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合集下载

方剂配伍规律及研究进展

方剂配伍规律及研究进展

方剂配伍规律及研究进展摘要:对于我国传统中医而言,方剂配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不同药材配伍所成的方剂可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取得相应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但是,因我国传统中医理论的独特行,方剂配伍也有着区别于其他医学理论的规律,因此方剂配伍规律也成为制约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难点。

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方剂;配伍规律;研究进展近几年,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自身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界对于中医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中医因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在各类疾病的治疗及康复中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方剂,而方剂的关键点则在于配伍,只有不断加深对于方剂配伍规律的了解,才可最大程度的发挥方剂的疗效,才能够促进我国传统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方剂指的是我国传统中医体系中能够治病救人的药方。

同世界其他医学理论体系相比,我国传统中医的理论体系尤为独特,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并将人类的气、形、神视为一体,认为五行失调是导致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调和阴阳便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这样独特的基础理论指导下,我国传统中医的方剂配伍也存在着独特的规律,根据患者的证型,辨证选取适宜的药物、剂量及方法,便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但是,因中医理论的特殊性,现代研究手段在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分析及应用中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严重阻碍了中医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为此,本文便通过对相关期刊资料的查询,对方剂配伍规律及现今研究进展进行了如下总结,希望能够为中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重要性在我国古代,方剂配伍规律一直是广大医学家研究的重点,大量医学家相信,通过明确方剂配伍规律便可更好的治病救人。

在近代,随着西医在我国的广泛传播,二者之间的诸多矛盾导致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导致中医遭受了诸多非议,直接阻碍的中医的现代化发展。

方剂研究报告

方剂研究报告

方剂研究报告方剂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方剂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药方剂的配伍组合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探索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药效和药理学基础,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中医典籍和相关的研究文献,了解方剂的来源、传承和临床应用情况。

2. 实验研究:采用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的方法,对包括单味药物和复方中药方剂进行药物活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3. 临床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中医临床医生对方剂应用效果的意见和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内容1. 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通过对方剂组成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因素的分析,总结方剂配伍的规律和原则。

2. 方剂的药效机制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方剂中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方剂疗效的分子机制和药理学基础。

3. 方剂的安全性评价:通过实验研究,评估方剂的毒副作用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意义1. 方剂研究可以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方剂的配伍组合和用法用量,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2. 方剂研究可以揭示中药治疗的机理和作用途径,为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启示。

3. 方剂研究可以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五、研究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方剂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扩展。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方剂的药理学基础和分子机制,揭示方剂药效的内在规律。

2. 开展方剂的临床试验,验证方剂疗效和安全性,提高中医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开展药效成分的筛选和鉴定,加速中药方剂的分子机制研究。

综上所述,方剂研究是中医药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

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与展望研究方剂的关键问题是配伍,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与现代实验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展望。

标签:方剂;配伍规律;现代研究;思考展望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和精华,但也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所在。

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实际的联系以及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国家科技部立项实施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到973计划“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方剂配伍规律是指组成方剂的中药及其用量配比与方剂疗效之间的关系,蕴含着组成方剂的有效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与疗效之间的规律,其主要研究内容有药物配伍的相辅相成、相反相成、制毒纠偏、引经报使等。

文献理论研究过去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方中各药既有相须相使等七情关系,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同时又处于君臣佐使的不同地位,发挥不同治疗作用。

近年来,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突破了传统研究模式,如宋咏梅[1]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复方配伍,认为方剂是由若干药物组成的典型系统,其功能不是药物的简单集合,而是诸药相互作用的结果,故组方配伍必须突出复方整体性,体现方证一体化,即法随证立、方从法出、以证为本、以方应证。

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文献理论研究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更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方证症群的规律,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2]。

蒋永光等[3]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运用频繁模式、关联规则、贝叶斯网络等方法在不同配伍层次上分析药物配伍,以线性和非线性方式对1 000余首脾胃病方按原始数据的预处理要求,进行规范化、结构化和数字化处理,发现了一些特殊的配伍现象和模式,并形成了有关技术规则和处理程序。

中药组分配伍的思路与方法

中药组分配伍的思路与方法

2.标准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多种分析方法联合应用:尽可能多得到 组分的结构信息,为质量控制提供资料
3.标准组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有效成分、指征成分和毒性成分
二 、建立有效组分安全性评价 体系
中药相对于西药来说,毒副作用相对较 小,但部分原因是饮片层次应用时,浓 度较低,未达到毒性反应浓度,毒性没 有显现出来。但随着有效组分的含量增 高,有毒物质浓度也会增大。通过控制 提取工艺减少有毒物质在有效组分中的 含量。
例:白虎加人参汤
以日本学者本村对白虎加人参汤治疗动物实 验性糖尿病的药效学研究为例。单用人参、 知母均能降低血糖,而将二者相合,降血糖作 用不见增加,反而受到拮抗;如果同时配伍 与降血糖作用关系不大的石膏,则降血糖作 用不但恢复且显著增强。在一定范围内,随 着石膏用量增大而作用相应增加。再依次加 入甘草和粳米,降糖作用也有提高。
1.从有效复方中寻找最佳有效组分配伍 2.构成复方的有效成分/组分配伍 3.作用靶点和机理相对清楚的有效成分/组
分配伍 4.单味药的组分比例调节
1血府逐瘀汤的研究
为保持复方整体性,在复方有效部位化学研究 中通常采用整方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溶解性) 复方有效部位更能体现方剂独特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创制的治疗血府血瘀 代表方,主治病证众多。现代临床应用证明该 方对冠心病有确切的疗效。有调节脂质代谢、 抗血小板粘附、聚集等作用。对精制血府逐瘀 汤抗AS有效部位研究表明调节血脂途径上多个 药效指标与D、E部位相关,而炎症指标与F部 位相关。D、E、F确实能够代表原方抗AS的药 效,组成抗AS的精制血府逐瘀制剂 。
2.麻黄汤研究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若将 其麻黄中的麻黄碱、杏仁中的苦杏仁苷、桂枝 中的桂皮醛和甘草中的甘草次酸进行配伍,其 在针对病理环节及靶位上作用会加强,相关靶 位疗效也会明确,达到了有效组分组方针对有 限适应证的目标。

方剂配伍 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 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总结归纳
标题:方剂配伍总结归纳
方剂配伍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剂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轻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在实践中,方剂配伍必须根据病症、证候综合分析、药性药物相似性等进行合理搭配。

以下是个人对方剂配伍的总结归纳:
1. 反复验证配伍的疗效
方剂配伍的疗效与单个方剂的疗效不同,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反复验证是必不可少的。

2. 药物相似性原则
所谓药物相似性原则,指的是药性相似的药物不宜配伍。

如麻黄与桂枝、附子与生脉、川乌与乌头等药物,都有剧毒或禁忌症,若混合使用会导致副作用或中毒。

3. 手段单一原则
方剂配伍应该注意手段单一的原则,即在已有一方剂中存在一
种药物,另一个方剂中不再使用相同药物。

避免药性作用累加或冲突,导致疗效降低。

4. 配伍应符合病情
方剂配伍应符合患者病情,针对不同的症状和疾病采用合适的
配伍方法。

如治疗咳嗽可以用桔梗、杏仁和紫菀配伍,治疗便秘可
以用大黄和芒硝配伍。

方剂配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需要医师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结合理论和实际经验进行合理的搭配。

只有将各种因素充分考虑,
才能更好地发挥方剂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配伍规律

方剂配伍规律

方剂配伍规律方剂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烹饪之旅。

每一味药都是独特的食材,它们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

你看啊,有的药就像是辣椒,特别浓烈,能一下子就刺激到病症;有的药呢,像那温和的米粥,慢慢滋养着身体。

而方剂的配伍,不就是在精心挑选和搭配这些“食材”嘛!就好比一个团队,得有不同角色的人相互配合。

有冲锋在前的猛将,也有在后面出谋划策的军师,还有默默支持的后勤人员。

药也是这样啊,有的药负责主攻病症,有的药来辅助它,有的药则是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团队”和谐共处,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比如说,有个方剂里有一味苦寒的药,它就像个厉害的将军,能直捣黄龙,去对抗病邪。

但要是只有它自己,可能就会太猛了,容易伤到身体其他地方。

这时候就得有个温柔点的药来中和一下呀,就像给这位将军配个温柔的谋士,既能发挥将军的勇猛,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还有啊,有些药之间就像好朋友一样,它们在一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这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就行的,那得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试验才找到的最佳组合。

咱再想想,要是把一些不相干的药胡乱放在一起,那不就成了一锅乱炖啦?能有啥好效果呢?这就好比让篮球运动员去弹钢琴,能行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方剂的配伍那是相当重要的呀。

而且,这其中的学问可深着呢!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配伍方法,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得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

有时候多一味药少一味药,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多神奇呀!你想想,古代的那些名医们,他们是怎么琢磨出这些精妙的方剂的呢?那得是经过多少实践和思考啊!他们就像是伟大的厨师,精心调配出一道道能治病救人的“佳肴”。

咱普通人虽然不懂那么专业的知识,但也可以了解个大概呀。

这样以后要是有点小毛病,也能知道个大概的方向,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总之啊,方剂配伍规律就是中医的一大瑰宝,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咱可得好好珍惜,好好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没了这些,那得多可惜呀!。

中药配伍规律研究(146页)

中药配伍规律研究(146页)

第五节 组分配伍
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系统科学思想为 指导,从临床出发,遵循传统方剂配伍理论与 原则,将中药的有效组(成)分明确、药理作用 清楚的中药活性物质进行合理配伍的形式。
第五节 组分配伍
组分配伍模式将有可能使中药配伍从饮片 层次上升到组分层次,并使中医方剂因成分清 楚,作用靶点明确,作用环节及机理清楚使中 医药带来突破进展。组分配伍的新模式有可 能成为中医方剂配伍理论新的继承与创新的 延伸。
• 配伍前后主要成分分析
煎煮过程中,由于温度、pH值、煎煮时间等原因使复 方中的某些成分发生溶出率的改变、挥发、水解、氧 化、产生沉淀等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使原有的某些成 分消失或是产生新的化合物,从而使配伍表现出减毒、 增效甚至产生单味药不具备的药理活性。
• 研究方法:多仪器联用和指纹图谱分析是 中药成分分析的必然趋势, 特别是HPLCMS、CE-MS、GC-MS等,可对复方中的化 学成分进行指纹图谱分离鉴定, 然后结合药 理研究对有效部分、有效成分或是含量较 高的指标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以作为质量控 制的指标。
第四节 中药配伍与化学成分变化
1.1 中药配伍的化学研究 化学成分是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 任何配伍 效应都应该有一定的化学表述。因此研究中 药配伍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是探讨配伍规律 的一个重要途径。
• 目前中药配伍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仍然滞后, 多数复方中真正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尚不 明确。现行的传统质量控制模式是参照西药 模式, 以单一成分即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 标成分为控制指标, 难以从真正意义上有效地 评价中药复方的内在质量, 保证其药效。
6)、生脉散中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煎煮后的化学成 分进行了研究表明:单味人参、麦门冬、五味子在 煎煮前均不含5-HMF ,单味五味子水煎后能产生少 量的5-HMF,人参、麦门冬的水煎液中均未发现5HMF的存在,生脉散全方及麦门冬与五味子配伍的 水煎液中5-HMF的含量显著增高。

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理论的方剂配伍规律探讨

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理论的方剂配伍规律探讨

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理论的方剂配伍规律探讨摘要:《难经?十四难》言“损其肺者益其气”,阐述了肺脏虚损的治疗原则,治疗肺脏虚损应培土生金,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

在临床应用中,培土生金之法可以用在脾病及肺,又可用在肺病及脾,广泛被使用于肺虚损疾病中。

因此以“损其肺者益其气”为基础,治疗肺虚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土生金法的应用范围和方药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关键词:损其肺者;益其气;培土生金;方剂配伍中医分类号:R289Discussion on the compatibility law of prescrip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ossing its lungs and benefiting its qi"Hu Hui-ling,Wen Le-xi*(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abstract〕"The difficult classics?14 difficult" said "the person who damages the lung benefits its qi",expounded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 lung deficiency,treatment of lung deficiency should be cultivated soil gold,spleen ha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lungs,soil Wang and Jin sheng.In clinical applications,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earth and gold can be used in spleen disease and lung,as well as lung diseases and spleen,and is widely used in lung deficiency diseases.Therefore,based on the "loss of the lungs to benefit their qi",the prescription for treating lung deficiency i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e application range of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the soil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prescriptions and medicines are discussed,which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escription medication.〔Keywords〕damage to its lungs;benefit its Qi;cultivate soil and produce gold;prescription compatibility肺为五脏华盖,其性清虚娇嫩,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病,病久导致肺脏虚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与实践
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继承和发展中药配伍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和中药新产品研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国家自然基金曾将中药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然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也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难点,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尚在探索之中。

第一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思路
1.研究现状
理论研究
“(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杀者,相恶者,有相反者。

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神农本草经·序例》
“七情合和”是中药配伍理论总纲,也是组方用药的基础。

配伍用药的规律性认识:
相须相使配伍,能够增强药效
相畏相杀配伍,可以制约毒性
相恶相反配伍,可能增毒减效
实验研究
用药理方法观察配伍与药理效应变化间关系
通过拆方研究证实方剂中各药有“七情”关系
各药在方中有“君臣佐使”不同地位
验证了方剂组成的合理性和中药配伍应用的优越性
用化学方法观察配伍与化学成分变化间关系
中药沉淀性配伍研究(黄芩甙与小檗碱)
配伍对有效成分的溶出率的影响
配伍后产生新物质(如生脉散、四逆汤)
2.存在问题
用药理方法研究拆方配伍较多,从物质基础角度研究配伍明显滞后
从方剂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药理效应三者变化相互关系研究尚不多见
原因分析
方剂物质基础不需知论
认为方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配伍原则组成的,已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证实其疗效,没必要非得让“小白鼠点头”才算数;方中各药的四气五味就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并非用“皂甙、生物碱”说明才科学。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认识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不可知论
认为方剂的组成少则数味,多者几十味,化学成分少则几十种,多则几百种,既有无机物、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又有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且这么多的物质在炮制、制剂过程中又可能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方剂的物质基础如此复杂,无从下手,所谓“丸丹膏散,神仙难辨”。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信心不足
方剂物质基础唯成分论
基于世界是物质性的哲学思想,采用还原论的研究思路和现代化学成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引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理论和手段,以西医的药理作用作为评价指标,逐步提取、分离、追踪方剂的化学成分,力图最终以某种或某些“有效成分”来说明一切。

这种以化合物和单体为目标的唯成分论研究方法,基本上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完全走上了“中药西化”的道路。

对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失当
我们的认识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是需要的、必然的
方剂若仍停留在仅以宏观概念表述其基本内容,既不利于继承,更不利于发展。

复方制剂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其重要原因是未能在微观层次上表达其性质、功效,难以
被接受、被应用。

因而,开展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是继承和发展的需要,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是可行的、渐进的
方剂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体系,想短期内完全弄清是不现实的。

然而,人类认识自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方剂物质基础的阐明也是渐进的、不断深入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技术、手段的提高,方剂的物质基础将会不断地被揭示。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原则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最大限度运用现代相关技术
以揭示方剂作用原理、配伍内涵为导向
以提高临床疗效、指导新药研创为目的
研究思路
一个核心:以方剂物质基础研究为核心
两个结合:方剂配伍理论——交互作用理论物质基础分析——药理效应观察
三个层次:单味药——有效部分——化学成分
四个水平: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分子
研究步骤
第一步选方
遵循中医药理论组方
按理法方药配伍精当
相关现代研究较充分
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
第二步单味药层次研究
根据方剂的主治病证,针对其主要病因病机设计药理指标,重点在整体水平上观察药理作用,分析其配伍规律。

第三步有效部分层次研究
根据现代研究结果,结合该方君臣佐使组成原则,有目的地分离出若干有效部分,对各有效部分进行“四个水平”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研究,在有效部分层次探讨其配伍规律。

第四步化学成分层次研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有效部分再分离成若干单一化学成分,对化学成分进行“四个水平”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分析,在化学成分层次探讨其配伍规律。

第五步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综合分析该方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探讨物质基础的变化与配伍、药理效应间的内在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