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中铁锌含量遗传育种进展论文
水稻锌素营养研究进展

色氨 酸是合 成 生长 素 的主要 物质 , 锌 能促进 吲 哚和 丝 氨酸 合成 色 氨 酸 , 因此 , 锌 能 间接 影 响生 长 素 的合 成, 作 物缺 锌 时体 内叼 I 哚 乙酸 ( I AA) 合 成锐 减 , 特别是 芽 和茎 中 的含量 明显 下 降 , 作 物生 长发 育呈 停 滞状 态 ,
提 高水 稻 品质提供 栽 培技术 和 理论依 据 。
1 锌 素 营 养在 水 稻 产 量 形 成 中的 作 用
1 . 1 锌 素 可提 高水 稻光 合作 用强 度 植物 9 0 ~9 5 的地上 部分 都是 通过 光 合 作 用 产 生 的 。锌 可 增 加植 物 体 内叶 绿 素 的含 量 并催 化 叶绿 素 的光 合反 应 , 并 能促 进 与光 合 作 用 有 关 的 C O。的水 合 作 用 。锌 与 多 肽 链 上 的残 基 结 合 形 成 四面 体 复 合 物, 促进 蛋 白质 与特 殊基 因 的结 合 因而 形成锌 指 脂蛋 白, 而锌 指脂 蛋 白正是 水稻 叶片 中 的叶绿 体 。锌对 作物 叶绿体 蛋 白质含 量还 与光 强有 关 , 正常 和缺锌 植 物 中叶绿 体蛋 白质 含量 在不 同光 强下 表现 不 同 , 弱 光缺 锌植 物 叶绿 体蛋 白质 含量 与正 常植 物之 间基 本相 同 , 但在 高光 强下 缺锌 植株 叶绿 素含 量 比正 常植株 减少 5 6 . 8 。
差 。因此 , 要提 高绿 色农 产 品市场 竞争 力 , 必须 要加 快推 进绿 色农 业产 业化 , 把 不集 中 、 产 销脱 节 的绿色 农业 生产转 向综 合 、 产业 化生 产 , 形 成标 准 化 的规 模 生产 。 ( 0 2 3 )
铁、锌生理功能及稻米中铁、锌含量分布和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
近 年来 , 由于稻米 中 F 、n的含 量及 生 物有 效性 发 展 中 国家 的高 度重 视[1 eZ 2。 - 3
低. 导致 缺铁 性 贫血 和缺 锌患 者 数量 呈上 升态 势 。采 12 锌 的 生理功 能及 缺乏 症状 _
用服用 各种 F e和 Z n口服 液 的 方 法 来 克 服 营 养 缺
2 稻 米 中铁 、 含 量 分 布 及 测 定 方 法 试 验 锌
21 铁 、 . 锌含 量在 稻 米 中分 布 比较
1 铁 、 的 生 理 功 能 锌
11 铁 的 生理及 缺 乏症 状 .
20 0 9年 和 2 1 我们 对 1 0 份 样 品进 行 铁 、 0 0年 0余
锌 对 于促 进 身体 发 育 、 强食 欲 、 进 智力 和增 增 增
乏, 其花 费 十 分 昂 贵, 因此 , 入 开展 富铁 、 水 稻 品 强 机体 免疫 力 等有重 要作 用 。缺锌 引起 厌食 和异 食 、 深 锌
种 ( ) 育 研 究 , 高 稻米 中 的铁 、 含 量 , 于 保 贫 血 等 , 系 选 提 锌 对 儿童 缺 锌会 诱 发 皮炎 和 导致 生 长发 育减 缓 、 持 人体 日常 营 养平 衡 , 弥补 铁 、 缺 乏症 具 有 重要 的 身 体矮 小 、 力 发育 不 良 ; 妇缺 锌 , 响胎 儿 发育 , 锌 智 孕 影 。 作用 。文章 主要 介 绍 了铁 、 的生理 功 能及研 究 稻米 可 导致 畸形 和 引起某 些妇 科并 发症 等 锌 中铁 、 的 两个 简单 试验 。 锌
铁 是 人 体 正 常 生 理 过 程 中不 可 缺 少 的 微 量 元 锌 含 量测 定 , 品间存 在 明显 差 异 , 外对 同一 品种 样 另
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

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第一篇范文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质量和产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根表铁膜作为一种重要的根系保护结构,其在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根表铁膜的组成和功能根表铁膜是由根系分泌的铁载体物质在根表形成的一层保护膜。
其主要成分包括铁蛋白、黄素蛋白、有机酸等,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固定重金属离子的能力。
根表铁膜的形成可以有效降低重金属离子在水稻根系表面的积累,从而减少重金属离子进入水稻体内的机会。
二、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积累途径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迁移积累主要通过根系吸收、传输到地上部分两个过程。
根系吸收重金属离子后,部分通过根表铁膜的固定作用被阻留在根系内部,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根系内部的传输途径进入地上部分。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在不同器官的积累程度也不同,其中以地上部分的积累量较高。
三、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重金属离子在根系的积累。
根表铁膜可以通过吸附和固定重金属离子,降低其在水稻根系表面的积累,从而减少重金属离子进入水稻体内的机会。
2. 改变重金属离子的形态。
根表铁膜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不溶性的沉淀物或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降低其生物有效性,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水稻的毒性影响。
3. 影响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运输。
根表铁膜的形成可以改变水稻根系内部的微环境,影响重金属离子的运输途径和速度,从而改变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的积累分布。
四、研究展望针对目前关于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研究根表铁膜的组成和结构,明确其在重金属迁移积累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

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的研究据统计:中国水稻籽粒锌(Zn)的分布总量约为18.839亿吨,占全球总分布量的63.54%。
水稻的籽粒中锌的含量占其有效氮的1.14%,在植物元素营养成分中,居次于钾和磷,锌在水稻种子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水稻籽粒锌对水稻籽粒健康的影响1、对水稻籽粒大小的影响。
水稻籽粒锌(Zn)能够有效地影响水稻籽粒的大小。
合理的水稻籽粒锌的摄入量可以使水稻籽粒的半径增大,而当水稻籽粒锌的摄入量过多时,会减小水稻籽粒的半径。
2、对水稻籽粒形态的影响。
Zn对水稻籽粒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Zn能够增加水稻籽粒的韧性,使水稻籽粒成为一种完整的、健康的形态。
3、对水稻籽粒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水稻籽粒中的锌不仅影响籽粒大小和形状,而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籽粒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如单宁酸、多宁酸、米糖等。
二、水稻籽粒锌的影响因素1、施肥。
施肥是影响水稻籽粒中锌含量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施肥时,应尽可能使水稻有利的吸收适量的锌营养,以达到促进其营养成分的均衡性。
2、土壤。
水稻籽粒锌的含量与土壤的性状有关,在酸性粘土中,水稻籽粒锌的吸收会受到阻碍,而在碱性粘土中,却可以更好地吸收,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的锌含量保持稳定。
三、水稻籽粒锌积累机制研究1、锌入根吸收机制研究。
为了揭示水稻籽粒锌积累的具体机制,研究者们探讨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吸收锌的机制,结果发现,在水稻的根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锌,表明水稻主要是通过根部吸收锌来实现锌的积累。
2、水稻籽粒锌括体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中括体的含量不同,并发现水稻籽粒中的括体会负责将叶片中摄取的锌缓慢的释放到籽粒的内部,有助于锌的积累。
总结:水稻籽粒锌(Zn)对于水稻籽粒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影响水稻籽粒的大小和形态,同时也可以提高水稻籽粒的营养物质含量。
在水稻籽粒锌的积累机制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水稻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锌,水稻籽粒中的括体有助于将叶片中摄取的锌缓慢释放到籽粒内部,从而促进锌的积累。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铁营养品质的策略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铁营养品质的策略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铁营养品质的策略
文章介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水稻铁营养品质的策略(包括导入铁吸收相关基因促进水稻对铁的吸收,导入金属结合蛋白基因提高水稻中铁的贮存量,降低稻米中铁吸收抑制因子和增加铁吸收促进因子以提高铁元素的生物有效性等)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林川马三梅 LIU Lin-Chuan MA San-Mei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生物工程学系,广州,510632 刊名:植物生理学通讯ISTIC PKU 英文刊名: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2006 42(3) 分类号: Q94 关键词:水稻基因工程铁营养品质。
重金属胁迫下水稻整体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分析

重金属胁迫下水稻整体表观遗传学的变化分析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之一,但也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危险。
重金属污染可能会危害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了重金属胁迫下水稻整体表观遗传学的变化。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基础上,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及非编码RNA等相关修饰,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命运的一种遗传调控方式。
重金属胁迫会引发水稻基因表达和生理代谢的变化,并进而引起水稻整体表观遗传学变化。
因此,研究这些变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重金属胁迫下水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者们成功筛选了受到重金属胁迫后的差异性DNA甲基化位点(DMP)、差异性组蛋白修饰位点(DHP)和差异性非编码RNA (DncRNA)。
在这些位点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进行了整体表观遗传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1. DNA甲基化研究发现,重金属胁迫会导致水稻基因DNA甲基化程度变化。
其中一些DMP位点出现了高甲基化等现象,这可能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可能与水稻生长和发育密切相关。
2. 组蛋白修饰重金属胁迫还引起了水稻基因组蛋白修饰水平的变化。
研究发现,一些DHP位点出现了增强修饰,而另一些出现了减弱修饰,这些变化会影响基因的调控和表达。
3. 非编码RNA非编码RNA在重金属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者发现,DncRNA位点的变化主要是与U2 snRNA和U5 snRNA有关,这些变化可能与锌离子相关。
通过研究,研究者们认为重金属胁迫可能会引起水稻生长和发育的深层次表观遗传学变化。
这些变化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面,可能会对水稻的生理代谢和基因表达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同时,这项研究还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重金属污染对水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为推动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好的贡献。
毕业论文 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精品

【标题】锌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作者】熊星【关键词】杂交水稻氯化锌萌发幼苗生长【指导老师】冉景盛【专业】生物科学【正文】1 引言水稻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变化严重影响水稻的播种和稻米的质量。
由于我国水稻主产区处于长江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并常年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对水稻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锌(Zn)是植物必需的14种矿质元素中的之一,作为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剂,参与酶的活动,影响植物的代谢,对植物的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Zn作为必需元素参与到植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中,但当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进入食物链还将对人的健康造成伤害。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而Zn作为必需矿质元素与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成为本次试验的研究目的。
水稻种子萌发与必需矿质元素的浓度有很大关系。
目前,国内外大量专家学者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如杨海霞,李涛[1]等做的实验结果表明10 mg.L-1及20 mg.L-1的 Zn2+溶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幼苗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25 mg.L-1至160 mg.L-1的Zn2+溶液随着浓度的增高使得小麦种子的发芽幼苗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李灵芝,李海平[2]等研究了硫酸锌对苦荞种子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硫酸锌浸种有促进苦荞种子萌发的作用,0.05%的硫酸锌效果最好,发芽率可以提高20%,活力指数可以提高28%。
鲁先文,何俊[3]研究的Cu2+、Zn2+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不同浓度Cu2+、Zn2+污染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浓度Cu2+和Zn2+可促进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高浓度Cu2+和Zn2+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张春荣,李红等[4]研究了重金属Cd2+,Zn2+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Cd2+,Zn2+处理液对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激活效应,高浓度的Cd2+,Zn2+处理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且对根的作用大于对芽的作用;而混和处理液对种子的影响大于单一离子的影响。
水稻中铁锌含量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人类当前严重缺乏的微量营养元素是铁和锌[1]。
中国是遭受铁或锌营养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贫困地区有高达75.9%的哺乳妇女受到缺铁性贫血的威胁[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卫生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近20%的人群存在铁营养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问题,西部某些贫困地区的育龄妇女和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已超过60%[3]。
锌缺乏症在各种人群中均较普遍,学龄前儿童缺锌率高达40%~70%[4]。
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不良将阻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导致成人健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体能,从而显著降低其社会综合竞争能力,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世界银行(1994)统计,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GNP )的5%。
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贫血造成的损失约为1.06亿美元,因儿童发育迟缓估计损失0.96亿美元[3]。
鉴于营养缺乏症对国家、社会和家庭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开展稻米铁、锌微营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对改善和解决微营养缺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铁、锌在水稻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铁、锌等微量元素是水稻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其分布规律能够为水稻铁、锌微量元素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依据。
郝虎林等[5]分析了铁、锌在IR68144和IR64这2个品种中非剑叶、剑叶、茎秆、枝梗、颖壳、糙米这些部位的分布情况,总的趋势是:铁在非剑叶、剑叶、茎秆和枝梗中含量较高,而在颖壳和糙米中含量较低;锌则在茎秆中分布较多,在其他部位均较少;铁的总含量低于锌。
廖江林等[6]分析了50份改良爪哇稻米籽粒中铁、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这2种元素在糙米中的含量高于精米,糙米中铁、锌的含量分别是精米的3.0、1.9倍,该研究结果与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
王金英等[7]研究表明,糙米的含铁量和含锌量均显著高于精米的含量,说明稻米中的铁和锌元素主要集中在米皮层(皮、种皮、糊粉层和胚),而胚乳内含量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中铁锌含量遗传育种研究进展摘要分析研究水稻中铁、锌含量的必要性,阐述铁、锌元素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并介绍了相关的遗传育种进展。
现有的研究发现,铁、锌含量的基因型差异和遗传效应差异较大,并且铁、锌含量还与部分遗传性状相关,对当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水稻;铁;锌;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24-0039-02researchprogressongeneticbreedingofironandzinccontenti nricebi chao(agronomy college,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95)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researches on iron and zinc content of rice.the distributing rules of iron and zinc in different part of rice were illustrated,the relevant genetic breeding progress was also introduced.the current study found ou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genotype and the genetic effect of iron and zinc content in rice grain were great,the content of the two trace elements were related with part of genetic characters.the progressesand problem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relevant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key wordsrice;iron;zinc;genetic breeding;research progress人类当前严重缺乏的微量营养元素是铁和锌[1]。
中国是遭受铁或锌营养元素缺乏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贫困地区有高达75.9%的哺乳妇女受到缺铁性贫血的威胁[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卫生研究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近20%的人群存在铁营养缺乏或缺铁性贫血的问题,西部某些贫困地区的育龄妇女和儿童的贫血发生率已超过60%[3]。
锌缺乏症在各种人群中均较普遍,学龄前儿童缺锌率高达40%~70%[4]。
铁、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不良将阻碍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导致成人健康水平低下,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体能,从而显著降低其社会综合竞争能力,并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据世界银行(1994)统计,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5%。
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贫血造成的损失约为1.06亿美元,因儿童发育迟缓估计损失0.96亿美元[3]。
鉴于营养缺乏症对国家、社会和家庭能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开展稻米铁、锌微营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对改善和解决微营养缺乏具有重要的意义。
1铁、锌在水稻不同部位的分布规律铁、锌等微量元素是水稻的功能性成分之一,研究其分布规律能够为水稻铁、锌微量元素的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依据。
郝虎林等[5]分析了铁、锌在ir68144和ir64这2个品种中非剑叶、剑叶、茎秆、枝梗、颖壳、糙米这些部位的分布情况,总的趋势是:铁在非剑叶、剑叶、茎秆和枝梗中含量较高,而在颖壳和糙米中含量较低;锌则在茎秆中分布较多,在其他部位均较少;铁的总含量低于锌。
廖江林等[6]分析了50份改良爪哇稻米籽粒中铁、锌元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这2种元素在糙米中的含量高于精米,糙米中铁、锌的含量分别是精米的3.0、1.9倍,该研究结果与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
王金英等[7]研究表明,糙米的含铁量和含锌量均显著高于精米的含量,说明稻米中的铁和锌元素主要集中在米皮层(皮、种皮、糊粉层和胚),而胚乳内含量较少。
相比之下,铁元素在精米中含量较低,而锌元素在精米中含量较高。
welch等[8]报道,粮食作物籽粒的外层均含有丰富的铁、锌矿质元素,碾去米皮层后,稻米的铁和锌元素含量分别损失68.8%和39.3%,麦粒损失39.5%和67.6%,玉米损失52.2%和80.9%。
2水稻籽粒中铁、锌元素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2.1水稻籽粒中铁、锌含量与其他遗传性状的相关性铁、锌含量与籽粒形状有一定的相关性。
zhang等[9]采用禾谷类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研究表明,籼型黑米粒重、粒长、粒宽、粒长宽比与籽粒铁、锌、锰含量存在较明显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直接显性相关、细胞质相关、母体相关和母体显性相关。
其中,粒重与锌、锰含量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粒长与铁、锰含量的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为正,与锌含量为负,且均达极显著水平;粒宽与锰含量的负向种子直接加性相关亦达极显著水平。
铁、锌含量也与种皮颜色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名位等[10]研究报道,水稻籽粒中铁含量与黑米色素含量表现为正相关,锌含量与黑米色素含量表现为负相关,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铁、锌含量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曾亚文等[11]研究报道,铁和锌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gregorio等[12]研究发现,水稻香味与高铁和高锌含量具有一定的遗传相关。
另外,graham等[13]也研究发现,籽粒芳香性和籽粒富铁、富锌性状存在高度连锁关系。
因此,用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用来筛选富含铁、锌的水稻品种。
2.2水稻籽粒中铁、锌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由于地理、进化和人工选择的原因,水稻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因品种类型而异,基因型差异很大。
gregorio等[14]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 138份水稻种质研究发现,稻米铁含量为6.3~24.4 mg/kg,平均含量为12.2 mg/kg;锌含量为15.3~58.4 mg/kg,平均含量为25.4 mg/kg。
表明不同的水稻品种因其基因型存在较大的差异,则其水稻品种中的微量元素铁、锌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蒋彬[15]将采集于国内不同地区的239份水稻样品,统一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农场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精米中铁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3.9%。
yang等[16]对285份水稻精米的铁、锰、铜和锌含量鉴定结果表明,籼稻的铜、锌含量比粳稻高2倍,而铁含量略低于粳稻;籼稻中,红米的锌含量高于白米。
王金英等[7]研究认为,锰、锌、硒含量在不同品种间的精米和皮层中相对稳定,而铁、铜含量在不同品种间的精米和皮层中变化较大;俄胜哲等[13]研究表明,不同水稻类型间,稻米中铁、锌、铜、锰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常规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粳稻品种稻米中铁、铜、锰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曾亚文等[11]测定云南稻核心种质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发现云南稻核心种质的铁、锌、铜含量,地方品种明显高于改良品种,地方稻核心种质的铁含量在籼粳及水陆之间差异不大,但籼糯与籼粘、有色与无色、光壳与否、有芒与无芒、香软与普通米之间铁含量差异甚大,以香米铁含量最高,而软米则较低;地方稻核心种质的锌含量在籼粳、光壳与否及有无芒之间差异不大,但水陆、软米与普通米、紫米与红米间的锌含量差异甚大,以陆稻锌含量最高,软米则最低。
3高铁、锌含量水稻的育种研究进展3.1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培育富含高铁、锌元素水稻的有效育种方法,其在育种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富含高铁、锌元素的水稻品种是通过这种方法选育的。
国际水稻研究所等从1994年起进行籽粒富铁、锌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并培育出铁含量高于25.0 mg/kg(比普通水稻高60%以上)的富铁高产水稻品种。
又如上海农学院选育的上农黑糯07[17],糙米中的铁含量高达l12.6 mg/kg,锌含量为20.0 mg/kg。
因此,采用常规杂交育种培育富铁、富锌稻米的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2基因工程育种基因工程在水稻育种和品种改良上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国外在培育富含高铁、锌的基因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已有多个实验室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成功获得转fer基因水稻,并检测到水稻籽粒中的铁含量均有显著提高。
vasconcelos等[18]将胚乳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的大豆铁蛋白导入粳稻中,检测糙米中的铁含量为71.0 mg/kg,锌含量为55.5 mg/kg;精米与普通稻米相比,铁含量高3倍,锌含量也显著高于普通稻米。
datta等[19]将铁蛋白基因和fr02基因转入水稻,育成在稻米甚至精米中铁稳定高效表达的水稻品系。
近年来,由于国内对水稻微量元素育种的重视程度加强,国内也有成功培育出富含高铁、锌的转基因研究报道。
我国的刘巧泉等[20]将自行克隆的菜豆铁蛋白(phaseolus limensis ferritin)基因导入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中,显著提高了精米中铁的含量。
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已克隆、具特定功能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导入水稻,提高水稻的铁、锌等微营养元素含量,是一种缓解微营养缺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已获得多种富微营养的转基因水稻品系。
3.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品种或新种质的育种方法。
目前,关于培育富含高铁、锌元素水稻的诱变育种研究在国内外还很少,并且以化学诱变为主。
日本九州大学和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利用化学诱变方法,先后从水稻品种“越光”中选育出富含铁的突变体。
该突变体含有的可被人体吸收的水溶性有机铁比普通品种高3~6倍,适合贫血病人食用。
以此突变体为杂交亲本,选育的富含铁水稻新品种gcn4和系026已于2000年3月在日本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21]。
4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种质资源在育种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功能性品质育种在很大程度上对种质资源的依赖性更强,而中国是水稻的起源中心之一,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从中筛选富集铁、锌等微量元素的优异水稻种质的可能性很大。
但由于认识不足,再加上经费、设备等原因,目前对富集微量元素水稻种质的鉴定与筛选工作开展的极少,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总结国内外富铁、富锌水稻种质鉴定与筛选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针对现有保存地方稻种的高微量元素含量的鉴定。
同时,加快相关突变体及其相关材料的鉴定与创新,并探索其遗传规律、功能和调节机制,力求筛选具有高微量元素含量的特异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