保持牛棚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奶牛进行消毒。

五、瘤胃酸中毒1. 临床观察:患瘤胃酸中毒的奶牛食欲减退,奶量减少,精神不振,沉默而安静。

呕吐,腹泻,甚至出现腹胀、呼吸急促和无力的症状。

2. 防控措施:为奶牛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其正常的消化功能。

定期检查奶牛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了解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和防控措施对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疾病,还有其他疾病如病毒性腹泻、传染性鼻气管炎等。

奶牛养殖厂的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

奶牛养殖厂的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

奶牛养殖厂的常见疫病及防控措施随着人民对乳制品需求的增加,奶牛养殖厂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疫病问题,给养殖厂带来经济损失。

因此,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对于奶牛养殖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奶牛疫病,并探讨相应的防控措施。

1. 乳腺炎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产生乳房肿胀、发热、乳汁产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控制乳腺炎,养殖厂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牲畜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牛棚;-定期检查乳房,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炎;-合理饲养和营养,增强奶牛的免疫力;-严格控制乳牛的饲养密度,避免交叉感染。

2. 需求缺铁性贫血需求缺铁性贫血是由缺铁引起的常见疾病,会导致奶牛贫血、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治疗贫血,养殖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配制饲料,确保奶牛摄入足够的铁;-增加牧场中的铁含量,比如添加来自植物的铁肥;-定期检查并补充奶牛的铁元素。

3. 蜱虫传播的疾病蜱虫是常见的寄生虫,容易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和疟疾。

为了防止蜱虫传播疾病,养殖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牛舍清洁卫生,定期清除秽物,减少蜱虫滋生环境;-对牛群进行定期的蜱虫检查和清除;-使用适当的蜱虫药剂进行防治;-培养养殖员工掌握蜱虫防治及咬伤后的处理方法。

4. 乳房皮肤病乳房皮肤病是奶牛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包括皮肤溃疡、皮肤炎症等,严重时会影响乳房健康和产奶量。

预防和治疗乳房皮肤病的措施包括:-保持牛棚的卫生清洁,定期对牛棚进行除螨等消毒处理;-增加牛的免疫力,定期给予疫苗注射;-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饮水,防止奶牛因营养不足而易受感染;-经常检查奶牛的乳房,及时发现和治疗皮肤病。

5. 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饲料发生改变或不适当的饮食引起。

为了防止酸中毒,养殖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根据奶牛的需要,提供均衡的饮食;-逐渐改变饲料的种类和质量,以避免剧烈的饮食变化;-增加奶牛采食的次数,减少小牛对同一种饲料的过度消耗。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奶牛常见疾病是指常见于奶牛的一些普通疾病,临床上可通过对牛群的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一、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疾病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特别是乳产高峰期,稍有不慎便容易发生。

炎症会严重影响奶量,乳脂和乳蛋白含量的比例,最终影响乳制品的质量。

乳房炎的症状主要包括①乳房肿胀:有些乳牛哺乳过程中可以自行排出炎性物质,使其乳房不再肿胀,但有些奶牛则不能,会导致乳腺的病变。

②乳汁异色和过多的颜色,有脓液和血液。

临床处理方法:一旦发现有单只奶牛出现乳房炎的症状,应该立即进行隔离,给予药物治疗。

并且清洗乳房,照顾好奶牛,以保证奶酪品质、乳量不至于太低。

预防措施:防止过度疲劳,营养搭配合理,暴露在水泥地面的时间不宜过长,做好奶牛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环境的干净,再配合各种常规的预防接种,可有效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二、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较严重的病毒疾病,它会对奶牛的口腔和蹄部造成疼痛,甚至严重损害其乳制品的质量。

口蹄疫的症状主要表现为:①食欲减退;②蹄部炎症;③口腔溃疡一旦发现有单只奶牛出现口蹄疫的症状,应该立即隔离,确保周围没有受到传染的其他奶牛、牲畜,进行药物治疗。

突发口蹄疫时,应将产区的所有奶牛隔离,并进行有效的屠宰处理,以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在疫情侵袭的高峰期,一定要避免保护性人群大范围内移动,增加传染风险,并且对奶牛进行及时的预防注射,以进一步降低传染率。

三、口腔炎口腔炎是奶牛口腔粘膜的一种热性炎症,它往往会严重地影响呼吸和消化系统。

口腔炎的症状表现为:②脱水和营养不良;③疲劳乏力;④明显体温升高一旦发现有单只奶牛出现口腔炎的症状,应立即进行隔离,给予药物治疗。

并且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对奶牛进行康复,提高其免疫力,以便能够更好的预防口腔炎的发生。

当发现有口腔炎的病牛时,应立即隔离。

严格控制奶牛的喂食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并为其提供清洁的饮水。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奶牛是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奶牛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奶牛的主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病毒性疾病1. 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牲畜和野生动物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牲畜的生产。

口蹄疫的病原体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引起牛的蹄部和嘴巴的皮肤溃疡病变,导致牛群的生产能力下降。

预防口蹄疫的关键是加强环境卫生,控制病毒传播,全面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鼻腔分泌物增多、发热等症状。

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关键是定期对牛群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原体,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群的免疫力。

3. 牛瘟牛瘟是由牛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严重影响牛的生产和健康。

预防牛瘟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的干净卫生,对牛进行定期检疫和免疫接种,提高牛群的免疫力。

二、细菌性疾病1. 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疾病,主要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包括真菌、放线菌等。

乳房炎会导致奶牛乳腺组织受到感染,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质量。

预防乳房炎的关键是保持牛舍卫生,定期对奶牛乳房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奶牛。

2. 颈下淋巴结炎颈下淋巴结炎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主要表现为颈下淋巴结肿胀、疼痛和脓腔形成。

预防颈下淋巴结炎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卫生,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3.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奶牛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等。

这些疾病会导致奶牛的生殖能力下降,影响奶牛的繁殖性能。

预防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平和生活环境,定期检查奶牛的泌尿生殖系统状况。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

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奶牛是养殖业中常见的家畜之一,但由于其生理结构和环境条件的影响,奶牛常常会患上各种疾病。

对奶牛常见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保证奶牛健康生长和生产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奶牛常见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病毒性疾病1. 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房组织受到细菌侵袭引发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哺乳期的奶牛。

病症表现为乳房肿胀、局部发热、产出带脓血的乳汁,严重的还有乳腺炎症状。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合理饲养、防治乳房受伤、合理消毒等。

2. 奶牛口蹄疫奶牛口蹄疫是一种急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易感染牛、羊等哺乳动物。

病症表现为口腔、蹄部皮肤溃疡、水泡、严重时还会引起蹄部溃烂,影响奶牛正常的进食和行走。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严格消毒隔离、注重环境卫生、定期进行疫苗预防接种等。

奶牛口疮病是由口腔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传染途径为飞沫和唾液。

病症表现为口腔粘膜溃疡、口唇肿胀、流涎、进食困难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环境卫生、密切监控奶牛健康状况、提高饲养水平等。

二、细菌性疾病1. 奶牛瘤胃酸中毒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饲料粗细度不合适、饲料中纤维成分不足等原因引发,病症表现为奶牛进食减少、口舌干燥、躺卧时间增加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合理饲料配制、增加日常观察和检测等。

2. 奶牛产后感染性疾病奶牛产后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产后子宫炎、子宫脓肿等,常在产后30天内发病。

病症表现为发热、产后不适、产后恶露异常、食欲不振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产后护理、加强环境卫生、提高饲养水平等。

3. 奶牛肠胃功能紊乱奶牛乳房病包括乳房肿瘤、乳房坚硬、乳汁产量减少等,常常是由于饲料营养不均衡、粗糙引起,病症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汁产量减少、乳房疼痛等。

预防该疾病应注意饮水卫生、合理饲料搭配等。

三、寄生虫性疾病1. 奶牛肝吸虫病奶牛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肝脏内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常见于湿润的环境,病症表现为奶牛体重下降、毛色暗淡、食欲不振等。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

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疫病及其防治规模化奶牛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牛奶和奶制品。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扩大,奶牛疾病防控成为了养殖户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规模化奶牛养殖常见的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一、常见疫病(一)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

患有乳房炎的奶牛会出现乳房肿胀、产量减少、奶质变稀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养殖户应该定期进行乳房检查,对发现炎症症状的奶牛进行隔离治疗,同时注意卫生和饲养管理,减少细菌的侵袭,预防乳房炎的发生。

(二)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

该病主要表现为牛口腔、蹄部出现水疱,患病的牛会出现跛行、饮食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和养殖。

防治口蹄疫的关键是加强对奶牛的检疫和隔离管理,同时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三)伪狂犬病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患有伪狂犬病的奶牛会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瘫痪等症状,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预防伪狂犬病的关键是加强蚊虫防治,对奶牛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其抵抗力。

(四)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防治措施(一)加强卫生管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圈舍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清理排泄物,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应加强对奶牛的定期检疫,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的奶牛,减少疾病的传播。

对奶牛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疫病的发生。

(三)科学饲养管理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应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奶牛的营养需求,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调整饲养方法,确保奶牛的健康生长。

(四)防控外源感染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应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等的管控,防止外源疫病的传入。

对来访人员、车辆进行检疫消毒,减少外源感染的风险。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奶牛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动物之一,但同时也容易患上一些常见的疾病。

以下是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1. 乳房炎:乳房肿胀、发热、乳汁混浊是乳房炎的典型症状。

临床观察时可注意乳房的变化,观察乳汁的颜色和质地是否正常。

防控措施包括定期对乳房进行检查、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清洁和消毒乳房。

2. 肺炎:肺炎的临床观察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症状上,如咳嗽、气喘等。

可通过观察奶牛的呼吸频率和呼吸困难程度来判断其是否患有肺炎。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牲畜场的干净整洁、定期接种预防疫苗。

3. 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临床观察的主要症状包括口腔溃疡、蹄部疼痛、乳汁减少等。

观察奶牛是否有食欲减退、乳房肿痛等情况。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定期消毒牲畜场、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

4. 瘤胃酸中毒: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观察时可注意奶牛是否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优质的饲料、分轻重奶牛饲养、定期进行疾病筛查。

5. 蛋白质缺乏症:蛋白质缺乏导致奶牛生长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临床观察时可以注意奶牛是否有发育迟缓、毛发干燥等情况。

防控措施包括提供有足够蛋白质含量的饲料、补充蛋白质饲料。

6. 疟疾:疟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临床观察时可注意奶牛是否有皮肤瘙痒、贫血等症状。

防控措施包括对牛棚、饮水设施等进行消毒,定期除虫。

临床观察是诊断和防控奶牛常见疾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牲畜场的卫生等防控措施也是降低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为了保障奶牛的健康和产量,养殖者应密切关注奶牛的临床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奶牛常见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
牛是农民常见的饲养动物之一,然而在饲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牛疾病的问题。

因此,及时了解和掌握牛的常见疾病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一、发热病
发热病是由于牛体内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表现为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

防控措施:应及时隔离患病的牛难接触其他牛,并进行药物治
疗。

二、口腔炎
口腔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牛患上该病后,会出现口角炎症、口臭、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控措施:在饲料和饮用水中加入适量的抗菌药物,加强卫生状况,定期对牛进行口
腔检查以及口内清洁。

三、乳房炎
乳房炎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分泌物异样、乳房局部发
红等症状。

防控措施:加强卫生条件,定期对牛进行乳房检查,对乳房局部肿胀、发红等
症状发现,应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四、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常常出现在牛产后一段时间,会出现饮食不振、腹痛以及泌乳下降等症状。

防控措施:为了避免产后疾病的出现,应及时给予牛营养均衡的饲料以及适量的运动,同
时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五、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由于牛体内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气喘、流鼻涕等症状。


控措施:保持牛舍的通风状况良好,避免牛受到寒冷或潮湿的刺激,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总之,以上列出的常见牛疾病的临床观察及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牛的疾病,为提高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奶牛常见十种病的诊断和防治1、乳房炎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病。

20%-60%的经产奶牛都发生过乳房炎。

乳房发炎后,泌乳减少,乳汁变质。

炎症最终可破坏乳腺组织,使其部分或全部乳房丧失泌乳功能。

乳房外伤、挤奶方法不当、挤奶不净或挤奶延迟等,加上环境不洁,不注意乳房卫生,给微生物感染提供机会,都可促使该病的发生。

80%-90%的病例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所引起。

饲喂高蛋白的牛群易发。

随炎症性质可分为浆液性炎、卡他性炎和纤维素性炎,乳房红肿热痛,泌乳减少,还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延误治疗则转为慢性化脓性炎。

多数会造成乳房硬结、萎缩,一区或多区失去泌乳功能,有的可因乳池炎引起乳池狭窄或闭锁,个别还会继发乳房坏疽或患牛死亡。

治疗:⑴初期处在红肿热痛阶段可施行冷敷。

后期可施行2-3次热敷。

⑵乳房内冲洗对各类乳房炎的治疗均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冲洗前应先消毒乳头并将乳房内积乳尽量挤干净,每个乳头先用1%-2%小苏打水冲洗后再注入抗菌药。

⑶对化脓性乳房炎,脓肿位于皮下浅层的应尽早切开排脓,若在深层则用注射器抽出脓汁,然后注入抗菌药。

预防:保持圈舍及乳房卫生,正确挤乳,加强饲养管理。

2、酮血症该病又称酮病。

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障碍,酮体(乙酰乙酸、丙酮和β-羟丁酸)蓄积于血液和组织内所引起的疾病。

多发生于缺乏运动的饲喂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高产舍饲奶牛。

由于糖以及脂肪代谢障碍,使大量酮体蓄积于体内。

同时血糖降低,血脂升高,遂导致一系列病征。

多发生在4~9岁间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常于分娩1周后发病。

主要症状是食欲减退、体况下降、产奶量减少。

神经症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后期多见营养衰竭、消瘦,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有时呈半昏睡状态。

病牛呼出的气体及乳、尿中均含有酮类气味(似氯仿的芳香味)。

若不及时救治,终因长期卧地不起而淘汰。

治疗:⑴必须尽快增加血糖水平。

为达此目的,静注25%-50%葡萄糖500~1000毫升,每日2次,连用2~3天。

也可选丙酸钠、丙二醇或甘油口服。

⑵静注3%~5%碳酸氢钠注射液300~500毫升或%乳酸钠注射液250~500毫升,以缓解酸中毒。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满足各种生产状态下的能量需要,合理搭配饲料,多喂富含醣类饲料及优质青(干)草和多汁饲料。

牛群应有适当运动和日光照射。

3、前胃弛缓该病是由于前胃收缩力和兴奋性降低,致使前胃内容物排出延迟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饲料突然改变、饲料配合调制不当、饲料品质不良和饮水不洁所引起。

病牛食欲、反刍及嗳气减少或停止,产奶量下降、精神沉郁。

瘤胃蠕动减弱,嗳气恶臭。

直肠检查或触压瘤胃,手感胀满但不坚实。

体温、脉搏一般正常。

少数急性病例在停食2~4天后可不治自愈,但大多数病例若不及时治疗则会转为慢性,病牛进行性消瘦,泌乳停止,体况恶化、衰竭、卧地不起而死亡。

治疗:⑴禁食1~2天,配合瘤胃按摩,促进瘤胃功能恢复。

⑵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兴奋瘤胃蠕动(瘤胃兴奋药),防止异常发酵(制酵药),排除病原性内容物(泻下剂),促进食欲及反刍恢复。

⑶瘤胃灌洗法对该病具有重要作用。

4、瘤胃积食瘤胃积食是奶牛的一种急性病,其特征是消化不良,瘤胃中食团积滞、酵解。

豆谷类精饲料所致的积食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害,发生脱水和酸中毒、运动失调、虚脱等。

过量采食富于淀粉类及块根类饲料后被瘤胃内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牛链球菌分解产生大量有机酸,抑制甚至杀死了分解、利用纤维素的纤毛虫及利用乳酸盐的微生物,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瘤胃中乳酸被吸收后导致机体酸中毒。

乳酸对瘤胃粘膜的刺激可导致化学性瘤胃炎。

急性病例在采食后12小时内发病。

最初症状是精神兴奋,因腹痛而用后腿踢腹。

其后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呼吸急迫,常有呻吟,食欲完全停止,饮水减少。

严重病例步态蹒跚,行走不稳,视力不清,不避阻碍。

病程延至48小时以上时,病牛常卧地不起呈产后瘫痪姿势,对各种反应迟钝,呈昏睡状态。

多数有严重脱水及酸中毒症状。

预后不良,若不予治疗可在72小时内死亡。

治疗:可采用治疗瘤胃弛缓的方法,禁食泻下,灌洗排除瘤胃内容物配合使用瘤胃兴奋药。

增高血液碱储,减少自体酸中毒。

5、生产瘫痪生产瘫痪又叫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

此病主要发生于产后三日内的高产奶牛,多发生在3~6胎。

饲料中钙、磷供应及肠道吸收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加上胎儿生长及乳汁分泌消耗大量的钙,使血钙浓度急剧下降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病初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瘤胃蠕动及排粪排尿停止。

产奶量下降。

精神沉郁,表现轻度不安;也有在出现不安后即呈现惊慌、哞叫、狂暴,目光凝视等。

初期症状出现数小时后患牛即瘫痪在地。

不久出现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

病牛躺卧姿势特殊,即四肢屈于体下,头向后弯于胸部一侧或头颈部呈“S”状弯曲。

体温降低是此病又一特征。

对此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少能够恢复,大多在12-24小时内病情恶化,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

治疗:⑴尽快使血钙恢复到正常水平。

常用20%-25%硼酸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含4%硼酸)500毫升,静脉注射(时间不应少于10分钟)。

或用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或5%氯化钙500毫升,缓慢静脉注射。

⑵使用乳房送风器向乳房内打气。

使乳房内压力增高,减少泌乳以减少体内钙的消耗。

建议在产前2周开始饲喂低钙高磷饲料以刺激甲状旁腺的机能,促进甲状旁腺的分泌,从而提高吸收和动用骨钙的能力。

饲喂维生素D,产后及时增加日粮中钙、磷含量,可减少发病。

6、子宫炎子宫炎是由于牛在分娩时或产后期护理不当(如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子宫脱出以及配种时的感染,引起子宫粘膜发炎。

脓性卡他性内膜炎是粘膜表层的炎症。

子宫内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伪膜性子宫炎是由于粘膜深层也受到损害,子宫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严重时可使子宫肌层坏死。

病牛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沉郁。

慢性化脓性子宫炎都是由急性转变而来,临床上一般无外观症状,但患牛发情不规则,有的虽有发情和排卵,但屡配不孕。

即使受孕,常在怀孕早期流产。

对牛群繁殖影响很大。

治疗:制止感染扩散,清除子宫腔内的脓性分泌物,提高子宫紧张度及子宫的自净能力。

先用药液冲洗,然后按摩(通过直肠),尽量排净宫腔内冲洗液,再注入抗菌剂及子宫收缩药。

预防:该病在于搞好环境卫生,及时而合理治疗原发性疾病。

7、腐蹄病腐蹄病是奶牛常发的蹄病。

饲养管理不当,牛运动不足,是其诱因。

主要由于牛床及运动场铺设不平,蹄底过度磨损,异物刺伤而被坏死杆菌和化脓菌感染,加之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污水之中,促使该病发生。

患蹄肿大发热,趾间皮肤充血肿胀,创口感染溃烂,并有恶臭的炎症分泌物排出,继而蔓延至蹄冠、蹄后部,亦可侵害腱、韧带、关节,形成化脓性炎症。

有时蹄底溃烂,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其中充满污灰色或黑褐色坏死组织及恶臭的脓液。

病多发于两后蹄。

若仅一蹄患病,牛常将患蹄提起,以健蹄跳跃行走,影响采食,奶量下降。

若两后蹄患病,牛则喜卧而不愿行动,不愿站立,自然更加影响运动采食、产奶和繁殖,往往被迫淘汰。

治疗:遇有跛行及蹄部异常时即检查蹄部,尤其要洗净检查蹄底蹄叉,轻度腐蹄病仅限于浅层时,用3%-5%高锰酸钾羊毛脂软膏涂敷;蹄部肿胀、跛行明显时,应用1%高锰酸钾液温脚浴疗法;若蹄底已烂出空洞并有脓液及坏死组织时,可用消毒液洗净蹄部,用剪刀或锐匙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再用5%浓碘酊消毒,撒上抗菌药,外用福尔马林松馏油棉塞塞上,包扎上绑带。

后再用防水塑料布包住蹄部,2-3天换药一次。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厩舍和运动场的清洁、卫生和干燥。

8、焦虫病牛焦虫病是由双芽巴贝斯虫的寄生而引起的血液原虫病,虫体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内。

其形状有环形、椭圆形、梨形和变形虫形等。

梨形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两个虫体常将其尖端成锐角相连。

潜伏期为8-15天,有时更长些。

首先表现为体温升至40~41.5℃,呈稽留热,可持续一周或更长。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反刍停止。

贫血明显,可有75%红细胞被破坏,通常有血红蛋白尿出现。

在病初,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10%-15%,轻微病例则只有2%-3%,有的很难找到。

急性病例可在4-8天内,不加治疗时,死亡率可达50%-90%。

凡有从外地引进牛的牛场均应密切关注此病,一旦出现体温升高并能在血片中查出虫体即按此病治疗。

即使查不出虫体也按此病治疗,有利无害。

治疗:对此病已有特效治疗药如贝尼尔、拜尔205、黄色素等,只要及时、正确应用,均可取得满意效果。

9、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病原菌在肺部组织中寄生形成结节,随后变为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

患者渐进性消瘦、衰弱,除肺部外,还有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等。

结核杆菌按其致病性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但各型之间可相互感染。

人可通过空气及食用被污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而被感染。

10、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奶牛对布鲁氏菌最为易感,患病的临床特征是流产或早产,故又叫传染性流产,并常引起子宫炎;公牛感染后发生睾丸炎,造成无精子症而影响生殖能力。

人感染布鲁氏菌后出现弛张热,身体困倦、乏力,生活、工作能力下降,病情非常顽固,很难治愈。

因为奶牛是结核病和布鲁氏病的最易感动物,而且很容易通过奶牛传给人,所以在奶牛中加强结核病和布鲁氏病(俗称“两病”)的防制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对“两病”的防制应继续遵循如下原则:⑴接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管理,定期完成对“两病”的检疫监测。

⑵在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监督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结核病(用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及点眼)和布鲁氏病(采血送检——试管凝集法)检验,检出阳性牛应立即淘汰。

⑶引进奶牛必须了解产地疫情,坚决不从“两病”疫区场引进奶牛。

对非疫区也要当地动物防疫部门近一个月内的检疫证明。

运回后,仍应隔离至少3个月,并经再次检疫证明为阴性者方可转入大群饲养。

⑷对场内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1~2次健康检查,发现有两病患者应即时调出并给予治疗。

同时对牛群进行全面检查。

⑸保持牛场内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